关于选择的哲理句子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选择的哲理故事

  有个没有亲人的人,孓然一身,住在远离城市的荒僻森林里。

  隐士的生活开始并不是十分安逸的。穿过美丽的草原和茂盛的树林,越过山峰和溪流,躺在软绵绵的青草上,的确是否心旷神怡!然而,如果没有人共同享受这些快乐,还是十分寂寞的。隐士不久也承认离群索居并不愉快。他到森林中的草地上散步,想找个人说说话儿。

  他看见几尺外有一只健壮的大熊,便脱下帽子,向他的新朋友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他的新朋友也很高兴,伸出一 只毛茸茸的爪子,和他握了握手。他们开始攀谈起来,不久就成了好朋友。

  在一个人的漫长岁月中,隐士找到熊做他的伴儿,心里十分高兴。他整天和熊形影不离,没有了它心里就不痛快。

  有一次,在一个明朗的夏天,他们计划要到森林里的草地上溜达,还要翻山越岭去远足。因为人的力气总比不上熊,隐士因正午下的炎热而觉得累了。熊回头看到它的朋友远远地落在后面,心毕充满了关切,劝说隐士睡觉休息一下。

  隐士认为有睡觉的必要,躺下来,打了个呵欠,很快就睡熟了。于是熊忠实地守候在朋友身边。

  一只苍蝇落在隐士的鼻子上,熊连忙驱赶,可是赶来赶去,那讨厌的苍蝇总足围着隐士飞来飞去。这下可把熊惹恼了,它捡起块大石头,等到苍蝇落在隐士的额角上时,使劲儿把石头向隐士的脑袋砸过去。这一下砸得可好,苍蝇被砸死,隐士的脑袋也裂成了两半,熊的朋友就永远长眠不醒了。

  紧急的时候得到帮助是宝贵的,然而并不是人人都会给予恰当的帮助,殷勤过分的蠢才比任何敌人都要危险。

关于选择的哲理句子

选择人生哲理故事

  几个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人生的真谛。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果林边,这时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树枝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果子。“你们各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不许作第二次选择。”苏格拉底吩咐说。

  学生们出发了。在穿过果林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着选择。

  等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老师已在那里等候着他们。

  “你们是否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果子了?”苏格拉底问。

  学生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肯回答。

  “怎么啦?孩子们,你们对自己的选择满意吗?”苏格拉底再次问。

  “老师,让我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但是,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的尽头后,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

  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说:“我和师兄恰巧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我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以后我发现,果林里比我摘下的这枚更大更好的果子多的是。老师,请让我也再选择一次吧!”

  “老师,让我们都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一起请求。

  苏格拉底坚定地摇了摇头:“孩子们,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

  s("content_relate");

选择是生活的起点哲理故事

  丘吉尔就是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的杰出人物。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直逼英国时,他临危受命,肩负起战时首相和三军最高统帅的重任。他凭着智慧和勇气,不但打败了敌人,也征服了自己。他也是世界政治明星中少有的寿星,在人间天堂里漫游了九十多个春秋。

  一次丘吉尔访美被安排在白宫的林肯卧室下榻,只有最高贵的客人才有资格享受这种荣誉和礼遇。然而,林肯卧室除了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外,仍旧保持着十九世纪中叶林肯当政时的简朴风格,床铺也很普通,这种环境让丘吉尔无法安睡。当晚,他就自行搬进了皇后卧室。

  丘吉尔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甚至达到了细致入微的程度。他对洗澡也有特殊的要求,浴缸里必须放上三分之二的水,水温必须控制在三十七度左右。他在浴缸里像海豚一样翻身。晨浴一结束,仆人马上将果酱和一杯优质的苏格兰威士忌放到他伸手可及的地方,好让他躺在床上,一边阅读,一边尽情地饮用。晚上七点钟,丘吉尔洗一天中的第二次澡,稍作休息就享用丰盛的晚餐。

  丘吉尔一生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著作丰富,爱好消遣,喜欢享受生活的甘美。他漫长坎坷的一生,是按自己的方式快乐生活的一生。

  按自己的方式选择生活,是对你的生活负责,是对自己人格的尊重。

哲理性作文:选择中的智慧

  古希腊哲学导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枝最最大的麦穗。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枝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但是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枝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枝美丽的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枝,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李开复在《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中说:“当我个人碰到人生重要的选择时,我一直信奉以下的做事三原则: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就是要求我们使用自己的智慧,主动发现并选择最完整、最均衡的状态,并通过这一选择获得成功。人生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正如盛开的鲜花为了结出自己的果实,就必须放弃自己美丽的容颜;要想拥有星河灿烂的夜空,就得放弃白昼;要想拥有浪漫的雨中漫步,就要放弃温暖可爱的阳光。

选择合适的生活哲理散文

  今天路过阳台的时候发现多年前的一颗小仙人球长大了,附近还长出几颗和当年刚种时一般大小的小球。思绪就飘回了几年前,那时候还是初中生,仙人球也是去同学家里挖的。下面我就叫她L吧。

  L是我初中的同桌,高高瘦瘦的一个女孩子,笑的时候嘴角会出现两个小梨窝,字迹清秀,为人处世都跟温和,这是我对她的总体印象。她说她结婚三年了,有一个两岁的宝宝。我吓了一跳,身边不少朋友都很早就结婚了,但是听到这个消息我依旧愣了一下。她说,现在也挺好的,很幸福。她说,并不是真的像大人们一遍一遍告诫你的那样,读书最好。还有其他很多种生活可以选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都有自己的人生。当我依旧在象牙塔里养尊处优的时候,她们已经在拼命工作养育那个嗷嗷待哺的小生命。母亲经常跟我说,不要太早结婚,会累死的,结婚就不像这样,睡到自然醒就有的吃了。没错,现在我还是一个小公主,不用考虑生活,没有负担压力。可是也没有依靠,没有一种支撑。都说女本柔弱,为母则刚。L本就瘦弱,好像有了宝宝之后更瘦了,也黑了一些。我们同龄,我的手不说特别细嫩,也还算保养的可以。可是她的手就是茧,小疤痕,很粗糙,真的可以看到她生活的艰辛。可以从她脸上看出生活的痕迹,但是当她宝宝摇摇晃晃走过来喊妈妈的时候,她眉角的那丝喜悦我从来没见过。满是宠溺,满是柔情。这时候我更加羡慕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而我的未来依旧遥不可及。

  生活本来就不容易,如果你觉得容易,那是因为有人替你承担了那些本该你自己承担的压力。这个年纪真的很尴尬,读书显老,结婚还早。每天都是上上课,吃饭逛街看电影,生活没有一点波折,没有一丝压力。那是因为我有父亲,他替我撑起了一切,不用我操心。可是L不一样。她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宝宝,她要为她撑起一片天,所以她辛苦又幸福。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其实生活就像咖啡,也像茶。总该自己去品尝一下,感受其中的苦涩甘甜。生活容易,生活也不容易。每一段弯路都是要走过一遍的,即使别人多次告诫你也帮不了你什么,只有自己走过那段时光,你才会懂得生活的意义。

每一种选择都是对的哲理美文

  好友J这次真的决心从自己创立打拼多年的小公司退出来,把大部分的股份给了手下的骨干,不再亲自经营,安心回家备孕二胎。

  与J是那种能谈心的朋友,从初中同学到一起在长沙求学,工作后虽然不在同一座城市,但那份友情并没有被拉开距离。或是她来长沙出差,或是我回老家,总会见上一面聊上一番。我欣赏她的大气与豁达,也佩服她的勇气和魄力。我很清楚她这些年的经历,并且一直觉得她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性格的路,并做得风声水起。我知道这一次的选择需要很大的勇气,虽赞成她的选择,可心中总觉得,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事业,现在正是发展不错的时候,就这么放弃,还是替她有点可惜。

  “每一种选择都是对的。”当我们在新的一年再次小聚在长沙湘江水岸时,她对我说,“以前自己承受了很多外在的东西,总是考虑别人的感受太多,而现在,想听从自己内心的想法,有时人是需要做出一些取舍。”我知道,她因为忙于打拼,错过了陪伴孩子成长的那份经历,对自己对孩子都是一份遗憾。而现在,她想自己再带一个孩子,想品味那种为人母的纯真,想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是两种性格完全不同的人,我们走的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路。我踏踏实实地上着班,安安分分地做着贤妻良母。而她,经历了一些风浪,做出过一些决断,成就了自己一份不错的事业。

  我与J都属于初中成绩较好然后选择了读中专的那拔人,那时还是包分配的年代,毕业后她分到我们当地较有名气的一家企业,从车间到办公室行政管理,她走得也挺顺。然而十年后,单位宣布破产,当她抱着自己唯一想留下的一堆软盘走出单位大门时,心中有一种强烈的感受,自己的命运完全不能被自己掌控,十年的努力一下子就什么也没了。她说应该是在那一刻,自己决定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于是谢绝了新接手公司的挽留,毅然地选择了做一个私营业主的路。

  J是个有生意头脑的人,也非常擅长与人打交道,她的公司很快起步并稳步发展,目前已养活着一批人,并发展成当地小有名气的贸易公司。

  四处奔波的劳累,公司运作的操心,但 J很少在我面前提及创业的艰辛,她是一个勇于面对的人,所有的困难她都当作挑战,所有的辛苦她都当作一种历练。当我羡慕她人生的精彩时,她笑了笑说:“其实我们都在经过同一条河流,只是你们坐的是豪华游轮,有人为你们掌舵,你们不需担心风浪,只需要安心地欣赏风景;而我们不同,我们驾驶着自己的小船,自己就是舵手,我们要迎着风浪,避开暗礁,小心驾驶,而无暇顾及两岸的风景,只是我们摸清了所经过河流的深浅,多了一份经历与体验。”

  每一种选择都是对的。我想,不必惋惜,以J的心态和为人,不管她选择了哪条路,都会演绎出精彩。

生活哪里都一样不一样的是你选择如何生活人生哲理

  有一次,跟一位在瑞典的朋友聊天,她说:“你不知道,我觉得,这三十年来,错的最离谱的一件事就是来到瑞典。”虽然,时常会在朋友圈看到她抱怨瑞典生活的无聊,可也不曾想到,瑞典生活带给她的是如此的梦魇。

  我笑着说:“瑞典没你说的那么差吧,人生最好的状态不过就是过着安稳的生活罢了。”“等你来了以后,你就会知道瑞典有多糟糕了。人烟稀少,每天的生活都一成不变。一年中有半年的时间见不到太阳,整个人都感觉像发霉了。”朋友向我说道。

  开始我想不通,既然不喜欢,为什么不换一个地方生活呢?既然在瑞典生活得不愉快,那换一个地方生活不就好了吗

  可是,我看到有很多华人在瑞典将自己的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的,传到朋友圈的照片无一不带着悠闲恬淡的笑容,引得好友们都开始向往瑞典悠闲的慢节奏生活。我终于明白了,其实不是生活乏味,而是有的人对待生活的态度过于单一;心里不平静时,到哪里都无法保持从容淡定的心态,永远羡慕别处的生活。

  2

  “Everythingdepends on one's attitude.Life is like a,if you s at it,it s to you.”翻译成中文就是:“每件事情的好与坏都取决于你的态度。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你积极微笑面对,它也会以微笑回报你。”

  生活,哪里都是一样的。但是,你的生活之所以与别人的不一样,取决于你选择如何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从容、淡定的人,是不会觉得每天都是重复的,因为他们总能把别人口中一成不变的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其实,每天都是不一样的,每天我们都会遇到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只是我们太心浮气躁,发现不了其中的美好。

  在《一个人的朝圣》中,有这样一段话:

  田埂间的土地高低起伏,被划分成一个个方块,周边围着高高低低的树篱。他忍不住驻足遥望,自觉惭愧;深深浅浅的绿,原来可以有这么多变化,有些深得像黑色的天鹅绒,有些又浅得几乎成了黄色。阳光一定是不小心捕捉到了远方一辆经过的汽车或是一扇窗户,因为有个亮点远远地穿过层叠的丘陵映入眼帘,如一道忽明忽灭的星光。从前怎么没有注意到这些呢

  是啊,从前怎么没有注意到这些呢?相信很多人在耄耋之年,回看自己人生走过的路的时候,都会这样感慨。经历过一段627 里、历时87 天的徒步远行之后,老哈罗德才认识到,自己如何对生活,生活就将如何反馈给自己。生活中的美好,一直都在那里,只是大多数时间我们选择陷于庸常忙碌的生活,不曾放慢脚步,停下来,用心去看一看。

  保罗·柯艾略在《朝圣》中说:

  我们要从平日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掘出视而不见的秘密。如果你以美好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淡定从容地享受生活,你就永远能看见天使的面容。

  3

  我的朋友任心在苏州生活了将近十年,如今已经30 多岁了,前一阵儿突然辞去了月薪8000 元的工作。我担忧地问她:“你要怎么生活?”她恬然一笑,跟我开玩笑:“去街头给人擦皮鞋。”

  当初,为了这份工作,任心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付出了很多努力。为了创造业绩,她每天都早出晚归。当然,她的辛苦也换来了收获—升职加薪。在所有人看来,有了这样的生活,她真是太幸福了。

  然而,这位大龄文艺女青年现在说不干就不干了,朋友们只能哭笑不得地说:“你还真是像你的名字一样,够任性。”任心对此不以为然。其实,任心没有真的去擦皮鞋,而是把自己买的两套多余的房子进行了简单装修,然后租了出去。她淡淡地对我说:“应对日常生活,这点租金就足够了。”

  之后,她就提前过上了我们这帮朋友一直向往的“退休后的生活”。她买菜、买肉都不再去超市,改去菜市场,因为她说菜市场的生活烟火气十足。她开始对着镜子自己学习剪发、漂染头发,甚至还自己设计好看的发型。好多人看到她自己设计的发型都纷纷向她求教。想要看书了就去图书馆,想看电影了就去租DVD,看完了还回去,绝不囤积不必要的物品。任心甚至还学会了自己晒干茉莉花,然后买草药来配成功效不同的花草茶;还亲手做了锦缎的靠垫来装饰自己的房间。每次朋友聚会,她都会自己做一些好看又好吃的饼干招待朋友。生活之余,她也会接一些设计、撰稿之类的工作来做。

  几个月之后,我们约在咖啡馆喝咖啡,任心整个人的气质像变了一样,整个人显得特别平和、从容。她感叹地说:“从前,自己想要的太多,即便月薪8000 元,也感觉自己过得像个穷人一样。现在的我虽然赚得不多,但是,天天都过得很开心。”

  现在的任心,把大部分时间和金钱用于旅游,她说:“不是每个人都能健康地活到60 岁,就算你60 岁之后还有精力去环游世界,你的心境,你看到的世态人情,也和当下看到的不一样。生活,其实哪里都一样;不一样的是,你选择如何生活。”

  幸福是一种心境,和你拥有多少财富、住什么样的房子、开什么样的车都没有关系。每个女人都应该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被动地被生活选择。因为聪明的女人都知道,生活并不是活给别人看的,而是给自己过的。想要成为幸福的女人,就应该努力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也许表面上看起来,我们并没有得到很多,但内心却时刻充盈。内心是满的,灵魂就会得到快乐,那是多少物质和金钱都换不来的。

  生活,其实哪里都一样,不一样的是你的选择,关键在于你怎样看待生活。选择在北上广生活,只要心怀梦想,不随波逐流,你就可以活出自己的姿态;选择隐居山野,只要保持自律而心境恬淡,对大自然保有热情,你也可以把日子过成诗。总是羡慕别处的生活,终日牢骚满腹,满身戾气,还不如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怎样把自己当下的生活过得活色生香。

你选择的是杯子还是水人生哲理

  一次,我们几个分别了多年的同学相约去拜访中学时的李老师。李老师很高兴,问我们生活得怎么样。不料,这一句话勾出了大家的满腹牢骚。大家纷纷诉说着生活的不如意:工作压力大呀,生活烦恼多呀,做生意的亏损呀,当官的仕途受阻呀……仿佛都成了时代的弃儿。

  李老师频频点头,笑而不语。我们说完后,他从厨房拿出一大堆杯子摆在茶几上。这些杯子各式各样,形态各异,有瓷的,有玻璃的,有塑料的。有的杯子看起来豪华而高贵,有的则显得普通而简陋……

  李老师说:“大家都是我的学生,我就不把你们当客人看了。你们要是口渴,就自己倒水喝吧。”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都说得口干舌燥了,便纷纷拿了自己看中的杯子倒水喝。

  等我们手里都端了一杯水时,李老师说话了。他指着茶几上剩下的杯子说:“有没有发现,你们手里的杯子都是最好看最别致的杯子,而这些塑料杯却没有人选。”

  当然,我们并不觉得奇怪,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拿着的是一只好看的杯子。

  李老师继续说:“这就是你们烦恼的根源。大家需要的是水,而不是杯子,但我们有意无意地会去选择最漂亮的杯子。这就如我们的生活——如果生活是水的话,那么,工作、金钱、地位这些东西就是杯子,它们只是我们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其实,杯子的好坏,并不影响水的质量。如果将心思花在杯子上,大家哪有心情去品尝水的甘甜,这不是自寻烦恼吗?”

  这个世界上,好玩的、有趣的、漂亮的、值钱的东西有很多,但你能把握住,能真正拥有的东西却不多。所以,与其为那些自己无法拥有的东西烦恼,倒不如把时间用来思考,想想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能拥有的东西。

乔布斯的选择人生哲理

  关于选择,已故的乔布斯在说服Johun  Sculley担任苹果CEO时说:“你想用余下的生命去买糖水,还是想有一个机会去改变世界?”乔布斯的生命算是短暂的,所以他对选择总有一种明确和认真的态度。因此可以说,没有一个想要“改变世界”的选择,就不可能有他伟大的人生。

  所以我常想:或许,我们因为想过甜美的生活,而选择过平稳的人生;或许,我们因为害怕孤单的生活,而溶入进平庸的人生;也或许,我们因为不要努力的生活,而流落于平淡的人生……这些,我都愿意接受你的选择,包括我自己!

  可是,有些时候我们要能承担起一个责任。这是一个社会赋予我们的、大众赋予我们的、家庭赋予我们的责任。因此,你活着,不能自私到只为了你个人而生活!你还要为你的国家,为你的民族;为大众,为苍生尽点你个人的绵薄之力。所以,当我们想把生命浸泡在甜水之中,但社会却需要你,民族却需要你,团队却需要你的时候,你就得挺身而出,抛开你甜美的生活,为多数的人更甜美而去受苦受累。

  所以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有些时候,我们得承受无数的苦难来拯救大多数人的人生。放弃一种社会责任而选择平庸,我们可以理解,但无法苟同。在“能者多劳”的意义上,我们将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生命价值做出必要的选择:或者,“去买糖水”;或者,“改变世界”!

  诚然,我们知道,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可以改变世界,但我们的大部分人团结合作,就可以改变世界!在我们的人生选择中,我们不妨去试试。当世界在改变你的到同时,你又能给世界带来多大的改变呢?当我们每个人都往这方面去想去努力的话,世界,将会因我们而改变!

  当一扇“地狱之门”开启的时候,幸福将会为我们打开另一扇窗。在阳光的照耀之下,你和所有人的生命,都会发出应有的光芒。正如那追赶太阳的夸父,在他身后,会留下一片幸福的桃林。

  因此,乔布斯就关于死亡的解释他说:“没有人愿意死,即使人们想上天堂……死亡是生命中最好的一个发明,它将旧的清除,以便给新的让路……”正因为是为了这个“新”字,我们不能只是选择“去买糖水”,而应该选择去“改变世界”……

  当你还有资格成为“新”人的时候,你得试着去“改变世界”;当你必须作出选择时,你得做出“改变世界”的决定!否则,最终你只能为“新的让路”……

选择人生哲理

  在一场讲授如何做好人生规划的专业课上,老师问学生:“假设你一个人外出旅游,来到了一个峡谷,发现几米深的地方有一个拉链开着的提包,里面装着一沓钞票。同时,悬崖边有一些长得不是很牢固的树可以帮你拿到这笔意外的财富,当然,你更有可能因此而摔断脖子,请问:你会选择离开还是靠近? ”

  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了离开,毕竟,再多的财富也比不上可贵的生命。

  老师没有发表意见,继续问:“如果那个装钱的提包换成一个失足落下的小男孩,他此时奄奄一息地发出求救的呼唤——你又会怎么选择呢? ”

  学生们考虑了几秒钟后,全部选择了靠近。老师问:“面对相同的环境,相同的危机,相同的后果,你们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这是为什么呢? ”

  “因为目标不同,生命比财富重要。”一个学生说。

  “只是因为个人所设定的目标不同,所以你们的价值观也就不同了。现在,我们换个内容。”老师接着说,“如果你有一个心仪的女友,你希望能和她厮守终身,但对方却不这样认为,也许她不是真的喜欢你。这时候,如果你一意孤行地付出自己的情感,那么结局会有两个:要么她被你感动,被动地和你在一起,但这段感情可能随时都会出现问题;要么她仍旧冷漠地离开了你,任你对她再好也没有用——这时,你是选择毅然离开,还是坚持靠近? ”

  学生陷入了两难的思考。

  老师看到大家都不吭声,于是话题一转:“假如你是那个被人苦苦追求的女孩,在你根本没有打算接纳对方的前提下,你会选择离开,叫对方彻底死心,还是选择靠近,听任感情自由发展? ”

  学生们纷纷表示:“既然不爱人家,就该及早离开,免得耽误了对方的青春和幸福!”

  老师微笑着说:“既然你们能够明白,在不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给对方一个明确的答复,不要耽误、伤害别人,那么换位思考,当你是一个追求者时,又何必甘愿自己深陷泥沼之中,糟蹋自己的青春与幸福呢? ”

  学生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请问老师,我们今天讨论的课题与人生规划之间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吗? ”

  老师说:“在人生的课题中,有很多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本该离开却选择了靠近,本该靠近的却又选择了离开,所以他们的人生路途,走得跌跌撞撞痛苦不堪。如果你们连分辨离开与靠近的智慧都没有,分不清什么是‘势在必行’,什么又是‘势所不行’,那么所有的人生规划都将沦为空谈,再怎么学也是枉然啊!”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大学生党支部委员竞选稿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