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经典励志语录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弘扬红旗渠精神励志演讲稿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党的优良传统,需要进一步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20世纪60年代,安阳地区的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和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依靠自身力量,克服重重困难,连续苦干10个春秋,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在这场党领导的气壮山河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深刻认识红旗渠精神中所蕴含的共产党人先进性,对于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旗渠精神所展示的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红旗渠精神既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彰显和升华,也是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集中展示。红旗渠精神所展示的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也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根本。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要紧的。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红旗渠的决策过程、修建过程和红旗渠精神的形成过程,最集中、最生动地体现了胡锦涛同志阐明的这一深刻道理。

  首先,修建红旗渠的决策反映了林县人民的迫切愿望,代表了林县人民的根本利益。干旱缺水是历史上长期困扰林县人民生产生活的症结所在。只有中国共产党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决心重新安排林县河山,作出了修建红旗渠的重大决策。在当初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几十万林县人民为什么能够不怕流血流汗拼命修渠呢?说到底是因为这是得民心、顺民意、解民忧、去民愁的好决策。其次,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发挥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干部和党员发挥了表率作用和带头作用。在修渠过程中,林县县委和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为民修渠、靠民修渠,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扬民主、群策群力,同甘共苦、率先垂范;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县委领导身先士卒,同修渠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解决问题,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拧成一股劲;3万多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冲锋在前,危险在前,在红旗渠工地流汗流血甚至献出了生命。正是因为这三种作用的充分发挥,凝聚了人心,坚定了信心,才把为民的决策变成了利民的千秋功业。

  再次,在建成红旗渠的同时,也形成了血肉相联、亲如鱼水的党群、干群关系。党群、干群关系的好坏,是直接反映党的先进性的标尺,而党群关系,又往往体现在干群关系上。胡锦涛同志说过,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林县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用无私无畏的品格带领全县人民建成了红旗渠这座历史丰碑,林县人民也在心里为他们建起了一座历史丰碑。特别是作为修建红旗渠的领头人,更是深受林县人民爱戴。

  对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一条,林县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最有体会:只要领导一心为人民,就能赢得万众一条心。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既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又是红旗渠精神的主体。如果没有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个根本和主体,红旗渠精神就成了抽象的空壳。贪图安逸享受的人,只为自己升官发财的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太平官”的人,追求虚假政绩、好做表面文章的人,根本就不会去干修建红旗渠这样的事。

  ——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也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灵魂。红旗渠从设想、勘察、决策到修建的全过程,无不体现了敢想敢干、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红旗渠全长1500公里,要翻越过无数道山梁沟坎,没有科学的态度做决策不行;1/8000的落差坡度,没有科学的态度搞勘测设计不行;引来浊漳河的水,不造成淤积,没有科学的态度搞计算和施工同样不行。没有敢想敢干、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红旗渠既不敢想,也建不成。

  敢想敢干、实事求是的红旗渠精神在林县后来的岁月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继“战太行”之后,又谱写了“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后三部曲:十万建筑大军出太行,是80年代林县人民冲破“左”的和旧的思想禁锢,以强烈的改革开放意识和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愿望,发挥自身优势,走向全国的一个壮举;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向工业化和小康目标迈进,则是林县人民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基础上,以求实的态度向富裕、文明目标迈进的一次新追求、新飞跃;目前,林州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新林州的初步思路,用承前启后、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实际行动,践行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既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一种不畏艰苦、顽强抗争、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气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红旗渠之所以誉满全国,名扬世界,感动了并且至今还在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正是靠了这种精神。林县人民在上世纪60年代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甚为简陋的工具,靠着每天6两粮食,奋战了10个春秋,建成了被周总理誉为“新中国的两大奇迹之一”的红旗渠。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修建红旗渠的10年中,虽然工程总投资达7000多万无,但没有一个干部贪污挪用一分钱建渠物资,没有发生过一起请客送礼、挥霍浪费的情况。这说明,要使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共产党人首先要艰苦奋斗。

  在我们党长期执政的今天,强调这一点尤其重要。无数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在逆境中,在困难时期,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是很难;但在胜利后,在夺取政权、取得巨大成就的情况下,贪图安逸、迷恋享乐的风气便很容易抬头。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要保持“两个务必”,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大刚刚闭幕后即率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重温“两个务必”,意义深远。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价值导向,也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价值导向。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不计报酬、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倡导的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精神,是共产党人的价值导向,也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重要表现。作为红旗渠精神价值导向的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其核心内容就在这里。要团结,就要顾全大局,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甚至不惜牺牲局部的和个人的利益。要奉献,就要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信念,忠实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这些,都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

  二、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

  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呼唤。红旗渠精神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共产党人就应当首先把它作为精神旗帜和前进火炬高高举起。河南安阳是红旗渠精神的故乡,带头弘扬好红旗渠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是把弘扬红旗渠精神同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要按照“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认识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时代内涵,特别是红旗渠精神所体现的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奋斗的思想,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增强实践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切实把红旗渠精神作为坚持党的宗旨、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旗帜。

  二是要把弘扬红旗渠精神同提高执政能力紧密结合起来。要教育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既要有敢想敢干的雄心壮志,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科学发展,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扩大对外开放的能力、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三是把弘扬红旗渠精神同端正党风政风紧密结合起来。要教育各级广大干部党员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始终保持修建红旗渠时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工作热情、那么一种拼搏精神,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心连心。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重点,想方设法解决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难点问题,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兢兢业业干

  工作,实实在在创业绩,多干群众急需之事,多干群众受益之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长远起作用的事。

  四是把弘扬红旗渠精神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弘扬红旗渠精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最终的落脚点是促进各项工作,使党员受教育,让群众得利益。在新的历史时期,安阳市委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并且提出了“四路并进”创大业、“五力同驱”奔小康的战略构想。这既是红旗渠精神的再次实践,也是红旗渠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丰富、发展和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没有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不行,没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也不行。只有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在党员干部中形成一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状态,使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永远同人民群众心连心,才能团结广大群众创造新业绩,共同奔小康。

红旗渠经典励志语录

发扬红旗渠精神倡议书

  河南聚龙投资集团公司的全体同仁们:

  新华社长篇通讯《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提炼、阐释的“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当代红旗渠精神,在中原大地引发了广泛共鸣和回响。红旗渠精神经反复锤炼、丰富发展,越来越发出历久弥新的光芒,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当代红旗渠精神是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过去的总结和传承,对当代的昭示和鞭策,对未来的警示和引领,读后很受感动、很受教育、很受启发。

  难而不惧,在理想召唤下排除千难万险;

  富而不惑,在物质大潮中坚守精神家园;

  自强不已,在激烈竞争中壮大发展,不断超越;

  奋斗不息,在复兴道路上奋力拼搏,永不停步。

  这就是我们时代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更是聚龙人应该具备的精神,结合聚龙公司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和集团公司现阶段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我倡议公司全体同仁积极行动起来学习当代红旗渠精神,共建聚龙集团美好的精神家园。

  一、学习红旗渠精神之魂 -- 一种对理想的执着和积极拼搏的进取精神。

  人类不能没有理想,就像不能没有太阳。理想的太阳一旦升起,就会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我们聚龙人也一定要有远大的理想并保持为之奋斗的激情,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坚持不懈,工作和学习中更要这样。要树立战胜困难的必胜信念,充满干劲和热情,这样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我们都不会惧怕,更不会放弃。

  二、学习红旗渠精神之力 -- 一种富而不惑的坚韧与创业风范。

  与2005年前聚龙实业创业阶段相比,现在我们集团公司的工作环境好了,各项待遇和福利提高了,管理更规范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却弱了。希望我们要继续学习和弘扬富而不惑的当代红旗渠精神,引导和激励全体员工继续保持团结实干、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精神,居安思危,开源节流。

  三、学习红旗渠精神之气 -- -派领导率先垂范的创新气概。

  红旗渠精神特点有三:干得苦、看得远、想得大。红旗渠精神蕴含着领导率先垂范、模范带头。聚龙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亦应如此,做任何决策要看得远、想得大,更好地发挥榜样的作用,处处起表率作用,要深谋远虑,要与时俱进,要改革创新,增强干实事创大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事业心,破除束缚公司发展的各种障碍,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手段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新课题,不断推动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推动公司的新发展。

  四、学习红旗渠精神之爱 -- 一首奉献企业与社会的博大。感恩和奉献是人类最重要的美德。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企业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感谢社会的恩惠。不要忘了感谢你周围的人、你的上司和同事、感谢自己的工作平台、感谢社会。作为员工,能否多给领导一些理解;作为领导,需要考虑员工的利益,对他们多一些支持和鼓励。作为一名聚龙人一定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回报企业与社会。希望我们继续弘扬这种精神,使之蔚然成风,奉献社会。

  聚龙的道路,是走出来的;聚龙的江山,是打出来的;聚龙的强大,是干出来的;聚龙人以自己的理想、奋斗、坚韧和奉献,秉承并继续发扬当代红旗渠精神。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确保公司持续、良性、健康地发展,更加奋发有为地创造全体员工的幸福生活和聚龙集团的美好未来!创造聚龙事业发展的更大辉煌!

  xx聚龙投资有限公司

弘扬红旗渠精神励志演讲稿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是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红旗渠 是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人民历时10年建造起来的一条人工天河,誉满华夏,播扬五洲,可以和我国历史上任何一条名渠相媲美。周恩来总理曾说:"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跨省跨县跨流域引水,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河南省林县与山西省平顺县相隔巍巍太行山,将平顺县浊漳河的水引进林县,是林县人民千百年的梦想,这一梦想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变成了现实,而且主干渠有20公里建在平顺县境内,施工三个月。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体现了山西人民顾全大局的崇高精神和风格。 劈山填谷,工程艰巨,改变了河山旧貌

  红旗渠从1960年2月动工,到1969年7月建成,历时10年。总投工3740.2万个,总干渠长达70.6公里,干渠、支渠和斗渠总长度1520多公里,削平了1250个山头,打通了211个隧道,挖土石方1818万立方米,相当于从哈尔滨到广州修筑一道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同时,修建小型水库48座,塘堰346座,各种建筑物12408座,架设渡槽157个,还建起了扬水站、水电站等等,重新安排了林县的山山水水。 困难时期办大事,展示了人民群众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红旗渠开工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国际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封锁、制裁

  我国。林县人民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毅然上马红旗渠项目,"流自己的汗,干自己的事",充分体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气概。当时,新中国成立只有10年,尚属"一穷二白",科学技术落后,没有任何现代化施工手段,这样一条人工天河基本上是靠人一锤一钎干出来的。

  结束了林县人民一直缺水盼水的历史,为提高群众生活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林县历史上严重缺水,十年九旱,小旱薄产,大旱绝产,人畜吃水十分困难。红旗渠的建成,功在当代,造福千秋。不仅解决了全县人畜吃水困难,而且把大部农田变成了水浇地,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为逐步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奠定了基础。

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可谓是人间建筑之奇迹,天下之水利之奇葩,是他们的不畏艰险的辛勤工作,是他们的不怕牺牲,最终完成了红旗渠蓝图的描绘。让千家万户,不再取水困难,为水而争,解救了无数人的性命,让林县边成了林州,让这里越来越发达,越来越美丽!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这种精神,是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可以当作规范的典型精神。

  自力更生,乃是生存必不可少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便会知道什么是自信。如果不懂得自力更生,而事事依靠着别人,就会丧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被人们认为是弱者,之后,生活中,就会越来越是低声下气,这种活法有什么意思呢

  艰苦创业,这种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有着天时地利的情况下,没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便会不由自主的走下坡路,反之,若是有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就可以长风破浪,更可能出人头地,编织起自己一生的梦。不是有句很流行的话吗,叫:不怕苦,吃半辈子苦。怕吃苦,吃一辈子苦。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自强不息,自然是任何人都少不了的,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才有了一辈辈的英雄豪杰们的传奇,才有了不断进步的人生。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能诞生一代代的人物,一代代的才人,一代代的希望与辉煌。

  开拓创新,生物进步的写照,不仅仅是人类,就连动物也是如此。多少种动物为了生存,找出了新的觅食方式。在太古时代,又有多少的发明创造,让我们人类成为无愧与天地的万灵之长,这是开拓创新精神的威力。

  团结协作,更始现代生活中所缺少的,虽然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多了,但又有多少人为了或做间的蝇头小利勾心斗角,最后不成,情谊也不在了。

  无私奉献,这便是道德精神的最高境界,他包含了一切积极向上的精神,当你愿意为祖国无私奉献时,你会去好好的学习

  红旗渠,让我记住的并不是修成前,当地的落魄,也不是修成后当地的富饶,使我们安于现在的幸福状况,而是让我们记住,他的落差,正是因为有了红旗渠精神,才有了如此打懂得落差。当我们拥有了红旗渠的精神后,我们便能让我们现在原本幸福的生活更幸福,快乐的生活更快乐!

2017年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征文

  一个中国奇迹,在她闪亮登场的同时,承载了一种伟大的精神。

  何谓奇迹?让太多不可能变成可能,更要坚固屹立。

  搜索到一串有关数字,说红旗渠从1960年2月动工,到1969年7月基本全面完工,费时将近10年,削平山头1250个,架设渡槽151座,开凿隧洞211个,修建各种建筑物12498座,土石方挖砌2225万立方米,总干渠长70多公里,干渠支渠分布林县每个镇村,而如果把这些土石垒砌成高2宽3米的石墙,可以纵贯中国南北,把广州哈尔滨连接起来。

  1959年,林县县委召开会议作出“引漳入林”工程决议的时候,手头只有300万元人民币储备金,28名水利技术人员,他们其中学历最高是大专。红旗渠完工后计算出总共花费数亿元,当初那点准备金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通常创造奇迹的背后,往往是“死地”,天生水源奇缺,水贵如油的林县,似乎处在那个背水一战的节点上,必须对自己鼓劲儿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因为如果不上,干旱家常便饭,而1957年以来先后建成的英雄渠、淇河渠、南谷洞水库等水利工程,急需要灌溉时却无水可汲,1959年林县再次遭遇非常严重的旱灾,水渠无水来,水库都见底,4条河流迅速干涸,老百姓喝水都成奢望,所以再不下定决心,迎难而上去开辟一条永久水源,结果与等死之间只差几厘米。

  历史上的林县曾发生多次因为旱灾而人相食的惨象,历朝历代却都没能解决水源这根子问题。只有把引水点放到境外去,从相邻山西境内的浊漳河引水灌林,漳河水源非常丰富,才可以一通百通,一了百了。而林县人也知道,这段距离虽没有十万八千里,但中间隔着太行山层峦叠嶂,在要钱没钱,要机械没机械,要一切材料都是难题的绝对艰苦条件下,凭空修一条工程量堪与万里长城匹敌的引水渠谈何容易!县委做出这个决定后,肯定有许多人报以摇头、嘲笑,或许还会诘问一句,你们真把自己当成愚公了吗

  好在,这红旗渠修建,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它的背后有50几万林县人民做后盾,还有兄弟省份,乃至中央政府的鼎力相助。这么说吧,也许红旗渠开工之初,林县人就是凭着敢拼敢干的传统革命作风,将一个个突然冒出来的难题次第攻克,譬如没有石灰、水泥和炸药,他们马上自己因陋就简地组织生产,没有机械设备,他们就采取人海战术,一点一点把难啃的骨头给啃下来,开工不久就有4万多名红旗渠战士奔赴工程一线,齐心协力众志成城,而每一个来之不易的小胜利,又构成反复刺激他们必胜信念的驱动力,

  敢拼敢干,是一种大无畏精神,这种精神在新中国建国之初是遍地开花,硕果累累,中国共产党,不正是依靠这种大无畏革命精神推翻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中国的吗!抗战时期,靠的是小米加步枪,土地雷和大刀片;建立政权之后靠的是组织动员群众,让他们用聪明智慧和勤劳双手建成南京长江大桥、大庆油田、万吨巨轮……一切都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而强,逐渐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并用太多事实证明这种精神的非凡意义。

  中原人固有的血性品格,当遇到这种普遍性精神的时候,便诠释出更为生动的内涵。他们来到工地一线,自然都要做好吃大苦,甚至是搭上性命的心理准备,见漫山遍野没有住处,大家就想尽各种办法,睡山崖,猫石洞,卧石块,盖茅草,一身旧衣四季穿,磨破了鞋底打赤脚,手推车,肩膀扛,要山峰低头,让顽石让路,粮食供不上,野菜野果且果腹,——那样一幅热火朝天且又悲壮的场面,你即便不曾亲眼所见,想象起来,也足以叫心灵无比震撼。

  红旗渠人除了表现敢干敢拼的大无畏精神之外,更表现出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献身精神。相关资料上说,在直接参与红旗渠修建的7万多名干群中,先后有81位献出生命,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才17岁。有一位更值得纪念,刚开工不久,他母亲病故了,他没有下一线,他妻子救人时死了,也没有下一线,有一次一个正在开挖的隧洞忽然发生坍塌,他去考察现场,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竟然不顾危险进入崩塌现场,却从此再也没有走出来,牺牲时年仅27岁,他的名字在那一刹那,注定要镌刻在红旗渠石坝上:吴祖太,红旗渠总设计师。

  我们今天重新回顾这种由一次水利革命铸就的精神,我想其重点应该不是为了怀旧,更不是为了怀念,我们可以从这儿发现一个延伸和连接,它的辐射起点或许并不特别,无非是老革命老传统产生的深远影响力,全国各族人民也都在它的影响下创造各种奇迹,但红旗渠作为一种奇迹中的奇迹,应该远不止受影响使然这些,它的精神从那儿开始延伸,用了1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过程又将它注入新的思想内涵,而连接的这一头,是50多年之后的今天和明天,我们所以要求把它看作就是连接,那是因为一脉相承,你不可以孤立地看待这种必然因果,因果之下,又何止产生一些奇迹

  所以红旗渠精神从它诞生那天起,尽管是林县红旗渠人造就的,但注定它更是中国的,属于整个华夏民族的,它的伟大意义已经脱离了地域概念和边界红线,放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和社会背景下,同样都具有强劲的感召力和鼓舞性。所以我们今天不但要再次进行总结,而且还要真真正正的加以运用起来,并始终笃信只要秉持这种精神,便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战胜困难,创造奇迹,造福于后代子孙。治理干旱需要这种精神支持,治理一个国家,乃至于让中华民族更加强大,雄起于世界之林又何尝不需要它呢?还有,红旗渠精神的另一个诠释是,只要敢于去想,去绘制蓝图,然后敢于大无畏地迎难而上,一切宏伟目标必将再次成为奇迹,红旗渠的昨天,就是整个中国社会的今天、明天,把红旗渠精神的鲜花,铺满未来前进的道路,永远光彩熠熠,灿烂神州。

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征文

  从红旗渠回来,印象颇深的是虎口崖下那棵逆境而生的梧桐树,导游深情的解说萦绕耳旁:“这棵梧桐树扎根在岩缝之中,它生来一切条件就比别的树差,发芽比别的树晚,生长比别的树慢,但它不气馁,不绝望,顽强地生存下来。就像伟大的林州人民,虽然自然条件恶劣,但是勇敢地适应环境,改造自然,将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绿色的家园。”

  一路走来,所见所闻的确如此。虽然是山区,道路崎岖,但处处是绿色,一派生机繁盛景象。耕地的面积不大,但水利纵横,庄稼长势良好。正如毛主席所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有了红旗渠,有了生命之水的灌溉,林州人民的生活彻底改变了穷苦的面貌,成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天堂。

  那么昔日的林州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有一首民谣是这样说的:“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民国初年,任村镇桑耳庄村300多户人家,常年要到3。5公里外的黄崖泉挑水吃为生。九年大旱,泉水只是香火头那么粗,大年三十,桑林茂老汉起五更就爬上黄崖泉,可是取水的人多,一直到天黑才接满一担水。新过门的儿媳妇摸黑出村去迎接,由于天黑路陡,接过担子没走几步,被石头绊倒,把一担水倾了个净光。覆水难收,儿媳妇又羞又愧,回到家里就悬梁自尽了。大年初一,桑林茂老汉怀着满腔悲愤,埋葬了新婚的儿媳,带着全家逃荒上了山西……

  这世上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强不息,勇敢地在困顿中奋起,杀出一条血路,才是生存之道。为了生存,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林州人民开始了“引漳入林”工程的十年鏖战,在极其艰难的施工条件下,他们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克服重重困难,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产量成倍增长,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国际上称之为“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大奇迹”。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修建过程中,林县人民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发扬到极致。红旗渠总投资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625万元,占37%,社队投资7878万元,占63%,这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他们的劳动工具就是两只手、一只镐,或者一根绳索,一根钢钎。困了天当被,地当床,饿了挖野菜、啃干粮,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没有水泥自己烧,没有炸药自己制,出现了“铁姑娘”、“青年团”、“神炮手”、“凌空除险队”等动人事迹,连小学生放学后都要捎上块石头送到山上,真是全民皆兵,万众一心。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不但毫无怨言,还在崖壁上留下了豪迈的誓言:“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我为后代创大业,不修成大渠不还乡”,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昔日繁忙的工地,今日已成为风景秀丽的旅游圣地。青年洞、络丝潭、一线天等旖旎的风光,引得无数游人流连其间,拍照留念。一渠碧水蜿蜒山间峭壁之上,仿佛告诉人们昨天的故事,又仿佛吟唱着今天的幸福生活。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激励着林州人民,也激励着每一个慕名而来的游客。正如虎口崖下的那棵梧桐树所预示的那样:尽管基础薄,底子差,只要自强不息,一样可以在夹缝中占稳脚根,生长出一抹绿色;只要奋斗不止,总有一天能够根深叶茂,花果满枝!

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坚定的信念是支撑我们不断前进的理念,无论多么困难,走一走革命老路,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体会,走进红旗渠,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昭示革命先辈的不易。

  红旗渠原来是一块旱地,因为地处太行山的腹地而导致了山多水少,为了将这一块儿发展起来,开山引水,修建水库,与天斗,将山河重新归位。这就是一种大无畏精神吧,面对大自然的恶劣环境,在不伤害自然的条件下,利用自己手中的一锤一锹,甚至是用自己的双手,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逢山凿洞,遇沟架桥,经过数年的剑客奋斗们终于引流成功,解决了这块干旱地区的用水难题。

  其实,这种精神一直延续至今,无论我们现在身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从事着什么样的职业,吃苦耐劳,奋勇拼搏,这种精神是丢不了的。只有秉持着这种信念,才能让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在遇到瓶颈的时候,不为艰难,迎难而上,通过自己的智慧,来解决问题,不放弃。

  现在的网民物质生活提高了,可能不能体会当初建设的艰辛,但是重走红旗渠,你可以看到这些时代的见证,听讲述者讲述过去奋斗的故事,同样是振奋人心的。十年如一日的初心,创造出了世界水利建设上的奇迹。

  正直青年大学习之际,我们年轻的一辈在新时代又该如何谱写新的篇章!红旗渠有一处青年洞,这是最典型的代表,是300多名青年男女通过自己的汗水和献血一点点开凿出来的。不忘革命老前辈。大地用风貌来铭记,而我们要用精神来传承。

  我们处在美好的时代,这是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个物质的时代,如何在物质的激荡里面保持着初心,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必修课。时刻保持昂扬的斗志,与同志们团结合作、互相学习,更不要忘记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信念,不断完善自我,勇于创新,让红旗渠精神萦绕在心头!

弘扬红旗渠精神励志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林州市机电工业学校的一名学生,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弘扬红旗渠精神,做林州优秀儿女》。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时值滴水成冰的冬天,外面寒气逼人,而我们学生却能坐在温暖的教室里认真学习。这是上天对我们厚爱吗?当然不是,这是富强了的林州人民对教育重视的结果。那么,一个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十年九旱的山区穷县又是如何富起来的呢?回首林州人民的奋斗历程让我们慷慨万千。

  不能忘记,50多年前,英雄的林县人民,凭着誓把河山重安排、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气,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硬是苦战十年,痴心不改,劈开巍巍太行山,引进了涓涓漳河水,终使昔日的荒山变成了今日的粮仓;

  不能忘记,30多年前,喝着红旗渠水长大的一批批林州人,凭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靠着石头硬出来的好石匠,困难大出来的英雄汉,走出太行山,涌向祖国大江南北,最终为林州人赢得了好名声,也为林州的腾飞夯实了基础。

  不能忘记,20多年前,被红旗渠滋润了的林州人,想的更远了,做的更多了,他们凭着“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红旗渠精神可以把一膛打铁的小火炉,变成产钢的大高炉;可以把荒草连成窝的山坡,变成取之不尽的致富资源,

  而今,富了的林州人也没有安卧于太行,他们在担当责任,他们用自己的爱心之舟抚慰着改革的阵痛;富了的林州人更不敢忘记自己的精神家园红旗渠,从白发到青丝,从一元到几十万元,每个人都想通过自己的奉献使我们的渠水奔流不息。

  生于太行,长于太行的林州儿女,为了过上美好生活,前仆后继的朴实的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和美太行,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可以载入史册的光辉业绩。创造了奇迹的林州人民用行动证明,红旗渠精神不是凝固的雕塑,而是奔腾的江河,其生命在于不断汇入时代的内容。今天,当我们徜徉在林州的大街小巷,出入于各种商场超市;当我们漫步于美丽的校园,静坐于宽敞的教室。我们能强烈感受到林州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由衷的为做为一名红旗渠儿女感到自豪与骄傲。因为涓涓不息的红旗渠滋润了太行山下一块神奇的土壤,她不仅给予了林州儿女坚韧的生命,更赐予了太行儿女不屈的脊梁和奋斗不息的热情。

  做为一名红旗渠儿女,做为一名在读的职专生,我们秉承了林州人优良的传统,生于和平环境,长于幸福时代的我们不会忘记修渠的“领头羊”县委书记杨贵,除险的“神鹰”任羊成,替父上阵的“小老虎”张买江;我们不会忘记,艰苦孕育着希望,奋斗孕育着成功;但我们更不能忘记的是红旗渠里流淌着的“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精神血液!

  今天的我们是志向远大,展翅欲飞的雏鹰!今天的我们是承载民族希望的一代,更应懂得感恩,更应懂得珍惜。就在今天,就在现在,我们能够座在这个温馨明亮的教室聆听老师的教导,我分明能感受到评委老师眼神里流露的那份殷切的期盼,你们是那些久远的面孔,你们是所有的长者与老师,你们是太行山的凝视,更是红旗渠的呼唤……

  勿忘“红旗渠精神”—— “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这不是几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请你们相信,我们会用愚公移山般的执着去践行我们的理想,我们会用奔流不息的红旗渠水浇灌出林州明天的辉煌!此刻,让我们一起发出铮铮誓言——弘扬红旗渠精神,做林州优秀儿女。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红旗渠精神力量

  20世纪60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后最难熬的困难时期,受太行山天然屏障所困的林县人不甘命运安排,难而不惧,自力更生,靠双手和双肩,靠锤头和钢钎,硬是在太行山悬岩峭壁上凿出了让世界震惊的红旗渠。

  林县人民在修红旗渠中形成的红旗渠精神,像太行山一样雄浑,厚实和坚韧。

  红旗渠精神,是林县人民的脾气,是一种值得敬佩的民族之魂。我作为一名林州教育战线工作者,应该怎样去弘扬和学习红旗渠精神呢?红旗渠精神是什么?是团结协作,是艰苦奋斗,是自力更生,是自强不息。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我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这种精神去激励自己,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出发点,用自己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解去影响学生。我生林州,长在林州,我亲眼目睹了林州人民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巨大成就,我真正能理解林州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含义。我虽没有经历过修渠,但从小时起就时常能听到有关修渠的故事,比如怎么打洞,怎么打天井,怎样背沙轻巧一些,其中有一个大爷讲到为了赶进度不落后,打洞时炮响以后,用人快跑的方式把洞里的烟带出来。过去自己只是单纯的听故事,今天再回想这些故事,我真为当时那些修渠人而感动。

  进入新世纪,太行富了,太行美了,但林州人民没有迷失,没有困惑,而是在一座座新的无形大山和屏障面前挖山不止,奋斗不止。与时俱进,自强不息,这是新时代林州人民的脾气,比太行山还倔,还犟,这也是新时代林州人民赋予红旗渠精神的新的内涵。

  结合红旗渠精神,我要立足本职工作,在我市正在进行的“珍爱生命线,重修红旗渠”大会战中,自觉对照差距,为林州的教育事业再添光彩。如今教育系统开展的“高效课堂”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相信学生”,“给孩子们放手”“我的课堂我做主”,已成为师生的座右铭,我要再转变观念,积极向课改标兵学习,积极的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把备教材和备学生紧密联系起来,力争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打开报纸,新华社长篇报道“守望红旗渠精神家园的太行人”一文,写出了我们红旗渠人的骨气,写出了我们林州人践行红旗渠精神的决心。文中那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杨贵、任羊成、许存山、张福根、郭变花、李广元、桑中生、万福生等,他们只是百万林州人民的代表,林州人民在山多土薄,交通闭塞的太行大山中,凭着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红旗渠精神大力改革,积极发展,现在已经跃居全省前八强,我想,这就是我们林州人的倔犟吧。

  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不仅在于拥有多少有形的物质财富,还在于拥有多少无形的精神力量。经济的发达,可以使一个国家贴上强大的标签,而唯有精神的力量,可以让一个国家扛得起伟大的字眼。

  “精神立市”是林州新一届领导班子确定的发展战略,弘扬和发展红旗渠精神,给红旗渠精神赋予更多更典型的新时代内涵是每一个林州人的义务,热爱林州,建设林州,让林州红旗渠精神如万泉湖里的水一样永不断流。我是一名教师,我特别关注林州的教育发展,教育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地区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多么希望我的家乡能涌现出更多的像李太生这样的高端人才,涌现出更多像李广元这样的优秀企业家,涌现出更多像张福根这样的好干部,涌现出更多像王生英这样的好老师,涌现出更多像万福生这样的大慈善家。

  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勤劳朴实的林州人民,让我们团结起来,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为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注入新的活力而努力奋斗!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红旗渠教育基地

谈谈你对红旗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