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评课稿结尾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评课稿:赛课评委点评

  听潘金菊老师的课,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我不由自主地被她轻快而严整的教学带入了学生的角色,惋惜:我没有举手表现自己。我太想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去回应她的每一次质疑、每一次点拨。因为,她的每一次点拨都撩动着每一个听者的心扉,激越着每一个听者的智慧。

  可以说,潘金菊老师的这节作文指导课成于“点”,功在“拨”。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这种点拨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启发思维、排除疑难、交给方法、发展能力。

  一、点要害之处,拨学习方向。

  潘金菊老师的课堂,每一次给出学习材料,她的设疑都是恰到好处的选择切入口,切中问题的要害,给学生以明确的探究方向。同时,她设置的问题都是层递性推进,不断扩张着学生的思维领地。例如:在研究阅读材料三时,她环环相扣、循循善诱追究了这样几个问题:

  1.找出对折翅“小天鹅”李月相关的细节描写

  2.哪些文字是图片上所没有的

  3.图片上所没有的抒情文字,作者是通过图片中的哪一个具体细节联想出来的

  问题一,从写实切入,学生容易把握思维方向,也帮助学生明确了这节指导课所谓“加法”的基数问题。没有基数,何为“加”?所以,这个问题是一切问题之“本”,也是这节课的成功之“本”。

  问题二,从问题一起源,因势利导,学生的思维顺势逆转,进入了就实捕虚的过程,轻松地解决了写作上“加法”的问题。

  问题三,进一步深入,触及到写作时如何生成“加法”的问题,即如何找“虚”的生成点。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这是极具挑战性的,由于前面的设疑起到了铺设台阶的作用,这个难题便迎刃而解。

优秀评课稿结尾

五月语文组公开课评课发言稿

  本月一共听了四位老师的公开课,受益良多,感受颇深。方**老师的甜美的语言风格,让人心旷神怡;张**老师的循循善诱,发人深省;吴**老师的激情澎湃,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黄**老师的复沓教学,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作为语文老师,带给学生的应该是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个性的发展。针对这四节课,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一、课堂上,适当地等待是一种美。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与空间,不能以教师的描述性语言代替学生的思考,当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抛出后,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因为学生对文本情感的体验有一个过程,即从接触文本到情感的输出,是需要经过自己的思考,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及以往的经验等加工分析,最后才会形成相对完整的情感体验。如,在吴**老师《与象共舞》一课中,当老师问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泰国,人和象有没有距离?学生在没有充分研读文本,在没有真正走进字里行间去体会的前提下,教师急于给出了答案,并且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让学生在“人”字边上写“象”字,其实,这个环节设计的很好,只可惜上一环节没有落到实处,这个环节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从教育目标达成性的角度来说,学生情感体验没有很好达成。课堂上,教师适当地等待,或许学生会给你一个惊喜。

  二、课堂上,好的学习方法是一种美。

  新课标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所以,在阅读课的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关键句,通过对它们的体会来达到对整篇课文情感的理解、感悟,这就是所谓的“聚焦”教学。它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既感受得深,又能提高课堂效率。怎么抓课堂的重点,突破难点,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方**老师《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中,对于居里夫人坚持不懈的精神,可以聚焦到“可能”一词,从成功和不成功两方面创设情境体验,相信学生的感悟会更深,对于后文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另外,对于阅读课的教学,切忌泛泛而谈,泛泛而读,切忌面面俱到,没有取舍这样既达不到教学目的,学生学到最后感觉这课不上,我也能懂。

  三、课堂中,科学的板书设计是一种美。

  语文板书是辅助性地完成语文课堂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板书能点睛指要,给人以联想;形式多样,给人以丰富感;结构新颖,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不仅仅在公开课上,对于板书设计要精心,在平时的课堂上,也要对板书设计下一番功夫。在张**老师《妈妈的账单》一课,板书设计是母爱、无私、无价。个人认为内容单调了点,形式上也不够新颖,学生看后可能留下的印象不是很深刻,如果在初读课文后,顺势在黑板板书故事的主要人物小彼得(写左边) 妈妈(写右边),紧接着根据账单内容,在小彼得下面写60芬尼 在妈妈下面写0芬尼,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感悟相机在0芬妮下写上无私、无价。最后在升华课题时,画一个红色的大爱心,这样的板书设计,在视觉效果上和板书内容上是否会更完美些呢

  也许正如吴**老师的发的说说那样,教学,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要学的还有很多,只有不断地总结自己教学的得失,积极汲取他人优秀的做法,加之理论上的指导,我想,终有一天,会修成正果的。

语文评课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刚才我们仔细聆听了三位老师按照新课程标准执教的公开课。我个人的感觉是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各具特色,精彩粉呈。

  大致说来,三位老师执教的观摩课有如下特点:

  1、三位老师的课都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以人为本”的课堂理念,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课堂上“老师机械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不复存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全部交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大家可以看到这三位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完全相信学生,让学生聆听,让学生朗读,让学生评论,让学生品味。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自主合作共探究。学生听的全神贯注,读的琅琅上口,说的头头是道,品的有滋有味,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2、三位老师的课都体现了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都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才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说三位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明晰。张知锋设计的让学生“听、读、说、悟、思”,朱淑艳老师让学生“在文章中感知亲情,生活中感悟亲情,在行动中培养亲情”,丁玉萧老师按照“整体感知——品味趣味——创编美文”的思路授课,教师在清晰地思路中又把“圈点批注”这一学习方法贯穿其中。可以说既体现了训练的过程,又渗透了方法的指导。同时三位老师又把人文关怀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张老师让学生明白生命中的第一次次愈多,生命也就多姿多彩,愿大家珍重第一次,大胆尝试,拥有更多的第一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朱老师让学生在文中感知亲情,在生活中感悟亲情,在行动中土培养亲情,培养学生具有承担社会义务和责任感的意识。丁玉萧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鱼,培养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3、三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注意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过于传播知识的做法,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课内迁移到课外,使教材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树立了大语文教育观,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比如张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最精彩、最感人的第一次;朱老师让学生说自己感动的话,说说自己的亲情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用教材这个例子对学生进行重陶、感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刚才我说三位老师的课各具特色,具体说来,张老师的课问题设计很有梯度,由听、读、说到悟、结,一步一个问题,一步一个台阶,层层蓄势,环环相扣,整堂课呈现出一种起伏迭宕之美。朱淑艳老师的《散步》我认为最大特色是整堂课自始自终都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情意,文章的景美、情美、语言美。教师的课制作美,教学设计构思美,教师的教学语言美。让语文课魅力四射,让语文课美不胜收,让语文课充满诗情画意,让人们听后如沐春风,如饮美酒。丁玉萧的课则紧紧抓住语文这一学科自身的特点,把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落到了实处,教师教给了学生怎样去圈点批注,怎么去品味语段,怎样别出心裁地读课文,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求表面的热闹,真正回归了语文的本真地位,整堂课充满思辨的光彩。

评课发言稿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方老师在昨天的分组总结中交给我这个光荣任务,我很有些惴惴不安,生怕不能传达本小组所有老师的意见。三天以来,我们认真观摩了16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展示,仔细阅读了16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看到了许多亮点的同时,也引起了许多思考,我们也是边听边在教案边上写下自己的感想。时间仓促,有许多东西还没来不及系统地整理和消化。下面我想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两方面来谈谈我们语文组老师听课后的一些感想,和大家做一个交流,如果有说的不恰当的地方,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在教学设计这一块,我们依据这五条标准认真评阅了各位参赛选手的教学设计。我们所有参赛教师真不愧是层层选拔闯进决赛的优秀选手,大家的功底扎实,在教学设计这方面做得都很扎实、很优秀。其中有几位老师的设计非常精当,有许多值得学习推广的东西。如:谢秀丽老师、储红娟、熊中玉老师的设计重点突出,流程简明;谢京梅老师、梁敏老师的设计中每个环节都有方法、有措施、有设计意图;何艳老师的教学设计能紧紧围绕这一课时,找准目标,确定起点。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现象,以备我们大家共同思考:1、教学设计过于精细,过程繁杂。教学设计它仅仅只是一种预设,它有别于我们的课堂实录。我们设计师反映出的是我们的思路、流程。老师的话是不是可以考虑不一一写进我们的设计中。教学设计要尽可能改变线形的单一结构,变为块状的复合结构。2、课时划分不清,有些老师的设计确立的目标是整篇课文的目标,而我们在这里进行的是一课时的教学,我们应该就本课时定准目标。

  16节课堂教学的展示,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我们语文教学正在脚踏实地的向前走,我们的课堂越来越朴实,训练越来越扎实,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越来越强。这次的竞赛课上有很多老师选同一课文,也有老师选富有挑战性的课文,真可谓是各有千秋、异彩纷呈。

  1、讲课教师敢于碰难,选材富有挑战性。这次比赛一共16节课,只上到了6篇课文,有很多老师上的是同一篇课文,老师们能紧紧把握重点,从各个角度用不同的策略来组织好自己的教学活动,这需要智慧和勇气。谢秀丽老师让学生自己主持小组讨论,大胆尝试生本教育,让学生自己主持讨论活动,教师本着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作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出现在课堂。这也正体现了我们所倡导的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尽管我们在课堂上运用得不够熟练,但敢于大胆尝试。熊中玉老师敢于选择经典名著《红楼梦》的选段,大家都知道这个教材,古典名著的理解,首先朗读和语言理解这两关就难过,但我们的讲课老师能够化难为易,紧紧抓住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以朗读为重要手段,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体会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古典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被我们老师的文化底蕴和教学智慧所折服。

  2、文本解读比较深入,注重挖掘语言训练点,课堂上呈现有比较扎实的语言训练和能力培养。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的教学有四位教师同上这一课,大家都注重挖掘了描写“奇丽的景色和奇特的民族”的重点语段,以这一重点语段位抓手来理解文本,展开想象,调动并运用已有词语积累,展开语言训练。这些切入点都找的非常准确。还有段小丽老师主讲《卖木雕的少年》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人物情感脉络清晰。老师通过比较阅读重点句,促使学生理解说明方法和句子的表达效果。

小学语文评课发言稿

  大家好!我是xx小学的。我今天做的这节课是一年级《看图写话》的期末复习。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习惯的重要凭借之一,为了训练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并且和中年级的语文写作相衔接,从低年级就要逐步开展一定的写话训练。因为这是一堂复习课,学生已经掌握了“谁干什么”的句式,这也是我们期末复习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已知,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步骤:

  以连一连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谁干什么”的句式。2以填一填的形式,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提示把句子写具体,层层递进,提高难度,让有能力的学生尝试用“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把句子说具体。一般学生掌握“谁干什么”的句式就达到了看图写话的基本要求。同时,我结合大纲的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句号和逗号。为每一位学生都创造了可发展的空间。3以写一写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因为这是一节复习课,所以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去写,然后去检查,教给他们看图写话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逐步养成检查的习惯。由于这是复习课,每个环节我都让学生进行总结,在教师的指导下,复习巩固看图写话的方法。最后由学生自己小结的基础上,本着学有所得,学为所用的原则,帮助学生编了一个小儿歌,让学生在写作中正确、巧妙的运用。通过这次的做研究课,我的教学理念有了的转变,课堂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下面我就结合刚才这节课,谈谈我的个人体会。我先谈谈我感觉几处成功的地方:

  进入填一填的练习后,我利用提示语的方式让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通过比较第一二句话,让学生知道用上“在什么地方”使句子更加具体了。再通过引导启发,由学生说出,句子的开头还可以加上“什么时间”就更加的具体了。因为学生掌握的时间只是局限在“早上”,“中午”等等,我给出了在“语文课上”,又引导学生自己来说。其中一个学生回答了“数学课上”,我及时通过引导让学生注意到图上小朋友看的是一本语文书,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要“仔细观察”的概念,同时让学生明确想象要合理。2最后,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试着写出一句话。我就“仔细观察”这个要点给出了一句话:早上,明明和小文在院子里下象棋。让学生自己来发现其中的错误,图上实际是两个小朋友在下围棋。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能力。3本着“学有所得,学为所用”的原则,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看图写话的小儿歌,强化了看图写话的方法,也变于学生的记忆和运用。在这节课上,我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例如,刚才我提到的,在观察看语文书这个环节时,我应该在学生说出“数学课上”以后,当时就让学生再来说一说,然后让其他学生认真听,由他们自己去发现其中的错误,引导学生要“仔细观察”的同时,还要想象合理。2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多处都出现了“那么”的口头语。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刻意的去发现,改正,使得自己的语言更加的简洁、精练。3评价学生的时候应该在充分给予肯定的基础上,对其他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评价仅仅是“你真棒”,“你回答的真好”等,没能说出好在什么地方,就显得评价的语言过于单调,缺乏新意。

  我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研究课,实践经验不够丰富,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给我提出意见,帮助我进步。最后,在这里我还要感谢给予我大力帮助的主任和xx老师。谢谢大家!

讲评课说课稿

  一、说目标:一直以来在学生作文指导中,如何让学生将作文写得具体生动是许多教师致力攻克的题目,但是在实际指导中往往费了很多心机,收效却又甚微,因此本次作文讲评我将“书信格式”、“写具体”、”“写真事”、“抒真情”定为重点目标。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因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也是本次作文的目标之一。

  二、说重点:小学阶段习作的重点内容是写人记事, 给老师的一封信 是以书信的格式来写人记事,在这类文章中学生一般都能将事情写出来,但是通病是写不具体,书信的格式不正确,本次以学生自己的作文为蓝本,让学生体会作文不具体和格式不正确的弊病并指出克服这种毛病的做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明白道理并得到训练,因此,本课中无论欣赏还是修改都以“格式正确”、“写具体”、”“写真事”、“抒真情”为内容,突出教学的重点。

  三、说教法:本节课只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品味欣赏,品欣赏又分为欣赏佳作和问题作文;第二个环节是文病诊治,这两个环节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入手,将第一个环节设计为游览美文展览馆,将第二环节设计为习作小诊所,言辞生动活泼,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习作训练。其次在真正的训练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将写具体说成“让哑巴开口说话”、“让木偶动起来”,轻松愉悦,学生乐于接受。

  四、说教学流程:本节课两个环节,一是品味欣赏,二是文病诊治,两个环节都以引导学生以“格式正确”、“写具体”、”“写真事”、“抒真情”为出发点,第一环节品味欣赏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欣赏评价课件上的优秀作文和问题作文,既让学生明白如何写具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第二个环节,文病诊治,重点在让学生们欣赏评价同伴或自己写得好的片段,既让学生认识到不具体原因和感情不真挚的原因,又给学生提供训练的素材,第二个环节让学生在在学生轻松愉悦中明白了如何写具体,如何表达真挚的感情,得到了方法上的指导。

  五、说教学效果:本堂课将学生说成小作者,使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品味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也认识到了自己作文中存在的不足,并以轻松愉悦的“让哑巴开口说话”、“让木偶动起来”等形式引导学生投入训练,激发起了学生习作的兴趣,课后学生一致要求将作文评价完,从批阅习作看,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方法,习作具体程度都有所提高。但是,在教学中,由于对时间安排的还不够合理,致使学生的小组合作讲评没有完成,安排在了课后,使效果大打折扣。

  给老师的一封信 习作讲评课教学反思

  徐伶俐

  习作讲评课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我们班的孩子原本怕写习作,但因为有了习作讲评课,孩子们每次都会很认真地写好习作。期待能在大屏幕上看到自己的习作。

  习作讲评课虽然每次只能讲三、四个问题,没能将孩子的一篇文章从头到尾的改好了,但细想想:以前孩子写了一篇文章,我们也花了很多的时间修改。可能也会进行优秀文章的展示,问题文章的讲评。但孩子们能记住多少呢?而讲评课我一节课一篇习作讲三个问题,一学期下来就二十几个问题,一学年上下来,可以说孩子们的问题就已经不多了。

  为了落实新课标,提高学生写作和修改文章的能力,也为了把老师从繁重的作文评改工作中解脱出来,投身于教研教改中,同时让位于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决定改变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尝试一节由学生互改互评的作文评改课。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用了两节课专题讲了如何从文章语言、结构、情节、选材、各种描写、表达方式等方面对文章进行评价,还专门提供了一些评价用语。接着我布置了一篇“给 老师的一封信”的作文题目,让学生用两节课时间在课堂上完成。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于是开始上评改课。

  按照教学计划,这节课要落实如下几个步骤:

  一是品味欣赏,二是文病诊治,两个环节都以引导学生以“格式正确”、“写具体”、”“写真事”、“抒真情”为出发点,第一环节品味欣赏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欣赏评价课件上的优秀作文和问题作文,既让学生明白如何写具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第二个环节,文病诊治,重点在让学生们欣赏评价同伴或自己写得好的片段,既让学生认识到不具体原因和感情不真挚的原因,又给学生提供训练的素材,第二个环节让学生在在学生轻松愉悦中明白了如何写具体,如何表达真挚的感情,得到了方法上的指导。

  第一,让学生们欣赏一篇优秀作文,先让他们大声自由地读然后小组小合点评,再汇报交流。

  第二,文病诊治。首先,课件出示一篇问题书信,让孩子们按照、独立点评、合作点评的方式来评改。其次,我利用课件出示修改的步骤,让学生们诊治作文本的作文,同桌相互修改,然后再小组交流修改意见。重点在让学生们欣赏评价同伴或自己写得好的片段,既让学生认识到不具体原因和感情不真挚的原因,又给学生提供训练的素材,让学生在在学生轻松愉悦中明白了如何写具体,如何表达真挚的感情,得到了方法上的指导。学生们认真的阅读、讨论、商量和下批语,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在批改过程中,我没有太多的任务,最多是对学生自己不太清楚或是拿不准的几篇作文简单进行了提示。经过二十分钟左右时间,各小组都完成了批改任务并把优秀作文选了出来。接下来十几分钟由各小组朗读优秀作文并点评。

  课后,我对这节作文批改课进行了反思:

  一、传统的作文评改,教师往往关注的是怎样通过评改更好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使学生沿着教师的想法、思路、情感倾向去写作。教师是学生作文的直接的、绝对的评判者,谁优谁劣,全在教师笔下,它割裂了作文教学过程中写与改、导与学的互动性。在整个作文的批改中,学生们大多处于一种游离状态,处于一种第三者的旁观地位,他们本来作为“学习主体”的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根本无以体现和发挥。同老师一人批改,学生往往只看自己的分数和评语,一篇作文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示范性或警示作用,也就意味着一次有计划的作文训练难以达到作文评改的最终目的(举一反三,一次训练达到学生自己在无序状态下多次训练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从而真正地大面积增强学生创造力,使他们越写越想写,越写感觉越好。)长此以往导致了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地接受地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必然导致学生无兴趣也无信心评改作文。而学生互批互改把教师繁琐的批改、微效的劳动变成生动活泼的易为学生接受的效率较高的教学活动。给学生创设一个在实践中跌打滚爬的成长平台,给教师一个充电反思的时间,为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从整个课堂的落实过程来看,基本达到了“调动学生批改作文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充当学习的主人”这一预期目的。作文批改课,一直是语老师们最为头痛,也最感无奈的课。无论是让学生们自由批改,还是面批面改,总体效果都不是太满意。而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按一定章法的进行批改既能让学生的作文可以有更多的阅读人群,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批改别人的作文而明白自己作文的长处与不足。

  三、从课堂的批改效果来看,学生们批改的效果还是值得肯定的。学生评语能扣住要点,点评还是很到位的,分数基本上都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其实在学生们的作文下发之前,我就已经对这些作文进行了简单地批阅。从学生们选出来的优秀作文来看,基本上能够和我所评选的相吻合,这就能够判断出学生们还是有一定的判断能力的。这对于中考文段修改训练有很大的补益。尽管还有不成熟之处,但是,作为这样第一次的作文批改,总体效果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满意的。经过后来的几次以这个基本模式为基础的作文批改进行之后,我觉得这种方式如果能够假以时日,学生们对于作文的认识和提高,肯定会有很大的进步,而且也能够有效地解决好教师们批改作文难的问题。

  四、由于对时间安排的还不够合理,致使学生的小组合作讲评没有完成,安排在了课后,使效果大打折扣。

  教无止境,在教学方面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自己的尝试和摸索。如果我们能够学会对镜自照,多注意自己的课堂,注意观察课堂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找到相对应的解决办法,那么这样的观察对于自己业务水平和业务素养的提高还是极有好处的。

骨干教师岗位实践研修班评课稿

  今天听了指导老师邢xx的《欲速则不达》一课,近距离领略了名师的风采。

  首先,邢老师的善于引领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比如,引导孩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引领孩子一步步地抓住关键,一步步地简练,最后达到效果,这种方法的指导很关键。我在定岗实践中,这一点做得就不是很好。还有孩子们的朗读,在指导朗读景公的焦急心情时,也是层层递进,步步引领,孩子们绘声绘色的读,自然就体会了景公的心情。为突出文章重点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在做这一切时,丝毫没有斧斫的痕迹,那样自然,又一次让我想到了“润物细无声”,这是我对邢老师最深印象。

  第二,邢老师关注写法的迁移,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也是课标中对于语文学习的核心要求。邢老师准确的抓住文章的读写结合点,准确切入,抓住时机提供孩子练笔的机会进行练习,这非常必要。我们可能也会进行这种练习,但两相对比,我觉得存在的问题是:1.切入点找的不够恰当。2.练习目的不是十分明确。3.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所以练写可能会流于形式。包括我听宋斌老师的一节习作指导也是这样,教师的引领真的是恰到好处。在学生情绪高涨的为《三打白骨精》续写时,老师的一句话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续写得质量不再于内容本身,而是在于你是否延续了原文的写法。”这样学生就有了自己的目标,就会避免南辕北辙的现象发生。

  第三,就是邢老师对学生的尊重。短短的几天,我也接触到了邢老师班级管理的风采。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尊重!课堂上,几句自然的点拨语,评价语,就会拉近和孩子的距离。比如说:“写好的同学请用你的坐姿告诉我,那我们就心有灵犀一点通了!”是啊!又有哪个孩子不想和老师心有灵犀一点通啊!其实邢老师去我校讲课时,我当时有很大的疑惑:“和我们的孩子短短几十分钟的接触,为什么就让孩子们难舍难分呢?”现在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是尊重!是孩子心底最需要的同时又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东西!

  第四,教材的整体脉络把握的好,清晰有条理,活而不乱。她的“思维导图”给我很大的启示,因为我领略了他们班同学的“思维导图”基本功,也看到了老师们集体教研时对导图的有效利用,这是我接受的新事物,当一张清晰完整的网络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就会对复杂的内容一目了然,眼前豁然开朗,尤其是学生制作的单元导图,我觉得时效性更强,回去后,我一定会好好的研究利用。

  做邢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做邢老师的学员我也是幸福的,因为我受到了太多的启发,尽管短短几天我不可能马上改变自己,但幸运的是,我已经有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作文评课稿

  写作课 寻觅春天的踪迹 评课稿

  今天,徐老师执教了初二第二单元作文 寻觅春天的踪迹 写作课。整节课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去发现春天,诉说春天,描绘春天。本节课给我感触较深的有以下几个环节:

  1、导入自然,富有诗意。徐老师引用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富有诗意。

  出示图片:校园春景,运动会场景,让学生感悟春天,回顾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所发生的事情,然后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描绘自己眼中的春天,自然导入,学生思考写作素材,并为后面的写作环节做口头训练。

  2、对学生的评价语言精辟,优美。对于学生的口头描绘,徐老师给出这样的评价:“在你眼中这是一个诗意的春天”,“在你眼中,这是一个团结的春天”,“在你眼中,这是一个真诚的春天”,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评价语言精练,概括性强。

  3、对作文题目进行审题指导,引导学生确定不同作文题目的不同侧重点。使学生明确“我眼中的春天”侧重写景,“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侧重记事。

  4、引导学生赏析名家名作,从中学习写作方法。

  从朱自清的 春 ,宗璞的 紫藤萝瀑布 中让学生学习到写景文章要注意:1、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景物,可以让景物更加生动2、注意词语的精雕细琢3、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

  赏析“绿丝带”片段,描写运动会的片段,引导学生明确写“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里”要1、结合题眼2、情景理的融合3、记叙要结合自身经历4、要注意品悟生活

  这些写作方法的指导精准到位,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阔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对于本节课的建议:

  1、对于第二个作文题目的片段赏析,所选取的“绿丝带”片段材料稍有难度,应当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

  2、短短40分钟的作文课,给学生的展示环节留下了遗憾,学生没有互相交流的时间,如果能给学生留出组内作品交流、组员相互修改,效果会更好,学生的积极性也许会得到提高。

  听后反思: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的一大难题,听了徐老师的课,收获很多:

领导课评课稿

  “我手写我心”

  光明小学郭迎秋

  韩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能结合教学内容,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生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体现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新课改下一堂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下真实的佳课。下面,我就韩老师引领的作文指导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发掘“材”源,独具匠心

  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作文者,及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需要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终极目的为生活。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新课标”在习作目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多姿多彩的生活为素材,衍生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习作。可是,城市的学生生活并不丰富,他们每天奔走于学校及各种特长班,日程单调,生活空间狭小,缺乏丰富的生活源泉。学生怕写作文,总感到写不好,主要症结在于没素材可选,于是只好拼凑或抄袭。针对这些情况,韩老师根据低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作文题材。把写作范围缩小到我的亲人、朋友、陌生人这三类人中。整堂课中,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让学生“心动”、“口动”、“笔动”,解决了“作文难”的问题。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写话,学生皆情趣盎然,真是“童心之下万物皆活”。

  二、优化指导,激活思路

  韩老师这堂课先口语交际,再习作,融口语交际、习作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开拓思路。说和写相互配合、渗透。口语交际有效地提升了习作质量。我们知道,说话是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加强学生对口头语言的训练,是保证由句列段的过渡乃至完成小学作文教学任务的需要。口头语言倾泻于笔端,便是生动的文章。韩老师的这节课无不体现着“从说到写”的这一科学规律。

  三、多元评价,画龙点睛

  在这堂自由写话课上,教师始终注意学生说话和写话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多元,学生与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以及师生互评。在评点中,再次让学生揣摩写法,感悟本次习作的要领,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在课中,我们看到的多是教师的真诚倾听,听到的多是教师的热情鼓励。教师的尊重促使学生拓展思路,开拓想象,真正还学生“真本性”。韩老师在每次学生交流之前,总不忘交代学生认真听,想想“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更精彩?”我们可以看到,课中,学生始终在专心地聆听同学的说话,始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学的发言。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获得共同提高。

  总之,韩老师的课处处以人为本,充满生命活力,令苦思有效作文教学而未得的我豁然开朗,是一堂难得的好课。

课评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观摩了xxx老师给我们用心上的《我的特长》现场作文课,让人感触颇深。

  从景老师的课堂上能清晰感受到,她是一位勇敢的破冰者,是一位积极的实践者,她不光用热情点燃着每一颗好学者的心,更用长情守护自己喜爱的教育。正如她在说课时所说的,这节课在给广大一线的语文老师传递一种思想——习作教学必须从细处着眼,教给孩子表达的方法;展示一种做法——习作教学必须扎扎实实从片断训练开始,指导孩子用上习作的方法写实话;敲响一次警钟——习作教学,是教习作,而不是教写作,我们必须明白孩子为什么怕习作;我们必须颠覆之前习作指导的方法,扎实、有序、有趣,有法的组织习作训练,唯有此,才能真正提高习作教学的质量。因为这堂课设计者是名师,执教者是我们身边的名师,所以我对课的设计不做议论,我只将自己在听这节课过程中的各种感受与大家分享、探讨,若有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这是一节现场感十足的习作课

  老师一入课堂即处童真境界,与学生平等相处,无缝相交,融为一体。为什么有这样的教学感染力呢?这节课老师的作文教学设计独到,取材于生活,面向学生,瞄准学生最近发展区,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玩游戏方式传递信息;景老师善说“童话”,与学生同乐,能与学生民主平等对话,用游戏,活动,实践操作等方式展开教学,这些“现场感”十足的教学方法让整节课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为降低写作难度,老师凸显两种作文法:其一,“前作文”,注重作前从调查入手,以实际经验代替教师的指导;比如她的游戏激趣,情境启导让孩子在与小动物的互动中初步感悟特长——知道特长就是“我会什么”。读袋鼠的求职信,聚焦特长描写,明白写好特长就是推荐自己。同时告诉孩子:习作一定不能空喊口号,这样不足以令别人信服。

  观察图片,明确什么是特长等环节都是在干着这件事。其二“现实作文”,以当堂练写“现在式”的现场素描习作为“桥”,顺带引导学生练写“过去式”,这样连带粘连的方法,都将辅助学生顺利搭上写作之路,让写作变得轻简可操作。景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罗列特长清单。这个环节的设计让习作始于简单,低入缓解了学生习作的畏难情绪。尤其是老师在习作任务后面的列举:学猫叫、认识车标、力气大、会做贺卡、左手拿剪刀、打字速度快、会卖东西……让学生脑洞大开,写变得很好玩,点燃了孩子表达的热情。

  罗列之后的展示,犹如在班级点亮了数个火把,让孩子搜寻特长的眼光无限放大,参与课堂的兴趣得到了持续的点燃。不可小看这“轻简”二字,这就是学生写作的动力之一:充分的自我认可——我能写,我会写好!

  二、这节作文课能依道而行

  作文课难于阅读课。阅读课的解读有千千万,但作文的原创性更强,无法可依,完全靠教师个人的语文素养和教学功力。因此,作文指导课的备课,更要讲究合理,要让整节课行走在正道之上。而景老师的这节课充分体现着依课标而行。

  《课标》中强调“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习作是语文实践特色最为突出的课程,因此景老师在教学中有大板块的实践,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训练,或说或写或改或评,训练多样且充分;又如《课标》强调中年级作文就要“大胆写”,因此在写前的限制,写时的发散性,写后的评价上,老师都尽可能给予学生自由,相对说,教师“教”的力度和程度就要降低。这些都在景老师的课堂上得到充分体现。

  三、教师十分重视学情

  了解学情。要执教学段的基本学情要摸清。这点景老师把握特别好。指导中年级写一段话,大多数学生大概会写成什么样,哪些属于典型的问题,哪些是普遍的困难,什么样的形式受欢迎,什么样的教学话语能接受……这些学情景老师是摸得门儿清。如若不然课堂上就会做孤家寡人唱独角戏,滋味必不好受。特别是写作,学生不买账,课就不知往哪上!照搬名师的课也上不出名师的味道。

  四、课堂能因学定教

  作文的本质是什么?作文就是言语表达。课堂教学体系下的作文又是什么,是在教师指导或是创设的情境下的,有局限性的言语表达。(局限性是天然存在的,没有完全的自由。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那是一种相对的自由。其局限就体现在“想”字上,想就是一种构思,是表达前的思维预热。所以,我还是执有“作文可教”的教学观。)既然是表达,表达的对象(写给谁看),表达的内容(写些什么),表达的方式(文体选择)就是教学设计中要考虑的因素。景老师的课中读袋鼠的求职信,聚焦特长描写,明白写好特长就是推荐自己。引导学生在课后制作名片卡,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再次告诉孩子,写好特长就是为了让别人了解自己,多交朋友,实现了习作的交流、沟通功能。恰好解决了这些问题、

  写什么,怎么写,用什么文体写,三者就像三个板块,设计时可以独立,但操作时更需要交融,渗透,穿插,在景老师的课堂中,我们能清晰感受到,课堂在解决着写特长的事,也在教给写好特长的方法:用对比、引数据、写事例,还强调不管用什么方法,写得细是关键。文体显然在围绕说明文进行。三个板块协作发挥作用,最终达成目标。所以,当三个板块内容初步设计后,就要思考用什么形式让儿童思维介入,让其跟着教学进程动起来。所以,你要考虑的是形式。而本节课的“激趣引入.开课游戏,让孩子在与小动物的互动中初步感悟特长——知道特长就是“我会什么”。读袋鼠的求职信,聚焦特长描写,明白写好特长就是推荐自己。同时告诉孩子:习作一定不能空喊口号,这样不足以令别人信服。”引入课题,揭示教学目标“写好特长”,这是符合学生天性的导课形式,也属于“写什么”的感性认识范畴。

  景老师的教学设计依据学情,调试高低难度,选择方式方法,顺学而导,顺理成章地教。课堂上老师有平和心,不要求花俏,不为观课的教师上。上作文课,就为儿童能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不需用多媒体的就别用,给课瘦身,也给自己减轻负担,否则课堂上忙前忙后忘了真正该干什么;该以活动游戏激趣的就大胆开展,但不要忘了“练习表达”才是正业,副业不能遮盖代替正业;该确保时间练笔的就要给足时间,不要把写当成点缀,更不要没写清楚就急急忙忙拿出来点评亮相,要记住儿童写不好只说明教得不到法。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评课开头和结束语

公开课感谢听课老师的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