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简单介绍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宁波博物馆

  概述:

  宁波博物馆是宁波市文化的核心与窗口,他是以展示人文历史、艺术类为主,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宁波博物馆占地60亩,建筑面积3.0325万平方米,投资约2.5亿人民币。

  博物馆分三层:

  一楼大厅,不定期举办展览。

  二楼主展厅,2个展厅组成了“东方神舟”,宁波史迹展。展出的内容涵盖了宁波上下七千年的历史,从河姆渡文化走来,历史走过七千年的岁月,见证今天宁波的发展与繁荣。除了文物展示以外,这里还利用现代化手段,复原了很多历史的瞬间:比如河姆渡的生活场景、越窑、宋代宁波港、宁波城等等。

  三楼有2个展厅:竹刻珍品展、阿拉老宁波——宁波风俗展。前者主要是明清时代的竹刻作品。后者则主要是清末以来,宁波风俗的画卷,很多留存在我记忆中的画卷,都在这里重现

博物馆简单介绍

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想必大家都有过很多参观的经历。

  上周三,我和另几位同学组队踏上我的上海博物馆参观之旅,经历三个多小时,将博物馆内大小各种展馆一一浏览。

  上海博物馆位于上海市的市中心——人民广场南侧,也算是一个地标性的建筑,象征“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基座构成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并且它与北京、南京、西安齐名的四大博物馆之一。他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设有十一个专馆,三个展览厅,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馆内珍藏了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另外还有钱币、玉器、雕塑、少数民族工艺。并且收藏了来自青铜器之乡 —— 河南、湖南等地的青铜器,藏品非常的丰富,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上海博物馆所有展品分为12个专馆,即青铜器馆、陶瓷馆、绘画馆、书法馆、雕塑馆、钱币馆、玉器、家具馆、玺印馆、少数民族工艺馆、胡惠春先生捐赠瓷器陈列室、西方艺术馆。

  印象比较深刻的还属书法馆。一进场馆,看着那些镌刻在宣纸上的龙飞凤舞、端庄雄伟,感受那些流露在字间的酣畅潇洒、自然天成,只能感概书法悠久岁月下的青春永驻。

  陶瓷馆,它是一部中国陶瓷史的缩影,从原始社会的彩陶至商、周原始瓷,东汉、三国、西晋的青瓷,沿着陶瓷发展的轨迹,一直到明、清两代景德镇的官窑器,都有展出。同时还有古代瓷器制作作坊和窑炉的模拟陈列。看着先人在当时的制造工艺,令我们惊异的不仅是古人的智慧,更有祖辈们那巧夺天工般的双手。

  雕塑馆内,除了部分木雕、陶塑外,主要以石刻塑像为主。这里有北魏、北齐、北周和隋唐雕塑,以及为难得的南石刻、金铜佛像等。看着面前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雕塑,尽是能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民风习俗,不禁再一次感叹前人祖辈们给我们后代留下了多少诸如此类的瑰宝。

  12个展馆,我们都一一用心去看,用心去体会,不知不觉尽是在博物馆内游览了三个多小时,这次的参观虽说是作业需要,但是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又一次将中华民族悠久而又灿烂的历史文明重新温故知新了一番。

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一个景点

  皇室家园,是震撼,是成就。挥手下去将拥有整片江山。它是权利的展现地。是世界五大宫之首,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面积约有725000平方米,相当于900个大操场那么大。进了故宫的正门——午门,一个大广场呈现在我们眼前。广场上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桥下有一条金水河,形似玉带,漂亮极了。

  进了故宫,首先是午门,中间的那个“大洞”是皇帝的“私家房门”好大的气派,从午门仰望太和殿,成为整个皇宫的大山,我进去看了看。那把龙椅在大厅中间,那把龙椅有点像一副画,既展现了几代皇帝的豪气,也让我隐约看见后宫的妃子们的明争暗斗,就是让将自己的孩子捧上这万人之上的皇位。

  走走,就到了后宫,这曾经有几千位妃子在这住过,我欣赏慈禧,她的人。但我恨她,因为他将中国从豪牛变成了雌鸡,我特意来到储秀宫,看看他在当贵人的住所。一间窄小的门,当我走进去竟是一间无数个四合院和成的大庭院,我不由的赞叹一个贵人住的地方竟比的上皇后住的坤宁宫。

  这次书法游,来到故宫的主要就是去石鼓馆,我进了石鼓馆看见了威武老师口下说出的那几个有惊险刺激历程的石鼓,看完了十个石鼓,我的心中起了责任,保护中国遗产。

  故宫游快结束了,我想去看看珍妃井,因为珍妃是我认为的英雄,即使她没有上过战场,也没有青史留名,但她坚贞不屈的精神将我拉近了一个年轻的梦,她的死和慈禧有的密切关系,她是慈禧的眼中钉,可是她在那坚定的话语中,看出她是一个英雄,因为她已经打入冷宫数年……

  离开了故宫,回想各各宫殿,豪情,美貌……让我不由赞叹,一个中华文明的创始,世界的观点,我想将这一点发表给全世界,中国是有文明历程的!

博物馆

  在全国总工会的左面,建立着一座巍峨壮观的北京首都博物馆。我们参观的时候,正好碰上博物馆正在举办大型的“考古与发现”展览活动,于是就买票进去了。

  我们是先做了安检后,才进入大厅的。大厅的右边是五层楼高的方形展馆,而且外观全部用玻璃做的,看起来既雄伟壮观又庄严大方。大厅左面是一个斜着的圆形展馆,看起来好像要倒了似的,真是造型独特。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方形展馆地下层的“考古与发现”展览。里面有教你怎么考古的、有战国时代的一些玉器、青铜器。对了,我们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妇好像、青铜器等,也在此展出,看到这些我感觉真是太亲切了,太自豪了。展厅里还放映了投影,投影的名字叫《小河墓地》,虽然片长只有四分钟,但却把《小河墓地》的故事讲得非常动人,原来小河是我们的考古人员在新疆发现的一具女性干尸,她就像神秘的楼兰国一样让人猜测不透,至今谜底末知。

  在那里我还知道了古时代的陶瓷分三种,它们分别是扁瓶、圆瓶和盖瓶,最有趣的是它们都出自景德镇。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来得及参观圆形展馆,真是太遗憾了。

  这次参观让我了解了古时代人民的聪明与智慧,我真想到古时代去,去感受当时的文化和当时的繁荣,亲自看一看真正的新疆公主:小河公主!

故宫博物院介绍一个景点

  北京故宫,古人称为紫荆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

  走进故宫,就来到有名的午门。午门高大而又雄伟,是故宫的大门。午门有五个门洞,可是从正面看,似乎是三个,实际上正面还有左右两个掖门。

  接着,我们来到了太和宫。在通往太和宫的石桥两旁,各有一个石雕狮子。这一对石雕狮子炯炯有神,严肃,庄重。好像在瞪着大眼睛看着我,样子十分吓人。但也表现出故宫严肃的气氛。

  走着走着,我们向坤宁宫走去。坤宁宫华丽而又精致。所以呢,明代时这是皇后的寝宫,也是祭祀的主要场所和皇帝大婚时的洞房。坤宁宫里面的饰品几乎一应俱全,每一个都有它的精美之处,把坤宁宫点缀得非同华丽!

  是啊!北京的故宫就是如此的美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地游赏,里面还有很多华丽、雄伟的宫殿及景观。

关于博物馆

  从93年来北京上大学,到现在有13年之多了。13年来,每天生活在这个城市,却有一种“不知庐山真面目”的感觉,除了上学时的历史课本之外,再没有真正立体全方位的去了解过我们的首都。

  参观首都博物馆新馆给了我这个机会。首都博物馆新馆坐落于西长安街延长线白云路的西侧,外观雄伟,气势磅礴。进入之后,按照导览图一一参观,不知不觉沉醉于祖国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通过参观首都博物馆,我对首都的认识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一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仅限于一个模糊的概念。这次系统详细的参观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馆藏京剧文物展、书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项展览,不禁感慨祖国首都的文化底蕴之博,物产资源之博,艺术内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怀,包容和养育着生活在这里的2000万人民百姓。二为史。北京是古城,历史悠久。曾有多个朝代以此为都,北京的历史中填充着无数色彩缤纷的故事。

  承载着朝廷权威的皇家玉玺,记录着世代变迁的竹简,刻画着沧海桑田的铁器铜器,象征着雍容华贵的玉器古玩,还有留着战争疤痕的民间遗物,每一件都在给我们讲述着自己说不完的经历和史实。三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风土人情是闻名世界的。展厅中模仿的婚庆场面洋溢着热闹喜庆,也洋溢着纯朴的民风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从头到尾透着诚恳和热情;还有日渐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风情,街坊邻里们谈笑风生,互相帮助,谁家有事,一声招呼,一个院落携手共济,不是亲情而胜似亲情,让我们现代人无比羡慕那美好的和-谐。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温和的、谦逊的,这是需要我们现在去重温,去寻找和拾回的。四为美。名胜古迹之美,现代建筑之美,自然风光之美,北京的美无处不在。活灵活现的皮影儿和面人儿,独特的传统服饰和民间剪纸,享誉世界的京剧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书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艺术之美更是魅力无穷。再看从博物馆本身的建筑设计,到展区展品的设置,无处不在的贴心服务,到细心品味的参观人群和天真活泼、认真参观学习的孩子们,也展示了我们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了解一个城市,才会真正热爱她。参观之后这一个月以来,我走在街上总是有意无意的用欣赏的目光去观察路边的建筑;每次看到有损市容市貌的行为时心中总是想,这么好的城市,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爱惜她保护她。首都博物馆是一个窗口,应该面向社会各界免费开放,让大家都来了解北京,热爱北京,进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很难想象一个乱贴小广告或随意扔垃圾的人会是一个对首都,对国家充满感情的人。因此,倡议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参观,倡议我们同事带家人和孩子前去参观,倡议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到首都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学习。

北京博物馆

  在我踏出首都博物馆的最后一步时,不禁连想感慨:这是一个蕴含着多么璀璨礼貌的瑰宝呀!我很庆幸这天能与相识已久的同学们一齐观光,一齐分享,一齐收获。好奇的来,惊喜的走。满载着无限的乐趣与满足。从一层逛到五层,映入眼帘的一切都一向在充实着一颗空虚的心。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一刻,向我展开了。

  岁月流转,几十,几百,甚至是几千年的东西,这天依旧那么清晰。看似简单的,其实这些全都是让人洒尽汗水的。远处金碧辉煌,活灵活现的佛像,往近处细细斟酌,才知道这一道道的刻画有多么不容易。

  看着那些古代玉器,看着那一道道形态不一的花纹,不一样的形状,这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条理不一的瓷器,各具风韵的京城旧事,开拓眼界的书房珍玩,辉煌的古都北京历史……一幅幅赞不绝口的画面在眼前出现,这是一个令人多么难以忘却的时刻呀,在博物馆里,玻璃架上的,立在地面上的,挂在墙上的,无不反应出了以前北京人的聪慧。

  在这个非凡的境界里呆了三小时,感受,品味,斟酌了许多非凡的东西。心里不禁生出了一丝羡慕,欣赏。为何上一代的人如此伟大?为何中华民族的文化如此璀璨?真期望,在将来的某一天,被称赞的是我们。品味着这一本收获,触动着笔尖,记录着这一段记忆。在千里之外,好像又听到了赞叹。

  2009年6月30日上午,机关服务中心组织党员活动参观首都博物馆,看到一对对的小学生在馆前合影留念。多么熟悉的一幕,不禁唤起儿时的回忆,中心的全体参展人员也展开党旗在首博馆前合影。此刻我感觉到时刻变得之快,几十年前参观中国革命博物馆的情形,历历在目,有生第一次参观博物馆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也是“七一”前夕,只记得站在红旗下,举起手臂攥着小拳头,幼嫩的喊出“时刻准备着,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然后参观,回来老师让我们写“观后感”,只记得其中一句话,看了一堆石头、瓦片、破盒、破罐,特没劲,手.枪大刀但是真家伙。

  几十年后的“七一”又参观博物馆,也许还是此刻学生时代,每次参加什么活动,老师都要布置作业写“观后感”的习惯,此时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让我又想写点什么。

  本人酷爱参观展览馆和博物馆,不论出差旅游每到一地,只要有时刻条件许可,都把参观当地博物馆作为首选,他是你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回顾多年来参观博物馆的经历与感受,让我感受到祖国历史的脉搏与改革开放的脚步。

  记得小学时代,第一次参观天安门侧的中国革命博物馆,那时对那些古人类创造的石器工具、陶罐、瓦片、不知其好处所在,只对刀枪感兴趣,也激发了我动手的潜质,参观后就动手用木头,削刻了一支形驳壳枪,在以后的观展中看了中国的印章,他让我萌发了学习篆刻的兴趣。而今在进入博物馆,又是一种不一样的心态与感受了。

  当你步入博物馆就如同进入了时光隧道,把你带入了那远古的洪荒时代,我站在那古朴、泛着钢绣的青铜器前我欣赏已不是它的器形与上方雕刻的文字。我只感受到一股够重的历史气息迎面扑来,它似一种气场,凝缩了中华几千年前的信息向你释着。

  当我仰视着那些精美的字画,我已不再解谈其中的资料,站在远处看,你似感觉到画中的人物飞翩翩得向你走来,那字里行间,急似飞流瀑布,缓似行芸,感觉妙不可言。

  当我俯视那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玉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古人琢玉的场面,过去人们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你就明白了什么事巧夺天工了。

  在浏览神采各异的瓷器时,想得更多是不可思议,我想到古人,金木水火土的运行,让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你不得不感造物主的神奇。

  北京风俗展又让我联想去探讨,为什么祖先会把皇城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

  走马匆匆时进午,走出博物馆还在回味,似知道了很多又似一片模糊。

  晚临睡前有习惯的拿起枕边的一本《禅悟》翻悉看到中国古代有一个禅宗和尚青源惟信禅师得到以后说:老僧三十年前来参加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之后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到个休歇处,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是一段充满禅机的话,看到此语顿觉感悟,这天的感受不就是“悉山不是山,秀水不是水的意境吗

  其实我们的人生,还有艺术不都是要经历这三种境界吗?人生三境界,说的是人生不一样年龄段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这天参观的过程,好像把这一过程浓缩在了一天,让我有了独特的感受,起床即刻将这感悟记在这张博物馆的创刊号上,以为记

首都博物馆

  博物馆的陈列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观众的需求为第一的思想。陈列展览要有一个准确“定位”。观众同藏品、陈列一样,是构成博物馆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很难想象没有观众博物馆是个什么样子。博物馆是为社会服务、为观众服务的。这是博物馆的社会价值的一个主要方面。

  博物馆要适应变化的现代社会,对社会公众保持持续的吸引力,就必须以内部管理结构的调整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为基础。实现快速有效的展览创新。就要强化科研力量,加大科研开发投入,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就是借用社会力量办好博物馆。对理论进行研究,只有准确地探明博物馆和现代社会关系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博物馆如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等这样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博物馆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博物馆是社会主义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物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它的基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收集保藏文物和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各种陈列展览,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在组织陈列展览时,要明确主题思想和主题范围,因为主题的确定又在于能准确引导观众,要使它既能反映本馆藏品实际,又具有时代特征,做到陈列与环境,内容与形式,设计与制作,管理与服务的和谐统一。做到这些的前提是要求博物馆管理及从业人员对了解社会,对观众的行为进行相关的研究。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藏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它向人们展示科技进步是同文化遗产紧密相连的,它既要展示和传播当代的最新信息,又要展示和传播古老的传统文化遗产,要把这两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并反映在陈列展览中,让大多数观众能看懂并感受到。如: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出土于海淀区小西天黑舍里氏墓的大明成化斗彩葡萄纹酒杯。我认为就可以把当时考古的录象、图片、资料用现代科技的手段展现给观众。使观众不但了解斗彩瓷的艺术价值,还可以了解发现这对酒杯的传奇过程有所了解,提高观众的兴趣。这样传达给观众的信息更加全面。这就要求对陈列的主题,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在陈列中,确定什么样的主题,选择哪些展品,运用怎样的解释性材料及采用何种展示方式等等。可在陈列展览的计划阶段,准备有关专题时,通过问卷和观众座谈等形式来了解社会、观众的需求,尽量将深奥的专业知识,组成通俗易懂观众能理解的陈列方案,使陈列做到形象准确生动,组合明了,反映时代,增加审美情趣,适应当前观众的文化素养和要求新、奇、乐的心理,来制定陈列内容和细节,使陈列方案变成符合陈列这个特殊教育形式的内容所采取的方法。展出后再通过观众对陈列展览主题理解的水平,提出修改意见,完善陈列展览中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方面,改进一些需要做的更合理的地方。这样做,能鼓励观众参与的意识,又能对陈列展览后的评审提供了参考。

  另外,陈列展览在保护和弘扬文化遗产的同时,还要为民族与地区的文化特性提供保证,表现地方特色。首都博物馆毫无争议的要展示北京的历史。它的特点是具有北京的地方性、综合性。北京仅是现今的首都,也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从周初“封召公于燕”,一直是座重要的城市,辽金元明清,直至今日,北京依然保持着政治文化中心的位置。应注意突出北京历史上北方多民族融合、团结、交流的特色,突出帝王都城王者风范的历史和地域文化。表现出北京城独有的魅力。

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位于上海人民广场南侧,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它是与北京、南京、西安齐名的中国四大博物馆之一。

  我们先来到一楼的古代青铜馆和古代雕塑馆。进入青铜馆,馆内古色古香,墨绿色的色调,每件青铜展品都散发出青铜时代的文化气息。差不多几百件青铜展品看得我们眼花缭乱。参观完青铜馆之后,我们来到了雕塑馆,馆内有许多类似于佛像的展品,几百件古代的雕塑令我们大饱眼福。

  看完一楼的所有展品后我们来到二楼的古代陶瓷馆和暂得楼陶瓷馆,陶瓷馆内陶瓷繁多,大多都是元、明、清三代的展品。接着是暂得楼陶瓷馆,一开始我还很疑问都是陶瓷馆,为什么要分成两个?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暂得楼陶瓷馆展出的是胡惠春先生和王华云女士捐赠的瓷器专馆,我们真该感谢这两人,让我们能够更多的看到古代的文化遗产。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三楼,看完那么多的展品,我的眼睛都有些缓不过神来了,但是绘画馆内的一幅画又很快吸引住了我的眼球,这幅画上画了一棵柳树,柳树上站着两只白头鸦,树下还有一只,它们好像在聊天呢。仔细一看,下面的介绍牌写着《柳鸦芦雁图》这大概就是这幅画的名字了,我现在还知道这幅画的作者是宋徽宗,他是宫廷画院的领袖人物。接着我们参观了书法馆和玺印馆,书法馆有着很多古文字展品,玺印馆展出的是一些好像是印章的东西。

  我们来到了最后一个楼层,这个楼层的展馆是少数民族工艺馆,中国历代钱币馆,明清家具馆和古代玉器馆,看看时间,已经快到闭馆的时间了!这么多展馆恐怕不能全部参观了,于是我们选择了少数民族工艺馆和明清家具馆来参观,因为时间紧迫,所以我们只是粗略的参观了一下,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家具馆里的一个古代式的房间,虽然不能走进房间参观,但是站在外面看房间里面,古色古香,仿佛置身于古代。

  快到闭馆时间了,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博物馆,但是还有两个展馆没有参观呢,我下次一定还要去,把那两个展馆参观一下。

故宫博物院介绍一个景点

  太和殿是中国最高、体量最大、装饰最美、等级最尊的宫殿。从地面到龙吻有35.05米(相当于12层楼高),殿前广场三万平方米,太和殿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

  太和殿曾经四次遭遇焚毁,分别是永乐十九年(1421年),花了二十年建成的三大殿交付使用三个月后即被焚毁,重修又花了20年;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三大殿遭雷击再次全部焚毁,重修花了5年;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熙和门火势蔓延,三殿再毁,重修花了30年;康熙十八年(1679年),御膳房起火蔓延导致太和殿大火,重修花了16年。

  现在看到的太和殿大体上就是康熙朝重修的原貌,其重修的总工程师就是“样式雷”。龙吻上装有铁链,在一定程度上起了避雷作用。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博物馆展览设计方案

10个让人很舒服的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