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发言稿

  背上小书包,迈入小学的大门,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无疑是走进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境地。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所以说,这既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是孩子走向成功的起始阶段。那么,作为家长,如何让孩子在这个起点上走得更好呢

  一、认识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

  小学的学习环境和活动条件与幼儿园有许多不同,因此,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也要经历一系列重大变化,其中最本质的变化是:幼儿园的孩子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处于受成人保护的情况下,他们对社会还不负有任何责任。而小学则以学习为主要活动,学习成为儿童对社会承担的义务。新的教育条件和生活条件对孩子们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对新入学的儿童是有一定难度的。家长必须了解这种变化,及早伸出温暖有力的手,扶助孩子度过这个转折期。

  1、学习时间不一

  很显然,上小学后“时间”这个概念会更多地出现在孩子身旁周边。较之幼儿园的相对松散的作息时间,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从早上起床时间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休息时间、上床睡觉时间等等都环环相扣。从作息时间的变化看,幼儿园的入园时间并不十分严格,早来一点,晚来一点都可以,但是学校要以时间来保证各个环节的严格执行,所以很显然孩子要比上幼儿园时要起得更早了。幼儿园每天上午有1小时左右的集体教学时间,其它全是游戏、劳动、生活时间,小学每天有3-4小时的集体教学时间,较幼儿园多出3倍。一年级学生除每周上20多节课以外,还有较多的集体活动,如晨会午会、班队活动、早读、早操、眼保健操和课外活动等等。从休息时间上看,幼儿园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交替进行,而小学课间只有10分钟休息,儿童自由活动量明显减少。入学后,睡眠时间也受到压缩,小学生中午不再有午睡的时间。这些“时间差”的突然出现,自然使年幼的儿童在生理上、心理上都难以承受。小学的生活节奏明显快于幼儿园。这些都要求儿童具备承受重任务和快节奏的良好的身心素质。

  2、学习制度不一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在做做、玩玩中积累经验,所学的只是周围生活中浅显的知识和技能,而小学有严格的大纲,教师要按教育教学计划严格实施,教学方法虽然也力求直观性、趣味性,但较少采用游戏等形式,而以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等为主。在游戏中,心理活动的无意性和具体形象占较大比重;而进入小学的学习对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要求较高。

  3、人际关系不一

  幼儿园一个班教师是二教一保配备,每时每刻都有一位教师、一位保育员伴随左右,随时解决孩子的困难。而小学是一个班至少5、6位课任教师,一节课一轮换,孩子遇到一些困难需要自己解决,所以家长们常常担忧一些以前不必担忧的小事,如孩子要上厕所怎么办?口渴了怎么办?遇到困难如何向老师同学寻求帮助?等等

  4、要求不一

  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只要孩子白白胖胖、快快乐乐就满足了。到了小学,父母常会提出,作业要写好,考试要100分等要求,孩子就会觉得爸爸妈妈以前很关心我,现在这样要求,是不是不喜欢我了。因此,情绪受到影响。另外,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得拖延,孩子也会不适应。此外,小学学习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作业量,且要有一定的质量,这样的硬性规定与幼儿园的学习要求是明显存在着不同的。

  面对这些,我们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

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实施方案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大班幼儿即将“毕业”,升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能否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完成阶段性转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尤为关键。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模式转变的过渡性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二是通过学习,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大班成立了"幼小衔接"小组,并积极开展研讨会,制定幼小衔接具体计划,在家园共育的基础上幼小联手,实现幼儿向小学生顺利过渡。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我园建立了合理的幼小衔接制度

  我园积极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在家园共育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进展情况,加强幼儿园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家长提供各种有价值的资料。

  2、时间上与小学作息时间互相靠拢

  按规定幼儿园大班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注重动静交替,注重幼儿活动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静多动少,并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因此,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这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这时孩子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可能会破灭,心里开始失望。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幼儿园适当延长了集体活动时间,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四十分钟左右,课后并安排孩子1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逐步使幼儿在心理、时间概念上做好准备。

  3、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大班教师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加强幼儿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语言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注意力的培养、心理素质和人格的培养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等。

  其次在大班后期还可以对幼儿进行专门的语言、数字训练和指导,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像等。

  4、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为了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孩子升入大班后,教师制订了“今天我值日”计划,给每位孩子安排了值日。现在,大班自然角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浇水,有些孩子会粗心大意,忘记照料自然角,对此,教师采用“小红花”的激励形式,鼓励幼儿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对于整理玩具、图书角、学习用品等事情,我们也很重视,鼓励孩子认真仔细地完成,最后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现在,大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

  总之,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增进交流,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使幼儿愿意上学,喜欢上学,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承担责任的名言名句

幼儿园小班幼小衔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