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爱国名人和事迹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说说抗日英雄

  在抗日战争中,成就非常多的英雄,例如柴敬忠、蔡文福、白求恩等诸多的英雄。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抗日英雄白求恩: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人。

  1939年2月,率18人的“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火威胁,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有一次,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血300毫升。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有些伤员分散在游击区居民家里,他和医疗队冒着危险去为他们做手术。4个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手术315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伤员1000多名。为了适应战争环境,方便战地救治,组成流动医院,组织制作了药驮子,可装做100次手术、换500次药和配制500个处方所用的全部医疗器械和药品,被称为“卢沟桥药驮子”。

  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给一个外科传染病伤员做手术时受感染,仍不顾伤痛,坚决要求去战地救护。他说:“你们不要拿我当古董,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随即跟医疗队到了前线。终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17日,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驻地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题了挽词,并于12月21日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中国共产党员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1940年4月,在河北省唐县军城南关建立了白求恩墓。晋察冀军区决定将军区卫生学校和模范医院分别命名为白求恩卫生学校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1952年,白求恩的灵柩迁入石家庄烈士陵园。

  如果没有抗日英雄白求恩的努力,我们华夏名族会伤亡更多的人,而且他的那种舍己救人的精神值得我的学习,今后我一定会想白求恩学习的,如果没有抗日英雄的努力也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生活。

抗日爱国名人和事迹

抗日爱国故事

  《掉进枯井的日本兵》

  凤凰湖后面有座小山,当地人叫擒寇山。山洼里,有一口枯井,关于这口井,还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那是抗日战争刚开始的年头,日寇的铁蹄踏上江南这美丽的土地。因为不断遭到中国老百姓的抵抗,他们心惊胆颤,整天龟缩在向山镇的据点里,不敢露头。

  这天黄昏,一个叫田原一郎的日本兵在据点里实在呆不住了,便背着一把盒子枪跑出来打兔子,走着走着,竟迷了路。等到他往回赶时。太阳都快下山了。他磕磕绊绊,七拐八绕,竟走到凤凰湖后面的山坡上。山上山下,长满了齐腰深的荒草,他正摸索着往前走,忽然身子一歪,扑通一声掉进一口枯井里,田原一郎觉得大腿一阵钻心的疼,忍不住大叫起来。

  正好,几个放牛娃路过这里,糟了,一定是有人掉到井里去了!他们一起围上去。打头的孩子叫李照虎,他趴在井边朝里喊:“有人吗?”里面传出一阵呜里哇啦声。旁边的精豆子根宝听出是日本人,大叫:“快,朝井里扔石头!砸死这个小鬼子!”

  孩子们一起应和:“对,砸死他!”

  日本鬼子专干杀人放火的勾当,这回,鬼子竟落到我们手里,能饶他吗!根宝搬起一块大石头就要往井里砸,被照虎伸手挡住:“别急,别急,还没搞清楚里面是什么人就投石下井,像话吗?”他把八路军小老师教他的成语用到这里了。

  照虎把两手罩在嘴巴上,朝井里喊:“喂,你是谁?哪里人?”

  井里呜里哇啦一通,接着便是一阵哭声。

  “这个鬼崽子,你也有哭的时候呀!”根宝说着,还要朝里面扔石头,被照虎拦住,说:“不管怎么样,也是一条人命哪,先把他救上来再说。”

  照虎把牛绳子解下来,慢慢朝井里头放,还抖着手里的绳头朝里面喊:“抓紧绳子,抓紧。用力往上爬!”

  也不知井里的人听懂没有。

  他和几个小伙伴一起用力,好不容易才把田原一郎拉了上来,一看,原来是跟他们差不多大的少年,他们顿时放松了许多。

  田原一郎见是几个中国娃娃。也不太紧张了,转眼一看,他们个个腰里别着明晃晃的柴刀,又吓得朝地下一跪,不知说了些什么,但从他那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神情来看,是在求饶呢!

  照虎想把他扶起来,谁知他刚站起,身子一闪,又跌倒了,仔细瞅瞅,原来这家伙的腿骨摔折了。这怎么办哪?几个孩子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

  村里人听说孩子们从枯井里救出个日本小兵崽子,一起跑来看热闹,虎子爸爸袖子直捋,想上去甩那个小兵几耳光,奶奶却不让他上前一步,还说:“我看他还是个孩子呢,你们哪个敢动他一根汗毛!”说完,大声冲照虎说:“虎子,你把这娃子给我背回村里去!”

  所有人都愣愣地望着奶奶。奶奶在村里很有威望。平时说一不二,她把胳膊一抡:“今天我就疯他一回,虎子,你怎么不动呀!”

  虎子只得把那个受伤的日本兵背到肩上,一步一步地下了山。

  到了村里。奶奶把后院的一间柴屋收拾干净,让那日本兵住下,叫来前村的郎中为他治伤,奶奶还把自己一件白褂子撕得一缕一缕的,缠在他的腿上。那一夜,田原一郎昏昏沉沉的,似睡非睡,一直到天亮。

  就在东方刚现出鱼肚白时,早早出门放牛的根宝跑回村来报信,说不得了啦,山梁上出现十几个日本兵,哇里哇啦地往村里赶呢!

  正在村里人七嘴八舌、商量着怎么办时,日本兵已经到了村头,一挺机枪架在石碾子上,几个荷枪实弹的日本兵把枪栓拉得哗哗响。打头的是小队长腾录君夫,他是那个日本小兵的舅舅。

  照虎看那日本人的表情,就知道是来找那个小兵的。照虎走上前,打着手势想告诉对方,你们要找的人在我们这里呢。可腾录君夫刷地抽出军刀架在照虎脖子上。

  奶奶怕孙子吃亏,上前就来夺腾录君夫手中的刀,就在这刹那间,机枪响了,一梭子子弹穿透了奶奶的胸膛,奶奶慢慢地瘫倒在地。

  村里人一下愤怒地吼叫起来:“你们这群强盗,良心被狗吃啦!”并把十几个日本兵团团围住。

  枪声,惊醒了田原一郎,他似乎预感到什么,大声叫着滚下床,拖着一条受伤的腿出现在众人面前。他看到了倒在地上的奶奶,顿时像狼一样嚎叫起来,抱着脑袋,跪倒在奶奶旁边。这一切,让所有的日本兵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空气顿时凝固,片刻,腾录君夫扑通往奶奶身边一跪,身体在不停地抖动,隐约,听见一阵呜咽。又是一阵“扑通”声,所有的日本兵都跪了下来。

  当天,日本兵做了一具老大的棺材把奶奶埋葬了。他们吹着军号,披麻戴孝把奶奶送上了山。

  田原一郎在照虎家养好伤后,加入了新四军。奇怪的是,腾录君夫从此再也不见踪影,有人说受到良心的折磨,剖腹自杀了。

  如今,那口枯井还留在凤凰山后面的山洼里,它像一只眼睛,一直睁得老大,向人们诉说着那段牵魂动魄的往事。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

  杨靖宇是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在《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里,我们详细讲述了他的英雄事迹,这里再做一些简述。

  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抗战英雄事迹

  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抗战的号角。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国共两党抛弃恩怨再次走到一起,中华民族全面神圣抗战从此以燎原之势燃烧起来。

  这场在1945年9月3日赢得的战争胜利全然不同以往110年前的甲午战争。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年间,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而我们惟一赢得的,就是60年前的那场胜利。那是近100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第一次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胜利,这场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

  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国可亡,史不可灭”,因为修史“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在2005年

  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了解这段悲壮而可歌可泣的历史,作为一名中国学生,无疑是责无旁贷,却又是一件难以承载的任务。

  同学们,战士们就是这样抛头颅,洒热血,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新中国。让我们勿忘国耻,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将来振兴中华!

  革命战士永垂不朽!

名人爱国故事:抗日名将张自忠

  现在,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都有以张自忠命名的街道。因为张自忠是为国捐躯的将军,是“抗战军人之魂”。

  张自忠经常教育部下:军人只有以必死的决心去战胜敌人,才能对得起国家和自己的良心。

  1940年5月,国民党军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率军在湖北襄樊一带抗战。大洪山一战,他们消灭了1000多名日寇。日军疯狂报复,派重兵包围过来。张自忠和士兵们坚决抵抗,他手举步枪高喊:“弟兄们,一定把敌人消灭!”一天过去了,阵地还在,他们却一天没吃东西。第二天,敌人用飞机大炮轰炸。张自忠几次率军反击,没有成功。部下劝他突围,他说:“我要撤了,这一带就保不住了。我要用身体来保卫湖北西部河山!”后来他们被困在杏儿山上,无法冲出去。张自忠左肩受了伤,他说:“我是不打败仗的,败只有死,我不能对不起部下。只有誓死不退,才能抗敌保国。”

  日军冲了上来,张自忠身中数弹,仍然立在山头,坚持抵抗。一颗子弹击中他的胸部,血喷不止。他倒在地上对副官说:“我这样死得好,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民族……心里平安。”说完,他又顽强地站起来,向敌人扑过去,敌人的子弹又射中他的腹部和头部。张自忠为国尽忠了,他是在抗战中牺牲的中国军人中职务最高的一个。

抗日爱国将领—刘震东名人故事

  关东从军

  刘震东在少年时代曾读过几年私塾,学习成绩优异,得到老师的赞赏。后因生活所迫辍学,随父做木工,1917年2月入县立师范传习所,1918年3月毕业,在沂水县衙做事。为穷人写状子告权贵,被迫闯关东。时值二十五岁他背井离乡只身逃荒去东北。开始在辽宁省的大连、沈阳一带,以卖字和为人代写快信糊口。后经人介绍入奉军为上士文书。由于他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办事机谨,被选送军校,与张学良同年入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升任排、连、营、团长等职。

  军旅历程

  一九二五年十一月间,奉军第三军军长郭松龄,不满张作霖、杨宇霆的专横统治和同日本勾结,秘密与冯玉祥结合,组织了东北国民军司令部,刘震东为郭松龄第五旅旅长(少将)。郭松龄倒戈失败后,由于张学良的说项,刘保住官阶,1926年南口之役,刘震东指挥作战勇猛,战功颇著。时任东北陆军步兵第34旅少将旅长。

  同年12月,又率部突破西北军韩复榘、石友三等部设防的平地泉、丰镇一线,相继占领包头、五原。

  1927年4月因功升任东北陆军步兵第15师中将师长。

  10至12月,晋奉矛盾加剧,在河南展开混战。刘被任命为第三四方面联合军后方警备总司令。

  一九二八年七月,刘震东入北平陆军大学,为第八期学员,任班长。因他学习有方,常识罗广,学员中曾有这样的赞语:医卜星相高仁绂,上下威信刘震东。在此期间,他结识了李宗仁、卫立煌等人。一九三O年于陆大毕业,回东北军供职,任东北陆军军事训练委员会中将主任参事。

  抗日先驱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当局寄希望国联调解,采取不抵抗政策,奉军撤入关内。但也有一部分官兵,出于民族义愤,自动留在东北坚持抗日,刘震东就在其中。开始,他任东北民众救国会(阎保航组建的爱国抗日群众团体)第四军团总指挥,一九三二年成立抗日义勇军第五军团,任总指挥;转战于辽北、热河、察哈尔一带,在开鲁、喜峰口等地与日军顽强作战,他的战迹和照片曾分别刊登在当时的《时事报》、《东方杂志》、美国《时代周刊》和《病态半月刊》等报刊上。在开鲁战役中他头部负伤,但仍带伤坚持军务指挥战役。

  一九三三年五月,以冯玉祥、吉鸿昌为首;在察哈尔组织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刘震东同邓文、李忠义等人当即给冯玉祥发出了贺电,率部参加了抗日同盟军,并立刻听命投入收复失地战斗。同盟军被蒋介石强行解散后,刘震东任军委会北平分会训练委员会办公厅中将主任。

  一九三五年冬,刘震东随张学良去西安供职,任西北总司令部中将参议兼“督剿”专员。西安事变后,任军委会委员长西安行营参议兼总务处少将代处长。在这期间,他结识了一些进步人士,如潘汉年、车向忱等人。

  西安事变时,刘震东是调解人,他奔走和平成了当时报纸的大标题。事变后,张学良被扣,他情绪消沉,常在家中写字、作画、学俄语。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刘震东心系国家安危、坐卧不安,致电何应钦请战,何不作答,遂挂冠经直到南京当局请缨抗日,在刘的多次坚决请求下,终被派到第五战区(驻徐州)李宗仁将军麾下听调,任命他为第五战区高参兼第二路抗日游击纵队司令,只拨给少量的手雷、饭盒,人员自己募集。为了抗日,刘毅然地担当起了这一重任,立即在徐州张榜招募兵员,并迅速派人到沂南老家招兵和筹集军饷。为此,他还给许多亲友写信求助,其中一封家信中写到:“没有国,就没有家,国难当头,先国后家。”为了抗日要“毁家纾国难”。同时致函给其三弟震亚(当时在西安),令他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请求派政工干部到第二路游击队工作。他写信给董必武要求派政工干部的信,在“文革”之前还展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故址中。经过两个来月的积极筹划,这支游击队发展到四百余人。

  在第五战区第二路游击纵队的成员中,有来自前五十一军少校参谋王再天(中共地下党员)有来自平、津的学生(内有中共地下党员和民先队员),杨士法、萧方洲、李向群、刘及武等人,有来自各界的进步人士徐眉生、彭畏三、耿光波、路雨亭等人,有来自胶东、鲁北、鲁南和苏北等地的群众武装。以上几部分人员是游击队的基本力量。但他们的武器弹药严重不足,多数缺乏实战经验。另外,还有国民党军队的散兵以及当地的青红帮。大家为了抗日这一大目标,保卫自己的家乡,汇集到一起来了。刘为指挥这样一支真正的抗日队伍而感到自豪和兴奋。“游击队刘司令”的名字从此也就“威名远震”了。

  一九三八年初,该游击队从徐州等地汇集到江苏的新安镇(今新沂)经过短期整训以后就向山东进发。刘震东偕同政治部副主任徐眉生和有关人员,先期到达鲁东南的莒县。对当地的土顽进行了清理和收编,为后续部队扫平了道路,对部队给养和人员扩充又作了一番工作,同时对当地政府进行了争取工作,莒县县长许树声及他所领导的县大队,从开始不排斥、刁难刘震东,到后来也未公开干预,游击队司令部就驻扎在县政府的西邻。

  当时抗日游击队曾派青年师生徐子干、李福生等二十余人分赴下乡宣传抗日,后来这些人多数成为抗日骨干。

  游击队要打仗,还要做许多细致的工作,在第五战区内军统组织对这支游击队并不放心,遂派人到该队进行监视和控制活动,由于刘震东等人与其巧妙的周旋,他们的算计未能如愿。

  刘震东在西安任职时常与进步人士和共产党人接触,对共产党倡导的游击战术非常赞许,曾号召所部学习游击队战术。后来由于突然变化的情况,他打游击的愿望未能付诸实践。

  壮烈殉国

  一九三八年二月十七日,日寇坂垣第五师团一部配合汉奸武装共五六千余人南犯莒县、沂水等地。刘震东奉命率部前往莒县阻敌、扰敌。二月二十一日行悉,日寇精锐主力板垣师团田野支队在飞机、大炮、装甲车等重型火器的支援下,企图当晚强占莒县城,莒县县长许树声闻讯,已将县大队撤出城外,弃城南逃,方圆五六公里,人口二三十万偌大的莒县县城几乎已成一座空城,而奉令守土有责的四十军还未能及时赶到,在这紧急关头,第五战区命令刘震东部担任短时间的守城任务,刘不畏强敌,欣然受命。二月二十一日傍晚,后继部队在参谋长王再天带领下,开进莒县县城。刘震东将军毅然率部四百余众坚守莒县,刘亲往各处察看地形和布防,进行战地动员,指出:莒县战役在徐州会战中的重要意义,关系到台儿庄决战的成败。提出了“誓与莒城共存亡”的口号。当时城墙上岗位,约百公尺一人,而又无人再及时更换,被刘将军戏称:“是乃空城一计也”。天寒、腹肌、迎风孤立,政治委员萧方洲担心没有办法去安慰战士,但是,战士们的精神出人意外的兴奋,原来他们曾经目睹日寇杀人放火,耳听过同胞悲惨痛苦的呼叫,手中有武器,早就盼望奋勇杀敌!午夜,四十军两个团的兵力在旅长朱家麟带领下赶到莒城,二二九团进城防守,二三O团在城西外钳制。许树声的县大队也被截回,同时沈鸿烈率领海军陆战队一部集结莒县。为协调全部兵力,刘震东将军被推任为前敌总指挥,朱家麟旅长为副总指挥。此时,又重新部署了兵力,严阵以待,迎击来犯之敌。

  一九三八年二月二十二日凌晨,日军板垣师团以重兵围困莒县县城。刘震东将军亲上前线指挥作战,用抗战必胜、为国杀敌,捐躯光荣的道理,鼓舞将士,勉励他们奋勇杀敌,报效祖国。他指导部队避开敌人进攻前猛烈炮火的袭击,狠狠打击冲锋的日寇。他嘱咐战士:“要注意!要沉着!不到一枪打一个的时候,决不发枪。”我抗日官兵见到将军这样英勇善战,个个勇气倍增,决心奋勇杀敌,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誓死坚守阵地。抗日将士冒着日寇重炮雨点似的狂轰和飞机猛烈的滥炸,坚守不退;日伪军在炮火和机枪掩护下蜂拥攻城。刘将军指挥若定,率部奋勇抵抗,专打近敌,使敌军伤亡甚多,日寇多次进攻均被击溃,阵地前躺满了敌人的尸体。刘将军见敌败退,一面请上级增派援兵,一面组织两个营的敢死队,冲出南门,分东、西两路迂回到敌后,包抄敌南城外高地火炮阵地及溃逃的日军,发起突然攻击,予敌以重大杀伤。板垣见状恼羞成怒,指挥日军再次以更疯狂猛烈炮火轰炸莒县北城,用重炮集中轰炸城墙,不久,北城一段被敌炮火轰毁,敌一部登上北城墙,架机枪向守军猛烈扫射。城西北角被敌人攻破,刘闻讯,跑步到现场指挥,率军与日寇作近距离搏斗,奋勇厮杀,反复争斗,战况之惨烈,惊心动魄,日寇又被我英勇的抗日将士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我军终将失守的阵地夺回。日军大批增援部队陆续赶到,与刘将军的部队发生激战。我军援兵因桥梁被破坏,无法赶到。刘将军身陷危局,但他仍率部队拼死抵抗,宁死不屈,奋勇杀敌。刘将军在城墙上临阵指挥,鼓舞士气,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日寇炮弹打在将军身边爆炸,不幸头部、腹部中弹,壮烈殉国。时年四十五岁。守城部队在刘震东将军大无畏精神鼓舞下,更加奋勇杀敌,激战两日,终因力量过于悬殊,战员损失过半,弹药耗尽,在旅长和参谋长带领下主动撤离。

名人爱国故事:抗日将领佟麟阁

  1937年7月28日,北平大战开始。

  北京城外的南苑,佟麟阁所在的第二十九军司令部遭受40余架敌机的轮番轰炸,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佟麟阁与132师师长赵登禹誓死坚守阵地,指挥二十九军拼死抗击。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后奉命向大红门转移,途中再遭致日军包围,在组织部队突击时,被机枪射中腿部,头部再受重伤,流血过多,壮烈殉国。

  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佟麟阁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

  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上将。

抗日英雄事迹故事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这是朱德总司令为悼念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壮烈殉国而写的一首诗。

  左权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著名军事家。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他1905年3月15日生于湖南醴陵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后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新12军军长、第15军军长兼政治委员、红1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开辟中央苏区和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他参与指挥所部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役战斗。到达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和东征等战役。1936年5月,任红1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参加了西征和山城堡战役。

  全国抗战爆发后,左权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后兼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粉碎日军多次残酷“扫荡”,威震敌后。1942年5月25日,他在山西省辽县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为纪念左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的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马本斋就是这支英雄支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返乡。全国抗战爆发后,在家乡组织回民义勇队,奋起抗日。1938年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次年教导总队改称冀中军区回民支队,任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有很高威望。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部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打得敌人闻风丧胆。

  马本斋在革命斗争中深深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长期的艰苦作战,马本斋身患重病。1944年1月,在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前,他抱病作了最后一次动员报告,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病逝。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当我们吟诵方志敏的不朽诗篇,无不为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对党和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而肃然起敬。

  方志敏,1899年 生,江西省弋阳县人。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被捕那天,两个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诚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时年36岁。

抗日小兵张嘎的爱国故事

  《小兵张嘎》是一部抗日战争时期的电影,主要讲了主人公张嘎和其他三位“小游击队员”击败日本鬼子的故事。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抗日小兵张嘎的爱国故事吧!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惟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

  为替奶奶报仇,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排长罗金保执行任务时,表现得勇敢、机智。

  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的一枝枪,偷偷把枪藏进老鸹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伤未痊愈,就偷偷离开养伤的老乡家在归队的途中被捕。当敌人拷问时,他英勇反抗,坚强不屈。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发挥了很好的配合作用,最终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鸹窝里的枪主动拿出来交公,队长则正式宣布把枪发给他使用。嘎子心满意足,便将自己珍爱的木制枪送给了好朋友胖墩。

  有一次,在围剿日本鬼子时,日本鬼子大队长斋藤乘着混乱逃跑了,嘎子和其他三个小伙伴去抓他。嘎子先用木头枪顶着斋藤的后背大声地说:“把枪放下,不然我就要开枪了。”斋藤以为是真枪,就慢慢地举起了双手把枪放在了地上,嘎子他们就这样押着他回八路军驻地,在路上斋藤乘着四个小伙伴不注意时,逃进了芦苇丛中。这下把嘎子他们急坏了,最后他们想斋藤应该跑不远,决定回驻地找。

  在经过村口的井边时,他们注意到井边没人,井绳却在往下转动,嘎子对着小伙伴说:“这里肯定有问题。”他们对着井里大声叫喊,但没人回答。这时,嘎子灵机一动,和二个男孩子一起对着井里洒起了尿,只听井里传来了:“别尿了,我出来。”原来是斋藤被嘎子他们的尿给熏了出来。

  闻讯而来的八路军指导员直夸嘎子和他的伙伴们了不起,这也成为了抗日时期的一段佳话。

杨靖宇抗日爱国故事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

  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

最新抗战电视剧大全2022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