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创新思维心得体会

  创新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一个名族进步的灵魂。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创新思维,要有创造力,要在生活实践中去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是不分年龄的,不分职位的,人人都要重视创新,人人都要参与创新,人人都有拓展自己的创新思维,为自己和民族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我们的无限潜能,才能使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才能够运用创造技法去发明和改造一些东西。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会大大提高。我通过对创新实践这门课程的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十章的自我学习,了解和掌握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法。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最终要勇于实践。要知道实践的重要性。在掌握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法的基础上,我要对某一日常用品进行改进。现在越来越重视教育,孩子们读小学就有很多书,而且学校开设了很多课程。有的家长还会给孩子买一些课外书,以至于小朋友都背一个大书包去上课。有的孩子本来就长得矮小,再背上一个大书包,感觉整个人都没了,快趴到地上了。孩子的负重量太大。我想利用分析列举型技法中的缺点列举法对书包进行改进。首先现在的书包的缺点有:

  (1)书包的体积过大,但还是不能装很多东西。

  (2)面料太差,很容易磨坏。

  (3)不能防水,底部过薄。

  (4)双肩包有时过于沉重,造成使用者脊椎的问题,并且影响身高。

  (5)书包过重,什么都不装都有好几斤沉。

  (6)很容易脏。

  (7)书包拉链很容易拉坏。针对这些缺点,

  可以做以下的改进,从而生产出另顾客满意的书包。

  (1)这种书包的体积很小,他是折叠式的,你不用时可以将它折好放在衣兜里。但是你不用担心它的容积,它会根据你东西的多少自行调节容积。不会将它撑坏。

  (2)将书包的面料做成皮的,但是这种皮质量好,耐磨,而且又不重,它可以轻如薄纸。

  (3)它可以防水,但是和雨衣、雨伞的差别很大。

  (4)这种书包不用背它,底部有两个轮子,打开它之后,可以像推车一样,将它拉走,它自身会隐藏重量。所以,拉起来一点也不累。

  (5)书包有很多小包,可以放很多东西,拉链都是用最好的工艺做的,不会拉坏。

  (6)这种书包的一大特点就是永远也不会脏,它有自动清洁功能。总结起来,就是方便,快捷,易装,能装。这样就给孩子带来了方便,减轻了负担,不会影响他们身体的成长。

  通过对创新实践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要有创造性思维,还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对个人的成长很重要。通过对一些东西的创新,开发思维,开动脑筋,不能让自己的思维太禁锢、太局限。要使思维活跃,才能有很多奇思妙想的想法,这样才能谈得上创新。经过学习,我发现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不足,不过现在我找到了提高自己的途径,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创新技能,拓展创新思维。这种思维模式对自己学习其他的任何学科都有帮助,它是很有灵活性的。

培养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浅谈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时代,为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我们必须从幼儿开始培养,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在教学中存在着不少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做法。其一,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往往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机械地模仿,机械地记忆,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其二,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要求幼儿完全照着老师的样子进行各种活动。其三,在教学活动的评价上,教师只喜欢记忆型的幼儿,喜欢上课规规矩矩,下课老老实实的幼儿,这样的教学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对此,我作了一些探索。

  一、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人才是对世纪迫切需要的人才,那么教育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呢?我想,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精神,如果教师的思想僵化,观念传统,教法陈旧,那么不但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来,反而会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记得成都某小学教师出了一道习题问学生,“雪化了变成什么?”绝大多数学生回答,“变成水。”教师都—一给了满分,只有一名学生写的是“变成春天”。教师却给打了零分。无独有偶,有一年考试题目是要求学生用“时间”造句,大部分学生写了“时间是金钱,时间如流水”。评卷教师都给了满分,一位学生写了“时间就像一列火车,载着我们经过人生的无数小站,最后抵达死亡。”结果评卷教师以人生观灰暗为由判为0分。试想,上面这些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还会有创新精神吗?因此,创造性的人才要有创造型的老师。

  二、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有许多重大贡献,当别人问他何以有那么多的创造时,他回答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究底地探索问题罢了”。可见,积极探索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

  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都非常强,他们在不停地看、听、摸、问中,好奇心得到满足,产生求知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让他们对有兴趣的现象;奇怪的事情和今后的发展等产生的好奇心,主动地进行探索实验。记得有一次,开饭的时间到了,可有几个小朋友蹲在操场旁就是不去洗手,我走过去一看,只见他们正在聚精会神地看蚂蚁,于是我蹲下身子和他们一起观察。一会儿,一个男孩问:“老师,蚂蚁这么小,怎么能搬动那么大的食物?”接着,他一边用土堆起一座小山,一边说:“我们做个小实验吧,看看蚂蚁能不能把食物搬过去”。我也表示赞同,实验开始了,只见一只蚂蚁搬着食物来到山脚下,不能往前走了,这时,蚂蚁放下食物绕到山坡上,将食物倒着拖过山去。这样做,满足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支持了他们的探究行为。

  三、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创造性思维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大量的是来自日常生活和游戏,以及幼儿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中,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老师要经常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去感知、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鼓励他们多看、多听、多做、多想、多问、多说,从各方面扩大幼儿的认识经验范围。例如,在绘画活动中,我教幼儿画小鸡。在活动之前,我让孩子们回家观察小鸡如何走路,如何游戏,怎样吃食,怎样玩耍。绘画活动的时候,我只是教给他们画小鸡的一些方法和要领,画的内容则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自由选择。结果,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一张画纸上出现了各种各样动态逼真的小鸡。他们完全靠自己的创作完成了一次活动,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头脑中有着丰富的表象,丰富的生活材料。

  四、启发式提问可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创造性思维更多地表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游戏、绘画、劳动及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去讨论。去观察、去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鼓励幼儿大胆设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一次认识沉浮的科学活动中,先让幼儿大胆设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验中,我先让幼儿亲自把木块、铁块、橡皮泥,玻璃球等放在水里,观察什么东西浮在水面上,什么东西沉在水里。接着,我又设计了两个讨论问题情境,一是出示一个塑料空瓶放进水里,让幼儿观察,塑料瓶浮在水面上,那么怎样使塑料瓶沉下去呢?一是出示五个一样大小的红色小圆球,并告诉小朋友,其中四个木球,一个铁球,请小朋友想个办法,把铁球找出来。由于,提出的问题新奇而有趣,因此幼儿的思维很快活跃起来,他们积极参加讨论,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说放在水里,有的说用天平称,有的说用石头敲等方法。由此,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通过解难练习,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经常向幼儿提出一些有着一定难度的任务或问题,使幼儿既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能力,又须付出力气进行思考或操作。幼儿经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活动的过程,可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向幼儿提出,在我们生活中哪里有空气?什么东西需要空气?幼儿顿时十分活跃,列举了生活需要空气的东西,如口琴、风琴、气球、吹肥皂泡、吹喇叭、救生圈、吹塑玩具、气垫船、动物生活等等。这样的问题启发了幼儿创造性思维活动。

  六、重视在游戏中发展创造性思维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思维想象可以无拘无束地发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鼓励,以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我们已跨过二十一世纪,在这人才竞争的时代,让我们积极开拓,大胆创新,改变观念,从小抓起。从基础抓起,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为教育教学思想,努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我国现在最需要具备的一种能力。因为许多东西都需要创新的思维。在以前我们中国是制造大国,许多东西都写的是中国制造。但是我们现在的国家需要转型,需要从以前的中国制造变为现在的中国创造。这就十分需要人们的创新思维,我们不能总是跟在人们后头不断地只是进行复制。

  有一年市场预测表明该年度的苹果将会供大于求。于是许多供应商和销售商们都灰心丧气,觉得他们肯定今年会损失不少钱。但是这个时候却有一个年轻人想出了一个绝招,他想如果能在苹果上增加一个祝福的功能,也就是说自己的苹果能变得和别人不同。那么还可以表示出喜庆与祝福的样子,比如在苹果上印上喜字福字等等。那么他的苹果和别人不一样,就一定能卖个好价钱。因此他在苹果还没成熟的时候,就提前把剪好的纸样贴在苹果朝阳的那一面。果不其然,由于阳光找不到贴了纸的地方,苹果在树上时就已经留下了痕迹。因为了他这种全新的创新的祝福功能,而且从来没有人这样做,所以他的苹果卖的比别人好的多。在本该亏损的年代狠狠赚了一笔。但是到了第二年市场还是这样,于是许多人跟风就有学习他的办法,既然你这样弄,那么我们也这样弄。但是他的苹果卖的仍然是最好的,没有一家可以比得上他。那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这回想到了更好的办法,这一次他的苹果上不光有字。而且他的字还可以连成词连成句。比如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等。这样还可以鼓励许多人一买买一堆。人们纷纷慕名而至,纷纷购买他的苹果,然后当成礼品送人。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我们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就应该接近自己的思维,让创新思维占据自己的主要精神地位。让自己发挥创新精神,这样才能找到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

  通过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创新思维是必不可少的,假如这个年轻人不能想到这个办法,那么他可能他的销售业绩也只是平平无奇,跟大家一样蒙受亏损。假如他在第二年也没有创新,而是还跟以前一样,那么它有可能只是那一年赚了些钱而已,而后面也变得跟大家一样。正是因为他有了这个创新思维,所以才能不断地开拓新领域。所以我们在学习的生活中也要努力的去发掘自己的创新思维,去找寻自己的创新潜力,让创新思维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现在的世界。你拥有了创新思维,那么我相信你将会在未来的许多领域都会胜人一筹。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创新思维

  作文创新能力,简言之,就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表现。其中创新思维最为重要,所以必须培养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表现在概念的掌握与理解上,不仅能将新知识、新概念溶化到已有的概念和知识系统中去,而且能用新知识,新概念去改造旧概念。表现在解决问题时,不死套公式,而是融会贯通,善于用多种样的方式、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表现在创造中,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不安于现状,有创新意识,有丰富的创造力。作文创新的关键是在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想象思维、散发思维、逆向思维等等。作文的创新,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东西,只要我们对生活有热情,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观察、思考,就能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佳作来。“创新”并非易事,它是在“求同”、“求稳”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刘勰《文心雕龙通变》说:“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其久,通则不乏。趋时必果,乘机无怯。望今制奇,参古定法。”意思是说:文学创作以发展变化作为它的规律,要求不断地创新,又要能够继承。能创新,创作的生命才能长久;能继承,创作才不致缺乏营养。要适应时代的要求,一定要果敢,要当机立断,不要胆怯。为此,语文教师要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有了创新思维,学生就能写出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有个性特征的创新作文来了。为此,教师要启发培养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求异思维,即对一个问题,一则材料,打破思维定势,大胆质疑探索,以求得某一问题的各种可能答案的思维方式。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挣脱常规思维的束缚,突破固定的思维定势,运用求异思维,多方求索,以小见大或同中求异,写出立意不落俗套的文章来。

  如以《滥竽充数》寓言材料写作文,可有多种立意:

  (1)批评郭先生的“充”、“装”、“混”,抨击不懂装懂的恶劣作风;

  (2)批评齐宣王爱搞“大合唱”,吃“大锅饭”。使有才能的人被拒之门外。

  (3)指出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充”,与那299个苟且相安,知情不报的“乐师”有很大关系,批评现实生活中同事之间的互相包庇,官员中官官相护的现象。

  (4)肯定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能采取主动离开,腾位让贤,颇有“自知之明”。

  其中,(1)则是历来多数人的立论;(2)、(3)两则着重分析南郭先生能“充”、“装”、“混”下去的原因;(4)则既未指责南郭先生不懂装懂,也未从批评齐宣王的角度议论,而是选择与众不同的角度,针砭时弊,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又如有位同学在写《数字与生活》一文里。讲了社会上刮过一阵“8”风,“8”,广东人读为“发”的谐音。有些人求财心切,以至“16888”的电话号码卖到数万元,因是“一路发发发”。可是,偏有位汽车司机接受大家都害怕的车牌——“16444”,他不怕“一路死死死”。而是说:“多拉发发发”。因为他爱唱歌,从音乐的角度来理解数字,显得与众不同,很有新意。

  再比如,有一个作文题《沙子的启示》。有很多同学写“沙尘暴,是人类破坏环境造成的”,也有很多同学写“沙子团结起来力量大,可以修桥梁、盖大厦。”同时也有一些同学多角度思维,写“一粒沙子虽小,也能把你的脚磨出血泡,砂轮也能磨铁嚼钢,小事物从来都不能忽视。”有的写“沙子借助风的力量周游世界,自己的力量虽小,却可以借助外界力量实现自己的理想。”有的写“沙尘暴,是沙子联合起来的结果,它们毁坏了庄稼,污染了环境。所以,坏东西团结起来就不是好事了。”有的写“当年那么多的沙子,只有这一粒被风刮进了蚌壳,成了珍珠,可见机遇也是很重要的。”这些同学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深入挖掘,思路开阔,这些立意都是求异思维的奇葩。

  二、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逆向思维,即沿着与原来判断或结论相反的方向进行思维活动。它要求撇开已有的定论,从反面去思考,以获得不同凡俗,新颖独到的见解。因它从反面立意,与传统瘄思维、观点相反,故在作文创新思维中属较难的一种。但它能从反面结果引出正蝢观点,不仅不落俗套,还能激活思路,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若以“东施效颦”故事作文,从反弹琵琶的角度,可这样穋意:

  (1)效颦是美的载求,努力改变自己。

  (2效颦是美的追求,知丑近乎美。

  (3)效颦胜于追星。

  这些立意角度都很新颖。

  又如有的学生对“班门弄斧”提出以下观点:弄斧者是有胆识有魄力的,即使失败也能从中取得教训,长进更快。这种做法对“班门”也是一种激励,从而启动竞争机制,形成人才的良性循环:挑战者终究会超越对手,成为新的权威,这是历史的必然。这样立意时代感强,令人耳目一新。

  再如《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则看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变化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后提出的一种新观点。《业精于勤未必荒于嬉》、《酒香也怕巷子深》、《阿Q的精神也要有点》、《开卷未必有益》等均是进行逆向思维得出的结论,观点新颖,独辟蹊径。

  三、联想思维能力的培养

  联想思维,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概念而引起他相关概念的思维方式。所谓联想丰富,是指多向度、多层面的展开想象。使联想的内容充分丰满,绚丽多彩。简单地讲,想象丰富就是要“展得开”、“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若不善于联想,文章就难以构思,立意也难以形成,其深刻新颖就无从谈起。

  自然界的许多事物或景物的某些形态特征,常常与人的某些品格气质、精神等有相似之处。例如:著名散文家杨朔在《荔枝蜜》中,通过对蜜蜂“渺小”形体和辛苦酿蜜的“崇高品格”的生动描绘,无私奉献,联想到农民辛勤耕耘,为自己,为别人,为后世子孙默默地奉献。作者由此及彼,以蜜蜂喻人,赞美了为建设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的劳动人民,歌颂了为建设美好生活而奉献一切的崇高精神。

  又如:我们看到的一些事情,它们往往蕴含着某些深刻的道理。清代文学家彭端淑的《为学》,以蜀鄙两僧去南海的故事,由事联想到理,用以比喻志向坚定,刻苦勤奋,即使客观条件再差也能取得成功。它阐发了难与易的辩证关系,从而告诉人们,只要坚忍不拔,难事也能变成容易的事,所蕴涵的道理至为深刻。

  四、多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多向思维是以一个目标或思维方向为起点,让想像者根据各自不同的知识水平、生活感悟、沿着不同的方向,顺应各个角度,加工创造出各自不同的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在作文教学中,针对某一作文题目,进行多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由冰雪融化想到的》,围绕这个题目,我们可以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其过程如下:

  从雪的自然形态美→雪的变化→展开联想。

  联想一,洁白无瑕,晶莹可爱,象征美好,瑞雪兆丰年。

  联想二,白雪茫茫,冷酷无情,掩盖了世间的丑恶。太阳出来无法生存,象征丑恶。

  联想三,冰雪消融,变成雾,升腾为彩虹,联想到人的变化,为社会作出贡献,或变成水,流入阴沟,想到人的堕落。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减少了思维的单向性,发展了思维的流畅性,通过长期的训练,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于同一事物,可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与思考。

  如:“1+1=?”可以根据惓象的不同而赋予它不同的内涵。

  (1)“1+1=2”,由此我们可以想象那些机械呆板的,不求有功,毫无创新墨守成规之人。

  (2)“1+1>2”由此可以想到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事例。

  (3)“1+1<2”由此可以想到一些人干工作互相推诿、敷衍塞责,猫多不拿子的事例。

  (4)“1+1=?”,由此可以想到像一些经营投资者的失败或成功。到等多少?由于是未知的,则可小、可等、可大。

  (5)“1+1=1”由此可以想像到:一场考试十一个分数=一根绷紧的弦;一贯的诚实十一贯的清廉=一个正直的人;一点牺牲精神十一点主人翁态度=一个中华民族的腾飞。

  多向思维留给学生较大的想像空间,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角度入题。

  对于作文,我们习惯讲解那一套套写作理论,技法等,其实是我们先做好了一个“彀”让学生钻。我们要打破条条框框,通过以上四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作文尽早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迎来“柳暗花明”的“又一村”。

养学生作文创新思维的要点

  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要创新。作文思维创新,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活动。它具有一般思维的性质,又具有独创性、突破性和新颖性。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增值,这是一般思维所无法比拟的,这些正是我们作文所必备的。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命题创新

  作文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命题者的指导思想与教学观念的更新,取决于作文命题的开拓与创新。

  命题创新首先要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把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掌握人类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增强学生凭借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是语文学科特有的任务,也是作文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比如,《出发——到达》一题,可以让学生生发联想,用读者本身的人生体验去理解感受,转换成与自己感受相吻合的人生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一个追求的目标达到了,又要去追求另一个目标。“出发”和“到达”不就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艺术写照吗?悟透了这一层,结合人生实际进行联想,“追求”无时无处不在:学业的进步,友情的发展,事业的开拓,科学的探索,品行的提高,人性的完善,民族的振兴——所有这些都是切合题意的表现题材。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出发”和“到达”的认识不同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思考。

  其次,命题创新还可以从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着手。由于学生成长的家庭及社会环境不同,由于学生个人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不同,我们不能否认,人是有千差万别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看到学生在兴趣爱好、思想认识、情感情趣等方面的差别。正视这些差别,采取话题作文、自命题作文的形式,就能为每个学生展示他们的个性和成长提供机会,从而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

  二、思路求新

  突破思维定势,对同一问题探求不同的甚至是奇异答案的思维方法,对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看到一个作文题,往往囿于习惯性思维方式,正像心理学家由贝弗里奇所说:“在思考同一问题时,我们的思想往往重复同样的途径,这是因为各个观念已经合成为一个固定的思维锁链。习惯性思维程序的造成就好像条件反射一样,这样往往不能使人摆脱无益的思想途径。”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严重束缚了人的独创性,以致不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人云亦云,写出的的文章缺少个性,缺少新意。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从而使学生独辟蹊径,写出有新意,写出有创见性的文章。

  比如,以“说冰”为话题,让学生写一篇借题发挥、托物寓意的文章。一般学生可能就冰说冰,说冰清玉洁,说冰凉冰冷。此时,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多向思考,拓展思路: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引发出学生胜过教师的观点;从冰由水结成后体积增大,引伸出人在不同环境中可能被塑为不同形象的道理;根据冰与水本为一家,可是结成冰后却高高在上的情况,讽刺那些蜕化变质的人等等。

  三、材料喜新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科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需要新颖的材料作基础。那么,生活就是我们作文材料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搜集、整理材料,进而发挥想象能力,凭借其中丰富的人文意蕴成为哺育学生感知能力的温床,充分而准确地占有源于生活的材料。比如:《一个落榜生的日记》表达的是“诚信”的主题,这篇作文写了五天的日记:7月7日这一天,“我”因为诚信,并未把背好的文章抄到卷子上去,而是努力写出自己的作文。8月25日这一天,记“我”落榜,无力复读,去给一个服装店的老板打工。因为诚信不愿在价格上欺骗顾客而被解雇。9月25日,“我”一心一意学美容。11月25日“我”拥有了自己的美容院,并且诚实守信地开展经营活动。这篇作文的材料就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在中学生的生活中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四、体裁出新

  美的事物应当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的统一。一篇作文仅仅有美好的内容而缺少形式的美观,仍然不能称作美文。在历年高考中,都会出现许多体裁新颖的作文。比如,有写寓言故事的,有写话剧的,有写书信体的,有写会议记录的,有写日记体的,有写文言小说的,有写新闻的,甚至别出心裁写就诊报告、寻物启事、数理化公式、说明书的,等等。形式的创新确实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千万篇作文中,如果有一篇体裁新颖的作文,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心情一爽。

  五、语言思新

  语言是最具个性化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最具个性化的作家是最具个性化语言的作家。把几部名著拆开后混杂在一起,我们从中拣拾几页,仅从语言方面便可以区分出是哪位作家的作品。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文章的载体。文章要有新意,所运用的语言也必须具有个性。

  语言创新可以从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意蕴深厚方面下功夫。

  词语生动首先建立在准确的基础上。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我们不论要描写些什么事物,要把它表现出来,只有唯一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唯一的动词。要赋予它性质,只有唯一的形容词;人们应苦心探索,非要找出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不可!仅仅找到这些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相似词,千万不要以为满足,更不可因为搜索困难随便用一个词来搪塞了事。”词语的灵活搭配更需要打破常规,大胆想像,敢于创新,这样就可以把静态的事物写活,把动态的事物写得更加逼真,把平常的事写得形象动人。如“我是常常去读山的,远远的读其苍茫,近近的读其清幽;精读其豪放,细读其沉淀。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这一“读”字就是应超常搭配的需要产生的。

  句式灵活常常表现为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语序的选择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安排。如“宫廷的猜忌、冷漠、倾轧、空虚像阴影死死揪住她的心,让她颤抖;异域的寂寞、无助、排挤、思乡却又像寒流时时侵袭她的心,让她惊骇。和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待嫁的少女举目无亲,戍边的将士浴血奋战,无辜的父兄沙场喋血。”这个片断准确表现了昭君面对心灵选择时的矛盾心理,前面两个句子是长句,成功地渲染了昭君进退两难矛盾犹豫的压抑感,后面的几个句子是短句,准确地描绘了战争造成的一幅幅惨状,营造了促使昭君痛下决心的催人力量。整散句是字数相近,结构相似,内容互相补充、互相映衬的句子。“失金者小失,失友者大失,失信者全失。”“没有诚信的滋润,心灵也将干涸,灵魂都会枯萎,生命也将失去意义啊!”整散结合在表达上会产生明显的效果。整中有散,散句就使语气有舒缓之处,也使文章显得摇曳多姿、舒卷自如;散中有整,整句就成了文眼,起到突出、强调作用。

  修辞可使文章语言有色彩,能让读者产生种种感受,甚至调动想像和联想,在心中唤起某种影像。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应用比喻关键是要准确、新颖,能反映事物的特点,喻体要新。如“妻子如钟表。漂亮时髦的妻子像手表,随身携带,一刻不离,大家都看得见。老实的妻子像挂钟,只在家里尽她的义务,但不能跟丈夫到外面去。泼辣的妻子像闹钟,只能在家里,她发脾气时,即使是更深夜静,也会放声大闹。健康的妻子像老牌的手表,久用不坏。文弱的妻子像冒牌钟表,一碰就坏,屡修屡坏,派不上用场。”这段比喻新奇而合理,广博而贴切。善用排比可以扩大表达的容量,形成磅礴的气势。比如:“人生之舟,不堪重负,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失去了美貌,有健康陪伴;失去了健康,有才学追随;失去了才学,有机敏相跟。但失去了诚信呢?失去了,你所拥有的一切:金钱、荣誉、才学、机敏……就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云烟,终会随风而逝。”好的作文还善于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借此展示自己的积累,扩大文章的容量,增强文章的辞采。如:“选择永恒,需要‘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需要‘金戈铁马去’的慷慨志向;选择永恒,需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寻,需‘要留清白在人间’高洁。”

  文句有意蕴主要表现为句子含有丰厚的内蕴,追求警策性、哲理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使句子增加厚重感,让人读后产生思想的享受,以及联想的收获。要写出文句的意蕴,需要常常对事理进行深入的思考,需要常常优化自己的语言习惯。只要有心追求,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写一些这样的句子并不难。如关于生活、思想、学习等,我们完全可以写出类似高考作文中这样一些哲语佳句:“一次心灵的选择是一次生命质量的提高”,“在人生的关节和转弯的地方,要学会转身”;“一生都追赶春天的人,他的生命一定是一朵永开不败的花朵”,“我们的生活是一本书,在每一页晴朗的日子上,都闪耀着太阳鲜红的印章”。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作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健康的情感、高雅的情趣、生动的个性以及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勤于思考,追求创新,久而久之,就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打开创新的大门,见到应有的效果。

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思维能力是理解力、论证力、判断力等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能力。它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与配合着一切智力活动。一个人聪明不聪明、有没有智慧,主要就是看他思维能力强不强,要使自己聪明起来,最根本的办法是培养思维能力。

  凡是那些对事物有着独到的眼光的人,在这份“眼光”的背后,必然靠着独到的思维能力——分析力、鉴别力、判断力做支撑,拥有思维能力的人,才是拥有主动权的人。

  成功者的思维与失败者的思维往往截然相反,成功者拥有正向思维——积极的开放的建设性的导向成功的思维方式;失败者拥有负向思维——消极的封闭的破坏性的导向失败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正向或负向、积极的或消极的心智模式决定的。

  思维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它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心里因素对思维能力的影响最大,大到令人不可想象的地步。

  恐惧的情绪可以使人草木皆兵,骄傲的情绪可以使人目空一切;紧张的情绪可以使人惴惴不安;愤怒的情绪,可以使人不顾一切,不计后果;急躁的情绪可以使人心绪不宁,忙中出错。

  心态的变化往往使人思维判断错误,产生与实际真实情况的差距。人们常说:热恋的女人智商等于零。由于心理情绪对思维的巨大作用,所以情令智昏的现象非常普遍。

  思维能力比知识的占有量更重要,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当前,互联网高度发达,网上资源非常丰富,你想了解某个领域的知识甚至专业知识,只需上网便可查知。就拿摄影拍照来说,随着照相机制造业的高度发展,照相机的功能越来越完善,摄影师手中的照相设备功能差距越来越小,那么,摄影师在同一个景色面前,为什么能拍出与众不同的照片,取决于“颈头”而不是“镜头”。究其本质,是思维角度的不同而产生的结果。因此,冰雪认为: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竞争核心是思维能力强弱的竞争。

  培养思维能力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我们摒弃浮躁,勤学静思,修炼心性,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才能有所收获。

作文创新思维的启发与培养

  作文是一个创新的百花园,但当前作文教学是属于封闭式的,着眼于让学生应付考试,把作文训练空间完全限定在语文课堂上,偏重形式,忽视内容,一味围绕考试指挥棒押宝猜题,一味训练符合应考“模式”的作文,这就构成了中学生相当趋同的思维模式。致使写作差一些的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文。绝大多数写作一般的同学,也只会人云亦云,落入俗套。出现千人一面,众人一词的局面。

  造成这种现象,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因此,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空间,无疑是解决这个老难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养成积累素材习惯,鼓励个性构思。

  作文的材料来源于生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就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因此,教师要善于教给学生从生活当中捕捉作文材料的方法,培养学生感知能力与积累材料的习惯,使学生感到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正是作文材料的来源。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露独特的感受和心声,以抒写有个性的作文。

  (一)创设活动环境,形成作文形式活动化。 语文新课标 要求“作文教学的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作文素材、科学地训练写作技能,要避免繁琐的范文分析和机械的写作”。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多给学生创设活动空间,拓宽学生习作的途径,让他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去寻求写作的快乐,使其作文形式活动化。因此,笔者除了着眼于引导学生积累课本知识外,在作文教学中还为学生创设了适宜的活动环境。如进行综合性活动 成长的烦恼 ,让学生敞开心扉,诉真情,把心中烦恼一吐为快。在活动中,学生们互相找到消除烦恼的办法,而且在轻松自由的议论中对人生有了很多感慨。他们自由地放飞思绪,内心已经有种想写出来让人目睹的冲动。所以,笔者认为,作文指导的关键还是在作文前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广阔的思维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思想限制学生的思维,还给学生一个主体地位,让学生构思出独特的、拥有自己个性的文章。

  (二)创设阅读氛围,提高感悟能力。说话、写文章的过程就是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过程。如果没有思想情感这一写作源泉,自然没有写作的缘由。而缺乏语言的积淀,一样无从说起,无从下笔。阅读就是积累语言、丰富思想情感的主要途径。笔者主要从两方面指导学生学会积累。

  1、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教学中不仅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背诵,品味领悟,把课文丰富的思想内容变成他们自己的精神财富;把新的语汇、优美的文句佳句摘记下来,丰富他们自己的语言库;而且常以创造性的复述、改写、续写等训练方法使他们得到美好思想情感的熏陶、创造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而丰富他们的审美感受,提高阅读水平,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写作能力。

  2、指导课外阅读。“读书破万卷”、“厚积而薄发”,所强调的是作文要博览群书。因此,教师除了着眼于引导学生积累课本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开展读书活动。如举行“向你推荐一本书”、“我最喜欢的作者”演讲活动,诗朗诵以及讲故事比赛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用日记的形式写好读书笔记。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去获取“艺术精品”的“营养食粮”,去品尝优秀文艺作品潜在的美感。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作文素材多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这样,学生作文时不但能够“下笔如有神”,而且真正达到胸中有墨,泼洒成文的境界。

  二、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我们一些学生长期受定向思维的影响,在作文训练中常常是学生围着教师转,在立意、选材、结构、表达等方面如出一辙,缺少创意,缺少扑面而来的新鲜感。因此,只有突破这种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学生作文才会有个性、有创新。

  魏书生老师有句口头禅:“对一个问题,有一百种解决的方法。”要寻求这“一百种解决的方法”,就要运用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指沿着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创见。因此,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手段。

  怎样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呢?一是运用多向思维,开拓学生思路。拿到一个作文题,学生往往囿于习惯思维,只能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即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那个方面,以致落入窠臼,步入后尘。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论,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例如,阅读 皇帝的新装 一文,要求学生自拟题目写一篇读后感,学生通常是从批评皇帝或骗子的角度展开定势思维,命题为“昏君要不得”,“弄虚作假终害己”等。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观察分析,展开发散思维,就会拓宽命题立意的范围。可以从大臣们对骗子的“弄虚作假”不加揭发的角度命题为“要敢于向不良倾向作斗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应当批判”等。二是运用逆向思维,鼓励学生“反弹琵琶”。即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对问题作反方向思考。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常常会拓展新天地,令人耳目一新。仍以 皇帝的新装 为例,可从批判的角度反思为“用人制度必须改革”、“选拔人才者戒”、“钻空子之流者戒”等命题。经过教师引导,学生的思维定势突破了,看问题全面了,就会不断写出富有时代感、有新意的作文来。

  总之,教师要尽可能多的挖掘能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的材料,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在慎思、明辨的前提下破旧立新、推陈出新。

  三、培养想象思维能力,让学生翱翔于习作的蓝天。

  想象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想象是在具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个民族科技创新能力赖以生长发育的土壤。想象是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在人们的劳动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想象能力是可以训练培养的。

  在一些叙事类文学作品中,作家往往艺术地设计情节结构,戏剧性地反映人物的命运。以这些作品为文本,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进行续写或改写训练,刺激他们去编写未发生的故事,设计人物将来的命运,让学生自己去享受虚构的快乐,享受作家一般的自豪感。教学 皇帝的新装 时,要求学生以 骗子的命运 为题,展开想象,续写课文。学生兴致勃勃,兴趣盎然。有的让骗术高超的骗子继续上演;有的写骗子逃到原始森林,在那里受尽惩罚,最后改邪归正;有的写骗子被皇帝封了官,青云直上……结局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充分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新构思,或另拟题目,或另选体裁进行改写,再造新篇,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写作的好方法。学生在课堂中熟悉了 天上的街市 ,笔者就要求学生在主题不变的情况下,改写诗歌。学生可以充分地扩展文章情节,可以根据表达需要,充分想象当时的自然环境、人物情态。结果,有的改写为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爱情故事;有的写牛郎、织女为了争取自由的爱情而惨遭迫害等。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习惯以及写作自主性。

  马克思说:“科学的教育任务,是教育学生去探索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时代对教育的迫切呼唤。我们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应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去开拓学生的创造灵泉,引来学生的思维活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思考生活。真正做到我口言我心,我手写我心。

  张爱丽,教师,现居广东阳江。

训练发散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方式,是指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而是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或衍生出多种不同的结果的思维方式。就写作而言,发散思维是指在作文的构思过程中,通过思维的发散,从众多的角度中,确定一种话题的切入点,再形成全文构思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尝试运用以下方法,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凸现个性,大胆创新,写出创新佳作。

  一、开放想象训练。训练学生多写想象类文章,从写作内容的构思入手,让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从而打开发散桎梏。

  写想象类文章,学生必须开动脑筋,大胆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置身于过去未来的时空 ,幻想大胆的情节,构建新奇的主题,从而“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学生在想象中,训练了思维,开发了创造力,从而使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诸如“致三千年后地球人的一封信”“舌战朱熹”“相遇孔子”“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走进唐代的风雨”之类的话题,都可以很好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写作内容的构思时说:“在定了题目后,我取了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些题目四面八方地想,不拘大小,不拘次序 ,想得三五个字,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直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为止。”这就是自由想象,也即作文构思中的发散思维。

  通过自由想像,学生打开了发散思维的桎梏,点燃了智慧的火花,但不能把林林总总的联想和想像都写进作文。想像训练的目的是写出佳作。因此,对写作内容的训练,在“广”的基础上还必须做到“精”,即精心确定发散点。一篇文章,主题是灵魂,选材是关键,只有详写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文章才能获得成功。所以,发散点就应该确定在这些地方。只有围绕写作要求驰骋想像,然后精心选择发散的关键所在,才有可能写出精品作文。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诚信漂流记》《昭君的选择》《薛宝钗魂断大观园》等佳作就是既能驰骋想象,又能精心确立发散点的成功范例。

  二、逆向思维训练。训练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正中求反,反中求正,形成对事物超出寻常的新见解,写出独具个性的创新作文。

  逆向思维是将已有知识转化为创新思维能力过程中的重要思维方法。 顺向思维能顺理成章,言之有理;逆向思想则往往能独抒新见,出奇制胜。在写作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善于逆向求思,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认为完美无缺的事物或观点提出怀疑,打破陈规,这样的文章才有可贵的创新价值。

  “飞蛾扑火”常被用来比喻弱小势力自取灭亡,或喻邪恶势力的可耻下场,巴金先生却逆向求思,独出心裁,用来喻指追求光和热的人,热情赞颂了他们那种为了追求光明而勇于牺牲的精神。是啊,许多早期的革命者,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不正是这种飞蛾精神的写照吗?“愚公移山”的精神一向为人所赞赏,但反向求思,以现代人的目光审视愚公移山行为,学生不禁会问:这种行为是否值得赞赏和提倡,愚公这样做不但会耗尽自己的残年,还将搭上许多子孙的一生光阴,这样做是否有价值?是否会切合实际?愚公如果选择搬家 ,是否能更快开创出一片新天地,找到幸福生活呢?这种反弹琵琶,逆向求思的思维训练,往往会使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产生新颖独到的见解,使文章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三、求新求异训练。训练学生从纵向、横向去发现事物的独特性,从新角度、新观念去认识事物,从而获得新颖独特的见解。

  “龟兔赛跑”是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华君武却画了只因“不再睡觉”而获奖杯的兔子,别出新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王安石也是个求新求异思维的大师。杜牧说项羽“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则说:“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去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世人皆称道孟尝君能得士,王安石则言:“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也,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则可南面而制秦。”这些见解真是新颖独特,发人深思。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求新求异思维训练时,也不妨让学生做做翻案文章。也可以提出问题,请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要求角度出新,立意出奇,不能“齐唱”流行歌。例如,让学生讨论“封建时代的清官现象”“东施效颦与追星族”“风雅可以附庸吗”“我看万人鉴名活动”等话题,学生往往思路活跃,见解新颖。学生在求新求异,相互辩论,相互启发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散思维训练。

  四、语言创新训练。训练学生用新奇的词句代替色彩一般的词句,鼓励学生用优美新颖的语言写作,使文章文采斐然。

  作文是语言的艺术,纵览高考满分作文,虽然形式多样,异彩纷呈,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语言表达无一不是流畅优美,文采飞扬。轰动全国的《赤兔之死》,通篇用古白话,整散错综,新颖生动。《薛宝钗魂断大观园》用语清丽细腻,凄切动人,结尾更是自作诗句,不同凡响。《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语言活泼俏皮,涉笔成趣。《祭孙悟空》词汇丰富,语句流畅,新鲜灵动。这些佳作的创新语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像,是学生借鉴模仿的好材料。

  可训练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加以借鉴模仿,使自己的作文语言更新奇优美。语言这种外在形式的新颖会和思想的新颖相互促进,使学生更乐于创新,善于表达,写出佳作。

论关于作文创新思维的培养

  "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是中学生写作的一大顽症,教师们也曾为此煞费苦心,在这里我想从三种思维方式的培养谈起,共同探讨我们的作文教学,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所谓“思维”,就是指人的认识活动。我们常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运筹”其实就是思维的过程,是否能“决胜”的关键。作文同样如此。作文就是以思维为核心,运用各种能力和技巧的一种综合性智力活动。也可以说,作文是思维的体现结果,思维是作文的一种先前准备。没有活跃、敏捷的思维,各种智能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水平,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开拓思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

  一、形象思维的培养

  形象思维也叫想象思维,是人脑运用形象――表象(意象),通过联想、想象、直觉、类比等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其方式和作用有:再现性形象思维,如将记忆中的曾感知过的事物在意识中再现出来;再造性形象思维,如在阅读中,将作品中描述的内容依据自己的经验和记忆中储存的表象再造成形象;创造性形象思维,如为了达到写作中的某种目的,利用记忆中的表象,通过夸张、移植、交合等手段,来创造作品中的新形象。

  为此,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就要大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丰富他们头脑中的表象和具体生动的语言,使其开阔眼界,扩大生活面,多观察、多体验、多读书和读好书,勤奋写作。

  下面我要谈一谈进行创造性形象思维的具体方法:

  1、夸张法。比如在写吐鲁番盆地夏季白天温度很高,光着脚在那里的山上走路,脚会被石头烫的起泡。如果引导学生在作文里将温度一夸张。学生就不难想出“火焰山”这个词了。

  2、移植法。如要布置学生写一座理想的美丽校园,提示学生不妨把一些公园或其他校园的美景“移植”到一处来。这样,学生笔下的校园可能就很理想、很美丽了。

  3、转嫁法。如两个人同时向一位歌唱家学习唱歌,其中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结果两个人的成绩高低悬殊。其实我们可以把这种情况转嫁到黄莺(歌唱家)、八哥(专心致志者)、乌鸦(三心二意者)身上,再加以生动的描绘,不也成了一片想象丰富的童话了吗?此外,还有时间、地点或人物的转嫁。

  4梦幻法。有时学生做了一个很美妙、很奇怪的梦,如果让学生把梦中的情景用文字描写出来,不是也可以成为一篇奇妙的想象类的文章吗

  其实培养形象思维的方法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仅谈以上几种常用的方法。

  二 、逆向思维的培养

  文章立意,贵在新奇。拿到一个作文题目,如果按顺向思维破题,可能角度不新、立意不佳。这时不妨将思考问题的思路反过来,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学习方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人们思维的反向性上,即从现有的思路上返回来,从与他相反的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逆向思维是一种开拓思路的方法,常常是能另辟蹊径,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产生新的观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一度被人否认的说法,有人将其赋予了新意;对旧说,有人提出了新的解释;有些流行的说法,人们提出了质疑。

  例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般是批评得过且过,混天度日的人。在我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时,有一个学生提出来:既然做和尚,就要干好本职工作,撞好钟。这样的说法又有什么错呢

  中国有句古语叫作“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如何看待这句古语?我们不妨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从而提出与这句古语截然相反的观点:比如“露相”并非“不真人”,历史上著名的典故“毛遂自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勇于展示自己,扭转了赵国的命运。我们怎能不承认毛遂是一个真人呢?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思维大胆,观点新颖。

  社会是发展的,很多观念也都在发生变化。告诫学生应灵活多变的看待曾是颠扑不灭的真理,或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大事小事,对写出创新作文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发散思维的培养

  当然,我们在运用逆向思维的同时,不能只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由一个极端走西另一个极端而忽视事物的多面性。其实,任何事物都有着多方面的属性,就拿人们最简单的表情哭和笑来说,哭和笑本身是痛楚和欢愉的表现,但有时哭却是笑,笑却是哭,不是有“出嫁女子哭是笑,落第举人笑是哭”之说吗?再比如,蚕,我们既可以歌颂它“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也可以嘲笑它作茧自缚的愚蠢。所以指导学生遇事要善于从多角度、多方向进行多方面的思维,这就是创新思维中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散思维。

  一次,我布置学生以“雪”为题,运用发散思维,写出至少三个不同的立意。经过一番思考,同学们写出了这样的答案:(1)赞美雪的洁白无瑕,一尘不染。(2)赞美它滋润万物的奉献精神。(3)鞭挞雪的虚伪懦弱――以洁白的外衣掩盖世间的罪恶(4)鞭挞雪的冷酷无情,所到之处雪压冰封,万木萧条。同学们充分发散思维,将“雪”的内涵挖掘得非常深刻。

  其实不光客观事物有着多方面的属性,不同的写作主体由于经历、认识、素质、修养的不同,面对同一事物、同一题材,各自的感受和认识也有差异。比如一次我布置学生以“0”为题,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作文。“0”这一个简单符号,有的说它像一个黑洞洞的枪口;有的说它像一口深深的枯井;有的说它像一轮红日;有的说它像妈妈滴滴的眼泪……不同的同学对“0”有着不同的认识,这就是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指导学生看问题要考虑多种因素,想象各种可能。发散思维的过程,就是发现事物的新领域、新因素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

  其实,创新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标新立异,学生就能够写出一篇篇极富个性、特色的文章来!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时代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素材,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环节,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

  1、发挥想象,激活创新。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想象功能,找准想象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2、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创新。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创新能力是思维的最高境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

  3、改变学法,促于创新。学习创新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发展,同时教师加强学法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激发激活创新思维

  二十一世纪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小学语文教育是以中国几千年所沉积的最优秀的文化作为载体,以学生基本语文能力的提高作为前提的。而教育又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语文教学中应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如何在小学语文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略谈几点:

  一.设疑启思,勇于创新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任何卓有成效的发明创造都是从疑问开始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学习《七律长征》一文时,有个学生提出疑问:“老师,为什么红军在春天渡金沙江?而在冬天飞夺泸定桥呢?”显然这个学生对长征的知识了解不多。针对这个学生提出的疑问,我没有急于让其他同学帮助解答,而是讲述了《巧渡金沙江》的有趣故事,播放《飞夺泸定桥》的悲壮场面。这是在理解、讨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能够说多少就是多少,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就成。有的说:战士们太高兴了感觉那些“云崖”也与自己同乐呢;有的说:红军战士没有花费一枪一弹,没有流血牺牲就渡过金沙江,就觉的“云崖”这位老兄帮了大忙,看到、想到“云崖”,就感觉一股暖流涌遍了全身。接着,又有人说: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哪里是桥,只是高高的悬挂在奔腾咆哮的河水之上的铁索。一般人不要说是从上面过去,就是看一眼也不寒而粟,并不是什么春天与冬天,而是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在这些见解中,有的刚提出就遭到同学的反驳,有的也受到同学的赞同,在这里教师只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学生说的对的给予肯定,不对的找出原因,在这样平等、民主的对话氛围里,学生情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才拓展了学生是思维空间。

  再如教学五下《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文中有这么一个句子:

  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原。”学生读时,一眼晃过,似无所疑。这时教师应启动学生质疑:现在要杀他的坐骑,彭德怀为什么会那么平静?从而引起学生注意,激起思维的浪花。

  二.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创新。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创新能力是思维的最高境界。心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没位学生,尊重学生自主学习与活动的需要,努力创建平等合作、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新发现,教师要给予表扬、鼓励,为学生营造敢于开口,敢于怀疑,敢于提问,敢于说不的教学氛围。

  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爱心、微笑、激励和信任带入课堂,在足够宽松的教学坏境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比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是这样的:先精心准备一些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5能力也被激发了。

  三.启发想象,自主创新

  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的工具。”如我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我就设计了一许多问题:同学们,如果狐狸吃到了葡萄后,会是什么样子呢?同学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有的说:它攀上了葡萄架,吃到了,谁知它太贪,吃得太饱,一不小心摔下地,把来不及消化的葡萄又吐出来……话还没说完,同学们就哈哈大笑起来。这位同学的想法多富有创意,他冲破了定势思维的束缚,迈入更广阔的思维空间,点燃了创新意识的火花。于是教师紧接着设疑:“狐狸第二次没有吃到葡萄,又会怎么样呢?我们应当如何认识呢?”学生发言十分热烈。有的认为狐狸实在太狡猾,恶有恶报;有的认为这是它自己不小心,自找的。其中有一个同学说得更准确,也更深入:这说明我们不能做一个狡猾的人,应该学做真人。不能做一个贪婪的人,应该做一个适可而止的人。同时遇事要冷静分析,排除各种干扰。像这样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对知识理解的更透彻,思想和思维都得到升华。教师创设条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立活动和时实践创造的天地。

  四.改变学法,促于创新

  艺术的教学方法是学生通往成功的天桥。随着创新教育的逐步深入,改变原有的固步自封的教法与学法势在必得。实行开放式教学,结合学生发散思维,发展学生个体素质,是创新学习的有效途径。

  学习创新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发展,同时教师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行为规则。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让他们永葆本来就有的好奇心,让他们拥有敢于挑战的气概,另一方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学法指导,通过引发、组织、示范、释疑、激励……使学生按照创造思维的规律去进行创造思维的实践。这两方面辩证统一,相辅相成。没有了这些,创新思维也就没有了适合生存的土壤,良好愿望的实现就会变成竹篮打水——一场空。

  教学《狐狸与葡萄》一课时,我完全改变以前的教法,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1)仔细观看文中插图,图上都画了些什么?成熟的葡萄挂满架子,狐狸馋的直流口水,急不可耐。学生通过求异思维,深入领会了课文内容:狐狸看到成熟的葡萄想吃,吃不到却说是酸的。(2)狐狸想吃,为什么又走了?在激烈的争辩中学生领悟到狐狸用尽了办法,却无计可施。(3)你能否联系生活实际,把你在课文中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们听。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们各抒己见。如此层层深入地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不但使学生学懂了课文,而且还在活泼地氛围中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探索和积累教学经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素材,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科学布置作业,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联想能力,使学生的创造力的开发与培养。

  【参考文献】

  李庆明《全国“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载《教育研究》1997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施良方《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马铁林《努力创建素质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载《教育评价》1997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思维模式的转变和提升

提高创新思维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