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升自己的格局和思维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培养勇气的5大方法

  1、 不要给自己贴“标签”

  需要当心自己是如何给自己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例如,我们会说,“我是一个容易恐惧的人”或“我很脆弱”或“我内心不够强大”,等等。通常,这些标签仅仅是来自过去或现在的某些表现,但一旦标签内化为我们的一部分,它们就开始接管和操控我们。因此,必须明确的是,我们不需要标签!我们需要宣称:“我可以也必须自己决定有关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就勇往直前!”

  2、 建立一种习惯

  拥有勇气并不意味着全然消灭恐惧。认为勇气和恐惧不能并存,是一种广为流传的谬误。事实上,恐惧不可能根除。或许只有你死去后,才能真正做到完全的无畏。即使那些非常有勇气的人,内心也会有恐惧,只是他们能激励自己勇往直前,去采取行动。

  即使在很害怕的情况下,采取行动,也会让你变得更有勇气。原因在于,勇气和恐惧一样,都只是习惯而已。你越是勤奋地练习使用勇气,就越会拥有更多的勇气。面临威胁和挑战时,一旦采取行动成为习惯,你就会向解决问题的方向迈进。

  3、 让你的身体做领路人

  第一次面临某项未知的挑战时,采取行动对任何人来说恐怕都非常艰难。例如,作为老板,你第一次给员工讲话;旅行度假,你第一次到山上滑雪时,等等。在这些情形下,你都不需要去犹豫,更有必要停止用“头脑”分析。因为你卡在原地迟疑的时间越长,眼前的事情做起来就越困难——“头脑”已经开始喋喋不休地编造各种故事来恐吓你啦!无论眼前的挑战来自于精神还是身体,你都可以让身体作为领路人,要么直接采取针对性的行动,要么通过感受、调动和增强身体的能量来缓解精神的紧张,这些都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这种时刻,过度沉浸在“头脑”的故事中是不利的。

  4、 记录勇气清单

  在每个人的生命旅程中,勇气都会有一个不断增长的过程,无论是在关系中,还是在工作中。你需要把自己曾经体验到的各种充满勇气的时刻记录下来,每当你超出自己想象并成功采取行动时,都需要记录下来。某些时刻,你可能觉得理所当然,因为并没有认出来那个时刻的你所表现的正是勇气,尽管你当时仅仅是做了必须去做的事情。当你面对这份不断增加长度的勇气清单,你就会发现所有成功做到的事情其实都遵循同样的模式。

  例如,你对某些特别渴望的事情着迷想要去做,你喜欢某个异性想要表白,等等。面临这些关键时刻,你可能怕得要死,但你最后还是去做了,而且做得很成功。这就是秘密所在:一旦你看到这些事情和过程的共同点,你就认识到:“只要我深受激励,即使是和以往不同的陌生情境,我也可以再次接受挑战并成功做到!” 如此这般,你就可以让勇气扩散开来,开始在你生活的各个领域更多应用这份勇气。

  5、 让勇气扩散

  如果你想要过一种充满激情的生活,你就必须学会让勇气扩散。这意味着:当“我不行”的时候,你需要立刻告诉自己“我必须”。第一次听说这个主意是在我16岁那年,从一个亲戚那里,那时我问他“这是不是意味着如果我不敢跳下悬崖,我也必须去做?”,他回答“不是要你去做蠢事,这个主意的意思在于,如果你发现自己告诉自己做不了某件事,而其实你在内心深处知道如果你真正做到的话,就会获得成长,就会变得更美好,就会给家人朋友以贡献,但同时你却还是一直告诉自己你做不到,那么,毫无疑问——你必须去做。

  不需要再去讨论是否可行,就立刻采取行动就好”。我问道,“那样看起来可不是安全舒适的生活啊?”他回答,“如果你想要绝对的安全和舒适,去监狱呆着吧,但如果你想要丰富的人生,立刻行动起来吧!”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过一种激情勇敢的生活,将恐惧视为很好的咨询师,而不是成为恐惧的囚徒!

怎样提升自己的格局和思维

眼界决定高度

  现在,一种观念在互联网上盛行一时,即“做人,格局决定了你的高度”。这里的格局,指的即是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这个观点在今日的盛行,充分说明了眼界在这个高度运转,人人急功近利的时代的重要性。

  说起眼界,对此早已深有体会的古人还传于后世两个脍炙人口的成语来告诫后人:“盲人摸象”和“井底之蛙”。前者说的是几个盲人各自摸了大象的一部分,遂分别认为大象就是它的一部分身体结构特征与现实相接近的生物。后者则说的是生活在井底的青蛙认为只有它生活的一口井是这个世界,而对别人口中的大海不以为然。由此看见,人对新事物的认知何尝不是基于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可倘若新事物与已有经验相悖,就会无论孰对孰错都将初来乍到的新事物观念逐出门外,束之高阁。如果这样的处事方式态度如井底之蛙,摸象之盲人者,不仅再难以取得进步,甚至还会沦为笑柄。

  何止古代,近代的史事也无一不告诫着我们固步自封受制于已有经验的后果:清朝因为中期闭关锁国,中国之发展远远落后滞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遭到外国列强的侵略瓜分,形势岌岌可危。如果没有新文化运动传播宣扬西方的进步思想,国民的思想仍然不是受到着封建礼教的毒害吗?如此,还会有今日繁荣昌盛之中国吗?而进行着这彻彻底底民主主义思想革命运动的领导者——诸如陈独秀,鲁迅,蔡元培等人,谁又不正是因为出国访问留学的经历才接触,了解到了西方科学,民主的思想,对世界格局和中国实际情况有了客观清晰的认知呢?如果他们仍停留在封建礼教的

  环境中,眼界不加开阔,则仍保持在无知无觉,精神麻木的状态,如此还会有新文化运动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如此看来,人要有有所飞跃性的突破与进步,必须先打破已有的认知所形成的枷锁,解放思想去接触全新的事物观点,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与认知范围。身处于这样一个无比喧嚣嘈杂的时代,面对相同一件具有争议性的事物、事件,往往会众说纷纭,各有各理。甚至有些事情已复杂到没有孰是孰非之说,此时倘若只听一家之言,靠谱吗?如何有着这样的观念,往往会被情绪煽动所迷惑而失去了自我,今天听服那家,明天说不定又轻信于那家,如此一来,随波逐流,究竟何去何从呢?就拿前些时间轰动一时,引发社会争论的江歌案来说,案件的情况很复杂,里面的人物更不是单纯能单面论断的,可谓人心难测,可恰恰最传播开来的对此事的论定就是不多加了解推理就胸有成竹陈说的一面之词,尔或是传播者别有用心,故意煽动特定人群的情绪,而良知往往是小声的。此时如果不众家之言无一不了解思辨,判断后形成自己的认知,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认识与论定是真相吗?甚至久而久之,你的价值观就会被扭曲,你的思想就会变成任别人指使摆布的傀儡。若此沦为等,何其悲哀呢

  读三国演义,我觉得写的,就是一个格局。我读出来的,是即使我们不想成为英雄,抑或是不能成为英雄,仍应该铭记人即使再强大,格局过小,小家子气,就很容易走下坡路。反之,即使再弱小,但只要格局较大,就一样可以石破天惊,一飞冲天。我觉得,这就是对格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眼界的作用的最好概括了。

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职场生存能力

  一、用思维导图总结各个工作模块的框架、细节和关键路径

  思维导图是一种拆解思维层次的图形工具,不太了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

  用思维导图来拆分工作模块的好处是,第一,能帮你建立整体框架;第二,能帮你归纳细节;第三,你可以从中看出关键路径。

  从宏观框架到微观细节你都掌握了,那么你的能力,至少是理论水平,就比别人高出一大截了。

  以互联网公司的常见工作模块——新媒体运营为例。新媒体运营的工作模块,按渠道分一般可以分成:微博/微信/论坛,每一个分支都可以往下面再细分。

  比如论坛可以拆分为贴吧/行业论坛/知乎/其他等等,每一个不同的渠道对应的推广和运营方法也不一样,比如在知乎上,你就需要用你的专业度赢得别人的信任,纯硬的推广是不合适的,就像我现在一样。

  思维导图的拆分技巧,有几点需要注意:

  a.拆分的逻辑由你定,是按目的拆分,还是按工作时间段拆分,看你自己方便。比如上文提到的微博模块:既可以按加粉/制造传播/增加粉丝信任感,也可以按内容生产/渠道投放来拆。

  b.尽可能拆得细一点,对行业细节的了解决定一个人专业度的上限。

  c.要在你的思维导图里面标出关键路径。别让你80%的时间花在那20%的低效工作路径上。

  二、多积累行业词汇

  行业词汇通常是行业特定分支、现象、规律的总结和归纳。

  当听到或者看到不懂的行业词汇时,一定记得把它记下来,查一查什么意思。

  当然,熟悉行业词汇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装”。设想一下,部门开会,其他人都是口水话半天说不到点子上。轮到你一出马,噼里啪啦说出一大堆专业术语,对不对暂且不论,这专业精神的范儿估计就让领导对你刮目相看。下次涉及到晋升机会的时候,是不是就比其他人领先一步

  三、多尝鲜

  “多尝鲜”是指尽量多的去接触自己没接触过的业务单元,横向扩展自己的技能范围。

  比如你在互联网公司做新媒体运营,每天的工作任务就是帮公司发微博,发微信。那么你是不是有机会看看同部门的pr是怎么工作的呢,看看他写的稿子有没有什么可以借鉴和提高的地方呢;他去和媒体处关系的时候,你能不能也顺便跟媒体朋友博个交情积累一下资源;pr生病请假生孩子的时候,你能不能帮他顶一下就当提高文案水平呢

  同时,像其他业务单元,比如活动策划等等,甚至是财务环节。

  在公司规范内,你都可以多接触了解,甚至熟悉一下对应岗位的技能。不仅是将来跳槽时选择范围更广,薪水更高(因为你技能更多样,身家更高),也是为创业撬动更大蛋糕做准备。(好多创业者当年打工时不怎么“尝鲜”,导致自己独当一面时短板太多)。

  四、保持信息流通畅

  在StephenCovey所著《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有一个重要的提高效率的习惯是:自我更新。

  对各个行业里的职场人来讲,与行业信息同步非常重要。也许你身边是年长得多的资深员工,但是只要你一直保持学习状态,加强知识的新陈代谢,很快你就有超过他们的机会,至少是在局部知识上超过他们。

  信息通道包括但不限于:行业网站、行业论坛、行业微信群及你的各种内部渠道。

  活到老学到老!

  五、对于关键技能进行刻意练习

  每个行业都有对应的关键技能要求,找出来,在工作和业余时间里,专门去练习这一技能。

  腾出专门的时间去练习关键技能非常重要,就像足球运动员光踢野球是不太长水平的,得到健身房里去专门练身体,得花时间专门看录像学习战术。

让自己的眼界“拐个弯”

  眼界,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是一个说起来就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名词。殊不知眼界的范围大小,正影响着我们看问题的角度的正偏,甚至决定我们人生未来的格局的大小。所以,我们要努力扩大自己的眼界,最主要的是让自己的眼界“拐个弯”,你思考的深度就会比别人深,就会走出与众不同的另一片天地。

  让自己的眼界“拐个弯”,就会在“众人皆醉”时为你提供“独醒”的资本。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独树一帜,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别人都是惯性思维,直想下去推结论,只看到了表面现象,没有注意到本质问题,结果很可能是错误的。而沃德就让自己的眼界“拐个弯”,他注意的是弹痕少的部位,思考那里才是主要的问题,看到了问题的实质,这就比那些人思维更加开阔,思考的范围更大。这样“拐弯”的眼界思考的结局是大相径庭的结果,而沃德用他开阔的眼界向众人指出了事物的本质。”所以,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不要拘泥于方寸之地,要学会让眼界“拐个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让自己的眼界“拐个弯”,就会让你的“鸿鹄之志”与现实对接,找到向上攀登的“天梯”。

  东汉时期的班超口善辩,博览群书。曾出任兰台令史,负责校阅图书、治理文书和编学历史。过了一段时间,班超在官府抄写文书,在听说匈奴常年袭扰边界居民时,气愤得再也坐不住了,说:“大丈夫,就要像张骞那样到塞外去立功,怎么能老闷在书斋里写文章呢?”马上,班超投笔从戎,怀着报国的豪情壮志,跟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奉命出使西域。在31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50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作出了巨大贡献,最终成为一位举世闻名的军事家、外交家。他的思考也是“拐个弯”!试想,如果班超安于现状做个文书小吏,过平凡生活,那么历史的画卷中就不会有他这

  浓墨重彩的一笔,或许他就会像那夜半的昙花,一现而已,正如书上说的那样:“为自己寻求庸俗乏味的生活的人,才是真正可怜而渺小

  的人。”所以班超这样的人,就具有开阔的眼界,他懂得在仕途的选择上拐个弯,这才成就了他名垂青史的事迹。"

  心胸决定格局,高度决定视野,角度决定观念。所以,要开拓自己的眼界,还要学着让自己的眼界“拐个弯”,你会发现,让眼界“拐个弯”后,一切都会豁然开朗。

别让你的眼界和格局越来越狭窄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养花人,独爱月季花。他有一个院子,种了几百棵月季花。月季的种类很多,是各地的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偏爱,设法托人带来送给他的。开花的时候,那同一形状的不同颜色的花,使他的院子呈现了一种单调的热闹。他为了使这些花保养得好,费了很多心血,每天给这些花浇水,松土,上肥,修剪枝叶。

  一天晚上,他忽然做了一个梦:当他正在修剪月季花的老枝的时候,看见许多别的花走进了院子,好像全世界的花都来了,所有的花都愁眉不展地看着他。

  这些花眼神哀怨,异口同声地说:月季能得您的专宠,实在太幸福了!我们被遗忘得太久了,不知能否有幸得到您的一丝怜爱呢?说完了话之后,所有的花忽然不见了。

  他醒来的时候,心里很闷,一个人在院子里走来走去,他想:花本身是有意志的,而开放正是它们的权利。我已由于偏爱而激起了所有的花的不满。我自己也越来越觉得世界太狭窄了。从今天起,我的院子应该成为众芳之国。

  于是养花人除了月季,也开始种植别的花。百花争艳,煞是好看。

  因为偏爱而渐渐独宠一种花,使得其他种类的花心生不满,也让自己的眼界和格局越来越低,没有了欣赏别的花的能力,这是养花人的悲哀。

  世事相通,我们生活中其实不乏这样的“养花人”,或者我们自己就是其中之一。

  在我高中的时候,和我同寝室的一个女孩关系很好,我们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出去逛街玩耍。我们还是同桌,人人都知道我们是好姐妹。我已经习惯有她的生活。直到有一次我们发生了矛盾,彼此躲避,不再笑脸相迎,我才忽然发现,除了她,我竟然没有别的朋友。

  再想找个人谈天说地,一起吃饭聊天,散步操场,竟然这么难。这时我才意识到,尽管我是个开朗外向的人,但是不知不觉我把自己的朋友圈划得太狭窄了,而在这狭窄的圈子里,只有她一个人,所以一旦她走了,我就孤独到连一个能单纯说话的人都没有了。

  于是我找班主任,希望他给我换个同桌。换过之后我很少回宿舍,尽量在教室学习或者和别的同学一起去走廊里读英语。没有要好的朋友,就和其他三两个人成群结队去吃饭散步,渐渐的,我有了一批关系不错的同学,和几个很铁的好友。

  许久之后我的新同桌说:“原本我也想和你一起走走聊聊的,但是你总和XXX在一起,那么亲密无间,谁好意思横插一脚呢?”

  XXX就是我之前的同桌。我这才如醍醐灌顶,彻底明白了。

  将自己的圈子围得密不透风,里面的那个人与我的关系固然固若金汤,但是外面的人又哪里还能进来呢?当初怪我自己让自己的交友越来越难啊!

  这样想来,我不也是一个“养花人”吗

  友谊之花也不应该因偏爱而只栽培一种,多姿多彩方能领略更多风景,同时也开阔眼界,提升自我。

  其他方面也是如此。一个人偏爱文学,但是数学物理等理工科目也该涉猎;所谓要有“一技傍身”,现代社会日益进步,对人才需求也日益综合化,所以除了那“一技”,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别的技能,才能不被时代淘汰;不去试着了解另一个人,就会永远觉得过去的那个人才是最好的;喜欢长裙曳地的女郎们,偶尔换上紧身裤,也能英姿飒爽,别有魅力。

  总之,别把自己禁锢在方寸之地,纵然其中栽满了月季,似乎很美,但是花期一过,徒留满院荒芜。要努力欣赏其他美丽的花朵,不要让自己的眼界和格局越来越狭窄。

格局

  大文豪鲁迅说过:“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首先是正视自己的缺点,找到学习的方向。要用虚心的态度聆听批评,用开放的胸怀包容多元,多取长补短,多加油充电,知耻而后勇,才会夯实大格局的基础。

  其次是增强必胜的信心,增加超越的勇气。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承认落后、安于落后,自甘菲薄,失去前行的动力。我们必须要有不服输、不服老的心态,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打破别人眼中的你不行不能的妄断。信心比黄金更可贵,信心是我们战胜困难的重要力量。

  三是要脚踏实地的笃行,完成历史的使命。人的格局不是高中楼阁,它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之上。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我们应该要有这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

  人能走多远?不要问双脚,要问你的追求。

  人能攀多高?不要问双手,要问你的志向。

格局

  大文豪鲁迅先生曾言:“必须敢于正视自我,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国际通行棋种围棋,要想取得它的胜利,就不能局限于一兵一卒的得失,要放大眼界,学会高瞻远瞩,这样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同样,在生活中,在选择时也要正视自我,学会拓宽视野,三思而后行,这样才能翱翔于更广阔的天空。

  一个拥有小格局的人,未必不幸福,但他的生活一定很平淡,缺少精彩;一个拥有大格局的人,未必会一蹴而就很容易达成目标,但他的每一天一定过得很踏实!

  一个人的格局,决定近乎一半的命运。所以,你在你的人生路中能走多远,取决于你的格局!

成功:如何突破思维定势

  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我们称之为思维定势或惯性思维。它使人们习惯于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来接受事物,是创新思维的天敌。

  人人都有惯性思维,爱用常用的方式思考,善用常用的行为方式处事,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想想惯性思维在我们生活中的绝大部分表现为习惯。最简单的例子,比如:睡觉,要占用我们人生的1/3时光,这是我们人类的生理习惯。还有上学、读书、工作、交友、休闲等等任意领域我们的行为都以习惯性行为为主。当然养成良好的习惯势必会推进我们快速成长的进程,但是不良的习惯也会滞留我们获取健康美满人生的脚步。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一把钥匙,坏习惯则是向失败敞开的门。

  事有本末,物有终始。归根结底还是思想决定行为,之所以有习惯,是因为养成了惯性思维。

  一个化学实验室里,一位实验员正在向一个大玻璃水槽里注水,水流很急,不一会儿就灌得差不多了。于是,那位实验员去关水龙头,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水龙头坏了,怎么也关不住。如果再过半分钟,水就会溢出水槽,流到工作台上。水如果浸到工作台上的仪器,便会立即引起爆裂,里面正在起着化学反应的药品,一遇到空气就会突然燃烧,几秒钟之内就能让整个实验室变成一片火海。实验员们面对这一可怕情景,惊恐万分,他们知道谁也不可能从这个实验室里逃出去。那位实验员一边去堵住水嘴,一边绝望地大声叫喊起来。这时,实验室里一片沉寂,死神正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靠近。就在这时,只听“叭”地一声,大家只见在一旁工作的一位女实验员,将手中捣药用的瓷研杵猛地投进玻璃水槽里,将水槽底部砸开一个大洞,水直泻而下,实验室里一下转危为安。

  在后来的表彰大会上,人们问她,在那千钧一发之际,怎么能够想到这样做呢?这位女实验员只是淡淡地一笑,说道:“当我们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这篇课文,我只不过是重复地做一遍罢了。”

  这个女实验员用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来避免了一场灾难。《司马光砸缸》我们都学过,其实这个“缸”就可以看作我们的惯性思维,很多时候我们对很多机会视而不见,只因我们被自身的惯性思维束缚住了,这个时候惟有打破,才能放飞我们的思维,进入一个新天地。

  大家都知道,广告、广告、广而告之。平面广告得有内容、广播广告得有声音、电视广告得有画面,这是所有人的惯性思维。但是纽约一银行新开业,想迅速打开知名度,于是选择在电台做广告。一般做法是宣传一下,搞个大促销,或者请个名人推广,但他们没有采用其他银行开张宣传使用的方法。他们认为要想快速获得知名度,就得出位,明显的差异化才会赢得关注。

  于是他们买断纽约各电台的黄金时段10秒钟,向人们提供沉默时间,是这样宣传的“听众朋友,从现在开始播放,由本市国际银行向您提供的沉默时间。”然后整个纽约所有电台都在这一段时间沉默,观众被这莫名其妙的10秒钟激起了兴趣,纷纷开始讨论,各大媒体也争相报道,成了热门话题。这个沉默时间以自己的不说话唤起所有人说话。

  这家银行彻底打破了惯性思维,告诉了世人,谁说广播广告非得在那大费口舌。这个年代永远是创新者走在前端、更易于进入公众的视野,获得更多的机会。孙子兵法讲以正合、以奇胜。奇招绝对不是常规的方法,肯定是创新的方案,超出对手的想象和预测,打破了惯性思维进而才有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有这样一个著名的试验:把六只蜜蜂和同样多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结果发生了什么情况?你会看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

  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它们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然而,正是由于它们的智力和经验,蜜蜂灭亡了。

  那些“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碰上了好“运气”,这些头脑简单的“愚蠢者”在“智者”消亡的地方反而顺利地得救,获得了新生。

  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地被自己的习惯和惯性思维所左右。例如人们上班时总是习惯走一条固定的路线或是乘坐固定的某路公共汽车;出差时喜欢住在自己熟悉的宾馆——道理很简单,因为人们相信经验,害怕改变,担心这种改变会为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遗憾的是,人们的这种习惯实际上并非最佳的选择。在职场当中,很多人换了一个公司总是觉得难以适应,原因就在于他们总是将以前公司的那种文化和处事方式,拿到新公司里来套用,结果一再碰壁。事实上不是你现在的公司文化不好,而是你不能突破和改变旧有的思维习惯和行事的方式。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因素就在于风险意识的弱化。因为我们做一件事情,越富于创造性,承担的风险就会越大,因此,尝试新事物、运用新方法,关键是要有勇气承担比循规蹈矩更多的风险。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在很多特定的时期,如果不能打破这种思维定势,反而会使我们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重蹈蜜蜂的覆辙!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冒险、学会应变,学会突破这种思维定势,找到更为广阔的天空。

七种高效思维的方法

  1.逐步接近法--经过简单的步骤来解答难题;把问题划分为几个部分,从而使问题的解决变得容易。耐心地一次研究一个问题或一个侧面,通过其中的逻辑联系找到你需要的答案;从问题中归纳出简明的“如果--那么”的关系,从而得到结论。

  2.图表解析法--画出简图、表格、图解以及其他形象化的图形,来启发、帮助你思考,这种方法尤其适合于解决数学、物理题。

  3.重新表述法--以你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将问题或中间结论加以重新表述、等值变化(推论),使你对问题理解得更清楚,使结论的获得更容易。

  4.分割限定法--通过某些简化的推论或直接抛开无关因素、不可能的因素以及方向,来缩小问题的范围,就像放一个篱笆在问题的周围,使它同无关因素隔开,使其范围得到限定,结果,问题的解答自然变得更加清晰、容易。

  5.充分列举法--简明地但不能有遗漏地列举出所有你在寻找答案时应当加以考虑的各种方案、各种可能性、各种情况、各种安排、各种组合等等。

  6.系列连环法--把各种可选择的方案、以及可能派生出来的方案、可能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整理出来,或按时间的序列,或按空间的序列,或按其它的某种关系,画出树形的图解或其他形式,使其系统、全面、连环起来,以便于你去追踪、考察、说明所有已知的、看起来有可能的办法和答案。

  7.异常跳跃法--遇到异常的,或走不通的路,或路太“漫长”,应及时停下来,重新考虑你的整个思路;跳跃到完全不同的思路、完全不同的观点或方法上去重新开始思考;扩大视野;把那些不寻常的、奇特的思路也包括进去。有时要借助于创造性的思维、形象思维的跳越来达到目的。

  总之,能清晰、高效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正是有意、无意地运用了这七条基本方法。在学习中,在生活中,在智力竞赛中以及在实际生活冲,你会遇到形式各样的问题。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题目需要不同的专门知识、专门解法,你不妨试试。

职场中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1.与人交流要保持微笑

  没人会主动喜欢肌肉僵硬的人!不管你是职场面试,还是生活相亲,哪怕在电梯间偶遇想要搭讪的美女,都要面露微笑。真正的微笑不是嘴角上翘那么简单,而是张弛有度地做肌肉运动。有研究发现,露齿微笑的感染效果比抿嘴微笑高近三成。

  2.沉重的话题不要讨论

  整个社会都在传递正能量,可见人们普遍喜欢积极向上的东西。在职场中只要你不是去深度访谈节目组里面试,就不要在第一次见面时谈论金融危机、中东战争、公司裁员等沉重话题!否则对方因此产生的负面情绪会不自觉地“移情”到你头上,在他潜意识里,你会成为坏心情产生的源头。建议你第一次见面时尽量谈论轻松话题。

  3.听别人说话时不要像个木头

  既然选择做倾听者,就不要光听而已!随着对方的话语频频点头,对方说到精彩处微笑回应,都能让人在你身上找到共鸣,有“得一知己”的感觉。切忌在对方说话时插嘴,这是职场社交的大忌。如果你面对的人滔滔不绝,丝毫不给你说话机会,也不要紧,你点头、赞同、微笑等一系列积极反应自会让他心生好感,哪怕你的内心真的不想听他废话了。

  4.不要把后背靠在椅子上

  谈话时把后背靠在椅子上,通常给人目中无人的感觉!剑桥大学的心理学试验表明,职场中当面试官傲慢地“瘫”坐在椅子上时,36%的面试者会产生“此公司企业文化不佳”的想法。随意靠在椅背上与对方说话,是亲密朋友间的行为,当你面对陌生人时,建议你尽量保持后背正直,上体前倾,让人感觉你在有意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5.目光在对方的“三角区”游荡

  以对方眉心为顶角,两颧骨为底角所形成的三角形,被心理学家称为“焦点关注区”。与对方说话时,如果你的目光不断游离于这个“三角区”,将给人留下被强烈关注、自己成为焦点的感觉,这会让人对你好感倍增!相反,如果你死死地盯住对方的双眼看,反而会让他产生敌意。

  6.给他人说话的机会

  第一次见面时,尤其在职场中永远留给对方说话时间!没人喜欢滔滔不绝的“话匣子”,社会心理研究发现,27%的不成功相亲或者面试失败都源于一方话多、另一方无语的尴尬局面!在生活中,性格截然相反的人也可成为情侣、闺密,或者蓝颜知己,但对于第一次见面而言,双方并不熟悉,一切从零开始,就该遵守绝对公平的原则。建议你在对话时尽量留给对方说话时间,让人感觉到你的体贴和平等。

  7.找不到共同话题时,就重复对方观点

  通过简短对话,找到与对方的“交集”,可以让双方交往迅速加深。但如果你碰到的人与你的经历大相径庭,思维模式截然相反,就应适当重复对方观点,以表示自己与他处于同一立场。这样一来,对方就会产生自我满足感,对你好感倍增!

  8.不要把自家底子兜光

  在职场中不管再亲密的人都是有距离感的,尤其是第一次见面,更不能向对方透露过多个人细节!家长里短会让对方感觉你是个情感依赖者,以后一旦遇到不如意,一定会找他大吐苦水!在这种负面心理防御下,很少有人愿意与你深入交往。相反在第一次见面时,如果你只对个人情况蜻蜓点水,只说个大概,反而能给对方留下神秘感,期待与你下次见面!

  9.说话时不要有太多的附加动作

  说话时不经意的动作会透露你的内心感受!比如当你的左手无意中拂过嘴唇,对方如果精通心理学,立刻会感觉你刚刚说了句大话,或正在撒谎。建议你在说话时尽量减少手势,但也不要两手赚拳紧紧不放,这会透露你内心中的紧张感。比如把手放桌子上或者其它舒服的位置。

  10.不要刻意掩饰自己的缺陷

  每个人都喜欢结交真实随性的人,如果你在第一次见面,就把最真实的自己坦露在对方面前,会让他感觉身心轻松!一样道理,当你在讲话时出现口误时,也要及时纠正自己,这样才能给对方留下谦虚、有礼貌的好印象!

  11.说话时尽量减少口头语

  与说话时手势太多一样,口头语太多,说明着你内心犹豫、徘徊不决。所以,你宁可放慢语速,也要去掉诸如“这个”、“那个”之类的口头语。仔细看看奥斯卡颁奖典礼,哪个明星上台时会说一串不明所以的口头语

  总结

  一个人的魅力能够言谈举止体现出来,在职场中想要获得他人的认同就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做有魅力的职场人。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励志格言经典短句

重庆红岩精神人物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