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20句
读《王阳明心学》有感
最近读了一本书《王阳明心学》,与这本书的结缘是办公室里一位同事在听《王阳明心学》的广播,从讲解人娓娓道来的话语中给我一种静心的深邃,于是问她是什么内容?她告诉我是《王阳明心学》,并说家里有这本书愿意拿给我看,于是她第二天就把自己刚买的还没有拆封的这本书拿给我看。
对于这种慷慨我怎能不好好读呢?对于心学的书,我刚开始的感觉是内容深奥,理论性强,看不明白,但是拿到书籍从王阳明出生讲起,文中语言浅显易懂,有些传奇的特色深深吸引了我。如,他出生时祖母梦见一群五彩祥云浩浩荡荡而来,为首的神人怀里抱着一个婴儿,降落在王家门前,把婴儿交给了他的祖母,之后王阳明便哇哇坠地。于是,给他取名王云,正因为这个名字他到五岁还不会开口说话,后来改名为“守仁”。奇妙的是,改名当天居然开口说话了,而且不鸣则起,一鸣惊人。不但日常用语对答如流,而且《四书五经》中的圣言一口气都给背了出来。
王阳明从小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上学时逃课。经过老爸的多次训斥和老师的多次教育后,仍然恶习不改,天天只想着玩儿。正当大人们对这个问题少年即将失去信心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情,彻底改变了王守仁。这件事情对我印象很深。
有一天,守仁又翘课了,在市场上瞎溜达,看见一个小孩儿在卖鸟,就凑过去问价钱,可问完价钱,掏掏口袋却不够数。守仁眼珠一转,就让那小孩儿先把鸟给他,回头再送钱过来。那小孩儿可不傻,坚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守仁同学顿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伸手就要去抢。那小孩儿也不甘示弱,马上跟他比画。就在这时候,一个算命先生从他们身边经过,无意间瞥了王守仁一眼,忽然停住了脚步。此人精通麻衣神相,当他看到王守仁的相貌时,心里马上跳出一个念头:此子他日大贵,当建非常功名。
算命先生当即把鸟买下,送给了守仁,然后慈爱地抚摸他的脸,意味深长地说了几句话:“小朋友,记住我下面的话——日后,当你的胡须长到领口时,你就入了圣境;当胡须长至丹田,你就结了圣胎;当胡须长到丹田以下,你就结成圣果,功德圆满了。”
临走之前,算命先生又叮嘱了一句,他说:“小朋友,你一定要读书自爱,我所说的话,将来必定应验!”就是最后这句话,把守仁同学从一个问题少年彻底变成了三好学生。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不仅对这个算命先生一种佩服,年年做教育的我是否年年有这样的智慧?我也总是高呼赏识学生。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但是也曾经有多时我忽略了对学生入心的教育。这几天内心澎湃和不安……
于是,我走进教室,重新“认识”耿文轩、马子涵、崔展源……对经常完不成作业是耿文轩不再“威逼”,如果他哪天作业按时完成了就大加表扬,每周的“阅读存折”“日记”每周也检查,如果完不成了就告诉他,这次完不成就算了这周之内如果能把这些作业都完成了,我就给你三朵小红花。慢慢地,他每天晚上的作业开始做了,虽然字迹还是潦草,错字还有很多,但是我知道,他已经用心了,有一周的“阅读存折”不知是因为没有带回家,还是丢了,居然填写在了纸上。交上来时他没有写名字,但是我看出是他的字迹,毫不犹豫地给他了三颗“星”,还有马子涵、崔展源、袁浩东,语文课上我让他们回答问题的次数也多了起来……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颗幼芽,老师就是那个浇灌者,有时老师想给予他们更多的阳光雨露让他们快快成长,但太强的阳光、太多的水分也会对他们伤害,给他们适合自己的温暖,他们定会茁壮成长!
心学圣人—王阳明-关于历史名人的作文
眼下,一些修身养性的书籍为大多数人所不喜,那些文绉绉的字眼甚至成了多数孩子心中的禁地。也许是上课时老师无意间跟我们聊过,被我记在了心里;也许是网络上无意间的瞥见,我竟鬼使神差的去上网查了王阳明这个人。
他的种种事迹令我惊叹!若在现代,他定会成为小学生的楷模。我不由得对他产生了兴趣,对心学有了好奇心,于是《王阳明全集》四大本书就摆在了我的书桌上。王阳明不凡的出生,注定了他不凡的将来。“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十岁的王阳明写下第一首诗。难以想象,我们还在识字的时候,他已经能出口成诗了。
每个人幼年时都会有一个梦想,长大后或是当一名科学家,或是当一个明星,或是当一名作家……随着年龄的增长,梦想回归现实,平凡渐渐清晰。王阳明也有过爱做梦的年纪,他立志要当一名圣人,一名保家卫国的圣人。做圣人这个理想,从他十二岁开始就有了,期间他受到过父亲无数次的嘲讽,但他并没有应此而放弃,恰恰相反,因为父亲的嘲讽,他这一念头反倒越来越强烈,他不像其他儒人那般,发声感叹,留下一句千古名言便扬长而去。他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这一点,是令我最佩服的。
但我也对王阳明的偏执略有不满,他身为儒家人,不喜欢佛、道两家是很正常的,但他对佛家却不仅限于批评,他还极力贬低佛家的学说甚至还弄出了一个极为荒谬的理由:佛家最伟大的圣人比儒家最伟大的圣人死得早!这理由,连我这个局外人都替他脸红。原本在我的印象中,古代这些至高无上的圣人,学说的创立者都应当是完美的,现在我突然醒悟过来,这世间没有任何人会是完美的,哪怕是无限接近于完美。但王阳明的这一点缺陷,还不足以泯灭我对他的喜爱,反而更让我意识到,他的不容易。
想要成就自己的梦,不仅仅要有魄力与恒心,还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王阳明初次悟道的时候,一直在研究宋朝二程和朱熹的“程朱理学”,认为只要学会了格物,他就离圣人近了一步,可一次都没有成功。他对这个产生了怀疑,后来在龙场悟道,提出了自己的“知行合一”的全新见解。我想,若王阳明持之以恒不放弃追求格物,那是不是就不会提出“知行合一”的看法?看来独辟蹊径,不死板的循规蹈矩,也是成功的一大因素。
“学问根本在日用间,持敬集义工夫,直是要得念念省查。读书求义,乃其间之一事耳”王阳明能持之以恒,日日用功,故而方成大事!我不知道为何王阳明能有如此大的毅力与魄力,是因为要造福百姓报效祖国,还是纯属因为心中的梦想?可是后来我想我明白了,是他心中对祖国的敬爱与珍重!是他对百姓的怜悯与同情!更是他对自己透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