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人与环境—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环境即周围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因此环境与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环境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一旦环境受到污染与破坏,将会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些与环境赖以生存的生物。而倘若污染超标或破坏过度,将会导致生态平衡失调等严重问题。

  现如今人类已经经过了漫长的奋斗历程,在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的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的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进行环境保护,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现在所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那么环境保护究竟是什么呢?环境保护,顾名思义,即人类为解决现实中或潜在的环境问题,维持人类自身存在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实践活动的总称。要怎样保护环境呢

  其实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有工程技术的、法律的、行政管理的等等。随着近年来我国对环保问题的重视,环保机构、相关律法进一步得到了完善。因此我国的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但总体仍在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据国内相关机构调查报道,由于近年来人们对土地和海洋的过度开发,导致一些耕地的肥沃程度在降低,森林植被的消失、土壤剥蚀情况十分严重,海洋的渔业资源正在以令人可怕的速度减少。又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废物、废水得不到科学的处理而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特别是固体废物在雨天形成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这种渗透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使得陆地淡水资源和沿海地带被污染。再加上气候变化尤其是温室效应和能源浪费,对本已负担极重的环境自我调节系统致命一击,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呢?“保护”这个词包含至少三个层面的意思: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人类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对地球生物的保护。因此我们首先要继续坚定不移的完善环境保护地方法律法规体系,为环保提供法律依据与支持。例如,对于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放射性物质、“三废”、烟尘、粉尘、垃圾和污水等,除了鼓励相关企业采用环境保护措施,还需在符合市场规律的情况下适当提高破坏环境的“代价”,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一系列环境评价、考核、监管和处罚制度,用法律保护环境,真正把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纳入法治化管理的轨道,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此外,培养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培养和加强公民的环保概念,从孩子抓起,加强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的力度。

  接着,要加强资源开发管理,杜绝不顾环境的开发。明确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防止由于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最后,进行全民垃圾分类,便于回收利用,再生资源。据报道,在垃圾中,约50%是生物性有机物,约30%—40%具有可回收再利用价值,“变废为宝”在这里获得的不仅仅是经济价值,收获更多的是培养了公民良好的环保意识,这才是无价的。垃圾分类降低了处理时的成本,营造了美好的社会氛围。

  在人类发展史中,人类与环境产生密切关系,这种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人类在发展的同时环境亦得到保护,则是良性发展;人类在发展的同时却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则会出现环境问题,最终破坏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我们必须明确我们人类有且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破坏远比修复容易,所以我们要敲响我们心中的警钟,也呼吁大家进行环境保护,还自己一片蓝天。

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低碳”生活,保护环境

  低碳,为什么要低碳?是要保护环境。

  为什么呢?是因为人类的乱砍滥伐、不顾后果的滥用化学品、工厂排出的有污染的废气与废水这一些等等的一些污染环境的事例让环境造成了破坏。为了不再造成对地球更加大的伤害,我提出了以下的几条意见:1、少开汽车,多骑自行车和走路,这样即不破坏环境又有益健康。2、把废水放入一个地方,再加以处理,再排入河中净化。3、少伐一些树木,多种一些花草树木。4、多开垦一些荒地。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要更加的去爱护它,关心它。比如你一天少开一些汽车,这会减少多少废气呀。只要多植一些花草树木来净化空气,空气会变的更加清新。多开垦一些荒土,沙漠就不会这么多了。我们要“低碳”生活,要保护环境,不要污染环境呀。

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20世纪中叶以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整个地球的一大危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了严峻挑战,资源的迅猛开发与快速利用,使其在日益枯竭,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造成了各种污染事故频频发生。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引起了各国的普遍关注。

  人类需须意识到,人的生存无不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文明与大自然的命运已紧密结合在一起,就如同心灵和躯体一样密不可分。今天,人类不能再以一个征服者的面目对自然发号施令,而需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觉充当维护自然稳定与和谐的调节者。从一个号令自然的主人,到一个善待自然的朋友,这是一次人类意识的深刻觉醒,也是一次人类角色的深刻转换。实现这一角色的转换不仅需要外在的法律强制,更需要人类的良知和内在的道德力量。

  我们应该倡导一种保护自然、拯救自然的实践态度,今天,人类比任何时候都能领略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如果人类再不行动,那么100年后,巨大的热浪将会席卷地球每一个角落,海洋中漂浮的冰山将有可能融化得无影无踪。保护自然,修复自然,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和谐,应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真能如此,新世纪的人们将会迎来新的希望,人类文明将会走向光辉的彼岸。

绿色环保势在必行的环保

  地球是我们人类、动植物生存繁衍的大家庭.可是现在,地球已经不再是那个洁净而美丽的地球了,它正变得千疮百孔,遍体鳞伤,正在独自地哭泣着,不知向谁述说自己已面临的不幸。

  目前,生态环境正日益恶化,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水资源。据有关资料报道:排水系统的铺设和清洁剂的大量使用有增无减,消耗水中的氧,使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人类的活动也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污染物排入河中,使水受到污染。据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吨的污水排入河中,污染了5.5万亿吨的淡水。看到这一个个触人惊心的数据,你想到了什么呢?没错,这就是人类破坏环境的下场,这就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惩罚啊!

  当我们头顶的天空不再明净,不再蔚蓝时,我们是否才想起应该保护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呢?当我们脚下的土地变成黄沙变成荒漠时,我们是否才后悔当初没有珍惜我们的大自然呢?面对曾经美好的一切,我们不禁要大声问道:“谁来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历史的车轮正轰隆隆地驶向22世纪,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一个小公民,必须勇敢地站起来,呼吁大家:保护环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缓的地步,我们责无旁货!谁希望看到自古以来辛勤哺育我们人类的地球母亲即将变成一个欲哭无泪的黑色地球呢?不,谁都不愿意看到!

  是啊,由于人类无节制地对森林乱砍滥伐,不注意保护生态平衡,致使许多森林遭到了毁坏;小鸟没有家了,再也不会欢歌笑语;大地也没有漂亮的绿衣裳,不再生机勃勃了。但是,有些人们还是没有意识到我们的家园正在慢慢地被毁坏着呢!

  大地拥有和谐美丽的绿色,花儿才显得娇艳动人;心中拥有纯洁的绿色,心灵才显得更加红彤灿烂。人类需要绿色,地球母亲更加需要绿色,那就让我们手牵着手,心连着心,共创绿色环境,让蓝天更蓝,让清水更清,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更加可爱、更加生机勃勃吧!

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怎样拯救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呢

  首先,我们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人的行为来自大脑的指挥,我们心中要时时记得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

  其次,保护生态环境,就要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将绿色文明当成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纽带。

  第三,保护生态环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讲卫生少丢垃圾、保护大气层少开车、保护大气层多种树等。在日常生活中提倡低碳生活的理念,防止浪费,珍惜资源,植绿护绿,减少对大气层的污染,缓减生态的恶化。这样,未来的家园一定会是一副多样、清新、舒适的美好景象。

  第四,保护生态环境,还要做好宣传工作,有一句话说的好: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保护环境也是要靠大家的齐心协力,才能做到更好。我们每个人在自己行动起来保护生态环境时,也要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行动保护环境,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当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时,地球一定会重归美好。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系统,营造健康舒适的生存空间,强化自然水,探索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我们必须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携手为维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吧!

怎样保护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生态环境道德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反映了新阶段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生态环境道德的总体要求是: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青少年生态环境道德的具体行为要求是: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要努力使保护母亲河行动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态环境道德、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载体。

  青少年要率先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抵制污染。

  青少年既是生态环境道德的重点教育对象,更是生态环境道德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广大青少年要率先行动、开风气之先,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

  与和谐与共的人与自然关系理想状态和境界相适应,生态环境道德要求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要首先做到:

  珍爱生灵。平等对待自然界中的其它生命体,不随意损害它们,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不践踏草木,不攀折花叶,不虐待小动物,不吃珍稀动植物等都是珍爱生灵。

  节约资源。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资源有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却不断增长。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纸张,使用可再生的资源、分类回收废物,生活简朴等等,都是节约资源。

  植绿护绿。没有森林和植被等绿色,便没有人类,没有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命。多植一棵树、多种一片草、多养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绿色,都是青少年应尽的义务。

  抵制污染。不当的生产生活行为,会带来很大污染。不乱扔垃圾、不用或少用难降解和难再生的物品、不焚烧秸秆、制止污染等都是抵制污染。

  要把保护母亲河行动等活动作为青少年传播生态环境道德的舞台。发挥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公益特性,动员青少年宣传生态环境道德,用小手牵动社会这个大手。树立践行生态环境道德的模范,鼓励青少年监督、抵制违背生态环境道德的行为

生态环境

  “节约用水”就是节省水资源,大家不浪费。

  如果有一天全世界没水了,大家都要面临死亡了。没有水不能洗澡,没有水不能冲马桶,没有水不能煮饭、煮菜。

  那如何节约用水呢?一、重复使用水资源:洗澡水可以拿来冲马桶,洗米水可以拿来洗菜、浇花。二、家里可以采取二段式冲水,还可以使用马桶省的方式,洗澡使用淋浴的方式。

  我们现在属于旱灾时期,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不浪费水,如果我们没有水的话,我们人类就要面临死亡了。水真的对我们很重要,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的义务,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经济高速发展,地球本来美好的生态环境已经被人们毁坏的破烂不堪,环境好一些的国家屈指可数,地球已经快要到达使用的“保质期”,为了能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能够恢复以前的面貌,我们必须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在我学习的学校中,每天都能看见操场上同学们丢弃的小食品包装袋。还有一些学生在学校厕所内抽烟,这不仅仅违犯了校规,影响了自身的身体健康,也破坏了生态环境。我们应该呼吁所有的学生们都能想着保护环境,这样,我们的城市就不会再有太多的污染了。

  再来看看一些社会上发生的现象,人们不重视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一片片森林消失,城市经常出现沙尘天气,山区经常暴发泥石流,人们一次次因为自然灾害而死亡。还有温室效应,人们在生活中大量的排放二氧化碳,地球正在逐渐变暖。2008年我国的南方雪灾的原因也是因为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导致气温上升,空气中含水量增大,南方的暖湿气流富含水气,遇到北方的冷空气形成剧烈摩擦导致大量降水。据报道,南方雪灾的损失甚至比98年洪水都多!我向人们现在应该认真的反省一下自己了。

  还有水,目前可能只够人们“浪费”20年了。经调查,目前全世界淡水总量以不足4.14万亿立方米,经专家推测,到2025年时世界有25亿人喝不到干净的水,甚至喝不到水。这是多么惊人的一个数字呀!25亿,也就是说全球有四分之一的人用水有困难。 如果我们继续浪费水资源,也许我们就在那四分之一之中。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节约每一滴水,不然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将是人类的眼泪!

  保护生态环境是人们的道德问题,也是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的问题。生态环境道德的总体要求是: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对我们青少年的要求是: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

  要努力使保护母亲河行动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生态环境道德、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载体。青少年要率先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植绿护绿、抵制污染。我们的国家也要鼓励所有国民保护环境,多建一些绿地、公园让我们的城市更美丽,环境更好!

  “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作文中的文字仅仅只有启发的作用,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让我们为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共同努力吧!

绿色生态环境保护

  我们的社会不断发展,生活水平大大的提高了,地球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可是我们却忽略了一样东西——我们的环境。

  “清澈见底的小河;清新的空气;湛蓝的天空……”这是梦想中的世界。而现在呢?清澈见底的小河被垃圾、污水残忍的侵略了——变得又脏又臭;清新的空气被垃圾、污水,家禽的粪便破坏了;原来绿油油的草坪,现在因为人类不自觉的爱护、保护而导致现在遍地垃圾,使小草无法正常生存,甚至枯萎死亡……这些现象都是人类不爱护环境造成的。

  醒醒吧!人类。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我们再不保护环境,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会无法生存:我们的淡水资源会越来越少;植株遭到破坏,污染也会越来越严重;过度的伐木使树木越来越贫瘠、动物无家可归、野生动物濒临灭绝,更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森林沙漠化,绿洲变荒原。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周围的一草一木出发,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人类啊,行动起来吧!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更好地繁衍生息。

环境保护的形势及对策

  摘要: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管理严重滞后,与环境保护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当前环境保护要切实解决好防治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核与放射污染,以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突出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增加环保资金投入;实行有利于环保经济政策,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推动环境科学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落实环境保持责任制,强化环境保护成果效应。

  关键词:环境保护战略位置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污染治理生态保护

  环境、资源、健康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环境保护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这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要求和指导方针。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为我国防治污染、保护生态、实现环境根本好转做出贡献。

  一、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一)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十五”环境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全部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化学需氧量仅减少2。1%,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以下简称“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治理任务只完成计划目标的6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环境污染严重。全国26%的地表水国控(国家重点监控)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62%的断面达不到III类标准;流经城市90%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30%的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不到III类标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不容乐观;46%的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一些大中城市灰霾天数有所增加,酸雨污染程度没有减轻。全国水力侵蚀面积161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许多河流的水生态功能严重失调;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一些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退化。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危险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持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显现。我国已进入污染事故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

  (二)当前我国环境管理工作严重滞后

  环境形势严峻,保护环境紧迫又重要,但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工作与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一些地方对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重GDP增长,轻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法制不够健全,环境立法未能完全适应形势需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环境保护机制不完善,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污染治理进程缓慢,市场化程度偏低;环境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环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监督能力薄弱,国家环境监测、信息、科技、宣教和综合评估能力不足,部分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意识和公众参与水平有待增强。

  (三)加强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必须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实际行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加强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利于带动环保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人均寿命;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痛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

  二、当前必须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一)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

  一是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二是要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三是要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加大“三河三湖”(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三峡库区、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和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等水污染防治力度。四是要把渤海等重点海域和河口地区作为重点,加强海洋环保工作。五是要严禁直接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标的工业污水。

  (二)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一是要加快原煤洗选步伐,降低商品煤含硫量。二是要加强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新(扩)建燃煤电厂除燃用特低硫煤的坑口电厂外,必须同步建设脱硫设施或者采取其他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措施。三是要在大中城市及其近郊,严格控制新(扩)建除热电联产外的燃煤电厂,禁止新(扩)建钢铁、冶炼等高耗能企业。四是要根据环境状况,确定不同地区的脱硫目标,制订并实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规划。五是要制订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治理规划,加大烟尘、粉尘治理力度,采取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六是要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能源,积极发展核电,有序开发水能,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三)以防治污染为重点,加强城乡环境保护

  一是要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二是要在建设中注重保护自然和生态条件,尽可能保留天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自然地貌及野生动植物等自然遗产,努力维护地区的生态平衡。三是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耕地应依法调整。四是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防治农用薄膜对耕地的污染。五是要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与生态农业,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六是要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搞好作物秸秆等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

  (四)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

  一是要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二是要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原植被恢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治理工程,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三是要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建设节约型社会。四是要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强矿产资源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五是要做好红树林、滨海湿地、珊瑚礁、海岛等海洋、海岸带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

  (五)以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为重点,确保核辐射环境安全

  一是要全面加强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管理,国家对核设施的环境保护实行统一监管。二是要科学制订核电发展规划,核电建设要充分考虑核安全、环境安全和废物处理处置等问题。三是要加强在建和在役核设施的安全监管,加快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步伐。四是要加强电磁辐射和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督管理,健全放射源安全监管体系。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环保知识竞赛题库

保护生态环境的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