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论文3000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我对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

  胡道静

  素质教育,提了好多年了,笔者也曾很狂妄的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尝试了上十年,最终头破血流的败下阵来,由于不甘心,这里还是谈谈自己对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望各位同行给予斧正!

  第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那就是说素质教育着眼于未来,是长远之计,不能急功近利,它符合我们国家的长远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些基本素质包含思想道德素质、智育素质、健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综合素质;素质教育强调受教育者个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而不是别人强加他要学什么,要会什么;素质教育含义里面的素质内涵应该是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会对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能一成不变。

  第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什么不同

  在这里,首先要弄明白一个问题: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素质教育并不等于不要考试,考试仍是素质教育的一种评价机制,只不过不能过度依赖于这种评价机制。所以我认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以下不同:

  1、评价标准不同。应试教育把分数、成绩、升学率作为衡量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唯一尺度。而素质教育则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主要评价标准,所以尺度不是唯一,评价标准不在唯一,考试只是其中一个评价尺度。

  2、教育的对象不同。由于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决定了应试教育只重视优秀的学生,即那些能考高分的尖子生,而不关注或者说不关心绝大多数学生。而素质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目标,所以会面向所有学生进行教育,根据他们的不同点进行因材施教!

浅谈素质教育论文3000

对素质教育的再认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两个问题。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都要从社会的、时代的视角来把握。只有准确地把握社会和时代的特点,才能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才能清晰未来人才所需要的素质。

  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人才素质教育搞了这么多年,可谓轰轰烈烈,有的人从个体的角度,以一种理想化的姿态去阐释“素质”,诸如全面、和谐、完整,等等,其结果是对素质教育的理想化、抽象化解读,导致培养的人脱离实际需求,与社会时代有距离。教育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功能虚化,就教育论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从整体而言,培养出有创新精神、有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不够,这也是我们一直有“人才危机感”的原因之一。尽管现在教育规模有了很大的扩张,但大家仍感觉教育问题成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素质教育的一个要求就是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素质。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不能只顾升学,考大学,还应考虑大学毕业后的发展,考虑终身的发展。要把职业生涯的成功看做终点站,不仅要培养学习的能力,更应突出的是实践的能力、合作沟通的能力,等等。无论是社会还是家长,都希望学生能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一个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要考虑他人、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相互关照的社会才是可持续的,我们人口多,资源少,就应该节约资源,控制个人的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体现在素质教育上,就是要让学生养成可持续的消费观、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引导学生进行物品的循环使用、节约型消费、环境保护型消费等。当不可再生的资源消耗殆尽时,就需要创造新能源、新材料。如果没有创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难以实现。因此,将来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有创新能力、能解决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的人。

  二、培养融会中西方文化的人才

  如今,信息化浪潮把我们推向了一个文化融合的大时代,既给素质教育创造了条件,也给素质教育提出了挑战。在全球化的时代,各个国家经济上相互依存,政治上相互联合,科技上相互借鉴,文化上相互学习,国际交往十分频繁,国际合作日益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素质教育需要在大的空间尺度上定位,既要坚守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又要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国际化视野,培养融会中西两种文化的新型人才。因为他们“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二者的不同”,前者是西方的进取精神,后者则是东方的容纳态度,只有同时拥有这两种素质的人,才能成为将来的领军人物。

  所以,我们理解素质教育,培养全球化时代所需要的人才素质,就要发扬中国优秀文化的传统,让勤奋努力、注重人伦、综合思考这些取向融入学生的血脉,又能够把西方优秀文化的精髓,诸如个性独立、民主合作、讲究规则、尊重科学等变成学生的素质。我们今天所需要的人才,应该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是鲜明的民族性与突出的世界性的统一。

  三、明确了“培养什么人”,那么该“怎样培养人”

  1.全社会尤其是育人者真正树立正确的“素质”意识

  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意识的觉醒,应正确理解素质教育,在多元的标准和尺度下,每个学生都是聪明的,只是他们表现不同。不把学生的升学作为最终的价值目标,防止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是把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创新型人才作为办学的重要目标。选拔人才要重素质,而不是重学历,要从学历社会走向人才社会、能力社会,把有真才实学的人挑选出来。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已经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010年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再次明确了素质教育的重点,是“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今日中国,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这是国情所决定的,我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的发展仍比较传统,长期以来主要靠投资拉动,靠廉价劳动力,考资源消耗,靠别人的技术。我国目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创新驱动发展。国家发展关键靠创新,创新靠创新人才,创新人才考素质教育,这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然逻辑。

  3.三位一体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必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和制约。只有各种影响因素形成合力效应,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然而,素质教育往往被认为是教师的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不能协调一致,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总体效果。不少人对家庭、社会教育在学生素质养成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观有待进一步树立。

  诚然,学校教育在学生的素质养成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学校素质教育开展的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发展。首先,学校各学段素质教育的目标要相互衔接和层递,但总目标的指向性必须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根本出发点,只是各阶段应有不同侧重。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因为学生素质的养成不是那一科教师单个个体的作用,而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晶,要相互协调和配合,做到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第三,要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等的培养融于各科教学之中,发挥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21世纪的教育面临的中心问题,是教育与人类持续发展的问题,面对知识爆炸和人类有限的吸收能力,学校教育的局限性愈来愈明显,终身教育趋于必然。终身教育将学校与社会更直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校是社会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的变革影响着学生的素质目标、内容及方式的变化,特别是现在,学生已由传统的“文字一代”转变为“影像一代”,学生的社会化意识大大加强。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必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因此社会环境的变化影响着学生的素质目标及发展。学校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又会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评价,很明显,素质教育决不能孤立的单单在学校内部开展,而要将其与社会教育密切结合起来,让学生走出校门,亲眼目睹社会对未来发展的素质要求,激发起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强烈愿望,增强学习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建立终身教育的大教育观,逐步走向教育社会化,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大环境。

  还要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使二者教育目标达成一致。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调整家庭教育的内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班主任要经常和家长联系,共同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策略和方法。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学生素质养成中的合力效应。

  总之,素质教育要注意发挥诸因素的综合影响并有效地协调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各教育力量发挥合力作用,以取得素质教育的最佳效果。

论话题作文与素质教育

  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和具体表现,它能够相当明显和集中反映出学生的语文能力、生活经验、思想认识、创造能力等各方面的水平。它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的客观标准。现今我国中小学生的作文大多数不能令人满意,主要问题是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层次混乱不清、行文游离中心、语言不够通畅等。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但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生一直采用单一的命题作文形式。这种命题形式,材料范围有限,体裁有限。命题一旦确定,学生就必须围绕它去搜集、整理材料,没有一点自由空间。长此下去,学生就失去写作兴趣。由此看来,命题作文束缚了学生的手脚,阻碍了学生的思维。

  话题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不足。话题作文是一种取消硬性命题的写作训练模式。它不再像命题作文那样,有许多条条框框。命题者只需给出一定范围,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一范围去选材。文章体裁不限,选材宽泛,给学生以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其训练思路和作法如下:

  一、取消命题,还学生的写作自由

  命题的不足处是让写作者处于被动地位。如果命题所规定的不是学生熟悉或不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那就更糟。现实生活中人们写文章是一种有感而发,或是一种心理需要。爱因斯坦说:“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从野心或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诚中产生。”要想学生不厌烦作文,就应该走出传统思维的定势,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写作空间。在基础训练阶段,为何不能在题目、题材、体裁、篇幅诸方面给学生自由呢?在自由的环境中才能有真正的创造。文史的长河中,哪一篇优秀的文章是从定格中写出来的?这种自由的创造的同时,也创造着创造者,创造着他们的真诚、爱、怜悯、公正、勇敢等人文素质。

  二、启发思路.开拓思维

  写作课的任务除了语言的运用之外,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的认识、感悟、审美的能力。非命题作文取消了命题,可又依据什么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呢

  1、模仿。介绍名家名篇、哲理性散文诗或短散文。内容由浅入深,一次介绍1-2篇。老师点评作者观察、思考、联想、构思的方法,尽量简要。重点是要求模仿。如:实践中教师曾经给学生讲解了朱自清的散文 荷塘月色 一文的意境,写作手法,要求学生模仿。不少学生写出了清幽、恬静的诗意。有学生写下了这样的文段:“我与哥哥依偎着,凝望着那池面粼粼的银光,聆听那秋虫的低吟……”

  2、介绍参考题目。题目可以开拓学生思路,暗示思考的范围。实践中教师曾向学生介绍过阅读课文中的参考题目,很受学生欢迎。例如:

  A、早霞短笛

  B、梦想成真

  C、漫话水果

  这些题目构思方式多样,重在讨论。在讨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写成文章。

  3、推广阅读。阅读的好处,从巴金的一段话中可以看出:“老师平日讲得少,而且讲得简单。唯一的办法是叫学生多读书,其中有一部 古文观止 ,有一部分我不但懂而且喜欢,读多了,读熟了,也就慢慢地摸到了文章的调子……我后来写了二十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在尝试中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首咏物短诗或一篇散文,小组交流,然后选择一首(篇)在全班朗读,在游戏中完成阅读,在阅读中开拓思路,接受熏陶。

  4、写作体会质询。这是一种特殊方式的评讲。学生谈写作过程、体会,其它同学提批评意见,并对构思过程详细质询。这与教师的讲评形式形成双线诱导,形式活泼,参与性强,印象深刻,理解透彻。

  5、讲授构思方法。学生开始大多爱写咏物的散文。几篇文章写下来,就可以讲咏物散文的构思方法。如在讲“拟人”的构思方法时告诉学生,这种构思法一般把自然事物人格化,把自然现象社会化,自然事物仿佛具有人的性格,人的品质。如高尔基的 海燕 ,小学教材中 荷花 等。讲起“兴”的构思方法时,告诉学生、这种构思的特点是把某一事物作为引发作者情思的媒介,如屠格涅夫的栋雀 等。

  重要的是把讲授内容与学生的习作挂钩。这种写作指导可以将学生的写作从不自觉提升到自觉的层面。

  三、提倡写文章不拘一格

  1、写内心感受。有部分学生因为教师不理解他,心里很委屈,就在作文中倾吐出来。实践中有个学生写的题目是 课内感 。全篇感情真切,给老师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这是以前学生作文不敢涉及的内容。老师表扬了这个学生。从此,学生打破了思想禁锢,写作题材开拓了新领域。凡写景、记事、议论政治、畅谈人生皆敢涉笔。

  2、写各种文体。鼓励学生写各种文体,鼓励向刊物投寄。

  3、启发创造性思维。写作是一种创造,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才能写好作文。比如多向性—发散、转向;跨越性—善于捕捉生活中可写之事等等。

  4、鼓励发表作品。采用板报、墙报、小报等形式在校内发表,向社会投稿。满足青少年内心荣誉的需要,可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话题作文与传统命题作文不同之处在于:命题作文让写作者处于被动地位,体裁、题材都受一定限制。话题作文让写作者处于主动地位,容易激发创作灵感,更益于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

素质教育之我见

  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化,更是一种感悟。作为教师,也应该是被教育的对象。所以,教师的素质教育是影响学生素质的灵魂。

  德育,是教育再生意义的基础。正如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中所言,学生的发展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我非常同意这一观点。杨雄曾经说过:中国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不论以后造的是上海金茂大厦的88层大楼,还是平房,我们所打的都是金茂大厦的地基。但这种基础肯定会浪费的。平房和金茂大厦共有的部分是什么,这才是基础教育最应为关注的。这虽然是一个比喻,但确实是很能说明问题。我认为,德育才是对孩子具有再生意义的基础。诚然,我曾读过这样一则教育案例:2006年9月2日下午,某小学6年级2班的学生,13岁的李宏有要与同学出去玩。谁知孩子从那就再也没有回来。9月9日上午,李父报案。班主任在班问李宏有下落时。一个孩子说出震惊的话:听朱某说,李宏有已经淹死了。”班主任找来一直没有异样的学生。3个男孩终于说出隐藏在心中4天的秘密。结果令人震惊。李某溺水而亡,害怕挨打,3个小脑袋瓜不约而同想到要“保密”。于是河岸边,他们之间定下了永不泄密的“盟约”。在隐藏李宏有的衣物,自行车后。杨某、朱某,张某神情自若的回了家。父母没有从孩子们稚气的脸上看出任何异常。更令我心寒的是,张某、杨某、朱某这3个孩子年龄分别是12岁、12岁、13岁,他们是李宏有从小一起长大的小伙伴。爱心教育是我们现如今教育中最重要的人格素质教育。一个学习再好的学生,即使最后成为博士,却没有做人基本的道德责任心。这样的人当科学家我们敢要?像这样为国家,为人民谋福利的“科学家”值得信赖吗?所以,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是培养发展中人的重要场所,而素质教育更是培育人人格发展的灵魂之基。所以,要更加予以重视。

  教育,是引导,而不是体罚。有这样一则案例:某校一名老师,因同学经常不完成作业,而用“手板”进行严厉处罚,并要求学生每人带一根木板,在木板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以备体罚之用。50多名同学见到赵老师都非常害怕,家长为此而十分愤怒。但学校声称,因四(1)班不好教,要求每人带一教鞭,供老师使用。真是令人难以理解啊。爱,是一种情感,是不可以被强迫和勉强的,作为教师你不可以不爱你的孩子们,但尊重他们,是教育底线。尊重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学校的作为培养人发展的重要场所,学校的责任,声称学生不好管,就允许拿教鞭打,这规定,从何而来?是义务教育的“法规“吗?简直太荒谬!教育不是选择适合调教的学生,而是为不同的学生服务。

  再而对捣蛋孩子时,“反弹瑟琶别有情”,那么诚挚的教育之美,就可以感化心灵,成为动力,学生良好的催助剂。正如素质教育中所说: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诚然,教师在学生学习中起指导作用。那么,那些“恨铁不成钢”,所以打了他。指导人成了“罚判官“。老师恰恰将这种爱,引进弯路,真诚的爱心更多了专制的色彩。因而有了爱不等于有了教育,有了教育不一定说就拥有了教育智慧。你说你爱学生,但你敢说你有孩子的亲生父母更爱他们的孩子吗?家长爱他们的孩子,他们接受过教育,但不等于他们就拥有教育智慧!正是因为父母们懂得这一点,所以将他们的信任与真诚寄予学校和老师。而教师有时却将爱引入学生学习发展的歧途。正是因如此,往往会引起学生反叛的心理,这灵魂的工程师因而就失却本有的效应。所以,作为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学会总结,学会反思,掌握教育智慧,有:“反弹琵琶别有情”的思想。如下:批评的话,赞扬的说;严肃的话,风趣的说;直白的话,委婉的说。人非草木,皆有真情,如果一味的在自己的头上加一顶专制的帽子,那么心灵的呼唤就永远得不到另一颗心灵的回应,这种爱之间永远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用教育智慧去拯救,唤醒一颗迷途的“小兔“吧,让爱在心灵间生长,萌芽,长成一颗长满绿荫的”参天大树”.

论中国素质教育

  二十一世纪是素质教育的时代,可中国仍以应试教育为主。虽然国务院,教育部领导时时刻刻说中国再不进行从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的话,中国的崛起还要再过20年。可中国的教育思想本质上还是应试教育。只要中、高考没有取消,中国的教育就难以步于素质教育时代。因为在中国,在广大同学、家长心中分数就是一切。拥有了高分就拥有了前途。这类思想是大错特错的。

  前几天,我去一位高三同学家玩,一进门,便看到一副“杀进清华”的座右铭。我问他:“当今社会主要进行素质教育,清华毕业生在某些方面还没有一个农业大学毕业的学生强,清华毕业等于零。”他说:“谁说是素质教育啊!高考照样要考,出来还不是靠一个文凭找工作,在中国这个应试教育多年考生、家长心中以有了一个数——考上清华就有了一切。”

  对啊!中国从隋建立科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就有了成绩好了前途就一片光明,所以古人有句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可美国没有高考,照样独占世界,照样有很多人才。中国学生在生活、素质上大大输给了美国。美国不仅赢在当代,更赢在下一代。

  中国应试教育是一代难以跨越的屏障,要在中国实行素质教育,首先要改变人们心中的分数就是一切的错误观念。让广大学生、家长真正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分数只代表学习、文化上的符号。素质才是真正走入社会必须的一个条件,没有素质,文化、文凭再高也等于零。

  我们是祖国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我们要让祖国腾飞,必须改变中国人分数就是一切的观念,让中国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才能让中国这条巨龙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我谈素质教育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这也许是对我们学生的最好的帮助,可我却不这么认为。

  素质教育说的一套,做的一套。虽说是“减负”不许上辅导班,但是可得考试啊,你升学,难道不用考试就能上去么?不见的吧。知识是学来的,也是考来的。书上的知识浅显易懂,但考试时考这样简单的题么?哎呀,素质教育在我看来,只是为了应付上头,要不然考试就考玩,考1+1?哼,什么嘛,只是为了落个美名嘛,也不落实。

  在21世纪,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只信素质教育,你能考上什么好大学?更不要提自己的梦想了。哎呀,素质教育就相当于以前曾发生过的“文化大革命”了!醒一醒吧!

浅谈素质与教育

  素质与教育中国是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者很多传统美德。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中国从此摆脱了近百年的屈辱史。

  从此中国开始了一个新纪元。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越来越富,但富得仅仅是自己的腰包而已……2012年8月23日,在杭州公交车上,一个小伙子没有给孕妇让座被扇五个耳光,虽然主动让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我们也有选择让或者不让的权利,别人无权干涉。向打人的这种人我们就不应该让座,凭什么给她让座?就拿他给那五个耳光?那个小伙子也有不对的看到孕妇应该主动让座,这能看到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同时打人者你的良心没有受到谴责吗

  这究竟是个人的问题还是整个教育的问题?在公交车上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等这些在中国人眼里已经见怪不怪,可是我们不仅在公交车上在别的地方也是如此。当我们出去旅游,垃圾也是随地乱扔;我们在学校,垃圾也是随地乱扔;可是我们在家都是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内,这是因为自己的家要自己打扫吗?中国人虽然很富,可是精神文明和个人的素质没有“富”起来,即使你再有钱你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这样没无用。从上述事件我发现问题了一个问题,这一件件事情仅仅是个人的缘故吗?这很明显不是,这是我们教育的问题,我们在注重文化“灌输”的过程中,忽略啦对一些个人习惯的引导语教育,这导致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错误的认识到自己所做的是对的。中国人还有一个习惯,那就是随大流。

  看到别人随地乱扔垃圾自己也随地乱扔了起来,看到别人随地吐痰自己也随地吐痰,看到别人乱穿马路自己为了省事也跟着做……所以网络上出现啦一个新鲜的词语“中国式”。一个个“中国式”的背后,都是中国人一个个的坏习惯。让我们共同努力做一个世界人民都尊重的民族!

论素质与教育

  课题一:从城市公交看中国公民素质

  中国泱泱13亿人口大国,不可避免的纠纷总是在不同的时间段发生。如今,在改革开放的良好风气的引导下,中国踏上快速发展的列车,挤进世界强国之林。巨大的贫富差距影响着部分中产阶级和大部处于社会低层。他们苦于生活的奔波,家庭的烦恼。他们认为最实惠的交通方式就是投上一元钱,挤上公交。于是,一个巨大隐藏着的问题就显露了。

  往往看到一辆公交车,成年人独占座位,老年人只能默默地等待……粗暴的男人用力地推挤,软弱的女人怨天尤人。突然手机响了,男人接电话声音大得满车人都听到,满口脏话。无谓的女人,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满满一车人窗户紧闭,空气质量无法比喻。

  我是个学生,生活在如重庆这样的二线城市,由于开发较晚,经济赶不上一线城市。所以,当我在我的家乡看到这一切时,不免心痛。我深深地为那些人而感到耻辱。作为这座城市的一员,你就得为这个城市形象而负责,不要因小失大,丢了西瓜拣芝麻,无论在何处都应该想到你代表着你的城市。

  可是转念一想,这种局面形成的原因,不免有未得到充分教育的理由。此时我很关心那些处于贫困山区的儿童们,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梦想,深深地让我感动,可是条件决定了这一切,可惜,他们只得苦苦地盼望……

  课题二:从批判书里看文化界

  前几日我买了一本书叫《问教余秋雨》作者是个退休老局长叫吴拯修。我急切阅读,从黄昏读到深夜。可直到读完才读懂,漫漫长篇只写了两个字:“批判”。吴老局长整天闲来无事做,却有心批判自九十年代以来最着名的作家余秋雨先生的系列作品。“长篇漫论,无一可用之才;言辞凿凿,满篇肮脏之言。是真正的文人相轻的典例。为什么批判几千年,却难击垮正人君子之心。我想到了这个浙大毕业的数学系才子,走上政治之路,奋斗几十年,终于功成身退搞创作。真是纯粹的教育成果不成材。本身就论这部作品而言就是毫无素质的。一个人,无论名人也好,伟人也好,平凡人也好,他都是有缺点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可以给他建议,他若不听,就应该想想办法。而不是写一本几十万字的长篇着作,公开批判。这种对人的影响是始料未及的。可想而知这种书的作者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中国受到教育的人大部都是知书达礼的。可是一些高学问的人,往往被那些学问不高品行不端且常怀嫉妒之心的人妄言攻击。

  余老的作品往往比那些自以为是妄评,乱评,又品行低下的人的作品更具可读性……

  我的祖国正以她雄奇壮美之姿飞速发展。但在经济发展,国防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忘记祖国的未来——青少年。我们要抓教育,只有让青少年发展了,知识文化水平提高了,社会素质就高了,国家才能真正的迈上新世纪的脚步。

  对余老先生,吴拯修老先生给予道歉!

论素质教育

  最近我们国家实行了素质教育(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指尽量的减少学生的学习实践,而省出的实践用来发展特长,用来锻炼身体,这样的话我们同学就能更好的全面发展了,这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举动,这样的话我们中国的学生就可摆脱“只会做试卷的学生”)然而,虽然素质教育位同学们省出了不少的时间,甚至省出的时间可以比平时多上四五倍,当然有些同学真正的做到了素质教育,他们也真正的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然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意思,这些只是表现在学习自觉身上的同学。但是对于那些平时成绩本来就差,学习没有自主能力,甚至上课连老师讲的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同学可就惨了,有的他们照样发挥了自己的特长,走上了艺术之路,但是这样运气好的是很少的,有的他们干脆就不发挥自己的特长,把留出的时间全部都用到了玩上,这可坑毁了他们,他们不仅仅没有任何的学习,而且又有了极大的浪费,这可了不得(还加大了遗忘的时间)真的是太可惜了。

  但是有的家长也看出了这种教育的缺点,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未来,所以选择了上辅导班,但是现在的政府不知道现象什么,没有鼓励上辅导班就算了,却反过头来对办辅导班的老师进行严厉的惩罚,这是让我不能容忍的,对!我承认老师们办辅导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收入,说什么为了学生好,那是假话,但是现在的教育机构不能让人说,既然你自己没有能力去发展孩子的未来,那么难道帮助孩子发展有什么错吗?但是我也知道最近有一些例子,像老师因为办辅导班让家长告上法庭,还有就是在上辅导班的过程中,孩子遇到了危险,……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自己认为这还是素质教育的方法不得当。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谈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

  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

  1.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

  2。 素质教育,应该从全社会的高度发起。

  然而,我国现在的教育,美其名曰‘素质教育’,是则为‘应试教育’。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唯有如此,学生才不会‘死读书,读死书’。才能更好的,更灵活的把理论运用于实践。

  希望我国的教育能早日和国际接轨!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教师的六个基本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