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选择题答题技巧
关于散文阅读的提问方式与答题技巧
一、理解: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是什么
[2001年上海春]·文中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相呼应的一句是:
在最倒霉的时候,在最倒霉的地点,在最倒霉的情况下,顶着最倒霉的屈辱,干着最普通、最费力、最不容易露脸的事。但只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后代,便在所不辞,管他是沉是浮。这就是林则徐的风格。
[1998年全国]·最后一段写道:“但是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2)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与体育明星。照像机咔嚓咔嚓的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的笑声淹没。我不知道他们的目的,但是他们来了,来了。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个V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哦,长城!我不知此时你作何感想。你那虽然古老但仍然坚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你不语,你扎根的纠墨④群山不语,并晴洁气爽的长天也不语。
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2001年全国]·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者一个结束。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一扇门轻轻关上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每一个人都知道把门关上之后接踵而来的揪心之痛,尤其是当所爱的人音容犹在,而人已远去之时。
[2001年全国]·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没有门的屋子不是屋子,而是走廊;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
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生命不会静止不动井听任我们孤寂无为。我们总是不断地怀着希望开门,又绝望地把门关上。
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至于另一扇门是不存在的。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通往消逝了的时间脉搏的另一个入口是不存在的。
【答题技巧
二、概括: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是什么
[2001年春季]·请用一、两句话概括文中所反映的当时中国农村的状况。
他死于肺心病。这是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即有病躺倒,还要拖磨。
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富有者被给与,贫困者被剥夺,那么他是被剥夺了。
他活了七十七岁,已很不易;而我们周围能活七八十岁的老人又实在太少。不是老人们不想活,也决非儿女们不孝顺,实在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差。
[2002年全国]·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根据文意,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
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的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
我偶或在黝黑的深夜里浏览着《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思忖着知音这两个字的分量
我曾在《乐府解题》里看到过这样的记载
[2003年全国]·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2003年全国]·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
[2001年上海春]·作者对林则徐的认识“有一个突变”,从全文看,这个“突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999年上海]·揣摩并领悟“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一句。文章写了哪些快乐的事情?为什么在快乐和痛苦中我们都要感谢生命
有时候他经过细细的平沙,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 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现出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的宁静和怡悦!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2000年全国]·这篇散文中,(1)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2)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惋的历史,长城!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
[1999年上海]·全文开篇就只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请作具体分析。在作者看来,生命像什么?虽然作者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但是,纵观全文,事实上已经作了回答。那么,生命到底是什么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
(生命诞生于自然,最后又回归自然,是战胜困难、享受欢乐、不停顿地前进、去争取成功的过程。)
【答题技巧
三、分析: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为什么
[1998年全国]·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1)作者为什么吃惊?(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
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1999年上海]·“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句话的意蕴用是什么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2002年全国]·愈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的兴奋和感激”
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当他将仰慕着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慨激昂地吟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迸涌的水声时,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心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汤乎若江河!”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兴奋感激
[2002年全国]·愈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当我向他衷心地致敬时,多么想唐突地劝慰他,依旧要不断地奏出震撼人们灵魂的声音,其中自然应该有悼念那位知音的悲歌,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智慧的灵魂和丰盈的情感是多么值得怀念和尊重,像这样美丽动人的乐曲,难道就不会熏陶出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知音?而如果不再去弹奏这迷人的弦索,哪里还能引出心心相印的知音呢?知音总是越多越好啊!
更何况伯牙学习鼓琴的道路实在是太艰辛了……像这样花费千辛万苦学得的技艺,轻易放弃了是多么严重的损失,艺术的追求必须不懈地坚持下去,不能动摇和沉沦。
[2001年上海春]·作者为什么说这条小渠“不是什么‘皇’渠,而是地道的‘人’渠”
我为那遥远的小渠而骄傲,它不是什么“皇”渠,它是地道的“人”渠。
一个姓林名则徐的神人,用这小渠,在天地之间,龙飞凤舞般地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2001年全国]·第三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意,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然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而是一扇窗户。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答题技巧
四、鉴赏: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怎么样
l 形象
[2001年春季]·这篇散文题为《黄士》,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①象征了“我”的父亲。②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的农民。③象征了博大宽容。
[2001年春季]·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①父亲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②勤劳,直到临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锄头、庄稼、收割③节俭,对自己十分悭吝,舍不得乱花一分钱。④善良,与世无争,惟一的祈求是过上安稳的日子。⑤精神上的贫困,关心却弄不明白国家大事。
【答题技巧
l 语言
[1998年全国]·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1)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
(1)(4分)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
(2)(4分)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到强化作用。
【答题技巧
l 表达技巧
[1998年全国]·最后一段写道:“但是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这段文字与倒数第三段的关系是什么
是对倒数第三段所提问题的回答。
[2001年上海春]·文中画线句用了排比手法,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赞美了林则徐独特的人格力量。
[2001年上海春]·对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照应开头 画龙点睛 深化主题
[1998年全国]·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998年全国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1)将长城拟人化;①便于与长城对话②便于抒发感情(2)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1999年上海]·“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句话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反复有强调作用,强调今生今世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
[2003年全国]·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①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升华了乡土情结的内涵。②具体说明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③既照应了前文,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如何掌握现代文阅读答题的要领
1、学会快速的遵路阅读。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路的,一句句一段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会乱走的,看一篇文章要看它怎样开头的,写文章的人在开头花了很大的功夫,因此看文章时也要着重看文章开头。考试就是考同学们有没有看懂作者的思路,同学们平时要下功夫,争取看一遍就了解作者的思路。
2、明确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遵路是对文章的整体有个把握,考题往往是考某一点,要有总分的概念,虽然问在一点上,但实际是关系到整篇文章的,一定要学会整体阅读理解。
3、透视题干的重点和考点。拿到题目以后不要先急于答题,要先分析、理解、透视。每一道题目都是由命题人反复思考、呕心沥血后得出的,有些题目里是话里有话的,同学们不能一晃就过。
4、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一篇文章中总有些词、句子含义深刻,或者包括哲理、或者点明中心,或者是耐人寻味的,这些词和句子同学们一定要去理解,这样的例子在课本中是很多的,如《在马克思幕前的讲话》一文中提到的“马克思一生有很多敌人,但是没有一个私敌”一句。考现代文就是考三个字“懂不懂”,因此看懂、理解是最重要的。
5、善于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去年考纲提出的是“善于筛选并提取信息”,今年把“提取”改成了“整合”。“提取”是把问卷中的话抄下来填在答卷上就可以了,“整合”就是把散布在文章各个方面的信息提取出来,并组织成一个观点,需要自己概括。这个考点涉及到了三个方面的能力,首先要有分清思路的能力,其实是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再次是概括的能力,这属于现代文阅读中较难的考点。
6、识破干扰项的各种手法。有不少的选择题用排除法是可以的,但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知道为什么选这个,为什么不选这个。选择题中往往有一个“陷井”,是同学们容易选错的,同学们就要学会反干扰,挑出这个干扰项。教师出干扰项最多的手法有以下几种:
⑴无中生有。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
⑵主次颠倒。次要的变成主要的⑶张冠李戴,偷换概念。明明是将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是这件事;
⑷因果颠倒。把因说成果,把果说成因。
同学们可以结合以上这些手法自己做下总结,认识出题老师的干扰手法,对于同学们提高反干扰能力,减少错题几率是很有帮助的。
7、回答主观性命题要攻克2个难关。一是读不到位,二是词不达意,这两个“不”是同学们正确回答主观题的“拦路虎”。
8、注意开放性题目中的限制和要求。开放性题目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开放,而不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同学们一定要了解题目在什么范围内是开放的,它的考点是什么。
高中的解题技巧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6、常见考点
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
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②、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原意。
③、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高考阅读技巧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本文讲述了什么道理
从以下两方面把握:
(1)位置:论点常在这些位置①题目点明②开头提出(事例引出/名言引出/直接提出/引用提出)③结尾总结④文章中间
(2)句式:一般是判断句,有判断词,或能转换为判断句。
2、题目是论点还是论题
如果是论点,回答格式是:是论点,因为它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且是判断句,表明了作者对问题的观点看法。
如果是论题,回答格式是:是论题,因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或虽是个句子,但是个疑问句,)仅仅提出了本文要议论的问题或话题,没有表明作者的态度观点。
3、开头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常见的有:⑴名言开头,而且论点就在名言后边,答题格式是:①道理论证,引出并证明了的论点。如果名言比较幽默,还要写上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⑵事例开头,而且论点就在事例之后,答题格式是:①事例论证,引出并证明了xx的论点,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⑶比喻开头,而且论点就在其后,答题格式是:①比喻论证,引出并证明论点,生动形象,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⑷直接提出论点,答题格式是:开门见山,直接亮明了作者的论点。此种情况较少。
⑸虽然是名言、事例或比喻开头,但后面跟的是论题,答题格式是;①引出论题,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还有一种开头不太多见。先提出一种片面甚至错误的观点,举出一些貌似能证明的事例或名言,与中心论点截然相反。答题格式是:提出错误片面观点,举出片面事例或名言,为本文树立批驳的靶子,从而引出本文论点。
4、本文/本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题思路:事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5、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⑴事例论证的回答格式是: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⑵比喻论证的回答格式是:生动形象地证明了的论点,通俗易懂,容易让人接受。
⑶对比论证的回答格式是:将作对比(或从正反双面进行对比),突出证明了的论点,给人深刻鲜明的印象。
⑷道理论证(常常考查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的道理论证),回答格式是:通过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证明xx的论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注意:“的论点”,如果是从全文问论证方法的作用,要写中心论点;如果是从某一段或几段问,要写分论点,分论点往往在论述段落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6、本文/本段用的什么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两种。作用都是证明了的论点。
7、文段中举了哪些事例?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按照谁干什么的公式概括。作用:事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xx的论点。
8、文中为什么举作者自己的事例
答题格式:(1)拉近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使文章产生亲切感真实感;(2)事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如果在开头,则接着写:(3)引出论点或论题。
9、“”词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格式一:不好。因为⑴“”词有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更加符合事实;⑵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回答格式二:⑴该词去掉后语句意思发生了某某方面的变化,与事实不符。⑵去掉不能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10、为本文/本段补充一个事例。
答题格式:按照“人物/事物+体现该文或该段观点的关键词+具体事+结果”的公式,最好是名人事例,切忌张冠李戴、细节失真。还要注意字数简洁。
11、说说本文的论证过程/思路/层次。
常见的典型思路是:⑴提出的论点;⑵用论证方法和论证方法证明论点;⑶得出结论。
12、结合本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感受/启发。
答题格式是:正如文中所说,(中心论点或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或题中指定的话)+在我生活中,(生活中的事例现象)+我认为,(对上面两点谈看法)。
13、阅读下面几则材料,结合原文和自己生活实际,谈发现、体会等。
解题要点:⑴阅读链接材料,找出与原文的链接点;
⑵分析材料与原文的关系:①对比②类比
⑶要审清题目要求。若有几则材料,就从几则材料中概括出共性,任选一个角度即可,答题时既要提到原文,又要兼顾材料内容,还要谈出自己感受,并注意字数要求。
14、说说某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一般考查的都是结构上的关键句,答题格式如: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开启下文的的。⑵中心句,揭示了文章的观点。⑶与句前后呼应。
15、某某代词指代什么内容
答题思路:(1)一般往所在句的前边找,往往是前边的那句话,或那句话的一部分。(2)找到后还要放入代词所在的句子中读读,检验是否合适。
16、本文的分论点有哪些?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题思路:分论点一般是论证部分的段首句,也会是段尾句,有时候独立成段。
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般是并列关系,也有递进关系。
17、本文语言风格是严密/生动。请结合某某句简析。
严密的答题格式是:⑴该句中某某词语有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符合事实;⑵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生动的答题格式是:该句中某某词语使用了某某修辞(或者是使用了口语),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增强了议论文的文学性、趣味性。
18、最后一段不能证明论点,能不能删去?为什么?/最后一段不能证明论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不能。因为(1)该段阐明了词语(多为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和词语(最后一段中的关键词)之间的关系,避免读者产生误解;(2)体现了议论文论证的严密性。
19、议论文中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1)描写,描写了人的形象/品质等,增强了事例的真实性;(2)使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论点;(3)增强了议论文的文学性、趣味性。
20、说说本文/本段/某几段的论证结构形式,并作简要分析。答题格式:总分式或分总式或总分总式。总分总式分析是:(1)提出的论点或用引出的论点;⑵用论证方法和论证方法证明论点;⑶得出结论。总分式分析只有(1)(2),分总式分析只有(2)(3)。
21、说说本文/本段/某几段所举事例在论证角度上的不同。
答题格式:是正面事例论证,是反面事例论证。
22、联系生活实际,对文中观点和材料发表看法、见解与主张。或根据文中话题自提一个有别于文中论点的观点,并陈述理由。
答题思路:(1)先提出论点,要注意用判断句;(2)再进行论证,最好用事例论证。
23、结合全文内容,为本文拟一个标题。
答题思路:(1)从论题角度拟,可以用“论”、“议”或“谈”的格式;(2)从论点角度拟,可以用“”、“”的格式。
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先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古今异义题】答题技巧: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性格表现题】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 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全文把握题】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
如何提高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准确率
第一步:整体阅读
笔者建议坚持一篇阅读材料读三遍的方法。
第一遍:借助信息,整体感知。通读第一遍时,我们可特别关注一下文章的题目、出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了解文章的话题是什么,写作对象是什么,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
第二遍:圈点勾画,确定答题区域。读第二遍时,我们可对文章各段的首括句、小结句、过渡句、关键句,以及重要的关联词或路标性词语等进行圈画,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另外找准题目涉及的问题所在的段落或区域,再仔细分析这一段里每一句话的意思,理清层次之间的关系,认真揣摩上下文意。
第三遍:上下联系,找到答案。这遍阅读时,需要反复琢磨题干,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再选择文中与之相关的内容。在选择时一定要准确抓住关键语句,另外必须要联系上下文。
第二步:注意审题
答题的第一步就是要全面正确地理解题目,然后再按照题目的要求去解答。题目非常重要,它是直接给你答题指明方向的路标,因此分析好题目的指向,把握好题目的要求,答题时就会少走许多弯路,从而提高答题的准确性与正确率。审题时一般可先浏览一下出了哪些问题,再反复读懂题干要求,并能够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出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和出题人考查的方向,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题干中的一些提示性词语,例如:“第四段”“本文开头”“本文结尾”等字眼,这些提示往往也就指明了答题的指向,抓住了这些,就能一下子切入答题内容,从而能有效地避免答题的盲目性。
第三步:掌握技巧
考试是限时答题,因此考生还需要掌握一些快速而准确答题的技巧。理解文中重点词句这样的题目,一是看出处,即在文中的具体位置,二是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这样既有表层之意,又有深层之意,才能答得准确而全面。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这类题目,则需着眼全文,结合语境,抓住中心句、过渡句、议论句、抒情句来领会作者的感情。摘录句子并说明理由这样的题目,则需尽量扣住“感受最深”,选择那些自己真有感悟的有把握的句子,且重点放在“说明理由”上,把理由说充分,以理服人。
另外一些主观性、开放性比较强的题目也要引起高度重视。这类题目虽然利于个性发挥,但也便于拉开区分度。因此一定要注意话题集中,要点鲜明,概括精练,表述规范。例如:根据文章内容想像情节及人物心理、神态、语言,就需在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以及情感的基础上,具体分析文章中相关的情节、人物、细节、情景,从而使想像合乎情理,合乎人物的性格。又如分析或评价人物的形象,就要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所作所为,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精神面貌,合情合理地作出自己的判断。
总之,现代文阅读的答案往往就在原文中,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也还是在原文中找答案。相信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只是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总之不要凭空去想,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
第四步:准确表述
学生在答题时必须在看清题目的要求后,认真组织好语言,用准确、清晰、明白的语言全面作答,不能含糊不清,泛泛而谈,或者是只答一点或部分,更不能一个病句连着又一个病句。答阅读题实际上和作文一样,十分强调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因此必须要注意语句的通顺、连贯和简练。
最后,学生必须要了解答题的基本过程,那就是首先要准确理解题目要求,明白要我做什么;其次再是选择知识,运用恰当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思考我该怎么做;最后是运用技巧组织语言,以规范的语言表现在卷面上,考虑怎样做才能更好。现代文阅读是中考语文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也非一日之功,但如果能够总结出一些解题规律,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和方法,相信会对中考答题有所帮助。
STYLE2 {font-size: 14px;
color: 333333;
font- bold;}
style3 {color: 000000;}
style4 {color: 3300FF}
本站用户
语文解题技巧和方法
一、阅卷教师的要求
1.必须体现积极的人生观,切忌低俗或偏激
2.不要写危险题材。校园恋情、社会黑暗、抨击高考制度。
3.卷面要整洁美观。字迹不清,卷面模糊,勾画较多,会降分的。字可以不漂亮,但必须好认。
4.阅卷教师给你的时间是九十秒:你必须主题鲜明,你必须优点突出。
二、注意事项
1.偏题跑题,输定了。
2.没有题目,题目不合要求,不只扣二分。
3.字数不够,损失绝对惨重。
4.不要写错别字,一定写过文章至少读上一遍。
5.没有结尾,不得高分。结尾一定要扣题、照应开头,否则损失大。
6.材料作文抛开试题所给的材料,直接划入四类卷。
7.机械套用考前作文或范文,最高进入三类卷。
8.文体不要四不像。
9.要多从课本里找素材。
10.不要写与考试无关的话。如写阅卷教师多么地辛苦,请多给自己一些分,请多同情学生,手下留情之类。
11.写作基础不牢,不要盲目创新。
12.尖子生:力求不犯低级错误:卷面草,低档;立意偏,低分;思想偏激、另类;文意深奥,低分。
13.作文基础好的学生,力求作到:以题目贯穿始终;形象具体,感情真挚,主题鲜明。
14.作文有困难的学生,力求作到:结构规范,文通字顺,立意准;掌握技巧,制造亮点。
三、阅卷老师给你的忠告
1、关于审题
偏离题意的,如果能判断是完全离题的作文,给20分以下;如文章前后有适当点题的文字,在30分上下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36分。
2、关于基准分
作文评分的基准分都定在42分。达到了基本要求,基本符合题意,语言也过得去,比较平一些的文章,就可以打42分。
3、关于抄袭等情况的处理意见
第一种是抄袭,就是原封不动或稍微改变了几个字的默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凡是抄袭的作文,只能在20分以下给分,而且不给发展分。但是,抄袭作文必须给出证据,不能凭想当然办事。
第二种是套用,或者可以称为改写。故事是别人的,但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叙述,个别地方根据题目要求,作了一定的修改。这类作文,如果再创造的成分较多,且能判断该考生的确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可以在及格分以上给分,但不能超过40分。
第三种是仿写。模仿与套用卷相像,但不一样。模仿卷的再创造成分更多,所以,如果立意、语言等方面出色,这类卷子可以打二类分,但不得超过50分。
我们如何应对
一、关于审题
1.命题作文
①对题目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都要认真地推敲、揣摩、辨析、然后综合起来,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题目。
②抓住题眼
③挖掘喻意
2.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
(1)抓对象。弄清对象的数量、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抓真相。材料以“面”为内容,分析材料要看“面。
(3)抓倾向。所给材料并非纯客观的,藏于文字之中的情感倾向是可以体察到的
(4)抓关键词法。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5)分析关系法。
(6)因果分析法。
审题立意的思路
1、细读——划出关键语句
2、压缩——概括材料大意
3、选择——确定立意角度
4、联想——提炼中心论点
中心明确思想健康
1、不宜玩深沉——不必太复杂,不可太超前,不要太逆向。
2、明确的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
3、一篇文章中心论点应该始终不变。
4、不能提出与中心论点相对立或矛盾的观点。
5、思想积极健康向上。
二、关于文体
1.注意题目要求,是否规定文体。
2.如果没有规定文体,看题目适合写何种文体。
3.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文体。
4不要刻意采用创新文体,否则东施效颦。尽量避免选择科幻小说、编故事、童话、寓言等“弱智”文体。
三、关于选材
1.确定选材范围: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选材范围。如教育、亲情、友情、环保、时势、战争、腐败、做人、人文等。
2.联系事例: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
来自书本、报纸杂志电视新闻的感人素材
富有历史底蕴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动人故事
正面的、反面的….
3.灵活运用,注意和观点相结合
活用近几年发生的带时代感的材料,如奥运精神、十大感动中国的人物、创建和谐社会、抗震救灾等。
特别强调:不要触及敏感的政治事件,不谈宗教话题,不要单纯发牢骚,不写早恋等敏感话题。
材料事例的基本要求:切题、典型、新颖
四、关于谋篇
1、写好开头:切忌抄原材料。入题要快。要展示自己的文采,让改卷老师先入为主。
2、主体段落有层次:应试作文上最忌首、腹、尾三段组成的“猪样式”结构。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得你成熟老练,最主要的还是能使评卷老师一目了然。一般要求分成5-8段就可以了。
3、要写好每一段的首句:每一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着精神。
4、结尾。结尾要展示自己的文采,有韵味。让改卷老师刮目相看。
五、关于卷面
1、书写。一笔一画清清楚楚,不要写草字,以免妨碍辨认。
2、字数。一定要写够数量或稍微超过50-100字才好。但千万不要自作多情,超出作文格子。
3、错别字。高考作文每一个错别字扣一分,上不封顶,所以,不会的字或拿不准的字最好回避。
写字潦草出现错别字扣分挺冤枉。
考生在考试书写上要做到
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四不——不写潦草字,不写异体字、造字,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三自作文别丢冤枉分
1、跑题扣分挺冤枉。
2、漏写标题扣分挺冤枉。
3、字数不足扣分挺冤枉。
【考场作文的几个问题】
(1)作文拿不准怎么办
一是根据材料,展开多向思维,设想多种立意,划出发散思维扩展图;
二是仔细鉴别,择取最佳立意。
(2)作文写了不少发现文不对题(偏离中心或要求)怎么办
这需要根据剩下考试时间来作出补救。
一是时间够用,据自己平时写作速度,如时间允许,合理安排写作部分剩余的空白,让阅卷人能看清楚或找到。
二是时间不够用:快速结尾
如果题目和中心是由考生自己定的可采用扶偏为正法补救,即保留已写出的部分用与之相吻合的题目取代原标准,再续写完。如果题目和中心是不可变的,可纠偏为正法补救,即检查成文部分,删去不对题目或偏移中心的句段,(尽量少删节多留)然后,充分利用剩余时间,回到题目和中心上去。
(3)交卷时间快到了作文还未写完怎么办
在此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写出结尾,避免不完卷的情况。
写在最后:写好作文不是容易的事,需要长期多方面的努力,平时要加强阅读,上好每一堂课。对课文内容及表达技巧要深刻理解,还要大量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从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和学习写作的技巧;多看,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多写,就是要多练笔,做到“熟能生巧”。
语文高考,怎样做好阅读题
马新桥
阅读题作为语文考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高考中,它的高难度、低得分和极强的主观性已为历年语文高考的实践所证明。我觉得要提高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在阅读中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说,则要主语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第二、确定区域圈点勾画
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第三、注意摘取原文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少同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你参考。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
道听途说,道,指道路 ; 志同道合,道, 指道理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 驱使 ; 执策而临之 ,策,马鞭
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如: “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
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马新桥 (推荐
W
阅读答题技巧及方法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 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⑴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
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 (须为四个字)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 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 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④比喻论证比喻 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 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 ①并列式 ②总分总式 ③总分式 ④分总式 ⑤递进式。
5、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6、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7、常见考点
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包括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高考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因此,加强文学类作品的阅读训练,指导学生掌握高中文学类作品阅读的一般方法以及解题思路,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质量,有助于学生在考场上获胜。
《高考考试说明》,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试内容及能力要求”是这样规定的: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4.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5.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针对以上要求进行复习,同时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与思路。
阅读方法指导1: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我们拿到一篇现代文,应该怎么办呢?阅读,首先当然是读。
读文章,做到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读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边读边圈画你觉得重要的词、句;
2)把握思路,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
3)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大意。
阅读方法指导2:看清题干,仔细审题。
读完文章接下来我们还要读,读题干,读懂题干要求,揣摩命题者的意图。这就是审题。审清题目的要求是解答好现代文阅读的前提。读题要仔细,看清命题的具体要求,避免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题目要答到什么程度,有何限制,都要心中有数。做题时不妨在相关词语上打上注重号,以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