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联白事专用对联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虎年专用对联

  1、恭喜发财财到手,迎春接福福满堂。

  2、瑞雪纷飞清玉宇,花猪起舞贺新年。

  3、宏图大展兴隆宅,泰运宏开富贵家。

  4、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

  5、春临玉宇繁花艳,福到门庭喜气盈。

  6、福旺财旺运气旺,家兴人兴事业兴。

  7、丁财两旺平安宅,好年好景富贵家。

  8、燕衔喜信春光好,猪拱财门幸福长。

  9、欢天喜地度佳节,张灯结彩迎新春。

  10、年年顺景则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

  11、风和日丽春常驻,人夀年丰福永存。

  12、春归大地人间暖,福降神州喜临门。

  13、新春如意多富贵,佳节平安添吉祥。

  14、家过小康欢乐日,春回大地艳阳天。

  15、春风送喜财入户,岁月更新福满门。

  16、发愤图强兴大业,勤劳致富建小康。

  17、吉星高照平安宅,财神常驻幸福家。

  18、人兴财旺家宅旺,富贵如春福满堂。

  19、精耕细作丰收岁,勤俭持家有余年。

  20、财发如春多得意,福来似海正逢时。

  21、绿柳舒眉观新岁,红桃开口笑丰年。

  22、门迎富贵平安福,家庆祥和康乐年。

挽联白事专用对联

民间对联故事

  1)纪晓岚祝乾隆寿联

  乾隆是清代帝王中年寿最高、在位最久的皇帝。他25岁起当皇帝,整整60年。他同纪晓岚相处最长,纪20岁就当他的侍读学士,常陪他吟诗作对,游山玩水,乾隆和纪晓岚文字唱和故事甚多。这里介绍二副纪晓岚纪乾隆的祝寿联:

  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

  五十年圣寿,自今而后,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这是献给乾隆50岁大寿的,歌颂之诚,对仗之工,前所未有。下联是祝80十岁的大寿: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

  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至,嵩期五十有五年。

  这是两构思奇巧的数字联,工整自然,无懈可击。

  (2)女神童妙对女皇帝

  相传唐代宣化府有一对女神童姐妹。姐姐十三岁,妹妹只有九岁。姐妹俩聪明过人,能诗善对。一天,爱才好文的女皇帝武则天,传旨面试女神童。姐妹俩来到金銮殿上,不住东张西望,处处都觉新奇。武后一见她俩那副机灵童稚神态,早有几分喜欢,为防她们害怕,特令撤去殿仪,并慈祥地携着二人小手,走向殿旁长廊温步。她们来到佛祖殿御河岸边,见一和尚正在河里摘荷花。武后对姐姐说:“朕以此为题出一联你对。”随即吟道:

  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

  此联连用“河、荷、和、何”四个谐音字,难度不小。那姐妹举目四眺,忽闻优乐堂琴弦切切,歌声袅袅。因即对道:

  情凝琴弦清音弹给青娥听

  此联亦用“情、琴、清、青”四个谐音字,切情切景。武后闻之甚喜。接着她们又经过一座照壁,上面塑着一副兵战浮雕。武后端详片刻,又出一联要小妹妹属对:

  冰冻兵车 兵砸冰 冰碎兵车动

  只见那九岁的小娃娃眨了三下眼睛,随即对上下联:

  龙卧隆中 隆兴龙 龙腾隆中升

  武后一听,不觉出声赞曰:“果神童也。”因想:自古安邦定国多为男子,似这等聪慧女孩,若能精心培养育,日后定是巾帼英豪,因而抱住小妹说:“你天资聪颖,机敏过人,如经名师指点,可成大器故欲留汝宫中深造,未知汝是否乐意?”小妹妹一惊,脸色阴沉,她望了一下姐姐,立即低头不语。姐姐神色惊慌,久久不能回话。武后曰:“不必迟疑,汝可即赋一诗与阿姐告别。”

  小妹妹眼眶噙泪,仰望天空,当即赋诗一首:

  天空云骤起,鸿雁竞双飞。

  所嗟人异雁,不得一行归。

  说完潸然泪下。武后见状叹曰:“人各有志,其意不可留也。”因命厚礼送小姐妹回家。

对联

  一,贺《东坡赤壁楹联》杂志问世:

  鹏程万里,一卷联书连四海;

  铁壁千寻,三言两语量天涯!

  二,春联:

  三九严寒,瑞雪纷飘梅露脸;

  四方大利,金牛一顶虎生威!

  三,趣味:

  红玫瑰,白玫瑰,真情只配亲情受;

  午梦兰,空谷兰,假戏专供俗客为。

白事对联

  时间:2017-03-2818:13:03对联我要投稿

  上联:生不害人,死不累人,雄心无愧,吾亦可去

  下联:志在救国,举在济民,伟业未成,我应重来

  上联:落花春已去;残月夜难圆

  下联:窗竹鸣秋雨;床琴断夜弦

  上联:香帛难表思亲意

  下联:酒食堪寄奠慈心

  上联:青山有情雪代孝

  下联:绿水留义叶送思

  上联:壮怀忧在风云上

  下联:诗卷长留天地间

  上联:墨云香冷来琴馆

  下联:蕴露寒生赋鹏文

  上联:宝琴无声弦柱断

  下联:瑶台有月镜奁空

  上联:春江桃叶莺啼湿

  下联:夜雨梅花蝶梦寒

  上联:南极无辉寒北斗

  下联:西风失望痛东人

  上联:每思田园共笑语

  下联:难禁空房悲泪流

  上联:泪雨涤尘洗天路

  下联:悲声惊世动人间

  上联:人间府第失慈爱

  下联:天宫仙班多善仁

  上联:无私慷慨身殉国

  下联:含笑牺牲志凌空

  上联:一代国粹垂青史

  下联:千秋美名化金星

  上联:碧血洒边陲,青山埋忠骨,忠诚儿女忠诚志

  下联:丹心卫祖国,翠柏伴英魂,英雄时代英雄人

  上联:情操白如银,洁净晶莹光如雪

  下联:慈心红盛火,鲜明炽烈映红梅

  上联:负我多情,空抱鸳鸯偕老愿;祝卿再世,重寻鹣鲽未完盟

  下联:钗逐燕飞,影分鸾凤悲菱镜;梭停龙化,尘染鸳鸯废锦机

  上联:一生行好事,千古留芳名

  下联:高风传乡里,亮节昭后人

  上联:悲声难挽流云住,哭音相随野鹤飞

  下联:鹤驾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

  上联:朗月清风怀旧宇,残山剩水读遗诗

  下联:等闲暂别犹惊梦,此后何缘在晤言

  上联:天上陨颗明星,人间少名俊杰

  下联:瑶池来位贵客,佛国添座金刚

  上联:秋风鹤唳,夜月鹃啼

  下联:独剪西窗,梅残东阁

  上联:花为春寒泣,鸟因肠断哀

  下联:女星沉宝婺,仙驾返瑶池

  上联:花落胭脂春去早

  下联:魂销锦帐梦来惊

  上联:西地驾已归王母,南国辉空仰婺星

  下联:宝婺光沉天上宿,莲花香观佛前身

  上联:蝶化竟成辞世梦,鹤鸣犹作步虚声

  下联:鹃啼五夜凄风冷,鹤唳三更苦雨寒

  上联:魂归九天悲夜月,芳流百代忆春风

  下联:绮阁风凄伤鹤唳,瑶阶月冷泣鹃啼

  上联:慈竹临风空有影,晚萱经雨不留芳

  下联:慈竹霜寒丹凤集,桐花香萎白云悬

  上联:情操白如银,洁净晶莹光如雪

  下联:慈心红盛火,鲜明炽烈映红梅

挽联写法

  挽联,也叫哀挽联,或者是为纪念死者而作,或者是为自己而作(自挽)。挽联产生于北宋,据《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六·挽联》:

  挽联不知起于何时,古但有挽词而已。即或有脍炙二句者,亦其项腹联耳。《石林燕话》载:“韩康公得解,过省殿试,皆第三人,后为相四迁,皆在熙宁中。苏子容挽云:‘三登庆历三人第,四入熙宁四辅中。’”此则的是挽联之体矣。

  熙宁(1068-1077)是宋神宗国号,按此说法,苏颂(子容)挽韩绛(康公)联,应是最早的,时间为韩绛卒年1088年。作为联史资料,此联意义重大;但以此当成作挽联的样板,却有若干欠缺之处。 作挽联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宜颂扬人死以后,别人追忆他的功勋德业、学问建树、处世为人,是很自然的事。因此,挽联宜颂扬其人。它和现今的悼词不同,悼词篇幅较长,文字较多,在肯定成就的前提下,可以(一般不言)提及死者的缺憾,而挽联仅寥寥数语,要想来个“三七开”、“二八开”,是无论如何也说不清楚的。因此,一般挽联只论功德。如:

  旗扬滇省,军震川疆,听叱咤一声,洗清帝制腥膻,风起云飞酬壮志身寄外邦,心怀祖国,该临终遗电,试问同胞痛哭,泪枯血竭为何人

  这是挽蔡锷联,以其一生和临终的典型事例,塑造了一个近代民主革命家和爱国者的崇高形象。又如:

  著书以仲长统自期,炎炎菿言,骇小儒之耳目革命继顾宁人而起,烈烈正气,振大汉之声威

  这是挽章炳麟联,分别赞扬了他在著书中的学问建树,在革命中的刚烈精神。

  如果说亲友、师生、官兵、上下级之间的赞扬,容易理解,也顺理成章的话,那么,作为敌对势力间,若能客观地评价对方,则需要有大气度、大胸怀的。清康熙帝这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在这方面也才识过人。众所周知,清军入关、扫平江南后,郑成功据厦门、金门两岛抗清,甚至攻打过南京。1661年,郑成功率12万余人收复了被荷兰占领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继续抗清,次年病逝台湾。康熙制联挽之:

  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联中,不但肯定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而且对他抗清之举予以理解,这对那些明代遗臣也起了安抚作用。

  2.用哀语挽联与贺寿、题赠联不同,也与祠庙联不同,虽须赞颂,但必用哀语,否则,何言之“挽”

  恩泽四海功高九天(挽伟人)

  医德高尚众口颂药方神灵百疾除(挽名医)

  挽联,也叫哀挽联,或者是为纪念死者而作,或者是为自己而作(自挽)。挽联产生于北宋,据《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六·挽联》:

  挽联不知起于何时,古但有挽词而已。即或有脍炙二句者,亦其项腹联耳。《石林燕话》载:“韩康公得解,过省殿试,皆第三人,后为相四迁,皆在熙宁中。苏子容挽云:‘三登庆历三人第,四入熙宁四辅中。’”此则的是挽联之体矣。

  熙宁(1068-1077)是宋神宗国号,按此说法,苏颂(子容)挽韩绛(康公)联,应是最早的,时间为韩绛卒年1088年。作为联史资料,此联意义重大;但以此当成作挽联的样板,却有若干欠缺之处。 作挽联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宜颂扬人死以后,别人追忆他的功勋德业、学问建树、处世为人,是很自然的事。因此,挽联宜颂扬其人。它和现今的悼词不同,悼词篇幅较长,文字较多,在肯定成就的前提下,可以(一般不言)提及死者的缺憾,而挽联仅寥寥数语,要想来个“三七开”、“二八开”,是无论如何也说不清楚的。因此,一般挽联只论功德。如:

  旗扬滇省,军震川疆,听叱咤一声,洗清帝制腥膻,风起云飞酬壮志身寄外邦,心怀祖国,该临终遗电,试问同胞痛哭,泪枯血竭为何人

  这是挽蔡锷联,以其一生和临终的典型事例,塑造了一个近代民主革命家和爱国者的崇高形象。又如:

  著书以仲长统自期,炎炎菿言,骇小儒之耳目革命继顾宁人而起,烈烈正气,振大汉之声威

  这是挽章炳麟联,分别赞扬了他在著书中的学问建树,在革命中的刚烈精神。

  如果说亲友、师生、官兵、上下级之间的赞扬,容易理解,也顺理成章的话,那么,作为敌对势力间,若能客观地评价对方,则需要有大气度、大胸怀的。清康熙帝这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在这方面也才识过人。众所周知,清军入关、扫平江南后,郑成功据厦门、金门两岛抗清,甚至攻打过南京。1661年,郑成功率12万余人收复了被荷兰占领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继续抗清,次年病逝台湾。康熙制联挽之:

  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联中,不但肯定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而且对他抗清之举予以理解,这对那些明代遗臣也起了安抚作用。

  2.用哀语挽联与贺寿、题赠联不同,也与祠庙联不同,虽须赞颂,但必用哀语,否则,何言之“挽”

  恩泽四海功高九天(挽伟人)

  医德高尚众口颂药方神灵百疾除(挽名医)

  挽联不知起于何时,古但有挽词而已。即或有脍炙二句者,亦其项腹联耳。《石林燕话》载:“韩康公得解,过省殿试,皆第三人,后为相四迁,皆在熙宁中。苏子容挽云:‘三登庆历三人第,四入熙宁四辅中。’”此则的是挽联之体矣。

  熙宁(1068-1077)是宋神宗国号,按此说法,苏颂(子容)挽韩绛(康公)联,应是最早的,时间为韩绛卒年1088年。作为联史资料,此联意义重大;但以此当成作挽联的样板,却有若干欠缺之处。 作挽联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宜颂扬人死以后,别人追忆他的功勋德业、学问建树、处世为人,是很自然的事。因此,挽联宜颂扬其人。它和现今的悼词不同,悼词篇幅较长,文字较多,在肯定成就的前提下,可以(一般不言)提及死者的缺憾,而挽联仅寥寥数语,要想来个“三七开”、“二八开”,是无论如何也说不清楚的。因此,一般挽联只论功德。如:

  旗扬滇省,军震川疆,听叱咤一声,洗清帝制腥膻,风起云飞酬壮志身寄外邦,心怀祖国,该临终遗电,试问同胞痛哭,泪枯血竭为何人

  这是挽蔡锷联,以其一生和临终的典型事例,塑造了一个近代民主革命家和爱国者的崇高形象。又如:

  著书以仲长统自期,炎炎菿言,骇小儒之耳目革命继顾宁人而起,烈烈正气,振大汉之声威

  这是挽章炳麟联,分别赞扬了他在著书中的学问建树,在革命中的刚烈精神。

  如果说亲友、师生、官兵、上下级之间的赞扬,容易理解,也顺理成章的话,那么,作为敌对势力间,若能客观地评价对方,则需要有大气度、大胸怀的。清康熙帝这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在这方面也才识过人。众所周知,清军入关、扫平江南后,郑成功据厦门、金门两岛抗清,甚至攻打过南京。1661年,郑成功率12万余人收复了被荷兰占领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继续抗清,次年病逝台湾。康熙制联挽之:

  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联中,不但肯定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而且对他抗清之举予以理解,这对那些明代遗臣也起了安抚作用。

  2.用哀语挽联与贺寿、题赠联不同,也与祠庙联不同,虽须赞颂,但必用哀语,否则,何言之“挽”

  恩泽四海功高九天(挽伟人)

  医德高尚众口颂药方神灵百疾除

通用的挽联

  进庭不闻诗礼训;入户难听机杼声。

  想见音容云万里;思听教训月三更。

  勤劳俭朴留典范;贤淑善良遗嘉风。

  悲音难挽流云住;哭声相随仙鹤去。

  美德常溶天地里;英灵永驻宇宙间。

  卧草犹闻音宛在;守灵牢记孝常思。

  但愿贤妻泉府见;还祈爱侣九霄游。

  芳名亮节存乡里;香德良操惠子孙。

  青山不老音容在;绿水长流风落存。

  媳坐草恸肠切切;儿守灵血泪斑斑。

  卧黄地泪如秋雨;喊苍天声似春雷。

  云悲雨泣风哀挽;水啸山呼草动情。

  白花遍野泪成雨;哀乐谱天思凝云。

  坐草守灵儿读礼;披麻戴孝媳丁忧。

  泪添汾水三层浪;愁锁孤山一片云。

  椿树忽凋悲难已;父恩未报泪无穷。

  母驾仙鹤飘然去;儿失厚爱悲声来。

  老泪盈眶伤永诀;泣声充耳诉离情。

  暮云椿树想丰德;仰月望星思厚恩。

  思亲步月清霄立;忆父望云白日眠。

  昔日堂前闻教诲;今朝室内望慈颜。

  废除旧章办丧事;勉从新礼葬先君。

  长云尽洒九秋露;寸草难报三春晖。

  抛妻抛子萦三代;成虎成龙慰九泉。

  好人骤逝天落泪;美誉永存世流芳。

  反哺百天恩未报;举哀七日孝难偿。

  伤心痛洒疚心泪;哭母难偿慈母恩。

  声声哀乐悲难忍;道道佳肴味不香。

  岂敢言葬之以礼;亦唯求入土为安。

  世上痛无救母药;灵前哭煞断肠人。

  莫报春晖伤寸草;空余血泪泣萱花。

  父母养育恩德重;乡邻助葬情谊深。

  流水夕阳千古恨;秋风春雨百年愁。

  不迎不送丧家礼;随往随来吊客情。

  江山有恨风霜冷;天地无情草木凋。

  总能哭透三寸木;终难唤醒九泉灵。

  恩似海深悔未报;泪如泉涌苦难言。

  严父早逝恩未报;慈母别世恨终天。

  水原木本承先帛;春露秋霜启后思。

  泪滴竹根空有笋;心伤水底岂流鱼。

  露冷三山添鹤泪;霜寒一夜听猿啼。

  慈严已逝夕阳远;懿范自随口碑传。

  隆冬寒雪催椿萎;冷夜凄风促鹃啼。

  闲居温饱差能过;老伴晨昏不可无。

  耆躯重有四千罪;幼力难挑一担愁。

  七天泪湿哭花眼;寸草难添孝母心。

  数雨无欢春自冷;五更有恨月仍寒。

  儿哭爸侄啼叔父;妹啼兄姐哭弟亲。

  白发弟兄惟我在;黄泉窄宽有天知。

  常想音容非一日;不闻声唤已三年。

  甚悲堂上椿树老;深痛山中乔木摧。

  教有画荻犹堪范;堂无萱草怎忘忧。

  机杼声寒五夜月;兰桂愁满一天云。

  弥思寒衣针线密;难禁老眼泪泉流。

  堂思先哲高风在;仰望大贤懿德流。

  堂前教诲犹在耳;床上衣衾尚余温。

  满门公仆称乡望;一代淑贤铸邑风。

  瑞雪铺就瑶池路;春雷震开玉殿门。

  万端遗恨皆须补;一掬慈容何处寻。

  目瞩遗像洒悲泪;手扶灵柩断愁肠。

  幸有贤邻扶灵柩;愧无盛馔待亲朋。

  良操美德归华表;亮节高风照云天。

  三径寒松含露泣;半窗残竹带风吟。

  一路护柩一路泪;满堂凄凉满堂悲。

  壮怀尤在风云上;诗卷长留天地间。

  寿星风范千秋永;仁者慈心万古垂。

  老泪盈眶伤永诀;泣声充耳说离情。

  冷屋只恨多万木;热炕从今少一人。

  母别三载四季泪;儿呼千声两耳空。

  屈指西游才几日;回首东去已三年。

  两行血泪添亳水;一片愁云压黛山。

  悲昔年父辞东土;痛今日母归西天。

  白马素车愁入梦;青天碧海笑招魂。

  扶桑此日骑鲸去;华表何年化鹤来。

  化鹤何心归世外;骑鲸无信到京东。

  慈竹当风空有影;晚萱经雨不留香。

  淑德已完今世事;仪型自有后人传。

  天上婺星归阆苑;人间慈母驾仙舟。

  山川有恨风霜凛;天地无情草木愁。

  追思言笑空中去;欲睹形容梦里来。

  低头呼地亲恩似海;仰面喊天母德若星。

  条山巍巍英名常在;涑水淙淙风范永存。

  巍巍太行永志芳德;涓涓汾水长吟雅风。

  烟径云迷风凄翠竹;石坛露冷雨泣黄花。

  未弭前恩顿作永别;追寻笑绪皆为悲端。

  绮阁风寒伤心鹤唳;兰阶月冷泣血萱花。

  翡翠衾寒梅花香断;鸳鸯枕冷燕子楼空。

  墨迹犹存文星忽殒;音容如在遗范常昭。

  美德懿行子孙永继;慈容遗爱世代长存。

  遗训铭心慈晖永耀;懿行垂范玉树齐芳。

  俭扑毕生儿孙表率;勤劳一辈邻里楷模。

  福寿全归音容宛在;齿德俱高名望常昭。

  德才兼优堪称益友;风云难测痛失故人。

  贤淑敦诚德望并重;劳苦功高福寿全归。

  生前言传身教育后代;死后巷议街谈颂高风。

  日月驶如流一朝永诀;风云诚不测万众同哀。

  群山披素玉梅含孝意;诸水悲鸣杨柳恸伤情。

  生前教育子女忠于党;临终嘱咐儿孙攀高峰。

  简仪薄棺莫道儿不孝;清茶淡饭且谅礼不周。

  好人早逝亲友齐悲恸;噩耗忽传村邻皆惋惜。

挽母丧事对联

  1、无路庭前重见母

  有时梦里一呼儿

  2、长记慈惠传后世

  永留典范在人间

  3、严父子逝恩未报

  慈母别世恨终天

  4、生前记得三冬暖

  死后思量六月寒

  5、未盗仙桃调味口

  空悲黄土覆慈容

  6、去岁慈言常在耳

  今春于请再无音

  7、终天唯在思亲泪

  寸草痛无盖母灵

  8、无路庭前重见母

  有时梦里一呼儿

  9、忆慈颜心伤五内

  抚遗物泪洒两行

  10、良操美德千秋在

  亮节高风万古存

  11、严父早逝恩未报

  慈母别世恨终天

  12、惊春花染杜鹃血

  倚门深得子规啼

  13、世上痛无救母药

  灵前哭煞断肠人

  14、慈母一去杳无影

  怜儿千声呼不回

  15、但愿此境成梦境

  怎奈哀情是真情

  16、心想慈母心有效

  月临中秋月不圆

  17、支覆巫山人不见

  月明仙岭鹤归来

  18、慈竹光风空有影

  晚萱经雨仍留芳

  19、平生性善慈母泪

  今日疾病悲儿情

  20、山颓赐也将安放

  琴在微之不忍弹

  21、宝婺云迷闰阁冷

  萱花霜萎绣帏寒

  22、花落萱帏春去早

  光寒婺宿夜来沉

  23、直骨尤超古鹤上

  慈教仍存青云中

  24、莫报春晖伤寸草

  空馀血泪泣萱花

  25、守孝不知红日落

  思亲常望白去飞

  26、梅叶王容含孝意

  柳拖金色动哀情

  27、空悬月冷人千古

  华表魂归鹤一声

  28、春江桃叶莺啼湿

  夜雨萱红蝶梦寒

  29、玉洁冰清归泉路

  孙贤子肖哭灵台

通用的挽联

  名流千古;光启后人。

  音容宛在;笑貌长存。

  此地共枕;它乡同眠。

  千秋忠烈;百世遗芳。

  功德无尽;青史永垂。

  清白磊落;正大光明。

  寿终正寝;鹤驾西归。

  悲魂归去;遗言永存。

  一生留美德;半世树嘉风。

  高风传乡里;亮节照后人。

  一生行好事;千古流芳名。

  寿终德望在;身去音容存。

  雨洒天流泪;风号地放悲。

  终生辛勤劳动;一世淳朴为人。

  绿水长吟芳德;青山永志雅风。

  完来大璞归天地;留得和风惠子孙。

  英灵已作蓬莱客;德范犹萦故里人。

  美德常齐天地永;嘉风久伴山河存。

  睦邻风范今犹在;勤俭精神永珍存。

  满园禾苗伤化雨;一门桃李哭春风。

  流水高山思典范;春风霁月仰仪型。

  老泪无多哭知己;苍天何遽丧斯人。

  有口皆碑留赞誉;无言凝志寄哀思。

  想见音容空有泪;欲闻教诲杳无声。

  玉洁冰清归泉路;孙贤子孝哭灵台。

  只见三秋多苦雨;谁知九月别严亲。

  梅吐玉容含孝意;柳拖金色动哀情。

  慈母一去杳无影;怜儿千声呼不回。

  爱子心肠今日断;哭你情泪何时干。

  遵遗言献身革命;听父命持家勤劳。

  老泪不多哭知己;苍天无故泣斯人。

  幸有诗文垂宇宙;亦酬壮志兴中华。

  终年未尽平生志;遗言唯斯后来人。

  年登九十从来少;寿未期颐总堪伤。

  翰书犹有云霞彩;诗句常留金石声。

  剩有寒沙留鹤篆;尚余流水作琴声。

  天上星辰伤已渺;人间花木喜长存。

  剩有寒梅筛月影;空余瘦竹度琴声。

  红消豆蔻三春梦;香断梅花一缕魂。

  云低远浦杳黄鹤;月冷寒窗泣紫鹃。

  彩云易散秋无迹;旧梦难寻心有香。

  翠竹当窗空有影;绮花落地寂无声。

  三更月暗鹃啼苦;万籁声寂鹤唳哀。

  生平轶事知多少;世上如君有几人。

  花间双蝶成残梦;镜里孤鸾哭断肠。

  翰书犹在锦书断;鸳梦难寻蝶梦醒。

  蜡炬痛心频滴泪;纸花解语倍伤情。

  终天唯有思亲泪;寸草痛无益母灵。

  行殡礼仪式从简;办丧事节约当先。

  生前教子干革命;死后望儿继良风。

  美德常与天地在;英名永垂宇宙间。

  古同松柏清同竹;言可经纶行可邻。

  慈颜今日骑鲸去;英坛何时化鹤归。

  一世精神归华表;满堂血泪飞云天。

  恨添黄水三层浪;愁锁条山一片云。

  在世爱国勤劳动;临终嘱儿要节约。

  桃花流水杳然去;明月清风何处游。

  三径寒松含露泣;半窗残竹带风号。

  事业已归前辈录;典型留与后人看。

  朗月清风怀旧宇;残山剩水读遗诗。

  朝云暮雨难觅影;高山流水少知音。

  画地曾传贤母荻;引刀谁断教儿机。

挽母丧事对联

  三思未报劬劳德

  一世难忘养育恩

  含笑九泉寿星归去应无憾

  福佑千秋一代更比一代强

  病卧五年儿女犹可尽孝道

  一朝仙逝从此阴阳两隔绝

  未报春阵伤寸草

  空余血泪泣萱花

  忆慈颜心伤五内

  抚遗物泪流双行

  去岁慈言常在耳

  今春于请再无言

  椿树早凋悲未已

  萱花才殒泪何穷

  冰霜高洁传幽德

  圭壁清华表后贤

  无路庭前重见母

  有时梦里一呼儿

  长记慈惠传后世

  永留典范在人间

  严父子逝恩未报

  慈母别世恨终天

  生前记得三冬暖

  死后思量六月寒

  美德人间耀儿女

  音容天堂保子孙

  先妣饱经风霜苦

  儿孙永铭养育恩

  恩育儿孙如地厚

  福泽后辈似天高

  天人下凡哺育子贵女孝

  正果终成今日重归仙班

  慈母安息 借主恩怀

  终天唯有思亲泪。

  寸草痛无益母灵。

  志在四方有是母乃生是子。

  胸怀祖国闻其志如见其人。

  淑卿长眠伴春风沐春晖

  华盖天成待故人续故情

  一世操劳惠及三代

  永生难忘芳流百年

  定乾坤,操劳为儿女,功高堪比日月

  仙鹤游,西天伴王母,德厚尤胜古今

  为儿女,一生操劳求安定;

  佑后人,耗尽心血伴仙去。

  淡定安详,慈母辛勤育后辈,

  仙鹤西行,子女感恩拜先人。

对联—挽联

  挽联: (一)灵堂门联:

  1、父亡选用:

  难忘手泽,永忆天伦

  继承遗志,克颂先芬

  2、母亡选用:

  难忘淑德,永记慈恩

  春晖未报,秋雨添愁

  3、灵堂通用:

  音容已杳,德泽犹存

  精神不死,风范永存

  灵魂驾鹤去,正气乘风来

  良操美德千秋在,高节亮风万古存

  (二)通用联

  流芳百世,遗爱千秋 音容宛在,浩气常存

  陇上犹留芳迹,堂前共仰遗容

  桃花流水杳然去,明月清风几处游

  美德堪称典范,遗训长昭泣人

  一生俭朴留典范,半世勤劳传嘉风

  慈竹当风空有影,晚萱经雨似留芳

  流水夕阳千古恨,凄风苦雨百年愁

  (三)挽男联

  前世典范,后人楷模 名留后世,德及乡梓

  一生行好事,千古留芳名

  高风传乡里,亮节昭后人

  悲声难挽流云住,哭音相随野鹤飞

  鹤驾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

  朗月清风怀旧宇,残山剩水读遗诗

  等闲暂别犹惊梦,此后何缘在晤言

  天上陨颗明星,人间少名俊杰

  瑶池来位贵客,佛国添座金刚

  (四)挽女联

  秋风鹤唳,夜月鹃啼 独剪西窗,梅残东阁

  慈颜已逝,风木与悲

  白云悬影望,鸟鸟切遐思

  花为春寒泣,鸟因肠断哀

  女星沉宝婺,仙驾返瑶池

  花落胭脂春去早,魂销锦帐梦来惊

  西地驾已归王母,南国辉空仰婺星

  宝婺光沉天上宿,莲花香观佛前身

  蝶化竟成辞世梦,鹤鸣犹作步虚声

  鹃啼五夜凄风冷,鹤唳三更苦雨寒

  魂归九天悲夜月,芳流百代忆春风

  绮阁风凄伤鹤唳,瑶阶月冷泣鹃啼

  慈竹临风空有影,晚萱经雨不留芳

  慈竹霜寒丹凤集,桐花香萎白云悬

  情操白如银,洁净晶莹光如雪

  慈心红盛火,鲜明炽烈映红梅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深切悼念逝者的语句

老人挽联大全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