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享受音乐体验快乐

  音乐教育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主动体验音乐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突出情感体验。

  一、建构和谐的心理环境,营造情感体验的氛围

  教学设计的重要原则是“情境”的创设。音乐教育的情境应是飘荡着快乐音符的氛围,应是点亮学生音乐心灯的氛围,应是激发学生享受音乐之美的氛围……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文本、实物、图片、音响等,创造出适合学生学习音乐的情境,使学生通过体验,解读人生,形成价值观与人生观。

  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也是创设良好心理环境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施教者与受教者凭借音乐审美媒介交流审美信息。这里没有传统智育和德育的权威性和强迫性,教学双方完全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二、音乐形象的审美特质,激发情感体验的动力

  学生能否进行高效而持久学习的变量之一就是是否具有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动机。不同学生学习音乐的动机各不相同,有的受家庭的影响,有的是羡慕同学,有的认为学音乐轻松,如此等等。可见,学生学习音乐往往受外界影响较大,学习激情起伏也大,具有不稳定性。

  由于受自身文化水平、艺术修养等的影响,学生很难认识到音乐在培养人的创造力、想像力、艺术鉴赏力及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等方面的价值。缺乏这种内因性动机是造成学生没有音乐学习持久动力的根本原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凸显音乐作品的审美特质,以优美、鲜明、生动的音乐语言和音乐形象来感染学生,促使学生意识到音乐的乐趣与作用,逐步由有趣学习阶段向志趣学习阶段转化,为情感体验提供不竭的动力。

  三、实现教学媒体的现代化,创设情感体验的载体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教师不能再单纯依靠一架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来传授知识,可以借助优美的图片、精彩的MTV、生动活泼的CAI课件,甚至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剧场、音乐厅去欣赏丰富多彩的音乐。录音、录像、多媒体等音像资料,这些经过二度甚至三度创作的作品,一般都较好地诠释作品的思想内涵,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能使学生对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调式、调性等音乐要素作出准确的心理反应,从而强化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多媒体课件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往往能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又怎能不“情动于中”,又怎能不产生“咏之歌之”的强烈愿望

  四、促进音乐意义的合理建构,形成情感体验的依托

  “音乐素养”高的人,就是那些在音乐方面具有良好认知结构的人,他们的音乐知识是完整的,理解是深刻的,领悟是富有个性化的和创造性的。他们不仅有科学的音乐价值定位,而且能把握规范的音乐评判标准,积极地发现音乐之美,欣赏音乐之美,创造音乐之美。音乐学习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积极构建音乐意义,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最终成为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有一定音乐素养的人。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定期了解学生认知结构,如音乐知识的表征是否准确,记忆是否深刻,理解是否透彻,内容是否丰富,结构是否合理,以及对新学的知识是否具有很强的同化作用等;然后精心编排内容及教学程序,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积累的音乐知识去评审与体验新的学习内容,并在体验中同化新知,使之有机地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来,从而达到认知结构的完善与发展。

  五、实施科学的学习评价,增强情感体验的信心

  教师应摒弃用一个标准对待所有学生的“一刀切”的测试办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应试”的内容,体味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信心。这种评价是一种内差异评价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水平,用发展的眼光认真进行评价,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评出成绩,评出信心,形成新的学习动力。

音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声乐学习最全大法

  [练习一]仰卧吸气、呼气

  仰卧,像要睡觉那样,全身放松,吸气,这时,气就能吸到腰的周围(可以用手摸摸自己的腰和腹部),停片刻,然后呼气,呼气时,用舌尖小声的说“丝”,或“无“,每次练习都要用表检查一下一口气呼尽,需要多少时间。开始练习,一般只能达到20秒左右,以后可以达到40秒以上。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什么叫“把气吸到腰的周围”。当学生体会到了以后,可以改为坐着的姿势,以后要用站着的姿势来练。

  这个练习,每天做数次,每天练习的时间不得少于五分钟。

  [练习二]哈腰吸气、呼气

  如果采用站立的姿势练习气息,不能把气,吸到腰的周围,应该先做这个练习。方法是:先挺胸收腹站好,然后上身前倾,如鞠躬状,(手自由下垂或向前伸,扶着桌子或什么东西)吸气,后腰膨胀,稍停片刻,呼气,嘴里说“丝”或“无“。气呼尽,再吸气,再呼。连续做数次,要把注意力放在后腰的膨胀上。用鼻子吸气,也可以用嘴和鼻子同时吸气。这是“慢吸慢呼”的练习。

  会做之后,改做“快吸快呼“的练习。方法是: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吸气时鼻翼内收,吸出响声来,吸气是主动的,呼气不要主动,这个练习要连续做快吸快呼30——50次以上。以后逐渐增加次数。每天的练习时间不得少于五分钟。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确实体会到“把气吸到腰的周围”了,再练习时,就可以把鞠躬的角度改的小些,逐渐改到用站立的姿势进行练习。如果用站立的姿势,也能做到把气吸到腰的周围了,以后就用站立的姿势进行练习。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把气吸到腰的周围”的感觉。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后腰在呼气时要保持吸气的状态。大家知道,唱歌是要使劲的,哪里使劲?有的老师说:“唱歌要使腰劲”。可见腰没劲是唱不好歌的。平时人们说的某某人唱歌“底气足”,恐怕就是因为他的腰有劲的缘故吧。

  上述的两个练习,在呼气时,也可以唱一个字,比如“乌”或“啊”、“厄”等;也可以连续的说“1、2、3、4、5、6、7、8、9、10,1、2、3、4、5、6、7、8、9、10。”反复说。

  [练习三]“气泵”

  掌握了“练习一”和“练习二”之后,就可以做这个练习了。这是前苏联莫斯科苏维埃剧院斯特列尼科娃创编的“呼吸操”中的一节。

  练习的方法是:上身前倾如鞠躬状,在前倾的过程中急吸气,让后腰膨胀,在恢复直立姿势的过程中呼气。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吸气时,鼻翼内收,吸出响声。反复这个吸和呼的动作。累了,休息一下再继续练。

  熟练之后,上身前倾半程时吸一次气,让后腰膨胀,然后马上放松把气呼出,恢复到直立时再吸一次气,然后马上呼出。就像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发出的声响。每次连续做一分钟,每天练习的时间不得少于五分钟。

  这个练习是最有效的练习方法之一。练习时要注意:为吸进多一些的气而拉长吸气的时间是错误的。应该在短时间之内吸进更多的气才对。

  [练习四]急吸急呼的另一种练习方法:“吸纸条”

  手持一窄纸条,放在一鼻孔前,用鼻子急吸气,纸条被吸向鼻孔,把鼻孔盖住,同时发出一个“嗒”声,然后,用嘴呼气。如此反复。气吸的劲越大,“嗒”声越大。练习时,思想上要只注意吸气,只注意腰的膨胀。呼气,不是主动的,吸气后,只要将膨胀后的腰放松,就可以把气呼出了。这个练习的要求是:每30秒吸80-90次。每练一次必须坚持30秒。稍停片刻再练。每次不得少于五分钟。以后,把时间增加到40秒、50秒、60秒、直至3分钟,或更多。其次数,以每秒2-3次为准。也就是说,一分钟要吸120--180次。当然,这个练习是很累的。你能坚持练吗

  在声乐学习中还有所谓“狗喘气”或“蛤蟆气”的练习。就是学狗张嘴呼吸的练习,就是“急吸急呼”的练习。这是以前很流行的练习方法。这个练习方法,练的时候张嘴吐舌,练一会嘴就发干,所以许多人不愿意练。如果你也不愿意练,就建议你用这个“吸纸条”的方法来练。其作用是一样的。

  [练习五]仰卧吸气、举腿呼气

  仰卧,吸气,呼气的同时举腿。(腿离开地面即可,不要举的很高)呼气时,嘴里说“丝”或唱一个音。可以是短音,也可以是较长的音。这个练习,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呼气时腰、胃部、和小腹等部位的感觉,——肚脐以上的部位往外凸,腰部膨胀,小腹随着呼气而向里收。即前边说的:‘先凸胃、再收腹”。

  这个练习主要是锻炼和歌唱呼吸有关的肌肉,使之灵活、有力。所以,学习声乐的人都要注意锻炼身体。在做这个练习的同时,最好也练练“仰卧起坐”。当然,选做其他有助于增强腰腹肌的运动也都可以。

  [练习六]吐唇哼鸣

  嘴唇稍前凸、放松,呼气时让嘴唇颤抖,发出似“嘟”或“噗”的声音。先练发短音,而后再练发长音。熟练之后,可以用这个“嘟嘟”声哼发自下向上而后再向下的滑音。也可以哼唱歌曲的旋律。如果开始练习时,发不出“嘟嘟”的哼鸣音,也不要着急,那就先让嘴唇颤抖发出“噗噗”的声音也行,此时要把注意力放在感受呼气时腰部和腹部的动作上。有的人嘴唇所以不颤抖,是因为嘴唇不放松,要知道,嘴唇的颤抖,是气息通过嘴唇缝隙时,由于压强的改变而造成的,不是嘴唇用力的结果。

  气息的练习还有很多,比如:用“闻花”、“闻味”的动作,练“慢吸”和“急吸”;用“吹灰尘”、“吹灭火苗”的动作来练“快呼”;用“吹火焰”使之晃动而不吹灭它来练“慢呼”;用“憋气”的办法体会腰的膨胀感;用笑的练习(哈哈大笑、嘿嘿的笑、嘻嘻的笑、哼哼的冷笑)来增强呼吸的功能。平时走路或坐着学习,也要注意呼吸的方式,如果能按声乐学习时的要求来吸气和呼气。那这就等于全天都在练习呼吸。

  老师上课时,是结合发声曲来练呼吸。学生课外练习时,如果有条件也可以用发声练习曲练。如果没有条件,就用我上边介绍的方法练。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呼吸的练习要贯彻到整个声乐的学习过程中。即使毕业了,不再上声乐课了,也要继续坚持练。否则,呼吸功能减退了,唱起歌来就会力不从心。

  “深呼吸、高位置”是对歌唱技术的最明确、最概括的要求。“深呼吸”怎么练,上边我已经讲了。现在讲“高位置”的要求怎么练。

  为了寻找歌声的“高位置”,普遍采用“哼鸣”的方法来练习。“哼鸣”就是用鼻子哼出声音来。一般用者n来进行练习,我爱让学生用ng做哼鸣的练习。

  [练习七]咀嚼哼鸣

  有的学生唱歌时嗓子使劲,他们在做哼鸣时,嗓子也使劲;有的学生唱歌时,下巴底下的肌肉向下顶,他们张嘴的动作,是下巴主动向下用力,还有的学生,爱捏着嗓子唱歌,他们在做哼鸣练习时,也捏着嗓子哼,为了纠正这些毛病,在做哼鸣练习时,一定要做咀嚼的动作。一边哼鸣、一边咀嚼,这就是“咀嚼哼鸣”。

  初学者开始练习时,可以只在一个音上哼鸣,以后在三度或五度的范围内哼鸣,会做了之后,用咀嚼哼鸣的办法哼唱自下而上、由上而下的滑音或歌曲的旋律。

  一边哼鸣、一边咀嚼的目的,是让下巴放松。注意,哼鸣出来的声音位置,一定要稳定,不能因为嘴在做咀嚼动作而上下乱跑。哼出来的声音位置,一定要高,一定要感觉是在鼻子里头的上边,而不是在鼻子尖附近。要用气、要坚持“先凸胃、再收腹”的呼气要领,一定要哼到鼻子里头的上边,不要闭着嘴用嗓子唱。凡是用嗓子唱的,其声音位置都是在鼻子尖附近。还有的人,由于下巴用力,咀嚼时根本张不开嘴。这都是需要注意克服的。为了做好“咀嚼哼鸣”的练习,最好先做“咀嚼气泡音”的练习。

  [练习八]咀嚼气泡音

  “气泡音”就是运用气息吹动声带,使喉室里出现打“嘟噜”、出“泡泡”的声音效果。做这个练习时,面部、颈部、胸部的肌肉都要放松,全身做懒散、困倦状。张开嘴做“啊”的口型,吸气后闭合声带,然后用较小的气息把声带吹开,又闭合,又吹开,就这样,出现了连续不断的“泡泡”音。平时,人们干活累了,往往就用叹气的声音说话,话语的末尾就会出现“气泡音”。

  如果做不出“气泡音”,那肯定是因为平时唱歌时,喉部肌肉有用力、挤卡的习惯。也就是说,他在唱歌时,不能打开喉咙。有这种习惯的人,吸气后发声前有一个喉头上提、挤卡的动作。有这种习惯的人,一定要耐心地做这个练习。改正自己的习惯。一定要放松、耐心,千万不能着急。越着急越作不出来。

  会做张口的“气泡音”了,就可以学做闭口的“气泡音”了。方法是:在张嘴做气泡音的同时,思想上想着eng,把嘴慢慢闭上,此时就觉的“泡泡”向后移了,移到鼻子的后上方了。此时哼出来的音,就是后鼻音ng,声音稳定之后,把嘴慢慢张开,此时如果哼鸣的声音位置不变,就可以做“咀嚼哼鸣”的练习了。

  “咀嚼哼鸣”的练习,开始也是先在一个音上哼,然后在三度、五度的范围内哼,熟练之后,可以哼唱向上向下的滑音,进一步就可以哼唱歌曲的旋律了。

  [练习九]咀嚼气泡音与哼鸣的连接

  把张口的气泡音变为闭口的气泡音后,做咀嚼气泡音的练习,同时思想上要想着ng,然后“凸胃收腹”,给气,使气泡音变密,就出来ng的哼鸣音了。开始练习时,音不要高,出现哼鸣音之后,马上把气息减弱,哼鸣的音调下降、又回到气泡音了。这个变化的连接,一定要用气息来控制。

  熟练之后,把哼鸣音再往上滑(开始也不要滑的很高),然后又回落到气泡音,以后要逐渐让哼鸣音更向上,上到一定的高度马上又回到气泡音,如此反复。做这个练习时,咀嚼的动作不能停,还要注意解除下巴下面肌肉的紧张,不能让这部分肌肉参与用力。另外,鼻子上端的嗅觉神经区,一定要打开。有的老师说“要闻着唱”,就是说要像闻花一样,打开嗅觉神经区,有的老师说“要吸着唱”,也是说要像吸气时那样打开嗅觉神经区。

  这样练过一段时间之后,你会觉得哼鸣音越来越结实,还会有一种脆亮的声音在鼻子的上端鸣响,声音的位置越来越高,这种声音特别有穿透力。这个声音好象能从头顶窜出去。此时,你就能理解我所说的“哼鸣通”是什么含意了。

  找到感觉以后就可以用这种哼鸣的方法哼唱发声练习曲了。练习曲的选择先级进后跳进,由易到难,根据自己的程度选用。

  哼ng的练习是获得咽音的准备和桥梁。大家知道,好的歌声里都是有咽音成分的。我国戏曲界所说的“膛音”就是指的这种有咽音成分的声音。有的老师说:会哼才会唱,在哪哼就在哪唱,能哼到哪就能唱到哪。所以,要想提高演唱水平,把歌唱好,必须重视哼鸣的练习。

  [练习十]选用含有“咽音”成分浓的韵母做发声练习

  王宝璋所著《咽音技法与艺术歌唱》一书中指出:“有一些母音,从广义上讲具有容易获得浓厚的咽音色彩的特性。”他所举出许多字,我分析了一下,其韵母包括:u、o、ai、ei、ang、i、和yu。选用有这些韵母的字,在高位置说字,在高位置唱字的办法去寻找含有咽音成分的字音。

  我常用“绿”字让学生做这个练习,可先说“乌”再说“绿”。说“乌”的时候,在嘴唇附近有振动感;说“绿”的时候振动感就上移了。如果气息使用得当,那么,就会获得含有“咽音”成分的yu了。会说之后,再让学生唱,用发声练习曲唱,用歌曲的旋律唱,唱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绿”韵母的高位置。要用“先凸胃、再收腹”的呼气要求,要打开喉咙,不能捏着嗓子唱,下巴底下的肌肉要放松,不能往下顶。

  还可以用hi这个音节做这个练习。hi这个音节,在普通话里没有。h的呼读音是he,这个练习要用它的本音,不要韵母e,用h本音直接拼读单韵母i,i的位置要高,要把它放到哼ng的位置上去。这样,才能发出含有“咽音”成分的音来。据说朝鲜语里有这个音节,他们发这个音很容易,说汉语的人发这个音有的困难。不过,学声乐的人,必须是个能掌握各种语言的能手。

  其他容易获得浓厚“咽音”色彩的韵母,也要一个一个地练习。然后用发声练习曲练。不光是练这些韵母,还要练其他的韵母。要按汉语的十三辙有计划地练习不同的韵母。

  喉要稳。许多爱好唱歌的人,不知道歌唱时喉头要稳定这个要求。有些人听说之后还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他们说:唱高音时,喉头就得往上跑,怎么能不动呢?他们已经习惯用喉头上下移动的方法唱歌,所以,要求他们歌唱时喉头稳定,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是,“喉头稳定”的问题,确实是声乐学习中的重要问题。许多人就是因为喉头不稳定,唱歌时挤卡,喉咙打不开,音越高声音越窄、越细,自己唱着费劲,别人也跟着着急,总担心他唱不上去。所以虽然唱了许多年,但歌唱水平不见提高。

  “喉头稳定”的问题,我在没有学习声乐之前,也是一个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幸好我不是高音,也不是一个爱“拔”唱高音的人,所以,我的喉头没有严重上提的毛病。当我知道了“喉头稳定”的要求后,就努力按要求练习,终于弄明白了为什么歌唱时必须喉头稳定。

  原来,人的气管上方有一个盖子,(会厌),人在吞咽食物时,喉头上提、会厌后倒,会厌就把气管盖住了,而在平时,由于喉头的位置较低,所以会厌是竖直的,这样呼吸才能通畅。歌唱时需要气息通畅,因此,喉头必须稳定在较底的位置,不能上提。喉头上提了,会厌后倒盖住气管,气息不通畅,还怎么唱歌呢

  有一些少年,在变声前能唱高音,别人越鼓励,越往高音唱。他们的高音,就是用喉头上提、挤卡的方法来唱的。由于他们发出来的声音是所谓的“自然的童声”,一些大人以为小孩就应该这么唱,不知道“喉头稳定”这个要求,听任他们“大声喊唱”,听任他们滥“拔”高音。他们确实也能演唱一些比较大的作品。根本没有考虑,他们变声后嗓子会怎么样。据我观察,凡是变声前,大声喊唱、滥拔高音者,变声后的嗓音还是那么好的并不多。这个问题应该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

  [练习十一]保持吸气状态

  那么,怎么才能作到“喉头稳定”呢?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在歌唱时保持吸气的状态。前边讲的“闻着唱”、“吸着唱”也就是这个意思。因为,人在吸气时,喉头就自然下降了。此时喉咙是打开的。保持这个状态,喉头不就是稳定了吗。

  另外,很好的体会一下大吃一惊时,喉咙打开的状态,并保持这个状态,也就能作到“喉头稳定”了。

  问题是许多人在唱的时候,喉头先有一个上提、挤卡的动作。他们歌唱时用力的着立点不在腰上,而在喉头上。尤其是唱上行旋律时,由于不能保持吸气后,腰的膨胀状态,所以,音越高,他的喉头就越往上跑。从心理上分析,他们唱从低到高的上行旋律时,思想上是往上想,喉头好象是在上台阶。反之,唱下行旋律时,喉头就一阶一阶的下台阶。这样唱声音的位置是变化的。而声乐的要求是声音的位置要统一。

  [练习十二]说“无”唱“无”的练习

  如果把手放在甲状骨与舌骨之间的缝隙处,就能发现,人们说或唱不同的母音,喉头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喉位高,甲状骨与舌骨之间的缝隙变小,喉位低,则缝隙变大。以“啊、欧、无”这三个字为例,唱“啊”的时喉位最高,唱“无”的时候喉位最底。随着喉位的降低,自己会感到喉咙是逐渐打开的。可以在一个音上反复说或唱:“啊——欧——无——啊”,头三个字,喉头是逐渐下移的,试一试能不能用“无”的喉位说或唱后边的“啊”

  既然说和唱“无”的时侯,喉位最低,那么,我们就多说“无”。练的方法是:把手放在锁骨上喉头下两侧的肌肉处。

  第一步,用自己较低的声音说“无”。说的时侯会感到锁骨上喉头下两侧的肌肉在胀,这两块肌肉胀的力量就把喉头拉下来了。实际上,人们在咳嗽的时候,或者用力吹气的时候,这两块肌肉也都能膨胀。我们要很好的体会这两边肌肉的膨胀感觉并记住它。

  第二步,说“无”的时候并不说出声,只出气,如果那两快肌肉也膨胀,那么,就用这个办法来练就可以了。

  第三步,在思想上说“无”,如果一想“无”那两块肌肉也能膨胀,这个练习就算圆满的完成了。以后,练唱的时候就想“无”,就让那两块肌肉膨胀,那么歌唱时喉头就不会上提了,就能稳定了。

  上面我们说到的那两块肌肉,在人身体上是最没有力量的肌肉。所以,要想让它能把喉头拉下来,就要锻炼它。锻炼的方法,除上面讲的用说的办法之外,就是用唱的办法。唱的时候,如果从低音往高音唱,那么,唱那个高音的时候,就让那两块肌肉膨胀。这样,就可以使喉头稳定了。

  如果从低音往高音唱,喉头还不稳定,喉咙还打不开的话,可以这样试试:站好,双手向前平伸,吸气后用“啊”唱一个音,然后突然下蹲,在蹲的过程中,“凸胃、收腹”,用“无”唱前一个音的高八度音。由于人在下蹲时,喉头下降,喉咙能够打开,所以,这时唱出来的“无”音,就特别通畅。这样唱,能比不下蹲时,唱出更高的音。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只要喉头下降了,就能唱出漂亮的高音。从而增强其信心。

  [练习十三]硬起音

  人在咳嗽时,喉头也能下降,那么,我们就在发声歌唱的同时,无论唱什么音,也做个咳嗽的动作,这样就会在唱的同时发出一个咳嗽时的“咳”声,这就是“硬起音”。具体的做法是:让声带闭合,发声时,让气和声音同时出来,注意,必须有哪个“咳”声才行。开始练习先说“啊”,然后说“诶”,“衣”,“欧”,“无”。先练短音、后练长音;先练说、后练唱;先练真声、后练假声;女声必须会假声的硬起音,这是女声练唱假声的好办法。

  有的老师用学狗叫的办法来练发声。称其谓:“狗吠发声发“。我是从一个录音教材中学来的。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学狗叫。狗吠,是很合乎发声规律的。它是用气息来发声的,是打开喉咙的,它的声音很大、也传的很远。仔细琢磨一下,狗的吠叫和上面讲的“硬起音”很相似。学老狗叫用真声,学小狗叫用假声,可选用“啊”或“哦”、或“欧等字音练习。

  [练习十四]加强胸腔共鸣,获得丰满、浑厚、圆润嗓音的练习

  用自己最低的声音说“哦”“无”“啊”等的长音,让声音在喉结以下到小腹之间振动,体会打开喉咙歌唱时,胸腔共鸣的感觉。

  打开喉咙说: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说数字时保持吸气的状态即可,不要用太大的气力,说到“号”字时,凸胃、收腹,加强气息,此时胸腔应该有振动感。

  打开喉咙、用凸胃收腹的气息大声的说:“黑”!“号”!反复说,累了,喘口气再说。像劳动中喊的号子那样有力,震撼。

  喉头不稳、挤卡比较严重的人,暂时不要唱高音,要在中、低声区练习,可以先学唱中、低声部的歌曲,打开喉咙,体会胸腔共鸣的感觉。

  [练习十五]用无音带其他的音

  如果通过以上的练习,喉头基本稳定了,就可以用发无音的感觉练发其他音了。还是要先说后唱。比如:“无——欧”,“无——啊”、“无—诶”、“无——衣”、“无——昂”、“无——恩”等等。上课的时候可以选用练声曲练习。

  “喉要稳”这个要求,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声乐学习中最困难的要求。因达不到要求而急噪的、或怀疑自己不适合学声乐的、退缩不学的我都遇到过。在音乐老师和专业演员中,有人当初也存在喉头不稳定的问题,由于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刻苦努力练习,克服自己的毛病,才有了今天的成绩。问题的关键是:耐心、毅力、练习和时间。

  下巴松。下巴松这个要求,虽然许多文献里都谈到了,我发现不少人还是没注意到。而且下巴用力、僵硬是初学声乐的人中普遍存在的毛病。不克服这个毛病,声音位置低,喉音重,声音散,不集中。当然,这和人们说话的习惯有关系。凡是唱歌时下巴用力的人,说话时下巴也是用力的。因此,要想克服这个毛病还真得从改变自己的说话习惯着手。说话也要打开喉咙,也要用气息。不要挤卡、不要捏着嗓子说话,尤其说“啊、厄”等字音时,注意下巴放松,下巴底下的肌肉不要向下顶。为了体会下巴松的感觉,请做下边的练习。

  [练习十六]抬头看天

  立姿或坐姿,挺胸、收腹,抬头看自己头顶上的天,此时,你的嘴就自然的张开了。反复做几次,体会一下嘴是怎么张开的?——不是下巴主动用力,而是下巴放松。

  体会到之后,下一步这样做:保持抬头看天的姿势,恢复到眼朝前看的姿势。此时,下巴是放松的,像掉下来似的。保持这个状态,体会下巴放松的感觉,把嘴合上,再张开,反复做几次,体会下巴放松就能把嘴张开的感觉。

  [练习十七]敲打下巴

  在练习发声或歌唱时,遇到延长的音,就用手敲打下巴。这是检查下巴是否放松的方法。如果敲打下巴,下巴能晃动,你所唱的音就能有高位置。为了能让下巴放松,平时不唱的时候,也可以用手经常敲打它,让自己真正体会到掉了下巴是怎样的感觉。

  [练习十八]震摇下巴

  林俊卿的咽音练声技法有八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共四个练习。都是“无声练习”。第一个练习是:张口的练习。下巴不动,用抬头的办法把嘴张开,同时把舌头送出嘴外;第二个练习是震摇下巴的练习。第三个练习是蛤蟆气练习。就是前边讲的那个“狗喘气”的练习。第四个练习是使舌部凹下成直沟的练习。

  震摇下巴的练习,具体的方法是,用抬头张口、把舌头送出嘴外的姿势,稍低头,后脖子用力站定,下巴放松,后脖子用力左右震摇,使下巴和舌头都能左右摆动。注意,后脖子一定要用力站稳,不能让整个头部都摇动。那样摇几下就迷糊了。

  这个练习是使下巴放松的最有效的练习。下巴紧张、舌头不够灵活的人,一定要坚持练习。如果后脖子不能用力站定的话,最好多练第一个练习,只有后脖子的力量增加了。震摇时,下巴和舌头才能左右摆动。这个练习有的人一说就会了,有的人几小时就会了,有的人,学声乐都有一年了还不会,为什么?一问才知道,课后根本没有练。为什么没练?回答说:不会。哎呀!这样学声乐,能有进度吗?。

  下巴能左右摆动了,下一步,要在震摇下巴的同时,练习哼音。用笑的气息,在鼻咽腔里哼,这时哼出来的音是很结实的,是非常“通”的。要记住这个位置,以后歌唱时,把声音都放到这个位置上去才对。

  [练习十九]“哒”、“啧”哼鸣

  这是我琢磨出来的方法。在教学中应用,效果还是不错的。所谓“哒”、“啧”,就是用舌尖发出来的声音。舌尖用力抵牙龈,然后突然放开,发出“哒”声,用较大面积的舌尖抵硬腭,然后突然放开,发出“啧”声。在有节奏的发“哒、啧、哒、啧的同时哼鸣,先哼一个音,熟练后,可以用这个方法做上下滑音的哼鸣练习,或哼唱歌曲的旋律。哒啧声,就像架子鼓敲节奏。非常有趣。这个练习有助于解决下巴紧张和舌头不够灵活的问题。是非常有针对性的练习。下巴不太紧张的人做这个练习毫不困难,马上就会。而下巴紧张的人,开始练的时候,可以只练哒、啧声,熟练之后再加哼鸣。这样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练习二十]舌尖打“嘟噜”

  俄语里的P,意大利语里的R,都是打“嘟噜”的颤舌音,我国北方民歌里往往也有打“嘟噜”的唱法,如:山东民歌“谁不说俺家乡好”中的“得儿呀依儿吆”的“得儿”就用颤舌音。民乐里的笛子,也有舌尖打“嘟噜”的花舌音。唱歌时下巴紧张、舌头不够灵活的人,就不能灵活的让舌尖打颤,所以,为了克服下巴紧张、舌头不够灵活的缺点,应该认真学做这条练习。

  “嘟噜”的产生,是气流通过时,放松的舌头在气流加速、气压变小的景况下形成的。紧张的舌头是颤不起来的。练这个的目的,就是让舌头放松。会打“嘟噜”了,就一边打嘟噜、一边哼唱歌曲旋律。先练短的,再练长的。进而哼唱整首歌曲。

  [练习二十一]张嘴、吐舌、说啊

  在练习十八里,我们谈到:下巴不动,抬头张嘴、吐舌的练习,不知道你是否认真练了。那是一个很重要的练习。必须每天都坚持练才行。熟练之后,在张嘴舌头外伸的同时,说“啊————”。要求说啊时,舌头不许回缩。刚开始练,音调不要高,一定要用“凸胃、收腹”的方法,强调气息的作用,舌头一定不许回缩,也就是说,说“啊”的时候,下巴和舌头都不许参与,不许使劲。

  歌唱时,发字头(声母)的音,嘴里有使劲的地方,此时,下巴或舌头有些紧张,但是,由于歌声的延长音就是韵母,所以,唱韵母的时候,下巴必须放松。只有下巴放松了,声音才能有高位置。下边我们讲“字要正”的时候还会讲到这个问题。

  字要正。字要正,讲的是咬字吐字的要求和练习。歌曲是音乐与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唱歌一定要把歌词唱清楚。我国古人有“字正腔圆”的要求。所谓“正,就是正确、准确、合乎规律、合乎法则。“字正”就是把字唱正确、准确,合乎该字的发音规律。因此,学声乐的人,必须掌握歌曲所用语言的语音知识。我们学唱的歌,绝大多数是汉语。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和掌握普通话的语言知识。吸收和借鉴民歌、曲艺、戏曲咬字、吐字的方法和技巧,使自己的歌声达到“字正腔圆”的要求。

  [练习二十二]朗读

  说和唱在发声方法上,虽然不完全一样,但是,从咬字、吐字这方面来看,说是唱的基础。一个说话语音不清楚的人,唱歌的时候吐字也不会清楚。所以,学唱歌的人,都要练练朗读。学声乐练朗读,要结合发声的要求,用气息说,说在共鸣位置上。学声乐的练朗读,可以就地取材,朗读歌词。朗读之前,先要弄明白每个字的声母、韵母的正确读音,还要掌握好声母、韵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以及它们的舌位、口型等细节要求。先小声读,再逐渐放开声音读。先一个字、一个字地,慢读,再连起来,快读,以后要按歌曲中歌词的节奏朗读,按歌词的感情朗读。通过朗读,理解了歌词的内容,同是也就把歌词记住了。

  [练习二十三]在同一个音高上唱、练歌词的发音

  一些重点歌词、绕嘴的歌词,自己发音掌握不好的歌词,要单独拿出来练,可以采用在同一个音高上唱歌词的办法来练。如:

  11111———

  从中声区开始,掌握之后,提高半音再唱。根据自己的程度决定唱多高。

  [练习二十四]闭嘴说、唱母音的练习

  一般采用aeiou这五个母音。嗅觉神经区打开,用气息在高位置说。然后,微笑、咬牙说。先小声说,逐渐把声音放大。要求咬牙说的音、跟张开嘴说的效果一样响亮、结实、通畅。

  用同样的方法在同一个音高上唱。用发声练习曲唱。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如果能够很自然地在高位置演唱了,就可以把上下牙咬住的姿势改为中间留一指的距离。以后,改为正常发音的口型。

  美声唱法有“咽腔是歌唱家的嘴”的说法。我体会,这主要是指的母音的共鸣位置在鼻咽腔。汉语虽然有单韵母和复合韵母的区别,但它们在歌唱中,都是要延长的部分。在哪里延长呢?也是在鼻咽腔。所以,如果能够在鼻咽腔进行母音的转换,就能够使共鸣位置统一,就有歌声的高位置。这个练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领会咽腔在歌唱中的作用。

  [练习二十五]歌唱咬字吐字的技巧

  王福增教授说:“要先说后唱,先白后暗,把字说清后,把韵母迅速地安放到鼻子后上方那个小共鸣点上去,然后才加气、才加劲、放响声音。如“片”字,在拍子前先果断地咬一下“片”,等进入拍子后,再延长韵母an,这时声音才竖、才唱、才加共鸣。”

  我体会,这是吐字技巧,也是歌唱技巧。先说后唱,就是说,开始唱出字音的时候,实际不是唱,而是说,不要用大的力气,只要保持住吸气的状态即可,字说清楚了,马上放松下巴、凸胃、收腹,给气,喉头向下,让韵母绕过软颚进入头腔,就是王福增教授说的那个鼻子后上方的小共鸣点。这样唱,字音准确、歌声又有高位置。所以我说,这也是歌唱技巧。如果学声乐的人,能掌握这个咬字吐字的技巧,那么,我们相信,他已经体会到什么叫“歌唱”了。

  情带声。歌唱的艺术是传情、表情的艺术,学习歌唱的方法、练习歌唱的技巧,都是为了更完美地表现作品。方法和技巧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只有深入地研究作品、理解作品、并能深入到作品的规定情景之中去、正确把握作品的内涵,首先要感动自己、然后以自己真诚的思想感情去歌唱、去表现作品,才能感动别人。我这里讲的“情带声”,就是要求歌唱者要用真诚的感情去歌唱。观众听歌,不能像喝白开水,无滋无味、有声无情。要在白开水里加点佐料,应该是什么味,就加什么佐料,即带着感情去唱,“以情带声”,才能作到“声情并茂”,才是完美的歌唱。

  当然,这是很高的要求。初学者在没有掌握正确的歌唱状态和方法、没有足够的技术手段去表现作品的时候,让他们“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地歌唱是困难的。但这是学习声乐的人所追求的目标。因此,从开始学习的那天起就要注意“以情带声”的要求。比如唱:1———时,就要用积极向上、昂扬的情绪来唱。如太阳升起来,光芒万丈。而唱:5———时,要想象是江河之水,从高处流下来,奔向远方。唱高音时,如呼喊,用兴奋的心情;唱低音时,如私语、如沉思,用平静、舒缓的心情。

  总之,从练声的第一天起,就要贯彻“以情带声”的思想,根据对音乐内涵的理解,用恰当的感情来唱。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学习声乐的同时,多看点书,加深文学修养和艺术修养。深入生活、接触实际、了解社会、了解观众,多听听名家的演唱,提高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进一步说,感情,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没有什么办法能让一个人产生某种爱或恨的感情。老师只能启发、引导,歌者有没有某种感情,还得歌者自己去体会、去感受。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但老师的作用是不能抹杀的。

  无论现在对音乐的理解是否透彻,是否正确,在歌唱时,都不能漫不经心、心不在焉。大家知道,有的歌手嗓音并不是很好,但是,他演唱时,你能够坐的住,能听得下去,并愿意听。什么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心儿在唱”。他们能够把作品所要表达思想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每一句都能打动听众的心,让听众与他的感情产生共鸣。这种场面,不是每个歌唱者都要追求的吗!

音乐教育培训的心得体会

  1、一堂音乐课,音乐怎么能够形象化?应该做到基本美与辅助美的相结合。要使课堂活跃,首先情境创设要有新意,这样一开始就可以使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来。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要环环相扣,且过渡自然。回忆所听的几堂课,使我印象较深的是曲老师的那堂铃声叮叮当。她着重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肢体语言﹑节奏的对比﹑以及小钟和钟爸爸两个角色的巧妙结合,充分激发了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

  2、作为一名专职音乐教师,自身要具备较好的音乐素质。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身必须要有源源不断地活水。”所以只有自身有了更多的这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将知识灌输给每一个学生。音乐教师掌握的不仅仅是歌唱上的一些技能,还应具备各种乐器的演奏:于老师悦耳动听地嗓音,生动的模仿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声音,刘老师的古筝演示,李老师的小提琴伴奏使爱尔兰的踢踏舞更具节奏感,更有感染力,以及叶老师对于简单乐器制作的简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美好的榜样,因此教师自身的素质也要不断地提高。

  3、音乐课堂又不同于其它课堂。一堂音乐课既要体现出同学们的活跃,又要做到动而不乱,这切切实实就要抓好常规。这六堂课下来,每一位老师都能做到这点,使我很佩服,这也是我所要学习的一个方面。学生的一举一动,一堂课下来老师应该时时刻刻关注,不能让学生空下来。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举动就能告诉学生该干什么?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4、要上好一堂音乐课,并不是只要照本宣科,歌会唱就可以了,而是要教会学生更多的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要准备一些课外资料。利用多媒体,优美的动画再加上动听的音乐,使学生更加有兴趣,使课堂充满更多的活力。

  经过这次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有些方法是我们应该借鉴与学习的,但更多的还是要靠自己去摸索,去实践。以上只是我个人一点浅薄的体会,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怎样才能学好音乐

  首先要有一定的音乐素质。音乐素质就是人在音乐方面应有敏锐的听觉、鲜明的节奏感和良好的音乐感觉,就是我们常说的音准、节奏、乐感。一个人的音乐素质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培养,而后天的培养是特别重要的。在音准、节奏和乐感方面有敏锐感觉的人,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前提条件。

  其次,具有音乐素质的人要进一步学好音乐就必须学习音乐方面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学音乐的基础就是要练习耳朵,练习自己的听力,现在的试唱练耳是很重要的,没有试唱练耳你是学不好音乐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试唱练耳重视起来, 在有了一定听力的基础上乐理也要学好,要知道基本的音乐理论常识,要知道古典音乐的由来,音乐感情,音乐思想,创作思维, 从而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感情和思想,把一手曲子弹到极点,技巧是可以慢慢练出来的,但是就算有技巧没有情感的曲子等于零,它表达不了人们的思想,所以我们必须先练好耳朵!

  想要学好音乐,还要做到以下几条:第一,要有信心和恒心。有比较好的天赋学习起来会更容易些,但是,取得成功的前提,应该是兴趣,只要有信心学好,并能够持之以恒,一定会有可喜的收获!

美声声乐练声方法技巧

  有了正确的呼吸后,便可以开口唱歌了。要使歌声圆润、悦耳,必须利用共鸣。我们唱歌主要利用的共鸣腔体有胸腔、咽喉、鼻腔及头腔,声音要好听,必须在唱高、中、低音时都有部分胸腔以上的共鸣,也就是“声音的高位置”。1.歌唱的基本状态要获得声音的高位置,必须放松喉头,内收下巴,这两个器官不能在歌唱中使力。一般人唱高音都是*挤压喉头发声的,这是错误的发声方法,不能获得美妙的声音。应放松喉头,使之成为气息的通道,然后抬起软腭,提笑肌(即保持微笑的状态),使声音能通向鼻腔。2.共鸣的位置一般来说,演唱时低音以胸腔共鸣为主,到中音、高音后,高位置共鸣腔比例逐渐加大,以鼻腔、头腔共鸣为主。以上讲的都是歌唱发声的基本要领,各位必须多多练习,熟能生巧,这样才能唱出美妙动人的歌声。另外,通俗歌曲演唱还有许多表现韵味的技巧,如颤音、哭声、气声、挑音、噎音等等唱歌练声法(9法)唱歌最令人沮丧的事,莫过于走音。一咪在手满以为唱它一回轻轻松松,谁知道没有人在场还可以算中规中矩。那晓得在众人面前唱歌,歌声会变了调,连呼吸都不受指挥。好歌慢慢练,既然喜欢唱歌,「走音」这问题非要解决不可。基本法第一条:练气,练气切要把喉部及胸腹一起放松,然后一收一放,一次有声,一次光是呼吸,来回十多次后,唱一首喜欢的歌,唱时一定要口型如半月「」。

  (之二)话说经过第「一招」练声法,第「二招」应当粉墨登场。方法━━全身放松,深深吸入一口气,跟着微微乘着气息由I至I歌唱,再吸入另一口气,快速而又畅通的亮声「呵」出音阶。此法有助增加气量以及发声明亮。不过,有些练唱者共鸣较浅窄,可能经过有「动机」的锻炼发觉喉紧气速。如遇到这情形。请倒一杯温暖的白开水,……诗曰:喝一口,拍拍胸口。继而用手按摩全颈及喉咙,如此这般,有助血液循环及开阔胸腔及口腔共鸣。

  (之三)话说「两招」过后,应该轮到第「三式」上场。请两手轻傍左右两边肋骨(腰上一点),然后吸气,在吸气时要感觉到两边肋骨横向扩张,手请仍保持原状,跟着收小腹把气呼出,呼气之时保持扩张两边肋骨。然后放松全身,再重覆一次、两次、三次一直到十七、八次吸气。这「一式」的目的是,把肺活量增强,同时亦提升人体张力。唱歌的首要条件是有声有气。好了,是否觉得胸口涨闷,甚至头重喉咙干涸?用一小茶匙红茶叶加些冰糖,重温上次所写的:「喝一口,拍拍胸口。」不过今回拍的地方范围多几处,连腹部亦拍拍它,对练声练气非常有效。

  (之四)第四式。眼望远方,咀吧唱喜爱的歌,唱歌时候,两手轻按小腹,即所谓意守丹田。为什么须要两手轻按小腹?这样可以带动思想集中。人的意念非常飘忽,按小腹是把声音确保「够深」,即在丹田发声。既然开始了丹田发声,即是练习歌唱有更高的要求,如此,如此,请各位网友切记一、二、三式,不可有所偏废。

  (之五)丹田发声是所有圆润、明亮、美的声音出发点。不过要达到声音通透明亮,真的非一朝一夕的功夫可如愿以尝。努力加油进入第五式━━合咀“Hu再从高声区“Hu回起音点。练声时两旁肋骨微微向横扩张,声音要发自小腹直通达至鼻梁,而喉咙一定要放松。目的:是发展鼻腔及口腔之间的共鸣。又是一句老话,温故知新。

  (之六)第六式,震音及弹跳音━━1.吸气,气要吸得深。2.用唇打出1234567I音阶,发声时,两边肋骨微扩张,小腹与双唇配合弹跳。3.咀巴张开成圆型,以「呵」音配合腹部弹跳,从1至I。目的:练就一把有力及有弹性的歌喉。

  (之七)重点是练习咬字清楚。首先把发声部份调整,一.拍拍胸口,清清腔口。二.吸气要深,吸气时两旁肋骨向横扩张,目的是调节共鸣通顺。三.放声吐出“开、齐、撮、合”四个字,原因━━开,是把口腔张大;齐,发出齿音;撮,让字音集中;而合的意义是锻炼唇音。这是练习吐字清楚的第一步,请各位紧记各式练习。

  (之八)有朋友问:「唱歌走音,高音不成,低音不就,想一展歌喉,可惜开口难听,我该如何?」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大的唱歌缺憾,现在就“走音”作题目。1.慢慢扩张“横膈膜”,深深吸气,支持着不要把气呼出。2.支持的气息到了顶点,马上用手以快速节拍;拍拍胸口大声用不规则的“呵”音随气而“呵叫”。3.两手前后左右拍打及按摩头部,力度要适中,目的是令头腔共鸣提升。注意:这招非初学者的歌唱“良方”,如果初来访客,敬请由歌唱第一式作起步点,后会有期。

  (之九)练习连音━━首先吸气,吸气时两旁肋骨微张,气吸至七分满便可以,因为吸气太深,太满反为令人容易泄气。唱出FA音,由1---/2---/3---/4---/5---/6---/7---/i再以MA音重复以上音程,每唱四拍吸一次气。记着练音阶的时候,吸气呼气要安静,发声不要让声音震抖。目的:这一式是训练歌声的穿透力。一连九式高唱入云音波功,各位有心练歌朋友;可有一招一式按部就班练声练气练唱歌?我用“暂别篇”这名字;是有用意的。「声音」是看不见的东西,要拥有一把好嗓子,要经过很多不同的训练方法,很多时不是依书而习,就可以得上歌唱大道。因才施教,因生理条件而判断练声方法,是至理名言。这九式练声法,是献给各方朋友作为打好声底基础的歌唱良方。请各位朋友持之以恒,将每一式反覆练习,时间定然证明你们声音亮丽了。

音乐课中音乐兴趣的培养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的能力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比任何艺术都能更快更直接的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是情感,它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的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活动是对审美对象得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

  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

  不同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变化等都能够给人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完整的听赏歌曲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因为纯粹学唱歌而残生的厌倦心理,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唱欲望,是学生能够主动持久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例如:歌曲《念故乡》表现了一种孤独、悲哀和思念家乡的情绪。在教学中我并不过多的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听赏歌曲,在欣赏中体会和感受歌曲情感和内涵,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作品的处理方法和表现手段。通过这种思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其次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了。视奏也同样要“一目数行”。这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

  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或者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切莫只讲不练。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视谱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的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和夸奖的话语对学生来说都是鼓励和欣赏,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我们要抓住每个契机,及时给予表扬。不管唱的标准如何,只要学生大胆参与,老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评价语言要自然、真诚,用我们亲切的评价语言去感染学生,去鼓励学生。三、积极培养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的能力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同学们要做到能正确的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首先要了解发声原理。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和口以及鼻腔和头腔的共鸣来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以及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来的结果。无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只要是能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就是好方法,切忌乱模仿,压着嗓子唱歌,唱出一身的毛病。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像,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的。可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通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像、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除了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外,还可结合听音练习,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分别在风琴的中音区、高音区、低音区弹奏学生喜爱的乐曲片段,让学生欣赏三种不同音区弹奏出的效果。还可以加深难度,提高要求。如教师可以采用合唱与表演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讲”音乐故事。这种练习充满音乐情趣,适合学生口味,学生倍加喜欢,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并为以后欣赏更深的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更应该有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即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有良好的文化知识;既要掌握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教育教学的方法,又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在感知,想像思维,科学的发声法,情感教育、互动合作以及欣赏这几方面不断的提高并能有机联系在一起,这不断的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智力、技能、思维、和兴趣,使他们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音乐教师心得体会

  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介绍一些作者的生平,比如作者出生的年代,大什么情况下创作了该作品,其音乐表现动机是什么,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感情,通过这样生动的描述使学生对该曲目产生一定的兴趣,另外,对把握乐曲的性质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乐感培养是基础和关键

  钢琴的演奏是听觉的专注,敏感,十个手指各自独立前提下的积极活动,这种双手不同动作及全身多种器官的配合运用,必须遵循有规律的、科学的、恒性的训练,努力地去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才能掌握演奏技艺。

  首先,乐感对于学习钢琴学生来是很重要的,那么,怎样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乐感

  在练习乐曲、音阶和练习曲的时候可以加入适当的表情,如音阶,用有力的断奏来表达一种威严,愤怒,用较慢的连奏来表示一种优伤等等。这些都是训练孩子带着表情进行弹奏,展示自己表现才能有好办法,对练习曲和乐曲中的表情记号,做夸张性的弹奏和练习。

  一般来说,再简单的乐曲或者练习曲,都有可能进行对比,至于对比是力度上,还是音色或者情绪上,可以请教教师来进行要求,多听,多看,不放过任何表演的机会。要鼓励孩子在适应的场合进行表演,这样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好的锻炼,自信心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三、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正误比较法,教学正确示范的同时,还可以适时地选择典型的错误,弹奏进行演示,目地在于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脑记,对正确与错误进行比较,以提高学习的鉴别力和感知力。

音乐教育随笔

  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以下是我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拉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如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一切授课内容,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此,我深有体会,因为在我小的时候,喜欢哪个老师,就特别喜欢上他(她)教授的课,并且这几门课成绩也就最优秀。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现情意的好工具,但对于大多数大班幼儿来说,通常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因此,听起来总觉得干巴巴的,没有感情色彩。孩子们在开始学唱时还有点样子,可等一段时间

  再去听他们唱时,一首优美的歌曲就面目全非了。如何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达力呢

  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

  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如在教授《春天来了》这首歌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春天来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瞧!有谁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听!是谁在为春天歌唱?美丽花儿、嫩绿的草儿、可爱的布谷鸟” ------或者将歌曲融入故事情节当中。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的------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2、范唱感染,激发欲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歌曲《娃娃上灶》这节课,我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我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中所唱娃娃厨师切菜切肉、翻炒做饭,用心者饭香菜香味道好,贪玩者饭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画面;而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了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3、模仿演唱,提高能力

  唱,是一项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唱可以使幼儿在音准、吐字、唱词、节奏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由于大班孩子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学唱歌曲。在教学中,我多用录音带。在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通过三个步骤来帮助幼儿进行模唱:第一步,要求幼儿耳听录音,心里默唱;第二步,要求幼儿随录音进行轻声哼唱;第三步,要求幼儿模仿录音,反复进行齐唱练习,直至

  幼儿能够基本跟上录音的速度为止。

  4、辅助律动,融入情感

  律动,是一种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动作,随着旋律的发展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孩子们好动,尤其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动,而律动正好符合他们这一年龄特点,因此也就成为他们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例如在学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这节课,通过梳头、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等一系列动作的编配,使幼儿在边唱边做的过程中,理解性地记忆歌词,并能把疼爱妈妈的感情付注于演唱当中。

  三、通过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班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必须有赖于歌词的引导和教师讲述的启迪,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在教学中,我一般这样引导幼儿:

  1、通过讲解、了解音乐。幼儿对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较深刻的,在首次给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一定应尽量使幼儿对音乐产生一种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这个过程应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想象活跃,情感上也有所触动。例如在欣赏《啄木鸟》时,我要求幼儿闭目聆听音乐,并跟随教师有感情的配乐讲解,在脑中展现出一幕幕啄木鸟为果树治病以及果树除虫后枝繁叶茂的美丽画面,使幼儿情不自禁地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深地感受乐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2、通过动作,表现音乐。如在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这组乐曲时,我先提出要求,让孩子们只用动作,不许出声,听一至三遍音乐,并观察孩子们的反应。结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动作表现出了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我抓住时机,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角色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

  3、通过图画,展现音乐。例如,在欣赏《嘀哩、嘀哩》这首曲子时,孩子们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我则鼓励幼儿运用画笔、大胆想象,在纸上把关于春天的种种美妙景物展现出来,从而完成这一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总之,对于大班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

  活动的兴趣。实践表明:孩子们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音乐教育随笔范文

  一、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二、在教学过程中,本着让学生从要我学----我想学----我要学这一过程进行转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对教材的目标进行了设定。并根据初中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而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安排了本学年的教学计划,精心编写了各个年级各个课时的教案和导学案,配合学校强势推进教学改革。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我一方面在教学模式上采用一些适时有效的设问,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的实物展示与课件相结合,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在课堂活动中,我会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环境,能够在课堂中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

  三、本学年除第一单元是唱歌课外,其他单元不是创作就是器乐或欣赏,比较枯燥难上,学生的兴趣也不太高,教学比较难开展。我就大胆的在教学中加入适当的表演,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有了提高,课堂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如:复习四分音符时让学生用走来感知;八分音符让学生用跑 来感知,这一下学生很快就记住了。

  四、配合学校政教处,成功的举办我校第二届花样年华艺术节,并成功出演节目吉他独奏《爱的浪漫史》。此次艺术节的文艺演出活动给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潜能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使他们懂得团结协作的巨大力量和重要性,同时也得到广大师生及各界社会人士的好评,还向社会各界大力宣传了我校的形象。

  五、努力学习,加强修养。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要是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适当地接触一下电脑音乐。此外,我还很注意自身的学习。如:练习专业技能;阅读一些音乐、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报刊、杂志;上网查找有关教育工作站,并精心创建了自己的音乐博客与各地的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很好的学习和交流。

音乐教育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而音乐课堂中的“美”,该如何启发和引导呢?尤其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美”,更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她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何去唤醒这种“美”,同时让学生也感受到“美”,以及能表达出来。

  我是一名音乐教师,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我深切的体会到教学比学习难得多。在学校里当学生的时候只要听懂老师教的内容就是好的。可当老师后就不一样了,不但要教得好,还要让学生学得好,而组织 这种学生与老师的双边活动我经验还不足,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逐一体现。但是,无论教育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改革,都要体现于教学过程,要体现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终体现于教学效果。如果教学没有成效,或少有成效,一切教学的目标都会落空。因此,教学的有效性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和归宿。有效教学是指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我觉得要上好一节课并不难,难的是要上好每一节课,很多问题并不能仅仅靠一节两节课就能解决的,是要靠平时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细节之处慢慢灌输你对音乐的理解,把握住他们学习音乐的正确的方向,并且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让孩子真正的喜欢你,这才是最难最难的。

  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让我有心得的小事,事情虽小,但也慢慢完善着我对音乐教育的理解。音乐课不同与其他学科,他更注重情感的交流、情绪的体验。当音乐教师与学生关系成了“朋友”式,音乐课堂会变得温馨愉悦;当音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成了“导演”式,音乐课堂会变得更趣味更精彩,当音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了“师生互换”式,音乐课堂会变得更有活力更有生机。音乐教师要不断更换角色,换换“面孔”能使音乐课有更广阔的“天空”。 转眼我和我带的这一届学生们已经共渡四个春夏秋冬了,从最初都那么小的他们,天真的小脸,每天到学校一脸的迷茫直到现在已经知道和老师对抗,已经不再听从老师所有的命令,不再是会说自己是老师的小士兵的他们了。已经是那么聪明的一群孩子了,我很想再看到最初单纯可爱的他们,但是就连我都不是原来的我了,我如何去要求孩子们不改变呢? 记得我带他们一年级音乐的时候,上过一节欣赏课,让我一直记忆犹新,是在欣赏《小星星变奏曲》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我的语言行动始终在支持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进行身体与思想上的近距离接触,让学生感到老师不是权者,而是倾听自己意见的朋友。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放下包袱,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指导,更好地积极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得到个性发展、张扬,激发创新意识。学生在欣赏歌曲时,我就轻轻地走到学生中间坐下,与学生处在同一学习的环境中,边提问边用肢体语言稍作提示:“音乐时而快、时而慢、时而强、时而弱,想一想它表现了哪几种小星星在一起做游戏。”小朋友一下子兴趣盎然,他们各抒己见:音乐快表现的是活泼的小星星,音乐慢表现的是优美的小星星,音乐强表现的是兴奋的小星星,音乐弱表现的是文静的小星星。学生的强烈表现欲望在我的启发下被激活了。紧接着,我就让学生随着音乐用动作来表现各种不同类型的星星。他们表现出的星星多样、丰富,令人欣喜。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了美的愉悦,受到了情感的陶冶。

  还有一次让我印象深刻,在教授歌曲《动物说话》中,感受歌曲时,要求学生把没有唱词的地方用手拍击出来,此时的我很自然地融入在学生中间,用激励的语气亲切地对学生说:“你们不仅可以用手拍击,还可以用你喜欢的动作来表示。”话音刚落,学生们一个个活跃起来,有的晃头、有的拍腿、有的跺脚、有的学小兔跳、有的学狗叫……在民主、宽松、和谐、合作的氛围中,学生们智慧的火花开始迸发,为间奏创编出了千姿百态的动作,还为这首歌曲创编了新的歌词,有的唱小狗、有的唱小猫,有的唱小羊,还有的唱小牛……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使我领悟到在情感体验中营造学习氛围十分重要,学生能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氛围中体验情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较好地完成了音乐教学目标。

  总之,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也是丰富多彩的,因此,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班级学生会创造出不同的成果作品。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最终获得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

大学班级意见评语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