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特色文化和民俗风情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话谈重庆

  若谈起重庆,我想,人们的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个词语一定就是“火热”吧!

  没错,重庆是一个火热的城市,大街上小巷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一声声的欢声笑语洋溢在每处。

  重庆是一个有着俊男美女的城市,有句俗话叫做:“重庆美女千千万。”走在重庆的街上,你随处可见那穿着时尚打扮时髦的美人儿们。

  在我的记忆之中,重庆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山城,它四面环山,风景如画,但,对于我而言,重庆,绝不只是一座城市那么简单,它承载着我的回忆,拥有着我的欢声笑语。

  重庆是一个美丽的城市,这里的人们好客而又朴实,街道上整洁而又干净,虽然没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但重庆,也拥有着独属于它自己的美丽。

  如若你来到了重庆,请一定要来尝尝这儿最为出名的火锅,在这充满着辣椒文化的城市里,带上亲朋好友围在一桌,吃着香辣的火锅,绝对不虚此行!

  这就是我的家乡,重庆。

重庆特色文化和民俗风情

白色重庆的魅力

  在平常日子里,重庆人的重庆,缤纷多彩,洋溢着热情,沸腾着欢乐。而白色的重庆,却与平常大不相同。

  如果说平时的重庆是一名现代时尚味浓重的美女,而现在却像是穿有枯叶色旗袍的古风美人。因为,现在正值清晨,因为,拉开窗帘我看见了白色的雾。白色的重庆,真的很静谧,静谧得让我不得不放慢呼吸。脑海里映出重庆城的火热,沸腾的火锅,烈日下的蒲扇轻摇,路旁几个被晒软的“棒棒”,与此时的重庆一点也不相称,现在,她只是静静地坐着。

  乳白色的浓雾装满城市。我走在路上,只想去买点吃的。酸奶?牛奶?面包?蛋糕?正没头没脑地想着,却又停下脚步。为什么要走这样快乐?清晨的大雾,这么的美好,走快了,一会儿就没了。仔细看街上,没有行人,偶尔一只猫幽灵一般的滑过,快得像一阵风。又或一辆巴士呼啸着,进了某个拐角,不见了。

  真静,城市还在沉睡。

  我知道面包店只有一家现在开着门,于是往那个方向走去。昨晚一场薄雨,路面湿湿的,走起来比往日尘土飞扬的感觉要好得多。面包店外一块小小的花圃里,种有一些花草。现在不是那些娇贵的花儿开放的季节,于是小草细细的黄花成了主角,与小草上的水珠一起绽入在这个小小的、小小的花圃里。我推开玻璃门,店主站起来说:欢迎光临。

  雾在玻璃门外叫嚣着,努力贴着玻璃门想钻进来。我买好了吃的,问一句店主,这雾每天早上都有吗?这真是一个极蠢的问题。但店主微微一笑,告诉我,经常有的。原来,这白色一直伴着这个小小的面包店喔。我开始羡慕店主了,经常可以和白色的重庆在一起,守护着香浓的面包。因为,白色的重庆只出现这么小小的一会儿,久了,就没有了。

  走在回去的路上,雾开始加重。白色把重庆包裹得严严实实,古风美人变得越来越端庄。街止走过几名穿着对襟绸衣的老人,手上或拿红扇,或提宝剑。一些锻炼的人而已,却给白色重庆添上了一笔眼神,显得目光炯炯。我路过相映成趣的行道树,树上的麻雀“呼啦”一声飞远了。是我惊了这些尚在深睡的鸟儿吗

  城市还没完全醒来,鸟却已先

  飞。

  真好,走在这样美妙的路上,可以看着这么多的生灵醒来。静悄悄的重庆,静悄悄地白。又路过刚出门时的地方,又看见那只猫,它已经不躲了,睁开了琥珀一样的双眼,目送我远去。真是友善的猫。真美,走在这样恬静的路上,可以看着这么多的生命绽放。这个时候,一束细细的阳光射在我面前的小路上,我伸出手,感受它的温暖。

  这个时候,雾开始散了,古风美人用她如水的目光看我一眼,远去了。白色的重庆虽那么美,但只在清晨到来。她和阳光不能在一起,雾开始变得透明,开始袅袅地升空,我像那只猫一样,目送着它飘散。阳光照耀整座城市,用激情与火热对这片美丽的地方撒播着热情,耳旁有车水马龙的声音渐渐响起。重庆又恢复了她的繁忙与热情。

  白色的重庆,有雨后甜甜的味道,有夜里花儿秘密的芬芳。白色的重庆,和白天的重庆,只差一个字,但完全是截然不同的性格。一个温柔似水,一个骄阳胜火,一个低回婉转,一个耿直热情。

  白色的重庆,给我带来了心灵的平静与滋润,我感到了安静、恬淡的悠闲和美好。

  白色的重庆就是雾笼罩之下的重庆。“我”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看到了白色重庆的魅力。这种魅力来自于朦胧静谧的街市、滴着露珠的花草,以及晨起锻炼的老人……

重庆的韵味

  重庆,是一座独特的城市,以她的质朴魅力坐落在中华大地上。她没有北京的张扬,没有上海的繁华,也没有杭州的美丽,但她却有着许多自己独特的韵味。

  提起重庆,我是再熟悉不过了,大家都知道重庆的小面吧。凡是来重庆的朋友,都要尝尝这独具特色,味道麻辣的小面。“一红(辣椒),二白(芝麻),三黄(面条),四绿(蔬菜)”是重庆小面的四大颜色。味道则是衡量小面的标准。络绎不绝的人来到面馆,扯着嗓子大叫吆喝到:“老板,给我整二两小面,重麻辣”,从这吆喝声中也体现出了我们重庆人的不拘小节,耿直与豪爽的性格。老板动作娴熟的把案板上一堆生面投入一大锅沸腾的面水中,转眼一碗碗香喷喷的麻辣小面便出锅了,食客们吃得尽兴,老板赚得开心。

  除了在饮食方面的小面,在重庆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就是有着全国罕见的“棒棒”群体。所谓“棒棒”,就是一群拿着竹棒或木棒,每天在公共场所等待着顾主,用他们的体力来分担顾主的重物。在主城里,他们整日穿梭在重庆各色各样的大道小巷,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等公共场则是他们找业务的主要场地。他们一旦发现有重物要运送,立即蜂拥而上,你挤我,我挤你,身强力壮的抢到业务的,则满脸的激动与欢喜,没抢到活的则垂头丧气,只有等待寻找下一笔业务。他们是用自己体力和汗水在生存,在养活自己的家人。他们运气好的,一天能赚到五六十元,运气不好的,则只有二三十元。“棒棒”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群体,为我们减少许多负担。也成了重庆不可或缺的风景线。

  随着时代的发展,重庆也在进步,现在的重庆已成为一座时尚而大气,魅力十足的城市,豪爽的重庆人正用自己的勤劳,智慧书写着他们美好的明天。

重庆端午的习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现在就让我们了解下重庆的端午吧!

  过端午,首先要吃粽子,再重庆包粽子,要准备棕叶,糯米,绿豆,蜜枣,排骨,花生米……左手托着棕叶,右手轻轻勺起糯米,然后放入各种食品,再把棕叶包成三角形,最后拿绳子捆紧。这还没结束,还要把棕叶放进热水沸腾的锅里,煮上几小时。掀开锅盖时,那香味估计整条大街都闻到了。一剥开,白白的粽上镶着两颗蜜枣,咬一口,那味道更是妙不可言。

  吃完粽子,大家都来到河堤上看龙舟赛。只见碧波荡漾的河面上龙舟整装待发,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仿佛胜券在握,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飞一般的向前冲去,顿时河面上鼓声震耳欲聋,他们如同军队一样威风,“加油,加油……”在人们呐喊助威声中,伴着急促的鼓点和响彻云霄的鼓啰,龙舟选手们斗志高昂冲向终点。好一幅龙舟竞渡,百船争流的景象。

  除此以外,重庆过端午时,家家户户的小孩都会陪伴香囊,据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及丝布,在以五色丝线成索。做不同形状,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故乡的端午节呀,你给了我多少欢乐与笑声?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香囊香又香,可惜我已经好久没回家过端午了,不知道这风俗还依旧吗

重庆春节的风俗的作文

  重庆有着火辣辣的天气,有着火辣辣的人民,就连过春节,也是火辣辣的呢!

  过年前几天,大街小巷到处张灯结彩,灯火通明,把重庆打扮得如同天上的街市。霓虹灯闪烁着,就像那天上的繁星,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昼一般。滨江路上挂满了彩灯,仿佛一条长龙在江边穿梭。除夕那天一大早,家家都贴上了对联和窗花,门上还倒贴着一个“福”字,意味着“福到了”。傍晚,长辈们像变魔术般变出鸡鸭鱼肉,利落地做起年夜饭来。不一会儿,一桌丰盛的菜肴就呈现在我们面前。

  今天,是一年一次的,而且很隆重的——春节。

  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如贴春联,吃团圆饭,放烟花炮竹,剪剪纸,挂灯笼……今天我们就把春联给贴上了。这个习俗还得从古时侯说起,据说,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喜欢来在农历正月初一的一天来欺负老百姓们,所以大家就想出了这个办法,用红色的东西来吓唬“年”!!

  年夜饭吃得越久,这一年的运气和福气都会更好。饭桌上,我们频频举杯,对长辈送上最衷心的祝愿。他们还要行酒令、猜拳,那豪爽的声音,几乎要把窗玻璃震碎。吃完年夜饭,我们便打开电视机,吃着花生、瓜子,看起春节联欢晚会来。大人们往往会端来牌桌,边打麻将边看电视。我们几个小孩儿,便趁着这个时候下楼买烟花燃放。看着一发发礼花升上天空,又如仙女散花般坠落下来,真是漂亮极了。

  我们去给大人拜年,大人们也会把一张张红色的百元大钞塞给我们。别小看压岁钱,还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和一片心意,希望小孩能健康成长。

  正月十五之后,这种热闹场面也就结束了,火辣辣的春节也就此销声匿迹了.

重庆春节风俗作文怎么写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每年最重要的节日。

  每逢春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打扫除、清洗各种器具、折洗被褥,窗帘,舒疏明渠暗沟。到处洋溢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年的欢乐气氛。打扫干净后又开始贴对联了。对联有很多种叫法。如:门对、春贴、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写时代的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形式。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大家都会精挑细选的选上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重庆人也不例外。

  重庆是一座青山环绕,绿水相间的秀城。重庆人也是非常讲究,像过年时都必须按照祖上定下的规矩做事,比如:初一不出门,初二初三走亲戚。初一不能打扫,还有过年时要吃汤圆,代表家庭团团圆圆,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吃火锅,火锅可是重庆人的最爱了,

  火锅越红,代表着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想到火锅一定不能忘掉鱼了,代表着年年有余。本来是年年有鱼,“鱼”与“余”读音相同,所以就是年年有余的意思。

  说道火锅你知道是怎样做成的吗?做火锅其实也不难。制作火锅的主料就是毛肚、牛肝、牛肉、瘦肉,还有一些蔬菜和佐料。佐料有:大葱、辣椒、姜末、花椒、盐等等。还有一种专门做火锅用的火锅底料。把他们炒一会,可见油是红的,烟也很呛人的程度时就放入牛肉汤,等到汤开了以后,你喜欢吃什么就放什么到锅里,熟了之后就可以吃了。

  看着火锅一层又一层的油,花椒浮在上面让人情不自禁的想吃,仅管它是那么的辣,那么的滚烫。吃起重庆火锅是多么的爽口,麻辣鲜烫,口感丰富,自烹自食,乐在其中了!

  除夕晚上家家户户放起了自家的鞭炮,大街小巷都热闹极了。地上小孩舞着彩灯,在抬头向天空一看,烟花布满整个天空多么美呀!你要是在一定会忍不住想许个愿望。到了半晚12点时,鞭炮声更大了,让人无法安睡。

  过年过完后,就要去拜年了,一般都是晚辈给长辈拜年,去时买上拜年的礼物。则长辈们煮好了一桌香喷喷的菜。大人们举着酒杯大口大口的喝着,小孩们就大口大口的吃菜,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开开心心!

  吃完后,大孩们与小孩们都猜起了谜语。看吧!重庆的春节多么的热闹啊!长辈又纷纷给小孩们发了他们渴望的压岁钱,孩子们高兴得又蹦又跳。

  我爱重庆的过节,特别是春节。多么的热闹啊!我爱重庆的人,我爱重庆人的热情,我更爱重庆的春节。

重庆春节的风俗的作文

  每到了春节的日子,我就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过年,我的老家是重庆,那里的春节,和我现在住的济南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除夕的早上,天刚刚才有点亮,每家每户就开始烧香,然后在门的侧面贴个红豆,这个是表示全家都会平平安安的,吃完早饭以后,孩子们就会跟着大人帮着一起挂灯笼贴春联,使用的胶也是很不一样的,用的不是双面胶,用的是浆糊,先是挂上灯笼,然后再贴上春联。

  小孩子们跟着大人干完活以后,大人会给孩子们买喜欢的鞭炮,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是非常喜欢放鞭炮的,去街上随便找了一家商家,都是可以买到新年的用品的,鞭炮的种类也有很多,到了除夕的晚上,孩子们都可以放,店里的糖果也有很多,大人们也会给孩子买很多的糖果,孩子们一边放着鞭炮一边吃着甜甜美美的糖,真的是格外的高兴。

  晚上是最热闹的了,大家一起吃着好吃的食物,一起说说话,孩子的注意力早就不在饭桌上了,就想着赶紧放鞭炮,天色慢慢暗下来,家家点着灯笼,锅里面再放上两个馒头,这个表示全天都有饭吃,不管你家里有几盏灯,只要是灯就全部打开来,全村都是灯火通明的,然后就开始放烟花,满天的烟花,各种各样的。看着热热闹闹的场景,我非常的高兴,到了晚上8点钟,大家都会准时的观看春节联欢晚会。

  到了晚上得两三点钟,大家有时候都起床了,我会把边贸能当做闹钟,只要鞭炮一响,那就别想再睡下去了,那个声音可是很大的,老一辈的人会给孩子们压岁钱,当然孩子们要先给长辈们磕头。全村同族男人到家祠常拜祖先,以表怀念,并请祖先在天之灵保佑家族人丁兴旺,来年如意平安。4点多种,堂屋便成了人最多的地方,因为辈小得要给辈大的磕头,以表尊重,也祝老人长命百岁。5点多种,全家团圆,吃团圆饭,团圆饭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鸡蛋;吃鸡蛋寓意学生们成绩更上一层楼,打人么吃鸡蛋表示全年都要团团圆圆。

  从初三开始,家家户户会到亲戚们家里去拜年,串门子,到了正月十五,该上班的人都去上班了,该上学的孩子也开始上学,新的一年就这样开始了。

介绍重庆春节风俗的作文

  各地过年的风俗各式各样,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年俗。我的外婆家台州的春节风俗非常隆重和有趣。

  在腊月二十三那天,大家就开始忙碌了,家家户户要进行大扫除,连最角落里的一小颗灰尘都不放过。搞好卫生后,接下来的几天大人们就忙着准备过年吃的东西,杀鸡买肉,做冻米糖、做年糕、磨豆腐到了二十九,就算是正式过年了,在那一天,每人都要吃大圆子,表示团团圆圆。大圆子和包子很像,不过外皮是糯米粉做的,上面还开了一个口子,便于蒸熟得快一点。除夕那天,一吃过中饭,各家各户就忙着祭祀了,先摆好台子,放上猪头、整只的褪好毛的公鸡、年糕、碗筷,酒倒得满满的,两边还点上红蜡烛。首先谢年、祭天,感恩能平安健康地过完一年。再烧一大桌菜,祭祀祖先,对他们表示怀念和感谢。吃过晚饭以后,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零食看春节联欢晚会,小孩子还可以拿到压岁钱。

  第二天,就是新的一年了,天还没亮,鞭炮声就响得让人睡不着觉。大家先放开门炮,又摆起台子,摆放上清水、米饭、水果,点上香和蜡烛,进行新年祝福、祈祷。小孩子们穿上新衣服,跑来跑去互相串门,热闹极了。

  台州的年俗真是隆重有趣!同学们,大家都来说说,你们老家的春节风俗是怎么样的

重庆民风民俗作文

  巴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一部分。“炎黄”的始迹在黄河流域,而从夏禹始,先民的传闻则已开始南渐。禹的出生地相传有三处,都在长江流域,即四川、江西九江和安徽。

  据大量史籍所载,禹就是生于四川境内的汶山郡广柔县石纽乡,娶江州涂山。古江州就是今日之重庆。秦灭巴国设巴郡后,巴人更是长足步入了汉化的过程。三千多年来,重庆处处留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印痕。渝鄂交界处,有屈原,王昭君的故里;涪陵周易园,是程朱理学的发祥地;大足石刻,汇集了中国唐、宋时期石窟艺术的大量珍品;合川钓鱼城,保存着南京军民抗击蒙哥军队入侵的古战场遗址。

  历代诗人如李白、杜甫、刘禹锡、苏轼、陆游、郭沫若等,都在这里写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巴渝人千百年来形成的春节拜年,十五观灯、清明祭祖、中秋赏月以及悬酒幌、赶庙会、坐花轿、放风筝等民风民俗,涵盖婚丧嫁娶、文娱游戏、鬼神观念、崇拜禁忌、岁时节令,工商交易等各个范畴,与中国其他地区比较,无不大同小异。重庆丰富多彩的地方戏剧、曲艺、绘画,手工艺品及群众节令活动等,也颇能反映巴渝风俗民情。

重庆的风俗习惯作文

  但由于重庆有五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这两个既热情又传统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节日。

  心灵手巧的土家族人,在舞蹈上拥有非凡的天赋。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土家族人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祈祷、喜庆活动。男女老少穿起节日的盛装,跳起欢快而热烈的摆手舞。一时间,满耳喧天鼓乐,满眼婆娑舞影。骁勇善战的苗族人,则对唱歌情有独钟。一年一度的“赶秋”,是苗族人大展歌喉的传统节日。青年男女还可以在“赶秋”节上,借歌声互表衷情。

  祭祀、祈祷、喜庆活动

  黔江地区的土家族,在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有大型祭祀、祈祷、喜庆活动,其间要跳摆手舞。盛会时,热闹非凡,方圆数百里的土家人,男披西兰卡普,女着艳丽盛装,结队而来。摆手堂前,张灯结彩,巫师头戴凤冠高帽,腰系八幅罗裙,手摇铜铃司刀,手舞足蹈地进行指挥。三声炮响,鼓乐齐鸣,顿时歌声大作,男女相携,翩跹起舞,通宵达旦。“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摆手舞源于古代的巴渝舞,动作有单摆、双摆、回旋摆,表现礼节仪式,劳动场景或战斗动作,节奏明快,舞姿优美,原始气息震慑人心。

  苗族“赶秋”

  苗家人能歌善舞,苗家的歌或高亢激昂,或清越婉转,人不见面歌见面,人人会歌,以歌问候,用歌叙事,凭歌寄情。歌,是苗族人寸步不离的影子,还是青年男女传情达意、互通心声的大媒人。婚礼时,更离不了歌,主人要对客人唱谢客歌,对媒人唱谢媒歌,大家要对新婚夫妇唱祝福歌,亲朋好友要相互赛歌、对歌、盘歌,连唱三天三夜。

  “赶秋”是苗族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立秋这天,山寨的苗家人,换上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向秋场,场上锣鼓喧天、歌声萦绕,打秋千、上刀梯、舞狮子、玩龙灯、跳猴儿鼓舞、歌台赛歌,热闹异常。青年男女利用“赶秋”物色情侣,歌郎歌娘大展歌喉。

  此外,苗族的节日,还有“三月三”、“六月六”、“七月七”、“过苗节”和“羊马节”等。

  ========================

  【民俗文化】

  巴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一部分。“炎黄”的始迹在黄河流域,而从夏禹始,先民的传闻则已开始南渐。禹的出生地相传有三处,都在长江流域,即四川、江西九江和安徽。据大量史籍所载,禹就是生于四川境内的汶山郡广柔县石纽乡,娶江州涂山。古江州就是今日之重庆。秦灭巴国设巴郡后,巴人更是长足步入了汉化的过程。 三千多年来,重庆处处留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印痕。渝鄂交界处,有屈原,王昭君的故里;涪陵周易园,是程朱理学的发祥地;大足石刻,汇集了中国唐、宋时期石窟艺术的大量珍品;合川钓鱼城,保存着南京军民抗击蒙哥军队入侵的古战场遗址。历代诗人如李白、杜甫、刘禹锡、苏轼、陆游、郭沫若等,都在这里写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巴渝人千百年来形成的春节拜年,十五观灯、清明祭祖、中秋赏月以及悬酒幌、赶庙会、坐花轿、放风筝等民风民俗,涵盖婚丧嫁娶、文娱游戏、鬼神观念、崇拜禁忌、岁时节令,工商交易等各个范畴,与中国其他地区比较,无不大同小异。重庆丰富多彩的地方戏剧、曲艺、绘画,手工艺品及群众节令活动等,也颇能反映巴渝风俗民情。

  【重庆土家年夜饭】

  “扣肉”“灌海椒”不可少

  刚进腊月,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板溪乡红杏村农民许文旭家就忙开了。为了准备好这顿年夜饭,一些必不可少的传统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准备是不行的。其中最主要的当数“扣肉”和“灌海椒”。许文旭说,“扣肉”看似简单,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腻、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灌海椒”则是把糯米面拌上作料后填入一个个掏空的海椒中,然后放入咸菜罐子里封存半个月,到了除夕,拿出来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

  许文旭告诉记者,土家人之所以重视这两道菜,是因为以前一年到头难得吃上几回肉,糯米也是稀罕东西,因此家家都把这两道菜当作年夜饭展示手艺的机会,同时也是为了犒劳辛劳了一年的家人。

  令人意外的是,海带还曾一度成为土家年夜饭的主菜。因为以前土家族聚集地区吃盐巴都困难,医疗条件也差,经常有人因缺碘患上大脖子病。为了给家人补碘,土家人就在年夜饭上一道海带,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在当时的条件下,海带对土家人来说,真可谓“山珍海味”,经常吃根本不可能,因此成了年夜饭上的一道好菜。如今,海带早已退出年夜饭的“舞台”。

  土家人吃过年夜饭后,各家都会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名叫“守田埂”,以表达对田地的热爱。

  客家人的不断迁徙,使他们对故土更为留恋。对家乡山水、习俗的怀念使他们紧紧地团结起来,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困苦,传统习俗成为联系客家人的坚强纽带。在川籍客家人中,二、三百年来仍保持了客家的传统风俗习惯。

  客家人对农历新年极为重视。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有条件的客家乡镇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舞,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等,这是客家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重庆的美食特色介绍

2022年五星支部创建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