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行为习惯在人的一生中很重要,因为习惯铸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知识改变人生。

  一个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但对成才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能使他终身受益。

  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浅谈一下良好行为的培养:

  一、文明习惯

  社会呼唤文明,未来呼唤文明。未来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与这一代人的文明水准有直接的关系。为了使每个学生成才,必须从做“人”的教育开始。而做人的教育又是从文明习惯的养成开始。文明习惯主要是指人的仪表、用语、待人接物、卫生等方面的习惯。这几个方面都是人外在美的表现。初中学生要注意自己的外部形象,做到仪表整洁、优雅,举止端庄、文明,言谈儒雅、有礼。做到:随手关灯;随手将赃物扔进垃圾桶;在阅览室里看书,看完报刊后随手摆放归位;发现别人的自行车倒了,随手扶起;下雨时,邻居家没有人,随手将其晾晒的衣物收回……这些举手之劳的小事,虽然耽误了自己的一点时间,却使讲文明落到了实处,给自己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给他人送去了方便和温馨,给社会营造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氛围。

  二,遵纪习惯

  纪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公共生活中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则,严守纪律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遵规守纪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条件。任何一个人要自由、幸福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环境,而这种稳定的环境,如果没有秩序和纪律的保证是无法实现的。

  遵纪习惯的养成,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首先教师要晓之以理:教育学生要遵守国家的各种法律规章制度,否则,违法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违纪就要受到纪律处分。其次,教师要动之以情,用感情来教育学生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如课堂一日常规、校园纪律、集体活动纪律、图书馆纪律等规章制度都是未来保障我们生活、学习的。

  三、生活习惯

  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会提高人们的学习效率和劳动效率,不会休息就不会学习和工作。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就必须要求学生能按照身心运行的规律来组织自己的活动,这将有利于身体健康和提高学习效率。

  要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时间是宝贵的,对任何人都是有限而又共同的,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有人计算过,一个人一生按80年计算,学龄前6年,退休后20年,睡眠约18年,剩下的只有36年时间。36年学习要占去七分之一工作约占七分之二,剩下的七分之四,一般由自己支配。要知道孩子学会安排好自己的时间,领会“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盛年不再来,一日不在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深刻内涵,努力培养“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正确处理劳和逸、忙和闲、学习和休息的关系。适当地参加文体活动,养成高雅的生活情趣。

  四、学习习惯

  学习是长期艰苦的脑力劳动,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良好学习的先导。青少年正处于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就能提高学习效率。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和作业习惯和课后巩固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提高听讲水平,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更可以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通过预习,可以作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防止课堂上出现听“天书”现象。

  上课前要认真准备好课堂学习用品,把上课用的书、练习本、笔记本和其他学习文具准备好;课堂上要集中精力,认真思考,加强领会,积极发言,做好笔记。

  提高作业的质量。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可以加深对知识理解和记忆,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做作业时,先认真作好作业前的准备,认真审题,然后认真做题,争取一遍做对,力求做题速度加快,并能独立检查。作业要工整、简明,条理要清楚,围绕学习的中心内容作课外习题,认真更正错题,还要养成保持作业,以备复习时用的好习惯。

  课后要积极巩固,认真复习,实践应用。要认真做好家庭作业,做到自己独立完成,不抄袭他人的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清洁,做到问题不过夜,错误及时订正。课后的复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一般要从以下四个步骤来完成:

  1、独立地把老师上课内容回想一遍。

  2、认真看一遍教科书,弥补课堂印象模糊的部分。

  3、整理好课堂笔记,加深笔记印象。

  4、看参考书,使知识向宽度和广度发展。

  五、劳动习惯

  劳动可以培养人的吃苦精神,战胜困难的毅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长聪明才智,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人就是通过劳动创造智慧的,劳动会使学生越来越健康,越来越聪明。劳动能强健我们的体魄,磨练我们的意志,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精神;体力劳动是脑力劳动必要的调节,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发展;劳动能改造我们周围的环境,使我们的生活、学习环境变得更舒适更美好,更有利以我们成长;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规范

浅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

  《纲要》指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并要求教师在共同的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孟子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则是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是协调人们之间关系和行为冲突的社会标准。它不仅仅是我们行为的一个行动指向,还是大家共同维护社会这个大环境的标尺。由此可见,规则在我们的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幼儿期也是3~6岁也是幼儿游戏的黄金时期,幼儿的角色意识大大增强,游戏兴趣显著提高。但在自主选择、自主活动的角色游戏中,如果没有规则的约束,对于还处在规则意识萌芽期和是非观念较模糊的孩子来说,就很难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游戏也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

  陈鹤琴说过,游戏可以给小孩子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健康。游戏是适合幼儿的活动,在游戏轻松的氛围中可以很好地发展幼儿的规则意识。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活动中帮助孩子增强规则意识,使孩子终身受益。

  一、什么是幼儿规则

  所谓幼儿规则,就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常规,就拿晨间来举个例子:每天早晨当你来进入到幼儿园班级的时候,常规就已经开始了,首先你要先把自己的东西放在柜门里,然后叠好衣服,洗手,喝水,放水杯,搬着小椅子做到位子上,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图书进行游戏了。当然这只是一个小例子,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这样的常规比比皆是,老师要引导幼儿在活动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规则,并认真执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形成自然。

  2、中班幼儿规则的现状分析

  中班幼儿规则问卷调查表

  百分比代表性问题经常有时不能过马路时,看交通指示灯62.5%35%2.5%有节约用水的意识,知道用小水流洗手55%35%10%能够将自己玩过的玩具收拾好30%67.5%2.5%能够了解基本的规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壳纸屑41.02%46.15%12.82%乘车时要自觉排队,依次上车52.5%4.5%2.5%幼儿知道谦让,会商量,愿意与同伴进行合作游戏75%25%0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39%53.2%7.8%不随便的踩踏草坪,攀着花草21.8%25%53.2%

  问卷分析:

  第一,幼儿有初步的规则意识,但是非观念较模糊。

  第二,在游戏中,在遇见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幼儿会大声喧哗,甚至会出现攻击性行为。

  第三,一些社会性的规则意识欠缺,如不随地吐痰、攀着花草。

  从这几个特点来看,中班幼儿规则意识还不强,而且在家与在园的反应也不一样,所以在中班段,作为老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支持幼儿游戏,使之不断的被熏陶,在老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大家一起遵守规则,自觉执行,形成习惯。

  三、哪些因素影响着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

  首先,成人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幼儿是否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人重视与否,教育方法正确与否,首先是观念问题。在与家长的谈话中了解到,对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主要原因,部分家长认为“教师的培养比家长的培养重要”,也有的认为“树大自然直”,更有些家长只注重学到哪些知识,却将规则意识培养置之脑后,听之任之。成人的错误观点会折射孩子的心灵中,变成孩子的观念。个别家长公开宣称孩子到幼儿园一定要吃饱睡好,二要多学点东西,其他方面无所谓。这种将良好行为置若罔闻的做法,明显影响了老师在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方面的教育效果。

  其次,环境的熏陶感染,也影响着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中,时刻受到环境的影响。幼儿的规则养成与成人、同伴、群体、家园教育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幼儿的行为方式都带有所处环境的烙印。很多家长认为幼儿不良行为产生受到成人、伙伴的不良行为的影响。而且事实表明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幼儿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会得到爱心的熏陶。从而会学着关心体贴他人。相反,如果家庭中冲突不断,气愤紧张,孩子就会变得对人冷漠,性格暴躁。

  另外,实践活动是影响幼儿规则意识的又一重要因素。行为形成来自于实践,规则的养成更有赖于实践活动中。幼儿在日常生活、交往、游戏、劳动中,进行着与人交往方面的技能,并获得“应该如何做”形成一系列的方式。并在以后的实践生活中不断的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不少家长认为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思想上足够重视,但耐心不够。这也会造成孩子不良习惯的养成。不少孩子正因为从小被成人剥夺了实践锻炼的机会而一直未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的方法

  (一)家园共育,事半功倍

  通过家长会、家长讲座、家长园地以及各种活动,让家长了解规则培养的重要性,让家长知晓幼儿各项行为规范要求,让家长在参与幼儿园活动的过程中为孩子做示范。了解了规则培养的重要性,家长自然的就转变了以往“重学习轻习惯”的思想,这样家长们也就能够教师,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形成对孩子目标一致的要求,配合幼儿园教育工作,使幼儿规则的培养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不可忽视的榜样作用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的模仿力是你不容小觑的,他们的学习就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与家长的示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园、班级里到处清晰可见的标志,这些标志都是会说话的,比如说楼梯上的小脚印标记,用来提醒幼儿上下楼梯靠右走;班里饮水机前的红色线提醒幼儿排队的等候区,等等。在这种场合,各种活动中,就要求家长严格要求自己,放到一个表率的位置,家长自觉地在孩子面前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形象,起到了“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在家在园一个样,家园的密切配合。

  (三)坚持实践,加以巩固

  中班幼儿以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喜欢一切新东西,新书、新玩具。有意注意在逐步发展,5岁左右的幼儿记忆的特点是无意记忆较多,比如让他记个小任务他往往回家就忘,但幼儿园有小朋友过生日他却记得;学得快忘得快,学一首儿歌很快几遍就记住了,但几天不复习,会忘的一干二净。这跟孩子的理解程度有关,不理解机械的背诵那么很快就忘记了。在规则培养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老师不厌其烦的反复提醒、再三强调,并及时示范。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强调各项活动的规范和言行的要求,逐渐引导幼儿养成好的规则意识。

  总而言之,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是一门艺术,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收到成效的,21天才行成一个习惯,所以看来一个规则的形成是多么重要和困难,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给幼儿提供一个支持、温馨的环境,帮助和引导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规则意识,这对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都有很大的帮助,家园一致教育,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促进幼儿健康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庄文中.幼儿文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

  [2]李季眉.幼儿教育学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3]陈帼眉.幼儿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在人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因此,许多教育家都把少年儿童的习惯养成当成教育的第一要务,不少有经验的教师也把习惯培养当成工作重点,抓住不放,直至习惯养成,因为他们体验习惯养成能起到一劳永逸的作用。

  那么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笔者认为,首先要打破习惯养成的神秘感。在一些人眼里,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卓绝的努力,是不会养成好习惯的。他们害怕吃苦,害怕受挫,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因而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久而久之,便产生出一种错觉,只有成功人士才会有良好的习惯,而一般人不配谈良好习惯的。最近笔者看过韩国人写的一篇文章,大意是其实成功并不难。文章说,成功的人在给向往成功的青少年介绍经验时,往往强调他们的成功之路如何曲折,如何艰难,使青少年望而生畏。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在感受着成功,如做对了一道数学难题,想出了一个好点子。如果把这些成功感汇聚在一起,每个人都能成功,成功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正是这篇论文,鼓舞了韩国人追求成功的斗志,才有了韩国六七十年代的经济腾飞。我想习惯养成与追求成功具有同样的道理。只要有意识地锻炼,我们每个人都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次,习惯的养成在于多次的重复。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同样的事重复72次就可形成定势。有位教师受魏书生写作文体的影响,开始每天写自命题日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觉得写作象吃饭穿衣一样成为一种精神需要。偶因外出没有写日记,便感到心里空落落的,抽空也要补上,还清昨日的欠帐。选准要养成什么样的行为习惯,然后坚持经常性的重复,在重复中激发兴趣,学有所得,越干越想干,最后就会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有些人坚持一辈子记日记,完全是习惯使然。

  第三,良好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正是因为习惯具有巨大的惯性,所以良好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因为在不经意间,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形成一些不好的习惯,有些不良习惯无妨大碍,稍加注意即可。而有些不良习惯却是致命的,可能会影响一些人的前程甚至一生的幸福。如有的人有爱议论别人是非的习惯,经常被人找上门来,闹得心神不定,家庭不和。坏习惯一旦养成,想矫正就变得异常艰难,它会在毫无察觉的时候表现出来,令己头疼,让人生厌。如一些同志乡音很重,尽管学着说普通话,但有时一不小心,乡音便会“溜达”出来。所以要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就应该制定良好习惯的养成规划。

做一个懂事文明的好宝宝

  一、父母要以身作则

  培养孩子懂礼貌,应从父母自身做起。因为孩子的礼貌语言、礼貌行为都是来自对成人的模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无形中感染和熏陶着孩子。如果家长平常都不用“礼貌”去要求自己的言行,反而告诉孩子要讲礼貌,这确实有点强人所难。这也正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言教不如身教”。

  父母良好的礼仪是对孩子最生动、最有效的教育。父母通过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就能够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所以,父母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为孩子树立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榜样。比如,见到熟人应主动用“您好”等文明语言来问候和打招呼;和长辈讲话要用尊称和敬重的口吻,即使在背后也不能当孩子面对长辈指名道姓;就餐时应先请客人和长辈入席,并注意饭桌礼仪,同时告诉孩子不能私自开始吃饭,要正确使用餐具,不能高声喧哗、乱夹和乱丢食物等。

  二、教孩子待客之道

  生活中,有些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打扰来访的客人,一般都会把孩子打发到一边,让他们自己去玩。这样做也许能够获得一时的安静,但是却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社交能力。而这一不经意的举动,也伤害了孩子幼小的自尊心。久而久之,家里一来客人,他就会自动躲到旁边去。

  父母要试着让孩子学会以主人身份招待客人,注重礼貌待客。如亲友来访时,听到敲门声要说“请进”;见了亲友按称谓主动亲切问好;拿出点心、水果等热情地请客人吃,不应显出不高兴的样子或独自去吃;当大人谈话时,小孩不应随便插话;小客人来,应主动拿出玩具与小客人玩;共同进餐的人未完全入席前不得动餐具自己先吃;客人离开时要说“再见”,并欢迎客人再来。

  三、不要强迫孩子打招呼

  不要认为孩子小,就能够掌握在父母的手里,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立的思维空间。现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在孩子没有礼貌的时候总会强迫孩子讲礼貌,比如有客人来家里,孩子躲在房间里不出来,不与人打招呼,家长非得把孩子拉出来跟客人问好,结果,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孩子不愿意与人打招呼必然是有原因的,比如孩子很害羞;孩子认为客人是父母的客人,与自己没关系;或者他正在做作业,一时忘记了打招呼……这时候,父母需要的是引导孩子去跟客人打招呼,如果孩子实在不想打招呼,父母不应该强迫孩子,等到孩子平静了以后,再告诉他:“这是应有的礼貌,你去别人的家里,也希望他能够热情欢迎你呀。”让孩子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或许能够帮助他理解。

  四、教孩子遵守社会公德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社会上对个别孩子缺少文明礼貌行为的责怪声,在一些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随手乱扔废弃物,买东西交款不排队,上公共汽车乱挤等不良行为,真是屡见不鲜。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父母有责任教自己的孩子学习一些社会公共礼仪。父母带孩子到公共场合时,可引导孩子学会与人礼貌交往,比如,不要大声喧哗;买东西要排队,不插队,不乱挤;乘车时遇到老弱病残人士以及孕妇和抱小孩的人,要学会主动让座;无意中做了冒犯别人的动作,要及时主动道歉。

  五、学会尊重孩子

  文明礼貌看起来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修养。有自尊的孩子会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懂得尊重他人的孩子在说话时往往会顾及到他人的感受。因此,父母在生活中要做到尊重孩子。

  以应有的尊重对待孩子,孩子才会懂得尊重。同时,父母在家庭中要互相尊重,父母之间的尊重,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

  六、用表扬激发孩子有礼貌的主动性

  要让孩子能够学会礼貌待人,其实平时的表扬和鼓励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表扬和夸奖才能让孩子体会到有礼貌的孩子大人喜欢,有礼貌的孩子会有很多朋友。所以带孩子外出参加聚会等活动时要适时地给予孩子这方面的表扬和鼓励,从而让孩子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其实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孩子懂礼貌的习惯也间接地培养了孩子自信、开朗和活泼的性格。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契约理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过:父母可以和孩子签署一份合约。在合约裡,父母可以写出他们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如果孩子做到了,那么会有什么结果;如果没有做到,又会有什么结果。这种合约越早让孩子体验越好它有两个好处:一是让孩子在人生的早期形成一个契约意识,知道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承担后果。二是让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常规的教养有明确的规划。

  诺儿佳教育给大家分享几个小“李”子,家长们可以对照给自己的孩子建立一个行为规范,从小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零用钱合约

  从呱呱坠地的那年开始,每一年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压岁钱”,家长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份零用钱合约,教导孩子合理分配,使用。

  父母可以写上希望孩子做的事情,然后列出明确的奖惩条件,如果完成就可以有金钱奖励;如果没有完成,则有相应的金钱惩罚。孩子还可以在合约中写下如何处理这笔钱,例如要捐赠多少钱、要存多少钱、零用钱是多少等。

  最后父母和孩子各自签下自己的姓名并按上各自的小手印,合约开始生效。例如请孩子帮忙做家务、倒垃圾、洗车等,都可以用这种合约,让孩子从小有赚钱的意识,这也是培养财商重要的一环。

  行为规范合约

  希望孩子按时写作业所设计的合约。在合约中列出了孩子写作业需要履行的职责,例如学校作业需要按时完成;同时也列出了家长的职责,例如要检查作业、提供指导等。然后列出孩子预期完成的时间,如果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能得到如何的奖励;如果没有完成,则得到一定的惩罚。

  让孩子自己选择一项自己感兴趣的兴趣培训班要求坚持,小孩子都比较喜欢新奇的东西,兴趣易变不持久,比如一下想要弹钢琴,一下想要踢足球,一下又想要学英文.通过这种合约规范可以很好地约束孩子,培养他们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的责任感。

  情绪管理合约

  这个合约专门用来帮助孩子提高情绪的自控。合约列出了孩子需要做到的几点要求,包括生气时要冷静、尊重别人的隐私、不能打断别人、不可有过度的肢体动作等。同时父母也要提出要求,例如帮助孩子平静下来、做好榜样等。

  最后列出相应的奖励或惩罚,这对那些爱发脾气、爱哭闹的孩子来说,这个合约是很有约束力的。

  我曾和诺诺签署过一份考试满分合约。我承诺他只要考100分就满足他一个小愿望。那时诺诺刚上一年级,第一次测验语文考了班级最高分由于粗心没有得到满分:他把“黑”少写了四点,写成了“里”老师给了他97分。那天回到家里孩子很开心说:“妈妈,我考试考了第一名,老师夸我了”。

  “真的吗,诺诺真棒”当我看到试卷后。晚饭后又把试卷拿出来和诺诺研究了一下,诺诺说了一句“妈妈,这个我知道答案的,就是字写错了,嘿嘿”

  “那咱们以后不要这么粗心喽,如果诺诺下次考100分,妈妈满足你一个心愿,如果没有完成要义务帮妈妈做家务,怎么样?”。

  诺诺起初有点犹豫,见他犹豫立马给他打了一针定心丸“诺诺,妈妈相信你可以的”。

  很可惜,第二次测试诺诺考了99分。看到孩子失落的表情做妈妈的也挺难过的,于是那天带他出去吃了他喜欢吃的一家牛排,回到家后诺诺跟我说了一句话“妈妈,我没有完成目标,你还带我吃好吃的,我帮你做家务吧”。

  当时真的很开心“好啊,咱们继续努力”

  跟孩子约定事情签署合约,对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财商、责任感都有很大的帮助,家长们不放试一试。

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阳光照亮了树梢的新芽,照开了鲜花的笑脸。万物因为阳光而有了生机,世界因为阳光而有了色彩,我们少年儿童就初升的太阳,我们的心灵充满了七彩的阳光!是的,健康的身体就具快乐的前提,是对成长、学习、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身体是工作的工钱,没有身体就保证一切贡献都不值一提,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任,用良好的行为习惯,来保护我们的身心健康。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因自己不重视自己的身体而永远活在一个被疼痛困绕的环境里。

  在世界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着因不讲卫生而生病的小朋友,如在一所非常阳光的校园里一位八岁的男孩因为长时间用脏手拿东西吃导致的慢性疾病,他的家长来到医院,看着填病情和费用的单子,颤抖着,他们的神情严肃强忍着泪水,在医生面前填上了他们的名子,来到病房与孩子相见时,一家人都痛哭了起来,孩子讲述了他在学校的生活和导致慢性疾病的原因,一生只能生活在疼痛中。

  唉,每个人都有一些不讲卫生的习惯,看了上面的故事你们应该懂了,我们怜惜这位男孩,但我们也无能为力,所以说们不能向这位男孩一样痛苦,我想这位男孩也不希望有很多小朋友和他一样。所以说健康是宝贵的、是幸福的,只有拥有一位好的身体才能去做任何事情,一但因种种的不身行为造成的一些疾病的话,不但自己痛苦、自己的一家也会受到不同成度的伤害,自己痛苦,家人的心也会痛的。

  在长大的过程中,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是最快乐、最幸福、最开心的。每个人都要养成好的行为习惯,给自己创造一个健康的身心吧!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了自己、家人、朋友健康生活,快乐成长吧!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然,良好的礼仪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这就要求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昂首阔步,去追赶形象的春潮;弯下腰,拾起一片纸屑,去沐浴礼仪的洗礼!用礼仪之风把绿草成荫、繁花似锦、树木葱茏的棠小校园装点得更加美丽!

  同学们,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我们不会忘记:岳飞问路,颇知礼节,才得以校场比武,骑马跨天下;童稚时的孔融让梨,尊敬长辈传为美谈;杨时有程门立雪,感动老师,才被收为弟子。老子在《道德经》中嘱咐我们“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这一切,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道德所在。作为生活在“礼仪之邦”的炎黄子孙,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更应该处处崇尚礼仪,学会礼仪。让我们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展现出优雅、自然、大方的风采。那什么是礼仪呢?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青少年学习“礼仪”,首先要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一声“你好”、“对不起”是我们美好的行为、是美丽心灵的表现。其次,树立待人谦逊、不骄不躁的品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再次,学习礼仪要重在实践,每个人都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并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表现这一点。“言为心声,行为心表”,所以我们从小就应该陶冶自己的情操,用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这样我们才能用自己良好的礼仪收获更多的笑容,拥有更多的朋友。

  同学们,“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面对一个新科技,新信息,新体制不断涌现和竞争异常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在掌握科学文化的同时,更应该展现自己良好的礼仪风范。正如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赫尔岑也曾经说过:“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礼仪,它比最高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

  当然,良好的礼仪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这就要求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昂首阔步,去追赶形象的春潮;弯下腰,拾起一片纸屑,去沐浴礼仪的洗礼!用礼仪之风把绿草成荫、繁花似锦、树木葱茏的棠小校园装点得更加美丽!

  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们就要处处时时注意做到讲文明讲礼貌,有意识地自觉地重复好行为,养成好习惯、好品格。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否想过我们的行为不仅代表着个人的形象,也代表着学校的形象,更代表着未来中国的形象。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早在中学时代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如果我们现在连这些小学生中起码应该做到的校规校纪都做不好的话,何以报答父母,何以报效祖国,何以肩负起祖国未来的重任,何以让世人对我们中国人刮目相看。因此,从现在起,我们应该抛弃掉我们身上种种不文明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自尊自爱,整洁朴素大方的学生;做一个真诚友爱,礼貌待人,品德高尚的学生;做一个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学生;做一个文明、健康向上的21世纪的小公民!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成就孩子美好将来

  每一位家长都和老师一样,对孩子心里都充满了期待,都期待孩子将来能有一个美好的将来。因此,要加强学校一日常规及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为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才会成就孩子美好将来。

  1、注重仪表,统一着装。

  着装是孩子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得体的穿着不仅可以反映良好的精神面貌,而且可以给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使我们有一个好的心情的去面对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各位家长应让您的孩子注重仪表,养成良好的穿着习惯。我们学校也特别重视孩子穿着习惯的培养,同时为了防止学生互相攀比的心理,学校要求学生统一穿校服入学,对于校服的穿戴,也做了统一的要求。每位同学分别有夏季、春秋季和冬季三款校服。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如果今天我的着装很得体很精神那么我们一天的精神和信心就有了保证,反之,就会适得其反。所以着装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家长往往会忽视孩子着装的重要,有的孩子穿着不得体或陈旧的校服,这样孩子自身的信心就会遭到打击。另外,家长还需注意培养孩子讲卫生、爱整洁的好习惯。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培养学生卫生、文明的用餐习惯,例如,饭前饭后洗手,吃完饭后擦嘴,抓紧用餐时间,不要因为说话而耽误用餐时间以及用餐的姿势等等都需要家长的配合教育。另外,家长可给孩子准备一包纸巾在书包里,以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3、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小学的作息时间紧密、严格,因此,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您的孩子做一个守时的人。做到每天按时到校上课,每天应养成按时做作业、按时睡觉的好习惯,使一天的生活富有规律,保证有充足的体力和精力来面对小学生活。

  4、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校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我们应共同培养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带危险的物品、不带玩具到学校玩,不玩危险的游戏等等。为了确保孩子在校的安全,我校杜绝一切陌生人进入学校。所以,学校将为每个家庭办理一张家长指导证,如果您临时有事需要进入校园请家长务必带好指导证进校。

  5、积极参加学校里的各项活动。

  学校的活动丰富多彩,家长应让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树立团队意识。社会实践就是我们学校的一大特色。主要利用周六上午的时间组织学生体验生活,因此,不要在这个时间给您的孩子做其它安排。周天,学校还为孩子们开设了各类兴趣特长课让孩子们掌握一技之长,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学习、锻炼的机会。所以家长无需担心孩子特长发展的规划,在学校就可以得到系统完整的培养。

  6、学会必需的生活技能。

  开学前,家长要指导孩子穿脱衣服,系鞋带。学校每天中午午休结束后,都是由自己整理内务,因此,请指导您的孩子折叠毯子。此外,让您的孩子记住父母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学会遇到困难寻求帮助等。

  7、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

  开学前应给您的孩子准备好必需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做到方便实用,切忌不要买高档化、玩具化的文具,尽量购买普通实用的文具。家长下班后要多与孩子交流在校的生活、学习各个方面,学校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本成长手册,以便家、校配合,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所以,每周五会让孩子带回家,家长可通过手册了解孩子在校的一周情况,请家长们每周及时翻阅并对孩子在家的情况或其他的问题进行反馈,做到每周一记录,每月一评价,每学期一总评。

  总之,培养新生良好的习惯是一个长期、艰巨、细致的工作,希望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你我携手共勉。最后,祝新同学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给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指导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孩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要重视孩子的提问,认真地回答孩子的问题,鼓励孩子在学习时多思考,多提出疑问,不要读死书,并且指导孩子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要教会孩子正确看待造成自己失败的原因,家长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分析遇到的问题,教孩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抓住问题的关键。家长们除了教孩子正确分析和理解造成挫折的原因外,也要帮孩子做应付困境的心理准备。

  指导孩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对于那些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与他们协商后制订一份科学合理的时间安排表,并且设置一定的奖惩措施,促使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培养他们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要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平时注意孩子的爱好。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使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

  指导孩子养成工整书写的习惯,减少对电脑等外物的依赖。谨防孩子的责任转离。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应该把书写练习当做孩子的一个专门课程,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训练。例如指导孩子学会正确的坐姿、握笔的姿势,告诉孩子一些基本的书法知识,例如字的基本构成、笔画顺序和字间距的问题等。对于孩子错误的书写姿势,父母应该及时纠正,如果有条件,可以送孩子去书法班练习一下,同时父母应随时对他们的书写习惯进行监督。

  培养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及时吸收和积累所学的知识。父母应该指导孩子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写作业时应该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更不能在未完成作业时邀请同学或者朋友来家里玩;写作业时应该认真进行思考,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不能蒙混过关,要及时向父母请教;写作业时态度要端正,书写要工整。如果孩子表现了出抄袭之类的现象时,家长要坚决地告诉他们,按时完成作业是他们自己的事,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作业,产生的后果应由他们本人承担。

  指导孩子养成多阅读的好习惯,不断扩展孩子的知识面。阅读可以使孩子增长见识,体会到书中文字的魅力,引起孩子内心的共鸣,是一种使知识与精神双丰收的良好学习习惯。父母平时应该以身作则,尽量多读书看报,尽量不要在孩子作业时看电视和玩电脑,让孩子从小养成爱阅读的习惯。同时父母还应该多引导、督促孩子去阅读各种有益的课外书籍,增长孩子的见识,丰富孩子的知识面。

  合理的教育孩子,绝对不能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拒绝儿童的要求,可能会引发儿童的一系列行为。所以父母从一开始其就要坚持住,绝对不向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妥协,要把握好自己的立场,千万不能认为,只有这一个孩子,就让着它。拒绝儿童的不合理要求的方式要尽量委婉,尽量给孩子讲道理,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来表达;有的家长知道不能答应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但却采用了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加以拒绝,甚至对儿童体罚,这样也是不合适的。

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园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理自理能力。

  实践出真知,我们知道:成功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与支持。于是,我们定期举办“家长会”,使家长了解幼儿园及班级的教育方针和管理措施,设计有趣的“亲子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体验幼儿活动的乐趣;组织“家庭郊游活动”,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庭的温暖;并且充分利用“家园互动栏”宣传育儿经验和知识以及班级近期概况;还通过《家园共育册》使家长和教师能更及时、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适时、适地、适当地普及幼教知识,积极主动地培养家长参与教育的信心,提高家长的幼教水平,激发家长对孩子的有益的爱心和表现感,赢得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与支持,从而优化幼儿的成长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幼儿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六个大人带一个孩子,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孩子在入园前全是大人喂饭,并且有的孩子还喜欢含饭,咀嚼吞咽能力明显较差,因此我采取了几个措施。

  1、向家长宣传使孩子独立进餐对孩子动作发展和促进其智力发展的重要性,以取得家长的自觉配合与支持。

  2、教师以幼儿可接受的方式,如讲故事、情境表演、看图片以及心理激励等方式鼓励幼儿养成独立进餐的良好习惯。

  3、邀请家长参观孩子的进餐情况,请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和班上的幼儿作比较,了解孩子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和老师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我班幼儿韩依婷小朋友,父母是个体户,平时非常忙,没太多时间关心孩子。因此,韩依婷在进餐时较偏食,经常要老师喂饭。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并商讨对孩子的教育措施。出乎意料,家长对我们的个别谈话毫不在意。我们采取各种办法让孩子把饭吃完,却得到家长的一盆冷水:“孩子不肯吃就不要给他吃了。”难道就让孩子这样下去?不,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的责任。于是,我们采用了“牛皮糖”式的家访,一次次“缠住”家长,进行沟通,用真情来打动他们,使他们抽出时间观看了全班幼儿的进餐情况,并了解独立进餐、不偏食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而在平时教育中,让孩子明白“不自己动手吃饭,挑食会长得难看、不健康”。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家长的配合,孩子的偏食习惯改正了,还非常乐意自己动手吃饭了呢。

  二、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服务能力。

  刚入园时,孩子们总是带零食到班上吃,果壳、包装纸随手扔满地,洗了手从不关好水龙头,用完的毛巾也不放回挂钩,玩过后的积木遍地狼藉……针对这一系列状况,我们是这样做的:

  1、召开家长会,请求家长配合,在家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学会收拾自己的东西,把物品整理归类。

  2、举办“郊游”活动,组织全班幼儿和家长出游、野餐。在活动中,鼓励孩子自己走,自己背自己的用品,锻炼孩子的体力和毅力。野餐后,激励所有的家庭把用餐后的垃圾整理干净,比比哪些家庭最能干。

  3、在班上,开展“宝贵的水”,布置“玩具的家”等一系列活动,使孩子们养成不浪费、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

  像我班的谭芊芊小朋友,因身体素质较弱,从来都是出门要抱,什么事也不动手去做。通过教师的知识宣传,亲子郊游活动,家长们意识到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于是积极配合班上的老师。现在,谭芊芊小朋友身体比以往更健康了,在班上还积极为集体服务——摆茶杯、发点心,帮助其他小朋友一起整理玩具……她做得可开心了。

  三、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钟芳华还说过这样一句话:“倾听习惯的好坏是孩子将来学习好坏的关键。”纲要也指出:“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班上的幼儿开展活动时,气氛非常活跃,部分活泼好学的孩子发言非常积极,一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说给大家听。而在别人讲述时总是不时打断,常常使活动中断。而部分自信心不足的幼儿就难以有机会完整地表述自己的看法。该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呢?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

  1、首先争取家长配合。我设计了“记录法”,让孩子在幼儿园学会的儿歌、故事在回家时讲述给家长听,并请家长记录下来第二天与老师交流。通过记录法,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表达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并且又使知识得到一个适当的反馈。

  2、利用“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到班上观摩孩子的一日活动,让家长观察到孩子在园的行为,以便在家里进行配合教育,还可以请家长当“老师”,让幼儿体会“妈妈”老师在活动时,大家不尊重老师时的感受。

  3、亲身体验法。班上开展活动时,让最不能安静倾听的幼儿在发言时,故意让其他人打断他的话,使孩子亲身体验到不被他人尊重的滋味。

  四、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1、设立班级“图书角”,要求幼儿爱护图书,轻拿轻放,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安静阅读。

  2、请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看书,感受安静阅读的气氛,产生爱书、惜书的情感。

  以上一系列的家园共育活动的开展,使家长有机会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和活动中的各个不同环节里去。在活动中,家长不仅成为活动的参与者,而且还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主人翁意识得以焕发,真正成了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和教师的良师益友,并且真正使幼儿的行为习惯得到良好发展,更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2022年9月六级真题试卷pdf

7一9岁儿童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