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说普通话入门的方法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我教爸爸学说普通话

  开学第二周是“推普周”,为了让普通话走出校园,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教爸爸、妈妈说普通话,让普通话走进家庭。

  爸爸是安徽定远人,妈妈是本市人,他们在上大学、平时工作中说的都是普通话。也许成长的地方不同,也许女人天生具有语言天赋,爸爸的普通话就是没有妈妈说得好,爸爸说的是带有浓重地方口音的“定远普通话”。所以,我准备把这次教学的重点放在爸爸身上。

  晚饭后,我把爸爸叫到书房,爸爸一头雾水地走进书房,我郑重其事地宣布:“爸爸,今天你是学生,我是老师,我要教你普通话的标准读音!”爸爸眉毛一扬,不服气地说:“我说普通话的时间比你的年龄还长,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你随便问吧。”我先让爸爸读了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爸爸摇头晃脑,得意洋洋地读起来:“望庐山瀑(po)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po)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che),疑是银(ying)河落九天。”

  我听出来了几个错字,可我没说是哪儿错了,我只让爸爸去查字典,以便加深印象。这次,我终于可以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了!等爸爸查完字典,他居然把所有的错字都改过来了:原来错的po,现在改成了pu,原来错的che,现在改成了chi,原来错的ying,现在改成了yin。当我让爸爸再读另一首古诗——《忆江南》的时候,爸爸忽然变机灵了,他先把不熟的地方查了一下字典,再读起来,这下全部ok!为了让爸爸印象更深刻,我又让爸爸读了好几篇作文,爸爸的普通话果然大有长进。等下一个“推普周”,我一定还要当爸爸的老师。

  通过这个“推普周”,爸爸普通话水平有所提高,我也体会到老师的快乐!

学说普通话入门的方法

爸爸学说普通话

  我爸爸是安徽黄山人,讲的家乡话如果不是他们本村的,外人很难听懂,乍一听还以为讲越南话呢。所以普通话当然说得不标准。普通话常常掺和着黄山话。因此妈妈和我听他讲普通话总是很费劲儿。

  记得有一天爸爸在外地出差,晚上,爸爸打电话给妈妈说:“我今天吃了螃鞋。”“什么鞋?”妈妈问。“螃鞋!螃鞋!”妈妈终于听明白了,他想说的是“螃蟹”。我和妈妈还以为他吃了什么鞋子呢。

  外公外婆也根本听不懂爸爸的普通话。每年春节爸爸给外公外婆打电话拜年,说了半天,外公最后总是说“听不懂!”爸爸常常是浪费了许多的电话费和感情。

  后来,爸爸为了说好普通话,养成了天天看新闻的习惯。每天晚上七点钟准时看中央台的新闻连播节目,一直坚持看完,没播完还不准我们换频道。还常常背古诗,念古文,唱流行歌曲。爸爸会唱许多刘欢的歌。非常有激情。慢慢地,在爸爸的努力下,普通话说得也越来越好了,闹笑话的次数也没有以前多了。

  现在我和妈妈夸爸爸普通话说得“Very good!”

我教妈妈学说普通话

  天空万里无云,瓦蓝瓦蓝的,像海一样,太阳公公懒洋洋地起来工作了。在这个美丽的季节,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日子――普通话推广周。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又要写一篇特殊的作文。这篇特殊的作文题目是:我教XX学说普通话。

  放学回到家,我便开始思考起来了:教谁呢他(她)愿意学吗?该怎么教呢?……一个个问题浮现在我的脑际。我一边想一边翻着记事本,这时我眼睛一亮看到了两个字――听写!说到听写让我想到一个人――妈妈。因为平常听写的内容都是妈妈报的,而往往因为妈妈地音不准,导致了错误,这不就是一个机会吗?相到这儿,我便安心的开始写作业了。

  妈妈回来了,她一进门我便用普通说对她说:“妈妈您幸苦了,这儿有一项任务要您来完成。”妈妈感觉口气不对劲,她就像孙悟空一样有一对“火眼金星”,一眼就看穿了我心里有事,问:“有什么任务?是不是……说普通话?”我连忙点头并让妈妈换好鞋子坐沙发上听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

  于是紧张的工作开始了。首先我先教妈妈含了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用语,如:“对不起,打扰了、请问、等一等……”谁知,妈妈一教就会,虽然前半段很顺利,可是到了后来有一些前后鼻音的字,有些不准,可我并非不分青红皂白的乱闹,而是耐心地教妈妈,妈妈也非常认真地学,我感到很高兴,如果想要一个人改掉多年的坏习惯,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俗话说得好“水滴石穿”,什么事都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决不可能一步登天。

  现在妈妈平时尽量说普通话。我相信,总有一天,我的妈妈会说出一口非常标准的普通话。

人人都学普通话

  家乡是远近有名的蔬菜、粮果种植生产基地,盛产甜椒、芋头、柑桔等,每年都吸引很多外地客商来洽谈生意。在跟外地老板打交道的过程中,一些农民也西装革履坐上了谈判桌,但就因为方言重、话难懂,往往造成误会甚至闹出笑话。

  我家设有收购站,大量的农副产品集中收购起来,然后由购销商运往各地销售,在这期间,也有许多的老板常常打来电话或直接前来洽谈生意。记得去年“月半”前后,家里收购了大量的甜椒,由于市场上供过于求,且事先没有联系好“买家”,出售无望,妈妈急得团团转。到了傍晚,终于等到一位客商打来电话,可妈妈“喂、喂”了一阵子就挂了电话,妈说听不懂对方说什么。

  过后一打听,才知道是一位从外地来的、说普通话的客商,由于无法洽谈,他已经到别处购买了,好端端的一笔生意就这样泡汤了。妈妈开始尝到了不懂普通话的苦头,好强的她有一股不服劲,下决心学说普通话。

  在她的带动下,村民们也来了劲,纷纷学说普通话。他们跟着广播、电视学,让子女教,碰到困惑就去请教学校的老师,学后用,用中学,他们说普通话的水平慢慢提高,如今与客商谈生意做买卖如鱼得水。 长年跑促销的吴大叔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说:“我以前嗓门大,方言重,就没法跟客户谈生意。学会普通话后,找我谈生意的人多了,成交额也高了,这里面少不了普通话的功劳。”

  人人都学普通话,说好普通话已成了村里人的新时尚。 说好普通话,铺就致富路

教老爸学说普通话

  今天一进家门,爸爸便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又喜滋滋地给了我一个包装精美的钱包,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礼物啊!我曾经好几次央求爸爸好多次,他都不肯买给我。爸爸今天怎么这么慷慨呢?我看了看他,爸爸笑着说:“今天我去汇报工作,普通话讲得很流利,多亏了你这个小老师啊!送你这个礼物,以表感谢。”爸爸的话不禁勾起了我的回忆,那已是两个月前的事情了。

  爸爸出生在老家,从小在山区里长大,虽然靠着一股子爱学习的劲,拿到了大学文凭,成了老家的文科状元,但他的普通话并不怎样,爸爸讲的大多都是家乡话,虽然他有时说普通话,但是夹带着浓厚的本地腔,"zhang"和"jiang"不分,还时不时的掺进方言,把芋头说成“yu ”。

  自从爸爸2009年当上干部后,烦恼便不计其数了。爸爸几乎每一个月就会汇报一次业务,爸爸那掺杂着方言的“塑料普通话”,总是让领导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领导有时还要问爸爸没有听懂的地方,使要强自尊心的爸爸十分尴尬,苦恼不已。作为学校的大队长的我,自然就成了爸爸的普通话老师。每天,只要我有空,就教爸爸普通话,一开始爸爸说不好,我常常鼓励他说:“没事,万事开头难,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吗!”爸爸很用功,每天看新闻联播,还跟着播音员一起读呢!翘舌时,还让我看看标不标准,他还上电脑,查找阅读资料,他查找的阅读资料,几乎都可以背下来了。但是爸爸还是孜孜不倦的练习。皇天不负有心人,进过两个月的“培训”,爸爸的普通话提高了许多,这次再去汇报工作时,用那标准的普通话,赢得阵阵掌声。

  这普通话,原来有这么大的作用啊!

我学普通话

  开学伊始,新来的张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就告诉我们,语言文字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纽带,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它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要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汉字。

  我自小在乡下长大,要改掉说方言的毛病可真有点难。不过,老师说过,虽然我们在乡下长大只会说方言,但是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说好普通话。

  每天上课我都专心致志地听老师上课,注意每一个词语的发音。下课就让普通话说得好一些的同学帮忙指出错误。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我还是不能流利地用普通话表达,所以我上课不敢举手发言,生怕说得不好被同学们笑话。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张老师点我站起来回答问题。那一刹那,我的心情无比复杂,有紧张、有害怕。我慢慢吞吞地站起来,吱吱唔唔地说了什么,连我自己都没听清。张老师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她没有批评我,而是微笑着示意我坐下,温和地说:“相信你下次会做得更好,加油哦!”

  我怎能辜负张老师对我的期望呢!第二天,我就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台学普通话的机器。每天放学回家做完作业,我就打开它,跟着它练习,一遍说不遍就说两遍三遍甚至十几遍,我就不信我攻克不下这个难关!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我慢慢地自信些了。又是一节语文课,我勇敢地举起手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有些惊喜地看着我:“赵秋苹的普通话进步真大,大家要向她学习哦!”我听了,高兴极了,心想,努力没有白费,看来,语言文字不是一个个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小精灵,只要你用心和它相处,它就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普通话

  我是从乡下转来的,过去对普通话不怎么重视,所以,转上来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学好普通话。

  虽然我有很大的决心和信心学好普通话,可是,这个普通话毕竟和我家乡的方言是有区别的。因此,虽然我立志学好普通话,也认真学了,可不免要出洋相。

  记得有一次,我来到语言教室(教普通话的教室),那时,我对同学、老师、教室已经熟悉了,可对这“难学”的普通话还是非常陌生的。

  唉,最令我头疼的普通话课程开始了,老师要教的一首诗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我一看,妈呀,这么多字。我一数一共56个汉字,难道连老天也不帮我

  没时间感慨了,还是“认命”吧!“剑外忽传收……收收……”咦,这个什么字?咋,没看过呢?于是,我连忙打开“宝典”(新华字典),眯着眼睛看了一阵儿,才把这个“拦路虎”送回“虎窝”。“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子……”又一个“拦路虎”蹦了出来。我刚要询问同学,老师让我朗诵,我一听蒙了,只能硬着头皮读了,愿老天保佑!“……却看妻子……子……”“怎么了?”老师发令了:“快读!”“却看妻子……子……丑何在……”“什么丑?我看不是妻子丑,是你丑吧!”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羞得恨不得钻到桌子下面。

  从此以后,我知道普通话的重要性,开始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学习普通话。现在,我已说得一口流畅的、标准的普通话了,还经常参加全校性的朗诵、演讲比赛呢

学讲普通话

  我的爷爷是江苏常州人,起初,我见到他时,他说话还带着浓重的家乡口音。后来,我慢慢长大了,学校开始教我说普通话了。我对“普通话”这个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觉得爷爷说的家乡话虽然别有一番情趣,但我总觉得普通话好听,说起来顺口,于是我决定让爷爷学说普通话。

  学说普通话必须从拼音学起。刚开始我把拼音表拿到了爷爷面前,爷爷不经意的说:“学什么学,不就是ABCDEFG么,谁不会啊!”

  我急忙纠正道:“错了错了,是aoeiuü,是拼音!”爷爷说:“什么?‘食品音’?没听说过!“哎呀呀,是——pin——yin(拼音)。”“噢,是拼音!”爷爷若有所悟的说。

  后来,我就一点一点的交爷爷说普通话了。渐渐的,我开始训练他读笑话了,可读着读着,口音就又回去了。一天,我让他读一个练兵的笑话他读成了这样:(原文是:一天,一个教练说:第一组射击,第二组投弹,我来给你们做示范!)一天,一个教练说:第一组射鸡(射击),第二组偷蛋,我来给你们做稀饭(示范)!读完后我捧腹大笑,原因想必你也知道。

  最后,经过我4年的努力终于把普通话原原本本的“传教”给了爷爷,同时,我也想对社会呼吁:人人都讲普通话,城市文明靠大家!

学说普通话

  普通话——是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虽然现在的我普通话标准、通顺,但是,你们不知道,我的普通话也是从我哥哥那里学过来的呢!不信,你瞧。那是我五岁时发生的。一天晚上,我正在玩小火车,就在这时,哥哥走过来,对我说:“杰杰,我明天开始,教你学普通话好吗?”我一听,慌了神,想:我普通话本来就不标准,如果在哥哥那边出洋相,那我的“机灵鬼”这个名字不是白当了吗?但是,为了保住我这个名字,我做出了一个艰难的选择:学习普通话。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了床,吃过早饭,就开始学习了。因为我妈妈是临山人,而我是长期跟着妈妈的,所以我有时也会带着临山的口音。首先,哥哥对我说:“今天,就从你最喜欢的水果——苹果开始念。”于是,我就一本正经地念:“苹果(bing go)。”这让旁边的阿姨,笑地前俯后仰。但是,哥哥却没有笑,只见他面对着我,说:“杰杰,你发“苹”的时候,一定要把嘴紧闭,然后用嘴张开的声音发出“苹”;“果”是要把嘴变成“0”形,然后用舌尖贴住嘴的上膛,就这样,才可以把“苹果”这词说好。”我半信半疑,照着哥哥的方法试了一次。咦,还真灵,我成功学会了第一个词语。

  可是,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到了中午12点整,我想:如果我这样下去,要到何时何月呀!于是,我又下定决心,一定要认真学习普通话,并且,也教长辈们学普通话。普通话——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那么,就让大家一起来学习普通话吧!

学说普通话

  我的妈妈是正宗的辰溪人。周末,我跟妈妈到上街,可大开了眼界!

  星 期六的上午,我和妈妈到中心市场买菜。我们来到一个卖鸡蛋的摊位前,妈妈发现这位老板娘是她的老乡,她就用正宗的辰溪话问道:“老乡,鸡国多少钱一斤?”那老板娘也情不自禁地用辰溪话回答道:“鸡国露块钱一斤。”我听不懂她们俩在说什么,简直就是在说鸟语!我忍不住笑了起来。妈妈见我笑得不自然,一下子就意识到可能是我听不懂她们的对话,妈妈马上给我解释:我问老板娘“鸡蛋”多少钱一斤?老板娘说“鸡蛋六块钱一斤”。听完妈妈的解释之后,我才知道她们是在说方言。

  这时,我觉得口渴得不得了。我要妈妈给我买瓶水喝,我们就来到卖水的地方。妈妈不由自主地又用辰溪话对老板说:“兔子(同志),买瓶许。”老板不知所措,就问我:“小朋友,***妈要买什么呀?”因为我想喝水,我猜想妈妈是说:“同志,买瓶水。”我就给老板解释了一番,妈妈不好意思地笑了,老板听了我的解释之后也哈哈大笑起来。

  经过这两件事之后,我深深体会到说普通话的重要性。普通话可以让我们和陌生人,以及不是怀化本地的人进行交流。说好普通话,走遍全国都不怕!我们作为小学生不仅要自己说好普通话,还要教会身边的人学说普通话。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祖国,我爱你》原文

西游记阅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