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生命的意义在线阅读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追寻生命的意义 读后感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在维克多 追寻生命的意义 的这本集中营自传小书中,叙述了奥斯维辛俘虏的苦难生活,以及表达“意义治疗法”的积极态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个普通人的一生将要追寻其独特的理想,普通人自有他所存在的意义。那假如是换成一个每天生活在集中营里的俘虏,失去了人身自由,经历了各种磨难,那他的人生还要追寻所谓的生命意义吗?而维克多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那些集中营的俘虏们的心理历程与人生故事。

  初到集中营的俘虏,从受一段时间集中营磨难后的挣扎到冷漠,最后是麻木不仁的绝望心境。人性不能简单地分为善与恶,尤其在极端恶劣的环境最深处的人性极其容易暴露出来,善与恶的边界变得如此模糊不清。恶劣的生存环境往往扼杀生存的希望,人在绝望之中走向死亡。

  “每当看到狱友吸烟时,我们就知道他已经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勇气一旦失去,几乎不可能再挽回。”为什么人要活着?什么是人生的意义所在?维克多没有直接给我们答案,也因每个生命体的独特性而存在意义有所不同,但他阐述了三种方法:创造或从事能体现生命价值的工作,体验爱与被爱,忍受并超越痛苦的积极态度。

  前两者人们容易理解并接受,但忍受并超越痛苦,也是生命存在的意义吗?我们为什么要活着?活着就是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采取积极态度。追问自己的活着的意义,便是一种自我精神上的升华了。

  藏韵

  “藏”字,写起来是一个十分繁杂的字,但如果在其中细细品味,却另有一番风情。那一笔笔笔画,险峻而层叠,陡峭但又不失壮美,浩然而直冲云天,仿佛置身在一片山、人、字,浑合在一起的重重而又崇崇山峦之中。

  只见一个个身着长袍的藏族人,正在篝火旁尽情的舞蹈。

  此时,一声高亢激昂的歌调在我身边响起,使一通晦涩难懂的藏语编织成了一曲荡气回肠的酒歌。我不自觉地来到他们的中间,他们也是热情的与我共舞,使我接受这神圣而又富有民族风情的仪式。

  清脆如银铃般的声音升起,十几个相貌秀美的女孩配合着高亢粗犷的男声唱着,有如凤鸣般回荡在山间。此时,男女混搭的声音仿佛是一条可以通往任何地方的天路一样引人入胜,同时延伸进每个人的心中。走进村寨,热情的藏族人带我走进他们的家中。黄金似的酥油茶散发出淡淡醇香。美味的糌粑也入口即化,回味无穷。

追寻生命的意义在线阅读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最近读了一本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写的《追寻生命的意义》,感触颇深。他以自身在集中营里的悲惨经历,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关押在集中营里的囚徒对待生命的表现。也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在集中营这样环境中能生存下来,而有些人为什么又放弃生命!集中营里毫无人性可言,生活在里面的人,时刻都在死亡的边缘,生病或者受伤,只要失去了劳动能力就会面临死亡。这样一个生与死只在一念之间,并且饱受各种折磨的让人痛不欲生的集中营里,选择放弃生命的不占少数,但是也有人一直坚持活着!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总结为以下三方面。

  活着,只为过去美好的回忆。佛兰克尔在进入集中营以前是一名医生,每当他回忆起那些治病救人的情景,他就感觉特别好。他想活着,哪怕集中营里的生活再痛苦,当回忆起那片刻的美好,便会整个人都兴奋起来,多想一直这样沉浸在里边,更不舍的离开这个世界。

  活着,只为现在的爱与被爱。弗兰克尔在集中营里的时候,他并不知道妻子的死活,但是每当他想起妻子,他就仿佛在和妻子对话,他爱着他的妻子,他也知道如果妻子活着也一样在牵挂着他。是牵挂,是爱,让他一次又一次的坚持,直到活着离开集中营。

  活着,还有对未来的希望。有的时候,我们总会想明天会怎么样?在集中营的他们一样,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念头,支撑着他们活下去。因为谁都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对于一个乐观的人来说,未来一定是充满希望的,是希望和乐观让他们坚持活着。

  而如今生活在这个浮躁世界的我们,就真的明白我们为什么活着吗?就真的去思考过生命的意义吗

  或许,当你静下心来、闭上眼睛,想起儿时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情景,是不是会觉得特别美好;想起每次离家时爸爸妈妈的叮嘱,回家时他们高兴的样子,心里总是特别的温暖;想起和朋友一起谈理想时候的情景,对未来总是有那么多期待。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或许就是我们生命的意义。

  或许生命的意义就是这么简单,或许人本来就是这么简单,或许这个世界也不复杂!思考生命的意义,才会懂得珍惜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才会去做最真最善最好的自己;而追寻生命的意义,就存在于生活过程本身!

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随笔

  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想得到那个一直希望得到的结果

  可是当我们真的得到了

  我们失望的发现,一切不过如此

  于是我们开始失落

  不知道未来在何方,不知熬过去是否值得

  这种感觉第一次出现是在高考结束后

  突然生活没有了方向

  其实生活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得到

  而在于追求

  在获得最终目标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不断完善

  使自己的人生在追求的过程中升华

  不要在意,你所追求的东西到底是不是真的适合你

  真的就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石阶上本来就没有最佳的结果

  既然选择了,就走下去

  在前进的道路上,完善自己

  最后得到的同时

  收获的还有一个新的自己

  你有时会讨厌自己吗

  讨厌那个懒惰不知上进有理想却不去实现

  每日晃晃总日的自己吗

  那就不要逃避,不要急功近利

  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

  一步一步的前进

  每天都改变一点

  终究有一天

  你会学着开始喜欢自己

  鼓励自己

  少些烦恼

  多些感激

  感激生活如此宽待自己

  一切都会好起来

  一切都会过去

  珍惜现在

读追寻生命的意义有感作文

  今天读了《追寻生命的意义》一书,它的作者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ViktorE。Frankl),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甚至面对巨大的苦难时,如何思考并获取生意的意义的令人鼓舞的杰作;——我最欣赏的就是开篇的第一句话:“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人,都还有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

  而这句话的意思包含:

  首先,人类天生就有自由——有选择的自由,我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方向/价值观、对待他人/社会的方式、以及选择生活的态度;面对对外界刺激,我们可以选择马上回应外界的刺激,也可以选择延迟、甚至不回应;

  比如:老板对你态度很差,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及反应——生气、整天都没有心情、对下属发脾气等,或明白工作是为了自己的未来、想清楚这是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全心投入。

  又比如:孩子/做了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我们可以不高兴,并马上提出反对,并告诉他应该做什么。或者,我们可以选择暂停,推迟反应;当我们明白家庭教养的关键在于“以身作则”时(备注:人类学习主要有三大模式,其中之一是模仿,儿童主要是通过模仿成年人的行为来学习。),我们可能会意识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并尝试不同的方法,比如:忽略不好的行为,并尝试从孩子行为中找出积极的因素加以表扬,以此来转移孩子关注的重点;通过父母正确行为示范,给孩子不同的选择来引导其转向积极的一面。

  其次,而人类天生就有4大天赋:

  1。自我意识SelfA——通过从意识上“站后一点”观察自己,看/听别人是如何对自己作出反应的,从而发现自己可以改善的空间,并不时自我反省、提醒自己,持续改善。

  2。想象力I——梦想是好东西,它可以让自己“看到美好的将来”,从而不断地进行心理暗示,调整态度及行为,让个人保持最好的精神状态面对每天的挑战;这也是所谓的“以终为始”、积极心态的力量等理论的依据。

  3。良知Conscience——基于人类良知建立的价值观可以给人以最大的安全感。

  4。独立意志IndependentWill——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决定个人的行为、对待他人及社会的态度,以及坚持自己的梦想/方向而不受外界影响。

  通过对这4大天赋的认识及有意识地运用,从而实现自我的管理;

  当然,这个“空间”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我们个人修养及自我管理水平,或者说以身作则的能力!

  因此说,每个人的快乐、幸福其实掌握在自己手里,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修炼,提高个人修养及自我管理水平,我们才能最终掌握自己幸福的钥匙!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读完了弗兰克尔的《追寻生命的意义》,思绪有些乱,也许是让我触动处太多,无从一一思考。但总感觉有东西要冒出来,虽然不成熟,但还是写了下来。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以物质来衡量成功的社会里,但对这种成功的追求与获得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满足,反而使人们心底的空虚感日益加强。常常脑海中会冒出这样的问题“我这样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生活能够给予我什么?……”,若像这样不能找到生活的意义,不知道目标,人就会逐渐地迷失在生活中,又因为目前社会人们生存压力加大,竞争日益增强,人们会逐渐产生消极的观念,抑郁的情绪。

  也许应该像弗兰克尔提到的,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我们要这样问自己“我们能够给予生活什么”,明白生活对我们的期待,然后认真生活下去,让生活来慢慢揭示答案。

  这让我想起了《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留给瑞德的信,“希望是件好事情,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事情,好的事情从不会逝去”。正是安迪对生活的希望,对自由的追求,才让他在监狱里能够默默承受冤屈而生活了二十年。

  另一点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弗兰克尔提出的“人的存在的自我超越”的观点,人越是投身于所爱的事业或人,对自己越是遗忘得多,他就越能实现自我。这可以从《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成功看出来,本是准备匿名发表的这本书比作者其它以真名出版的著作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越是执着于对成功的追求,反而离成功越远;越是看重自我,追求自我的实现,那么就永远实现不了自我,只有超越自我后,才可能做到实现自我。

  这与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中提出的合作精神相似,在生活中的三个主要问题,职业、社会和性上,人只有对其充满兴趣,乐于合作,而不是把中心都放在自己身上,把自己看得高于一切,那么最终就会取得成功。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我想每个看到这本书的人,当想象若自己在这样的集中营生活,肯定没有几个能够相信自己可以活下来,但是实际有人做到了。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做到。就像当初看《肖申克的救赎》一样,没有人相信安迪能够用一把小锤子凿出一条可以逃生的道路。

  人的潜力是没有局限的,更不是天生注定的,只要肯去挖掘,每个人都有成功和飞跃的机会。

追寻生命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 高三议论文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难道要赤裸裸离开这个世界吗?不,我们要体现自我价值,为我这一生,留下最灿烂的那一笔。实现自我价值是一路高歌,披荆斩棘,是扬风起帆,不是自我封闭,自我抑郁,更不是盲目的自我肯定。

  实现自我价值,是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定位和肯定,明白自己,我要什么我能做什么。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我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自此努力奋发读书,陶渊明曾经说过,不为五斗米折腰,安能让我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从此寄情于山水,陶醉于田园。他们就是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定位。所以如果不能对自己有一个精确的定位,又如何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实现人生自我价值,需要人的肯定和赞美,但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坚强的意志。例如著名企业家…马云,他如何能有家财万贯,是因为自己的坚持,同事的赞美和肯定,在最早的时期,他做起了电商没有,太多的人肯定,但依然有他的伙伴在肯定,他义无反顾,与他的团队咬紧牙关,战胜了金融危机,在每天国内外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坚守住自己的意志,闯过了这场金融危机,然后他成功了,成为中国内地第1个电商企业家,他成功了,他成功在自己的意志,同事的肯定,当我们面对巨大挫折的时候,迎难而上,自强不屈的心哪,在砥砺中,为梦想插上翅膀!在自己坚定的意志上,攀向人生的顶峰!

  实现自我价值,不是将事业当作一种任务,而是当作一份责任,人民英雄杜富国,他是一个扫雷区的队长,身为队长,身先士卒,把战友看作自己的生命,有地雷的时候,最危险的往往留给自己,虽然他失去了双臂,失去了眼睛,但获得的是14亿人们的心,他没有英俊的外表,但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她是最美的,她是最美的。每个人离不开社会,唯有奉献社会,关爱他人,具备那种先天下而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才能成就最美的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青春是一首美妙的赞歌,要想实现自我价值,正青春,追寻生命的意义,挥洒我们满腔热血,实现价值,努力奋斗,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生命发光,放热,为我们短暂的一生添加自己浓墨重彩的那一笔!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知道为什么而活着的人,几乎能承受任何怎样活着的问题。 ——尼采

  当长期处于一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人的所有价值都被摧毁,时刻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这时人们的心理会在高压下发生什么样的改变?这种痛苦无望的生活还有任何意义吗?奥地利心理学家弗兰克尔,以二战集中营幸存者的身份,在《追寻生命的意义》这本自传体的书中,讲述了那种极端环境,给普通囚徒的心理状态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及囚徒们为了自己和朋友能活下去,而进行的残酷的生存斗争。作为一名敏锐的观察者和亲历者,他进一步从这些惨痛真实的经历中,引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我们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而活着

  在集中营中,囚徒的所有财产和权利都被剥夺,不仅饥寒交迫,而且随时会有死亡的可能,被判定体弱有病的囚徒很快会进毒气室,在这里,生命显得格外渺小脆弱。可是据弗兰克尔观察,身体不那么强壮,却有丰富的精神活动的人,似乎更容易幸存下来,他本人就是实例。对妻子的思念和爱,让他在脑海中无比清晰地勾勒出了她的形象,并与她生动有趣地谈笑。爱,超越了时空甚至生死的阻隔,给拥有爱的人带去了内心的充实和强有力的支持。“将我像封条一样置于你的心上,爱,就会像死一样强壮。”

  过去的甜美回忆,同样能给困境中的人们带来安慰,也许只是曾有过的微小的成功,也许只是一次普通的家庭聚会,可曾感受到的喜悦和满足,留在了这些回忆中,弥补和滋润了人们在现实中的空虚痛苦,更重要的是,指向了未来的希望:将来,我们会再次拥有这些幸福时刻!

  为了活下去,囚徒们小心地节省食物,从死者身上“交换”衣物,调换转移到其它集中营的名单(这更像是命运的赌博),冷漠地注视着其它人的痛苦和死亡。即使在这种文化和道德“冬眠”的环境里,人们在动物式的生存本能外,却神奇地保持了对艺术和大自然之美的热爱,甚至感受更为强烈。“一位囚徒冲了进来,招呼我们去操场观看精彩的日落。站在外面,我们看见险恶的云在西边闪闪发光,整个天空布满了从铁红到血红、形状和颜色不断变化的云,„„然后,在几分钟的寂静后,一位囚徒对另一位囚徒说:‘世界多美啊!’”在艰难绝望的环境里保持对爱和美的感受,在黑暗中不懈寻找光明和希望,我想,这就是人之为人的特殊之处吧!也正是这种特殊性,反过来,给绝境中的人们带去了活下去的力量。

  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一个人被剥夺到只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他仍然有自由选择用怎样的态度面对环境,是积极地艰难地利用每一个条件活下去,还是放弃生的欲望,向命运低头。态度的选择,就是唯一的全部的尊严和意义。对妻子的爱以及完成这本书愿望就是支撑作者活下去的理由,而他也用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在任何情况下,即使是在最悲惨的境遇中,生命始终具有其潜在意义。

  弗兰克尔把人的主观意志放在比较重要的地位。他希望用各种方法去帮助病人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弗兰克尔深信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他将找到生命意义的方法总结成了三点:创造和工作,体验某种事物或爱一个人以及受苦。我想他说得很对。一个人无论面对怎样的环境,都能决定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应对。每个人都会有沮丧失意的时候,也不必为此感到羞耻。学会把自己从悲观的情绪中拯救出来,自信自尊得去面对,真的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正如集中营里那些相信自己尚需完成某种使命的人,他们最有能力生存。具有念想,有自尊的人才会是一个充实的人。我自己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偶尔会产生的悲观的情绪,的确会对自己造成很大的影响。我想,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才不枉在这个世界来辛苦地走一遭。因为至少,我们的存在并不会因其短暂而失去意义。

  当我把这本书一气读完,掩卷沉思: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想,是拥有并珍惜所有那些能给我们带来勇气和力量的美好事物,是对过去生活的甜美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是对伴侣和家人深深的爱,是对自己将发展成长为怎样一个人的好奇。无论任何职业、地位、财富和种族,当一个人有所担负、认真投入地生活着,并给其他人带去了幸福时,他自己也会感受到充实满足,此时,生命的意义就存在于生活过程本身!

励志书籍推荐:《追寻生命的意义》

  《追寻生命的意义》是由维克多·E·弗兰克尔所创作的一本励志书籍,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简介:

  《追寻生命的意义》是一个人面对巨大的苦难时,用来拯救自己的内在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关于每个人存在的价值和能者多劳们生存的社会所应担负职责的思考。本书对于每一个想要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都是一部必不可少的读物。这是一部令人鼓舞的杰作……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任何人都可以从他无比痛苦的经历中,获得拯救自己的经验……

  作者简介:

  维克多·E·弗兰克尔,维也纳医科大学心理精神病学终身教授,1997年逝世,一生著有32部著作,曾先后被翻译成26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二战期间因其犹太人身份,遭纳粹逮捕,在奥斯维辛、达豪等集中营度过了三年艰难的岁月。这段经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他创作这部著作的原因。

  作者弗兰克博士,是一位精神医学家。他经常问遭逢巨痛的病人:“你为什么不自杀?”病人的答案,通常可以为他提供治疗的线索。譬如,有的是为了子女,有的是因为某项才能尚待发挥,有的则可能只是为了保存一个珍贵难忘的回忆。利用这些纤弱的细丝,为一个伤心人编织出意义和责任——这便是“意义治疗法”(logotherapy)的目标和挑战,也正是弗兰克博士在现代存在分析上的创见。

  在本书中,弗兰克博士现身说法,详述他如何由亲身经验,发明“意义治疗法”。他曾是集中营里的囚犯,漫长的牢狱生涯,使得他除了一息尚存之外别无余物。他的双亲、哥哥、妻子,不是死在牢营里,就是被送入煤气间。一家人全都死了,仅剩下他和妹妹。像这样一个丧尽一切,饱受饥寒凌虐,随时都有死亡之虞的人,怎么会觉得人生还值得活下去呢?一位曾亲身经历过这种惨绝人寰遭遇的精神医学家,他的话必然值得我们洗耳恭听。他这种人,必然能够以容智和悲悯的眼光来盱衡人类的处境。

  本书处处流露着坦率和真诚,因为都是刻骨铭心的实录,容不下丝毫欺瞒。以弗兰克博士在维也纳大学医学院中的地位,加上意义治疗诊所在世界各地声誉日隆,且都仿效他的维也纳综合医院精神科的情形来看,他所说的一切,自然深具威信。

  我们不能不把弗兰克的主张与治疗方法,拿来跟他的前辈大师弗洛依德互作比较。两位大师最关切的便是精神官能症的性质及治疗。弗洛依德由起因于矛盾与潜意识动机的焦虑中找出失调的症结,弗兰克则把精神官能症区分为数类,并把其中数类(譬如心灵性神经官能症〔Noogenicneurosis〕)归因于病人无法由自己的存在中找出意义与责任感。弗洛依德强调性挫折的重要,弗兰克则强调寻求意义之意志受挫的重要。

  今天,欧洲人士纷纷舍弗洛依德而就存在分析,而意义治疗学派就是存在分析的一种。弗兰克的见解具有包容的气度。他并不排斥弗洛依德,反而以后者的学术贡献作为其学说架构的基础。他也不和别的存在治疗学派闹纠纷,反而把他们当成同门兄弟。

  本书虽小,结构却十分巧妙,读来扣人心弦。本人两度拜读,皆一口气读完,直如中了魔咒。在故事部分中,弗兰克医生曾介绍他个人对“意义治疗”的体会。由于他是在故事行进当中以温和含蓄的笔法引介的,所以读者只有在全书读毕之后,才会领悟到那一段原来别有深意,而不只是集中营里另一个残酷插曲而已。

  这个自传式的段落,十分发人深省。读者从中可以窥知:一个人在恍悟到自己“除了这寒伦可笑的一身之外别无余物可供丧失”之时,会有怎样的表现。在弗兰克笔下,这种既感叹又超然的心理,最是扣人心弦。当事人先是对自己的命运怀着淡漠而超然的好奇心;而后,虽然生还的机会微乎其微,仍然想尽办法保住残生。至于饥饿、屈辱、恐惧以及对惨无人道的愤慨,也都因为心中珍藏着爱侣亲人的倩影,或怀着不绝如缕的幽默感,或因为宗教信仰,甚或是对花草树木、晨曦夕照的一瞥,而变得差可忍受。

  然而,这些慰藉除非能帮助当事人由状似毫无意义的痛苦中看出一些道理来,否则仍不足以鼓舞生存的意志。而这,正是存在主义的中心思想所在:活着便是受苦,要活下去,便要由痛苦中找出意义。如果人生真有一点目的,痛苦和死亡必定有其目的。可是,没有人能告诉别人这个目的究竟是什么。每个人都得自行寻求,也都得接受其答案所规定的责任。如果他找到了,则他即使受尽屈辱,仍会继续成长。弗兰克特别喜欢引用尼采的一句话:“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

  集中营里的每件事,都是为叫囚犯丧失自主权而刻意设计的。生活上一切熟悉的目标全遭掠夺,剩下的只是“人的最后一件自由”:在既定的境遇中采取个人态度的能力。这项最终极的自由,古代斯多噶学派和当代存在主义学者都曾提及;而在弗兰克的故事中,尤其带有鲜活的意蕴。集中营的囚犯都只是平凡的人,却至少还有几个人能够决定使自己“苦得有价值”,因而证实了人超越其外在命运的能力。

  作者身为精神治疗专家,当然希望知道人可以借着怎样的帮助,来获得这惟独人才有的能力。我们当如何唤醒一个病人,让他感觉到自己无论处境多么悲惨,都有责任为生命找出一个意义来呢?弗兰克就曾和他的难友一同举行过一次集体治疗会议。这次会议,在本书中有动人的描述。

  弗兰克医生应出版商之邀,在自传之外增列了阐述“意义治疗法”基本概念的第二部分。以往,这维也纳精神治疗法第三学派(前两派为弗洛依德学派和阿德勒学派)的出版品大部分都在德国发行。因此,弗兰克博士这番增补工夫,相信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弗兰克与欧洲许多存在主义学者不同;他既不悲观,也不反对宗教。相反地,他体验过痛苦的如影随形、无所不在,也面对过邪恶的力量,但他却能认定人类有足够的潜力来超越困境,发现一个能提携其成长的真理。

  我由衷地向读者推荐这本小书,因为书中戏剧般的故事,其实就是在探讨人类最深切的问题。本书富有文学与哲学的双重价值。捧读本书,在不知不觉之中,对当前最重要的心理学发展必亦略有所窥。

  作品目录:

  前言

  1992年版前言

  第一部分 集中营的经历

  第二部分 意义疗法概观

生命的追求和意义

  生命二字的一笔一划你们深刻体会到了吗?问题一出,只有呼呼吹过的风在空气里张扬,没人应答。

  ——题记

  我曾经看过一则这样的报道,有一位探险家获得了数不尽的勋章,然后得到了无上的荣耀,但是他在征服南极、北极的时候却失去了自己一双宝贵的腿。

  他晚年的时候,一位记者对他进行采访,问他是否为失去双腿而对自己获得的荣誉感到遗憾,这位已经跨入晚年的探险家并没有说话,只是自己喃喃的说:“那洁白的极地荒原,多么令人神往!”。极地探险家的话引人深思,或许他并没有因为获得无数的勋章而感到骄傲,也并没有因为失去双脚而感到后悔,他只是顺从了自己的本心,一生追随着自己的理想——到令自己神往的洁白极地荒原上探险。

生命的追求与意义

  有一位极地探险家先后征服了南极、北极,他获得了无数枚勋章,得到了无上的荣誉,但他却失去了自己的双脚。这位极地探险家晚年时,有一位记者问他,是因为获得勋章而感到骄傲还是因为失去双脚而感到后悔,极地探险家并没有直接回答记者的话,他只是喃喃地说道,“那洁白的极地荒原,多么令人神往!”。极地探险家的话引人深思,或许他并没有因为获得无数的勋章而感到骄傲,也并没有因为失去双脚而感到后悔,他只是顺从了自己的本心,一生追随着自己的理想——到令自己神往的洁白极地荒原上探险。或许这就是生命的追求和意义吧。

  生命的追求和意义是什么?或许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也或许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回答;或许这个问题很复杂,也或许这个问题很简单。生命的追求和意义,这其实是需要在经历中体悟的东西,当然或许在阅读他人的故事中人们也能明白些什么。不同的人所领悟到的或许也都不相同,也或许每个人也都可以领悟出许多不同的意义来。

  对于那位探险家,或许他的生命追求与意义便是在他所向往的极地荒原中探险,完成他一生的探险理想。宋时的岳飞将军,他的忠义令人敬仰,而他生命的意义也许就是这忠义二字吧。文天祥的《正气歌》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坚贞的民族气节,万世流芳。文天祥有爱国的情感和信念,团结民众,组织义军,全力抗敌,成为人们敬仰的对象和民族英雄,直至如今仍有很多人都以他为榜样。或许对于文天祥而言,“正气”二字便是他生命的追求与意义。

  鲁迅先生一生致力于国家的文化革命中,他弃医从文为的便是“医心”二字,因为即使医术再高明,若是心坏了、麻木了,就也很难再医好了,“医心”才是最紧迫要做的事。鲁迅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他一直坚定着自己的信念,从不肯动摇半分。也许“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便是鲁迅先生的生命追求与意义。

  老师的意义是育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花朵;学生的意义是学习,争取早日学成能成为有用的人;工人的意义是工作,建造房屋修建铁路等各种工作每一项都很重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追求和意义。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关于生命意义的名言

创建文明校园手抄报内容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