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萝卜头的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小萝卜头的故事作文

  我和爸爸妈妈到了重庆旅游,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白公馆和渣滓洞。

  小萝卜头名叫宋振中,因为小萝卜头营养不良,头大身子小,所以牢里的叔叔阿姨们给小萝卜头起了一个外号叫做小萝卜头。牺牲时年龄只有九岁,小萝卜头的爸爸叫宋绮云,妈妈叫徐林侠,小萝卜头的爸爸妈妈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问爸爸:“爸爸,小萝卜头被关押在哪?”爸爸说:“就是咱们现在去的地方,在白公馆。”我已经迫不及待的去看小萝卜头关押的地方了。

  终于到了白公馆了,我在白公馆的一个房子里看见了刑具。爸爸还说,小萝卜头从小就到监狱里吃苦,而且学习机会也很少,但是,叔叔阿姨们为了让小萝卜头学习,每次开饭的时候,叔叔阿姨们都一口同声的说:“不让小萝卜头学习,我们就不吃饭”。小萝卜头还当过通信员呢,他给好多人都传递情报,大家都夸他是个好孩子,小萝卜头很高兴。可是小萝卜头很早就和爸爸妈妈一起牺牲了!

  小萝卜头的学习机会是那么的难得,所以我要珍惜现在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繁荣!

《小萝卜头的故事》

分享关于小萝卜头的故事

  今天,小姨带我们去《红岩裂士纪念馆》。在渣滓洞,我认识一位小朋友,他叫“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的名字叫宋振中,他的父亲叫宋绮云,母亲叫徐林侠。“小萝卜头”从1岁就和妈妈一起在监狱里坐牢,“小萝卜头”的妈妈是一位地下共产党员。在监狱里,由于营养极差,所以“小萝卜头”的身体长得很小,脑袋却很大。因此坐牢里的难友都叫他“小萝卜头”。当他7岁的时候,父亲宋绮云和监狱里的难友们一起向监狱长请愿,要让“小萝卜头”受教育,不答应就集体绝食!监狱长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他们了。就这样“小萝卜头”才圆了上学的梦!“小萝卜头”上学后学习非常刻苦。8岁的时候,可怜的“小萝卜头”就被国民党杀害了。

  解放后,“小萝卜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是所有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精品作文“小萝卜头”的故事作文

  “小萝卜头”不过是一个小男孩儿的绰号,他的名字宋振中倒是很少有人能记住。他遇害时年仅九岁,他八个月大时就被特务骗进了监狱。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他是在敌人的监狱中长大的,在他三岁以前从没见过自己的爸爸,他有四个姐姐,两个哥哥,可是他从没和哥哥姐姐见过面,说过话。他渴望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但是监狱不是他可以摆脱的地方,更不是他学习的地方。小萝卜头的爸爸宋绮云,因为在地牢里关的太久所以身体十分虚弱,无力教育小萝卜头。小萝卜头六岁时宋绮云请求特务让小萝卜头出去念书。

  但是特务不同意怕小萝卜头出去泄露了魔窟的秘密。但是同志们为了小萝卜头集体绝食,后来特务勉强答应小萝卜头每天到楼上读书,由黄义声将军担任他的老师,黄将军教他读书、识字,教给他礼貌和正直,每天上午学语文和算术,下午是俄文和绘画。在小萝卜头九岁生日那天黄将军送给他了一盒水彩颜料。此后,小萝卜头的练习本上变的花花绿绿,涂满了各种颜色。遇到特务时黄将军和小萝卜头便用俄语对话。不懂俄语的特务干着急,没办法。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小萝卜头的记忆力可好了,字典上的字都会写。还经常帮大人们传递可靠的信息呢!虽然小萝卜头是在逆境中长大的,但是他学习是那样的刻苦,知道什么是美、丑、善、恶,像他这样的同龄人有许多,比如:王二小、海娃等等,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同龄人吧!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小萝卜头故事

  小萝卜头一生下来,就是在监狱里。

  几年后,小萝卜头慢慢的会走路,会说话了。

  在监狱里,小萝卜头享有一项其它囚犯所没有的优待,就是他可以“自由”的在监狱里到处跑,到处玩,而不会被人打,被人骂。妈妈告诉他,不要试着走出墙外;不要靠近守卫和巡逻兵。妈妈说的话他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从记事的那天起,小萝卜头除了吃饭,睡觉在牢房里面,其余时间就自己随心所欲地在高墙内转呀,玩呀,除了见到守卫和巡逻兵要躲开一点,小萝卜头可以说是自由自在的享受着隔墙透过来的阳光和无忧无虑的快乐。

  监狱很大,足够小萝卜头逛的了。在这里,除却妈妈,还住许多好心的叔叔和阿姨,小萝卜头每次跑到他们的房门口时,他们总会很友好的和小萝卜头说说话,有的还会教他写字,算术,小萝卜头很喜欢这样的生活,可他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叔叔阿姨和妈妈的身上怎么会有硬梆梆的铁链。他很想问妈妈或者是叔叔阿姨为什么会这样,可他又想起妈妈曾经告诉过他有些事情不要问,等时机到了自会告诉他的,于是他便终于没有问。“难道自己长大了要带上那样的链子吗?我可不要。”小萝卜头心里这样想着。

  无论在什么地方,时间的脚步都不会为任何人停留。很快的,小萝卜头在监狱里已经度过了十余个春秋,在这些年中,叔叔阿姨们有的离开了这里;有几间屋子里的叔叔阿姨们换了一批又一批。换归换,凡是到了这里的叔叔阿姨都很喜欢小萝卜头,他们都喜欢和他说话,逗他玩,甚至教他一些知识。但却没有人告诉为什么要呆在这里,为什么这里生活感觉很阴冷。小萝卜头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虽然差不多每天太阳都会投射温暖的光华过来,可是小萝卜头总觉得这里的天雾朦矇的。看着那高高的围墙,他忽然想,墙外的世界也是这样的么

  有一天,在小萝卜躺在牢房里的草席上准备睡觉的时候,一种从未有过的意识从他的脑子里一闪而过,小萝卜头说不清是什么感觉,只觉得有些不自然。日子一天天过去,那种异样的感觉愈来愈强烈,终于,这一次,当这种感觉再次闪现的时候,小萝卜头的意识抓住了它,“虽然这里的一切对自己来说已习惯,但似乎每天在重复同一个过程,只能感觉到周围的环境和人,自己的存在没有丝毫的意义。”“真想出去看看另外一个世界,更想过一种真我的生活。不管怎么样,我不能再这样活下去,不能像妈妈和那么多叔叔阿姨一样铐上那该死的铁链!”小萝卜头打定了主意。

  这一天,小萝卜头和往常一样在监狱中到处玩,趁守卫不注意的时候,他猛的一头冲了出去。在墙外,小萝卜头第一次感受到了那么温暖的阳光和那么清新的空气,心情异常的兴奋和舒畅。“这才是我想要的一切,这样的活着才是真的!我是属于这外面的世界的!”小萝卜头高兴的想着。就在这时候,后面响起了守卫的枪声……

  当守卫赶到的时候,他们意外地发现,已经死去的小萝卜头嘴角还缀着一丝浅浅的笑。

  小萝卜头”的真实名字叫宋振中,他是和妈妈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的。当时,他出生才八个月,就跟妈妈一样过着国民党反动派那非人的监狱生活:吃的是发霉发臭的牢饭,穿的是妈妈改小的囚衣,住的是一年到头不见阳光既阴暗又潮湿的牢房。这样时间一长,他被折磨的面黄肌瘦,不成样子,长得脑袋大身子小。监狱里的叔叔、伯伯们见他被糟蹋成这个样子,心疼极了,都亲切地喊他“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六岁那年,爸爸要求特务让他上学。特务们怕他把监狱里非人的生活说出去,硬是不让他上学。后来,经过难友们几次斗争,特务们才勉强同意,让他上学,由一位也在狱中叫黄显声的伯伯教她读书。

  “小萝卜头”很爱学习,也很有礼貌。他每门功课都很好。不但这样,他还利用和黄伯伯学习的机会,为监狱里的党组织传递情报。特务们在一旁监视的时候,他就用俄语跟黄伯伯说话,特务们听不懂俄语,只有干着急。

  在监狱里,没有学习用的纸和笔,妈妈就把草纸省下来,订成本子给他用。有一次,他过生日,黄伯伯送给他一支铅笔,他可高兴啦,只在上课时用,平时就用小石子在地上写。不管牢房里冬天多么寒冷,夏天多么严热,他总是趴在地上写呀、算呀,不知疲倦。

  小萝卜头”学习这样认真、刻苦,是因为他知道学习的机会来的不容易,知道时刻记住妈妈的话,等革命胜利了,还要建设新中国。但是,就在革命胜利前夕,他的美好愿望连同他那年仅九岁的幼小生命和爸爸、妈妈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的杀害了。

  年仅九岁的小萝卜头,在敌人的监狱里关押了8年,他渴望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但是监狱不是他可以摆脱的地方,更不是他学习的地方,最终经过地下党的斗争争取,他才勉强在监狱里上了学,从而让他懂得了共产党是多么的强大,并决心为共产党的崛起而努力学习。

  在监狱里,敌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无知的小孩,故意用香甜可口的奶糖诱惑他把在监狱外面的哥哥姐姐的相片交出来,可是,他经受住了食物的诱惑,坚决不给,但是平时在监狱里他的天真和无知使得特务不怎么注意他,就是因为他和敌人的友好相处,给我们的共产党员带来了和外界联系的机会,这样才使我们党走到了今天。一个人没有食物怎么能够生活?可是,在监狱里,我们的共产党员为了反抗敌人,争取小萝卜头的学习机会,集体绝食,甚至饿到昏厥。这体现出了我们党的强大!这种情景小萝卜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那一刻起,小萝卜头下定了决心,好好学习,决心长大以后要成为叔叔阿姨一样的有志青年。可是,就在反动派溃逃的之前,可恶的特务把小萝卜头杀害了,那个时候他仅仅9岁。所以,小萝卜头被我们称做最小的革命战士。

  从小萝卜头身上,我们足以感受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的美好,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努力学习,继承革命者的优良传统,为以后能够更好的为党效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宋振中(1941-1949),男,解放战争时期的小烈士。宋振中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父亲宋绮云是杨虎城将军的秘书。宋振中八个月的时候,他的父母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他也被带进了监狱。宋振中从小跟着母亲在女牢中长大,一直到四五岁还没有见过关在男牢中的父亲。由于终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吃的是发霉发臭的M饭,小振.中长到八九岁时,个头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子、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小萝卜头”从小就很懂事,他的妈妈为了给他换一点大豆吃,就去做苦工,可每次开饭时,“小萝卜头”总是让妈妈吃。他还常常搜集一些破布条、破袜子留给妈妈做鞋用。从五岁起,他就学着自己缝补破衣服了。“小萝卜头”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提出让他出去上学,特务们怕暴露他们的罪行,硬是不让,经过多次斗争,才同意由同监狱的政治犯黄显声将军教“小萝卜头”念书。“小萝卜头”学习非常刻苦,记忆力很强,也很懂礼貌,非常尊敬老师。监狱生活使“小萝卜头”懂得了许多道理,国民党特务对共产党人的非人虐待、折磨,共产党员坚贞不屈、英勇斗争的精神都留给他深刻的印象,使他从小就知道恨谁、爱谁。他还经常帮助大人做秘密工作。由于他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他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信息。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到监狱后,就是由他从男牢传到女牢,从楼上传到楼下的。每当大人商量事情,“小萝卜头”总是坐在门口放哨,他还帮助大入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传递东西。在国民党溃逃之前,特务们安排杀害“小萝卜头”和他的父母。残酷的敌人用刺刀杀死了他的父母,又逼向“小萝卜头”。“小萝卜头”喊着:我没有罪,我要出去。灭绝人性的刽子手劈胸就是几刀,把他杀害了。解放后,人民政府追认宋振中和他的父母为革命烈士。

小萝卜头的故事

  小萝卜头的名字叫做宋振中,他在一岁时就被国民党反动派压进监狱里。他在敌人的监狱里被关押了8年,因为天天吃的都是霉了的饭菜,营养不良,身子显得特别小,头很大,所以叫萝卜头。

  他在监狱里度过了所有生命,非常渴望得到自由,很想学习,常常让妈妈抱着她在窗口先外面的世界张望。后来监狱里又来了一位叫葛雅波的共产党员,和他一起进来的还有他的女儿李碧涛上小学六年级,和小萝卜头认识后,她不停地回答着小萝卜头的许许多多关于外面世界的问题。几年后,小萝卜头到了要上学的年龄,他们在地下党的帮助下,在监狱里办起了学校,让小萝卜头读书学习。之后,他为了共产党做了许多成年革命者不能做的工作,为打倒反动派,建立新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劳,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小的烈士。

  小萝卜头是多么爱学习,爱亲人,爱祖国!值得我们学习。

《小萝卜头的故事》的读后感

  伴随着窗外的蒙蒙细雨,我的泪水如同断了线的珠子,一滴一滴地落在了桌上······《小萝卜头的故事》实在让我感动不已。

  小萝卜头原名叫宋振中,年仅8个月的他就被关进了监狱,因为头大身小,长得像一个萝卜,所以监狱里的叔叔阿姨们都叫他小萝卜头。小萝卜头在铁窗黑牢里度过了8年多的童年生活,牺牲时也只有9岁。

  《小萝卜头的故事》让我深有感触,其中有两处让我印象深刻。有一次,小萝卜头的爸爸宋绮云被国名党特务给抓走了,小萝卜头的妈妈徐林侠十分着急,到处打听宋绮云的下落,可是不久,小萝卜头的妈妈上了当,特务又把小萝卜头和他妈妈诱骗进了监狱。从此,小萝卜头就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监狱里,每天受着非人的折磨:吃饭时,饭里不仅有老鼠屎,还又酸又臭,根本没法吃;夏天,大家身上长满了疮,痒得难受;冬天,牢房里冷得像冰库,大家冻得浑身发抖······小萝卜头是多么渴望离开这人间地狱呀!看到这里我放下书,望着蓝蓝的天空:假如没有战争该多好!这些无辜的人民也就没有生不如死的痛苦。但是,再看看我们现在,整天比吃比穿,吃的是鸡、鸭、鱼、肉,穿的是羊、毛绒衣服,可我们还不知足,甚至看见别人穿得比自己漂亮,吃的比自己好,就对家长说我想买这个,我要吃那个。可是大家考虑过父母的感受吗?父母常常冒着炎热、寒冷维持生计,而我们却不管家庭的经济,就乱要这要那。如果父母不允许,我们还会生气。可是,我们再看看小萝卜头,他的生活是那么痛苦,可他却一声不吭,小萝卜头真是我们的榜样!

  还有一次,小萝卜头的妈妈和监狱里的叔叔阿姨觉得小萝卜头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就让看守送小萝卜头上学,可是看守不同意,于是难友们就集体绝食,如果不让小萝卜头上学的话他们就不吃饭,看守没办法只好让小萝卜头上学,但不能外出上学,只能在狱中黄显声的牢房中学习。小萝卜头要上学了,父亲捡回树枝在地上磨尖后,作为笔送给了小萝卜头;母亲撕下一块棉花用火烧焦后对上水作为墨汁送给小萝卜头;白公馆的每一间牢房每天省出一张草纸,给小萝卜头做了几个练习本。小萝卜头就是带着这些学习工具到黄伯伯处看着小萝卜头的学习用品我不禁感到愧疚。小萝卜头读书,用的是树枝做的笔,本子是用草纸订起来的。而我们读书用的是高级书包、文具盒;就连铅笔现在也成了自动笔。可我们却一点儿也不珍惜,很多笔,我们用了一次就不用了,又要买新的,读书两三年,不用的笔就有很多,而且大多数都是可以在用的。跟小萝卜头比起来我们是多么幸福啊!可是我们却一点儿也不珍惜。

  《小萝卜头的故事》时时激励我们不忘过去的苦难,让我们努力学习,一起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吧!

《小萝卜头的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红岩》这部小说,不禁感慨万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读着读着,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仿佛看见了小萝卜头可怜的身影:大大的脑袋,骨瘦如柴。

  小萝卜头多么不幸啊!八个月大就和妈妈一起被关进了监狱,而且是足足关了八年,直到牺牲啊!在阴暗潮湿的监狱中,他完全失去了自由,就像关在笼中的一只小鸟。而小萝卜头是多么向往自由啊!他多么想自由地奔跑,快乐地玩耍;他多么想尽情地享受阳光,呼吸新鲜的空气;他多么想看看小花、小草、小鸟和小虫啊!然而,这些再平常不过的愿望,对小萝卜头来说,都是无法实现的。相比之下,我是何等的幸福啊!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小公主”般的生活,简直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常常和小伙伴们一起放风筝、滑旱冰、玩滑板……假期,爸爸妈妈还带我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呢!

  小萝卜头可真不幸啊!每天吃着毒米饭,竟不知道糖是什么滋味,常年穿着破旧的大囚服,从来连一个玩具都没有。而我呢?吃的是美味佳肴:肯德基、德克士、麦当劳、克劳克……喝的是可口可乐、冰红茶、蜜桃汁、苹果醋……浑身上下穿的是名牌:好孩子、红蜻蜓、加菲猫、奥特曼……玩具更是数不胜数:变形金刚、机器人、赛车、飞机……我真是幸福万分啊!

  小萝卜头是多么不幸啊!他仅有的学习用品是用削尖的竹筷做笔,用香烟盒订成的本,用棉花烧成灰调水成墨。而我呢?文化用品应有尽有:崭新的书包,各种各样的书,各式各样的本,至于笔更是种类繁多,笔袋里满满当当的全是笔,足以让你眼花缭乱。和小萝卜头比起来,我真的好幸福啊!

  以前,我却生在福中不知福。而今,通过和小萝卜头比童年,我才真正意识到:我是多么地幸福啊!我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时光,像小萝卜头那样刻苦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小萝卜头的故事》初中读后感

  去年回重庆老家时买了一本《小萝卜头的故事》,这个故事我读了后我身受感动。

  新中国有一个年纪最小的小烈士——宋振中,小名:小萝卜头。他在很小的时候,被特务已“送衣服”的形式把小萝卜头的妈妈被骗到了监狱,小萝卜头他妈妈家里只有俩姐妹,她俩不可能照顾小萝卜头,所以她妈妈就带着小萝卜头一起去了,结果被骗了,往后他们就过着被人折磨的生活,小萝卜头的妈妈在监狱里是坐苦工的,每天才拿回来几颗黄豆,小萝卜头和她妈妈总是推来推去,最后小萝卜头说:“我已经吃过了,不信你看!”

  这时,小萝卜头便挺起了肚子,她妈妈哭了。有一次大家都说要让小萝卜头上学,可是看守说;“犯人怎么能上学,开什么玩笑?”所以大家都拒食,看守没办法,只好拿鱼和烧白来,他们还是不吃,看守告诉了看守长,看守长说:“什么,犯人也要上学,还拒食,开什么玩笑?”这时,看守长去看犯人了,看守长端着鸡汤说:“开来吃吧,有鲜美的鸡汤喝!”没人说话,看首长心想:“万一几个重要犯人死了怎么办?不好向上司交待。”好吧,我同意你上学,但是不能让你出去上学,只能在监狱里,找个人做你老师,小萝卜头上学啦,犯友们都来祝福,有的送棉花烧的墨水,有的每天省下几张牛皮给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的老师是原国民党第一个爱国将军黄显生将军,小萝卜头的生日的时候,黄显生将军送小萝卜头一个新的铅笔,小萝卜头高兴极了。看守长按照蒋公的命令,开始对被关押的革命者实施大屠杀。1949年9月7日凌晨,小萝卜头与父母被押到重庆松林坡,同车的还有杨虎城将军的小女儿杨拯贵。小萝卜头他们来到了警卫室,打开门看守长一刀就刺向了小萝卜头的爸爸——宋绮云,然后刺向小萝卜头的妈妈。可恶的法西斯匪徒又把刀刺向了两个孩子。小萝卜头牺牲时,年仅9岁。

小萝卜头的故事

  “小萝卜头”真名叫宋振中,长年在狱中生活,他妈妈叫徐林侠,爸爸叫宋绮云。

  “小萝卜头”学习是靠狱民们苦口婆心的劝说,才让他每天上楼去跟东北军将军黄显生学习。

  “小萝卜头”才不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呢!黄伯伯一遍又一遍地讲解,“小萝卜头”一遍又一遍地抄写呀,一遍又一遍地念呀,直到可以记在心里,倒背如流才肯罢休。

  黄伯伯送给他一只上红下蓝的铅笔。他平时像对待宝物一样的爱惜,就连爸爸妈妈都不能动用一下,他自己也只在写作业的时候才用这支笔。

  成为烈士时,他才九周岁,是共和国历史上最小的烈士。

  现在的我们,生长在新中国的阳光下,无忧无虑的学习和生活。而他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依然没有放弃过一丝学习的机会!他的这种好学上进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小萝卜头的故事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当缕缕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当徐徐的秋风吹拂过草坪,当绵绵的细雨洒落在校园,我觉得我象一只快乐的小鸟,在自由地飞翔。我是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记得爸爸和我说,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他还给我讲了一个革命烈士小萝卜头上学的故事。

  “小萝卜头”的真实名字叫宋振中,他是和妈妈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的。当时,他出生才八个月,就跟妈妈一样过着国民党反动派那非人的监狱生活:吃的是发霉发臭的牢饭,穿的是妈妈改小的囚衣,住的是一年到头不见阳光既阴暗又潮湿的牢房。这样时间一长,他被折磨的面黄肌瘦,不成样子,长得脑袋大身子小。监狱里的叔叔、伯伯们见他被糟蹋成这个样子,心疼极了,都亲切地喊他“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六岁那年,爸爸要求特务让他上学。特务们怕他把监狱里非人的生活说出去,硬是不让他上学。后来,经过难友们几次斗争,特务们才勉强同意,让他上学,由一位叫黄显声的伯伯教她读书。

  小萝卜头”很爱学习,也很有礼貌。他每次来到黄伯伯门前,总是先轻轻地敲几下门,等到黄伯伯说“请进”时才推门进去,还敬个礼说:“黄伯伯好!”黄伯伯上午教他语文和数学,下午教他外语和图画。他每门功课都很好。不但这样,他还利用和黄伯伯学习的机会,为监狱里的党组织传递情报。特务们在一旁监视的时候,他就用俄语跟黄伯伯说话,特务们听不懂俄语,只有干着急。在监狱里,没有学习用的纸和笔,妈妈就把草纸省下来,订成本子给他用。

  有一次,他过生日,黄伯伯送给他一支铅笔,他可高兴啦,只在上课时用,平时就用小石子在地上写。不管牢房里冬天多么寒冷,夏天多么严热,他总是趴在地上写呀、算呀,不知疲倦。因为他知道,学习的机会多么来之不易。

  三年过去了,正当小萝卜头还在刻苦学习的时候,一件事情发生了。这一天,他又来到老师的牢房,准备上课。可是,不见人影;他使劲喊:“老师!老师!”没有人答应。怎么回事呢?这时,他好象明白了什么,难道?他不敢往下想,呆呆地站在那里。一位叔叔走过来,抚摸着小萝卜头的小脑袋,悲愤地说:“昨天晚上,老师被敌人杀害了!”顿时,晶莹的泪珠从小萝卜头的眼睛里一滴一滴掉了下来。没过多久,小萝卜头和他的爸爸、妈妈一起也被敌人杀害了。那一年,他只有9岁。

  同学们,和小萝卜头相比,我们多么幸福,我们的学习条件是多么优越啊!因此让我们加倍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为建立新中国而献身的前辈们,以纪念小萝卜头吧。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法治伴我成长征文400

小学生故事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