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传生平事迹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丘吉尔:英国首相,政治家,战略家,著作家

  丘吉尔(1874.11.30~1965.1.24)英国首相,政治家,战略家,著作家。出身贵族。

  1895年桑德赫斯特皇家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在骑兵部队任职。其间,以记者身分随西班牙军队报道古巴独立战争。1896~1898年随英军参加镇压印度西北部居民起义和苏丹马赫迪起义。1899年辞去军职,作为《晨邮报》随军记者参加英布战争,曾被布尔人俘获,后越狱逃脱。回国后投身政界,当选为保守党议员。1904年转向自由党。1906~1911年先后任殖民副大臣、商务大臣、内政大臣。1911年出任海军大臣,领导组建海军参谋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伊始,命令海军提前进入战备状态。1915年11月因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失利被迫辞职后,前往法国作战,任步兵营营长。

  1916年退役回国,任议员。1917年7月出任军需大臣,重视坦克的研制和生产,力主建立独立空军。1919年1月任陆军大臣和空军大臣,仇视俄国十月革命,煽动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1921年2月任殖民大臣。1922年大选失败后退出政界,从事绘画和写作。1924年11月出任财政大臣。1929~1939年工党执政期间,未担任任何公职。 30年代,丘吉尔在德国纳粹势力急剧膨胀、战争危机日益严重情况下,不断提醒政府和公众注意英国国防实力有被德国超过的危险,反对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谴责《慕尼黑协定》,主张加强军备,建立以英法联盟为核心包括苏联在内的反德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于1939年9月3日出任海军大臣。

  1940年5月10日德军闪击西欧当日,出任英国战时内阁首相兼第一财政大臣、国防大臣和保守党下院领袖,迅即把国民经济转入战时轨道。英军自敦刻尔克撤退和法国投降后,在英国孤军奋战的危难时刻,他以其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心,领导英国及英联邦国家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战争,在不列颠之战中击败德国空军,迫使A.希特勒放弃进攻英国的企图,使英国成为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大本营和解放欧洲的反攻基地。他强调保卫海上交通线,团结一切反法西斯力量,借助美国的实力重返欧洲大陆,彻底击败轴心国。1940年9月批准以英国部署在西半球的海空军基地交换美国50艘驱逐舰的协议。12月请求F.D.罗斯福增加援助,并促成美国通过《租借法案》。

  1941年1月派遣三军参谋部代表与美国军方会谈,制定“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当天即宣布援助苏联;7月12日与苏联达成军事协定,规定在战争中联合行动,不与德国单独谈判和媾和。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次日对日宣战。 二战期间,多次与美、苏首脑会晤,制定联盟战略,达成一系列协议。1941年8月13日与罗斯福签署《大西洋宪章》,确定两国共同对德政策和战争目标。12月~次年1月与罗斯福举行华盛顿会议,决定建立美英参谋长联合委员会,以协调两国战略、共同使用两国资源和战略物资,并参与起草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上,与美、苏领导人有重大分歧。1943年1月与罗斯福举行卡萨布兰卡会议,反对在1943年开辟第二战场,主张加强地中海攻势,进军意大利。

  1943年11月22~26日与蒋介石、罗斯福举行开罗会议,签署《开罗宣言》。11月28日~12月1日与罗斯福、J.V.斯大林举行德黑兰会议,决定1944年5月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并就战后欧洲秩序的安排和国际组织的建立进行讨论,签署《德黑兰宣言》和《德黑兰总协定》。

  1945年2月与罗斯福、斯大林举行雅尔塔会议,就分区占领德国、对德实施管制、波兰的边界划分和政府的组成、联合国安理会的表决程序等问题达成协议。7月17~28日与H.杜鲁门和斯大林举行波茨坦会议。28日,因保守党在大选中失败而辞职。 1946年3月5日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主张美英联合对抗共产主义,拉开“冷战”帷幕。1948年10月提出以英美特殊关系、欧洲联盟和英联邦为基石的“三环外交”政策。朝鲜战争爆发后,反对美国扩大战争和进行核讹诈。1951年10月再次当选为首相。1953年受封爵士并获诺贝尔文学奖。1955年4月5日因年迈退休。卒于脑溢血。一生著述甚丰,主要有《世界危机》、《英语国家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等。

丘吉尔传生平事迹

丘吉尔:理想领袖与悲剧英雄

  被漠视的预言家 无论丘吉尔有多少身份,他首先是一个政治家。从他1900年当选议员步入政坛算起,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他的政治生涯有六十多年,其间他数次穿梭于内阁,在1940年和1951年两任英国首相。 不过,丘吉尔作为政治家的所有伟大与荣耀,都是来自二战,他拯救了濒临战败的英国,而战争成就了他的伟大。 因此,我们或许可以自动忽略那个1900~1940年期间的政治家丘吉尔,虽然他多次当选议员,做了头衔不同的内阁大臣(殖民事务、商务、内政、海军、军需、陆军、空军、财政),但对当时的他最恰当的评语可能还是“平庸”。 请原谅,我竟然遗漏了丘吉尔在二战前的一大闪光点——预言家。在二战前那个绥靖主义盛行的年代,丘吉尔几乎是英国政坛唯一始终大声疾呼警惕希特勒、反对裁军的异见分子。 很不幸的是,二战前的英国完全沉迷于首相张伯伦的浪漫和平主义之中。当1938年9月张伯伦和希特勒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得意扬扬地高喊着“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回国时,丘吉尔却在议会公开宣称“一切都结束了”,“不要以为这就是结局,这仅仅是算账的开始”。 自然,一年后二战的爆发完全证明了丘吉尔的预见。如果二战没有爆发,对于英国和全世界固然是大幸,但丘吉尔就会丧失可能是成就他伟大的唯一机会。或者这么说,英国历史上至多会多一位有“先见之明”的政治预言家丘吉尔,而世界历史上会少了一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2002年BBC票选结果)。 政治家可以怎样伟大 谈论大政治家丘吉尔,必须回到二战。在我看来,丘吉尔在战争中的政治贡献主要有三点。 第一点,在战争的逆境中,丘吉尔显示出了近乎非理性的胜利信心和不屈的战斗意志。 丘吉尔是在1940年5月10日傍晚成为英国首相的。他从前任张伯伦手上接过的是一个面临崩盘的烂摊子,从空中、陆地到海洋,大英帝国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连续挫败。丘吉尔上任后仅仅一周,德军就攻破了法国的战争图腾马其诺防线,法国战败已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风险。 上任后,丘吉尔很快就在下院发表了那次著名的演说,大大鼓励了沉浸于失败情绪当中的议员老爷们,“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奉献给大家”。演说的关键词是“战斗”和“胜利”,前者针对国内与希特勒媾和的声音,后者针对的是失败主义者。“你们会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只能回答:我们的政策是努力战斗,在海上、陆地上、空中,尽展上帝所赋予我们的全部力量,与一个有史以来从未见过的残酷暴君战斗,这便是我们的政策。你们会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能够用一个词来回答你们,这就是——胜利”。 战局的发展很快就证明了丘吉尔的“大话连篇”。仅仅两周后,也就是5月底,英法联军已经全面溃败,被德军包围在敦刻尔克。 上帝再次庇佑了英国人。尽管英军从敦刻尔克成功撤退,但实际上他们将所有的重武器都扔在了那里,英国正面临被德国全面入侵的风险。丘吉尔此时的乐观再次令人瞠目结舌。当英国国家美术馆馆长建议把最贵重的藏品送往加拿大时,丘吉尔真诚地回答:“一件都不用送走,我们会打败他们的。”从各种资料来看,丘吉尔在二战初期的信心并不能简单归结为“鼓舞士气”那么简单,更准确的描述是,他是真的相信英国会迎来最后的胜利,哪怕眼前的战局令人绝望。 无论如何,英国人被这个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深深打动了,即使天空中布满了德国空军的“黑十字”。当丘吉尔视察一个有数十人丧生的防空洞废墟时,幸存者和死者家属几乎将他淹没,他们迅速将悲伤抛之脑后,大声向丘吉尔喊道:“我们知道你会来的,我们能经受得住德国佬的轰炸,并狠狠地回击他们!”丘吉尔的信心显然比德国空军的所有炸弹加起来还要充足。他发表了无数令人难忘的胜利宣言,比如,“我相信我们会取得胜利,就像相信太阳明天会升起一样”,“按照现在的轰炸速度,德国人大约要花10年时间才能毁掉伦敦,不过在10年结束之前,会有很多事情发生在希特勒先生和纳粹政权身上”。后来的历史证明,希特勒竟然真被丘吉尔“咒死了”。 希特勒可能至死都无法明白,为什么法国人投降了,大半个欧洲都臣服于第三帝国了,但英国人仍然孤军奋战,在看似绝无希望获胜的战局下,一次次拒绝了他“宽宏大量”的“谈判呼吁”。 答案其实很简单,他碰上的是丘吉尔,一个看似忽略一切现实条件的死硬乐观派。可以将蒋百里先生的那一句抗日名言送给丘吉尔先生:“胜也罢,负也罢,就是不要和它讲和。”很快,丘吉尔就惊喜地发现,英国终于不是孤军奋战了。 此时也就顺势进入第二点了,当德国入侵苏联之后,丘吉尔迅速抛弃了自己的反共立场,一手组建了“抗德统一战线”。1941年6月22日上午8点,当丘吉尔得知德军入侵苏联之后,他的第一句话是:“告诉BBC,今晚我要发表广播讲话。” “在过去的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的对照之下,都已黯然失色了”,丘吉尔在这次著名演讲中一开始就表达了他“不念旧恶”的决心,誓言一致抗德。“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俄国人民为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我们将尽力给俄国和俄国人民提供一切援助。我们将呼吁世界各地的朋友和盟友采取同样的方针,并且同我们一样,忠诚不渝地推行到底”。 如果说此时的斯大林还在将信将疑的话,第二天,他就听到了一则让他打消疑虑的好消息:6月23日,为了尽可能减轻苏联前线的压力,丘吉尔下令英国空军对法国北部的德军军事目标实施一系列密集轰炸。几天后,丘吉尔又给斯大林送上了一份大礼:英国情报人员破译的德军东线战场情报。 尽管丘吉尔在内心中并未摒弃他对苏联的仇恨(这可以在几年后的“铁幕演说”中看出),但他此时对苏联的种种援助无疑是真诚有力的。在苏联抵抗德国最危急的时刻,丘吉尔派出的船队冒着种种危险通过北极航道向苏联的军港输送了一船船救命的战备物资。 如果说苏联的参战让英国摆脱了孤军奋战的危局,那么,仅仅几个月后,丘吉尔将迎来他盼望已久的战争盟友——美国。 这也就进入了第三点,丘吉尔在二战中一以贯之的国策:尽一切力量争取美国的援助。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丘吉尔在知道美国遇袭的消息之后,毫不掩饰他如愿以偿的满足感。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回忆,当时他就断言“我们终于赢得了这场战争”,“希特勒的命运已经决定了,墨索里尼的命运已经决定了,至于日本人,他们将要粉身碎骨”,剩下的事情不过就是“把占压倒性优势的力量予以适当的运用罢了”。“珍珠港事件”爆发两周之后,丘吉尔来到华盛顿会晤罗斯福。在那里,他获得了罗斯福“先欧后亚”的承诺,美国的资源将首先用于解决德国。 从那时起,孤胆英雄丘吉尔就变成了罗斯福身边的配角。丘吉尔清楚地知道,为了战争的胜利,他必须收敛“日不落帝国”首相的高傲,向新贵盟友俯首称臣。 我想,这也正是丘吉尔的伟大之处。1955年4月,丘吉尔在主持他的最后一次内阁会议时,给他的同僚们留下最后一条建议:“不要和美国人分开。”直到今天,英国的政治家们依然遵循着这条政治箴言。 三流的军事家 是的,丘吉尔带领英国打赢了一度陷入必败之局的那场战争,但或许丘吉尔本人都不愿意承认的是,是他在政治上的卓越领导能力帮助他打赢了战争,而不是他那糟糕的军事指挥能力。刻薄一点说,后者添的乱没有改变战争大势,就谢天谢地了。 一战中,丘吉尔任英国的海军大臣,但他这一段经历最让世人所铭记的是,他的坚持导致英国在奥斯曼帝国的达达尼尔海峡陷入了一场可怕的消耗战。在加里波利战役中,协约国军队损失数十万兵力,是一战中英军最为屈辱的几场败仗之一。结果是,丘吉尔被免职,而他的对手凯末尔则因此成为土耳其的民族英雄。 他曾不厌其烦地推销着自己的战争哲学:应该躲在战壕中消灭敌人,不要将宝贵的兵力耗费在进攻战之中。二战爆发之初,丘吉尔就被迅速“打脸”,他的战争哲学和法国人的马其诺防线一块儿被德国人的闪电战碾压得粉碎。 在军事上,丘吉尔的“天才”和希特勒高度一致:酷爱跳过正常的军事决策程序直接向前线发报,而且惯用“死守”“战至最后一弹最后一人”等措辞来指挥前线战事。从北非到东南亚,处处可以见到这位“天才军事领袖”的语录飞过。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英军很多明明可以提前突围的战事因此变成了被包围全歼的惨败。 丘吉尔作为军事家的巨大幸运是,他后来碰到了不太听他话的蒙哥马利,同时,他有着“无穷”的美国弹药和装备可以用来“射击”。更大的幸运在于,英国竟然顶住了丘吉尔的“负能量”打赢了,否则他会像希特勒一样背负着无数乱指挥的段子被后世嘲笑。 过时的帝国主义者1940年6月,丘吉尔在一次演说中激励英国民众:“让我们勇敢地承担我们的责任,以便在大英帝国存在一千年之后,后世可以说:‘这是先辈们最光辉的时刻。’”丘吉尔当时肯定无法想到,短短二三十年之后,这个幻想中的“千年帝国”就成了历史的尘埃。大英帝国明明打赢了二战,却输掉了帝国。 从青年时代开始,丘吉尔就是一个狂热的帝国主义者,对于丘吉尔而言最大的悲剧是,这样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伟大政治家,这样一个经典意义上的帝国主义者,竟然眼睁睁看着大英帝国在他眼前土崩瓦解,而他却只能束手无策地在一旁见证历史。 或许可以这么说,当丘吉尔决定要同德国死磕之时,大英帝国的命运就已注定。为了与强敌作战,丘吉尔基本上卖空了帝国,将所有的黄金储备都交给了美国换取武器装备。一个丧失了经济实力的国家还能奢谈什么帝国呢? 更何况,丘吉尔所选定的盟友美国偏偏是英式帝国主义的天敌。罗斯福曾讽刺说“英国人会将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土地据为己有,哪怕是一块石头或一颗沙粒”,其中的鄙夷之意跃然纸上。有一次,罗斯福逼迫丘吉尔将香港归还中国,甚至还鲁莽地提出了印度问题,从而引起了丘吉尔的大爆发,后者反击说应该派一支监察队到美国南部调查一下。“四五十个国家对大英帝国的存在指手画脚……在我们全力奋战之后……我不认为应该把大英帝国推到被告席上,接受所有人的审判。”丘吉尔一再强调“别插手大英帝国”,1942年11月他还暴怒地声称,他担任英国首相不是为了“负责大英帝国的清算”。但在美国的强势主导之下,他也只能愤愤不平地承认,“大英帝国正被排挤出局,或者说被排挤到了悬崖边缘”。 如果都是“国外敌对势力”也就罢了,最让丘吉尔失望的是,饱尝战争之苦的英国民众也不想再为帝国的存亡付出任何代价了。 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来说,在对德胜利后不久,丘吉尔惨败于大选即是拜大英帝国所赐。逻辑也很简单,英国民众迷恋于工党候选人艾德礼所承诺的那个福利社会,而建设福利社会必然意味着削减军费、刀枪入库,维持大英帝国在经济上已经丧失了可能性。相应地,英国民众对于丘吉尔所向往的那个“帝国迷梦”已然失去了兴趣和信心,经济的窘迫让英国普通人无力再去负担这个昂贵的梦。 帝国主义者丘吉尔是伟大的,他为大英帝国保住了最后的荣耀。尼尔·弗格森在《帝国》一书中对此作出了恰如其分的评价:在取悦还是反抗历史上最邪恶帝国的问题上,大英帝国作出了正确的选择,“甚至是丘吉尔这样顽固的帝国主义者,当希特勒提出让大英帝国与纳粹化的欧洲一起生存的肮脏交易后,丘吉尔很快拒绝了这一提议”。

  为了阻止德意日三国法西斯建立他们的邪恶帝国,选择战斗的丘吉尔带领英国人民放弃了自己的帝国。这难道不是大英帝国“最辉煌的时期”吗?这难道不是帝国主义者丘吉尔送给大英帝国最好的礼物吗

战争故事《丘吉尔与“冰山航母”》

  【丘吉尔】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伦道夫勋爵曾任英国财政大臣。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1874年生于英格兰牛津郡伍德斯托克。1940年至1945年和1951年至1955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领导英国人民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之一,战后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他写的《不需要的战争》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6卷、《英语民族史》24卷等。丘吉尔是历史上掌握英语单词数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万多),被美国杂志《人物》列为近百年来世界最有说服力的一大演说家之一,曾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从1929年到1965年,连续36年担任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校长。 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英间谍提“荒谬”计划

  1942年,二战进入了第三个年头,欧洲战场上正打得不可开交。大西洋上的盟国运输船队屡屡遭到德国潜艇的攻击,损失惨重,仅在1942年11月,盟国就有134艘商船葬身海底。由于大西洋航线上缺少可以供护航战斗机起落的基地,盟军对德国潜艇的猖獗活动一时间无可奈何。俗话说,时势造英雄,一名英国间谍杰弗里·派克经过长期的思索,发现了一个解决盟军困境的好办法。

  丘吉尔与“冰山航母”1942年10月,杰弗里·派克将一篇文章寄给了英国海军上将蒙巴顿。他建议盟军在北极海域挑选巨大的冰块,经过处理后拖到大西洋作为飞机起落的基地。蒙巴顿将军看到这个想法后,虽然觉得有些荒谬,但他认为值得尝试。随后,蒙巴顿将这个大胆的设想告诉了英国首相丘吉尔。为说服丘吉尔,蒙巴顿亲自带着从北极挑选的冰块样品到丘吉尔的浴池做试验。丘吉尔在看到冰块稳定性及融化速度的测试后,也对这个看似荒谬的计划产生了兴趣,他指示海军立即对该计划进行论证。

  “冰山航母”熬过盛夏

  经过连续几周的努力工作,英国海军部终于拿出了航母的设计蓝图:这艘全部用冰制成的航母由26台发动机驱动,可以经受鱼雷的袭击。“冰山航母”全长1000米,足以供重型轰炸机起降。为防止冰块融化,舰身安装上冷冻管,不断泵送冷气。

  然而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一个致命的问题出现了,“冰山航母”表面的冰太脆弱了,经不起鱼雷等武器的攻击。危急之中,有人向蒙巴顿将军推荐了澳大利亚籍的天才物理专家马克斯·佩鲁茨。

  为研究冰船材料,英国政府秘密征用了伦敦附近的一家冷冻仓库。佩鲁茨及其助手在零下15摄氏度的环境里穿着防冻衣进行了艰苦的实验。他将棉花和木浆注入水中,然后再将混合物冷冻,制成一块块巨型的坚固冰块。接着,他们拿冰块做了射击试验,发现冰块坚硬程度不亚于水泥,效果出奇地好。

  1943年8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美国总统罗斯福观看了这种“冰块水泥”的强度试验,随即两人决定制造一艘“冰山航母”。按照修改后的方案,这艘冰制航母长610米,宽61米,厚4.6米,排水量22万吨,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军舰。这只庞大的舰船可搭载200架战斗机、100架轰炸机及100门高射炮。舰上还有强力制冷设备,随时可冰冻舰体,这样冰山航母即使在热带海域航行也不至于融化。为了保险起见,技术人员先建造了一艘排水量1000吨,长20米、宽9米的模型进行试验。

  这个模型在水温15摄氏度的水面上试航效果不错,在盛夏也没有融化,这使持不同意见的海军将领们大为惊讶。军方认为,“冰山航母”能运输重型武器,它将使登陆行动都变得非常容易。当它受到鱼雷攻击时,只需在受伤处注入冰水进行冷冻,很快就能修复,因而冰山航母是不会沉没的。它的唯一缺点是航速较慢,时速不到10公里。

  佩鲁茨回忆说,当时派克得意洋洋地称,只要有几十艘“冰山航母”,就可大举进攻日本,甚至可以帮助盟军在日本登陆。

  二战战局发生巨变

  然而,“冰山航母”在建造过程中不断遭受到各种质疑。首先是造价过于昂贵,高达8000万美元。更为重要的是建造时间太过漫长。很快,关于“冰山航母”的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先是从1943年开始,盟国在大西洋上的被动局面逐渐开始扭转,建造“冰山航母”的需求在不断下降。接着,“冰山航母”的坚定支持者蒙巴顿将军被调到缅甸,反对“冰山航母”的呼声逐渐占了上风。

  1943年10月,英国人在亚速尔群岛新建了一个空军基地,美国则生产了大量护航航母,担负起商船队的护航任务,“冰山航母”已没有存在的意义。1943年12月,丘吉尔不得不宣布中止“冰山航母”计划,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军舰计划至此胎死腹中。

丘吉尔传记

  世纪之交的1900,既分割又连接了丘吉尔历史的两个阶段。

  这年的上半年,是他一手拿枪、一手执笔的生涯的终结。五年来,丘吉尔作为军校出身的下级军官和无师自通的战地记者,很多时候还是作为军官兼记者或记者兼军官,转战和采访了美亚非三洲四个国度。传奇般冒险和脱险的丰富阅历,死里逃生的勇敢和智慧,大量生动、及时、精彩、引人关注和传诵的战地通讯,直言不讳、引起军政上层重视和争论的军事对策性政见,是他改换门庭,转入政界的丰盛陪嫁。

  这年的下半年,他毫不留恋地告别了军界和新闻界,义无反顾地双脚一跃,只一步就蹦入政坛大门,而且很快登堂入室,从此终生乐此不疲。他并非有意为走直路而走弯路,但他在军事和写作方面的积累和锻炼,却成为两个强项,为他日后施展卓越的政治才干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在英国,搞政治的登峰造极是当首相。要当首相必先当内阁大臣。要当大臣必先当下议院议员。要当议员必须是一个大党所推举的代表在某个选区参加竞选。由于父亲政治活动的背景,丘吉尔早就是保守党党员。此外,保守党秘书长告诉他,参加竞选还有两个条件,一是给党捐资1000英镑,二是练就过硬的演说本领。近三年来,他盯住这两个条件作了一些准备。

  6月,从苏丹回来后,他再次走访保守党总部,提出竞选议员的要求。恰好兰开夏郡奥德姆选区一位保守党议员新近去世,而丘吉尔父亲又是从当选这个选区的议员走上政坛的,便建议他参加马上就要举行的议员补缺选举。这次选举争论的焦点是保守党索尔兹伯里政府提出的什一税法案,其内容是开征一种新的地方税,为英国国教圣公会牧师筹集资金。低教派不搞繁文缛节的宗教仪式,不需要多少经费开支,非国教的卫理公会(有名的“救世军”即从它派生出来的)得不到这笔资金,都反对什一税法案。丘吉尔童年受保姆的低教派观点影响很大,而奥德姆这个工矿区卫理公会的势力又较大,丘吉尔的竞选演说便发表了不利于本党法案的意见。他毕竟人微言轻,经验不足,又触犯了本党的权威,虽有马尔巴罗公爵和母亲为他奔走助选,还是落选了,而且得票差得较远。

  “人生如跨越障碍物的赛跑,前面往往有许多阻碍,要靠自己努力去跳过、穿过才行。”初次落选丝毫没有挫伤他的宏愿,没有给他那总是充满自信和乐观的情绪蒙上任何阴影,他积极创造更充分的有利条件,决心拿下政治越障碍长跑中的第一个目标。

  这回作为英布战争中名噪一时的英雄回到英国,正好欣逢举行全国大选的良机,丘吉尔喜上加喜。不待洗去鞍马征尘,便前往奥德姆市报告他的越狱和战斗经历。他在十辆四驾马车的前呼后拥中,缓缓驶过挤满欢迎人群的街道,热情的市民不分党派和政治倾向,全都在鼓乐齐鸣中向他欢呼致敬。

  他还到皇家戏院等处向公众介绍英布战争的第一手材料,特别突出地宣传他本人戏剧般的英雄事迹。

  保守党政府根据英国政党斗争的惯例,利用战争胜利、民心沸腾的大好时机,宣布解散议会,提前进行下院选举,以便使在野党处于不利地位,而自己轻易地夺取多数席位,组成新一届政府,继续执政。他们估计到布尔人是顽强善战的对手,此起彼伏的反英游击战随时可能掀起高潮,于是进一步掀起席卷英国的沙文主义狂热,提出把南非战争进行到底的选举口号。为了在竞选中击败政敌,他们把任何政敌都说成“亲布尔人派”。殖民大臣约瑟夫·张伯伦甚至在竞选演说中说:“政府丢失的每一个议席,都将是布尔人赢得的席位。”

  保守党人把丘吉尔当作“战争英雄”大加利用。为他编写了诗歌,谱写了歌曲,雇用著名的歌唱家在音乐厅演唱颂扬他的歌曲,安排他到各个选区喋喋不休地发表演说,为保守党人拉选票。

  十几个选区愿意提名丘吉尔当自己选区的候选人。丘吉尔选择了第一批进行选举的奥德姆选区,他要让这里的选民有机会“纠正”他们上次没有将他选上的“错误”;而首先投票的选区选举的结果又特别引人注目,会给其他选区的选举以影响。

政治家名人故事:丘吉尔

  在一次访美期间,丘吉尔应邀去一家供应冷烤鸡的简易餐厅进餐。在要取第二份烤鸡时,丘吉尔很有礼貌地对女主人说:“我可以来点儿鸡胸脯的肉吗?”

  “丘吉尔先生,”女主人温柔地告诉他:“我们不说‘胸脯’,习惯称它为‘白肉’,把烧不白的鸡腿肉称为‘黑肉”’。丘吉尔为自己的言辞不当表示了歉意,可心里却认为这是咬文嚼字。

  第二天,这位女主人收到了一朵丘吉尔派人送来的漂亮的兰花,兰花上附有一张卡片,上写:“如果你愿把它别在你的‘白肉’上,我将感到莫大的荣耀———丘吉尔。”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129运动的意义

小孩学说话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