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十大红色革命景区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延安,我把你追寻

  我永远忘不了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铭记毛主席等中央邻导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更不能忘怀延安城里从事生产活动中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毛主席和党中央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我们有了今天的好日子。看!一排排高楼大厦犹如雨后春笋;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我们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不能忘记革命年代亲密的军民关系、党群关系。国际发展的步伐使我们有了今天的好日子,航天飞机飞上天空去探索宇宙奥妙。我永远也忘不了第一台中国自造电子计算机成功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我们甩去了落后的生产方式,却不能丢失宝塔山那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如果一旦失去你的话,那就像人没有了灵魂,会行尸走肉一样,怎么可以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呢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追寻你那金色的理想;追寻你的温暖,追寻你的明媚春光;追寻你带来的光明,追寻你给予我们那火红的太阳!

  广州市花都区圆玄中学七年级三班李梦怡

  1995年1月31日性别:女

  住址:广州市花都区公益路2号华侨花园E栋302室

延安十大红色革命景区

延安-这个响亮的名字

  延安是陕西省北部的一个城市。它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终点,以及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至1948年的根据地,故被视为“革命圣地”。主要景点宝塔、窑洞等,多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旧址,附近有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等人文自然景观。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

  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这里,其中,我最佩服的是延安精神。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我也要学习延安精神,做个诚实的好孩子!延安------我心中的圣地,革命的圣地,我敬佩你--------!

延安革命圣地

  延安是革命圣地,是我日思梦想都想去看一看的地方。今年暑假,我在电视上看到:在北京,成千上万的人排起长龙,争相观看《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展览;首都的少先队员高举“红领巾革命圣地延安行”的大旗,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那里宣誓。我的心动了。我想去延安。

  延安,我以前只是听说过,在电影电视中看见过。可这次,爸爸、妈妈真的要带我去延安了,激动得我一夜都没睡好觉。我急忙上网,查找有关延安的资料,并把它打印出来带在身边;带好自己的钢笔、笔记本和几件换洗衣服;叮嘱爸爸、妈妈可别忘带了照相机和摄像机,还要多带上几卷胶卷……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乘着汽车,冒着蒙蒙细雨离开西安。汽车上高速,过黄陵,沿着弯弯曲曲但又十分宽阔的山间公路疾速的盘旋着。一路上,爸爸一边给我念延安的资料,一边讲关于延安的故事,从“红军长征”、“大生产运动”、“南泥湾开荒”,一直讲到“胡宗南进攻延安”、“著名的瓦子街战役”;从宝塔山、延河水,讲到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我简直听得都入了迷,不知不觉中,已经到达延安。

  到了延安,我们顾不上休息,就在一位叔叔的带领下开始参观。我们首先来到宝塔山下。刚下车,一座和大雁塔非常相似的八角形高塔就屹立在我的眼前。我想,这就是我在书上看到的宝塔山了。看了旁边的介绍,我知道这座宝塔建于唐代,共九层,高44米。旁边有口大铁锺,是明代铸造的。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时,曾用它来报时和报警。我们走进塔内,顺着扶梯一直登上塔顶,放眼望去,延安城的全貌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这时,站在我身旁的讲解员阿姨说:“这宝塔可真是不同寻常,它既是延安城的标志,也是革命圣地的象征。当年国民党进攻延安时,曾用飞机轰炸过它,可它却一直安然无恙。多少年来,这宝塔经常出现在诗人和画家的笔下,人们歌颂它,怀念它,实际是怀念党中央在延安的岁月,歌颂延安精神。这里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听了阿姨的讲解,我仿佛一下子明白了许多。

  接着,我们来到花木茂密、风景秀美的枣园。这里曾经是党中央和毛主席办公和住宿过的地方。走进枣园,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简陋的大瓦房,这就是中央书记处的小礼堂,是当年中央领导和工作人员自己亲手修建的。听旁边一位卖纪念品的老奶奶说,礼堂基本保存了当时的原貌,只是墙壁是近几年粉刷的。老奶奶告诉我们,当年毛主席和中央领导经常在这里开会,研究大事。毛主席去重庆和蒋介石谈判,就是在这个礼堂开了一夜的会决定下来的。奶奶还说,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陪同越南贵宾到枣园参观,在这里站了好久好久;参观完枣园后,总理和外宾就是在这座礼堂里座谈和休息的。

  沿着枣园的小路继续前行,我们跨过了一条长长的水渠。它是当年毛主席为了方便乡亲们灌溉农田,亲自带领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修建的。水渠建成后,能灌溉1400多亩农田,庄稼连年丰收。后来,人们就把这水渠叫作“幸福渠”。我们还参观了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张闻天、彭德怀等在这里住过的窑洞,它们都是那样的简陋,里面的摆设几乎没有任何区别:一张木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黑色的手摇电话和一个小书架,还有他们当年纺线用过的纺车。洗脸盆里放着几乎一模一样的牙缸和牙刷。我注意观察了一下,毛主席的窑洞和其它不同的是,木椅子换成了一个十分破旧的竹藤椅,还坏了一条腿。听讲解员阿姨说,毛主席当年习惯于晚上工作和学习,由于当时没有电,他晚上工作和写作时,都是点着蜡烛照明,累了就用双手搓几下脸,揉揉双眼,到窑洞外活动活动,一直工作到天亮。听着阿姨的讲解,看着这一件件真实的实物,我想到了我们美丽的校园,明亮的教室,想到了家里的席梦思、大沙发、空调、暖气,还有那宽大的写字台、柔和的护眼灯……

  离开枣园,我们来到延安革命纪念馆。纪念馆的门前广场,耸立着毛主席的高大铜像;三个大花坛里,用花草拼成的“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格外的引人注目;展厅正门的上方,是郭沫若题写的“延安革命纪念馆”七个大字。纪念馆有六个展厅,陈列了当年的革命历史文物1260多件,革命历史照片670多幅。这些珍贵的照片和文物,真实地记录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的十三个春秋,记载了毛主席在这里领导中国革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艰难和辉煌的岁月。在这里,我看到了毛主席当年用过的毛笔、墨盒和小炕桌,看到了毛主席写的诗词、文件和改得密密麻麻的手稿,看到了红军当年破旧的棉被、粗糙的棉衣和粗布鞋,看到了南泥湾开荒时已经用秃了的锄头和铁锨……在这里,我才真正理解了爸爸经常给我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含义,真正理解了毛主席当年如何运用“小米加**”打败了蒋介石的“飞机加大炮”的奥秘,从而领悟到延安精神的伟大意义。

  离开延安,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是啊,没有毛主席当年在延安的十三年,没有延安的土窑洞,没有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就没有我们共和国的今天,更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在这里,我看到的、听到的一切,将使我终生难忘。我要看延安,学延安,发扬革命传统,珍惜今天,不忘昨天,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早日成才,要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用伟大的延安精神,把我们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红色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是毛主席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延安,是红色革命根据地,延安也是全国亿万人民向往的地方。四月九日,我们要去熟悉的延安参观学习。可这次去延安却与往常去延安的心情有着天壤之别。

  早晨,天刚蒙蒙亮,我们便穿着校服来到学校,校园里到处洋溢着同学们的笑声,一张张兴奋的笑脸像早春的桃花。

  六点钟,我们准时出发了,车队浩浩荡荡开出校门,尤如一条长龙,这壮观的气势吸引了许多路人的目光。在欢声笑语中,我们去把延安精神追寻。

  到了延安,我们先来到了革命纪念馆。一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主席那高大、雄伟的铜像。面对伟人的铜像,我思绪万千,心潮澎湃,同学们怀着对伟人的崇敬和爱戴,举行了庄严的纪念仪式:出旗、献花篮、诗朗颂、宣誓。接着,我们参观革命纪念馆,走进大厅,最醒目的就是那红色的地板,代表“血”的颜色;天花板上有十三枚五角星,代表中国革命在延安十三年的艰苦历程。随着人群,我们来到里面,一进门就是中共中央在陕北十三年活动路线示意图,旁边是陈列在玻璃框中的旧书籍、大刀、红军穿过的鞋、戴过的帽子等等,看到这里,我眼前仿佛出现了红军展转陕北时敌人围追堵截的情景,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革命先烈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场面……

  参观完革命纪念馆,我们又去了四。八烈士陵园。在烈士墓前,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向烈士敬献了花圈,六。(四)班同学向烈士庄严献词,全体同学宣誓:我们一定要继承先烈的遗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接下来,我们分别在枣园和杨家岭参观了中共中央书记处礼堂,毛泽东、周恩来等几位伟人的旧居。

  一天的参观结束了,我的心头沉甸甸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革命战争年代那些烈士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流血牺牲的场面,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在煤油灯下辛勤工作等一幅幅画面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们不能愧对那些革命先烈,更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奋发图强,努力学习,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长大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车队载着我们出发了,我们一路欢歌,一路笑语,驶向学校,驶向家园,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寻访红色革命圣地—延安

  来到延安,我看到了滚滚的延安水;参观了枣园;观看了惊心动魄的《延安保卫战》。在延安的两天,我知道了在抗日时期,革命烈士的勇敢、视死如归。

  枣园是抗日时期伟大领导人的商议计策、开会的地方,还是领袖毛主席、总理周恩来的故居。我走进毛主席的故居,看见屋里十分简陋,只有一张床和一个书架,书架上面满满当当的全是书。讲解员还说毛主席在临睡前都要看书和各种报刊,了解当地情况。听到这里,我想:毛主席每天领导人们抵抗日军,晚上还要看书学习,十分不容易。正如毛主席说的:饭可一日不吃,觉可一日不睡,但书不可一日不读呀!

  之后我去看了《延安保卫战》里面讲的是一个村里正在办喜事。当新娘下马的时候,当全村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时候,“嘭”的一声,一颗炮弹飞了过来,村民们十分慌乱,纷纷躲进了屋里,这时,国民党军队驾驶着汽车,摩托车冲进了村里。红军们从小树林里冲出来,奋力的与国民党抗争。但是,小小的村子不一会儿就被占领了。毛主席来电话了:“同胞们,我们一定要夺回延安!”那语气是多么的坚定。毛主席的电话使战士们士气大增。红军战士们通过艰苦的奋斗,夺回了延安。村民们个个高兴不已,跳起了安塞腰鼓。

  延安,是一个红色革命圣地。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

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是全国着名的革命圣地,是红色革命起步的地方,是毛主席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地方,是以二万多军民战胜了二十五万敌军而载入史册的地方。于是,我慕名来到了这里。

  延安有一个特色就是窑洞。窑洞四周没有窗户,不通风透光,低矮阴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居住在这样的窑洞里。窑洞也就成了革命的策源地。毛主席住过的窑洞可算是最好的,但也十分狭小。延安人民为了表示对主席的敬仰,特地为他在窑洞边修建了一个“卫生间”。只不过就是垒起一堵小小的土墙,架起一个小小的木质栅栏,里面放着一个木澡盆。“豪华套房”也就算建好了。当时的延安是打日寇、防内战、谋划解放全中国的指挥中心,是革命的心脏。毛主席和其他四位常委运筹帷幄,制定了一整套革命韬略。毛主席的《论抗日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等宏篇巨作,就是在窑洞的油灯下写成的,成为了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武器。军民团结、队伍团结成为一种高尚的风气。朱德总司令的房间里有一套弹簧软座沙发,是毛主席亲自送给他的。而他自己坐的是木椅和木沙发。

  毛主席在最艰难的岁月里,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他的儿子毛岸英从苏联的大学毕业回到延安后,他拉着儿子的手,对儿子说:“你外国的大学毕业了,中国的大学还没毕业。你还要到‘劳动大学’去好好学习学习。”于是,他带着儿子拜当地的劳动模范为师,成为延安的一位“实习农民”。

  “人人劳动气死牛”,就是形容的当时南泥湾大生产的场景。两万多延安军民都投入了生产自救运动,边打仗边开荒边生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保证了军民生活和战争的需要。日理万机的领袖们也不甘寂寞,积极带头投入大生产。比如周恩来总理,别人送给他一架纺车,他便从繁忙的事务中抽出时间学习纺线。在纺线比赛中,周总理还得了一等奖呢!正像一首民歌里唱的:“红米饭啊南瓜汤,金丝被呀盖身上……天天打胜仗啊打胜仗。”

  古时候农民起义,有很多农民军队离成功只是一步之遥,却因为脱离群众,追求享乐,失去了人民的支持,最后走向崩溃。明末李自成起义不就是一例吗?可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不是这样。他们亲近群众,关心民众疾苦,尊重工农,从不摆领导的架子,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博得了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支持。试想,如果没有农民们为他们种植粮食,没有工人们为他们制造武器,即使你满腹经纶,没有人民支持又能怎样呢?正因为领袖和人民心连心,才形成革命的大团结,才有不可战胜的力量,才有抗日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壮举,我们称延安是革命的摇篮,真是名副其实。

  延安不是一个贫瘠之地,而是精神富有的家园;延安不是一个普通的城镇,而是永远闪耀着红色光辉的圣地!

  延安,我爱你!

革命圣地-延安

  今年暑假,爸爸带我来到了我国的革命圣地:延安。延安市位于陕北南半部,延安古称延州,历来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城区处于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汇之处的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塞上咽喉”、“军事重镇”之称,被誉为“三秦锁钥,五路襟喉”。延安之名,始出于隋。延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进入延安,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让我感到十分舒适。打开手中大大的地图,一幅图片吸引了我:延安窑洞。我急忙对爸爸说:“我们明天去这里吧!”爸爸满口答应。

  第二天,爸爸如期带我来到了延安窑洞。在门口,我们看到了关于窑洞的介绍:延安的窑洞分土窑洞,砖窑和石窑洞。石窑洞是用石条或砖做成的,坚固耐用。延安的砖窑洞群,气势宏伟。但最常见的则是土窑洞,在凤凰山麓以及王家坪、杨家岭、枣园等地随处可看到其踪影。窑洞里的陈设,非常简单,有木桌、木椅、土炕和农家的一些物什。挖窑洞时,先修“窑面”,即在山坡上挖一竖截面,然后向纵深挖掘。一般窑高3米、宽3米、深6至8米。门窗用木框,窗户上糊纸或镶玻璃。延安的窑洞冬暖夏凉,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土里土气的窑洞成了延安旅游的一大景观,也成了考察的重点对象。它们是中国革命的见证,也是陕北民俗的体现。具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革命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我很好奇,为什么用石条做的窑洞不会塌下来。我拉着爸爸来到一个洞前,仔细一看,原来石条与石条都是用粘土黏在一起的。我大吃一惊,这个办法都想得出来,那时的人们真聪明呀!

延安:经典的红色旅游景点

  今天早上7点半,我们从西安皇后大酒店出发,坐旅游车到延安旅游。

  旅游车在高速公路上飞奔了2个小时到了黄帝陵的山角下。我们就先到黄帝的陵墓前,祭拜了我们炎黄子孙的老祖宗黄帝。然后上了汉武帝的登高台。黄帝陵的山上有很多千年柏树,我和柏树照了很多像,才和大家下山到轩辕庙朝拜。中午在黄帝陵大酒店吃完饭后,我们又坐旅游车向延安出发了。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但是,我们很少看到光秃秃的黄土高坡。一路上,我们看见高速公路两旁栽了很多松树、柳树、银杏树和凤凰树。两边的山上,也长着茂密的花草树木。

  汽车在高速公路飞驰了3个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延安。我们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看到了毛主席当年带领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树皮,开荒种地,打敌人的英勇事迹;我们还看到了红军战士张思德烧碳的照片和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医治红军伤员的照片。我们很受感动,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多么地来之不易。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简述自己的择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