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发展

  历史的浪潮浩浩汤汤,如果你稍作停顿就可能被时代所淘汰。在这个科学与技术不断上升的时代,我们更要为了未知的领域而不断探索,让自己走在时代的最前沿,这样子才可以更好的把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完美。

  时代的列车是急速奔驰的,发展也成了不可逆转的必要趋势。曾经的书信已经逐渐走出了人们的视线,智能手机让我们的通讯变得更加的便利。而曾经的马车,人力车也逐渐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火车,飞机,轿车。前行的步伐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和接受的。如果你渴望停顿,那自然也不符合现代潮流的准则。

  也有一些声音持相反的一件,他们面对发展有着不同的见解。毕竟双刃剑的现象在每一件事情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折射。手机带来的影响是疏远,让亲人间的距离都永远隔了一个屏幕。而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也有懒惰,外卖、快递便利了生活,也将我们的生活推到了过于慵懒的阶段,不少人疏于锻炼,体质也自然越来越差。此外,新型疾病的蔓延似乎也悄悄的开始,环境的污染、冰川融化、全球变暖……这样的群体所提出的问题自然也都是值得重视的!

高铁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现在是网络高铁时代

  起初,我对网络毫不感兴趣,可以说是一个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的女孩,每天只知道疯玩,别的什么都不知道。但是,渐渐地,我认识了网络,熟悉了网络,也对此产生了好感。网络,你无声无息,带入我走进三国、走进陶渊明、走进现在这个高科技的时代。

  网上看书,别有一番趣味,一页、两页,很快一本就看完了,自己也会渐渐的对此产生了迷恋。网上购物是很便利的消费方式,我和姐姐很喜欢网购,也经常网购。网上的衣服比较好看,不用出家门第二天就能送来。网上看电视更是方便,网上随时有电视,而且要看多少就有多少,不受时间限制。更主要的是网上看电视没有广告,所以看起电视来就更好看了。既摆脱了反感的广告,又能看个过瘾。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走红全世界,所以人们对此都很喜欢。

  “不要玩电脑了,你看成绩都退步了,明天就让你爸电脑锁了。”妈妈气愤地说。“知道了,不用你管。”我答道。一天一天下来,我渐渐的迷上了电脑,成绩也是直线下降。所以,我是站在一个转弯口,一面是亲情的力量。另一面是网络,它时不时在呼唤我。这样的选择好难,但是最终我选择了站在中间。这就是我与网络,可以说是一段逆缘,也可以说是一段好的缘分。反正,我得到了不少,但同时也失去了不少。

中国正被高铁改变着

  敬爱的党组织:

  XX年,我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京津铁路正式运营;XX年,世界里程最长的武广高速铁路正式开通;XX年,时速414.6公里的沪杭高铁再次刷新世界运营的最高时速记录……一次次的记录,一次次的突破,彰显了我国高铁产业的迅猛发展;展示了我国经济科技实力的跳跃;验证了“中国正被高铁改变着!”的真理!

  目前,我国高铁投入使用里程超过7000公里,雄踞世界第一,日运送旅客达90多万次,这一切都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提供了有力的运输保证和“零”距离生活的体验。

  在我看来,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拉动了国内的多个产业发展,为高铁技术产业、制造业、运输业等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国际经济危机、国内经济低落的时候,政府加大对高铁建设的投入,缓解了许多相关企业濒临破产的压力,并提供了数万个就业岗位。高速铁路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容小看,帮助实现同城效应,形成走廊经济带,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发展,保障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日以来,或因投机分子囤积居奇,或因气候季节变化影响者我国一些基础生活品价格异常波动。以我自己的见解,铁路真的帮了我们大忙,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铁路,快速、充足地将物资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解决其燃眉之急。这则进一步体现了我国高铁对国家,对人民的便利之处。

  正值xx届五中全会闭幕,会上特别强调,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中国高铁将继续为中国腾飞出一份力量!

  我们坚信我国正被高铁所改变着!因为我们不仅看到了它为国家的发展所提供的动力支持,更切身感受到了高铁给我们带来的福利,这无疑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满,心灵更加开阔, 让我们对未来有更美好的憧憬!

  汇报人:文秘范文

  XX年10月28日

祖国走向高速发展的未来

  中国历史上有精湛的建造技术,长城就是其中之一。古代中国的北方,居住着善于骑射的游牧民族,经常南下掠夺人们的财物。由于边界绵延数千里,军队对游牧民族的入侵总是防不胜防,于是开始在制高点修建烽火台,一旦发现敌人,立即点火升烟、调兵遣将防御敌人。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不断战争,一些国家在重要边界修筑城墙。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各国的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我为此感到骄傲。

  中国历史上有灿烂的文化艺术,京剧就是其中之一。“外国人把那京剧叫做BeijingOpera,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楞往脸上画……”,一首耳熟能详的《说唱脸谱》在耳边响起。京剧的讲究可多了,唱、念、做、打、舞,生、旦、净、末、丑。单说京剧脸谱就有着丰富的含义,黑色代表直爽刚毅、勇猛智慧;蓝色代表刚强、骁勇;黄色代表勇猛、暴躁……京剧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文化艺术瑰宝,我为此感到骄傲。

  中国现在有飞速发展的交通网络,高铁就是其中之一。高铁是中国值得骄傲的民族品牌。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条高铁诞生于2008年8月1日,近年来高铁建设、运行高速发展,中国进入了高铁时代。现在高铁时速能够达到300公里,科学家正在研发时速600公里的高速铁路。从中国的最西边到最东边坐高铁只需要5、6个小时就能到达,车厢内既整洁又舒适,座椅可以调高低还可以旋转,空调冬暖夏凉,还有电视可以了解新闻。中国高铁技术先进,出口到很多国家,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我为此感到骄傲。

  祖国的历史,博大精深;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祖国,我为你骄傲,我要为你贡献我的一份力量!

谈高铁

  高铁的出现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由我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车组"复兴号"正式命名,并在6月26日在京沪线上投入运营。

  我国铁路技术装备制造迎来一个新的时代。五年前,高铁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奢侈品,而如今,他早已成为百姓出行的必需品。从跨越塞北风区的兰新高铁,到驰骋东北雪海的哈大高铁等,轨道交通装备核心技术不断突破,车次越来越密。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高铁红利"。我省省会城市郑州,既有211郑州大学,集聚了许多高素质人才,还有铁路学校,我想的郑州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高铁不仅“缩小”了中国,也联通了世界。不久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名青少年评选他们心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位居榜首,成为他们最想带回国的“中国特产”。我作为中国子民为中国感到自豪。

  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中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老百姓舍近求远,殊不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中国高铁后来居上的秘诀所在。大国工匠精神值得我们钦佩。

  “复兴号”的到来,将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关键路口。复兴号代表着中国高铁在新时代坚定跟党走的坚强决心。我相信,中国一定会更加地繁荣富强。

2017年满分作文及解析(广东卷):高铁时代的来临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评析

  今年语文作文关注共享单车、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等与中国相关的热点话题,要求考生从中选取关键词向外国留学生介绍中国。不能写的太过于官方或格式化的东西,要写的通俗易懂一点。

  满分作文

  高铁时代的来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翻开中国高铁发展的历史,中国高铁技术还要从2004年说起,那时还在跟随世界发达国家高铁建设脚步的中国以比较低的价格引进高铁技术,对高铁可谓是陌生而又期待,时间在推移,社会在发展,在数十年的岁月长河中,中国已经掌握了高铁建设的两个极重要技术:机车技术和轨道技术,从最初的跟随者逾越到世界的领跑者。

  6月24日,中国南车与马其顿签署了出售6列高速列车组的协议,中国高速列车首次出口到欧洲,7月25日,土耳其伊安高铁二期工程的通车,标志着用中国高铁技术在海外建成的第一条高铁。很多人不免疑问,为什么那些高铁发展早、技术更成熟的国家没能像中国高铁一样“走出去?笔者以为,较高的性价比是推动中国高铁走向国际市场的巨大竞争优势,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的一份关于中国高铁建设成本的报告指出,中国高铁的建设费用每公里仅为国际价格的一半,每公里高铁隧道施工成本世界最低。

  中国高铁走向海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大力支持。李克强总理近日在考察中国铁路总公司时表示,对“推销”中国高铁特别有底气。一些国外政要也表示了对中国高铁的兴趣,英国首相卡梅伦毫不掩饰他对中国高铁快速发展的注目,以及对中国投资英国高铁项目的希望,去年年底访华前夕,卡梅伦又对英国媒体表示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坐一坐中国的高铁。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中国高铁从起初在摸索中前行,到如今超越西方,形成一整套属于自己的技术,不在受制于人,将中国制造打造成中国创造,形成自己的品牌,从而使中国得以引领今天世界的“高铁时代”。

未来的高铁想象作文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到了2037年,我已经是一个著名的交通工具发明家了。我发明了一种独一无二的超高速列车——高铁。想知道未来的高铁有什么功能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揭秘吧!

  现在的高铁已经很先进了,但是未来的高铁更厉害。未来的高铁是纯空气能的,它可以把空气吸进发动机,然后把所有有害的空气转化为有益的气体,再把新鲜的空气转到车厢,这样就可以永久保持车厢内的空气清新。如果车厢内很热,发动机就会把空气制冷,相反,如果车厢内很冷,车底就会自动放出暖气。这样就再也不用担心车厢内的空气和温度问题了。

  目前的高铁速度还是无法满足人们更高的要求,去一些较远的地方还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铁路总部也不让列车的车速开得太快,要不然乘客会很晕,而且还会出现一些交通事故。我发明的未来的高铁,可以帮助你提高速度,最高时速可达每秒钟十五千米,等于每小时七千多公里,这样的快速度使得从中国到美国也只需要56分钟,再也不用担心赶时间了,大大节省了大家的出行时间。

  现在的高速列车经常会脱轨,发生严重的列车脱轨事故,造成很多人因此丧命。未来的高铁不仅不会脱轨,速度也很快,还会很安全。那是因为高铁底下有很多推进器,发动机也可以提速,旁边还有很多的磁铁跟高铁相互排斥,牢牢地吸引住列车,怎么推也不会倒,所以不用害怕脱轨的安全问题了。

  有了这样神奇的高铁,人们就可以不用担心交通问题,不用担心赶时间,不用担心生命危险和健康问题了。我的发明厉害吧?赶快去体验我发明的高铁吧。

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高铁时代的来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翻开中国高铁发展的历史,中国高铁技术还要从说起,那时还在跟随世界发达国家高铁建设脚步的中国以比较低的价格引进高铁技术,对高铁可谓是陌生而又期待,时间在推移,社会在发展,在数十年的岁月长河中,中国已经掌握了高铁建设的两个极重要技术:机车技术和轨道技术,从最初的跟随者逾越到世界的领跑者。

  6月24日,中国南车与马其顿签署了出售6列高速列车组的协议,中国高速列车首次出口到欧洲,7月25日,土耳其伊安高铁二期工程的通车,标志着用中国高铁技术在海外建成的第一条高铁。很多人不免疑问,为什么那些高铁发展早、技术更成熟的国家没能像中国高铁一样“走出去?笔者以为,较高的性价比是推动中国高铁走向国际市场的巨大竞争优势,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的一份关于中国高铁建设成本的报告指出,中国高铁的建设费用每公里仅为国际价格的一半,每公里高铁隧道施工成本世界最低。

  中国高铁走向海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政府大力支持。李克强总理近日在考察中国铁路总公司时表示,对“推销”中国高铁特别有底气。一些国外政要也表示了对中国高铁的兴趣,英国首相卡梅伦毫不掩饰他对中国高铁快速发展的注目,以及对中国投资英国高铁项目的希望,去年年底访华前夕,卡梅伦又对英国媒体表示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坐一坐中国的高铁。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中国高铁从起初在摸索中前行,到如今超越西方,形成一整套属于自己的技术,不在受制于人,将中国制造打造成中国创造,形成自己的品牌,从而使中国得以引领今天世界的“高铁时代”。

未来的高铁作文

  时间过得真快。现在是20xx年。我已经是著名的交通发明家了。我发明了一种独特的超高速列车。想知道未来的高铁会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揭开秘密吧!

  高铁现在很先进,但未来高铁会更强大。未来的高铁是纯空气能,可以将空气吸入发动机,然后将所有有害空气转化为有益气体,再将新鲜空气输送到列车车厢,这样列车车厢内的空气就可以永远保持新鲜。如果车厢很热,发动机会冷却空气。相反,如果车厢冷了,汽车会自动发出热量。这样就不用担心车内的空气和温度了。

  目前高铁的速度还不能满足人们更高的要求,去一些比较远的地方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铁路总部也不会让火车开得太快,否则的乘客会头晕,会发生一些交通事故。我发明的未来高铁可以帮助你提高速度。最高时速可达每秒15公里,相当于每小时7000多公里。这种快的速度使得从中国到美国只需要56分钟,你再也不用担心赶时间了,大大节省了大家的出行时间。

  如今,高速列车经常脱轨,发生严重的列车脱轨事故,造成多人死亡。未来的高铁不会出轨,但会快速安全。那是因为高铁下面有很多螺旋桨,发动机也能加速。高铁旁边也有很多磁铁互相排斥,牢牢的吸引着列车,推着也不会掉下来,不用担心脱轨的安全问题。

  有了这条神奇的高铁,人们不用担心交通问题、匆忙、生命危险和健康问题。我的发明是不是很神奇?去体验一下我发明的高铁吧。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从1825年英国首条铁路诞生到1870年,为初创阶段,之后几十年进入快速发展期,有一段时间又处于停滞期,特别是二战之后,航空公路大发展,铁路被称为夕阳产业,慢慢地越来越呈现颓势。直到1964年日本修了新干线,从此铁路开始了新的春天,重新进入快速发展期,这是世界范围的整个铁路发展的历程。

  铁路系统有专门运货的线路,有高速铁路,还有城际铁路,以及客运专线,还有市郊铁路。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磁浮和轮轨之争,中国的轮轨高速铁路滞后了10年,可是在这十几年间,修铁路任务非常繁重,铁路行业想修高铁,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批准。于是铁路部门上报首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希望在繁忙通道上修一些客运专线来解决客货分线问题。

  最后这些客运专线按照速度来说基本修成了高铁。现在既有铁路时速绝大多数都在200公里以下,只有时速200公里以上的我们才能叫高铁,时速超过400公里,我们叫超高速铁路。实际上,对高铁,我们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特别严格的定义。世界各国大概沿用1996年国际铁路联盟给的定义,就是新建铁路如果列车运行时速达到250公里及以上,可以称为高铁。既有线路通过提速改造并且时速达到200公里及以上,也可以称为高铁。

  2008年迎接奥运会的时候,京津城际高铁诞生,这是中国第一条新建高铁。如果按照这个定义,我们国家第六次大提速的时候,很多线路通过提速、改造行驶速度也达到了200公里/小时,其实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了我们国家的高铁。大家现在坐的动车组列车,其实是第六次大提速时诞生的。

  其实铁路系统刚开始基本都是修单线,运输能力不足就变双线,后来发现客货列车在一起跑吃能力,又变成了客货分线,再后来,发现即便把旅客列车放在一起仍有速差,有的长距离旅客希望不停站,有的短距离旅客希望站站停,又按速差分线,然后慢慢形成我们今天这么庞大的一个铁路系统。对比发达国家,其实我们的铁路系统还有很大差距。

  在2008年第一条新建高铁诞生之前,中国铁路跟世界各国的比较,中国人均拥有铁路的长度,也就一根香烟头长,差距非常大。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开始三步并作两步走,在一些通道上,我们不仅修高铁,还修城际铁路。单线变复线实现双向分工,然后实现客货分线,再实现速差分线,当然在速差分线上我们还差得比较远,客货分线实际上也没有实现。为什么呢?因为既有线路的客运需求仍然非常大。像京沪这样中国最繁忙的通道,有了一条既有线,还有一条高速线,两端还有两条城际铁路,服务于不同的客流对象,既有线大概三四十公里一个站,主要服务于沿线县级城市交通,京沪高铁平均五六十公里一个站,主要服务于地级市及以上人们之间的快速交流。现在沪宁地区基本看不到城乡差异,交通起到了基础性支撑作用。

  美国一些人也想修高铁,可是修不起来。我们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方面我们能筹到钱,另一方面我们还有中国特色的铁路人才培养体系,有11所原铁道部部属院校,一直在系统地培养铁路人才。

  另外,美国这些年太依赖于航空和公路,这两个都是采用不可再生能源的交通系统,这些年美国城市轨道交通也不发达。我们国家高铁之所以成功,因为我们国家同时也在修大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正好为高铁提供大容量的集散服务。美国人就很担心,修完高铁之后还要开汽车把人运到各个镇上去,这也是我们高铁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高铁成长的故事。从1978年到2003年,中国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出台之前,我们的铁路发展实际上受到了很大抑制,在这20多年里,公路以及航空发展很快。铁路这20多年里就修了一点点。为什么呢?就是我们的综合交通政策有一些问题,有些人认为铁路是夕阳产业,现在不用发展,等这两个交通系统起来之后慢慢就退化了。这20多年里,平均每年修建1000公里铁路都不到,铁路获得的投资非常少。到了2003年,才发现中国这么大国家,这么多人口,特别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大量的原材料、大宗货物要运输,不发展铁路,铁路成为阻碍国家发展的重大瓶颈了,这时候才开始琢磨着要大力发展铁路,于是中国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出台。

  在“十一五”期间,木材的85%、煤炭的60%、原油的85%、钢铁的80%都是铁路运输完成的。铁路部门没有办法,只能够利用特别少的一点点投资做了六次大提速,把我们的能力提到极限。2004年1月,终于正式通过铁路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开启了高速铁路的新时代”。

  在这个规划里,开始出现“四纵四横”的高铁规划,贯穿东北、连通北京的哈大、京沈,这是第一条纵线;京沪是第二条纵线;京广是第三条纵线;还有一条完全新建的沿海铁路,是第四条纵线。这“四横”是完全沿着京广线所经过的省会城市修的。横着的第一条是从青岛到太原,叫青太线;第二条经过郑州,从徐州到兰州,叫徐兰线;再往下,穿过武汉一直到四川,我们把它叫做沪汉蓉通道;还有一条,从上海一直到长沙,我们叫沪昆通道。考虑到城际铁路发展,又规划了三个城际圈的铁路系统,这是2003年的规划。没想到京津城际铁路诞生,特别是提速之后,大家看到铁路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各地纷纷要求修高铁,所以不得不在2008年对高铁规划做了一个调整,例如把沪昆线延长到昆明,北边又修了一条京沈通道,还规划修更多的城际铁路系统。高铁几乎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

  现在全国有1.6万公里的高铁线路,已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高铁总里程。在中国高铁诞生之前,日本新干线也就2000多公里。法国的TGV列车特别有名,高铁也就一千五六百公里,德国更少一些。所以只有中国现在形成了全世界最庞大的高速铁路网。

  高铁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有快速的列车,还有现代化的车站,还有基础设施等,以及保证列车运行速度、质量的“四电”工程,通信、列控、供电等系统,都要做得非常严密整合,让它的时速能达到250公里及以上或者350公里及以上。中国主要有两套这样的系统,这样才能把高铁系统建起来。比如动车组技术,车体完全是流线型的,动力系统、网络控制系统都很复杂。

  高铁车站跟我们旧的车站完全不同,就跟坐飞机一样,实际上高铁车站也有一系列先进技术。法国的高速站跟我们有很多不一样之处,通过技术改造把铁路既有线(包括市郊铁路)等很多交通线路集中在一个站,老百姓坐车非常方便。但是中国修了大量的全新车站,而且很多车站都是上进下出这样的结构,上层出发,下层到达,给我们的运输组织带来很多新挑战,为什么呢?从这个站台到那个站台,得先走出去,再坐电梯转回来,我们的运输组织就要做很多改进,让大家快速地中转。

  中国高铁车站和国外相比,距离市中心远,但是还有那么多人去坐,因为我们的城市轨道配套比较完善,但是也有一些车站城市轨道没跟上,客流就一直上不去,比如徐州东、济南西。我们的高铁线路和既有铁路到底是什么关系?高铁开通到现在,只占路网的12.5%,两个系统是连通的,连通的最大好处是方便。法国只有4%的高铁,但是它的TGV列车可以在全国大概18%的路网上跑,一些城市尽管没有高铁,大家也享受到了高铁列车服务。另外,高铁在中国只开客车,实际上高铁只是一个速度上的定义,高铁一样可以开货车,而且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高铁,特别是客运不是特繁忙的线路,基本都是客货混跑的。当然,这种货车不是我们的重载货车,是那种轻质货车,也一样很好地保证了高铁效益,同时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快速货运的需求。

  高铁并非万能,也有技术经济范围,无论日本也好,法国也好,都属于中长距离。在日本,400~1000公里高铁能够占到市场50%以上,800公里左右几乎都是高铁的市场,再短一点的距离和长一点的距离分别就跟公路和航空竞争。中国应该比它们更长一些,一是中国高铁速度快,短时间跑的距离远;二是我们的时间价值现在还低一些,能够承受时间长一点。原来设想北京到广州应该没有多少人坐高铁,但是开通之后这票也不好买,坐的人不少,可能1500公里都是我们的优势技术经济范围。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廉洁文化建设征文

鼓励销售员工的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