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长毕业致辞火了
北大校长开学典礼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十分特别并将永远铭记的日子。来自五洲四海的新同学汇聚在未名湖畔、博雅塔下,古老的燕园因你们的到来再次焕发勃勃生机,北大的大家庭又迎来了新的力量。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衷心祝贺同学们脱颖而出,成为光荣的“北大人”!
同学们,我们身处的这个园子其实不大,但因为独特的精神魅力和伟大的学术传统,被世人称为“圣地”。在这里,传统建筑庄严壮丽,古典园林清幽柔美,无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秋日的黄叶纷飞,都令人陶醉;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师与学子教学相长,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而那些你们今后朝夕相处的“牛人”,也许会让你感到“压力山大”,但更能激励你奋发图强;在这里,图书馆藏书浩如烟海,学生社团争奇斗艳,校园活动目不暇接,国际文化多元融合,你会真正地体会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这片园子、这所大学之所以令人神往,更因为她始终连着外面的大天地。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从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到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小平您好”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北京大学在115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在各个历史阶段为民族解放、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百余年来,一代代北大人始终以执着的、向上的努力,昂扬走在时代前列,其间既有静守书斋、醉心学术的淡泊与从容,又有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豪迈与气概。这些历经百年风雨洗礼而沉淀下来的精神气质与高贵追求,仍在深刻地影响着今天的每一位北大人。
大家知道,北大之所以有今日的成就和地位,与新文化运动是分不开的。百年前,发端于北大的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将“德先生”和“赛先生”引入中国,对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再过一个月,我们的数学科学学院和物理学院就要相继举行百年庆典。一百年前的那个秋天,北大其实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危机,当时的北洋政府准备停办北大,我们的老校长严复先生写下了著名的《论北京大学校不可停办说帖》。就在最困难的时候,北大的数学门和物理学门两个基础学科克服万难,招收了首批学生。这是北大数理高等教育的里程碑,也为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引入了科学的火种。北大不仅为当时的中国社会进行了科学启蒙,更站在思想革命的高度,弘扬了怀疑、批判、考证、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方法。“科学”一词的使用,也逐渐从自然科学拓展到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等更广阔的领域。
近百年来,北京大学始终是中国最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思想文化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她见证、参与并且引领了中国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峥嵘历程。在这里,我不打算全面回顾北大以及北大人为科学事业所作出的贡献。辉煌属于过去,在今天这个以欢迎新同学为主题的典礼上,我们更应把目光着眼于未来!我希望与今天在场的全体新同学共勉,我们要一起奋斗,一起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我们要把北大校园建设得更加高雅和美丽,让校园的学术氛围变得更加浓厚,让每个人一旦步入燕园,都能感受到宁静致远、深邃博大的最高学府气质;我们要引进和支持更多世界一流的学术大师,扎扎实实培养北大的精英人才,让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北大求学的同学们,接受最优质也最科学的学术训练,将来成长为最出色也最富潜力的领军人才。
同学们,未来几年,大家将在燕园度过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近些天,我一直在想用什么话在你们入校第一课上表达我内心的祝福。思前想后,我想把一句话赠予刚刚入校的你们——做一个对自己有更高要求的人。
北大是精神的乐园,自由的乡土,但她首先是一个研究学问、探索真知的最高学府。在北大,同学们会有很多选择,学校和老师们也尊重同学们的选择,创造条件鼓励大家个性化发展。但无论如何,大家都要珍惜韶华,静心读书。1941年,毛主席曾专门给在苏联上学的两个儿子写信,他说:“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 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如果不考虑这段话的具体背景,毛主席从一般意义上对年轻人提出了希望,那就是潜心学问。只有打下了扎实的科学基础,将来才可能在各个领域成就大事。同学们,进入北大,你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充满挑战的起点上。唯有做好心无旁骛、一心治学的思想准备,才有可能在未来几年里走得顺畅。
今年5月,在范曾先生的倡议和主持下,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和莫言先生在北大进行了一场科学与文学的精彩对话,参加过今年北京高考的同学们应该很熟悉,因为这就是今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材料。当时我也在对话现场,很受启发。科学和人文,是从不同的角度更好地观察、发现和理解世界。爱因斯坦曾说:“物理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所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在北大,文理兼修、通融并蓄的学术资源是得天独厚的。我们的文史哲、数理化和医学等基础学科,经过百余年的历史积淀,都已成为国内外的最佳品牌。2010年,学校专门为研究生开设了“才斋讲堂”,邀请文理医工等各学科的名家大师走上讲台,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融会贯通的高端平台,许多本科生也都慕名旁听。同学们,你们历经十余年的辛苦来到北大,千万不要辜负了这大好时光,要利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吸收一切有益的养分,多去图书馆、多去自习室、多去体育场,不断健全自我的智识,不断丰盈内心的世界,视野开阔了,气象会更宏大,就能为未来更好的成长打牢基础、累积势能。
讲到这里,我还想问问2013级的同学们,在你们北大生活开始之前,你们是否问过自己:我为何来到北大?几年后,我又将以怎样的身影告别北大?如果想过这个问题,并有了清晰的答案,那你们应该为自己鼓掌;如果还没想过,那么不妨多用点时间去想一想。
对这个问题,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回答。作为校长,我不会给一个标准答案,我只想提醒大家,以你们的智商和经历,可以拥有很多的选择,但为什么单单选择来到这里。从一个更大的层面和意义上讲,你们对未来的自己有什么期望
今年3月,我参加了一年一度在北大百年讲堂举行的“影响世界华人盛典”。我校92级校友王俊因为在生物基因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而获奖。王俊校友曾于2012年入选《自然》杂志评选的“科学界年度十大人物”,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我记得,他当天发表获奖感言时说:“我们研究基因技术,不仅仅是为了在顶尖杂志上发表好的文章,更要让这个世界每一个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水平因为基因科技而改变。”
回到刚才提给大家的问题,同学们来北大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出国、读研,或者找工作,这些现实的发展,可以是短期的奋斗目标,但不能成为人生的终极意义。要记住,树立了什么样的志向,就决定了什么样的道路;走上了什么样的道路,就拥有了什么样的人生。同学们是当代青年群体的佼佼者,你们在实现个人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对科学发展、社会进步和文明传播承担更多的责任。在燕园的几年,同学们不仅要认真研究怎样做好学问,也要思考如何立身做人;不仅要恪守学术道德,也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用心去慢慢沉淀和培养一种为学和做人的高贵品味;不仅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也为他人、社会和国家发出印有你们标记的一份热度。
同学们,刚才我与大家分享了一些思考和希望。其实作为校长,我也一直在问自己,学校应该给同学们提供些什么?让大家感到有所收获。今天,是我第一次作为校长对全体新生讲话,我也谈一下自己对北大教育目的的想法。我认为,北大的教育是要向学生传授被普遍认可的道德观,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每位学生会因有一段在北大的学习与生活经历,而成为一个有格局、有底线、做人做事皆有品味与追求的人。简单地讲,我希望北大的学生都能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同学们,未来的路,就在脚下。百余年来,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曲折历程和深刻变革。你们是幸运的人,出生和成长在一个最好的时代。2013年的这个秋天,在燕园一年之中最美的季节,你们满怀憧憬地走进北大,将在这里开启人生新的一页。我校历史学系阎步克教授曾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仍未结束,五四以来的学术浪潮还在延伸。在未来一百年中,中国学人大有可为,而北大学子在引领学术潮流上应该当仁不让。”今天,属于你们的崭新生活已经在燕园开始,北京大学115年厚重的历史长卷此刻就呈现在你们面前。如今,她正期待着你们意气奋发、当仁不让地来书写一个新的、更加辉煌的篇章!
同学们,北大欢迎你们,北大祝福你们!
谢谢大家!
北大附中河南分校2019开学典礼校长致辞
2019开学典礼任艳丹校长开学第一课:不忘初衷不负此生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昨天全校第一天正式上课,我在教学楼巡视早读时,看着一张张青春鲜活的面孔,听着朗朗读书声,我在想,我也在祝愿,祝愿我们的所有学生能从北大附中河南分校开始,做一个快乐的人,做一个成功的人,快乐与成绩好坏和物质的丰盛并无必然联系,成功也不能完全用金钱、考入的大学来判断,我希望大家能做一个完人,能做一个怀揣梦想永远前进的人,这就是我今天演讲的话题“不忘初衷,不负此生”。
同学或许会问:怎样才算是“不负此生”呢?套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来描述或许最为恰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我的梦想。”
那么,怎样才能过上“不负此生”的生活呢?答案只有简单的四个字:“不忘初衷”。
大家是否还记得小时候许下的心愿?是否还记得少年时代追逐的梦想?你是否为它努力过、坚持过、拼搏过?还是早已将它放弃或者遗忘?太多的诱惑和挫折,往往会让梦想褪去了颜色。而失去了梦想的人,只能在激荡的历史潮流中随波逐流、庸庸碌碌、虚度终生。
追梦之路漫长而艰辛,如何抵御诱惑、对抗挫折、坚持到底呢?我想送给大家五句话,希望有所帮助:
第一,认清学习的本质。目前中国通行的招生考试制度的核心仍旧是分数,而在我看来,这个分数的背后隐藏很多内容,它考的是学生是不是有永不服输的拼搏精神,考的是学生是不是有踏踏实实做事的人生态度,考的是学生是不是有独辟蹊径的创新思维,考的是学生是不是长期以来真的有抵制诱惑的克制能力,考的是学生是不是有严谨缜密灵活的思维方式,考的是学生是否已经训练出比别人更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所有这些素质和能力,无一例外都是一个人登向成功巅峰的基本素质与必要条件。至少,到目前为止,考试仍然是对一个人素质考察的最佳方式,学习仍然是培养素质的最佳途径。因此,同学们必须重新审视“学习”二字,它不仅仅是我们比拼分数、谋求文凭的工具,更是陪伴我们终身的素质和能力。
第二,培养良好的习惯。“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你的学习事半功倍,好的行为习惯将使你举止得体、风度翩翩,一个在生活里讲究卫生、注意细节的学生,在学习上也会高效专注,成绩优异,所以呼吁大家从每天起床整理内务做起,从早读大声读书做起,从课堂认真笔记做起,从餐厅排队打饭做起,从捡起校园一片垃圾做起,从见面问老师好做起,从每周给家长打一个电话做起,只有培养起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我们才有成长的助力,才能看见人生更美的风景。
第三,拥有健全的人格。做校长几年,与很多家长都有深入的交流,尽管关于教育子女家长有各种各样的诉求,但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首先有一个良好的性格,其次才是对学习成绩的要求,因为,性格才是你终生幸福的护身符。只要心态阳光、人格健全,事业、友谊、爱情都会一一走向丰收。即使偶尔遇到挫折和不幸,好的性格也会让你迅速走出低谷、获得成功和幸福。我衷心地希望北附学子都能成为开朗、善良、诚信、勤奋的人,懂得感恩,乐于分享,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第四,培养更高的“逆商”。一项著名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人士共同拥有的素质中,智商仅占10%,而情商占据了主要地位,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逆商”,也就是在逆境和挫折中生存、抵抗以及崛起的能力。我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个学生,他第一次到我面前时坚决提出转学,我就问原因是什么,原来是班主任不再让他担任班长一职,顿时觉得没面子,被班级抛弃了,无法面对一切。同学们,人生不能永远一帆风顺,谁都有逆水行舟的时候。试想,如果为一次小小的否定就患得患失、为一句批评就痛哭流涕、为一次考试失败就寻死觅活,你又该如何面对人生的惊涛骇浪
第五,锻炼一个好身体。每当我到北大清华去看望北附校友时,我都非常欣慰地看到,这些堪称中国青少年里最聪明的孩子们,在锻炼身体方面也是最勤奋、最持之以恒的。正如清华大学流传的一句话所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拥有一个好身体,才能谈及事业、家庭和其他的一切。而当今中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之差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军训站一会儿就晕倒一大片、跑个几圈步就气喘吁吁脸色苍白,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坚持每天晨跑的传统,培养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习惯,从自身做起,从今天做起,锻炼身体,保持健康,为自己,为家人,更是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人生漫长,希望你们不要忘记了最初的梦想;人生又很短暂,希望大家抓紧时间去为梦想而奋斗。学校是我们追逐梦想的起点,愿大家从这里出发,扬帆远航,不忘初衷,不负此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一个值得隆重庆祝并且珍藏一生的特殊日子!今天,我们共聚一堂,隆重举行XX届研究生毕业典礼。在此,我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向即将毕业踏入社会的XX届1108名研究生致以热烈的祝贺!向你们在学习和研究中所做的努力表示由衷的敬意!向为你们的成长付出辛勤劳动、默默耕耘的导师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向含辛茹苦把你们抚养成人的父母们致以亲切的慰问!
近一个月来,一群群身着蓝色和红色学位服的同学伫立在仲景像旁合影留念,宣传栏上张贴着的一张张“送亲会”的海报,同学们在人人网上发出的一幅幅与导师的合影,在图书馆东墙根下开张的毕业生跳蚤市场,在体育场上举办的精彩的毕业晚会……,我被这些景象和离别的气氛感染着,在毕业晚会的宣传海报中,同学们留下了自己的回忆文字和毕业寄语,这些文字记录着你们青春的点点滴滴,从这些文字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同学们在离别时对母校的无限眷恋,感受到了同学们在分别时对师长的深切情谊,感受到了同学们在送别时相互之间的纯真友谊。同学们,青春无悔,岁月如歌,大学时光转瞬即逝,几年来,在北三环东路11号,在望京中环南路6号,都留下了你们为青春、为梦想奋斗的足迹。如今看到同学们学有所成、即将放飞梦想,我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欣慰,同时也充满了对大家的不舍与牵挂。
几年前,你们怀着青春与梦想,带着对中医药学术的追求,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北中医。从那时起,你们的命运就和北中医联系在一起,无论成长的道路是平坦还是曲折,你们用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和学校携手走过,学校的发展,你们见证,你们的成长,学校欣喜。我们看到,几年来,你们凭着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追求,刻苦攻读,学有所成;几年来,你们不仅在导师的指导下提高了科研能力,而且在临床科室的摸爬滚打中提高了临床技能;几年来,你们在北中医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不但收获了友情,有的还收获了爱情;在你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历过成功的喜悦,也经历过失败的悲伤,无论你在这里经历了什么,作为校长,我希望这几年你们的青春不负梦想。今天,你们就要毕业了,我为你们的青春喝彩,为你们的梦想壮行!
希望你们在梦想的道路上志存高远。《训欲遗规》中说“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何所底乎?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在58年的办学历程中,一代代的北中医人把个人发展和国家的命运、中医药事业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推动时代发展,传承中医药文化命脉。希望你们能够勇挑重担,肩负起历史的重任,肩负起人民的希望,肩负起发展繁荣中医药事业的伟大使命,实现自身的价值,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希望你们在梦想的道路上奋力拼搏。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人生的道路不会一马平川,前进之路常有坎坷和磨难。同学们,中医药事业是大有希望的事业,当你们走上工作岗位去从事这份事业的时候,定会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希望你们能够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稳得住心神、负得起责任、担得起使命,以一种坚持不懈的心态去追求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希望你们在梦想的道路上脚踏实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你们,不要好高骛远,要在实践中发现真知,在解决问题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综合能力,更好地服务人民、造福人民。希望你们永不放弃梦想,锐意进取,从零做起,从基础做起,虚心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事业,走出坚实的康庄大道,不辜负母校对你们的殷切希望。
亲爱的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在学校的这几年,学校学习、生活条件的限制给你们带来了诸多不便。作为“人心向学”的倡导者,
北京建筑大学校长2017届本科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致辞
亲爱的2017届本科毕业生同学们: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17届本科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共同见证你们学业生涯的里程碑,共同奏响你们新的人生乐章。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养育你们的父母、悉心指导你们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伴随着你们的大学生活,我们一起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大兴校区图书馆建成开馆,学校获批“建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为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获批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同学们体验了由狭小拥挤的食堂到明亮舒适的臻园餐厅,西城校区宿舍空调从无到有。
你们当中不乏北建大学子的优秀代表,我们的水131班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我校与美国奥本大学合作办学的24名学生,有18名申请成功美国和加拿大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将继续深造。你们当中还有一批考取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研究生,你们在国内大学生各类重大赛事中摘金夺银,为北建大争光添彩。
当然,你们的大学生涯也有遗憾,在你们即将毕业之际,银行才刚刚给大兴校区装上自助存取款机,你们中优秀的学生未能享受本科直接推免研究生的政策,你们也未能赶上带游泳池的新体育馆投入使用,你们是北建大在室外举行毕业典礼的最后一届毕业生。
这就是我们真实的北建大,这就是我们真实的北建大学子。
同学们,今年是北京建筑大学办学110周年,你们是学校办学历程中具有标志性时间节点的一届毕业生,在你们成为北建大校友之际,我要再次提醒你们记住,你们的母校北京建筑大学是一所学术沉积深厚的百年老校,北建大人是自强、自信和自豪的!为什么?因为我校起源于1907年成立的京师初等工业学堂,在那个内忧外患、积贫积弱,亟需兴学储才、实业救国的时代,北建大人不忘初心、开通风气、历经坎坷、砥砺前行,以敢为人先的开放胸怀和创新精神,形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校训,这是学校110年办学历史的最好诠释。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在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的道路上,从古都北京保护到新中国十大建筑,从北京亚运会工程到奥运会工程建设的磅礴历程中。6万多名北建大人用智慧和汗水为首都北京建设和国家建设筑起一座座丰碑,做出了可歌可泣的巨大贡献!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北建大人自信、自强和自豪!北建大的宏伟蓝图就是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鲜明建筑特色的高水平、开放式、创新型大学。
同学们,毕业典礼上的校长讲话,不管是“最后一课”,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们在新的人生道路上,要抓住机遇,勇攀高峰,用智慧和汗水铸就梦想。
1977年恢复高考至2017年已整整40年,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科教兴国为我们这一代人,也包括上一代人提供了无数的发展机遇和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激变的中国为著名建筑学家何镜堂院士展现创新设计才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今年5月25日,何镜堂院士建筑展在北京大学百年大讲堂举行,主题是“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为激变的中国而设计”,我荣幸地受邀作为嘉宾参加开幕式,“激变”形象而生动地呈现了中国发展,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是何镜堂院士建筑设计的杰作,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为世界树立了伟大的中国建筑形象。
给大家讲一个年轻校友的故事。去年6月12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246.8米高的标志塔被国际奥委会正式命名为“北京奥林匹克塔”并永久悬挂奥运五环标志。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这是我校建筑学院2002届毕业生康凯,他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率领的团队中标并设计的 “生命之树”方案。康凯是业余登山运动员,他敢于挑战,成功攀登了珠穆朗玛峰,他讲到“要勇于挑战自己,有了目标,做什么事情就会有计划”。
还有一位年轻校友武润泽,2010年测绘学院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现在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毕业7年就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能手”和第三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个人第一名等多项荣誉。康凯和武润泽展现了新一代北建大人的人生态度和“工匠精神”。
亲爱的同学们,明湖水清,留下了你们韶华的身影,静园自然,诉说着你们青春的别离。
亲爱的同学们,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几百年才有的重大发展机遇,这是一个伟大的复兴时代。北京的未来、中国的未来为你们提供了人生出彩的无数机遇和梦想成真的广阔舞台。抓住机遇,勇攀高峰,用智慧和汗水铸就梦想,你们就一定能够成功!
2018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毕业典礼致辞
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纵然海角天涯,散落各方,都将万里相伴。让我们记住这青春飞扬,梦想绽放的季节,铭记在北理工自动化走过的岁月。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毕业典礼致辞:到基层去开拓事业、历练人生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是北理工校园里一年一度的喜庆日子。我们举行隆重典礼,庆祝XX届本科生圆满完成学业。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特别是代表正在国防大学进修的党委书记郭大成教授,向同学们表示热烈祝贺!并向悉心教导你们的老师、默默支持你们的亲友致以诚挚的感谢!
今天是我来校工作后第七次送别本科毕业生。想到面对清一色的90后青年学子,我在准备讲稿时反复斟酌,应如何走进你们的精神世界,送上母校最真切的嘱托
一位校友的故事给了我启发。他叫张宁,是我校1994届本科毕业生,现任解放军某基地卫星地面测控站主任,全军优秀指挥军官。二十年前,本科生毕业留京工作的机会非常之多,但他却选择去了祖国西北边陲;二十年间,他多次谢绝返城工作的机会,选择扎根基层;二十年中,发射卫星、测控神舟、保障北斗,他精心完成每一次航天任务。就在前不久,他还与战友们忙碌着为搜寻马航370提供导航定位。他虽身处边疆,却始终将自己的事业与祖国的发展紧紧相连。这二十年的基层经历,使他失去了常人眼中多彩的青春、安逸的生活、傲人的财富;得到的,除了闪亮的军功章、社会和媒体的关注,更重要的,是他内心的满足和踏实。
在座的同学们,一部分即将奔赴自己的第一个工作岗位,一部分将在学习深造后开始为事业而奋斗。在你们未来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基层的锤炼必不可少。所以,我今天想谈谈到基层去开拓事业、历练人生。
有同学会问,为什么要去基层
作为国家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你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肩上的重任不言而喻。虽然你们具备了优于同龄人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但还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历练。我上大学之前,曾在工厂当过几年工人,深刻感受到最丰富的人情世事、最真实的苦乐忧欢、最生动的实践教材,都在基层。唯有根植基层,才能真正了解社会;唯有脚踏实地,才能真正读懂国情。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这句话揭示了政治家、军事家的成长规律。同样,倘若作家莫言没有融入乡村的生活体验,哪会有让人身临其境的精彩作品;倘若科学家袁隆平没有在田间地头的日晒雨淋,哪会有杂交水稻的伟大成功。一个人纵然是有凌云之志、盖世之才,倘若没有基层土壤的滋养,不接地气,则必定难成大业。
处在改革浪潮中的中国,区域发展尚不均衡,不论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需求都十分迫切,科学技术、社会管理等领域尚有诸多瓶颈亟待突破。只有更多的青年才俊到基层扎下根去,将先进的思想观念、文化知识埋进基层的土壤,“中国梦”才会真正生根、发芽。刚才曲敬东校友谈到的创业体会,同样证明了这一点。对渴望成功的同学们来说,现在是告别埋在书斋里、活在网络上的日子了!
有同学会问,去什么样的基层
基层并不是组织层级的“下游”,而是整个社会最为重要的“地基”,是青年人最为广阔的创业舞台。在北理工校友中,戈壁滩上的“牧星人”张宁在基层;自主创业,研制出世界一流电控共轴无人直升机的田刚印、满意也在基层;远赴西部山区支教助学的毕业生们在基层;坚守三尺讲台,为你们传道授业的北理工教师们也在基层;军工行业中诸多关键技术岗位上活跃着的北理工人,同样是在基层。对于有志青年,社会的主体在哪里,基层就在哪里;时代的主流在哪里,基层就在哪里。
客观地看,基层的条件有好有差,不少基层尚处于“起点低”、“条件差”、“杂事多”的阶段。因此,有些青年人畏惧基层,有些青年人蔑视基层,甚至认为基层会浪费自己的青春。然而,这样的基层,恰恰是青年人锻炼自我、发挥作用、创造业绩的舞台。我曾聆听过总理回顾自己成长经历的体会。早年在农村插队的艰苦岁月塑造了他的意志和品格,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的经历增长了他的组织和管理才能。正是这些艰苦的基层磨练,使他具备了超越当代其他大国总理的丰富阅历和综合素质。因此,希望同学们勇于接受挑战,到祖国最需要的基层去。
可喜的是,如今日益便捷的交通和通信正在消除“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之间的物理隔阂,改革开放的硕果则正在不断向基层释放红利。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到各行各业,从基层选人用人的导向越来越明显,配套的政策措施越来越完备。作为有志青年,选择基层时可更多考虑如何锻炼自我、发挥作用。
有同学会问,去基层做什么
到基层去就要下功夫、干实事。有句话这样讲:“心在哪里安放,脚步就在哪里踏响。”对于基层的事业,同学们只要主观思想认识到位,客观行动自然会取得成果;只要能在基层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就一定能找到用武之地,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
希望同学们不要好高骛远,对工作满心抱怨,对所谓平台更高的工作痴心相望;不要把基层工作当作过渡,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满足于一知半解;更不要功利地将基层经历看作提拔的筹码、晋升的捷径。相信你们早就听过这句名言,“别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基层岗位将是你们事业的起点,在这样的岗位上摸爬滚打、全情投入,实实在在地谋事、干事,才能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打牢事业的根基。
基层是创新的发源地,是财富的聚宝盆。到基层去,就要善挖掘、敢创造。“涉浅水者见鱼虾,入深水者见蛟龙”。在基层工作,就必须深入钻研,将身心融入基层。军工企业中一项项看似枯燥的研究进展,实现了神州揽月、蛟龙入海的科技壮举;无数鲜为人知的秘境和令人叹为观止的技艺,才共同构成了一部脍炙人口的《舌尖上的中国》。希望同学们到基层去,开展最大胆的探索,倾听最真切的呼声,感受最深沉的情感,创造属于你们的历史!
同学们,不经意间,你们走过了大学四年的旅途。这其间,你们怀揣着梦想埋头苦读、徜徉书海,与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同学们交融思想、共同成长;当然,也少不了青春年少的迷茫、抱怨、嬉笑、怒骂。这些,都即将成为你们和北理工共同的回忆。
明天,你们就要各奔前程。希望你们到基层的广阔天地去开拓事业,历练人生。愿大家德以明理,学以精工!
母校将永远祝福你们,关爱你们,支持你们!
XX年6月19日
2019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校长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来宾:
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北京交通大学201X届毕业研究生扬帆启航的日子。同学们,此时此刻,面对即将踏上人生新征程的你们,我满怀喜悦、满怀不舍、也满怀期待。我因你们顺利完成学业、获得学位而喜悦,因你们即将告别母校奔赴四方而不舍,因属于你们的时代即将到来而期待!
时间过得很快。你们初入交大的情景恍如昨日,今天就要见证你们与母校作别。对于你们而言,西直门外这1000亩的红果园所代表的,或许是两三年的快乐时光,或许是六七年的多彩岁月,也可能是整个后青春期最浪漫的一段“旅程”。那些从浩如烟海的文献里搜集的资料,在彻夜的灯光下反复修改成稿的论文,在操场上和伙伴们奋勇争先洒下的汗水,在实验室和现场聆听导师的谆谆教诲,都将成为记忆中的定格,温暖你们悸动的心,照亮你们前行的路。
这几年,你们也见证了学校的变化:“两部一市”共建为学校带来新契机,第十次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确立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远景目标,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入选“2019计划”的14所高校之一,新校区筹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在发展过程中,学校也还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今天因天佑会堂空间所限,就有部分同学无法进入典礼现场——此中的遗憾,还请大家谅解。
同学们,你们过去的成长源于勤奋的学习,未来的进步则将依赖内心的激情与坚守。作为毕业研究生,你们已经拥有了较好的知识积累,但你们是否思考过将要如何发挥个人的作用、实现自身的价值?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知识分子应当秉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立身准则,值此临别之际,我想谈谈这个“准则”,与大家共勉。
一、希望你们以“修身”为标准,修炼自己的品行
同学们,当社会的大门向你们打开,五光十色的生活会立刻扑面而来。你们处在一个喧嚣的时代,快速转型的社会将会放大人们的欲望。在这样的时代里,每一次选择都需要面对质疑,每一次坚守都需要抵御诱惑;每一次停留都有可能不再出发,每一次欢愉都有可能遗忘理想。同学们,在人生的路上,道德并不提供前行的动力,但却能赋予人们拒绝走上歧路的决心,使你们保有知识分子特有的风骨、耐得住寂寞,坚定地迈向自己选定的方向。
坚守高尚的品行并不只是一句口号,它需要你们对自己的道德品质高标准、严要求,并落实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中。记得德国哲学家康德有一句名言:“世间惟有两件东西使我深深的震撼——一是头顶上浩瀚的星空,一是人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标准。”同学们,今天你们即将走向社会,我希望你们如要求的那样,已经扣好了未来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并让人生的衣服一直整齐如初。
二、希望你们以“齐家”为起点,牢记自己的责任
同学们,你们今天能够礼服加身、荣耀台前,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在未来的奋斗道路上,家庭仍将是你们最坚实的依靠,同时也是值得你们用一生来认真经营的事业:对于父母,你们要准备好在他们逐渐老去的日子里搀扶陪伴;对于伴侣,你们要学会将山盟海誓的虚幻化作柴米油盐的温馨和体贴;对于子女,你们要将曾经从美好生活中汲取的营养毫无保留地传递……
值得强调的是,除了尊老爱幼、付出爱心,你们还要将家风、德行、教化这些我们民族传统的家庭观念融入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作为毕业研究生,你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家族中学历最高、见识最广的人之一,在家族传承、繁荣、振兴的过程中,你们一定要注意严于律己、诫勉家人,做好家庭与社会有序、和谐、中正的维系。
三、希望你们以“治国”为方向,做改革的弄潮儿
“治国”并不是说母校希望你们都身居高位、指点江山,而是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切实投身到建设国家的宏伟事业中,用踏踏实实的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爱国荣校”是北京交通大学的光荣传统。从献身祖国桥梁事业的老校长茅以升,到毕生致力民族文化进步的学长郑振铎,交大人身上所传承的不仅是文化知识,更是时刻以国家、民族为重的大义。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作为社会中最富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你们理应走在时代的前列,敢于担当、勇于担当,以自身所学推动科技进步,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创新驱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国家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施展才华、发挥作用。
四、希望你们以“平天下”为目标,做追梦的先锋
“平天下”看似高远,实则不然。当前,我们正处在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前夜,这是中华民族的机遇,也是挑战。过去52019年,我们错失四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在第五次科技革命中,只扮演了一个追踪者角色。同学们可曾想过,我们如何能在第六次科技革命中扮演领路者角色、抢占有利位置和制高点,在新生物学、新能源、新物理学方面有更好的建树?当前,人类在当代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如人口剧增、环境恶化、资源减少、社会分裂、区域对抗等等,都需要你们用智慧来洞察、应对并勉力终结。这种努力,是一种人生状态,更是一份壮志雄心。它来自于个体的知识、财富或者社会地位,更来自于个人追逐梦想的勇气。每个人的条件都不相同,但只要拥有梦想并为之努力,他就能为我们这唯一的地球、仅有的“天下”做出积极的贡献。
同学们,希望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之后,当你们回首往事时,可以骄傲地说,你曾以“天下”为己任,为人类未来的发展与进步进行过坚持不懈的奋斗与拼搏,所以人生无悔!
离别时总有说不完的话。今天,我有幸和在场的所有老师、亲人见证同学们毕业的美好时刻,你们的笑容将会长久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当然,那些在课堂、在实验室反复求索的你们;那些在赛场、在舞台尽情挥洒的你们;那些在食堂、在芳华园小路偶然遇到的你们,都是我心中最美好的记忆。这些记忆让我和我的同事们相信:青春是最美好的年华,母校是最神圣的地方,未来是最值得期待的重逢!
最后,衷心祝愿亲爱的同学们一生幸福!愿你们用交大人的才华与智慧,去努力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谢谢大家!
2018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校长致辞
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校长王恩哥致辞:传承青春的事业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嘉宾,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座的各位同学顺利完成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业,即将开启人生新的旅途。在这样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特殊时刻,我首先代表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哺育你们的父母、培养你们的导师,以及所有陪伴你们成长成才的朋友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王恩哥校长在XX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讲话
就在昨天,也是在这里,我们送走了3000多名本科毕业生。如果说本科生的校园生活更加浪漫、更加年少轻狂,那么作为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你们,已经在青春的个性张扬之中,添了几分成熟与睿智。你们拿到了北京大学的学位,这除了证明你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严格的学术训练之外,更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今年是五四运动95周年。看看那些1XX年前的五四先贤,李大钊生于1889年,许德珩生于1890年,傅斯年、高君宇生于1896年,罗家伦生于1897年……正是1XX年前这些“80后”、“90后”的北大先贤们,“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惊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青春,永远和梦想相连。就像我们前不久发布的微电影《星空日记》中说的那样,对于北大人来说,梦想才是最真的现实。北大就像一把梯子,总能让我们越过生活的栅栏,看到有些比现实更远的东西。95年过去了,沙滩红楼虽历尽沧桑,却从未褪去本真的颜色与理想的光彩;而今天,在美丽的燕园里,红楼传下的薪火生生不息,它照亮了你们的青春,淬炼了你们的意志,用共同的信念与追求将你们和五四先贤们这两代世纪之交的“80后”、“90后”精神相通、气魄相连。
北大的精神就是青春的精神,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说:“此之精神,即生死肉骨、回天再造之精神也。此之气魄,即慷慨悲壮、拔山盖世之气魄。”今日的北大,在践行博雅教育理念,追求几代北大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梦想的同时,也传承了京师大学堂的国学传统和五四时期所诞生的新文化(24.000,-0.08,-0.33%)精神。两代青年人的青春虽相去百年,但我相信,你们会同他们一样,以自己的方式承载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与信念,并将其付诸实践。
同学们,再过一会儿,在师长为你们拨穗的那个瞬间,你们是否会想起在实验室里多少个通宵达旦的艰辛,想起图书馆里多少个昼夜兼程的苦读,想起一幕幕青春懵懂的故事,想起一个个曾经一起k歌、一起刷夜、一起欢笑、一起哭过的小伙伴们。青春难忘,在北大度过的日子从此将成为永生的记忆。作为你们的师长,我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铭记两代北大人之间的精神传承,不忘北大给予你们的这笔最大的财富。
依依惜别,言犹未尽。我和在座的各位一样,在北大度过了自己最珍贵的博士研究生时光。此时此刻,我非常了解各位同学心中的不舍,也仿佛看见了20多年前的自己。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才起步不久,谁也没有想到,20多年后的中国会有如此巨大的发展,我们距离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如此之近,谁也想不到我们所深爱的北大会有今天的成就。正如今年校庆来校的五四讲话中所指出的:“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如何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我想把近代思想家郑观应《盛世危言》中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无体何以立,无用何以行,无经何安常,无权何以应变?”这里的“体”,是指根本,是学理;“用”,说的是应用;“经”,是指人类社会亘古不变的道理;“权”,是特定时期的策略与方法。这也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的“学为学理,学为基本;术为应用,术为枝叶”。那么,我们要进一步追问:如何把握“体”、“用”、“经”、“权”?如何在离开校园之后,继续做敢为天下先的北大人?如何始终保持北大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又如何不忘、不负北大前辈先贤给你们的精神传承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一是精研学理,传承对学术的敬畏之心。蔡元培校长曾说:“一个民族或国家要在世界上立得住脚,——而且要光荣的立住,是要以学术为基础的。尤其是,在这竞争剧烈的二十世纪,更要倚靠学术。所以学术昌明的国家,没有不强盛的;反之,学术幼稚和知识蒙昧的民族,没有不贫弱的。”“以后要想雪去被人轻视的耻辱,恢复我们固有的光荣;只有从学术方面努力,提高我们的科学知识,更进一步对世界为一种新的贡献,这些都是不能不首先瞩望于一般青年学生的。”1XX年前的“80后”、“90后”,他们的问题与主义之争,科学与玄学之争,或精研西方先进科学,或介绍各种主义,或守望中华固有之学说,表现了神圣的学术敬畏和如饥似渴的科学热忱,为中国的现代学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位同学,你们同样生长在伟大的变革时代,见证了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见证了科技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技术变革之于你们,正如受到新文化冲击的“他们”,变革的大时代与青春相得益彰。科技发展的真正目的,在于为人类发展提供更为平等的空间和更为广阔的平台,也为大家创造了终身学习的便利条件。你们在北大所受到的学术训练,正是为日后终身学习储备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缜密的思维能力。用一种研究式的心态去生活,这是现代社会对每一个青年人的要求,更是母校对你们的期许。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生成才的重要基础,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首要前提。同学们,用在北大所学到的研究能力,继续你们的研究之路吧!日后不仅要研究某个领域的精深学问,更要研究和实践社会人生的大学问,让生活和阅历淬炼你们的判断力,希望母校带给你们的这份财富能使你们受益终身。
二是笃实力行,传承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就在去年10月,侯仁之先生与世长辞。在缅怀大师的同时,我不禁想到先生1944年写给大学毕业班的一段寄语:“人生的究竟,并不尽在衣食起居,而一个身受高等教育的青年,尤不应以个人的丰衣美食为满足。他应该抓住一件足以安身立命的工作,这件工作就是他的事业,就是他生活的重心。为这件工作,他可以忍饥,可以耐寒,可以吃苦,可以受折磨;而忍饥耐寒吃苦和受折磨的结果,却愈发使他觉得自己工作之可贵,可爱,可以寄托生命,这就是所谓的‘献身’,这就是中国读书人所最重视的坚忍不拔的‘士节’。一个青年能在三十岁以前抓住了他值得献身的事业,努力培养他的士节,这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国家和社会都要因此而蒙受他的利益。”即将离开学校的同学们,我祝愿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找到这样一份“足以安身立命”的工作。这不是一句空话,找到值得你为之奋斗的事业并为之奉献终身,这是人生之大幸。侯仁之先生1940年于燕京大学毕业,1952年执教北大直至去年逝世,先生一生的事业开启于战乱之时,先生因参与抗日活动被逮捕后,曾考虑过到成都避难,他的导师洪业教授告诉他:“如果不走,即使再次被捕,燕京人也会知道侯仁之是为什么而判刑的,拿起笔,做学问。”正是这句“拿起笔,做学问”,开启了先生的研究事业。几十年来,侯仁之先生以历史地理学为安身立命之所在,孜孜不倦,坚毅卓绝,在北京旧城改造、沙区治理等诸多方面作出了大的贡献,成就了一番大的事业。
同学们,毕业初入社会,你们也许会觉得生活压力很大,也许抱怨工作的琐碎,试着找准生活的重心,把你们眼前每一份小的工作都当作一份事业来完成,“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工作的内容不会妨碍你们为社会作出属于自己的贡献。我祝愿每一位毕业生都能找到值得你们奉献的事业,事业与生活相融合,才是读书人真正的快乐。
三是建功立业,传承世代北大人的精魂气魄。你们和95年前的北大人固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然而,我相信,你们的气质是相通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通的。两个月前,在与北大师生座谈时,勉励同学们要发扬五四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不断奋斗,要努力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要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社会实践,要明辨是非,慎于决断,扎实干事,踏实做人。
北大精神和近代中国人民上下求索的理想信念是一致的,同样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愿景,同样经过时间洗礼而历久弥新。我们昔日的校长胡适先生曾说过,要继承五四精神,“其一,须使个人有自由意志;其二,须使个人担干系,负责任”。一个人,既然是独立自主、拥有自由意志的,他就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那么,就请同学们担当起属于北大人的责任吧。从今天起,你们中的大部分同学将逐渐淡出大学这座象牙塔,有的要开始过北漂生活,有的准备成家立业,有的要继续深造,有的要奔赴基层边陲。从今天起,你们将走出这片园子,开始新的征程,但无论在哪里,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岗位,都请记住师长们对你们的嘱托,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切切地做到位卑未敢忘忧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同学们,请在开拓人生和奉献社会之中努力抒写属于你们自己的青春豪迈!北大留给大家的,是这里的生活砥砺出的真正智慧,这份睿智将陪伴你们,在脚踏实地间实现诸位入校时“指点三山五岳”的壮志豪情,这才是北大人敢为天下先的大气魄。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听了几位同学和师长精彩的发言,被他们凝炼人生的深刻体悟所打动。很奇怪,他们讲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一张张图片,而最打动我的是吴军桥教授在雪地里留下的一串孤独的脚印,我想也许正是这串留给大家深刻印象的脚印,会在将来某个时刻鼓励你们共同前行。现在,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的精彩讲述!
同学们,你们即将从北大走向更大的舞台,从未名湖启程远航。从今往后,维系我们的,将不再是课堂与宿舍,聆听与辩论,而是共同的记忆和永恒的精神。
从踏出校园的那个瞬间开始,母校对你们的祝福也将伴你们从燕园走出,走向海角天涯。当你们迷茫或劳累的时候,请回到母校,到未名湖畔散一散步,享受湖光塔影的宁静与恬适;请回到图书馆读一会儿书,让自己回归理性与安宁;或者可以回到体育场上,重新激起拼搏与奋进的力量。请大家记住,母校就是你们的家园,她始终与你们同在。母校永远祝福你们!
谢谢同学们!
校长王恩哥
XX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