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载物的含义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校训理解

  “自强不息”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

  “厚德载物”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精神。

  补充:

  1、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愤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2、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

  3、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也是中国人的宇宙观。所以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

  4、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的含义

读《厚德载物》有感

  读过《经典与成长》这本书后我有很大感触,尤其是《厚德载物》这一课。

  用深厚的德行承载事物。这是厚德载物的大意。孔子曾说过:“要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远离别人的怨恨。”这也是《厚德载物》这篇课文的第一段话。比如:“小红和她的同桌小丽在共同探讨一道数学题。可是,老师给她们的卷子上画的是“×”。下课后小红说是小丽的解题方法不对,小丽说小红的计算出了错,结果谁也不理谁了。如果小红和小丽不责备对方,而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她们还会吵架吗?还会不理对方吗

  大地平铺开来,十分广阔。君子应该像大地一样,用宽厚的德行来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是《厚德载物》的第二段话。我们每一个人都学君子的精神,尊重君子的做派,争做君子的品行。内心可以宽容一切。比如:“小刚在喝水时一不小心将水洒到了小力的身上,小刚马上给小力道歉,还把书放到窗台上去晾干。小力原谅了他,并成为了好朋友”。如果小力大打出手那后果会怎么样呢

  《厚德载物》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做人一定要宽容大度。

时代呼唤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或民族要证明自己有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实力,不仅需要的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要有自己的丰厚的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强大的凝聚力。中国在古代之所以成为“天朝上国”、“大唐帝国”,不仅是因为有强大的经济、军事作后盾,而且更重要的原因它是文化的输出国、思想的输出国。历史记载,日本、越南、朝鲜等邻国从中国引进了文字符号,才演绎出它们的文字。而儒家思想更是辐射东南亚,甚至影响了全世界。在今天,这个经济飞跃、人才横溢的时代,纵观世界文化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人们在物质需求不断满足的时侯,便对精神上的追求层次将会要求更高。因而,世界各国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追求着精神财富,时代呼唤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

  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我们这些龙的传人沐浴着先人的文明遗风,感受着传统的文化熏陶,作为莘莘学子,我们应责无旁贷地继承古代文明,珍视我们的民族文化。在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中,我们看见了先哲们的睿智:读屈原,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忧国忧民;读司马迁,我们懂得了什么是铁史丹心;读李白,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清风傲骨;读杜甫,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沉郁雄浑;读陆游,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精忠报国;读辛弃疾,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壮志难酬。我们敞开胸襟迎着“大江东去,惊涛拍岸”的雄风,高唱“满江红”;我们用心聆听“心事浩茫连广宇”,渴望“于无声处听惊雷”。我们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历史教训中猛醒,又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感召声中奋起!同学们,请珍视我们自己的文化吧!它涵咏在唐诗宋词中,它回荡在天问九章里!我们用琅琅书声,把它根植在心田,我们用心血浇铸,让这棵大树枝繁叶茂,万年长青!

  今天,中国人民昂首阔步迈进了新世纪,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文化的力量在综合国力的竟争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人文精神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熔铸在一起,焕发出勃勃生机。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绐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伟大的教导,有力的感召。同学们,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新思想、新文化不断创新的时代。我们承担着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为了把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我们必须珍爱这份宝贵的民族遗产,认真学好中国文化,领会其中的丰厚人文内涵,汲取精华,为其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让它永远流淌在我们炎黄子孙的血脉中,成为世界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份永不退色的珍宝。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作文

  “厚德载物”指君子的品德应如大地般厚实可以承载万物。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像大地一般,宽广厚实,像大地那样滋长万物。

  有道德的人,道德高尚的人只局限于有智商头脑灵活的人吗?答案是否定的。天赋超常而没有毅力和恒心的人,只会成为转瞬即逝的火花。真正的智慧总是与谦虚相连,真正的哲人必然像大海一样宽厚。浅薄的嫉恨和无知的轻蔑都是真正不尊重劳动的体现。人们常说:播下行为的种子,你就会收割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你就会收割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就会收割一定的命运。“闻鸡起舞早耕耘,天道酬勤有志人。”何不将“厚德载物”的行为付诸实践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文化氛围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曾经的乐话少了,曾经的美景少了,现在的我们也许失去了一颗平平淡淡的心。我们需要像水一样的平静,需要与世无争的恬静生活;我们需要有水一样的从容,付出却不曾要求回报的精神;有大地一般广阔的胸襟。张爱玲曾说,“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对别人的宽容,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宽容。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值得力荐、学习!

厚德载物作文

  一进清华大学校门,映入眼帘的不光有它的秀美风光,还有八个大字,也就是他们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这句校训是根据《周易》一书中的一句话改编而成的,这句话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寥寥几字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做人的准则,以精炼的话语教人从善,字字铿锵有力,振奋人心。

  纵观古今中外,那些圣贤、先哲、伟人无一不是宅心仁厚。老子、孔子之所以成为圣贤之人,是因为他们拥有了高尚的德行;虞舜之所以能感天动地,是因为他以仁孝做人;诺贝尔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有一种不分国际、不分种族的博大爱心;比尔·盖茨之所以成为世界首富是因为他有一种大舍大得的美好精神。

  道德,是大自然运的一种法则,人类之间也有相处的道,那就是我们常说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这五种关系在大自然,是道德的范畴。

  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有没有为这个家庭增添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就连自己本分的事“学习”都不是自觉自愿的,我们又有什么资格生活在这么美好的世界里呢?真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为什么我们学习学不进去?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问题的根源就是我们平时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其实只要德行不好,学习再好又有什么用呢?如果你拥有一个健全的大脑,你把它用在学习上、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那才叫真正的德行;如果你处处为自己着想,那你白要了那一个健全的大脑纯属在浪费,不仅是自身的道德缺失,还危害他人,甚至整个社会,实在是太可耻了!

  我们如果能做到“至虚极,守静笃”的话,就会做到厚德载物。“至虚极,守静笃”的意思是竭力使自己心无杂念,

  保持清净,只要保持清净并拥有博爱之心便可做到厚德载物。《指导老师:魏代英)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一句话,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君子品格的写照。毛泽东主席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体育无疑是人民增强体质,健硕精神的最重要的途径。而弱者变强的唯一途径乃是自强不息。何者?其一“他强”永远只能是他强。一个人如果缺少独立人格,无论其靠山多么强大,营养多么丰富,环境多么优越,最多只能是赢得称号的“富二代”,营养过剩的“小胖墩”,弱不惊风的“温室花”。因为“平静的湖面上练不出好水手”。所以精明的强者,都要让子女去“吃苦”,以锤炼其心志。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同理一个国家满足于做别国的附庸,也难以在国际上拥有自己的话语权,比如韩国,无论其多富裕,充其量只是美国的一枚棋子。而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发展之路才是伟大光荣正确的选择。

  其二,“自强,绝不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暴十寒”“五分钟热度”,须得“铁杵磨成针”的“不息”。因为体魄和精神都得不断地历练才会逐渐强大起来。“葛优瘫”“平躺”“丧”,最多只能是短暂地调整休息。如果成为常态,就是一蹶不振,就是自我放弃了,也就最终失去进步强大的机会了。

  历史上伟大的成功者,无不是自强不息,意志坚定的奋斗者。曾子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他的先师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驱于齐,逐于卫,困于陈蔡之间,千辛万苦,没有健康的体魄,强大的精神是扛不下来的,所谓“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是孔子自己说的。他的后学孟子、荀子更是带着一腔“浩然之气”奔走呼号于乱世诸侯之间,著书立说,培养后学,孜孜不倦,也绝非虚弱之辈做得来的。李白杜甫一生几乎游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遭遇坎坷曲折,经历战乱纷争而能屹立不倒,不是为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直挂云帆济沧海”“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而自强不息而何为?就是毛主席本人能够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带领红军,杀出重围,北上抗日,打败蒋介石独裁政府建立新中国;建国后,呕心沥血,日理万机,为新中国的发展绘就宏伟蓝图,不是得益于他对锻炼身体自强不息的重视而何为呢?当然一个普通人要想逆袭,就更得“野蛮其体魄,强健其精神”了。

  另一方面,一个强者已经拥有丰厚的资源,并不意味着他就可以横行霸道,为所欲为去“拱城里的白菜”了,岂不闻“欲让其灭亡,先让其疯狂”的道理吗?相反,只有以一颗包容的心,悲悯的心而厚德载物,才可以真正得人心而变强大,且立于不败之地。一个紧握财富而不愿回馈社会,造福苍生的人充其量不过是个“守财奴”。像葛朗台一样守着密室里的黄金而心里暖和,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他的生命不会多一份重量和辉煌。所以明智的君子像比尔盖茨,像陈嘉庚等等都愿意热心公益以成就其人生价值。泽被后世才是真正的强大,不朽的强大。一个国家如果自恃强大,而打压别国,罔顾自己的国际责任不也是如此吗

  君不见,梅兰竹菊,屹立于风霜雨雪之中,摇曳于穷乡僻壤之处,不改其志,自强不息,而留清气清阴于人间,不骄不躁,厚德载物。君子当如此。

  自强不息,弱者变强;厚德载物,强者不衰。

君子以厚德载物

  古语云:“君子以厚德载物”,那么,失去“德”的人还算君子吗?失去“德”的国家还算文化大国吗

  “百行以德为首”。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是的,一个国家若是失去了道德,那它便不会长久的兴盛,一个人若失去了道德,那他便不会获得长久的成功。在如今物质横流的时代,我们大多数人都学会了如何使自己成为“精明”的人,却忘了使自己成为有道德的人。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倘若那些搞技术、搞科技的失去了道德,那么他们所研发出来的东西是对我们有益,还是有害呢?事关他们的利益,答案必然是明确的。自古以来,能被我们广泛称赞的,必然是“厚德”之人,如医学巨擘钟南山院士,因为他是“厚德”之人,他愿意为处于疫情严重的中国,奉献他的研究成果,为深受疫情迫害的人们奉献他的专业技术,他以64岁的高龄,还参与了2003年的抗击非典,在他看似无坚不摧的外衣之下,却怀有一颗柔情似水的仁人之心,藏着一腔热血爱国的赤诚之情,诚然,他是一位君子,君子以厚德载物。在这个被病毒肆虐的时代,中国展示了其大国当担,以其“厚德”援助深受疫情毒害的国家,还与其他国家分享自己获得的经验,深受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的称赞,获得一致好评,但倘若中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中国还能获得这样的掌声吗?还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倒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是以,中国是“君子”,以其“厚德”给我们支撑起一个大家。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德”情怀,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炎黄子孙的后代,我们要对得起祖辈给我们留下的“德”,将其传承,发扬光大,作为中国的一员,面对有着尊道重德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我们不能让其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应去领悟其中的含义。

  纵观古今,凡是以君子自居的人,他们都是以厚德载物,而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既要继承古人的“厚德”,也要扬长现代的“善德”,即“百行以德为首”,争做“君子”。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周易》。1914年冬,梁启超到清华学校作了一篇题为《君子》的演讲,就以此话寄语与清华学子,意思是: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如果你是君子,胸怀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此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成了清华的校训。

  我想:在清华读书的同学刚进入清华时,肯定会发现身边聪明、优秀的同学比比皆是,压力之计,唯一的方法就是勤奋。四年的磨练会让勤奋从此成为你的一种习惯,伴随你终身。“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既是鞭策,也是清华学生的写照。

脚踏实地,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清华大学校训。古语有云:天行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这是把君子的品德比作万物的行转不息一样地,在古时中国所代表的则是厚德载物,脚踏实地,不但代表的是要有崇高的品德,并且要用兼容的态度对待他人的意见。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不少学派已经创派于世数百年,如儒家创始人孔子是春秋末期人士,但其徒弟徒孙不但沿袭了孔子儒家学派的经典,还在原有的思想理论上加注了自己对万物的认识、思考。《孟子》一书就是如此,亦因为如此,所以儒家学派成为了后世千余年各朝各君所推行。

  唐朝,虽然只统治中华二百余年,在众多朝代中是比较偏短的,但亦是传播文化传播得最广最远的朝代。日本的文字、建筑、服饰是那时传播出去的。要影响他国,就要达到本土历史的一个至高点。历史上每朝每代服饰或多或少都有差别,但唐朝建立后推行宽容的民族政策,各国之间贸易频繁,集合了众多民族的精华,再辅以中华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不断演变,其中著名的秋梨园春、梨园弟子,名扬各国。唐朝是开放、能容纳人才的,就连李白后来因为是叛臣的谋士亦没有处死,这是在各朝几乎不可能的!所以,唐朝为后世所敬仰,也是后人自豪的原因之一啊!

  中国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完善,科技成就不断增多,自1970年东方红卫星成功升空后,中国科研人员靠自己的能力,从最基本的理论研究开始,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开始了中国航天新篇章。神州系列、到嫦娥一号,再到开宫一号,计划2020年建成中国第一个空间站。中国众多的科研人员投身于此工作、合作、研究,我相信中国的航天事业在以后会越来越成功,脚踏实地,厚德载物才是做事成功的根本!

厚德载物

  出自《周易》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最大,它包容万物。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土;天性刚,地性柔。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朴素唯物主义看法,也是中国人的宇宙观。所以八卦中乾卦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载物。然后从对乾坤两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释属性中进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要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德载物。

  大意:

  人有聪明和愚笨,就如同地形有高低不平,土壤有肥沃贫瘠之分。农夫不会为了土壤贫瘠而不耕作,君子也不能为了愚笨不肖而放弃教育。天地间有形的东西,没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也没有什么不是承载在大地 上的。所以君子处世要效法“坤”的意义,以厚德对待他人,无论是聪明、愚笨还是卑劣不肖的都给予一定的包容和宽忍。

  “厚德载物”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

  成语启示:

  人世沉浮如电光石火,盛衰起伏,变幻难测。如果你有天才,勤奋则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没有天才,勤奋将使你赢得一切。命运掌握在那些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手中。推动世界前进的人并不是那些严格意义上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奋、埋头苦干的人;不是那些天资卓越、才华四射的天才,而是那些不论在哪一个行业都勤勤恳恳、劳作不息的人们。即使你身体有残缺,即使你没有过人的天资,即使别人看不起你。但是,只要你自强不息,就能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就能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天赋超常而没有毅力和恒心的人只会成为转瞬即逝的火花。许多意志坚强、持之以恒而智力平平乃至稍稍迟钝的人都会超过那些只有天赋而没有毅力的人。懒惰是一种毒药,它既毒害人们的肉体,也毒害人们的心灵。无论多么美好 的东西,人们只有付出相应的劳动和汗水,才能懂得这美好的东西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真正的智慧总是与谦虚相连,真正的哲人必然像大海一样宽厚。浅薄的嫉恨和无知的轻蔑都是真正不尊重劳动、不尊重勤劳的表现。人们常说:播下行为的种子,你就会收割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你就会收割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你就会收割一定的命运。 “闻鸡起舞早耕耘,天道酬勤有志人。”让我们养成勤劳的习惯,培养勤奋的性格,收割丰收的果实!

  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被认可的儿童美术比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