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教育现状论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农村教育如何一步步落后城镇教育?

  问完这个问题,很多人会有疑问?大多数中高状元不多来自农村的吗?我那邻居家的同学不就是吗。那这你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了,毕竟那少数巨无霸不能代替整个农村教育,考中本一的人大都来自城市!

  第一个落后就是学前教育,很多人会说这个,那究竟是不是这个呢?这个只是只占小部分。一个没接受学前教育的农村孩子,读一二年级可能在班上是中等水平,可他肯努力学习,偏上游也是有可能的。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导致的呢

  我想第一个是生活环境。在农村,可能孩子读五六年级学习成绩不太好,那他父母会说,实在不行回家种田。可城市的父母会语重心长对孩子说,你努力点,就能超过别人了。这就是生活环境导致的。农村的人,思想文化大都处于落后,就不知道孩子的习性大都来自于父母。有时农闲了,父母会当着孩子面打扑克娱乐。有的人当着孩子面,说晚上买什么六合彩,甚至当着孩子赌博,更有甚者酒足饭饱打骂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学习会好吗

  第二应该是经济。如果想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很多人会外出打工,可就忽略了孩子缺少爱,这时正当孩子处于青春期,可能会出现早恋,学业下降,这只为所谓的“爱”。如果没有外出打工,那这个孩子多半没有机会上高中。连接受进一步的教育都没有,何谈大学梦呢

  第三个是师源配备。农村师源配备弱于城市,这是很多人的共识。

  随着这三步曲,就这样农村教育落后了城市。那么农村孩子记住了,我们不努力怎么拼得过官二代、富二代呢?这不是大道理,只是事实,别人不愿承认罢了!

浅谈农村教育现状论文

关于村教育的调研报告

  摘要:近年来,农村教育远远差于城市教育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同时,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到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阻碍了教育快速前进的脚步。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我们应客观地认识现状,评价现状,不能在困难面前茫然而不知所措,被困难吓倒。那么,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究竟是怎样?本文以海城市牌楼镇三角村三角小学为例,分析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仅供有关部门参考。关键词:教育,现状,薄弱,改善引言:农村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配备不足,留不住人才;最严峻的现状是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期间可以尝试加强硬管式的传统教育方法,着重要给学生树立起积极拼搏的意识。其根本的改善必须举全国之力而为之,且要坚持下去。三角小学情况(一)学校基本现状三角小学于XX年由东沟小学,小堡小学合并在一起,学校总占地面积8000多平米,建筑占地面积800多平米。XX年中心校为学校将木窗换为铝合金窗,办公用品均是由中心校统一购置。学校共设有1个微机室,没有实验室和图书室,学校操场设有篮球架和乒乓球台。XX年学校购置了电脑,共22台,3~6年级可以上微机课,课上2人使用一台电脑。全校共6个班级,6个年级,分别为学前班、1、3、4、5、6年级,由于XX年没有招来一年级学生,导致没有二年级。因为现在学生人少,所以学校每两年招一次生。学生共105人(具体见表格1),以前学生有200多人,每个班级至少30人,但后来越来越少,到镇里去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表格1:学生人数及男女比例)(二)在校教师情况学校有老师12人,2个领导,6个班主任,班主任主要教语文和数学。全校只有一名英语老师,负责3、4、5、6年级的教学,是特意给三角小学派来的,来到三角小学已经有4、5年了。学校无专业音体美、思想品德、自然老师,都是一个老师教多个科目。在缺少老师时,学校会在村里寻求高中学生作为代课老师。老师大部分住在牌楼镇中,每天上下班有专门的车接送。教师年龄在36~50多岁之间,最长教龄长达30年,最短教龄为XX年。工资2600~2700元∕月,过节时没有待遇,今年只有降温补贴100元。学校会逐年评选优秀教师,但评出的优秀教师都会被调走,老师的安排是轮流调换,调走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工作需要,有的是根据个人原因。老师在同一所小学最多呆6年,很少有机会参加外出培训。三角小学里有一位刘老师,是6年前调来的,教学认真负责,经常给孩子家长打电话反映情况,刘老师实行一帮一原则,一好带一坏。(见图表1、2、3)图表1:教师学历情况图表2:教师级别情况图表3:教师年龄人数(三)学校教育管理方面每学期开一次家长会,但家长来的人数很少,其中老人占很大比例。因为老师家住在牌楼镇上,来回不方便,平常教师不常与家长沟通。学校每学期考一次试,试卷由镇上统一印发。每学期评选百分之三十的的三好学生,百分之十五的优秀少先队员。每学期期末老师都会进行家访,针对对象是学困学生和贫困学生,每次5~10个学生。学校采取硬式教育,考试之后不排榜。(四)老师分析学生情况1、老师们认为,孩子好坏不能根据考试成绩来评价,因为孩子成绩起伏不定,有可能同一科目,上次考试成绩与这次考试成绩相差太远。而且孩子有自己的特长,有可能英语不好,数学却很好,这些都不能用来比较孩子的好坏。2、现在上学书本都不要钱,每年只需要拿些卷纸钱,所以因为家里贫困而退学的原因极低,孩子不爱学习的主要的原因就是认为学习累,吃不了苦,越是家庭条件好的越不爱学习。孩子学习氛围差,害怕问老师题。3、还有一种是父母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他们根本不管孩子学习,也管不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贪玩,也越来越难管,爷爷奶奶很多也会溺爱孩子,随着孩子来。因此,孩子玩起来更加无所忌惮,很多都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4、老师们普遍认为,学生家长认识不到孩子学习的重要性,采取“放羊式教育”,家长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对孩子的教育了,对孩子的学习也是不管不问。一位老师说,农村家长与镇里家长重视程度相差太多,镇里家长重视程度占80%~90%,而村里重视程度不到10%(老师自己认为数据,不一定准确)。(五)三角村孩子学历情况因为由六年级升初中不需要考试,所以村里学生都能念到初中,但初中升高中需要进行考试选拔,所以高中生就比较少了。村里每年都会出大学生3~5个,村里也曾出现过硕士和博士。二、当代农村教育现状分析(一)现状1:父母重视教育程度低1、家长普遍文化水平差根据我们的走访,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的老小的小。父母都迫不及待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父母只是想让学校去管孩子。家长白天都忙工作或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2、家长采取“放羊式”教育农村孩子上学一直以来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放羊式教育,家长因为工作或农活而无暇顾及孩子,老师只是完成上课的任务,课下一般很少管学生是否学习,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的散漫、不认真。在“放羊式”教育的模式下,学校对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几乎是一片空白。往往是,学生问题日积月累最终演变为一个个具体到恶性事件时学校才出面干预。这种教育模式虽然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提高自立能力,但是也存在着诸多弊端。3、留守儿童现象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孩子的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冲突,更多的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他们不问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就会到学校吵闹,久而久之,矛盾就突显出来了。留守孩子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现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4、家长态度微妙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习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是现实的。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也不会关心他们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的时候询问下孩子学习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名言。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其实十分微妙,一方面,每个家长都认为读书重要,只要孩子会读书,自己不论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读书。而另一方面,读书无用终究还是存在于家长的观念中。在他们身边,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难找到工作,周围一些没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却能赚很多钱。这种微妙的心态造成了,如果孩子会读书家长会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读书成绩不理想,父母会想不会念还不如打工算了。(二)现状2:教育教学资源严重短缺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缺乏或不完备,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图书室,有的学校图书室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经常缺乏资金买新的,体育课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最多有几台录音机,教师上音乐课就用嗓子干吼······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科目没有专门的老师,就是由班主任代上。硬件设施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三)现状3:师资力量薄弱农村教育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力――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责任。然而,农村师资力量的薄弱却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有效的实施。而导致这一因素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点: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据调查,超过40岁的老教师多达一半以上。教师学历水平较低一方面高等学校毕业的教师不愿意来乡村学校任教,另一方面好多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一般都是专科、本科毕业生,很少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专业教师不足在城市,专业化教学是理所当然之事,或许不值一提,而在许多农村小学,专业教师却严重不足,像音乐、美术、劳动、自然教学大多是兼职的。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农村小学中专生、初中毕业生在教师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他们自身的知识结构很不完善,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信息闭塞,几乎无科研能力可言。教师身体不适应由于生活条件差、学校环境差、内外压力大、待遇不高、不良习惯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教师身心素质明显下降。教师教育待遇不等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都不是问题的根本,待遇上的问题或许才是师资流失的重要原因。据了解,一个农村教师每月的工资就是工资卡上的钱,奖金什么的基本没有,一年下来,也领不了几个钱,而城区学校每个月加上课时津贴、班主任费等,每个月多领好几百元钱。农村学校的教师过教师节最多领100元,而城区学校最少就是500元。待遇上的差别,让许多教师都把前途放在城区,想尽一切办法调到城区成为大部分农村教师的奋斗目标。长此下去,农村师资大量流失。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如此,其结果必然导致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我不知道政府有没有统筹考虑?三、改变教育现状的建议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针对目前农村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一下几点建议。1、经费挪用重点抓,教育资源用到实处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改善农村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向薄弱、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育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名空话。中央及省级财政可依据各乡村学校的学生数将乡村教育的经费定额、定时、定量地通过银行划拨给乡村学校,这样可避免教育经费在多个中间环节的截留现象,又可保证乡村教育经费的稳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时,要注重改造小学的微机室,购置必需的教育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使村办小学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2、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村小师资队伍稳定和扩充。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在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小学教师能够参加。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发展农村小学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由于所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激励和帮助。尽可能对每个学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孩子学习的监督和动力。3、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保证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的课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质教育管理水平。父母从精神上关心孩子,帮助孩子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平时家长应多注重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虽然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里,但是也不能撒手不管,及时与老师交流,常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情况,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帮助的。孩子教育从小抓起,从小培养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鼓励孩子向远大理想而努力。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能用打骂的方式来解决,细心的开导他,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培养孩子的特长,多陪陪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丰富课余生活,更要加强体育锻炼,保证身体健康。与此同时,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多了,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孩子的成长与性格,能够更好的引领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上。四、结束语以上几点建议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和程度毕竟有限,这个长期形成的差距必然要用长效的机制才得以彻底解决。在这当中,唱主角的正是国家的相关政策倾向和重点帮扶。农村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穷字,但核心并不是穷经济,而在于穷知识、穷技术、穷观念,归根到底是穷人才。只有想办法让无数的知识人才前赴后继不断地投身到中国的农村建设队伍当中,这个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但目前就全国范围的大学生就业去向来看,基本上没有主动积极考虑去到农村就业的。其中责任并不在于大学生,而是在于国家的政策性导引不够。并没有足够的鼓励来弥补其物质条件的匮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学毕业生不愿意投身农村的建设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近年来我国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强,相信随着城市就业的饱和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到位,将会不断有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生活,而城乡教育的差距届时将会逐渐缩小。2016年新课标教材小学数学教学情况调研报告

  小学团队情况调研报告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评估前的思索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调研报告

  小学校长的述职报告

  2016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小学教学视导调研汇报材料

  2016年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调研报告

  201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

  小学生家长陪读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村小学教育的调研报告

  小学关于基层组织建设活动的调研报告

  [转载]袁贵仁就中职和中小学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接受专访

  小学安全现状调研报告

  中小学校党务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一个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的调查报告

  文/暮千

  家在农村的我,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再从高中到大学一路走来,身后一辈辈农村的孩子也将这样走着,如今看着家乡的教育状况,不由为所有的家村孩子们捏了一把汗,于是想努力做这份名为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的教育状况有了明显的改观。《XX-XX年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起动,让人们看到了一道道教育振兴的光明航线。在农村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制,也初步得到落实。但当我看到自己的家乡河北省邯郸市邱县的基层教育现状时,不免对从媒体上得知的一些些关于农村教育的消息产生怀疑。也意识到目前“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支教”的必要与必然。

  一、农村学校的变迁

  由于种种限制,农村的教育层次只限于对孩子们的九年义务教育,而更高层的教育绝大部分集中到了大小城市。以我所处的邱县为例,全县仅邱县第一中学拥有高中部,作为向高等教育输送人才的窗口。其它均为中小学,且可分为“公办”和“私立”两种性质。所谓“公办”是指直接归属教育局管理的一类学校。“私立”是由教育局批准设立而由民间个人或集体建设并管理的一类学校。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教育事业支持力度的加大,尤其是“普九”以来,大部分公办学校的基础设施已相当完善,农村学生所承受的经济负担也大大减小了。但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却是,办公学校的教学质量却急剧下降,并不能满足农村孩子的学习要求和部分家长的愿望,以至于农村学生大量涌入由私人管理的私立学校。截至XX年,邱县共拥有公办中小学207所,私立学校4所,而在XX年,公办学校数量减少至135所,相反私立学校却增加至18所。

  在我所处的邱县石佛寺村曾拥有邱县第六中学(公办),我曾在那里——邱县第六中学附小读完了我的小学,当时,1997年,全校在生共有600多人,教职工40多人,占地10余亩,校内绿草如茵,高大的梧桐覆盖着小径,教学楼前的榕树花开满树,那口铁钟的声音波及全村。而在现在,也就是八年之后,XX年,我再次回到村子的时候,邱县第六中学已被取消,学校名字变为石佛寺联办小学,仍是那个校园,仍是那片土地,可在校生已锐减至50多人,这块10余亩的土地变得异常的空旷和安静了,就连那校内的数十棵大梧桐也在几年前被村干部卖光了。如今我们全村的孩子不得不另求求学之地,远至十几里,数十里。于此同时,私立学校在县内却如雨后春笋一样悄然崛起。两年前,在与石佛寺东附近的公办大马堡中学东面尚为一片空地,但就在XX年,那块土地上,由个人集资兴建了私立大马堡希望学校,至今仅一年多时间学校已发展为拥有中小学学生四百多人,教职工20多人的中等规模的学校,并仍处于扩招状态。而邻近的公办大马堡中学则处于明显的劣势和即将被淘汰的危险之中。据了解,私立学校较之公办学校唯一的缺点就是收费较高,有的能高出十倍以上。但尽管如此,农村的孩子还是纷纷涌向了私立学校。在这样的大趋势之下,因生源严重不足,丘县第二至第六中学、谢里庄乡中等10所公办中学和数十所村办小学相继被取消。与此同时,奥博、东方、暑光、向阳、广大、华夏、育才等十几所私立中小学蓬勃发展。

  我经过走访各类学校,了解农村在校学生以及家长的反应,最后得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就公办学校而言,虽然其物质条件良好,但由于管理制度不善,造成教育质量急剧下降。在公办学校内,教师们只管抱紧了自己的铁饭碗,吃国家的固定财政,教学质量的好坏于其自身毫无利害冲突,以至于大部分教师的育人态度产生不良转变。这也反应出农村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问题,想要成千上万个徐本禹,恐怕不简单。另外农村学校领导层教育理念落后,得不到及实更新,基层教育人才的缺乏,教育工作者更新周期过长,都是造成公办学校教育质量下降的原因。第二,县教育局对公办学校的教育质量监督力度不够,公办学校在其教学质量上容易疏忽。虽然县教育局有时到各乡镇村的学校进行检查,但往往都是片面的,对于“教学质量”这一项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县教育局虽然依上级指示对各级教师进行过素质培训和再教育,但对其效果和质量的把握上却远远不够,甚至陷入形式主义的旋涡。第三,就私立学校而言,优越的管理制度保证了其教学质量。私立学校都进行封闭式管理,学生皆寄宿于校内,满足了学生对求学环境的要求。教师工资与自已所教的课时和教学质量直接挂钩,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第四,私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生存竞争,这也就促使了私立学校自身良好发展,最重要的是促使着各私立学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求生存。

关于乡村教育调查报告

  党的“xx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由此可见,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显得很重要。而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其次是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过一些沿海地区,跟人家比,我们真是差距太大啦,我们做农村小学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弄到办学经费,而人家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花掉手里的办学经费;真乃是天壤之别呀!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很多学校的教师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

优秀作文:农村人的教育方式

  对农村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感到好奇,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亲身体会,毕竟,我也是农村人。

  小学时,每当我犯了错误,妈妈知道的第一反应先是打我一顿,也不论在什么场合,打过之后,还不算完,把我拉回家,锁上门,用她的食指戳着我的额头骂,直到她消气或是累了的时候才肯罢休。后来方式有了变化,当我犯错时,她会在家里坐着等我会来,对我进行“严刑拷打”,不过这都是在家里。

  上了初中,妈妈不再打我了,只是当我有问题时,让我站好,狠狠地骂我一顿,中间还夹杂着很多脏话,让人没有尊严,这种感觉真的很难受。到了九年级,妈妈不打我也不骂我了,只是当我做错或学习下降的时候,摆一副特别难看的脸让我看,在那时候,无论我做什么,妈妈都看不惯我。那种滋味还不如大骂我一顿来得痛快。现在,妈妈却很好管我,在家里无论做什么事妈妈都不再约束我。我好奇了?为什么会这样哪

  好几次,我都为这件事感到好奇。为什么农村人的教育方式是这样呢?先是紧紧约束着,然后一点不管。和我同龄的农村孩子经历也大都和我相似。难道大人的这种教育已经成为必然了吗

  农村人的教育方式,让我好奇了。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与关于农村环境治理实施方案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一、乡村学校负债累累

  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待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五、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思想汇报财富自我鉴定

农村教育培训现状散文随笔

  农村学校的部分老师,本着完成任务的观点,教学敷衍了事,甚至故意将重难点一笔带过,想要学得好就花钱去老师家里补习。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涌现出一大批教育培训班,跟老师抢生意。部分老师怀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心态,也有些老师造谣中伤,以阻断培训班的生源。而这两种,其实都是畸形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法明令禁止在职教师私办培训,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老师并没有明码标价,也没有家长会傻到去举报,因为即使举报了,结果只会更糟糕。曾有在职老师劝告我,千万别和老师抢生意,后果很严重。而我除了感叹之外别无他法。

  学校在职教师尚且如此,各类教育培训更是良莠不齐,最常见的有三种。

  私人办学,在职教师带课。既巧妙地跟教育法打了擦边球,又吸引了大批学生。

  私人办学,只为求财。这些人绝不会考虑教育问题,他们眼里只有利益。大多由夫妻两人开办,作为工作之余的外快来源。多为民居,环境简陋,价格低廉,只为先赚一笔。

  还有一种稍纵即逝,大多输在了良心上。这些人一边感慨教育不公,一边为教育现状操碎了心,最后被经济状况折磨得不得不倒闭。

  于是,有人开心地拿着另外收入,有人赚了一笔就跑路,有人到处跟人说良心和情怀。

  其实,更令人心寒的是家长。

  不管怎么说,毕竟在职教师大多真才实学,确实可以让孩子学到一些东西,但是由于没有明码标价,每次送红包的时候明显感到了经济压力。于是家长开始把目光投到周边的普通培训班,同时,一边想着要最低的价格,一边要求着最好的质量,如同痴人说梦。

  父母一般在厂里上班或者外出工作,几乎没有时间与孩子共处,更别说沟通和交流。当他们发现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便想到让孩子“补补课”,把钱一交就不再过问,随后就开始千方百计谈成绩。说是努力工作赚钱,为孩子今后准备,但这时候不管不问,等到时候无药可救再去抱怨么?简直本末倒置,不知所谓。

  最让人悲哀的是学生。不止一位老教师跟我说过,从教几十年,除了发觉教育风气越来越差之外,学生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说谎和懒惰是最明显的两种情况。这些孩子根本无心学习,说谎也早就成了习惯,作业基本上能不做就不做。而这些孩子的父母几乎都由爷爷奶奶管教,老人家平日里对孩子百依百顺,除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本事之外,没有任何独立的能力。

  于是有人浑水摸鱼趁火打劫,专门针对这帮学生,狠狠地赚了一笔。美其名曰为家长减负,实则昧着良心赚钱。每天给学生报作业答案,不管学生抄袭,也从未正儿八经上过一节课。于是钱交了,课上了,作业全对了,成绩越来越差了。

  于是钱省了,作业做了,越来越不像人了。

农村普法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二十年的普法实践证明,普法教育对于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法制观念,增强全社会依法办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的迫切需要。针对这一问题我深入本村,就当地农村普法教育现状进行了专题研究,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民法律意识的现状

  通过这次调查,村民的法律素质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懂法型的,二是法盲型,三是半懂法型。

  (一)懂法型的。在走访调研的村民来看,在120人的随访中有15%的干部村民属于该类型,他们会用法律的知识武装充实自己的头脑,善于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借钱要别人写借条,不主张以血还血的方式处理邻里发生的打架斗殴的行为。懂法型的村民,他们的法律知识主要是通过观看电视节目如今日说法等,这部人中具有初中文化以上的占100%,能进行自我学习。

  (二)法盲型的。这类村民对法律知识一点都不懂,在调查的150人中约占27%,他们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具有初中文化的不到5%,他们只知道自己做的好像都是对的,什么事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不懂什么是法,什么是违法,能约束他们的也只有一些最基本的道德和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有的风俗习惯本身就是违法的。遇到合法权益被侵害时,他们往往是通过自家的亲友去协商,不成则采取对应的报复措施,有的甚至不通过协商就使用违法的方式处理纠纷,他们不相信法官和法律能为他们做什么。

  (三)半懂法型。在调查的150人的村民中,这类村民占的比重最大,约占55%。他们对法律知识似懂非懂,一知半解,对法律条文的规定往往断章取义,法律的威严在他们心中有一定的约束力,他们一般不会轻易去违法,但他们也不能很好地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类村民获取的法律知识往往是通过他人言传身教。他们的处事方式一般是参考村里的村干部,遇到纠纷一般也先要去找村干部问问应当如何处理。

  二、制约村民法律意识的因素

  虽然村民通过了一系列的思想教育活动,对党和政府的农业、农村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并能对党和政府的农业和农村政策给予支持拥护,思想觉悟有所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时下大多数村民对法律的学习热情不高,依法办事的意识不强,按传统、按习惯处理权益纠纷比比皆是。

  (一)村民对权利义务理解片面。在调查的村民中绝大多数村民对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赋予的权利熟记于心,对自己应尽的义务则知之甚少,有的村民知道自己应当履行义务,他们也不履行。如不主动纳税、不赡养老人、不送子女上学、故意干涉婚姻自由、滥砍滥伐国家集体林木。

  (二)文化教育滞后。在调查的村民中近95%的村民从学校回家后就没有再学习过科学文化知识,他们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知之甚少,对外界的巨大变化毫不知情,也不关心社会的发展进步,只限于现知的技术水平和传统操作,思想守旧,做事墨守成规,对新生事物往往持怀疑和观望态度。等待别人成功后才去学习思虑、才去接受。

  三、开展农村普法教育的对策

  (一)深刻认识普法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意义

  普法教育是推进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必须继续在农村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必须健全和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和保障农村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全面提升村级事务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协调发展,用法治保证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研究

  首先,大力宣传普法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普法教育要继续坚持服务大局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积极开展针对农村、农民的法制宣传。大力开展以农业生产、农村市场经济为重点的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促进农村市场经济法律秩序的健全;大力开展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内容的法律法规的宣传,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动员和激励社会各方面依法积极支持、参与和服务新农村建设,促进人人关注新农村建设、人人支持新农村建设、人人参与新农村建设、依法进行新农村建设良好局面的形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然后,探索新思路,开创农村普法教育的新局面。

  一是更新农村普法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普法教育,把服务农民、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普法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宣传形式上紧紧结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思维习惯,选择农民群众最喜爱、最容易接受的宣传方式,使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律意识,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农民法制观念;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手段,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

  二是整合普法教育资源,注意发挥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的法制宣传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农村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站的作用,开展经常性的“法律下村”活动;充分发挥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大众传媒在普法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将网络普法向农村延伸,也可利用普法宣传教育网站、远程教育、法律服务热线等手段开展普法教育,形成多形式、立体化、全覆盖的普法教育网络体系,把多姿多彩的法治文化和法律服务送给农民,送到农村千家万户。

  “五五”普法教育去年已规划出台,这将对农村普法教育提出更新的要求,普法教育应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认清普法教育工作对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摆正普法教育工作的位置,克服僵化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农村普法教育工作的新路子。这就需要普法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本职工作,用新理论、新观念武装头脑,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提高普法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商振合

  2011年10月

农村中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与研究对策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信息时代的变更,更新换代之快亦是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信息时代下的学生必须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才能与这个社会共同发展。信息技术课程早已被纳入义务教学大纲的必要课程之一,纵观这些年,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多多少少还存在着一些遗憾,特别是在经济并不发达的农村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开展起来难度相对较大,因此本文欲通过对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分析,找出解决的对策,使其缩小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基础教育;对策

  一、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各国都把信息技术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的这句话不仅推动了我国计算机普及事业的长足发展,也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开始接触计算机,打下了鉴定的基础。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一些新发展,在城市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已经是非常普遍了,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达到了课程要求的标准,并且在不断进步。但是,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就不尽人意了,由于经济的落后等原因,信息化的建设均与城市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农村中小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因此解决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问题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现状分析

  (一)资金不足

  在农村,最重要的就是资金投入不够,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很多学校都不能发展信息化教学方式。黑板,粉笔,课本,这种传统的教学环境依然占据了主要位置。信息化教学方式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要有后期的专门养护人员,需要不断的更新维护,这是一个长期的资金投入,很多学校并没有这个经济实力去实现这一点。

  (二)重视程度低

  虽然学校均设立了专门的学生机房和信息技术课程,但是升学考试大纲中并没有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考核课程,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或没有也跟升学率没有直接的关系,无需大力发展。校领导还是把教学重心放在了主课上面,以升学率为发展目标,不够重视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就阻碍了信息技术的发展。

  广大农村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手段使用并不熟悉,普遍认为不管教育制服如何改革,有没有信息化,只要把语数外三门重要学科教好就可以保证学校的升学率。

  (三)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老师绝大部分都是后期通过培训任职的,并没有计算机专业的老师,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并无扎实,也无法支撑起整个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发展。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在农村学校得不到重视,待遇低、地位低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专业出身的老师并不愿意前往农村任教,有些学校安排其他课程老师身兼两职,造成了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均达不到要求。

  在农村教师这个庞大队伍中,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绝大多数,他们长期处在传统课堂下授课,已经习惯了粉笔、黑板、教科书的教学方式,对如果要对他们进行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培训,那将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传统思想深远

  由于受新闻上经常出现的学生沉溺在游戏中放弃学业等这种负面消息的影响,很多家长并不赞同孩子在学生阶段接触网络,认为网络传播的大都是不良信息,对孩子的影响恶劣,也影响孩子其他课程的学习。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家长是抵制的。

  (五)培训限于形式

  教育部虽倡导组织关于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相关培训,但是其培训效果微乎其微,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不能分层次培训,没有针对教师的不同基础来指定培训内容,导致学习效果参差不齐,没有实际效果。

  二是不能为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信息技术发展之迅速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所掌握的技术能力。

  三是教研水平还处于初级状态,仅限于知识点、操作技术等层面。

  (六)课程设置不合理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也是作为选修性质课程被排入课程表。由于不被纳入升学考试,其课堂时间经常被其他主要学科所占用,学生接触电脑的时间少之又少。并且全校学生都是使用同一本教材,并没有针对学生年级的高低和接受信息技术的能力而设定专门的教材,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从学校方面来看,虽实行的是素质教育,但评价一个学校的质量依然是升学率的高低,而对于信息化建设并不受到重视,然而对学生而言,即使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很感兴趣,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也会担心主课程受到影响,接触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机会不多,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二、解决对策

  (一)加强资金投入,完善设备建设

  想要发展起信息化教学一定先要把硬件设施建设完善,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投入相应的资金发展信息化建设,逐步改善教学环境,与城市缩小距离。首先,要配齐设备才能有长足的发展。改善多媒体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平台。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操作能力很强的一门课程,如果没有相关的配套设施,便无法完成教学内容。其次,重视信息技术老师的待遇问题,提高其地位,招贤纳士,引进专业计算机人才。最后,学校不能坐等政府拨款,应该多方面筹集资金,尽可能的将资金用于刀刃上。

  比如说,建设一间多媒体教室的费用大概在十万左右,仅是一台投影仪就需要好几万元,这对于很多农村学校都是无法承担的,但是,我们可以从资金不足的实际出发,学校自己配备网线、交换机等设备,形成自己学校的小型局域网,这样既节省了成本又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起来。同时,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信息素养,使其能够通过现代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下载适合自己课程的教学资源,实现共享。

  (二)转变思想观念改变领导、教师、学生的思想观念,策划适合自身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对于领导和教师,应当经常组织培训和学习,让其明白信息化教育的重要之处,明白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生存的一种必备能力,如果有条件组织老师们去信息化教育建设比较完善的学校去参观学习,提升思想观念。

  上级教育部门应健全信息技术课程大纲的设置,提高其在学科中的地位,适当增加考试分值,促进老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和认识的提高,让其明白信息技术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副科,而是当今学生必备的一门技能。

  (三)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领路人,是实践教学思想的具体实施者,所以,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起着决定性作用。

  我认为,首先要加强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设立专门的培训基地,设立科学的培养内容。分析教师们现有的技能水平和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状况,找出适合自己信息化发展的道理。另一方面,要明白信息技术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会如何操作计算机。因此,应该切合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需要来加强专业人才的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

  农村学校的资金有限,没有能力承担全校所有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培训费用,再加上教师数量较少,超负荷的工作量,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参加校外的培训,因此,也只有学校的相关领导和骨干教师有机会去参加培训,大部分教师是没有参加过的,这也是直接导致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停滞不前的根本性原因。

  因此,对于教师的培训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对此,笔者提出了两个相关的培训方式:校本培训和远程培训。

  1.校本培训

  所谓校本培训,就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对本校教师所掌握信息技术能力的现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进行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

  在校本培训时,学校要明确目标,指定计划,内容除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涉及先进的教学理念,让农村教师了解到城市中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并结合自身情况探讨基础教育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路径和方式。

  在培训方式上,可以采用骨干培训和学员培训相结合,日常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市、县教育局也可派出相关专家下乡辅助其培训顺利进行。

  2.远程培训

  远程培训是培训者和受训者不在同一空间的情况下进行的,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实现了优秀教育资源共享。通过远程培训,可以让教师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并能让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灵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有利于不同基础的教师接受不同进度的培训。远程培训内容丰富,解决了农村学校缺少优秀培训教师的困难。通过远程培训,可以让教师学习计算机及网络基础知识、欣赏名师风采、接受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等能力的培训,从而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以校本培训为依托,以远程培训为主线,采用灵活的校本培训或远程培训的方式,能大大降低教师培训的费用,又能使全体教师有机会参加培训,因此,校本培训和远程培训是农村学校开展教师培训主要方式。

  (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应当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将机房向学生和教师开放。这样,他们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同时还以利用这一现代化工具为自己的学习或工作服务。比如说,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自己学科所需要的最新资料,教师同样也可以查询、下载自己所需要的教学信息为教学实际服务。毋庸讳言,现在的许多中小学教师中存在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利用本校设备对教师进行培训,制订出有关激励和奖惩措施。如: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要制作课件并利用多媒体教室上多少节课,将之列为对教师学期综合考评的一项硬指标,使教师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研究信息技术与所教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渐探索出新型的学科教学模式。同时也增强了这些设备的利用率。

  四、结束语

  在国家到地方相关教育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欠发达的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得到了长足发展,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保持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把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要制定相关政策,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和不同学科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尽快使广大教师从思想上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观念,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形成教师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良好氛围,以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长春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CSCXY2013004。

  作者简介:

  孟肖,女,1990年10月生,汉族,广东省广州人,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

  刘雨,男,1986年6月生,汉族,吉林省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

  参考文献:

  [1]祝智庭.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程(教训人员版?初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钟晓燕,瞿.西南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及培训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教师版.2006,6

  [3]张进宝,黄怀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途径与方法[J].2005,9

  [4]贾雪梅.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和分析[J].教育技术导刊.2005,9

  [5]张雷,刘蕾.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0,6

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从事农村教育教学工作多年来,针对目前农村家庭教育情况,笔者深入到农村对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针对不同类型家庭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帮助农村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创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教育的有机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一、农村家庭教育现状

  1.值得肯定的方面:

  (1)家庭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家长普遍关心孩子的学习。家庭教育已成为家庭生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家庭重视对子女进行启蒙教育。孩子3岁前,年轻父母会教孩子识字、数数、给孩子讲故事等;3岁后,即使家里有人带孩子,也会把孩子送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改变了以前只给孩子吃穿的教育状况。

  (2)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的发展趋向科学化。一部分年轻的父母从书刊、广播、电视等传媒接触了家庭教育的新观念、新知识,在家庭教育中其科学性明显地比祖辈、父辈强。

  2.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智育化倾向普遍存在。调查中发现:在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内在动力驱动下,家长对子女学业关心往往超过其它各方面的关心。大部分家长最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学生考好了家长就高兴,考不好就发愁,对孩子的其它方面要求很少。

  (2)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一般地讲,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个较高的期望值,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出息,认为只有搞好学习才是出路。于是,拼命给孩子提供最佳的学习条件,控制孩子的业余时间,给孩子灌输“只有读书高”的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一些家长主动承担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出现了严重的包办代替现象。例如,低年级学生的家长会在孩子值日劳动的那一天赶到学校替孩子打扫卫生;冬天家长替学生生火炉子。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剥夺了孩子的一部分劳动权利,影响了孩子能力的正常发展,好心干了坏事。

  (3)对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无暇顾及。由于农村家长忙于家务与生计,加上文化水平低,没有太多的时间和能力来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外出经商或打工,便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管,他们往往更直白、简单地考虑孩子问题,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4)家风不正,孩子失教。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又说:“父母是孩子永远读不完的一本书。”正如央视电台一则公益广告里演的那样,如果母亲端水给奶奶洗脚,那么孩子也会学着端水给母亲洗脚,这种模仿和熏陶是潜移默化的。一对夫妇,如果是好学上进,工作认真,勤俭持家,诚恳待人,和睦相处,敬老爱幼,家风很正,那么孩子一般都不会出现问题。可惜,现在有些父母做的太不到位了。

  (5)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作为家长要懂得一个道理,孩子只有在自己喜欢的、适合的环境中,其身心才能获得最大的发展。一部分家长认为一切教育的任务都是由学校和教师完成的。作为家长,只是配合一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并没有过多的责任。他们甚至希望把子女全天托付给学校,什么家庭作业之类本该他们关心的事,最好也是教师监督完成,自己则省心省力。笔者在和家长的接触中,听得最多的是:“我的孩子交给老师了,全靠老师教了。”调查中,笔者发现有53.3%的家长不检查孩子的作业,不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更不要说辅导孩子功课了。由此而也产生了“5+2=0”的理论,大意是说周末2天家庭教育的失败,足以抵消学生在校5天学习所得。反映了重学校教育而轻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误区,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能配合学校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

  (6)粗暴施教,摧残孩子的心灵。不少家长顽固的相信棍棒下面出人才,实际上现代名人录和成功家教的故事,没有哪一位有成就的人是打出来的。普遍的一条规律却是父母对他们都有严格的要求,同时又善于引导和鼓励。鲁迅诗云:“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一个“情”字,一个“怜”字,说明了父母亲缘的本质。如果孩子既听从有理有据的正确教导,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又把父母当成最亲密的朋友,无话不说,那双方就能交流沟通。即使孩子走入误区,也能在家长的帮助下走出困境,成为有出息的人。否则,对孩子一味的打骂,父母与孩子很有可能成为冤家对头。

  二、应充分重视农村家庭教育

  1.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知识宣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家庭教育要密切配合学校教育,学校教育要积极向社会延伸。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增进形成教育合力,才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使学生在最佳最优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2.积极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水平。由学校组织,邀请专家、学者或是资深教师向农村家长讲授科学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和方法,提高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丰富家庭教育手段,提高农村家长素质,帮助建立学习型家庭,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3.要重视学校与家长沟通的工作。学校要切实落实家长委员会的工作情况,并开设家长接待日,专门接待来访家长,在某些问题上进行交流、沟通、达成共识;教师要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从而因材施教;设“家校联系卡”,让家长及时地了解孩子各方面表现,从而配合学校,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启发学生。家长要积极与学校沟通交流,向教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4.教育家长提高自身素质。父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孩子的素质。因此,父母的言谈举止、道德品质,无一不在孩子心里留下印象,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注意检点自己,注意自身的形象,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3000字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

工程造价的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