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教案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变废为宝

  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垃圾,有生活垃圾,太空垃圾,电子垃圾等等。这些垃圾还可以归类,有的属于可回收垃圾,有的属于不可回收垃圾。今天,张老师带我们去了五小实践活动中心,带着我们去变废为宝。

  来到五小实践活动中心,眼前是分门别类的从古到今、从外国到中国的各种天文地理、科技文化展示品。我们瞪大惊奇的眼睛,一路看着,来到我们活动的“E”区,开始活动课。首先是小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有关垃圾的知识。从大家的演讲中,我知道了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布料五大类属于可回收垃圾;果皮菜叶也可回收,它们会在自然条件下分解……

  接下来,要开始把我们从家里带来的垃圾“变变脸”了。我从家里带了两个易拉罐和两条绳子,一把剪刀,想要做一个高跷。首先,我拿出一个空罐,用剪刀在一边戳个洞。可由于厚度太厚,以我个人的力量,怎么戳也戳不破。正当我束手无策的时候,张怀茜说:“哎呀,我来。”只见他用力一戳,一个旺仔牛奶瓶就出现了一个洞,紧接着,他在我的指点下在不同部位戳好了另外三个洞。戳好了四个洞事情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下面是将绳子穿入洞内,这可是个心细的活,需要对准了洞穿,否则不可能穿过去。我小心翼翼的将绳子送入洞中,再用剪刀把穿过去的绳子拉过来。眼看绳子就快出来了,手一歪,又脱掉了。我学乖了,继续穿绳,待到绳子快到另一头的时候,用剪刀小心一夹。嘿!出来了。最后我在绳口打个结,这样一对高跷就完成了。我两脚踩在上面,手拉住绳子,慢慢向前走,脚下发了“哐当”的声音,活像古时的公主格格。同学们也纷纷体验了一番,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稍稍动脑,稍稍动手,原本要废弃的东西就会变成好玩的玩具,实用的东西,今天的活动让大家都受益匪浅!

变废为宝教案

变废为宝活动

  小明打电话叫小丽和小刚到他家来.不一会儿,小丽和小刚就来到了小明家,他们看见桌子上的废品,一下子就明白了.

  他们准备好工具,就动起手来.

  手巧的小丽作出了一个精致的花篮;小刚剪了一个烟灰缸,因为他发现体育老师的烟灰缸已经破裂了;小明则剪了一个漂亮的笔筒,他要把这个笔筒送给他最敬爱的王老师.

  这时,小明的妈妈走进来,她看见一桌子的工艺品,说:“你们都有一双会魔法的手!”

变废为宝

  前几天,老师布置了一个个性的作业,那就是“废为宝”。

  刚做的时候,我还不明白该怎样下手。但是,经过了九牛二虎之力的苦思冥想后,我最后想到了!说去来,还和我们的校园有关,你想明白是什么事吗?别急,让我给你慢慢道来。

  就在老师布置作业的当天,校园就请了一位海军叔叔来为我们演讲。海军叔叔说:“虽然我们国家大型的船很厉害,但不够多。如果敌人从四面八方来打我们,我们可能损伤惨重!”想到这儿,我想:让我来做一条船吧!要为国家奉献一点力量,那么这条船叫做“辽宁二号”。

  说干就干。我来到易拉罐箱旁开始数:1、2、3……哈,刚好6个,真是天助我也。我按照三个、两个、一个地贴在一齐,再把贴好的高低不平的易拉罐贴在一齐,船身做好了。此时的我是满头大汗,但是我没有休息,继续工作。我拿起剪刀在中间穿一个洞,再把一根筷子穿在上面,再剪了一个长方形的船帆贴上去,大功告成。

  我把做好的东西拿给爸爸看,爸爸说:“做得是挺漂亮的,但觉得缺少神韵,你做的这个船,仿佛没有攻击性。”“哦,对了,还差炮弹。”我高兴地叫了起来。

  我拿起废纸,滚成一个个小小的圆柱,再用双面胶贴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小时的努力,新的:“辽宁二号”正式的诞生了。

  在那里,我期望同学们热爱科学,多发明点东西,让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使我们国家的科学实力突飞猛进。

变废为宝简单小制作 废物巧变宝

  这个星期,我们班的热点活动,就是令人厌恶的“垃圾”,同学们积极地准备着,都想在星期五下午的五小实践活动课上大显身手,让这些被人们视为废品的物件变成实用又美观的生活小宝物。

  盼呀盼呀,同学们终于盼到了实践活动课,我们排着队来到“E”区,开始了有关“垃圾知识”的介绍。大家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介绍得头头是道,但大家最感兴趣的,还是动手实践了。介绍完知识之后,只待老师又一声令下,我们便热火朝天地做起了手工。我的大塑料瓶老早就被我剪开了,已经是半成品,我将瓶底的那一小部分剪下来,稍一加工,它便像变魔术似的,变成了一朵五个花瓣的花儿,大塑料瓶中间的那处被我剪下来做了笔筒的“筒”,再用绿色海绵纸封底,像极了一片草地,我又把“花儿”装饰了一下,替它梳了个“小卷发”,把它插到了笔筒的“筒”上,又用小木棒穿过花瓣儿,两头夹上小卡子,啊哈!“花朵”一下子变成了留言板,神奇吧!我又用粉红色的糖纸剪出了一些图案,贴在了“筒”的下方,粉红色的糖纸就变成了粉红色的花儿。就在此时已经有同学做好了,李文玉的小桔灯,那三只桔子挤在一块儿,越看越美观;何心宇的灯笼也十分有创意,易拉罐被他剪成条状,压扁,就摇身一变,变成了灯笼。还有许多作品相继亮相,我赶紧做我的笔筒,我借了朱丽丽一小块铁皮,借了李煜三颗星星,那一小块铁皮被我剪成了六份,卷一卷,便贴在了“筒上”,三颗星星贴在它的上方,寓意是六(3)班,加上绿色的不老,便是六(3)班的不老回忆,哈哈,很特别吧!

  谁说废品没用的,经过同学们的巧手创造,不照样实用又美观吗?大家快行动起来,让废物巧变宝,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吧!

变废为宝

  “叮铃铃”这是我们听到的最悦耳的上课铃声,同学们不用老师催促早早坐进教室。你一定会奇怪,上课的铃声怎么会悦耳呢?因为这节课我们要将废旧物品再利用,也就是变废为宝。

  为了这节课我们早在两星期前就进行了分组、讨论。同学们自建微信群,在里面各抒己见,讨论得热火朝天。我们一边保护着自己的“情报”不能泄露,一边刺探着其他组的“军情”,为了完善计划同学们使尽浑身解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老师一声令下,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废旧物资,教室顿时变成了一个杂货铺。纸盒、泡沫、布头、脸盆、鞋盒、铁丝……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大显身手,有的画图、有的涂色、有的制作零部件……钳子、改锥齐上阵,俨然是一个个小工程师。我们组也毫不示弱,按照之前的分工,迅速进入“战斗模式”。两人负责把事先准备好的泡沫板按图纸切成船底的形状,紧接着将两层泡沫船底粘在一起,船的雏形完成了。几个手巧的女生正在缝制船帆,其他男生也忙着做缆绳和桅杆,大家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终于到了组装的时候了,我们小心翼翼地给船装上栏杆,接着就是桅杆、船帆、缆绳,一切就绪,最后的点睛之笔就是给这艘帆船装上救生圈。这小东西红白相间装在蓝色船舷边上格外显眼,逼真极了。同学们纷纷前来围观,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我们这只栩栩如生的小帆船。再看看其他组,有的做了坦克、有的做了投影仪、有的做了风扇……可谓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和我们有一拼的是隔壁小组带驱动装置的船,这个怪家伙是利用气球里的气推动船前进的。我们马上提出质疑:在水里能走吗?他们也不甘示弱,拿来水盆表演起来。由于水的阻力大、推进气流不稳定,船只能在水中摇摇晃晃地前行一点点,有几次还差点翻船,不过比起我们这只能靠风行走的帆船也算是先进了不少。

  看着刚才同学们带来的一件件即将丢进垃圾筒的废旧物品就这样靠大家的智慧和双手变成了一个个精致的作品,我们第一次为自己感到骄傲。是它让我们体会到了“回收再利用”的意义,亲手实现了变废为宝。

变废为宝

  星期天,小明过生日,喝完了饮料有许多没用的瓶子,正当妈妈准备拿去扔的时候,小明看见了,灵机一动,对妈妈说:“妈妈,您后天生日,把这些瓶子给我,我给您做一件生日礼物,保证让您满意!”

  说干就干,小明把一个废瓶子的顶部用剪刀剪掉,再把瓶身均匀地剪成小条,但不剪断,弯一下,画些图画,一个漂亮的花篮就做好了。

  妈妈的生日到了,小明在花篮里插了一束花,把它送给妈妈,说:“妈妈,我爱您!祝您生日快乐!”妈妈激动得热泪盈眶,欣慰地笑了。

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同学们知道变废为宝吗?那就让科技局的陈爷爷带我们进一步地了解变废为宝的新知识吧!陈爷爷首先给大家讲了个故事:在美国自由女神像改造时有了许多垃圾,一个商人知道后立即承包了这些垃圾,他叫了许许多多的工人,他们把垃圾分类后用铁钉、铁片、水泥和木块做成了千万个小小的自由女神像,作为游人纪念的工艺品出售,那个商人还把一些尘土等垃圾去种花种草。

  他不光解决了垃圾又获得了很多金钱。陈爷爷告诉我们:变废为宝最重要的在于垃圾的分类。陈爷爷的话对我很有启发,我想:以后我家要再多一两个垃圾桶,一个丢有害垃圾,一个丢厨房垃圾和其他垃圾,做为不可回收的垃圾桶,还有一个就是可回收垃圾的家了。现在有很多社区都在进行垃圾分类,可是大多居民都不懂得怎样分类,可能是因为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吧!只有让居民们能自觉地分类,让他们知道分类的好处,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分类工作。

  城市的清洁不光要靠环卫工人,还要靠大家一起努力——变废为宝。

变废为宝从我做起

  2015年5月29日,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启动仪式在钱塘小学屏北分校隆重举办。在活动中我校还迎来了科学技术协会的各位领导,与我们一同体验科学的魅力。

  当节目一开始,我校的健美操队先打头阵,他们激情的舞蹈让大家眼前一亮。随后由郭力丹校长宣布启动仪式开始。在阵阵锣鼓声中,颇有中国民俗特色的舞狮出场了,他们灵活矫捷,迈着轻快的步子,伴着喧嚣的锣鼓声,亮出了“变废为宝从我做起”八个大字,再一次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是啊,变废为宝,从我做起!回想起上次我们学校举办的“品贝市场”也是以变废为宝为主题。今天,我们也将玩出精彩!只见音乐声中,一二年级同学们设计的时装秀闪亮登场啦!一件件美丽的服装,一位位专业的“MODEL”,正为我们展示屏北学子别样的风彩呢!瞧这气场真不亚于巴黎世界时装周呀!顿时台下传来阵阵老师和同学们的惊叹声和鼓掌声。那么这些衣服是出自“WHO”之手?又是如何制作的?里面又藏着什么奥秘?“哦!”原来呀,这些衣服都是同学们用废旧的物品制作而成的。而在这些衣服的背后,也蕴藏着一二年级家长们对同学们的极大的鼓励,以及对我们活动的大力支持。

  当我还在感叹一二年级小同学们的能工巧匠之时,耳旁似乎传来了一段美妙的音乐,这是什么节奏?原来三四年级的同学们也用废旧的物品组合成各种乐器,正为我们奉献一曲“绝世”乐呢!连“机器人”都为那美妙的音乐动容,和我们一起走上舞台,为我们学校变废为宝活动加油助威!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变废为宝,从我们自己做起!

变 废 为 宝

  小刚急中生智,立刻拿起摔成两半的盘子,快步走向垃圾桶。小明可发了愁,他想:为什么要把废物扔掉呢?我们可以回收再利用呀!于是,他冲向小刚,在小刚快要把盘子扔进垃圾桶的那一刻,小明对小刚说:“别扔!咱们可以将它们变废为宝!”“变废为宝?那是什么东西?”小刚抓耳挠腮地问道。小明耐心地对他说道:“变废为宝就是将一件陈旧或破损的东西改造后变成另一样创新的物品!”小刚听完后觉的很有道理,赞同了小明的说法。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可以变废为宝,重要的事要看你是不是一个有心人。

  小明和小刚是双胞胎。周六,该小明洗碗了。旁边的小刚递给他碗。突然小刚的手一滑,一个椭圆形的盘子掉在地上,“哐啷”一声,立即摔成两半。这可把他俩给吓坏了,心想怎么办呢

  可接下来就让人苦思冥想了,怎样使破碎的圆盘变废为宝呢?小明和小刚急的面红耳赤,这可怎么办?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一个想法浮现在小明的脑海中:可以画画呀!他兴奋地对小刚说:“我想到了一种办法。”小刚好奇地问:“有什么办法呢?”小明一声不吭地转过身走开。过了几分钟,小明终于回来了。仔细一看,手中多了两样东西——画笔和颜料。小刚这才恍然大悟过来,原来小明指的“变废为宝”是画画呀!可是怎样画呢?这可把小明和小刚再次难倒了。小刚突然灵机一动,说:“既然这盘子是椭圆形的,何不去尝试去画两条小鱼呢?”“你说得对。”小明点点头。小刚先画,只见他把盘子放在桌上,拿起画笔,一笔一画地描着。可他不觉得自己画得特别好,沮丧极了。旁边的小明安慰他说:“没关系,画不好没什么大不了,我来帮你画。”说完,小明这儿添一笔,那儿加一笔,一只怪鱼便画完了。没有嘴巴,既不像鱼,也没有鼻子。小刚看到这儿动心了,争着继续画。小刚的手挥挥,勾一勾,涂一涂,一张正在睡觉的鱼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众人面前。他俩互相说出对方的不足,并虚心改正。

变废为宝

  今天,文心教育和东升社区联合举办了一次变废为宝的活动。老师让我们提前准备了两个空塑料瓶和一双一次性筷子,并先把瓶口剪掉。这个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课堂上,老师跟我们讲了垃圾的危害和垃圾的分类,这让我知道了垃圾不仅影响环境和美观,还会污染水源、土壤和大气,也是传播疾病的罪魁祸首。同时也让我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废弃物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讲完知识点后,我们要开始“变废为宝”啦,老师把我们带来的瓶子收上去钻了两个小孔,再发给我们。“现在就让我们把准备好的空瓶子做成一个小花瓶吧,我们有请一位姐姐来教我们怎样制作小花瓶。”老师微笑着说,姐姐拿出了一个已经做好的小花瓶,让我们欣赏观看,还给我们讲了制作小花瓶的注意事项和制作过程,并给我们分发了制作材料。

  开始动手了,姐姐教我们先用绳子的一端穿过瓶子上的其中一个小孔并打上结,再拿出一根筷子,并在中间贴上双面胶,接着再把绳子缠绕在贴有双面胶的筷子上,然后把绳子的另一端穿过瓶子上的另一个小孔绑牢固,最后在筷子的中间系上一朵丝带花。这样一个美丽的小花瓶就大功告成了,老师还给每位同学发了一包营养土和几个绿豆种子,让我们带回家,并种植在我们亲手制作的小花瓶里。下课了,我们和老师一起照了一张大合照,作为纪念。

  这真是一节生动有趣的课,它不仅教会我制作小花瓶,还让我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让我懂得:没有不能利用的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即使废弃物它也可以作为一种资源,变废为宝。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案

给老师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