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格式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课题题目:网络文化字“?濉备?业钠羰

  指导老师:钟永彦

  组长:李莹

  组员:戚孝程付学聪郭林林李艳李楠钟维利漆明智热依沙

  主导课程:语文相关课程:数学、历史、信息技术

  背景说明:

  汉字从形成到现在,至少已有4500年了。从甲骨文开始,发展到后来的金文、大篆、小篆,以及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还有现在人们所用的仿宋体,都表现出了汉字源远流长的历史,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汉字慢慢被视为废字。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网虫”又将这些怪字重新拾起,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那么,这些怪字从何而来呢

  目的与意义:

  1.在对汉字的调查、研究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有更深层的知识积累;

  2.提高自身对汉子的认识,加强汉字的练习;

  3.通过网络文化,了解更多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文化底蕴;

  4.对中华悠久的文字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活动计划:

  1小组分工:a总体:李莹

  b前期资料查询:戚孝程李楠热依沙

  c材料准备:付学聪

  d深入调查:漆明智钟维利

  e数据资料统计:李艳郭林林李楠热依沙

  f后期资料制作:戚孝程

  i社会调查:全体

  j活动记录:郭林林李楠李艳

  2活动步骤:

  阶段一前期资料、工具准备(2008.11。29——12.18左右即三周)

  目标:前期资料准备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大量的一手资料,需要了解文字的发展历程、缘由;汉字的意义;网络文化字究竟从何而来。这样有利于进行更细致的推敲和研究。

  阶段二了解身边的新词文化、网络文化。(2008.12.20——12.31左右即两周)

  目标:亲自实践,了解新兴文化。

  阶段三结合前期所得到的资料,运用汉字史,进行简要评析(1.1——1.11左右)

  目标:更深一层的了解网络新兴文化的来源。

  阶段四调整阶段

  目标:调整完善失误

  阶段五综合实践,整理阶段(2009.1.21——2.15左右即三周半)

  目标:这时正处于寒假,时间充足,可以充分进行社会调查,拜访专家,做更细致、准确的了解,收集好各项统计数据,得出相应结论。

  阶段六结题阶段(2009.2.16——2.27左右即两周)

  目标:整理、完善各项活动总结,编辑资料、幻灯片等音像资料,准备结题。

  大致结题时间:2009.1.28左右

  预期结果:论文调研报告

  表达方式: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开题报告格式

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学生评改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莒南县高考补习学校 语文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每年高考作文的阅卷情况汇报,都有大量学生因为文体特征不突出、文体不规范而失分,我们每年招收的高三复读生,在新学年开始时,许多学生写出的文章文体不明,表达方式混乱,胡编乱造,生搬硬套。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改变传统的学生写教师改的作文教学模式。我校的作文教学进行大胆地改革和创新,我们查阅大量同仁整理的关于写作教学的有价值的探索和实验的资料,获得很大的启示,但觉得都很难形成一种容易操作的教学模式,因此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情况,结合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提出了 高中学生评改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的课题。本课题结合新课改,就写作新教学模式作一点尝试。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以高中作文教学为基本研究对象,在进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

  1.改进教学方法,能够结合实际,针对性地、有效的开展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走出研讨相结合,以教法促学法的路子来。

  2.提高课堂作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兴趣,听说读写并重,促进学生作文水平及语文素质的整体提高。积极合作,主动探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最终达到提高课堂作文教学效率和大面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3.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4.为新课程改革注入活力,开创我校语文教学新局面。学生评改作文活动实践能促进我校探索作文教学的方法,构建作文教学的试验操作体系。

  三、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作文评改课的教学模式研究,即学生评改作文活动中教与学的研究,包括教法与学法的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与教师教学关系的研究等。

  2.学生评改作文活动中实证性研究,包括评改活动与写作教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影响教师教学的因素分析,影响学生写作的因素分析,提高教师有效作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探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方法与途径研究等。

  3.教师教法的研究,研究老师如何指导学生评改作文,让学生在评改作文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学生评改作文活动的实践模式研究,主要是实践、完善“语文大课堂”的教学策略。

  四、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主要通过查阅、搜集、积累有关文献资料,了解跟课题研究相关的材料,掌握有关学生作文评改方面的各种观点和见解,供我们参考和借鉴。

  2.调查研究法

  对学生作文的现状先做比较全面的了解,实施过程中随时调查了解,灵活调整实施方案。

  3.经验总结法

  及时对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反思,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反思失误和不足。

  4.教学实践法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已有的先进经验和理论进行实践验证,探索一套具有科学性的作文教学模式。

  五、课题实施的保障条件

  1.我校自2001年成立以来一直招收高三补习生,是一所有着十几年办学经验的学校,家长和社会都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状况和成果,有着开展高中作文评改教学模式研究的社会基础和校内氛围。

  2.参与本课题研究的都是一直在一线工作的优秀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人员的构成、时间、精力上都有力地保障该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随着市、县教科研轰轰烈烈的进行,我校也已经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得我们承担的这项课题能够按照既定的研究计划按时完成研究工作。

  六、课题研究步骤

  1.2009年11月召开教研会议,讨论确定我校课题题目,并对课题进行研究价值的论证,从而确定课题的实施方案。

  2.2010年4月,临沂市教科室批准我校课题为市级课题并在我校开题。

  3.开题后,课题组召开成员会并确立分工,确立课题研究阶段任务。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09.11——2010.4)

  (1)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并对课题中核心概念做出初步界定。

  (2)了解国内外对 学生评改作文教学模式 的研究现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3)成立课题组,形成课题研究方案,深层研究新课标和教材,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有关作文评改方面的论文和著作,更新观念,积累整理有关素材,开题论证。

  (4)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学习相关理论,明确课题的意义、内容和实施办法,在专家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形成全面详细的操作性研究方案。(负责人:杨雪、王帅玲)

  2.研究实施阶段(2010.5——2012.9)

  (1)前期阶段:资料收集阶段(2010.5——2011.3)

  遵循上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多维整合。落实研究措施,确立具体实施方案。

  我们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人教版教材进行积累整合,明确训练目标、训练步骤,设定作文训练主题,划分评改内容,设置必要的梯度。在训练设计上先议论文后记叙文,对人教版写作教材整合如下:

  A.议论文写作分为九个专题:

  写作训练一 议论文写作

  写作训练二 学会使用论据

  写作训练三 常用论证方法——事例论证法

  写作训练四 常用论证方法——假设论证法、因果论证法、对比论证法、引证法

  写作训练五 注重论证结构——设置分论点

  写作训练六 开头、结尾的模板

  写作训练七 议论文的过渡与衔接

  写作训练八 如何使议论文的语言变得形象生动,富有文采

  写作训练九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训练

  B.记叙文写作分为六个专题

  写作训练一 写出触动人心灵的人或事

  写作训练二 写出人物的个性

  写作训练三 写出事件的波澜

  写作训练四 细节描写——刻画鲜明而又生动的人或事

  写作训练五 记叙文常用的开头、结尾技巧、过渡和照应

  写作训练六 记叙文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在每一次写作训练后,紧跟设置评改重点,由部分到整体对学生进行评改梯级训练。针对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依次设置九次评改重点:

  (基础等级)

  1.审题立意上,评改重点在论点的提出是否准确、鲜明,是否换字眼变了观点。

  2.论据的使用,评改重点论据是否典型、恰当,是否一味堆砌材料,有无分析;

  3.结合三次议论文中的误例评改学会运用事例论证法,

  避免三个误区:

  ①选用事例牵强附会,貌合神离

  ②选用事例记叙过于详细

  ③只叙述事例,没有分析论证

  4.结合前面三次议论文中的误例评改,学会假设论证法、因果论证法、对比论证法、引证法

  5.论证过程中,评改重点在论证结构是否紧密,是否合情入理,学会分论点的使用,分而有理,分而有序,分而有度,分而有范。

  (发展等级)

  6.开头、结尾,评改重点开头结尾的语言是否有文采,开头是否有创意,结尾是否紧密呼应或深化升华。

  7.谋篇布局上,评改重点选材是否丰富,见解是否深刻,段落间是否衔接、照应。

  8.注意议论文语言,评改重点在语言是否生动形象,是否富有文采。

  9.关系型观点的辨证分析上,评改重点在论述是否全面、深刻,分析有无偏颇、机械,语言有无大话、套话、空话、偏激的话等。

  针对记叙文的写作,依次设置六次评改重点:

  (基础等级)

  1.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首先审题立意上,评改重点材料选择既要有生活气息,更要揭示生活实质;既要写出鲜活的人和事,更要探讨个中的原因或根源。

  2.刻画人物要形象丰满、形神兼备、凸现个性,评改重点在忌无个性、乏细节、千人一面、贴标签。在人物语言上,评改重点在人物语言口语化、个性化、有内涵。

  3.写事要曲折有致、有波澜,评改重点在忌平铺直叙,忌记流水账。补叙、插叙和倒叙的运用。

  (发展等级)

  4.语言要有文采,描写要具体逼真、手法多,评改重点在忌抽象、无侧重、手法单一;内容上要深刻、丰富,议论抒情要点睛、要真诚,评改的重点忌滥、忌矫。

  5.行文结构上,评改重点在伏笔、照应、过渡、衔接,篇章上,评改重点在首尾圆合、浑然一体、卒章显志。

  6.在写实和虚构上,评改重点在重真实忌编造杜撰,让事实说话,少做评述,忌喊口号。联想想象是否合情合理,是否有创意。

  我们重点放在议论文上,让学生通过评改掌握议论文的写作。

  具体评改过程如下:

  ①鼓动示范

  首先,做好充分的思想鼓动。对学生宣讲古今中外名人修改事例及名言俗语等,引发学生作文评改的兴趣,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然后,教师示范评改。第一,作文收上来后,教师整体浏览,根据本次作文的训练意向和要求,确立评改目标。第二,选出2篇带有普遍存在问题的例文,照原文打印,同时选出学生优秀例文进行打印,印成一张8开的作文讲评报,上评改课时发给学生。这样,在作文讲评过程中,让学生两相对比,明白成功作文成功在哪里,不成功作文失败在何处。

  评改作文前,让学生把握自主评改作文五个原则是:a、内容与形式兼顾的原则;b、多就少改的原则;c、多批少改的原则;d、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e、因人因文而异的原则。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只有做名师,才能带出高徒来。在学生评改作文的活动中,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示范指导。

  ②互评研讨

  分组互评时,可以先前后四人一组(慢慢可变成同桌结对互评,最后独自操作自己评)。向学生明确提出要求:①每个人评改作文前要读三遍,第一遍以最快的速度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全貌,边看边剔出错别字。第二遍逐句逐段仔细修改,写上眉评、旁评。第三遍一目十行扫视一遍,检查评改情况,在记录本上写下感受最深的评语。②传给本组其他成员补改,重点是写出感受最深的一句话。③传阅一遍后,针对每一篇作文每个人提出的看法,组员参考讨论。④意见综合后,每个人负责一篇,结合五原则写出总评。

  这时,教师作为主导,来回于各组,针对学生疑难,灵活指导如何评改。对评改好的,及时给予肯定。点拨学生评改讨论中遇到的一时不好解决的问题,与学生同行。

  分组互评后,师生集中研讨,要求发言的同学事先要准备充分,在他阐述时,其他同学思考,他的发言是否言之成理,有无独到之处,是加以吸取还是存在异议,是否要与之辩论。教师这时候就是一个主持人角色,要组织好更要引导好,既要充分肯定发言中的精彩高妙处,又要对发言中不确处给予指点。既鼓励学生又要体现出研讨的特点,允许发表不同的见解。

  在学生充分发言、辩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作文评改的要求,进行较为系统的理性的小结。把优缺点一一说足说透,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让学生明明白白,看得到,感受得到,能够理解,能够接受。集中研讨是将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认知从部分到整体,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这样,学生既扩大了阅读面,又提高了分析能力。渐渐掌握了写作知识,知道该些什么,不该写什么;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学生在互相评改互相交流中渐渐悟出一些作文之道来,作文写作能力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③自改再创

  这是一个真正教会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最关键的步骤。作文回到自己手中,学生先读他人评语,再结合这次作文中自己获得的新知,这样学生便会在比较中鉴别了优劣,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在自改作文中应用了鉴赏知识,取得阅读和写作的双赢。积累整合众人的作文资源,博取众人之长,学得来,学得快,学得有效。最后诉诸笔端,将自己的作文再写一遍,这样就达到了一个重新认识、重新发现、提升创作的过程。

  在实施过程中,所有成员均参与资料的收集,确定资料形式(学生作业、相关片段文献、论文等),根据学生评改作文情况,建立个人档案袋,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此阶段收集学生原始材料。总结写出 学生评改作文现状的调查 (调查报告)。(负责人:杨雪、王帅玲)

  (2)中期阶段:整理阶段(2011.4——2011.5)

  本阶段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继续收集各类材料,不断总结、反思,使其更充实。更注重分类分析,发现规律,形成初步理论,越清晰越好,列出 高中学生评改作文教学模式 的大致目录。此阶段完善从学生作文中常见错误分析原因到寻求解决途径的过程,将形成的初步理论对预测和预防学生写作中常见的错误进行初步检验,本阶段成果有课件、分类装订的资料集、 高中学生评改作文教学模式 等系列论文和讨论稿。课题组成员共同参加讨论、分类、整理,形成个人资料库。(负责人:刘树江、王家涛)

  (3)后期阶段:应用及编撰阶段(2011.6——2011.7)

  本阶段除将实验成果进行深化和推广,该阶段把所有理论系统化,把所有材料精选、编纂成册,现是手稿(部分电子稿),有课件等相关成果形式。编写出 高中学生评改作文教学模式 一书。(负责人:王帅玲、刘树江)

  (4)末期阶段:校稿阶段(2011.8——2011.9)

  请专家校稿,提建议或意见,并使之完善。(负责人:刘学仕、刘树江)

  3.研究总结阶段(2011.10——2011.11)

  本阶段主要是对课题研究的情况进行汇总,审核电子版的书籍 高中学生评改作文教学模式 ,在专家的引领下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递交结题验收申请书,做好课题的鉴定和验收工作。(负责人:王家涛、刘学仕)

  4.总结提高阶段(2011.12——2012.11)

  继续完成第四阶段任务,我们课题组认为课题研究成果还不够显著,因此于2011年12月向县教科室提出延期结题报告,县教科室批准可以延期一年结题,这一年我们将对前一段研究进行调整、完善。(负责人:杨雪、王家涛)

  5.深化和推广阶段(2012.11——)

  结题之后并不代表这一课题研究的结束。若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鉴定后,认为我们的研究课题有值得借鉴的地方,那么,我们将对本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深化和推广,使之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服务。

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02-DT-10)。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课外阅读开题报告怎么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以及扬州“亲近母语”课题的广泛展开,人们越来越觉得只注重一本教科书是封闭的教学,牺牲的是个性、是创造、是自学的水平,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于是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水平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综观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绝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很多描述人性的闪光。(2)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3)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4)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5)学生独立思考水平、阅读水平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水平。阅读的退化不但会使人的思维迟钝,智力功能萎缩,导致学生品德弱化,人文精神失落,更会危及民族基础素质,造成民族文化的退化。

  《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强调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并且积极倡导“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展开综合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及新教材的改革,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一个新纪元。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成为当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界日益注重的焦点。如何有效地展开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本课题虽有人在研究,但是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是很理想,尤其并未解决小学生爱读、想读这两个基本而关键的问题。

  二、研究目标

  所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为总的出发点和归宿,创设“小学生主动阅读”的系列活动,建构课外阅读教学的网络化沟通的理想模式,激活学生潜在的语言表达因素,使学生爱读、想读,探索有利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积累主动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展开“让好书引领学生成长”活动,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写学生,播下的种子,撒下的养料,让小学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精神,让学生一步步浸润在书籍的海洋里,丰厚文化底蕴,培养健全人格。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真情阅读,在基础上,努力培养“书香少年”。

  三、研究意义

  让学生实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怎样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增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我们认为,展开对本课题研究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1.“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持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水平,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健康的发展。

  3.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合水平和工作水平。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水平,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校人文化教育的需要。

  我们认为学校不应只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个育人的摇篮。很多经典名著,虽然时间已久远,但是著作中闪烁着的人性的温暖,却依然能够协助孩子们树立准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文化的校园需要有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人文化的教育环境需要培育思想修养较高、文化底蕴浓厚的学生。这正是我们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展开的一项重要的教改实践。

  四、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

  五、研究内容:

  1、营造书香文化,彻底改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观。

  很多有识之士在提到如何改变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时都提升了“书香校园”这个词,但我们认为,“校园”在这里仅仅环境的一个别称,是一种形式上的东西,很多学校都高举“营造书香校园”的旗帜,但仅仅在标语、名人名言上下功夫,在图书室里课外书籍的数量上下功夫,在学生读书的量上下功夫,这些当然都是需要的。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意义没有真正的理解,他们还是将课外阅读的目的“锁定”在考试和作文上,这样的“书香校园”对学生是很不利的。我们认为,要营造书香校园,首先要营造一种书香文化,让农村小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读书,如何去读书,让他们知道书在他们人生历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课外阅读的内驱力,真正自觉自愿地去读书,让读书就像吃饭一样变成一种习惯,一种需要,以彻底改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观。

  2、打造书香学生,积极探索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途径

  综观诸多相关课外阅读的论文,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有:

古代文学开题报告范文

  一、选题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苏轼是历史罕见的全才,他在绘画,诗歌,散文,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是我国词坛上的大家,是我国词学史上的一位泰斗级的人物。只要提到宋词,人们往往先想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气冲天,气势磅礴,酣畅淋漓。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他一改当时词坛香罗旖旎之气,换之以超旷清远,豪放豁达的风格,他反对“诗庄词卑”的观点,引诗入词,扩大了词的写作题材,开拓了词的写作领域,为词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词作在当时掀起一阵改革之风,对后世文人的词作有着深远的影响。词在他的手中得到了空前的解放,词的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研究苏轼的词作,能够很好地了解我国词学的发展,可以深入探讨这位历史奇人在面对苦难挫折时的心态和历经磨难后的思想,为后世的人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苏轼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无可争议的高峰,对于苏轼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苏学”。由于苏轼的词作与当时以柳永为首的婉约词作风格大相径庭,他推陈出新的风格深受大家关注,后人对其豪放风格的具体表现和成因各抒己见。因苏轼的性格直率,不外饰,他的政治道路坎坷不平,其受的政治打压也是前所未有的,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像其他的文弱书生那样自暴自弃、一蹶不振,甚至是采取自杀的方式解脱,而是坚强地挺过来了,所以对苏轼性情和人生态度的研究也是众人关注的一个焦点,自身的修养、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儒道释的影响都是他闯过难关的必不可少的因素。苏轼的性情毫无遗漏地体现在其词作中,无论是他立志报国的豪放词,还是他缅怀妻子的婉约词,整体的都透露着一种清旷超远的意蕴。他将自己真实的性情毫无遗漏,酣畅淋漓的寄寓于词作之中,苏轼的词就是一部思想发展史,其主线就是旷达。

  二、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主要问题,创新点)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苏轼对词的革新及系统地阐述旷达词风形成的原因。分别分析苏轼对词的内容、创作形式和风格进行的革新,然后介绍苏轼旷达词风形成的影响因素:性情、儒道释思想和作者的思维模式。词风是作家人格和情怀的一种外在表现,苏轼的词风就源于他旷达的情怀和乐观的性格。儒家思想引他为仕,却屡遭打压,使得他陷入迷茫,佛道思想的指引,使他在迷茫中找到了新的方向。苏轼的旷达词风还因他能把人生经验和遭遇转化为理性的总结与反思,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本文研究的另一部分内容是,过详细分析旷达词风的具体表现及其与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来研究其旷达词风的发展。结合具体的词作来详细分析旷达词风具体表现的三个方面:淡化自我,物我合一,以《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为例;充实自我,抵抗外界一切侵扰,以《定风波》为例;淡泊明志,求得超脱,以《念奴娇赤壁怀古》《蝶恋花》等作品为例。然后系统地论述了苏轼的旷达词风与辛弃疾的豪放词风之间的比较。“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苏词体现了一种超功利境界,轻快,洒脱,积极向上,显露的是一片天风海雨的才人旷世的逸怀浩气;而辛词则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功利境界,大多沉重,浑雄、粗犷、顿重,显示的是一种质朴刚雄而多苍凉悲壮的的风情。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苏轼旷达词风的形成与发展,了解我国词学的发展。苏轼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历程将为后人提供借鉴。本文的创新之处是以苏轼的旷达为切入点,详细介绍其旷达词风的表现,继而从整体上了解了苏轼的性情、人生历程和思想发展史。

  三、研究方案(研究方法,理论依据,技术路线)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阅读法,认真阅读中国古代文学史相关内容,研读苏轼的传记和词作,通过对其词作地细读,发现苏轼本人性格率真、胸襟旷达,而其词作则是通体透着一种清远旷达之气。然后结合前人在此方面的相关研究理论,对苏轼词作的旷达之气进行分析。也就是说,本论文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学史探究、词作细读、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

  理论依据:中国古代文学史及文学理论的相关内容

  四、研究计划

  20XX年1—2月:确定论文选题,并认真阅读作品。

  20XX年3月:按照老师要求,查阅有关文献资料。

  20XX年4月中旬以前:完成提纲,请老师帮助修改,提出修改意见。

  20XX年4月中旬下:撰写论文初稿

  20XX年5月中旬以前:完成论文初稿,请老师审阅、提出修改意见。

  20XX年5月下旬:修改初稿。

  20XX年6月初:完成论文二稿,请老师提出意见,并修改。

  20XX年6月上旬:定稿,打印,准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文学史》[M],郭预衡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

  [2]《中国文学史》[M],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3]《苏东坡传》[M],林语堂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4]《苏轼评传》[M],曾枣庄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

  [5]《文人的理想品格:从陶渊明到苏轼》[M],张亚新著,济南出版社,2000年6月

  [6]《苏轼传》[M],王水照著,天津人民出版,2008年1月14

  [7]《苏东坡:旷达人生》[M],范军,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

  [8]《寄悲慨于雄放飘逸之外寓旷远于清丽婉曲之中—苏轼词风之我见》[J],曲景毅,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1卷第1期,2004年2月

  [9]《论东坡词的主要风格--旷达》[J],赵仁珪,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二期

  [10]《旷达与乐观—透过苏轼词作看其人生态度》[J],赵爱梅,青海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2005年7月

  [11]《浅谈苏轼词作的旷达情怀》[J]茹剑飞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海宁学院讲师

  [12]《旷达飘逸,物我两忘—论苏轼由儒入道,由道入禅的心路历程》[J],杨建跃,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第4卷第二期,20xx年6月。

开题报告范文

  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第三次我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新的教育发展的主题。全面执行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题,把素质教育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是有层次的这里的创新”指的通过对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使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地发展。突出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怀,九五”期间我校开展的发展小学生五自能力的实验研究》通过培养学生的五自能力。正是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随后进行的子课题“自主教学的初步探索”把学生的主体性落实到课堂中,重点研究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发展,从而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主动探究,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教学进程随之得到优化。这一系列研究为创新教育的研究作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创新教育的研究还刚刚开始,眼下。目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怎样把创新教育落实到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为探究是创新的前提,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小学生的创新是从好奇开始的由好奇到探究,由探究逐步走向创新,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能力。通过总结前一阶段的研究,结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认识,把自主探究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着眼点,以课堂为主阵地,提出构建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来探讨通过自主探究,提高课堂学习效益,优化教学进程,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指的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本课题中的自主探究。通过开展积极主动的探讨和研究活动,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整个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自行探索、相互研讨、提出见解,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强化和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指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达成教学目标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结构和程式。

  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本课题研究将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形成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对象,实施教育行为,以验证假设。此基础上聘请各方面专家进行行为诊断,提出改进意见,再进行新的教育教学实践,多次反复,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向着自主探究的理想境界发展。

  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方案,课题研究最终将形成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评价方案,并将出版一本自主探究研究专著。

  课题组经过紧张的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完成课题研究的先期准备工作,制订了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计划,确定了实验班级。课题组一致认为研究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现正式向市、省申报,争取立项为市、省“十五”课题。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基于时代发展的要求

  人类社会正进入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掌握科学技术新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因此,作文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身学习的核心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真实的人。

  在这方面,作文教学责无旁贷,而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观察生活,在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与提高写作能力的思维水平,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基于对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现状的思考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作文教学改革已初具成效,不少实验学校已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学生习作已由以往的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转变为说“真话”“趣话”,“情话”,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再品尝,教师也逐步树立了“为情趣而作文”,“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作文教学追求做人的真谛。趁着这股改革的东风,我们提出“如何医治小学生的‘作文恐惧症’”的课题一定会让广大语文教师更多地吸取人家的经验,更好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师生语文素养的共同提高。

  根据新课程标准,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让学生自由表达,乐于表达,作文生活化。缺乏生活、缺乏体验,这是学生作文水平欠缺的根本原因。要求作文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根本上解决作文苍白无力,千人一面的问题。当前,许多学生认为写作文难度大,内容枯燥乏味,部分学生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后的作文往往是胡编乱造,凭空假想,脱离实际生活,或者泛泛之言,记流水帐,加之受升学率的影响,对学生习作往往注重从文章之意,谋篇布局等方面进行指导,形成了作文教学与生活联系不密切,学生写作兴趣不高的现状,从而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结合我校学生的学情、实情,遵循语文教育教学规律,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文化素养,作为提高语文教学的策略。从而促进和提高作文教学,逐渐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理论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大胆探索作文改革的新路子,构建作文课堂教学互动策略,改变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的倾向,让他们“懂得写作文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他人交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乐于表达,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强调习作的个性化,尊重并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想象能力,有独立完成习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养成自己修改,自己做文的习惯,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议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作文教学迈向新在地!

  本课题研究意义:在教学中实施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开放,使学生走出封闭的模式,给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心理,使学生树立“我要写”的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帮助学生养成主动练笔,自觉改文的习惯,让学生从自己的习作活动中更多获得情感表达的愉悦,体验成功的喜悦,从师生心灵的沟通中,心智的碰撞中,迸发出一吐为快的冲动,从而在被欣赏的成功感中树立自信,得到精神的满足,激起无休止的追求信念和力量,让作文教学成为学生发现自己,展示自己的天地。同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基础教育的理念给学生作文教育注入生命的活力,探索有利于学生书面语言主动发展的有效途径。树立“大语文观”把社会生活当作写作的源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体验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目标

  (一)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各种渠道,建立班级写作

  2、要求语文教师及时引导,规范写作教学,科学批改,及时讲评学生的作文。

  3、让学生消除学与难的恐惧心理,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让学生乐于写作。

  5、学生的书与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差。

  6、语言功底不扎实,不能做到“言有有序”和“言之有物”。

  7、学生缺乏创新的意识。

  8、学生写作兴趣不浓

  (二)预期目标

  1、近期目标

  (1)通过各种渠道,建立班级写作兴趣小组。

  (2)让学生消除写作难的恐惧心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3)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我手写我心”。

  (4)培养学生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

  2、远期目标

  (1)我校学生能基本掌握各种类型作文的写作。

  (2)使学生能多角度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事物、鼓励学生乐于表达,自由表达。

  (3)学生具有一定的审题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书面表达习惯,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综合综合语言能力以及个性体验。

  四、课题的最终成果

  1、建立我校学生作文评价体系,各班建立写作兴趣小组。

  2、撰写调查报告(学生问卷调查,个案研究一种课稿,教师辅导教案)

  3、学生写作兴趣及写作信心的培养。(论文)

  4、如何对学生分层展开口头训练,说法训练,片断训练,语言训练,阅读训练,习作修改,习作欣赏(论文)

  5、如何培养学生乐于表达,自由表达,让作文生活化的兴趣能力。(研究交流)

  6、开课,结课报告。

  五、课题研究涉及对象范围

  对象:课题组教师,所研究学生的家长,选取六年级一班为实验班。

  范围:研究所涉及的范围是学校,学生家庭,社会和对应的情景。

  六、研究的主要方法

  1、研究调查方法:对学生写作现状,学情,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

  2、行动调查法:课题组成员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指导及规范训练学生写作习惯和方法,以形成一套学生写作的方法理论框架。

  3、个案研究法:主要通过个别学生的写作过程的跟踪分析,摸清他们写作困难的成困及转化效果,为我们研究提供直接的材料。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和实验的基础上,随时遇到资料,探索存在的措施迁移得失,寻找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

  七、研究的阶段及实施计划

  1、调查阶段(2015.1~2015.7)

  (1)调查学生习作兴趣,习作能力,表达,良好行为习惯。

  (2)针对问题,在学生中进行问卷。

  2、研究设计阶段(2015.9~2015.12)

  (1)申报课时,设计研究课题方案。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3、组织实施阶段(2016.1~2016.6)

  (1)开展集体备课。

  (2)组织课程实践,研讨交流。

  (3)撰写材料。

  (4)组织学生进行反馈,实践,活动。

  (5)查找原因,深入分析,确定今后改进的方向。

  4、总结评价阶段(2016.9~2016.11)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一)课题组机构:

  组长:徐晓侠

  成员:张刚 戴香珍

  (二)课题组分工:

  徐晓侠:主要负责本课题方案的指导和实施工作。负责课题实验方案的总设计,研究活动的策划组织,研究过程的全面管理,结题总报告,组织成果鉴定。

  张刚 戴香珍: 负责本研究相关资料的收集,以及相关研究论文的撰写。

  2015年5月18日

开题报告怎么写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主要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历史背景部分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研究成果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各种观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着重说明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同时说明自己的观点。发展趋势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达到什么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决的方法。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即选题的意义,包括对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开题报告撰写者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相对于选题的意义而言,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比较具体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想说明什么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研究基本内容可以分几部分介绍。

  研究方法及措施,选题不同,研究方法则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在开题报告中,学生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比如调查研究中的抽样法、问卷法,论文论证中的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写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争取在这些方面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或建议。

  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和进度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对于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规定的时间安排,学生应在开题报告中给予呼应,并最后得到批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时间安排一般应提前一点,千万别前松后紧,也不能虎头蛇尾,完不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任务。

  主要参考文献。在开题报告中,同样需列出参考文献,这在实际上是介绍了自己的准备情况,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选课题相关的资料源,证明选题是有理论依据的。在所列的参考文献中,同样应具备不少于2篇的外文文献。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模板

  课题名称

  从穿着打扮看我们生活的变化——中国古今服饰文化小探

  课题编号

  2xx—01702

  导师:

  成员:

  组长:

  班级: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俗话说得好:“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将“衣”摆在首位。可见,“衣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际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绚丽多彩的服饰不仅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更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载体,不同的服饰打扮还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从远古时代的人类用树叶兽皮遮羞保暖,到当今社会讲究时尚、潮流、个性的流行服饰,人类的服饰演变历程怎样?它又是怎样影响、改变人们生活与观念的?当代的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我们将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追寻我国服饰文化史,领略中华服饰文化的精髓与博大。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制订出一个可行方案,宣传服饰文化,让服饰文化引起更多当代中学生的关注,使他们对穿着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认识与品味,让他们的穿着打扮展现出当代中学生动人的风采。

  预期成果

  体验、调查分析报告、论文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基础知识、能力,收集有关资料,撰写相关论文。

  活动

  计划

  任务分工:由于人数有限,所以全组全过程参与。

  活动计划:

  第一阶段(第3周):参加课题研究培训,开好开题会,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第4—10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搜集中国古今服饰文化的有关资料,并整理分析资料。

  第三阶段(第11周):对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对穿着打扮追求与认识的问卷调查,整理分析调查数据。

  第四阶段(第12—13周):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和修改课题研究报告。准备相关验收材料,完成有关结题验收的准备工作,申请课题鉴定、验收。

  由这个开题报告,我们可以很显然地看出来,做这项研究时我们的选题是来源于中学历史课本的。这说明在进行中学历史教学时,我们应该时刻想到研究性学习。看一看自己所上的内容是否能为成为研究性学习所研究的选题。《从穿着打扮看我们生活的变化

  ——中国古今服饰文化小探》这个开题报告,在课题背景中就提出了“人类的服饰演变历程怎样?它又是怎样影响、改变人们生活与观念的?当代的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这样就很好地将课本上的历史知识和当今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观点联系起来了。很好地解决了将课本知识转移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这个研究选题变得更有意义。

  从学科教学中我们找到了开题的素材,然后我们怎么将学科教学深化呢?这个任务就要交给研究性学习来完成了。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会取得什么预期效果呢?进行研究的方法有很多,在上述选题中我们可以采取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等。然后再根据这些研究方法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一步步地完成研究性学习的证题和结题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历史教师外,其他各个科目尤其是人文与社会学科的相关教师都可以做为该研究选题的指导教师。这样就使得原本让一个历史老师花很多时间和心血想深化研究的历史问题,变成了一项计划周密、步骤严谨的集体活动。很多原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里都迎刃而解了。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来,研究性学习和各学科教学不可分离和不可割裂的,它们是一个整体,有很好的互补性,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相得益彰。

  那如何将各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有意互补呢?我认为应该重点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一.人员配置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涉及范围广,融合程度高的学科,首先要设置一个专家组来保证其师资的质量。这个专家组应该由各个科目的科组长和任教该年级的备课组长担任。这样一个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可以保证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有相应的专家做指导。其次全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是研究性学习教师组的成员。除了师资以外还要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才行。所以学校各行政领导要对研究性学习予以高度重视。在各个场合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还可以担任研究性学习的名誉专家等。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成员要广,宣传的力度要大,毕竟新事物要被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二.师资培训问题

  专家组的老师要定期对普通教师进行培训,让其在各具体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要联系到研究性学习,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具体学科教学,把具体学科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提供给研究性学习做开题参考。

  三.合作与交流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是通过学科教学发现问题然后将问题提出来,让研究性学习去研究达到

  进一步深化,但是大多数时候是我们提出一个研究问题,该问题涉及到很多学科要求各科老师互相合作配合一起为研究性学习服务。这个时候各学科的老师一定要通力合作取长补短,通过互相交流和学习达到共同提高。

  ·学习总结报告·学习工作报告·公司学习报告·交流学习报告·出差学习报告

  四.评价问题

  新课程改革要求强化评价的诊断和激励功能而弱化其甄别功能。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我们要组织专家组进行集体评价。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对指导老师和学生进行评价。把一些优秀的成果推荐到相关的杂志,专刊上发表。对于发表的成果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新的学科,虽然某些学校在该课程开设之前已经进行过类似的探索和研究,但是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还是第一次被列出来。对于它的探讨和研究正始兴未艾,如何使研究性学习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如何将科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这些都是我们在前行的路途中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关于研究生开题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范文

  一、论文开题的基本要求

  1、开题者应先修完规定的最低学分后,在文法学院网站上下载《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书》,经导师同意按要求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至少提前一周提交开题审议小组成员。

  2、各个学科点应严格在规定的时间内安排开题,保证研究生学业进度。

  3、开题报告审议小组成员由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其中具有指导研究生资格的导师人数不应少于3人,开题秘书应进行记录。

  4、开题者着装应端庄大方,陈述时间为15分钟,由审议小组进行评价,做出开题是否通过的书面意见,经审议小组负责人签字后,于一周内将《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书》报学院教学办备案;通过开题者即可进入论文撰写阶段。

  二、开题报告的具体内容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文献综述:

  应把握该选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应有述有评,归纳以往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作者的基本观点。

  3、论文框架结构:

  论文框架要求列至三级标题。

  4、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研究方法应说明论文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或主要技术路线;论文的创新点是指有独到见解的观点。

  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准确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且按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书籍在前、文章在后的规范格式排列。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大学生学习总结

采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