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的作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唐诗宋词之旅作文

  披一路风尘,数千载风流,看青山依旧,唱大江东去。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异彩流光,穿梭时空,照亮中国文学长廊,它就是滋润了中华民族文化近千年、并让世界为之回首的唐诗宋词。怅望千秋,唐诗宋词历久弥新,如同沾着清晨露珠的花瓣,如同春日天边初生的早霞。那就让我们溯洄那多情的年代,聆听穿过朔风寒雨隐隐传来的诗人的浩叹,在一阵阵荡气回肠的千古风情的三重奏中,开启一次美的旅程。

  悲情

  悲情是一场无法言说的痛,是三重奏的前奏,更是诗词美的内涵。两千多年前的诗人屈原,在其《九歌》所叩问的,也是无穷无尽的悲情。唐代诗人对的许多诗篇,都表现了悲天悯人这一永恒主题,如李白“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的哀鸣,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咏叹,杜荀鹤“残腊泛舟何处好,最多吟兴是滞湘”的沉吟……千歌百曲,千年来流行在芸芸众生的心上唇间。

  离情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在他的《别赋里如此悲怆的咏叹>>里说,聚散离合,是人生的一大主题,也是一樽混合着酸甜苦辣的鸡尾酒,端起这杯酒,我们为朋友接风洗尘;端起这杯酒,我们送亲人上路远行。离别,思念,等待,这是聚少离多的人们无法逃避的现实,也是三重奏的主步曲。“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把“别”字写得惊天地、泣鬼神,不仅震撼了天下旷夫怨妇的内心世界,而且"春蚕到死”“蜡炬成灰”也成了人们对感情、事业至死不渝、孜孜追求的誓言。天下有情人难舍难分瞥那一份眷恋,那一腔离恨,谁能一语道破?阵阵寒蝉,悠悠斜阳,浩浩烟波,泪眼对泪眼,无言对无言,一幅凄恻委婉、柔肠百结的挥泪图。一片残柳,一弯晓月,一叶扁舟载着多情的远行人,孤独的异乡客,一曲深情脉脉、离恨悠悠的丝竹调。物换星移,沧海桑田,这一份人类美好的情感,我们要永远珍重在心头。

  豪情

  “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东坡千古绝唱承载着世间诉不尽的豪情,以它排山倒海的气势和大开大阖的历史纵深感,倾倒过无数的爱国志士、骚人墨客。直到今日,它依旧余音绕梁,当之无愧的成为三重奏的尾声。捧读唐诗宋词,我们看到把酒临风的苏东坡,听到了他穿越时空的感叹,一面是流淌着的现实:乱石穿空,惊惊涛拍岸,江水滔滔,壁立千仞;一面是逝去的历史:烽烟滚滚,战旗猎猎,曹操周瑜诸葛亮,一一从跟前闪过,字字声声,都是对锦绣河山的赞美,对历史豪杰的钦佩和报国壮志的抒发。这首激越雄浑的英雄交响曲,鼓荡过前人的心扉,也点燃了今人爱国报国的热情,这是永远保留的火种。

  悲情哀而不伤,离情凄而不痛,豪情壮而不羁,唐诗宋词这行云流水般的三重奏,涤荡着我们的心,在我们的心中泛起美的涟漪,让我们的人生流光溢彩。

关于古诗的作文

品唐诗宋词,悟中华文化作文

  学了唐诗宋词,我感觉到诗词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它们言简意赅,却动人心弦;它们精致小巧,却源远流长。它们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多彩。

  唐诗,就犹如一位美丽女子的一生。初时,一派的灿烂张扬,就像那匹狂傲不羁的骏马——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用他的自信感染了无数人,将诗仙的绝世风采谱写得淋漓尽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纵使身处黑暗的官场,他仍保持着自己的清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中无不体现着李白的恣意张扬,让人荡气回肠。唐诗,又带有女子特有的温柔婉约,就像那被苏轼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佛——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仿佛用那寥寥数语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美妙的画卷。画中有着他向往已久的悠然生活,自由,惬意。“行看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用这优美的句子告诉我们,身处绝境时不要绝望,因为那将是希望的开始。唐诗,即使到了繁华已逝的时候,仍有着最后的辉煌,因为有他——杜甫。他经历了唐朝由盛到衰的过程,与李白相比,他更多的是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同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面临着国将不存的情况,杜甫早已泣不成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将满腔深情全部给予了百姓。

  宋词,就如同一块瑰丽的宝玉,她饱满的内涵足以和唐诗争奇。宋词大体上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词,潇洒热情,犹如战场上的英雄,苏轼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即便是在风雨中前行,苏轼仍有着笑傲人生的豪情。一句“老夫聊发少年狂”更是抒发了他渴望上战场杀敌报国的豪情。若说豪放派的词是勇猛的英雄,那婉约派的词就是一位多愁善感的江南女子了。而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那突破束缚的一代女词人李清照了。“云中谁寄锦书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她用婉约隽秀的语言,大胆地抒发对丈夫的思念,但命运并没有眷顾这个婉约少妇,国破人亡的现实让她日益憔悴。“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更是将她的愁苦表达得淋漓尽致,“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唐诗宋词中,我们可以与浪漫的李白同游天姥,和忧国忧民的杜甫一起品味晚唐风光。无论你喜欢“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壮志豪情,还是领悟“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凄凉无奈,只要细细品读,都能从中领略到不一样的文化。

走在唐诗宋词里作文

  巍巍中华,一个诗词的国度。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如浩瀚的星空,而唐诗宋词,是那星空里最璀璨夺目的一颗。

  她时而汪洋恣律,时而温柔甜美,时而波澜壮阔,时而婉约清秀。

  读唐诗宋词,将自己置身于古色古香的气息之中,去体会文化的内涵,忘却自我,早已脱胎换骨,身处优美的意境中,如痴如醉,不亦乐乎

  今晚月色真好。我望着窗外的夜晚,思绪携着岁月哀思的唐宋雨,在不知不觉中,穿越了数千年,飘在了唐诗宋词里,令我体会那诗词之美。

  一壶酒,就醉倒了整个天下。

  他端着斗酒向我走来,一轮明月在他抚声长叹中,散发出清冷的光。那飘逸那豪放不摧眉折腰的气势使他“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太白居士,把酒对月,纵情高歌,超然而又洒脱。那“玉碗盛来琥珀光”的美酒,散发着一股扑鼻而来的浓烈,于是他对月大喊“与尔同销万古愁”。站在飞泻而下的瀑布前,你吸一口天地之间凝具的浩然清气,大吼一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多么的飘逸潇洒。试想,你展示着“我自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狂傲不羁个性,豪迈的情怀,这才是真正的是诗仙,真正的豪放之美,真正的“天子呼来不上朝”的狂傲豪气。

  快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铜琵琶在弹奏,我仿佛随着东坡的脚步,来到大江东岸,看乱石穿空,江面上的火还在蔓延,浓烟未退烧红了赤壁,也燃旺了东坡的壮志。我也体会到了了你为天下百姓的安定而在官场上苦苦挣扎的悲凉,化作的一首令人为之震撼的歌赋。那震耳欲聋的江水声,让我的思绪随之翻腾,经久不息……曾想“乘风归去”,“羽化登仙”,但终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手足之情而旷达乐观。虽历经坎坷,仍满怀豪气,聊发少年狂,锦帽貂裘卷平岗。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是那一幅精美隽永的图画,散发着庭院深深里芳草的气息,流淌着自然之韵。东坡居士,时而汪洋恣律,时而清新秀丽,这就是一代文学大师。

  看,“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是那个独守空房的妻子吗?痛失丈夫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伫立在西楼之上,纤纤玉手捧着一摞黄花,清清地吟唱“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易安居士内心的寂寞凄凉化作滴滴梧桐雨,在我心坎上敲打了一千年,也从未歇息,“怎一个愁字了得?”

  醉眼迷蒙,挑灯看剑,虽宝刀未老,却报国无门,一代词人辛弃疾心中仍然惦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那“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悲壮,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马革裹尸,燕然勒功的悲壮,那到处是古战场的边塞之上,还有多少抛头颅,撒热血的冤魂还在游荡

  唐诗宋词铮然有声,铿锵作响。

  读唐诗,看“海上升明月”;品宋词,听塞外马嘶鹿鸣风萧萧。

  走在唐诗宋词里,醉在袅袅余韵中……

我眼中的唐诗宋词作文

  唐诗宋词风光旖旎,在我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光影。

  唐诗是我国诗词文化最鼎盛的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顶峰。孟浩然、王维的宁静淡泊;岑参、高适的边塞长吟;李白的浪漫奔放,杜甫的乱世悲歌。星光灿烂的诗坛是唐代文学乃至中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誓言给我鼓励;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让我向往;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乡愁让我心酸;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哲理给我启迪。

  宋词让人们高奏过悲壮威武的慷慨悲歌,低吟过委婉动人的缠绵情话,悲叹过心脾气短的穷途末路。

  我渴望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悲叹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席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向往辛弃疾的“了却郡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我感慨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唐诗短而精练,掷地有声;宋词长而有韵,回味无穷。

  迷人皎洁的汉宫秋月令我心驰神往,倾国倾城的燕瘦环肥使我魂牵梦绕。

  唐诗宋词不仅是一种文化,也是一段历程,更是一个传奇!它所代表的是一个个永远陶醉的王朝。

  每次读到唐诗宋词,我都会有一种全部占有的冲动,这,也许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唐诗宋词,是你,在我心头激起了层层涟漪。

传统文化作文:唐诗的魅力

  淡去了刀光剑影,渐远了鼓角争鸣。穿过历史的烟云,我们仿佛看到了宏伟的唐朝。唐朝的雄浑气度有魅力,唐朝的精美陶瓷有魅力,唐朝的繁荣昌盛有魅力,而最有魅力的我认为还是唐诗。

  唐诗的魅力在于它所体现的气度与强盛。从“将军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从“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从“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唐人恢弘的气度、豪迈的气概和非凡的自信自然融入到这些唐诗中,透视出唐朝国力的强盛,没有什么东西像唐诗一样可以穿越千年向我们传递如此精微的信息。它就是一部诗化的史书,研究唐代历史,我们没有理由不研究它富于魅力的诗歌。

  唐诗的魅力在于它所描绘的细腻与美妙。苏轼评论王维诗歌时说,“品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你看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山流”,怎能说不是一幅灵动的山水画?“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的《清江花月夜》岂不是一幅神韵飞动的水墨彩图?唐朝风景太多太美,以至有这么多乐山乐水的诗人。回首千年,大唐的风景似乎还在眼前。唐诗如画卷,收藏着唐朝秀美的风景,以至使我们分不清到底是唐诗的魅力,还是山水本身的魅力。

  唐诗的魅力在它所表达的人格与精神。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他的弊端,唐朝既是辉煌的,又是糜烂的。值得庆幸的是,总有一群时代的精英、民族的脊梁在为天下苍生奔走呼告。在唐代,这种声音最深沉的当属杜甫。杜甫一生穷困潦倒,可他却十分关心民生疾苦。无论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叹,还是“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的沉吟,都无不传达出他对战争的厌恶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唐诗因杜甫等人低沉有力的吟唱而具有一般诗歌无法比拟的魅力,它已不再是纯粹的文学创作,而是崇高精神的呐喊。

  唐诗的魅力远不只这些,它是中华民族古典文化的瑰宝。因为无穷的魅力,它涉过时间的长河流传千年;因为无穷的魅力,它突破语言的壁垒广为流传;因为无穷的魅力,它超越一个鼎盛时代的一切,抽象为唐代的符号。唐诗的魅力无限,唐诗的魅力永恒。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道德、科学、文学、艺术等。而让我觉得最有魅力的莫过于是文学当中的唐诗。

  刚开始接触唐诗时,只是觉得唐诗的一字一句都是那么的有韵律,都是那么的令人朗朗上口。虽然不能理解诗中的内容,但这韵律已经令我深深地喜欢上了唐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领会到诗中的内容,感受到诗中的情感,体会到诗中的魅力。

  唐诗的魅力体现在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你看那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春、夏、秋、冬的景色写得那么的美妙。唐诗啊,除了描写一年四季的景象,还有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静山水画和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广阔壮丽的动人画面,如此等等。至今,诗中那些美丽朦胧的画面还时不时在我的脑海中出现。这,便是唐诗的魅力。

  唐诗的魅力还体现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在“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中,我们能体会到王维对大自然美景的迷恋,对归隐生活的追求、向往、满足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在“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我们能体会到杜甫对时世艰难的忧国之情以及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抑郁之情。在“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中,我们能体会到李商隐回忆往事,内心无限的惆怅与伤感之情。在短短的诗句中,我们便能了解到诗人那淋漓尽致的感情。这不仅仅是唐诗的魅力更是诗人那澎湃激昂的情感的魅力。

  唐诗小巧精炼,它的篇幅不长,只有寥寥数语。但是,在这寥寥数语中,却洋洋洒洒地描绘着一幅幅优美的画卷,饱含着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不得不说,唐诗,确实是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伟大结晶。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的文化——唐诗能够陶冶人们高尚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为人类的生活提供着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让我们一起感受唐诗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吧。

唐诗的魅力作文

  唐朝繁花似锦,唐诗便是一朵不可或缺的奇葩,有着无穷的魅力。

  不必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中的伤感落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里的满目凄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中的怀古伤今;“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里的惆怅无奈。也不必说“令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诗作里的豪情壮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文字里的清新亮丽;“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内心的豁达乐观;“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诗仙笔下的唯美浪漫;“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诗作中的勃勃生机。单是边塞诗作中的辽远壮阔,就让人回味无穷。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狼烟孤直,大漠无边,滚滚长河映照着圆圆落日,景象壮美辽阔。回想诗句,王维原是形单影只“使至塞上”,似“蓬草”纷飞般孤寂飘零,却在“入胡天”的当口,见证了大漠的雄浑,由此,一改往昔的落寞,诗人也豁然开朗起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黄沙漫漫,但吹不散将士们杀敌建功的雄心壮志。朗读这句诗,我仿佛看见一个意气风发,身披金甲的将军,在行军帐前,立下铮铮誓言;我似乎又看到一群身经百战的勇士,在漫漫黄沙里,岿然不动,蓄势待发。心坚气盛,何愁“不破楼兰”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望着眼前这孤城一片得苍凉之景,边塞将士不禁涌起浓浓的乡愁。虽然思乡情切,但是戍守边防的责任更为重大,与苍茫的边塞相比,更辽远的是那颗赤诚的心。终为保家卫国,“何须怨”

  ……

  唐诗,繁花朵朵。浏览摘选,我的心灵便在不断充实丰满;若要尽情话谈,那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说完。

  唐诗啊,你是一朵经久不衰的奇花,任岁月流逝,你仍可弥足留香。

  唐诗啊,你是一坛陈年不腐的老酒,虽时光荏苒,你却愈发醇厚绵长。

我知古典诗歌作文

  一首诗,或许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或许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或许是一个故事的演绎,或许是一段历史的印记……读着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我仿佛穿越到千年前的唐朝,与诗人对话,聆听他们的声音。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初唐,滕王阁集会,“四杰”之一王勃铺纸研墨,洋洋洒洒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天水相接,浑然一体。王勃将这浩渺的天地奇景定格在他的诗中,一直流传至今。但写景不仅是写景,自古情景交融,眼中景更诉说着心中情。怀才不遇的王勃,表露着心中的抱负,表达着达观的人生态度。目随景而动,心随景而静。我知,这美丽而心酸的古典诗歌。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盛唐,李白和他的两位朋友岑勋、元丹丘相聚于嵩山,煮酒论时世、谈人生,酒酣耳热、胸胆开张之时,来了一次酣畅淋漓的抒发。“赐金放还”,仕途遇挫的他,却声调高亢,意气豪放,留下了千古名篇《将进酒》。自信,痛楚,奔放,慷慨!具有忧国忧民之心的他,在一生碌碌无为、终日不得施展抱负之后,依然顽强地唱出了生命的豁达之歌。我知,这失意却豪放的古典诗歌。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晚唐,李商隐以仙侣比喻情侣,梦想青鸟使者代为探看思念之人。爱情的期待中融铸着几多痛苦,几多失望!然而,即使“相见时难别亦难”,也要“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唱出灼热的渴望,写下执着的追求,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我知,这细腻而绵邈的古典诗歌。

  从初唐,到盛唐,再到晚唐,多少诗人挥毫泼墨,抒发心中情怀,那一笔一画透着的,或许是愁,或许是悲,或许是狂傲,或许是喜极而泣,我看,我听,我知,这丰富多彩的古典诗歌!

古诗中的秋

  翻开诗集,我在里面寻找秋的影子,寻找那张熟悉的面孔……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落日的余辉照射在山坡上,世界是那么的宁静,张开双臂,吸一口秋天的气息,凉凉的,很舒畅,使人忘却了夏的炎热。坐在树下,任凭秋风吹拂过脸颊,我仿佛看到秋天的银杏树,叶子就像一把把小玉扇,扇啊扇啊,扇走夏天的炎热,带来秋天的凉爽。眨一下眼睛,秋天的枫树便在眼前,叶子像熊熊烈火,慢慢地从树上飘落下来,就像一枚枚邮票,一枚枚给大家送来秋的信息的邮票。

  “唰唰唰,”秋风吹着枯黄枯黄的树叶,把叶子吹得满天飞舞,它们落到地面上,埋进土里,漂浮在水面,落到屋顶上……看到这,不禁想起了“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秋天的风也蛮调皮的嘛!

  抬起头望着被秋风刷洗过的蓝天,一只只张翅飞翔的秋雁鸣叫着飞往南方,一句“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的诗句便浮现在脑海中,秋天的风多么善良,她告诉秋雁“秋天到了——秋天到了!”还亲自送它飞向南方,让它在残酷的严冬前逃过冬的扼杀。

  秋,一个金黄的季节,但我却把“秋”认为是她的名字。秋,她是一个小孩,一个淘气而又善良的小孩,她驱走夏,让人们脱离夏的煎熬;她埋葬落叶,让土地肥沃,让生命得到滋润;她送走雁,让它逃离冬的魔掌。

走进唐诗宋词作文

  唐诗,文学艺术百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它光彩夺目,摇曳多姿,千百年来,为人传诵不衰。不知何时,我也总喜欢捧一本唐诗诗集,走进瑰丽奇美的诗歌意境中,畅游一番,不知不觉中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

  走进唐诗,便走进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

  走进唐诗,走进初唐“四杰”,与王杨卢骆推心置腹,肝胆相照。理解了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那份诚挚,“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的羁旅思愁;懂得了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豪迈高歌;知晓了卢照邻“寂寂寥廖杨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的那份凛然气节;感受到了才高位卑的骆宾王“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的悲怆,“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的万千感慨。

  走进唐诗,走进一种洞天别样的人生。倾听宋之问于大庾岭北驿“阳月南飞燕,传闻至此回。我辈数未已,何日复归来”的衷肠,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苍凉心声;随王湾于次北固山下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奇观,随知章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春柳,随张若虚享受“春江花月夜”的美妙绝伦;从张九龄。的“兰叶”、“丹橘”里感受生活的哲理,与孟郊走进“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的母子深情里。

畅览古代诗文作文

  每每到了一个学期上半期时……

  “同学们,今天我们这些古诗,课后要把它背下来。明天课前我会让你们默写!”王老师习惯性的这样告诉我们。

  我翻开书,没有目的地看着,仿佛只是应付老师的那句话。

  当看到104页时,一句这样的诗映入我的眼帘: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好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呀!展现出一派“为了国家慷慨赴死”的情怀,将国家的灭亡,个人命运的悲惨写得淋漓尽致。

  短短的几字,将无可言喻的情感一笔而抒,这就是诗的精妙之处。

  我继续往下游览,尽情品味着那脍炙人口的佳肴。

  107页,让我感慨万千。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作者用“落红”来比喻自己,虽已“枯萎凋零”却还用自己的身躯去哺育别的花更好的成长。将自己为国、为民贡献的精祥简洁,精炼地概括出来。

  我在脑海里努力地搜索这些诗那么美的原因,一个念头拥了过来。

  如果不是他们有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吗

  这莫不是将他们的情感融入了这些诗

  这是他们的感情精华呀!他们这么用心地写,心灵这么崇尚,诗词这么优美,难道还不值得他们一学吗?学习他们的精神,学习他们的诗歌。

  读诗,使人明智。

  现在,我总算体会到为什么要让我们学诗了,我们不仅是在学诗的内容,不仅是在学知道,更重要的是育我们做人!

  多读,多学一些诗歌吧,它会让我们变得更明智!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作文好的开头和结尾

亲情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