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神话故事的成语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神话故事的成语

  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

  【牛郎织女】

  从牵牛星与织女星演化而来的神话故事里的主人公,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现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

  【女娲补天】

  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牵牛织女】

  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牛郎、织女。

  【清都紫微】

  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宫阙。

  【擎天之柱】

  支撑天的柱子。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有八柱擎天,后用以比喻能担负重任的人。亦作“擎天玉柱”。

  【日薄虞渊】

  犹日薄西山。虞渊,神话传说中日入之处。《淮南子·天文训》:“扞日呴至于虞渊,是谓黄昏。”庄逵吉校:“《太平御览》作‘薄于虞渊’。”

  【十日并出】

  ①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的太阳。②比喻动乱并起。

  【松乔之寿】

  松乔:神话中仙人赤松子与王子乔。指长生不老。

  【夸父追日】

  古代神话。同“夸父逐日”。

  夸父追日故事:

  相传远古时期,潼关只是一片湖泊,四周只有零散的几根树木跟一些杂乱的野草,极其荒凉。

  那时候,太阳离地面很遥远,太阳照到地面的时间很短,阳光柔弱,庄稼枯黄,怪兽出没无常,百姓们的日子十分苦楚。有一位夸父神同情老百姓,决定把太阳追回来,让太阳为大家做些好事情。

  夸父行走如飞,没有多长时间,就赶到太阳走道的入口处,撵上了太阳,远远地牵着太阳向地面的大海走来。可是,灼热的太阳光烤在他身上,夸父又累又渴,他急忙走到渭河边,爬在河沿上一气喝干了渭河的水。谁知刚站立起来,喉头里又一阵焦渴,夸父看看没多远的黄河水,紧跑几步,一头扎进水里……

  黄、渭两河的水叫他喝得差不多快完了,夸父又继续往前赶路。太阳烤在他身上,他没有一点力气了,强撑着拄上拐棍颤悠悠地往前面的湖泊走去,快到湖边,夸父就渴死了。

  夸父渴死的地方属潼关地界,他死后,附近百姓怀念这位追赶太阳的英雄,敬神一样祭祀他遗留下的拐棍,年复一年,代代相传。

  有一天,夸父那根拐棍突然生根发芽了。人们喜出望外,挖井担水,辛勤浇灌,这根拐棍竟分枝开花,叶茂果繁,百姓们更加爱护这棵神树。说也奇怪,树上的神桃让鸟兽吃了后,那核竟到处都有。果树苗破土生长,没几年功夫,黄河岸边就生出了一片桃林,人们叫桃林寨。夸父死后变成了一座山,当地百姓追念夸父神给人间带来的幸福,就把夸父变化而成的山峪叫夸父峪。

  再说太阳行到潼关地界,烤干了那片湖水。从此,潼关就成了一片干涸的沼泽。只有那拐棍变化成的桃林,不管太阳多历害,都晒不死这片茂密的桃林。

关于神话故事的成语

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有

  愚公移山:[yú-gōng-yí-shān]事。比喻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列子·汤问》:古代北山愚公,因为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阻碍出入,想把山铲平。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可能。愚公说:“我死后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山是不会增高了,终有一天会铲平的。”

  夸父追日:[kuā-fù-zhuī-rì]赛跑,太阳落山时,他跑渴了,把黄河和渭水都喝干,还不够,又想到北方的大湖去喝,可还没有跑到,就渴死在路上。这是个神话故事,表现古代人民决心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坚强意志。也比喻不自量力。见《山海经·海外北经》。

  五丁开山:关于古蜀国五位大力士的传说,后来也武术上的一种掌法。五丁开山的传说杜宇传帝位给鳖灵,鳖灵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子孙。后来,他们又把首都迁移到成都。

  六龙回日:古代神话传说太阳神驾着六龙车,羲和赶着车,在空中行走,他们走到高山顶峰跟前,也要迂回而过。

  叶公好龙:[yè-gōng-hào-lóng]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正爱好,甚至害怕。叶公:春秋时楚国的贵族。好:喜好。汉·刘向《新序·杂事》:传说叶公很爱好龙,用的器物上画着龙,居室上也刻着龙。真龙知道了,从窗口探头进来,在堂上拖着尾巴。叶公见了,连忙逃走,吓得失魂落魄。

  穿井得人:[chuān jǐng dé rén ]穿井:打井。指家中打井后省得一个劳力,却传说成打井时挖得一个人。比喻话传来传去而失真。

  涸辙之鲋:[hé-zhé-zhī-fù]沟里的鲫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涸:水干,枯竭。辙:车辙,车轮压的痕迹。鲋:鲫鱼。

  烛邹亡鸟:启示:揭露了统治者奢侈玩乐,重鸟轻人的残忍,歌颂了晏子巧言善谏的机智聪明。

  女娲造人:女娲女娲造人是汉民族始祖神话的典型代表。这一则神话意蕴丰富,它不但虚构了人类的产生,同时也试图阐释人类为什么会有社会地位的差别。有关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女娲补天和造人的不朽功绩。

  八仙过海:[bā xiān guò hǎi]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嫦娥奔月:[cháng é bēn yuè]嫦娥:月宫仙子;奔:投向。嫦娥投向月亮。

  牛郎织女:[niú láng zhī nǚ]牛郎织女为神话人物,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对恋人。

  精卫填海:参见人事部·冤怨“禽填海”。金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之二:“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叶公好龙:[yè-gōng-hào-lóng]比喻自称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正爱好,甚至害怕。叶公:春秋时楚国的贵族。好:喜好。汉·刘向《新序·杂事》:传说叶公很爱好龙,用的器物上画着龙,居室上也刻着龙。真龙知道了,从窗口探头进来,在堂上拖着尾巴。叶公见了,连忙逃走,吓得失魂落魄。

  井底之蛙:[jǐng-dǐ-zhī-]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天衣无缝:[tiān-yī--fèng]像天上仙人的衣服那样没有缝儿。比喻诗文或事物完美自然,浑然天成,没有破绽缺陷。天衣:天上的衣服。

  涸辙之鱼:[hé zhé zhī yú]涸:水涸,干涸;辙:车轮的痕迹。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女娲补天:[nǚ bǔ tiān]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海市蜃楼:[hǎi-shì-shèn-lóu]大气中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或全反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常发生在海边和沙漠地区。古时传说这种幻景是海里的蜃吐气而形成。蜃:蛤蜊,海里的一种贝类动物。

  开天辟地: [kāi-tiān-pì-dì]指前所未有的,有史以来第一次。古代神话传说:天地原来是一团混沌,盘古用斧子把它劈开,轻的东西上升为天,重的东西下沉为地。辟:开辟。

  来自神话故事

  女娲补天

  传说天地开辟之后,女娲用泥捏了人类。后女娲登基了皇位,镇守冀方的水神共工十分不满,就兴风作浪,女娲即令火神祝融迎战。经过殊死搏斗,共工大败,恼羞成怒,一头向擎天柱不周山撞去,竟将擎天大柱撞折了,霎时天塌了个大窟窿。天地相通,脉气失常,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万物陷入灾难之中。

  女娲见她的儿女们即将失去生存条件,着急万分,就决心炼石补天。可要去哪里炼石,女娲遍涉群山,选择了天台山。这里山高顶阔,水足石多,是炼石的理想地方。

  女娲在天台山上炼了九九八十一天,炼了块厚12丈、宽24丈的五色巨石,众神称好。于是依照此法,又用整整4年的时间,炼了36500块五色石,连同前面的那块共36501块。众神仙和众将官帮女娲补天,用了36500块。因石是五色的,形成了天上的彩虹、彩霞。

  且说天补好后,女娲担心天塌下来。这时有一大龟游来,献出了自己的腿。女娲过意不去,将自己的衣服送与它,从此龟游水不用腿而用鳍了。女娲用龟的四腿做擎天柱。因西、北两面的短些,故有“天倾西北”的说法。女娲补天后,洪水归道,烈火熄灭,天地定位,普天同庆,人们在天台山迎女娲归朝,女娲也十分欢喜。到天台山后,大家看天下的儿女们生活安然,高兴地吹起了笙箫。

  相传女娲在补天之后,开始用泥造人,女娲每造一人,取一粒沙作计,终而成一硕石,女娲将其立于西天灵河畔。此石因其始于天地初开,受日月精华,灵性渐通。不知过了几载春秋,只听天际一声巨响,一石直插云宵,顶于天洞,似有破天而出之意。女娲放眼望去,大惊失色,只见此石吸收日月精华以后,头重脚轻,直立不倒,大可顶天,长相奇幻,竟生出两条神纹,将石隔成三段,纵有吞噬天、地、人三界之意。女娲急施魄灵符,将石封住,心想自造人后,独缺姻缘轮回神位,便封它为三生石,赐它法力三生决,将其三段命名为前世、今生、来世,并在其身添上一笔姻缘线,从今生一直延续到来世。为了更好的约束其魔性,女娲思虑再三,最终将其放于鬼门关忘川河边,掌管三世姻缘轮回。当此石直立后,神力大照天下,跪求姻缘轮回者更是络绎不绝。中国古人认为,万物有灵,人既有属于物质的肉身,又有超离物质肉身的魂魄(即三魂七魄)。凡人大限及至,魂魄离体,之后就会在地狱使者即鬼差的带领下进入鬼门关,走过黄泉路,到了奈何桥,就会看到一块名叫三生石的石头。在人们创造神话传说中认为,每个人的前世今生,因果轮回,缘起缘灭的故事,都被重重地刻在了这块三生石上,因而它就能映照出每个人前世今生的模样。

  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却单单没有人类。这世界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70次。有一天,女娲走在这片苍莽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变得富有生气。

  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她一时也想不出来。

  她一直走呀走呀,走得有些疲倦了,于是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皱皱眉头,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皱眉头。她猛然醒悟了,这天地之间不就是少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吗?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这个世界呢

  这样想着,她顺手从池边抓起一团黄泥,搀和了水,在手里揉捏着,揉捏成了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奇迹出现了,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拥有了生命,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妈妈!”接着就是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对于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乐在心头,喜上眉梢。她给她创造的这可爱的小东西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更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

  女娲对于自己这优美的作品,感到十分满意。于是,她又继续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欢呼跳跃,嘴里总是喊着:“妈妈!妈妈!”这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和寂寞了。

  于是,她又继续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她一直忙碌着,直到晚霞布满了天空,星星和月亮照耀着大地。夜深了,她只能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她的工作。

  她一心想用这些灵敏的小生物来充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广阔了,靠她一个人捏泥人,速度太慢,而她也已经忙碌得有些疲倦了。得想出一个提高效率的办法。想了好久,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根枯藤,伸入泥潭里,将水搅浑成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小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没有两样。“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许多新的人出现,大地上不久就布满了人。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还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类终究是要死亡的,怎样才能让人类长久地生活在大地上呢,难道要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结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担负起养育婴儿的责任。这样,人类的种子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在增多。

有哪些神话故事的成语

  传说古时候,天空曾有十个太阳,他们都是东方天帝的儿子。这十个太阳跟他们的母亲、天帝的妻子共同住在东海边上。她经常把十个孩子放在世界最东边的东海洗澡。洗完澡后,让他们像小鸟那样栖息在一棵大树上。因为每个太阳的形象中心都是只鸟,所以大树就成了他们的家,九个太阳栖息在长得较矮的树枝上,另一个太阳则栖息在树梢上。当黎明需要晨光来临时,栖息在树梢的太阳便坐着两轮车,穿越天空,照射人间,把光和热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十个太阳每天一换,轮流当值,秩序井然,天地万物一片和谐。人们在大地上生活得非常幸福和睦。人和人像邻居、朋友那样,生活在一起,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生活过得既美满又幸福。人和动物也能和睦相处。那时候人们感恩于太阳给他们带来了时辰、光明和欢乐,经常面向天空磕头作揖,顶礼膜拜。

  可是,这样的日子过长了,这十个太阳就觉得无聊,他们想要一起周游天空,觉得肯定很有趣。于是,当黎明来临时,十个太阳一起爬上双轮车,踏上了穿越天空的征程。这一下,大地上的人和万物就受不了了。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团,他们一起放出的热量烤焦了大地,烧死许许多多的人和动物。森林着火啦,所有的树木庄稼和房子都被烧成了灰烬。那些在大火中没有烧死的人和动物,猪突狼奔,四下流窜,发疯似地寻找可以躲避灾难的地方和能救命的水和食物。

  河流干枯了,大海也面临干涸,所有的鱼类也死光了,水中的怪物便爬上岸偷窃食物。农作物和果园枯萎烧焦,供给人和家畜的食物源断绝了。人们不是被太阳的高温活活烧死就是成了野兽口中食。人们在火海灾难中苦苦挣扎,祈求上苍的恩赐!

  这时,有个年轻英俊的英雄大神叫后羿,他是个神箭手,箭法超群,百发百中。他被天帝召唤去,领受了驱赶太阳的使命。他看到人们生活在火难中,心中十分不忍,便暗下决心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帮助人们脱离苦海。

  于是,后羿爬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迈过了九十九条大河,穿过了九十九个峡谷,来到了东海边,登上了一座大山,山脚下就是茫茫的大海。后羿拉开了万斤力弓弩,搭上千斤重利箭,瞄准天上火辣辣的太阳,嗖地一箭射去,第一太阳被射落了。后羿又拉开弓弩,搭上利箭,嗡地一声射去,同时射落了两个太阳。这下,天上还有七个太阳瞪着红彤彤的眼睛。后羿感到这些太阳仍很焦热,又狠狠地射出了第三枝箭。这一箭射得很有力,一箭射落了四个太阳。其它的太阳吓得全身打颤,团团旋转。就这样,后羿一枝接

  一枝地把箭射向太阳,无一虚发,射掉了九个太阳。中了箭的九个太阳一个接一个地死去。他们的羽毛纷纷落在地上,他们的光和热一点一点地消失了。直到最后剩下一个太阳,他怕极了,就按照后羿的吩咐,老老实实地为大地和万物继续贡献光和热。

  从此,这个太阳每天从东方的海边升起,晚上从西边山上落下,温暖着人间,保持万物生存,人们安居乐业。

神话故事的成语故事

  操有个小儿子叫曹冲,从小聪明过人。曹操特别宠爱他,想立他为继承人。

  有一年,南方献给曹操一只极美丽的山鸡,可是它在殿堂上不肯鸣舞。众人束手无策,认为请曹冲来也许有办法。为什么这五六岁的孩子受人器重呢?前不久,孙权送来一头大象,北方人从未见过,很想知道它的重量,就是没法称。曹冲在边上如此这般说了一通,曹操觉得很有道理,就吩咐按曹冲的办法去称。曹冲命人把大象牵到空船上,看船吃水有多深,在船舷两边刻上记号。然后把大象牵上岸去,再拿粮包、石头装到船上,装到刻记号的地方为止。曹冲再让人把船上的粮包、石头分别点数,过称。这些东西的总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现在曹冲被请到殿堂上,他一看到山鸡,就命人取一面铜镜来。山鸡在铜镜前看到自己美丽的形体,仿佛置身于明净的湖面,居然连连欢叫、翩翩起舞。山鸡越舞越得意,竟不知停歇,直至倒地死去。

  成语“山鸡舞镜”比喻顾影自怜,自鸣得意。可惜,聪颖无比的曹冲只活到13岁便死了。曹操痛悼爱子早亡,失去了理想的继承人。

中国神话故事的成语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是混合在一起的,像一个黑暗混沌的大圆球,大圆球里面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有一个叫盘古的小娃娃就住在这里面。盘古在里面睡了很久很久,做了很多很多美丽的梦。

  一天,盘古睡醒了,他使劲眨眨他的大眼睛。咦,怎么什么都看不见呢?为什么和梦里的世界不一样呢

  盘古感到好闷呀,怎么才能离开这一团黑暗呢?盘古在黑暗里到处摸呀、找呀,希望能找到点儿有用的工具。哈哈,他终于摸到了一把斧头!

  盘古拿起斧头,用尽力气向周围砍起来。大圆球太坚固了,盘古累得满头大汗。不知道过了多少天,大圆球终于被砍出了一条小裂缝,有一道亮光从缝隙射进来。盘古高兴极了!

  盘古用手抓住裂缝两边用力地撕,把大黑球撕成了两半。黑球里清澈的一半往上升,变成了天;混浊的一半则向下降,变成了地。

  盘古看到周围变了样,非常开心,他快乐得跳起舞来。突然,他感到一阵剧烈的震动,原来,天和地还没有完全分开,正在往一起合拢。

  盘古可不想再回到那个黑漆漆的世界里,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盘古站直了身体,用自己的双手撑起天,双脚则稳稳地踏住地。

  现在,天和地又慢慢地分开了,盘古总算松了口气。可是,他刚把手拿开,只听“咔”的一声,天和地又开始往一起合。

  为了不让天和地再合到一起,盘古努力站直身体,用双手向上托着天,双脚则向下用力踩住地。他每天长高一点儿,天和地的距离就更远一点儿。后来,盘古不断地长高,长成了巨人。

  终于有一天,天和地都完全固定了。盘古终于可以休息一会儿了。他慢慢地躺下,闭上眼睛,微笑着睡着了,又做起那些美丽的梦。

  盘古实在太累了,他睡了一年又一年。最后,他的身体和大地连在了一起。他呼出的气飞上了天空,变成一朵朵白云和一阵阵微风,他的呼噜声变成了轰隆隆的雷声。

  盘古的两只眼睛,变成了天空中的太阳和月亮;身上一滴一滴的汗水,变成了闪烁的小星星。他的身子变成了陆地,手和脚变成了山脉。

  他身体里流动的血液变成了河流和湖泊,浓密的头发变成了森林,牙齿和骨头变成了各种宝石和金属。

  这就是盘古梦见过的世界,它多么美丽呀!盘古在睡梦里,开心地笑着。

神话传说的成语故事

  汉代有个书生叫刘向,上京赶考时,顺道登华山一游。华山上有一座神庙,庙神华岳三娘是一位美丽善良的仙女,自从被王母派遣到华山后,一直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这天,她正在庙中吟歌曼舞,消磨时光,突然发现一个书生跨进了庙门。她急忙登上莲花宝座,化为一尊塑像。走进大殿的刘向,一眼就看到了华岳三娘的塑像俊丽、温柔、安闲,刘向被深深吸引住了,心想要是能娶她做妻子该多幸福啊!可惜这只是一尊没有情感知觉的雕像。刘向怀着深深的遗憾,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取出笔墨,深情地在墙上抒写了自己对华岳三娘的爱慕之情。

  华岳三娘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心中不禁百感交集。面前这个书生多么英俊倜傥,文采斐然,他对自己满怀深情,而自己又何尝不被他深深吸引,又何尝不爱恋他呢?可是,一个是上界仙女,一个是下方凡人,又哪能缔结姻缘呢?目送怅怅离去又依依不舍的刘向,华岳三娘再也不能平静了。她沉吟再三,终于决定不顾天条禁令,要与刘向结为夫妻。于是,华岳三娘便化为一民间女子,追上刘向,向他道出了真情,从而二人两情依依,结为伉俪,恩爱无比。刘向考期将临,华岳三娘已有孕在身,依依惜别之时,刘向赠给华岳三娘一块祖传沉香,说日后生子可以“沉香”为名。二人十里相送,难舍难分。

  刘向在京城一举中榜,被任命为扬州府巡按。就在他走马上任之时,华岳华岳三娘却遭难了。原来,这时正值王母娘娘生日,在天宫大办蟠桃会,各路神仙均来赴会祝寿,可是华岳三娘有孕在身,便推脱染病而留在华山。谁知,真情被华岳三娘的哥哥二郎神知道了,二郎神勃然大怒,责怪妹妹私嫁凡人,触犯天条律令,要捉她上天受惩罚。华岳三娘一身正气,毫不畏惧,况且她随身还有一件王母赠的宝物——宝莲灯,此物是华岳三娘的镇山之宝,无论哪路妖魔,哪方神仙,只要宝莲灯大放异彩,都会被震慑称服,束手就擒的。二郎神自知不敌,就令自己的天犬乘华岳三娘休息之际,偷盗而出。这样,可怜的华岳三娘就被二郎神压在华山下的黑云洞中。华岳三娘在暗无天日的洞中生下了儿子沉香,为防不测,她偷偷恳求夜叉,将儿子送到扬州,留在其父刘向身边。

  沉香长大了,渐渐懂事了,知道了母亲被压在华山下受苦,就一心想救出母亲华岳三娘。他把想法对父亲说了,无奈刘向也只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叹气摇头。于是沉香便独自离家,去找母亲。他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华山。可是母亲在哪里呢?这个只有八岁的孩子,不知所措,放声大哭起来。凄厉痛苦的哭喊声,在空谷回荡,惊动了路过此地的霹雳大仙。好心的大仙,问明情由,深为善良的华岳三娘和受苦的孩子鸣不平,可是也无可奈何。于是他将沉香带回自己的住所。沉香在大仙的指点下,刻苦认真的学习,渐渐学会了六韬三略、百般武艺、七十三变。十六岁生日那天,沉香向师父辞行,要去华山救母。大仙称他有志气,并赠给他一柄萱花开山神斧。

  沉香腾云驾雾,来到华山黑云洞前。他大声呼唤娘亲,声声穿透重重岩层,传入华岳三娘耳中。华岳三娘不由心情激荡,百感在心。她知儿子已长大成人,一片孝心来救自己,激动不已,就将沉香唤到洞前。华岳三娘自知哥哥二郎神神通广大,当年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也败在他手中;沉香又年幼,况且二郎神还盗去了宝莲灯,儿子哪能是他对手呢?所以,华岳三娘叫沉香去向舅舅求情。

  沉香飞身来到二郎庙,向二郎神苦苦哀求。谁知二郎神铁石心肠,不但不肯放出华岳三娘,反而舞起三尖两刃刀,要向沉香下手。沉香怒不可遏,觉得二郎神欺人太甚,便抡起神斧,与他打起来。两人云里雾里,刀来斧往,山里水里,变龙变鱼;从天上杀到地上,再从人间杀回天宫;直杀得山摇地动,江翻海捣,天昏地暗。这件事惊动了太白金星,派了四位大仙去看个究竟。四仙姑在云端里看了一阵,觉得二郎神身为舅舅,如此凶狠地对待一个孩子,太无情无义了。于是相互使了眼色,暗中助了沉香一臂之力。沉香越斗越勇,越战战神,二郎神再也招架不住,只得落荒而逃,宝莲灯也落入了沉香之手。

  沉香立即飞回华山,举起萱花开山神斧,奋力猛劈。只听得“轰隆隆”一声巨响,地动山摇,华山裂开了。沉香急忙找到黑云洞,救出了母亲。整整十六年,受尽了苦难的华岳三娘才重见天日,她与儿子紧紧抱在一起,百感交集,泪流满面。

  后来,二郎神也向华岳三娘、沉香认了错;沉香也被玉帝敕封了仙职。

  从此,华岳三娘、刘向和他们的英雄儿子沉香全家团圆,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啦。

来自神话或寓言故事的成语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赵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处理,赵威后是一个很能干的妇女。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赵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齐国使者听了很不高兴地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赵威后笑着说:“不是,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赵威后和使者对话原文是: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这也就是后来演化出的“安然无恙”这个成语。

  解释: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

寓言神话成语故事

  有一对表兄弟相处感情很好,表兄叫临济,表弟叫元安,两人年龄只相差1岁,是很要好的朋友。这表兄弟两人的性格很不一样,临济遇事冷静,不爱虚夸张扬,性格内向、稳重;元安却好说好动,喜欢表现自己,性格外向、轻率。

  这一天,元安到临济家做客,临济设酒席款待他。表兄弟两个边喝边聊,兴致很高。不知不觉,酒至半酣,元安十分得意地对临济说:“表兄,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一定会替小弟高兴的。”临济关切地问:“表弟有什么喜事,快说来愚兄听听。”元安说:“小弟前日已得县令赏赐,就要被提升了。”看着元安那副高兴的样子,临济并没有一丝笑意,也没有一句表示祝贺或恭维的话。元安原本以为会得到表兄的赞赏,可是临济的表现却使他很失望。

  看看天色已晚,元安这才想起应该回家了。他起身告辞时,临济却一把拉住他,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小弟,听我告诉你一件事吧。有一条赤尾鲤鱼,样子十分好看,它自己也甚是得意。这一天,鲤鱼摇着头,摆着红色的尾鳍,向着南方游去了。可是它这一去,连它自己都不知道会游到那儿。如果游到宽阔的河里,那还算幸运;如果是游到了别人家腌鱼肉的缸里,那岂不是死路一条吗?”

  临济一番话,元安立刻深感惭愧,自觉不如临济。

  所以说,人们在顺利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得意忘形,现出一副摇头摆尾的轻狂相。

神话传说的成语故事

  万物之初,一只鸡蛋包含着整个宇宙。鸡蛋里是一片混沌,漆黑一团,没有天地,没有日月星辰,更没有人类生存。可是,在这片混沌黑暗之中,却孕育了创造世界的盘古。

  盘古在这只大鸡蛋里孕育成人以后,睡了一万八千年,才醒了过来。这时,他发现他生活在黑暗混沌的大鸡蛋里,心里憋闷得慌,浑身像被绳子束缚一样很难受,又看不见一丝光明,于是,他决心舒展一下筋骨,捅破这个大鸡蛋。

  盘古胳膊一伸,腿脚一蹬,大鸡蛋就被撑碎了。可是,他睁大眼睛一看,上下左右,四面八方,依然是漆黑一团、混沌难分。盘古急了,抡起拳头就砸,抬起脚就踢。盘古的胳膊腿脚,又粗又大,像铁打的一样。他这一踢一打呀,凝聚了一万八千年的混沌黑暗,都被踢打得稀里哗啦乱动。盘古三晃荡、两晃荡,紧紧缠住盘古的混沌黑暗,就慢慢地分离了。轻的清的一部分(阳)便飘动起来,冉冉上升,变成了蓝天;而较重的一部分(阴)则渐渐沉降,变成了大地。

  天地一分开,盘古觉得舒坦多了。他长长地透了口气,想站立起来,然而天却沉重地压在他的头上。他意识到天若不高高地升到高空,那么地上就永远不可能有生命存在。于是他坐下来沉思默想,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最后,他断定,只有他把天托住,世上众生才能繁衍和生存。于是,盘古就手撑天,脚蹬地,努力地不让天压到地面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光阴过去了一万八千年。这中间,盘古吃的只是飘进他嘴里的雾,他从不睡觉。开始,他只能用胳膊肘撑着,伏在膝盖上休息,因为他必须竭尽全力,用双手把天推向天空,终于,盘古可以将身体挺直,高举双手把天空向上托了,他的身子一天长一丈,天地也一天离开一丈,天升得越高,盘古的身躯也变得越长。天地被他撑开了九万里,他也长成了一个高九万里的巨人。

  天终于高高定位于大地的上方,而盘古却感到疲惫不堪。他仰视双手上方的天,接着又俯视脚下深邃的大地。他断定天地之间已经有了相当的距离,他可以躺下休息,而不必担心天会塌下来压碎大地了。

  于是盘古躺下身来,睡着了。他在熟睡中死去了。盘古是累死的,他开天辟地,耗尽了心血,流尽了汗水。在睡梦中他还想着:光有蓝天、大地不行,还得在天地间造个日月山川,人类万物。可是他已经累倒了,再不能亲手造这些了。最后,他想:把我的身体留给世间吧。

  于是,盘古的身体使宇宙具有了形状,同时也使宇宙中有了物质。

  盘古的头变了东山,他的脚变成了西山,他的身躯变成了中山,他的左臂变成了南山,他的右臂变成了北山。这五座圣山确定了四方形大地的四个角和中心。它们像巨大的石柱一样耸立在大地上,各自支撑着天的一角。

  盘古的左眼,变成了又圆又大又明亮的太阳,高挂天上,日夜给大地送暖;右眼变成了光光的月亮,给大地照明。他睁眼时,月儿是圆的,眨眼时,就又成了月牙儿。

  他的头发和眉毛,变成了天上的星星,洒满蓝天,伴着月亮走,跟着月亮行。

  他嘴里呼出来的气,变成了春风、云雾,使得万物生长。他的声音变成了雷霆闪电。他的肌肉变成了大地的土壤,筋脉变成了道路。他的手足四肢,变成了高山峻岭,骨头牙齿变成了埋藏在地下的金银铜铁、玉石宝藏。他的血液变成了滚滚的江河,汗水

  变成了雨和露。他的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精灵,变成了鸟兽鱼虫。

  从此,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树木、鸟兽虫鱼,天地间从此有了世界。

古代神话故事的成语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 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 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 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 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 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 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400字美文

初中运动会广播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