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露的诗句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枫丹白露诗歌

  题记:远去的背影

  安静些的叫白露

  活泼些的叫枫丹

  他们正赳赳的走在赶赴春天的路上

  只是来时白露沾衣,去时枫叶正丹。

  (一)化蝶

  ——小提琴变奏曲

  蝴蝶有三只

  一只叫庄子的总在梦游

  一只姓祝的嫁给姓梁的

  它们都有着美好的前程

  它们朝着爱情伸出尖锐的触角

  它们对花粉天生免疫

  它们从词牌子里飞出来时

  压根不是为了春天里一场花事未了

  当然他们偶尔也会逗留在小提琴

  微微颤动的琴弦上

  从柔和朴素的A弦开始,

  在明朗的高音区

  富于韵味地奏出诗意的爱情主题

  却不知道加花变奏反复

  是前进路上的障碍

  惊惶不安的小提琴还有

  那只梦游的蝴蝶总以为清醒的是自己

  而万事万物

  始终都在沉睡

  (二)地球仪

  倾斜45度角度

  沿着落基山脉下滑

  最后手指沉陷在一大片枫叶的漩涡里

  轻轻一旋

  我的经度纬度赤道战栗不已

  这甜蜜的晕眩是你制造的

  高原反应和海拔也是你给的

  沿着近乎完美的轨迹

  世界都在你面前微微晃动

  虽然脚下沉稳的大地

  在你轻轻地一旋时

  在你老去的下一秒里

  早已不被察觉的自转了又一圈

  (三)枫林醉

  试着爱上红番茄绿菠菜和野生的豌豆黄

  然后再去爱洋葱青橄榄和蔓生的苦瓜菜

  天气好的忘乎所以

  阳光一遍遍把黄袍加身

  荷叶上洞悉一切的露水

  透明着心事

  白露真白啊

  凛冽的风把那么多的落叶砍下来

  哪一片是你啊

  心底里一个泛红的声音

  抑扬顿挫着就能把一个名字

  从秋枫林里喊出来

  (四)枫丹白露

  要白露那天的露水

  只一滴就能滴穿干涸

  还要枫叶捧出红彤彤的心事

  不是因为一时的心血来潮

  阳光真好

  能孵出花朵

  当然也能让枫叶一面红了

  另一面也悄悄地变红

  我咀嚼诗经里的白露

  不怕把自己冻成青霜

  试着从一首诗里找到光明的出口

  不如在分行的文字里

  相依为命

  厮守终身

  (五)枫桥夜泊

  一星渔火

  引逗得满仓的绝句都悉数跃入江中

  至今有一首尚未泊到岸边

  安静的枫叶仍然一副流水的模样

  坦荡荡的钟声

  一遍遍掀翻夜航船的帆影

  此去寒山已经不冷了

  你到寺里吃斋还是念佛

  江心船有些顺流漂走

  有些睡意涟涟的泊在岸边

  江南的小雨不急不躁不温不火的落着

  那前世的冤家

  正定定的站在桥头

  被月老的红绳拴着

  一副不肯松绑的样子

  其实做一棵桥边的枫树也未尝不好

  “天天看江水从身边流过

  渴了喝一口河水

  美了照一照花容

  春天也好,秋天也好

  舒展的绿,开心的红”

关于白露的诗句

白露诗歌

  一)

  穿过那春天难戒的色

  和夏日红尘

  踩过蜂蝶遗骸,落翅

  和所有丛林

  来到问斩的八月

  功过难分

  光阴采用炼银术

  炼是非炼雾云

  货色于秋后

  主题越来越响亮鲜明

  (二)

  八月札,讲纪律

  三四月不以色相蹿红

  六七月,讲规矩

  不以十八变的身段招风

  到了名正言顺的八月

  旗袍紫红

  那开怀一露

  写尽春风

  白,非银两夺目

  露,非陷阱藏凶

  这一露,与天地同气

  如果叵测,有悬疑萦空

  就没有后来一色崇拜

  和统领江山的阵容

关于白露的诗句

白露诗歌

  一)

  从今天起,秋渐渐浓了,时间变得厚重

  前夜,西陆的虫声,从角落里响起

  断断续续地,一直持续到天明

  穿过夜空的露,从遥远的天边奔袭而来

  在每一叶草茎的边缘逡巡

  可能是听到了,宿鸟梦中的呓语

  就打湿一片黎明

  树荫下,路灯睁着它昏黄的眼睛

  暖暖地。

  (二)

  倾斜在童言无忌的世界里

  我突然想胡言乱语

  突然想找到语言的入口

  用文字抵住入夜的寒凉

  一个纷乱的思考,或

  一大块淹没在草丛里的青石

  (三)

  时光将褪去所有的颜色

  绿的叶,红的花,青的果

  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也没有什么不是永恒

  就像,秋是收藏起来的宿命

  冬只是一场雪的认真

  (四)

  门前的柳树上

  蝉准备在晌午,蜕去羁绊它的羽翼

  落入风尘,落入只有凡俗的尘世

  就像我,和我真实的名字

  永远听到一口井

  一种深不可测的问讯

  露从今夜白。

白露的诗歌有哪些?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南湖晚秋

  唐五代·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杂诗

  魏晋·左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白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今天,是白露。

  风,带着微微的凉意,空气中浮动着桂花的幽香。夏的炙热被一场秋雨驱赶的无影无踪。露珠如一个调皮的孩子,在花草树木间玩着滑滑梯,与清晨的一抹阳光构成一弧风景线。

  在每年的这一天,我们都会去山上采集露水,今年也不例外。

  在一片花草的渲染中,缀着无数饱满的露珠,在朦朦胧胧的晨雾中,晶莹里仿佛倒映着每年白露来这采集露珠的人们,是那样愉悦、兴奋。他虽然没有星星的深沉,钻石的闪耀,萤火虫的俏皮,却有着星星点点般的朴实无华,她闪着迷离的光,如人间最珍贵的宝石。

  我的手在树叶间一拨,它就咕噜咕噜滚落到瓶中,他是那样的清凉,如烟如雾,里花一般,以柳一般,以雪一般,以黛色的苍穹粉雕玉琢。

  她的身姿是那样曼妙,她是那样的热爱舞蹈,她是那样感恩自然母亲,我喜欢她不仅是因为她的美丽,更是爱她的无私奉献。

  她,为人们抹去了夏的燥然,为我们赎来了秋的凉爽。她,以樱花般绚丽的灿烂,为我们增添了多一分的愉悦。她,以那纯洁美好的心灵,感染着我们,感染着万物。

  放眼观去,露珠依旧在丛中打着旋儿,这一望无际而宽阔的原野,无处不有她们的身影。她们依旧在每一年的这个时候,给我们无尽的欢快,给予我们美好的希望,白露是什么让你这么的无私,让你处处为我们着想

  暮色茫茫,夕阳将下,我轻抖一身水花,手握一小瓶露珠,心中有些不舍,一步,一不转头,再看一眼,一颗露珠从叶间滑下,仿佛在说:“即使冷杉苍松,变成琼枝玉珂,榆杨换去中山装,枫林褪下火红的长裙,我依旧在这等你。”

  我一步,一步走下山去……

  我知道了,那是她们善良纯洁无知的心,指引他们这么做的吧,此时的白露是我印象中最深的时候……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萧萧秋风沿江巡视之际,摇曳的芦苇丛已泛起层淡淡的褐色,使得怀旧气息愈发浓烈。枝头上洁白的苇花随风整理着纤细的羽毛,抖掉岁月的尘埃,挥别昨日的眷恋。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弦月的月光不是很满,仅从指缝微微透出点清晖,随意散落在江面上,还有芦苇荡中。一弯淡月,三五疏星,数点渔火,几声蛙鸣。谁也不肯打扰这片刻安谧时光,就连江边芦苇也敛息静默,在沉思它们的茫茫苇生。

  草木有本心,个中自含芦苇。芦苇穿越了千年明月,远渡了万里山川,从《诗经》中立体起来。带着凝结的朝露,带着对伊人的无尽牵挂,从远古的先秦年代,从泛黄的故纸堆里,迤逦而行。一路轻声吟哦,一路轻撒苇花。脚下奔腾不息的江水,捎走浓浓的思恋;身边轻柔回旋的晨风,吹落淡淡的哀愁。

  苍苍的蒹葭悄然肃立,叶上的露珠圆润晶莹。世间诸多的美好并非源于期盼,而是回首于往昔的记忆。任凭记忆一点点凝固成型,再由微风轻轻弹归大地。

白露

  连绵了几天的雨终于停了。一早,天只是阴着,有风习习,急忙去地里,怕再下雨了,无法拍好那些等待相约的庄稼。 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有风,就少露水,只在背风处的草尖上顶了那么几珠,确实是白色的露,晶莹剔透。 多的仍然是虫鸣。到底是秋凉了,虫子们叫冷的声音密密麻麻。特别是夜间和早晨,仿佛就在我的耳边、 窗前甚至床头———虽然我住的是六楼。

  《诗经·豳风·七月》有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由远及近,蟋蟀由旷野至屋宇。一步步地偕着时令到你身边,告诉你天凉了,快高兴地玩吧,“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虫鸣依然是大合唱,只是少了蝉声,好几天没有听到了。虫子的鸣叫,需要细听,才能分辨出“嗤嗤嘶嘶唧唧嗞嗞咻咻哏哏啾啾咂咂”的区别。我还是找不到它们,只是它们的叫声如雨,表达着对时令的敏感,让你心头一惊和一凉,正如唐代韩愈所言 “以虫鸣秋”。于是,蟋蟀就有了别名———促织,是对那些懒婆娘而言的。它们叫着,天凉了,快织布吧! 织布需要棉花。“白露棉花好长相,全株上下一起忙。下部吐白絮,上顶有花香”———棉花在这个时候,如果是晴天,大日头当顶,一天得摘两次。棉桃开花, 棉蕾秀桃,叶疏枝朗,可着劲儿地成为田野里青秀的庄稼。而前些日子蒸蒸日上的苞谷们,开始把劲头儿全部转向怀抱中的孩子,顾不上了太多的梳妆与打扮。还有芝麻,叶落顶秃,而身上的一串孩子却精壮耐看。自然如此相通和相仿,谁说庄稼们没有灵性呢? 还有草们,到了这个时候了,都努力地籽粒供给得饱满充实,留待下一个春天的再绿。虽然草籽都是那么的细微,但也正是如此,它们可以随着一阵风,随着走兽的皮毛,随着人的衣角,随着鸟的叨啄而走遍天涯。

  生命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被选择,但不论贫瘠,它们总能创造出新一轮生命的传奇。 包括果木。我常去看的那棵枣树,只有两颗枣了,十分孤独地偎依着树叶。梨也下得差不多了,枝折叶落,泥地上多份冷凉。好在红红的石榴补充了落差,在枝间叶中鼓涨着嘴,一派喜欢! ———春华秋实,经历了各个季节风雨的爱,苦难终于成为辉煌。所以,我给它们拍照时,尽可能以天空为背景,让我们共同仰望。

  午睡起,阳光竟从云间显露,将这初秋暖成温柔,忙又拍了一些花的照片。这个时候也有花, 并且开得艳眼。凌霄花,蕾如指,嫩金色;花如红色喇叭。红花,也叫水红花,一枝一花,就在枝头顶端,花如谷穗,浅红,但在绿叶的衬托下,媚且艳。还有一种不知名的花,春天开到了现在,细碎的粉红,看上去很舒服。

  心情好的话,一切都好看。空中有一朵小小的白云,被淘气的风反复修改着,如我此时的心情。我甚至能看到盆地的故乡,故乡的爹娘,他们在挑拣着没有上化肥的花生大豆辣椒,晒在阳光下,然后走在给我送来的路上,一年又一年, 岁月绵长!

杜甫白露的诗句介绍

  唐·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年少优游

  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年(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天宝七年(748年)秋,杜甫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仕途不顺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天宝六年(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年(751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年(755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战乱流离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为官时期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成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帝自是不甚省录”,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这一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西南漂泊

  乾元二年(759年)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广德二年(764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辞了职。这五、六年间,杜甫寄人篱下,生活依然很苦,他说:“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狂夫》)“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他用一些生活细节来表现自己生活的困苦,他说他的孩子那种还没有懂事的孩子不知道对父亲很尊重,不知夫子礼,饿了的时候不管是不是爸爸,是不是要遵循父子之礼,饿了就吵着要饭吃,在东门外号哭,到了秋风暴雨之中,杜甫的茅屋破败,饥儿老妻,彻夜难眠,他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广德三年(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经嘉州、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云安(云阳),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到达夔州(奉节)。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杜甫得以在此暂住,为公家代管东屯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雇了几个雇工,自己和家人也参加了一些劳动。这一时期,诗人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江舟长逝

  大历三年(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

  大历五年(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白露

  出门面冷瑟风凉,

  侧目花蜷玉露茫。

  遥想深山迷雾处,

  农家种麦笑飞扬。

蒹葭苍苍,白露苍苍

  茫茫水面,白雾缭绕,蒹葭微白,淡淡一片是露的凝思。雾起微凉,风动带香,白露似霜,静静一朝又是谁的期待,谁的渴望。白露,已在江上结了千年,白露里的风情也已结了几千年。欣然想象,多情的人儿荡舟而去,凭风遥望,茫茫水面若隐若现,亦或是把酒赋诗,畅快言语,也或许只吹箫一曲,独钓白江,物我自然,畅快一时,逍遥一时!多情,优雅,浪漫,超然,都已在这白露里明了,而那小舟,也已驶进历史的长河之中,已驶进岁月的洪荒里。

  白露起,多少个日出已成见证,多少个日落已成幻影。诗词已唱了好久,却依旧让人口齿留香,生发眷恋,一如既往的却是不变的风情万种,亘古长流的是那一种淡然与逍遥。白露消,无数的过往已消逝,无数的记忆已飘飞,历史的水面依旧万里无痕,心灵的天空也依旧云淡风轻。不曾悲伤,白露从容,不曾遗憾,白露从容,不曾懊恼,白露从容。从容来,从容去,是是非非,来来回回,白露不言。蒹葭为依,白露欣然。

  一朝花开,一朝露凝,一朝日暮日升,白露尤在,岁月待续。

  伊人

  坠落红尘的女子,纤衣素手,笑眸媚生。那一日,谁与谁擦身而过,惊艳回眸,目光触碰,娇羞的红云悄悄踱上了谁人的脸庞,一个微笑如同久酿的美酒,眨眼见便醉了谁人的心。

  年轻的心在红尘孤独漂泊了太久,相遇,竟成了最美丽的重逢。

  是否,为这一刻,伊人已苦苦求佛五百年。

  水湄,蒹葭,谁与谁相约江畔,谁与谁划浆而上,朔回还是朔流,轻漾还是微荡,都是年华里最美的纪念。蒹葭为证,白露为媒,花意水情,月色下谁是谁的伊人,谁是谁的守望,相约在江水,等待予蒹葭。

  情挚意真,水湄旁有伊人在等。风撩起青丝根根,衣衫层层,落了脂粉,却喜了心田。

  伊人在流年里守望,谁许谁地老天荒。

  醉

  轻轻念起这段上古文字,我心陶然。“蒹葭苍苍”,茫茫水面有蒹葭生长,蒹葭苍茫,水面一如梦里的守望。“白露为霜”,微微润湿的空气里是蒹葭的芬芳,白露微凉,染透了历史的衣衫,却温暖了岁月的情怀,从容散去。“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彼岸是深情的守望,为了那彼岸的佳人,谁曾朔回又朔流,佳人又等过几朝几岁,谁又看过多少蒹葭苍苍。

  我醉了。

  我愿醉向这深情岁月的流年。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个人工作表现情况简述

介绍一种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