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论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我与信息技术作文

  我与信息技术从小到大,我有很多老师。在幼儿园时,有生活老师、舞蹈老师、音乐老师……上学以后,我又有许多语文、数学老师,还有英语老师……但是现在,我又有了一个特殊的老师——电脑。

  说起电脑这位老师,它和别的老师大有不同。它是靠人来控制的,而且,什么时候都不放假,也不休息,可方便了。因此,我在电脑上学到了许多知识。

  比如:我要学英语,教学光盘插入光驱,打开英语方面的,“a、b、c、d……”一个个标准的读音,通过音箱清晰地传入我的耳朵里,我如饥似渴地学着,学累了,还可以玩点游戏!网上有好多好玩的游戏,等着你呢!当然,网络给我的帮助,也不光是玩游戏了!比如说——有一次,我学了一篇有关于周恩来的文章。可我还想知道更多方面的知识,于是,我敲敲老师的门,有礼貌的对老师说:“您能告诉我一些关于周恩来的资料吗?”(打开互联网,用鼠标点到网址栏上,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了“周恩来”三个字,按一下“搜索”键。)不到一秒钟的时间,老师把我带到了周恩来的时代,给我讲了周恩来的生平小记,带我到周恩来的纪念馆,讲了周总理的简历,带我读了总理的佳作。我认真地听着,仔细地看着,把老师说的资料复制在我的文档里。通过打印机,把它们打了出来。我仔细欣赏着这份我和老师的杰作。会心的笑了!

  像这一类的事还有许多,老师也常常表扬的。瞧,我们班上的“学习园地”上,有一排漂亮的封面,还都是我设计的呢!

  电脑,你永远是我学习的帮手,我的良师益友!

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心得体会

  我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学习,提高了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认识,更新了教学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出路,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

  二、认识到,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计算机成为能以人类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当前科技发展异常迅猛,每个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不断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利用多种媒体组合,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参与和学习积极主动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首先通过自学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给学生提供自学条件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四、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可以改变教材的观念和形式,改变教学环境、手段和方法,变革教学模式,有利于面向全体同学发展个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紧迫的。

  因此,教育技术培训对我的教学受益匪浅,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教育的优势,引导学生善于置疑,积极探索,大胆联想,多方位,多层面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使学科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这次自主学习学到许多新的知识,但是更让我看到我自己的不足,我还要努力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我将会对新课程理念有更加深入地把握,也会更深刻地理解所包含的教育理念,更好的搞好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

2016浅谈信息技术应用体验心得体会

  总之,很遗憾培训时间之短,很喜悦收获颇多。我是70后的移动网民,虽然跟不上90后的原居民,但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名教师,我时刻准备着学习。不敢奢望培训中所学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立竿见影,但我会争取把自己所学的新的教育信息技术和新的教学理念切实地运用到教学中去。我时刻准备着清空自己,学习新的知识,老师将来的课堂与信息高度的融合是我不断努力的方向。

  去年年底,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要求将信息技术课逐步列入全国中小学的必修课程。此后各地采取了诸多积极的措施,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步伐。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这是一段艰难的探索与跋涉之路,相应的课程教材建设也同样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苦乐年华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起步于1981年,但以后的10年中,计算机课都只是作为具有较大灵活性的辅助性学科,在条件具备的学校以高中选修课、初中兴趣小组或劳技课、小学LOGO语言试验教学等形式存在;1994年,原国家教委在《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了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的观点,并首次提出了教材编写模块化的原则;1997年,在《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中,提出教学内容“以模块为主,兼顾层次”的方法,指导了全国各地的计算机教材的编写工作。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中国社会和家庭的普及应用,作为中小学生接受计算机普及教育的主渠道,计算机课程愈加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教材建设也相应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处在建设“初级阶段”的课程教材,还远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晓芜介绍说,现在全国各地都以很高的热情、积极认真的态度,投身到信息技术课教材编写和研究上,总体情况是百花齐放,同时,水平也参差不齐。到目前为止,在各地中小学中使用的教材有140多个版本,但内容均不是特别理想。

  据了解,目前信息技术课教材内容尚较陈旧、烦琐,语言乏味,像“使用说明书的分解”,和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尚有差距。在系统上未形成科学合理的体系,且深度不够。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目前应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然而现有教材大多讲计算机的使用,对网络安全、网络伦理、与技术相关的人文道德等内容涉及得较少,并且在计算机使用里文字处理、打字等篇幅较长。同时,过分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忽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忽视应用和操作。

  信息技术课是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材在形式上除了书本外,还包括多媒体形式,如光盘、VCD等。而现在优秀的教学软件比较缺乏,更多的像“书本搬家”或“电子练习册”,既没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独特功能,又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化、个性化学习,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沼。

  渔舟唱晚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授业、学生求知的重要渠道,好的教材是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在现阶段,全国的信息技术课教材出现一些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信息技术课还十分年轻。由于经济和教育水平的不平衡,各地课程的进度很不一样,有些学校开始计算机教学探索已20余年,有的则刚刚起步。所以在系统性上都只好以学生的零起点为标准,这样在内容上交叉重复,没有层次,不适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其次,信息技术课由于是新兴的学科,不可能像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一样,已有严密的学科体系。在课程研究方面,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既没有组织机构上的保证,也没有教学研究的渠道。很多教师不是计算机教育科班出身,而且教龄较短,还都较缺少教学经验。对他们来说,教材建设是边教边摸索的过程。

  再次,各省市遵循“一纲多本”的原则,都在自己编写教材。编者有计算机界的,有大学教师、中学教师,还有一些知名出版社。虽然形式丰富,角度多样,但内容却基本上变化不大。由于“一纲多本”在“本”上没有规定限量,而且教材出版也包含经济因素,各地积极性较高。同时一些地方保护主义意识限制了省市优秀教材的交流。

  教育和计算机软件产业联系越来越紧密。目前,开发教学软件的企业对基础教育的研究探索尚不完善,比较缺乏个性化、真正适合中小学教与学的软件。同时有些中小学校在信息技术教育建设方面投入很大,定位却不准,结果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风雨无阻

  专家指出,作为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计算机教育在今天已不仅仅是一种劳技教育和职业教育,和语文、数学等学科一样,更是一种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

  具体到教材编写上,应准确把握基础教育的宗旨,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要求,“信息技术教材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计算机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我们应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探索小、初、高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精简不失实用,严肃不失活泼。只有这样,才能建构出适合我国国情、符合计算机课程特点、体现先进的认知理论和教育观念、适合于新型教学模式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与教材体系。

  在教材编写上应采用开放式的体系,突出计算机工具性的特点,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以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学习,进行学科渗透,是极为必要的。

  由于各地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机器设备、师资水平、课时安排、学生素质等条件各有差异,因此,在教材内容的具体设置上,最好有一定的层次和弹性,使得不同学校可根据课时、师资和设备等条件灵活安排。教材要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在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导、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科体系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如以计算机常用软件的操作和应用为主,简单介绍工作原理、程序设计等,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po、画图,以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个性品质。教育部门和企业也要加强协作,共同致力于优秀教育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要真正编写出让教师爱用、学生喜欢的教材,还应该对现有的教材进行不懈的思考与研究。任何不足都是成长的印记,要善于从问题中总结教训、规律。同时,不断补充进新的知识,以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而对于目前教材版本的繁多,王晓芜认为,应多出精品,抓好精品的推广和使用,避免较高水平的重复。全国范围内有几套优秀的、可供不同地区选择的教材就完全可以满足需要。教材竞争应该是学术上、教学水平上的竞争,而不应该只是经济利益上的竞争。

  春暖花开

  现在,全国各地在信息技术教材建设方面都有了相当的进展。但各地不可能平衡发展,应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走一步,走快一点,在教材改革上积极探索,迈出更大的步子。

  让全国90%的中小学校都动起来,再逐步发展,逐步规范。王晓芜表示,对各地教育部门、各学校来说,这段时期都是学习摸索的过程。现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有利于活跃课程教材的研究氛围。通过一两年的时间,有了实践的检验,有了经验的积累,有了更清醒的把握,相信一定会迎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材更加明媚的春天。

我与信息技术作文

  我 与 信 息 技 术 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刚一回到家,妈妈就神秘地对我说:“石宝琦,快去看看我送你的礼物。”“礼物?”我高兴地冲进房间。

  只见我的书桌上摆着一台“小电视”,与众不同的是它全身披着雪白的外衣。我走近它用手推了推,它居然可以随意转动真像一个小魔术师。“妈妈,这台电视机真有趣。”“傻孩子,这是电脑。”“电脑?!就是什么都能做的电脑。”“我有电脑啦!”我高兴得欢呼起来。妈妈摸了摸我的头,抽出抽屉说:“电脑除了有显示器以外要想打字还得有这个--键盘。人有大脑,电脑的大脑就是‘主机’。你别小看它了。在里面都是一些贵重物品,它能把所有的信息保管好,就像一个“小管家”。如果丢失了一件很小很小的零件,电脑就会伤心的哭泣起来,而且大部分保存在电脑里的图片、声音等信息就会溜走,甚至电脑不能用了。电脑还有一个“小指点神”--鼠标。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控制电脑。

  刚开始我只会玩游戏。有一次我玩的很高兴我不小心按了一个键显示器停住了还出现了几个大的英文字母,我自以为自己聪明去问爸爸:“爸爸计算机是不是进了病毒了呀?”爸爸走到计算机前说:“哎!吓死我了,我还真以为进了病毒呢!你只是按了这个游戏的暂停键而已。”从那以后,我又学会了安装程序,打字、画画等。 几个月后,我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就是电脑网络。其实电脑网络和主机程序一样有趣。它所有的游戏都是跟真人在玩。它是一个无穷无尽的世界,你可以尽情的创造。在这里你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知道更多的信息,掌握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有一次,老师要我们查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我就在网上搜索这一栏里输入“西沙群岛”这几个字,接着进入西沙群岛就够了。还有一次,我要到武汉科学技术馆去参加活动,不知道从我家到武汉科学技术馆怎样乘车。我马上上网在武汉热线里找出数字地图,在里面查到了我家到武汉科学技术馆乘车路线。网络真神奇呀! 电脑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武昌车辆厂子弟小学 石宝琦2 0 0 3 年 1 月 2 5 日

  我上二年级时,家里买了一台电脑,我一下子被闪烁的彩色画面所吸引。 当时家里没有一个人懂电脑,妈妈按照说明书一步一步地将随机携带的“幸福之家”软件装了进去,并一再叮嘱我别动电脑,免得弄坏。 我还是忍不住,趁妈妈不注意上前“玩”了一回电脑,这下惹祸了,想不让妈妈知道都不行,因为我把妈妈费了半天劲才装进去的“幸福之家”全部卸载了。 当时我被痛斥了一顿。 电脑最初给我的好感一下子跑得无影无踪。 我恨透了电脑,看它哪儿都不顺眼,简直是个怪物,我经常责怪妈妈买来一个废物放在家里占地方。 从那以后,我对电脑不理不睬。 直到五年级我们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使我对电脑情有独衷。 说实话,开始我没把信息技术课放在眼里,反正毕业考试也不会考它。 发的新书我连看都不看一眼,只是上课的时候没办法,不得不听。 一堂课下来,就让我对它改变了看法。 信息技术让我了解到电脑是代替人脑处理信息的机器,它也和人脑一样输入信息,记忆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信息,只是这些功能我还没有掌握罢了,就像人不会用眼观察事物,不会用脑把看到的事物记住,不会去思考记在脑子里的东西,更不会把思考后的结果写在纸上,这种结果不是很可悲吗? 随着对信息技术的日益了解,我对电脑的态度也改变了。 它似乎也没有那么讨厌,昔日眼中的丑八怪变成了聪明的脑袋,信息技术能让它把自身的功能在我眼前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能凭借学到的信息技术,为班里设计功课表,其中还插入精美的图案;能把我所有的作文输入电脑编制成册;能制作简单的幻灯片、flash;还能上网聊天玩互动游戏。信息技术能帮助我做许多数不清的事情,是它让我和电脑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我现在学习紧张,但我每天不论多晚都会打开电脑过把瘾,一则复习掌握的信息技术,二则紧张之余轻松一下。信息技术成了我休闲娱乐的工具。另外它是我学习上的好帮手,遇到不懂的题可以上网找答案。特别是妈妈给我买了文取星电子辞典以后,信息技术更是功不可没,它使电子辞典成了我贴身的“老师”。 我爱信息技术,我希望它能为每个人带来欢乐,带来方便。

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

  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到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已经对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教学提出了统一的要求,例如,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教师资格标准等等。

  对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和出版而言,出版社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来设计教材,达到国家的教育教学要求。出版社编写《信息技术》教材的操作程序是:根据国家标准确立教材的预期目标;确定教师和学生实施教材后要达到结果的评价标准;研究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学生现状与课程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设计课程教材的结构主线;形成完整的教材方案。课程教材标准化的优点是对全体学生有一个统一的培养目标,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高质量的教学要求,保证教材开发和教学实施过程的质量,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保障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课程教材制度。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及应用学校教育信息化系统包括教育目标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教育教学手段信息化,教育资源信息化。课程与教学模式信息化,学习方式信息化,教育教学评价信息化。教师培训信息化,教研科研信息化等方面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下面着重谈谈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个问题。

  二、对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解和做法所谓课程的整合,一般是指对课程设置、课程的教育教学目的,教学设计,课程评价诸要素作系统的考虑和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何具体理解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如何实现整合,现在还存在不同的理解和做法。当今,学科课程整舍己成为各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教学热点和发展趋势。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三、努力促进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一)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创造必要的条件首先,要加强教育信息化的紧迫性和前瞻性。各区政府和区教育局把实施教育信息化与创建教育强区联系起来,把它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2000年10月,教育部提出从2000年起,用5至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现“校校通”,以信息技术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在2005年前,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都能上网,加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推进多媒体为重点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发展网络教育。其次,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挥后发优势,瞄准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目标,“统一规划,试点先行,全面推进,注重实效”,努力实现全区教育信息化跨越式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网络教学应用系统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硬件环境,如校园网的建设,即“路”;二是教学应用平台和管理应用平台,即“车”;三是教学资源,即“货”;四是“驾驶员”,也就是人(含教师和学生)。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核心,培训教师是关键。(二)学校应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1.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根据建网、建学、建队伍并重的原则,抓紧教师的培训工作。对教师的培训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进行先进教育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科素质和科研素质;(2)进行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培训;(3)教学设计方法培训;(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培训。2.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之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可以分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阶段,首先要用于优化课程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此,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开展网络教学模式。方法的研究,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试验,促进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改革,努力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基于网络多媒体、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和实验。例如,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制作、开发、研究;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和试验,等等。

  四、注意“整合”的误区1、学生主体地位的绝对化倾向在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中,教师是教学进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实施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相比之下,在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活动应当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然而,由于一些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存在偏差、对信息技术不太了解,或对新型教学结构掌握不够,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这表现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让学生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讨论等。2、教学情境创设偏离教学目标建构主义学习理沦十分强调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信息技术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因此,很多教师在进行“整合”时非常重视“情境的创设”。但是,有一部分教师由于没有真正理解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和意义,也没有很好地掌握情境创设的技巧,出现了为了情境而情境的现象。例如,有些教师在导课阶段习惯于用CAI课件播放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视音频材料,如果没有多媒体的支持就感到无所适从。有些教师创设的情境千篇一律,形式呆板,甚至出现“博士卖驴,三百字未见驴字”的现象,偏离教学目标。3、重活动形式,轻活动效果课堂中的教学活动要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教师在设计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准确体现教学重点,而且要着力培养学生在活动参与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花了很大力气设汁的活动只重视形式而忽视了效果。4、重视知识、能力的培养,忽视态度、价值观的培育过度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培育,是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又一个问题。在教学设计时,整合的目标不仅要包括知识,更要包括能力、素质等方面。敏锐的思维、坚定的意志、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渊博的知识一样是现代人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要素,它们理应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内容。总之,面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热”,广大一线教师应静下心来,认真研究和领会课程整合的实质与精髓,避免陷入技术至上的误区,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真正的整合应是该用时就用,不该用时就不用,要用得恰到好处。

  五、网络学习资源标准在网络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目前,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正受到重视,数字化学习资源日益丰富,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支持和促进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针对高等教育,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要求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1、降低课程制作难度、减少课程制作成本SCORM标准倡导的学习资源与学习平台分离的思想,为当前网络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由于课程制作和学习平台开发的分工,网络课程设计人员不必再为复杂的学习平台而苦恼,只需按照制作步骤组织好各种简单的学习资源,并将教学策略融入到课程的设计之中即可,而学习交互、协作学习、学习监控等功能都可以交给学习平台来实现。在以后的使用中,可以任意重新组合,不需修改原来的学习资源,实现了学习资源的重复使用。从内容的角度讲,为开发者降低制作成本和难度,缩短开发时间,避免资源的重复制作,保证符合SCORM标准的学习资源能在任何符合标准的学习平台上互通和使用。学习者可以更便捷地获取优质教育资源,可以按照学习系统给出的提示选择学习内容和制定学习顺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由于符合SCORM标准的网络课程的编序和导航都是由i内容清单文件所控制,因此开发者只需修改此文件,便可轻易地调整课程的架构和呈现顺序。从平台的角度讲,它鼓励各种学习平台的开发,保证符合标准的课程导入和使用。只要符合SCORM标准的学习平台都支持符合SCORM标准课程的导入,提高了教材使用的广泛性和重用性。2、实现网络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导航方式的个性化从课程设计角度讲,通过编序和导航规则的设定,能实现网络课程内容的呈现顺序的多样化,如课程目录是否隐藏,学习者是否可以任意选择课程内容;从系统平台角度讲,可以记录学习者学习的内容、所用的时间、测试的成绩,可以在平台中进行讨论和答疑。通过SN规则的设定,使网络课程能满足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实现适应性学习。不同的学习者在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所学习的内容和顺序也不尽相同。3、提高网络课程学习的适应性适应性网络课程就是在适应性学习理论指导下,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实现学习者适应性学习的一种网络学习资源。适应性学习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学习者通过与学习资源进行交互,来实现学习者对资源的适应,而教师通过设计学习资源的呈现内容和呈现顺序,来实现资源对学习者的适应。

  可见,学习资源对于实现适应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学习资源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网络课程,应充分应用适应性学习理论进行设计开发,将学习内容分解成小的知识单元,便于进行重新组合,设计相应的触发条件和学习顺序,实现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由于SCORM标准具有可适应性的特点,因此按照SCORM标准开发网络课程,可以实现课程的适应性导学、课程内容顺序的适应性调整等功能。本研究中,主要通过网络课程中编序规则的设定,来实现特定的学习功能。教师在开发网络课程时,可以将教学策略运用到课程的导航和学习顺序的设计中,通过设定前测和后测的通过值,实现网络课程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状态来给出相应的学习建议,学习者可以按照学习建议中的学习顺序进行学习,达到网络课程适应性提示和适应性导学的目的。在网络课程具体的设计中,应参照标准进行教学目标设计、课程内容框架设计、内容表现形式设计、学习顺序设计,并将设计开发出的网络课程导入到符合标准的网络学习平台中进行应用。以SCORM标准为代表的网络学习资源标准,为当前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途径,必将促进网络课程制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通用化。六、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1、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我国分类为10项技能,训练技能用微格教学的方法,在新的教学改革的形势下,我们认为这10项技能仍然是适用的,但是需要加入新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以适应教学改革思想的要求,同时开发出了学习指导技能。微格教学是一种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目的的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实际应用了镜像反馈的原理。2、教师教学媒体技能教育技术是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把技术引入到课堂,掌握教育技术是当代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和基本技能。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作为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是教育技术最重要的实践领域之一,教育技术的发展也与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密切相关。但是对研究者来讲,往往把二者孤立起来。教学媒体引入到教学中促使教学方法模式发生重大的变化。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媒体技术是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部分。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学校的各项工作,想把技术整合到教学、学校信息化建设等都需要教师。这些都要求教师掌握现代教育媒体技能。当然,这种技术包括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

  在网络课程具体的设计中,应参照标准进行教学目标设计、课程内容框架设计、内容表现形式设计、学习顺序设计,并将设计开发出的网络课程导入到符合标准的网络学习平台中进行应用。以SCORM标准为代表的网络学习资源标准,为当前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途径,必将促进网络课程制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通用化。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教育媒体纷纷触电,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在课堂教学中推广使用,它必将引发一场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到教育模式、教育过程等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在现代教育中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拟就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看法。

  一、多媒体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现代媒体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它进入课堂后,使教育、教学超越传统视野,使课堂冲破了时空限制,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的密度的容量,创造出知识、学问来源多元化的文化教育环境,为学生个性、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

  二、运用多媒体动画功能,体味人物内心活动。现代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认为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经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细致的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引发了我的思考,多年来人们一直对多媒体声像教学颇有微词,认为其“图解式”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我认为两者并不矛盾,相反它们完全可以融合,而且融合的很好,关键在于我们的教学设计。我的看法是“形象的画面 深度问题设计”,生动形象的画面是学生展开深度思考的依托,深度思考依托于画面又超越画面,是对具体画面的抽象概括和二度创造,后者正是我们的教学目标。

  三、运用多媒体声音功能,把握人物性格。多媒体计算机在播放录音方面,与普通录音机相比,功能更强大,使用更方便,它具有非线性播放功能。即:它能根据需要,选择性播放某一片断,也能把若干个片断连起来播放,在生动的人物表演中让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直观的认识,从而辅助学生对文本的把握。诚然,多媒体教学尚处在起步阶段,在实际运用中暴露出方方面面的不足,许多方面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但可以肯定,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它必将在将来的语文教学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四、网络是语文无限的资源宝库。二十一世纪是网络的世纪,因特网(Internet)的崛起正悄悄地改变我们的文化类型,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和知识系统使传统的读写文化向丰富的视听文化接轨。如何在浩淼的网海中筛选有用的信息,如何使学生适应时代的要求,是时代向教育提出的新挑战,也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发展契机。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为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苍白的思想、空洞的内容、贫乏的词汇等现象感到忧心忡忡,却又无可奈何。学生知识面的狭窄,思想层次偏低成为作文教学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我曾经想过布置一道作文(知识性作文),然后发动学生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在充分占有写作素材的基础上再动笔。也许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是杀鸡用牛刀,哗众取宠。

  我不这样认为:首先,网络建立的初衷之一就是方便人们学习和研究交流,学生上网查询自己需要的东西在国外早已成为平常。其次,网吧遍地开花,网络观念日渐深入人心,昔日王谢堂前燕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上网是潮流所趋。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的兴趣,有哪个学生不喜欢网络呢?作为信息时代的标志性产物和高科技的代名词,网络早已被今天的学生广泛接受。据不完全统计,网民中学生比例超过30%,而且这个比例还在扩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网络呢?上网两年多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备课时一旦缺乏哪方面的资料,第一个念头便是上网查询。可能有人认为从书本上照样可以查到这些知识,我的看法是书本毕竟不等于字典,教师手头不一定有自己需要的资料;即使有,也不一定查得到;查到了也可能费时费力;家里不是图书馆。网络上大大小小的搜索引擎提供关键字查询服务,使信息的查询变得异常简单,教《送东阳马生序》时,我花了不到五分钟时间,搜集了宋濂生平的大部分资料,我做的仅仅是在搜索框中输入“宋濂”两个字然后就有海量的信息等我去使用。

  多年来,老师们习惯于在“一根教鞭一本书,一只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中循规蹈矩,课件制作热兴起后,许多老师勇敢地投身其中,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效果;信息化浪潮风起云涌,再次为我们的教学手段的革新的注入了新的活力,较之其它学科,语文教学在这方面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是人们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性工具,反过来,人们在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知识的过程中慢慢培养了自己的语文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无须学习,因为任何形式的学习都是语文能力的习得。语文学科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信息浪潮铺天盖地的今天尤其明显。

  首先,它大大缩短了备课时间,教师再不必一段段摘录各种文字资料,而可以把更多时间用之于对材料的组织构思上;其次,主页信息通常图文并茂,甚至提供视频下载,这一信息组织方式是任何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第三,由于学生手头没有任何现成的参考书,屏幕是他们唯一的信息来源,这迫使他们不得不高度注意,以求最大限度地摄取信息。第四,它经典地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是对素质教育最生动地阐释。没有“预习提示”,没有“重难点”,没有段落划分中心概括,也没有“考试须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充分释放,其思维品质得到了极大的刺激和训练。我们所需要的所理想的不就是这样的教学吗?这,是信息时代赠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慷慨最珍贵的礼物。

  我确信这一天不会遥远。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将革命性的影响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现代化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之路,网络为我们的老师提供了崭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身处教改前沿,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拥抱现代化技术,热爱挑战,积极主动地投身到这场改革中去,使现代化技术成为黑板、粉笔一样得心应手的工具。缺乏现代科技素养的教师将越来越不受欢迎,为了学生明天的发展,我们应当以历史的责任感抓住机遇。

信息技术作文

  我和信息技术是好朋友,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信息技术都会帮我大忙。

  说实在的,开始我并没有把信息技术看得怎么重,我对电脑没有太大的兴趣,除了玩玩游戏、查查字典,也没有什么好干的。后来,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老师先把书本内容讲给我们听,再正正规规地开机实际操作。几节课后,我发现还有不少新知识,我了解到电脑是代替人脑处理信息的机器,它也和人脑一样输入信息、记忆信息、输出信息,通过网络,可以把全世界的信息联通起来。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台电脑,还有许多处理设备,以及互联网,电脑也不仅仅是只能打字、游戏,功能大着呢!

  在这次5.12大地震后,老师要求我们搜集一些在地震中发生的感人事件和有关震后的受灾情况。我回到家后,上新闻网查询了这些问题,了解并知道了这些问题。感人事件有:1.被压在废墟下的300多学生很危险,在一次营救失败后,总理冒雨攀上瓦砾堆,组织再次营救。10时20分,即时报道突然显示,“啊!总理摔倒了”,“老爷子的手臂受伤出血了,他把要给他包扎的医务人员推开了。”2.10时28分,当发现一名学生时,总理攀到塌方点,动手帮忙。当他看到抢险人员正在解救两名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表示,“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战胜这场重大自然灾害。”3.总理向前往汶川的登机部队领导发出指示:“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还有许多像这样的感人事件,最令我感动的是:大家来看下这个地震中的真实故事,(一位伟大的母亲)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边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震后的受灾情况有:据民政部报告,截至6月9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42人遇难,374065人受伤,失踪17551人,累计受灾人数4624.9048万人。正是因为这些信息,我做好了并交了作业;正是因为这些信息,我受到了老师的赞扬;正是因为这些信息,我深深地懂得了灾区人民的苦难和中华人民的爱心……这多亏了信息技术帮助了我。

  我爱信息技术,因为它是我的一个无时无刻都在帮助我的好朋友,还因为它能给我带来快乐,能给我的生活,学习增添色彩。

信息技术作文

  我们天天都离不开信息技术,我也不例外。

  有一次,是一个双休日早上,我的小闹钟催我快快起来。我一起来突然记起婷婷姐姐昨天打电话来说,我已经有了电脑并且设定了邮箱,地址是:XXX,你们可以给我发邮件交谈,不用再打长途了。我高兴地想:今天有时间,不如我给她发个邮件吧,和她说说话。我哼着歌儿进入了我自己的“搜狐”邮箱,我把我们一家人的慰问和关心告诉了婷婷姐姐,也把我的邮箱地址告诉了她,还说要她把在工作上的不愉快告诉我们,让我们也替她想想办法。信息技术真是一个再称职不过了的邮递员呀!

  还有一次,姐姐去和同事一起去办事,到了晚饭时间还没有回家。我们十分担心。忽然,我眼睛一亮,眼珠一转,哈哈,又想出锦囊妙计了!作文我飞快地跑到电话机旁,迅速地播了姐姐的手机号码,通了!我急切地问道:“姐姐你在哪儿,干什么去了?”姐姐抱歉地说:“唉呀,我忘记告诉你们了,我有点事情还没有办完呢。你们先吃饭吧。”原来是虚惊一场,要不然,我们的肚子就要倒霉了哟!这得感谢信息技术呀!

  信息技术有又帮了我一次忙。那天早上,我们都以为今天是阳光明媚,准备去梨园游玩。听收音机的时候,播音员说:“今天上午10:30左右会下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阵雨。”幸亏,幸亏呀!哈哈!谢谢老朋友—信息技术呀!

信息技术的发展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师素质的提高,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对外语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虽然我校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但通过大家的学习、交流和大胆探索,目前在教学中的应用还是相对普遍的,我们也从中总结了一些实践的经验,甚至也进行了一些稚嫩的理论研究。

  下面我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试对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粗浅看法。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原动力是学生自己知识的求知欲望。把学生从厌学困境中解脱出来,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是英语老师的职责。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借助多媒体辅助软件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教学What’syourfavouritesports时利用po软件动画设计,直观展示各种运动项目;通过上网下载,介绍部分运动明星如姚明、王楠等;通过动态感知,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利用了现代的声、光、电创造出一种形象、直观的现代氛围,使语言教学从单调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来,在学生面前展现的是文字、语音、形象、色彩这一新奇的美,这种美感会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跟随演示课件在动中学,学中动;乐中学,学中乐。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情景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教师是导演,导演出一幕幕场景;是画家,用斑斓的色彩展开生动的画面;是导游,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海洋中漫游……这种全方位的展示,创设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情景,吸引着学生,给他们一个愉悦的环境,使他们对课堂产生审美情感,使他们获得美的陶冶,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处在美的环境中,产生良性循环,增加学生学习的活力。例如,在教Unit10,SEFCBook1A时,刚好轮到我开公开课。因为本单元的主题是“爱护生物,保护环境”,我根据课文内容,以生态系统——濒危动物——拯救、保护濒危动物——环保宣传为线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根据学生和本地实际,精心地制作课件,创设真实生活情景。在授课过程中,我将“听”与“说”相结合,训练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特别在课结束前让学生观看了保护藏羚羊的MTV后,他们都深深地认识到,拯救一切动植物的濒危,就是为了拯救人类的濒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在课堂上,我利用课件设计相关动画情景,根据任务让学生先几个人一组进行准备,这时,学生会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发挥各自的才智,很好地完成任务,用英语表达好自己的情感。在教完具有表演性的课文内容时,我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进行总结性表演,把课文内容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此次听课的老师对本节课评价甚好。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个别学习环境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规律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在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能为学生创设个别化学习环境,因材施教。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人机对话,根据学生个别差异设计课件,使学生可以有选择地按横向方式对比学习或纵向方式学习循序渐进。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很难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许多知识进入课堂。另外,由于学生在知识背景、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别,教师只能针对多数学生能理解的水平讲课,学习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差的学生跟不上,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影响了教学效果,课堂学习的个别化几乎无法实现。为了在教学中创设适应不同学生智力水平的辅助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能尽情遨游于英语学习的海洋中。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在校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教学,本人尝试根据教材呈现课件内容,讲解课文的重点、难点,解答学生疑问。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学习内容的理解、熟悉、巩固,我把一些练习分成难、中、易三个层次,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操练,使他们都有成功的喜悦。应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监控功能,随时监看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课程进展,用教学网络的辅导功能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选择各内容的学习顺序和阶段进度,使个别化教学不断成为可能。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为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学模式”是对课堂教学整体进行教学研究的方法及其表现形式。新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BaiDu等网络浏览器来查询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求教师的指导。当前,这种师生合作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在教学Ne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要求上网查询有关Ne的情况,同时教会了学生如何有效上网,并从网上查到许多Ne的有关信息和各个景点的风光图片。通过教师示范上网动作,学生学会surftheInternet,学会上网查找对自己学习有用的信息内容,这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Internet提供的是一个完全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随着网络教学的普及,学生坐在电脑前就能感受到生动逼真的交际情景。Internet上的丰富资源也方便了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点难题。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1、英语是一门语言。英语不是教会的,而是在运用中学会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应用更促进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2、培养学生获取、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渠道是多层次、多方面、多类别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帮助学生使用电脑上网获取新知识能力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教师应指导、训练学生使用电化教育设施,做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有心人。3、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信息量大、直观形象,能全方位地、多元化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多层次地启发学生、引导思维、拓宽思维境界、引发发散性思维,使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等方面得到训练,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出良好的学生素质,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

  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注意适度使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是全能的法宝,教与学是一系列的双边活动,我们教师应把握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切忌把课堂上变成教师忙于进行电教多媒体的演示课、展览课。1、由于电教的密度大、节奏快,我们就要注意可接受性原则,要保证学生在形象、直观的语境中学习英语,自觉进行视、听、说、读、写的练习。再者,现有课件往往很难找到与课改教材内容相配套的,这就要求老师自己编制,在编制课件时,要注意资料的精心选择,画面的科学衔接,语言的准确配录等等。2、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不仅要辅助“教”,更重要的是要辅助“学”,而且使用要适度。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学生利用不好,有时反而会产生负面作用。再者,网络不是万能的,利用网络开展固然有它的优势,但应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不可忽视学生的个体特点。学生学习的良好品格、态度、兴趣及良好的习惯单靠网络学习是不可能形成的,只有与好的学习方法相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3、发挥集体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不能搞单干,更不能蛮干。我们要利用集体的力量,组织教研组、备课组教师根据教材分块制作课件,充实学校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总之,现代化在不断的推进中,但多媒体的应用是一种永不会过时的有效教育教学手段。它通过一种综合的媒体形式使教师的教育方式产生革命性的变革,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强学习和探索,使我们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信息技术

  通俗的来说,信息技术课其实就是同学日常说的电脑课。我对这门课的态度与情感可谓是经历了一波三折。

  小学里,电脑课是我最欢迎的课之一。不是因为我热爱信息技术,而是因为做完老师布置的极为简单的作业后可以在老师的允许下光明正大地玩电脑游戏,要知道,在处处都有老师紧盯,处处都有及山高作业的学校,这个“消遣”自然被大家也包括我极度欢迎。于是,在上电脑课前的那个课间,总会全班“倾巢而出”奔向电脑室,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个极度好学且热爱信息技术的班级,孰不知我们只是为了争取来课间几分钟来所谓的“放松身心”。记得有一次,我因一个不留意,在奔向电脑室的途中崴了脚,为此我足足赔了一个月的课间时光,可谓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上了初中,老师变了,性格迥异。常常一幅冷脸,更别提什么游戏了,谁要讲讲,还会被笑是“痴人说梦”。作业的难度也是陡然增高,为此脑细胞是成波地“牺牲”。作业还得当堂完成,一旦没交,期末是妥妥的“

  在信息技术中,我最不擅长的便是编程。不是我不喜欢它,问题是我喜欢它,可它不喜欢我呀!于是每次电脑课一遇到编程我便头疼,常常是拼死了百万脑细胞,花了将近二三十分钟还没编出个完整的程序。眼前的字母跳跃着,不安分地尽出错,使得我临近崩溃边缘,赌咒再不碰编程。

  可是老天硬是把我跟编程紧密地连在一起,并且貌似稍微改变了我的想法。

  自从分进

  就这样,我又开始期待起每周的信息技术课。每当我打着键盘敲出一个个字母直至一个完整的程序时,那种对电脑的热爱又回来了,那种要成为“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班级管理论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