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行为训练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浅谈锻造学生心理健康的思考与实践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

  人的心灵如同一片幽暗的森林,我跟随这本书一起,去探寻内心深处的奥秘,品味百年哈佛的智慧甘泉,为久旱的心灵注入一道健康美味的鸡汤。

  全书共十四章;由接受自我、相信自我、依靠自我、锻造自我、激励自我、超越自我、回归自我等经典篇章组成。一章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心理健康的要素,一节节以生动且富有说服力的事例证明了鲜明的观点。这的确是一本给予心灵营养的成长箴言录,更是一本提升心理素质的智慧枕边书。

  掩卷沉思,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必要锻造少年儿童和谐阳光的心理素质吗

  镜头之一

  :小学部小立同学,因以前学习成绩优秀,转校后因过度依恋母亲,居然死活赖在家里,拒绝到校上学。

  镜头之二

  :初中部几名学生,因成绩不理想遭到家长打骂,结伴逃学,夜间无处可去,唯有泡网吧,却对自己今后的去向一片茫然。

  镜头之三

  :新闻媒体报道一名中学生为逃避母亲无休无止的劝学,竟亲手勒死了自己的母亲。

  有人为合格的人才画了一个三角形:两腰分别是能力、知识,底边是什么?是健康的心理素质。锻造少年儿童和谐阳光的心理素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应该冷静地反思,究竟哪些因素影响了锻造少年儿童和谐阳光的心理素质呢?我们需要冷静地思考,针对以上几种情况试作如下分析:

  父母对少年儿童期望值过高造成心理负担过重。

  独生子女优越感的背后丢失了应有的自立自强。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不衔接,另外,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反差,单亲家庭的递增,家庭经济贫富悬殊也是造成少年儿童布满乌云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

  如何锻造少年儿童和谐阳光的心理素质呢?让我们以全新的理念关爱每一位学生。

  1、师爱感化。在人类爱的海洋中,师爱是一种高层次的、无私的、高尚圣洁的情感。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在《爱的教育》中有精辟的叙述:“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为无水之地,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空虚。”的确,师爱是教书育人的根本点与出发点。世界上最强大的不是坚船利炮而是一颗仁慈的爱心。书中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森林被皑皑白雪覆盖着,寒风从银装素裹的大地上呼啸而过。密得森太太和她的三个孩子围坐在火堆旁,倾听着孩子们的说笑,试图驱散自己心头的愁云。几年前,死神带走了他的丈夫。可怜的大儿子离开家,去遥远的海边寻找财富,再也没有回来。桌上烧烤的那条青鱼是他们最后的一顿食物。此时响起了敲门声,走进一位饱受饥寒、衣衫褴褛的客人,密得森太太师想到了自己流浪在外的儿子,毫不犹豫把这条鱼分一些给这位陌生人。而他恰是那杳无音讯的儿子,从遥远的国度回家了,想给家人一个惊喜。作为教师也应当忘却自己去爱别人。师爱以无穷的光照亮了学生成长的道路。我们应该保持一颗仁爱之心,坚持对真、善、美的追求,把无私的爱化作一缕清风拥抱每一位少年儿童,化作一片阳光锻造每一位少年儿童和谐阳光的心理素质。

  2、环境熏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周围的世界是生动的思想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学生生病,我带头关心,其他同学也能纷纷效仿。学生学习上有困难,我发动能力强的同学主动送知识上门……良好的班风,班纪,适合少年儿童的集体奋斗目标,行为规范,正常的班级舆论,先进同学的榜样示范,都是构成教育环境的重要因素。

  3、品格感召。在晨会课上,我请进古今中外的名人,让他们的事例占据少年儿童的心灵。《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告诉我们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哈佛教授给学生讲的200个心理健康故事》,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让它先感动我们教师的心灵,陶冶我们教师的品格,健全我们教师的心理。让我们教师再去播撒这粒种子,锻造少年儿童和谐阳光的心理素质吧!

  轻轻合上这本书,头脑中闪现出一系列的词:自信、自立、自强、勇敢、善良、自尊、快乐、诚实……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才能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才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才能获得命运的收获!如果没有和谐阳光的心理素质,那么再好的种子也不会生根发芽!

心理行为训练

大学生怎样加强心理素质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已经显得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发突出,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心理素质教育不仅与德、智、体、美、劳“五育”相互交叉并寓于其中,而且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寓于各科教学之中。通过心理素质教育,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进一步挖掘学生潜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素质教育注重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一般说来,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而一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应该包括社会适应素质、自我完善素质、职业适应素质、人际交往素质和开拓创新素质等,心理素质渗透于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等各素质之中,对这些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研究大学生心理状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大学阶段是学生迈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对在校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特殊意义,也有助于高等校院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因此心理素质培养不能脱离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采用渗透方法,通过各科教学来推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相结合才能顺利的开展,各科教室要根据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学习方法的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认知方式,使他们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关,具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发扬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保持开拓创新的精神。

  通过专门的心理辅导工作推行。学校要为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配备专门人员、场所,定期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活动,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对象、不同需要进行专题讲座。大学生发生心理问题很多时都是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因此老师需要主动寻找学生谈心,开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给予及时的辅导和治疗,帮助他们摆脱心理违危机,树立健康心态。

  当然,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更能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心理素质训练活动,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学会如何应付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会如何做人;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里,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个性品质。

  最后,大学是大学生迈向社会的最后摇篮,通过社会实践来磨砺,更能在生活中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要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兴趣哀嚎、能力特长,创造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增加社会经验,提高自身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面对各种社会挑战,体验失败感、孤独感、成功感,学会自我解脱、自我安慰,了解生活艰辛和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以磨砺意志和增强生活承受能力。

心理训练营回忆录

  周四早上,我们全班来到了盼望已久的心理训练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呢?在这里,我们度过了两天的快乐时光,各种好玩又刺激的项目让我们兴奋不已。当然,也让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现在,我就带大家一同领略心理训练营的那些好玩的项目。~

  首先,就是必须要具备团结力量的游戏了。首先,是一个高高的,用粗壮的树木拼起来的一块大木板,上面开了一个小小的窗口。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整个小组都要先后把全族人都“送”上去。我们小组有“沁儿”和组长“破浪小舟”……首先一个是大胖子王帅臣,我们全组人同心协力,把他的双脚托上去,然后就要靠他自己了:先用手抓住木板,再双腿使劲,用力蹬上去。哎呀,终于上去了。接下来,就要靠他在上面拉,我们在下面托……轮到我了,我带着一颗因为忐忑不安所以砰砰乱跳的心来到了木板前。现在,下面就剩我,沁儿和邢崇林了,他们两个把我的脚托上去,他们还要拉,哎呀,我好像卡住了,不行,使劲。终于,我来到了板子上。最后,沁儿和邢崇林也上来了。哎呦,我现在腿还疼呢!

  然后是“心心相印”,呃,听到这个名字你可不要吓坏了,千万不要乱想,这只是两个好朋友手拉着胳膊,从钢丝上走过去而已。这个钢丝可不是马戏团里面的,是很粗的。也比较简单。全班好像只有四五组没有过去,不幸的是,我也没有过去……

  我和李邰宇(她可是班里有名的乖乖女哦!)组成了一组,走到中间时,不知是因为步调不一致还是怎么回事,我们俩掉了下来,以失败告终。本来老师说过只能一次,但是,我们还是决定再来一次,这次,我们倒是很有默契,走得很好,但是,李邰宇因为她的那边钢丝很松,拉了我一把……

  但是,我们是打不死的蟑螂小强!第三次,又即将拉开序幕。这一次,我们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步调很稳,也不会拉别人。快了, 快走到头了,我们俩步子快了一点,一步跨了过去……“耶,成功啦!”我们俩叫喊道。

  下面一个项目就比较冒险啦:攀岩!呜~这下我可犯难了,从小到大,我没攀过一次岩,就连小孩玩的充满气的那种,我也连碰都没碰过,这可怎么办呢?算了,豁出去了。我心一横,穿上“安全带”,走喽!还好还好,刚开始还算顺利,啊~到了许多同学都过不去的坎儿了,加油!我终于蹬上了大腿那里的“石头”,不好,太滑啦!~~~~(>_<)~~~~ 呜呜,我滑下来了。全班,只有两个女的上去了,分别是魏建优和郭韵涵。我们班里的一些女生还开玩笑说:“这可谓是阴盛阳衰啊!”

  除了这些,还有“玻璃迷宫”,“夜间寻宝”,“背摔”……如果你想玩儿的话,可以来心理训练营做客啊!

2018心理辅导:学生前调整心理的方法

  考试心理障碍分析

  考试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是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不仅影响着应试前的学习、复习和备考,而且过分焦虑会在应试中带来难以消除的紧张、焦急、恐惧等;持久的焦虑又会损害应试者的正常心理活动,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如焦虑症),常表现为心烦意乱,注意力不能集中,这对应试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严重者还将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行为表现是心理过分紧张——怯场;情绪低落——丧失信心;偶发事项等外来“刺激”使原来已知“信息”难于“提取”,对考试正常发挥带来干扰等等。

  考前心理准备

  学会倾诉。当你为考试而坐卧不安,担心焦虑时,不妨将你的感受说出来,让他人与你共同分担。此外,你还可以把你的感受写成信,然后扔到一边,给自己留出一定的“忧虑”时间,随后再去解决。千万不可郁积在心,使压抑情绪潜滋暗长,最终忧虑成疾。

  动机适当。学习活动中低限度的焦虑是必要的,但过度紧张,往往发挥不出正常水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动机过于强烈,那么进入考场,便会因情绪紧张而产生“怯场”现象,降低了记忆和思维效率,以致连平时较为熟悉的题目都回答不出来。当然,如果对考试抱无所谓的态度,缺乏获胜的动机,也是考不好的。所以保持适当的学习和考试动机,才会使学习活动产生最佳效果。

  学会休闲。紧张、繁重的复习难免有时会使人神经紧张、精神压抑,此时,最好能暂时丢下书本漫步于户外,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转换视野,保持乐观情绪,从而达到调适紧张心态的目的。加强锻炼。英国教育家斯宾认为“健康的人格寓于健康的身体”,只有保持身体健康才会保证心理健康。科学研究证明,一些呼吸性的锻炼,例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使人信心倍增,精力充沛。因为这些活动让人肌体彻底放松,从而消除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自我激励。激励即激发、鼓励,使人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目标前进。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至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至90%。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至4倍。

  科学作息。古人云:“人之心不可一日不用,尤不可一日不养”,因为心“不用则滞”而“不养则瘦”。所以日常复习中一定要注意科学作息,劳逸结合,最好是制订一份科学的作息制度,努力做到早睡早起,不开夜车,不打疲劳战。这样才能保证考试时具有充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

  心理调适。考前应做到心态平和。一是学会自我深度松弛。如经常在考前进行这样的练习:在全身深度放松的情况下,想象考场的紧张情境。首先出现最弱的情境,重复进行,慢慢便会在想象出的任何紧张情境或整个考试过程中都不再体验到紧张焦虑。二是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指自己将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暗示一种强烈的心理定势,并引导潜在动机产生行为。通过自我暗示,可以调理自己的心境、情绪、感情、爱好、意志乃至能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考前面临紧张的考场,可反复在心里告诫自己“沉着、沉着”,在这种自我暗示的作用下心中的杂念自会消除,从而消除焦虑,放松身心。

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

  这段时间,我阅读了邓明珍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这本书带给我很多启发。

  首先,我要分析一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大学生是社会上文化层次水平较高、思维最为活跃、最有朝气的群体之一。他们渴求知识、积极向上、胸怀博大,时刻关注国内外的风云变幻,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同祖国的兴旺发达和民族的繁荣复兴融合在一起。但是,由于社会转型和自身发展阶段的影响,使得正处于青春期、社会阅历浅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 54.4%。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0%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在最近的几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中精神行为检出率为16%,心理健康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约占30% [3] 。诸多的数据和事实表明,大学生已成为 心理弱势群体。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1、没有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不能集中精神进行学习,适应困难。其中有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或上网聊天,学习成绩不佳,进而对学习产生厌倦、对考试感到焦虑。

  2、自我评价失调。许多大学生都是中学时的学习尖子,心理上有较强的优越感,而进入大学后,这种优势不再,这使得他们的优越感受到重创。这时一旦学习成绩稍有波动,就会降低自信心,甚至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

  3、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由于存在交际困难,同面对面的交流相比较,一些大学生更愿意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交流,迷恋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脱离。长此下去,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4、就业心理困惑。这在大四学生当中尤为普遍。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没有做好就业心理准备,不能很好的认清当前的形势,对自我的定位及自我能力的评价不够确切,好高骛远,一日三变。还有部分学生在择业中不认真思考,盲目从众。

  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之才,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未来,因而,我们不能不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我认为:

  1、大学生应当好好地思考,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自己究竟想成为再怎样的人,自己想要的究竟是怎样的生活,然后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为了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究竟要怎么做。有了这样的思考与选择,相信他们聚会为了自己而好好努力。

  2、大学生应当正确审视自己的能力水平,然后坦然的接受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很差,而是你目前的水平与他人有差距而已。为了缩小这个差距,你需要付出心血与汗水,好好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等到收获那一天,相信你的笑容是甜美的。

  3、大学生不应当自埋首于书本,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大学生应当拥有开阔的心胸与视野,多结交朋友,这对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非常有帮助。

  4、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大学四年应当积累一定的就业知识,着有助于看清就业形势。同时大学生应当,对自我的能力进行正确的定位,切忌好高骛远。其实,刚刚出来工作的大学生一般没有什么经验,你要想想,用人单位凭什么给你很高的待遇?所以,刚开始的待遇不太好是正常的,但是,你要用实力去证明,你有足够的能力去获得应得的待遇。

中心理素质亟须提高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有关从事学生素质、心理卫生、法制宣传教育及青少年保护等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从有关部门大量的测试调研中发现,学生心理问题有诸多表现:首先是学习上的“厌烦心理”,从厌学到弃学;其二是“焦虑心理”,父母期望值过高,孩子常因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产生情绪上的焦虑和焦急,一些成绩较差的同学(特别是女同学)对前途感到迷茫;其三是“攀比心理”,生活上同学间相互攀比,若吃穿不好则认为有失面子。

  造成中小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很差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学校中的应试教育使不少中小学生身心疲惫,心理素质发展滞后;教学内容中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不健康因素导致中小学生心理迷乱。

  家庭教育中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部分家长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差,在教育态度、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致使孩子心理适应能力差,过度溺爱、过于宽容使孩子任性、自私,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适应能力较差。同时学生自身也存在着自我教育及主动适应意识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等问题。

  对此,有识之士认为,必须重视培养、完善学生的心理适应力,使之正确看待和妥善处理各种问题,使自己与社会之间取得平衡并保持和谐、统一。要在中小学校开展各种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心理适应能力的训练活动,设立各级心理咨询机构,设立心理辅导老师,为学生举办心理辅导讲座。家长要在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同时重视对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除此,社会各界也要重视关心、培养、教育、健全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这项意义重大的工作。

心理健康的方式和技巧

  作为一名教师深感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在我国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重要意义的举措。

  我们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中,最积极的因素是儿童的需要。它是一种内部因素,这是不断发展的,新的需要与原有的心理水平的矛盾斗争形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在社会因素中,尤其是教育的影响下,而他的这种新的需要与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处于矛盾统一的运动之中,它推动这个体的认识、交往和劳动,从而促进着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在这方面将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努力培养学生“自知、自尊、自制、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灵,并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对学生只注意到他们的表面行为问题如上课捣乱、厌学、逃学等,并把这些问题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小学生心理需求。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以一种更宽容、更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意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求;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中临的重要课题。

  (一)注重教育观念的转变。

  1、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

  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实现教育的人性化。

  在今天中国学校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

  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相反,站着的先生始终占据着至尊的地位,而学生们坐着的躯体里掩盖着的却是一个战战兢兢地坐着乃至于跪下的灵魂。

  我们提倡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只有心理距离近了,才能让空间距离拉近。

  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首先要学会“蹲下来看学生”。

  “蹲下来看学生”的说法源自一个小故事:年轻的妈妈带孩子去逛商店,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这位妈妈兴奋得不忍离开,虽然没买什么东西,但她还是带孩子不停地走着看着。孩子终于不干了,叫着嚷着要回家。妈妈说:“你自己闹着要来,这么会儿你怎么又要走了?”说着说着发现孩子鞋带开了,就蹲下去给孩子系鞋带。当她将要站起来时,她忽然明白了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回家。原来从孩子的高度看不到那琳琅满目的商品,只能看到穿着各色裤子和裙子的腿。

  所以想要理解孩子就要和孩子站在同等高度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教师要正确处理尊重和爱的关系。要注意爱不等于尊重。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学生上课很爱发言,但回答问题答对的却不多。老师了解到孩子是为了面子才举手的以后,找到学生,告诉他,以后你还可以多多举手,让同学知道你是个爱发言的同学。但是以后回答问题,会的你举右手,不会的举左手,这样我就知道什么时侯该叫你回答问题了。课下我们再把不会的问题弄明白。

  这个案例中,老师既设法保留孩子爱发言的好习惯,又注意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是一个把爱与尊重的关系处理得很恰当的例子。

  2、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1)、在教学管理中提倡建立一种开放式、自由式、参与式的模式。

  以往的填鸭式教学,相当于老师把做好的饭菜喂给学生,早已不再提倡。

  近年来我们提倡的就是启发式与共享式。

  启发式是指老师把饭菜做好,告诉学生哪个好吃再吃。

  共享式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做出饭菜,一起研究哪个好吃,再吃,坏的扔掉。

  咱们来比较一下几个国家教育形式上的差别:

  同样是画苹果,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是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本子上学画。

  日本,把一篮苹果倒在地上,喜欢画红的,就画红的;喜欢画绿的,就画绿的;喜欢画半红半绿的也可以;喜欢画烂苹果也不反对。

  美国,把学生领到苹果园去画,学生视野更加开阔,学生所描绘的画面,更加多种多样,具有强烈的个性效果。

  还是在美国,老师教孩子画太阳,孩子画出了各种颜色的太阳,有一个孩子甚至画出了蓝色的太阳。老师问他为什么给太阳涂了蓝色,他说:“我画的是映在海里的太阳。”孩子被誉为“有创新能力的同学。”

  (2)在教学中不要用标准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和创造。

  例:有一盆水,两个人在场,一个人干净,一个人脏,谁会用这盆水?答案可以有四个:

  A、干净人用,因为他有干净习惯,脏人不用,因为他没有干净的习惯。

  B、脏人用,有干净的需要,干净人不用,因为他已经干净。

  C、都不用,干净人已干净不用再洗了,脏人习惯了脏也不用洗。

  D、都用,干净人习惯干净需要再洗,脏人有干净的需要也要再洗。

  这么多的答案,理由都是说得通的,那就都是正确的。

  3、教师要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教学艺术,不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心理体罚。

  体罚变相体罚都好理解,心理体罚诸如设惩罚座,让全班不和某一个学生说话等,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

  教师要做到三多,三个不批评。

  多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多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多期待,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三个不批评:

  无意识的犯错不批评,给学生自省机会。

  早上犯错不批评,给学生一天的好心情。

  家长面前不批评学生,给学生留足面子。

  因为鼓励与欣赏的功效总是大于批评,所以有诗人说“批评家多么可怜,赞赏家多么可爱”。

  在著名教育家陶行之身上,曾发生过一个《四块糖》的故事,是变批评为鼓励的一个绝好例子:陶行之在任育才小学校长时,有一次在校园见到一个学生向另一个学生扔石块,他当即制止了那个学生,并让他下午两点到自己办公室去。下午,不到两点,学生就来了。陶行之热情地请他坐下,并给了他一块糖,说:“你很准时,这块糖是奖给你守时的’。学生正在惊讶。陶行之又给了他一块糖,说:“我制止你时,你能立刻住手,这说明你尊重我,再奖你块糖”。接着他又拿出第三块糖给这个学生说:“听说你打人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你的行为属于见义勇为。你有与坏人做斗争的勇气,我再奖励你一块糖”。学生听到这哭了,说:“我错了,他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啊。”陶行之笑了。又给了他一块糖,说:“你自己已经认识到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块糖。”

  陶行之还曾告诫教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告诉教师要以满腔的爱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4、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实现教育的情感化。

  交流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找学生个别谈话,书信交流,日记交流都是增进师生间感情、拉近师生距离的有效方式,也可以开动脑筋在寻常事件中寻找情感线索。

  举个例子来说:

  有个老师在教学中处理过这样的事。讲过《塞翁失马》后,班里有四个学生,无论如何背不下《塞翁失马》,老师尝试了各种方法让他们背,甚至把每一句的字头都写到黑板上去提示他们,他们还是背不下来。于是李老师又想出一个主意,他准备组织一次考试,试题中就有默写《塞》。考试前两天,他找四个学生分别谈话,内容是:考试中有默写《塞》,我可没告诉别人。你要珍惜机会……结果全班在《塞》这道题中得满分的就是这四个同学。.

  在这个案例中,李元昌老师就利用了情感线索,给学生一次成功的机会,让他以此为阶梯攀登更高的山峰,效果非常好。

  5、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注重教育教学与学

  跟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实现教育的生活化。

  虽然减负的口号一喊再喊,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作业并不少,对待这种现象老师无奈,家长无奈,学生更无奈,有段学生改的歌词,很有意思也很真实、形象: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

  为了调节孩子生活、锻炼孩子自理能力,咱们可以改变留作业的方式,比如取得家长的支持留点家务作业等。不善于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他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很不足的。孩子小时非常有必要接受家务劳动锻炼。

  6、以游戏为媒介,释放学生的天性。激发他们的正面情绪。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游戏是少年儿童最迷恋的活动,这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兴趣和向往的追求,而且是促进他们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重要手段。让他们主动的参与,成为发展他们身心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例如;活动名称;你抓我逃,活动目标:促进积极敏捷性,增进同儕情谊,达到康乐目的。活动时间:上课中随时可用,或全校集合时,庆生会。活动过程:老师说:四年甲班学生答:「哦耶!」------动作:右手食指伸直,左手拇指、食指作圆圈状;双臂往上伸,双足向上跳。全体动作:拍掌两下,口唸1、2。拍掌三下,口唸1-2、3。拍掌四下,口唸1-2、3-4。每人右手食指伸直,左手食指和拇指做圆圈,口唸5-、6-。口唸「叭」,即时左手抓林做右手,自己右手从邻座左手逃出。被抓住者即死了,将淘汰。注意事项此活动可重复进行,第3的动作可依带领者创新求变化。第二遍:双手轻拍头,唸1-2、3-4。第三遍:双手轻切颈部,唸1-2、3-4。第四遍:双手拳头轻捶腰部,唸1-2、3-4。淘汰者离开,圆圈可缩小,最后不被淘汰的即是赢家。三、可促进团体凝聚力及个人注意力。这样,在游戏的过程中,即锻炼了身体,又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和交往能力,潜在的有是他们的德育和美育得以提升

  总之,儿童是无辜的、快乐的、幸福的,心理教育要我们以朋友般的平等、尊重、友爱、积极和开放的环境去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的成长提供适合他们生长的土壤。

  丰台乡伍仲小学

  吴录祥

  日期:2008-12-19来源:互联网作者:佚名[打印][评论]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啊,有乐趣才会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

  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诱读

  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向独白的神奇世界。从此,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必将对他们日后的阅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年幼无知,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开展一些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接收更多的信息,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1、创设阅读的空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也是如此。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欲”更容易被激起。你读,我读,自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读的行列。因此,我们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箱,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组建阅读合作会,由兴趣相投的三四人组成读写组、读画组或读演组等一起进行阅读活动。

  2、创设阅读的时间:

  低年级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往往不能合理安排好课余时间。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们的及时督促指引。如在家设立“亲子共读”时间,既能保证阅读时间,又能增进一家人的感情。在校设立晨读、午读时间,老师也可以每天抽一点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创设充足的阅读时间。

  3、诱导阅读的渴望:

  有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积累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我们可以遵循以上客观规律,投其所好,有意识地选择教学策略,充分挑逗孩子们读的意识,诱发阅读的欲望。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孩子,多向孩子朗读、推荐好书。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我每两周安排一次班队课举行“故事会”,每位学生准备1~2个故事,轮流讲,人人必讲,这样学生准备故事,必须搜集素材,有的从别人那里“取经”,但大多要看一些童话、寓言故事方面的书,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学生书包中常可见到《白雪公主》《格林童话》等书籍,丰富了学生的头脑。还有一个方法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讲完,在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结局时,告诉学生这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

  二、导读

  《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兴趣。”然而,对初学的儿童来说文字毕竟比较抽象,容易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的指导显得更加重要。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手段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引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1、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兴趣:

  导语是上好每节课的前提,如果导语设计地好,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赢得“开门红”,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如在教学《松鼠和松果》一课时,我出示图片:松鼠、松果,询问:你们认识它们吗?看到它们,你想到些什么呢?学生联想翩翩,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说自己的想法。而后,我话锋一转,读读课文吧,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想法要告诉大家。孩子们被我一激,又纷纷投入到了新课的阅读之中。又如在教学《夏夜多美》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师深情讲述)多彩的春天过去了,我们迎来了迷人的夏天,在一个美丽的夏夜,公园里静悄悄地──(多媒体播放夏夜动画,生观看。)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夏夜,公园的池塘边上演了一幕动人的童话剧,是什么呢?听!(师动情地朗读,讲述童话故事。)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一看二听的刺激下很快被故事所吸引,进入情景。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学生读来有情有趣。

  2、借助丰富的形式,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任何事都充满了新鲜感,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游戏、竞赛、表演等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使每位同学都能参与,那学生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结果。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参与的快乐。

  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内心情感,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如《柳树醒了》一课,在指导朗读第二小节时,让学生演一演春雨,在“小雨沙沙”的歌曲声中给柳树洗洗澡,孩子们边唱边演,尽情地享受着小诗。再让学生来读读小诗,“小柳枝哟,软了。”轻柔、舒缓的语调将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和作者对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用自己真实的情感、既往的经验去沟通、交融、碰撞、回应作者的心灵,文本的内涵,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如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在学习第一段,体验小路的美丽之后,教师引入: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美丽的小路却在人们眼前消失了,瞧,现在的小路变成了──(多媒体出示“苍蝇成群,垃圾成堆”的小路,在学生的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刺激。)如果你走在这条小路上,你会说些什么呢?在这情感基础上,让学生读读课文,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说的“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等3句话,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表演,学生又怎会不乐学呢

  3、依托各类朗读评价,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感受,而不是借学生的口说教师想说的话,并为他们提供“与人交流”的机会。阅读教学中,读要充分,读要有指导,读要有层次。指导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的方式多样化,如,教师读学生评,学生读教师评,学生读学生评,自己读自己评;评价的语言富于变化而且情趣化,可以巧妙结合课文内容赞赏或委婉地提示。如“是啊,小水珠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在感谢你呢!”(《荷叶圆圆》第二段)

  三、自主读

  在阅读实践中,以语感为核心的阅读能力在逐步提高。同时,不管你是否意识到,阅读习惯也在逐步养成,好的或不好的。阅读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进行有关阅读操作的行为倾向。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校内,可以开展故事会、儿歌诵读比赛等活动,可以在班内评比“阅读大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课外,与家长取得联系,营造家庭阅读氛围,提倡亲子阅读。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我在班中设立了“阅读章”。我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每天读一点课外书,读给老师或家长听,一本书读完了,请他们写上看法,即可得到一枚“阅读章”。在每两周一次的“阅读展示赛”上,朗读自己读过的文章、故事,展示合格,即可得到一张“阅读证书”。对此,孩子们非常重视,甚至于有些孩子连课间十分中的时间也围着我要读书。相信更多的孩子会加入这自主阅读的行列,享受阅读的乐趣。

  有乐趣才会喜欢,喜欢才会去读。我深信

  日期:2008-12-19来源:互联网作者:佚名[打印][评论]

  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本人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每周抽出1-2节课作为学生的大阅读课,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创造条件。下面浅谈本人的一些教学体会: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结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申奥”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奥运梦》等。

  3、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育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4、展:(1)剪贴展览。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2)摘抄展览。如果在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这些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特别是在不能摘剪贴的情况下,可让他们用日记本摘抄下来,也可以定期在班上班上交流展评,看谁最好。同时,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学生作品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专门设“精品欣赏屋”供学生欣赏,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总之,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从而达到读好书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书”的封闭教学,必须营造一个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必须扩大学生阅读,这才是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2008年12月6日

心理训练营

  今天,我们来到心理训练营,心里燃起了激动而兴奋的火花。白天的训练并不算艰苦,晚上的“夜间寻物”可就很刺激、很吓人了。

  吃完晚饭,训练师让我们一直在外面自由活动。等到天黑透后,老师才给我们每组发了一封指南信。为了我们行动方便,老师还发给每个组组长一只手电筒。趁着夜色,我们就出发了。

  跟着组长,我们相互拉着手,心里都期盼着我们组能顺利找到宝物,早点完成任务。按照指南信,第一件要找的东西是一封信,这封信在干水渠旁边。到了水渠旁,我们组的同学都瞪着双眼,往地上看。“找到了!”听到杨贵显一声叫,我回头看见他在麦田里已经找到了那封信。我们被一股强烈的力量激发了活力,拆开了那封信。信中要我们找一个十字路口,从那里的保护人手中取第二信。于是我们就又风尘仆仆地出发了。

  一路上,我们由于天太黑,大家跌跌撞撞地走着。一会儿别人扶我,一会儿我扶别人。时不时地,赵婕还尖叫一声,真吓死人了。

  终于到路口了,组长点了一下名,都到齐了才走。走了一会儿,我们已经晕头转向了,只好看了一下地图,这才知道走错路了,又拐了回去。又在训练师的引导下,踏上了成功之路。路上,有些同学总是害怕,老插队。走着走着,看到了老师对我们说的那个由两块石板组成的小桥,我们兴奋不已。慢慢地走过小桥,就开始奔跑起来。我们隐隐约约在草地里看见了人影,就朝那儿走过去,没想到是任老师。他告诉我们,一直向前走三十米左右,就能看到保护人员了。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向前跑过去,还是没有找到。就往回走,可是,又听到徐老师的声音,就跑了过去,终于找到了第三封信。

  这一封信是让我们到基地院内找宝物。我们到基地院内的东北角去找。有几个人在里面找,几个人在外面找,找了一圈又一圈,脚都快累断了,什么也没有找到。结果任老师来给我们用手电筒一照,一下子就找到了。我们又被刚才那股力量激发了,顿时,身上的疲劳一下子全没了,高兴地奔教学楼,找那个个子最高的女老师,最后还是就被别组的人给引出来了。

  哎,我们组真没用,连个老师都找不到!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

  --------“体验阳光心态,发展健康自我”

  教学内容及过程旁批?目的: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成员间的交互作用,通过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促使个体在探索学习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使参与者通过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发展自我。?时间:90分钟?地点:宽阔,安静、无障碍。?道具:毛巾、跳绳等。?交代活动规则:专注、守时、关注、包容。可以问“为什么”,但是不评价对错优劣,更不指责。?一、热身引导(10分钟)?热身:温暖团体气氛,打破戒备心理,融洽团队精神,营造和谐关系。?(一)尽力把身体活动开来?1、转动颈部、揉动肩部、胸腰环动、云手?2、双脚打开与肩同宽,胯部摆动美式环动?3、手操:玫瑰激情——放松、体验团队的力量。?(二)激情跳跃?1、拉大圈,围成圆圈:转动头部就可看见每一个人的脸。?2、接龙:单腿跳轻拍肩、轻拍头?3、舒展身体大步走;做腹背运动。?4、双手交叉在一起,换位交叉体会不习惯的感觉。?二、探索学习(40分钟)?(一)、大风吹:分享1: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模仿学习理论:“人的能利99%都是后天习得的。”1表演:“自信的样子?”外貌和表情:眉毛扬起来、眼睛炯炯有神、微笑、精神抖擞?举止和态度:昂首挺胸、正视对方、自然舒展、?热情友好、活泼。?心情和体会:愉快、轻松、舒适、平静、安稳。?个人品质是:果断、真诚、勇敢、守信、虚心、可靠、幽默、理智、负责任。?发自内心的微笑,信心就会在心中滋长起来。?训练A:“正确的走路姿势”,露出明亮的微笑,紧张感就会消失。?②走禅步;禅:寂静审虑,意识在胯部?从“走路姿势”可以看出是否有良好的精神面貌。?(二)天龙八部、花开花落?(三)对对碰:队员排成双环,找朋友?③谈谈:自己的梦想,说说今天你最重要的事。分享2:威廉.格拉赛需要理论:?归属感;权力感;自由感;兴趣感。?(四)松鼠换大树?④表述我是谁?(说出3个)?独特的我:我最欣赏自己的外表是---我最欣赏自己的性格是---我最欣赏自己的做事风格是----(五)茉莉花开10朵6朵⑤穿越时空:闭上眼,“五年后”,“十年后”,“二十年后”,“回到现在”。⑥说说生活中什么是你最重要的??生活中你最爱做什么----做什么能给你带来快乐----你认为你的天职是什么----毕淑敏:“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寓言,不久你会惊奇的发现,希望之花一朵朵开放。”?生活中您有压力吗??遇到压力您怎样减压??训练B:减压法:?高声朗读68%:唱歌61%:聊天48%?训练C:学习花式握手——用语言表达友爱?(六)集合报数分组组队。?三、团队合作(30分钟)?(一)滚雪球建立团队?——在快乐中寻找友谊的队伍?选出:队长、政委、队名、队歌、队训、摆POS照相。?各代表队表演一个节目(做手语操)和一个才艺表演。训练D:学手语操:“我真的很不错!”?(二)赛前热身:水果蹲?(三)团队比赛?①学跳兔子舞?②手挽手齐步走?③跳大绳(或集体风火轮)?四、分享感受:(10分钟)?(一)哼鸣:美丽的大草原(二)合唱歌曲《同一首歌》。(三)请队员上来分享此次活动的感受。?谢谢你们,我的朋友们!感谢你们的信任和支持,感谢你们带给我快乐和温暖。今天我们玩的很愉快,交到了新朋友,明天让我们带着欢乐的心情去学习、去工作。?、分享3:许又新心理健康三标准?a体验标准:b操作标准:c发展标准?一个人的成功一半得益于克服恐惧心理,另一个半得益于刻苦训练。?罗森伯格自尊量表?1.我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别人不相上下。?2.我觉得我有许多优点。?3.我做事可以做得和大多数人一样好。?4.我对自己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5.整体而言,我对自己觉得很满意。?……….??朋友们!用你渴望的美善看待自己,看待世界,做事专一而体面。快乐很简单,只要你保持一棵简单和开朗的心。?祝朋友们开心快乐每一天!??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国家二级企业培训师?高级讲师方利贞五个破冰游戏四个体姿训练三个理论依据八个自我探索“宇宙操”我的五把金钥匙:1、健康2、自信3、协调能力4、朋友5、亲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容止格言”让人看到你真切的清澈的目光,足以承担重任。要求;相信;合拍。用呼吸与大自然沟通;用身体的放松与自己沟通;用礼貌与别人沟通。赵之心体操学“手指操”提高记忆力l5月8日世界微笑日“态度很温和,始终微笑着。”需多东西我们没有但信念我们完全可以有。

心理行为训练体会

  心理行为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下面是百分为大家整理的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盲人的感觉,就像是在沙漠中失去了方向一样,在这样一个行走都成为问题的情况下怎么可能完成要求这样严格的一项任务呢?这是我刚刚戴上眼罩时的感受。我觉得完成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首先,偌大的一个场地蒙上眼睛找到绳子是极困难的,稍不留神绳子就会从脚下漏过;其次,没有任何长度、角度仪器,蒙上眼睛来围成一个严格的正方形,怎么可能?持怀疑态度的同学不止我一人。然而,我们最后却将任务很好的完成了。

  最喜欢老师说的一句话,“人的潜能总大于他所能预想到的。”人的潜能总被低估,人总是不够自信。拓展训练就是一种激发人潜能,增强人自信的训练。接受任务之前,所有的任务都是自己从未做过的,或者自己想象不出的,甚至自己觉得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我们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军人心理行为训练让我们在经历后发现自己还有各个方面的潜能,从而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其实,不论任何事情在没有尝试之前决不能轻易放弃,很多事情不是我们不能做,只是我们不敢做,或者我们主观臆断了自己不能做。勇敢地尝试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我们的潜能就在这种不断大胆的尝试中被发掘出来了。

  除此之外,“盲人方阵”中,我的另一个重要心得是团队成员的合作与交流非常重要。

  合作才能走向成功。现代社会给予个人价值以充分的尊重,同时也更强调人际间的互助与合作。一个不会与人合作的人,在现代社会很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每一项工作,都不可能独立完成,每取得一项小小的成功,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有着成员的优势互补,有着领导有的放矢的管理,有着伙伴坚实的支持,个体的潜能必将发挥极致,尽善尽美的做好每个环节,并取得成功。“盲人方阵”中,正方形顶点的固定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四个顶点的绳子分别由四位同学抓紧,调整角度的时候就需要四个顶点的同学协同合作,角度调大如何移位,角度调小又如何移位等等,我们队控制顶点的四个人协作地非常成功,正是这一因素决定了我们队能够提前完成任务。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成为团队有效合作的最重要的保证。“盲人方阵”中,我们都被蒙上了眼睛,在看不见的情况下大家共同来完成一项任务,这就更加需要大家进行沟通,倾听别人的想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终团队意见要达成一致来完成任务。项目进行中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间不断进行交流,怎样在嘈杂的环境中让同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想法,怎样说服同伴采纳你的建议,这是对我们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极大考验。“盲人方阵”的前期,我们一直都是七嘴八舌,冒出许多的想法,未经深思熟虑,立马付诸行动,遇到阻碍后又进行规避,以至于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

  尤其是在寻找绳子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关于寻找方法,当时我们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方案,并且短时间内很难判断出孰优孰劣,而时间只允许实施一种方案,此时如何来决策成了最大的难题。我发现,其实在团队中办一件事,想出主意并不是很难,难的是把大家的七嘴八舌快速地凝聚成一个可行的方案。如果讨论问题的时间过长,就容易坐失良机或耽误时间。在这里,民主提议固然重要,但一部分人的适度沉默和某个人的适度独裁同样必不可少。也就是说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应当合理利用民主与独裁,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而如何合理调节二者的关系还真是项很头疼的事情,这不禁让我感慨万分。

  总结讨论的时候,老师说到从领导的角度说,做一件事情只需要几个人,其他的人要放手。从我个人角度想这件事,发现自己虽然没有紧紧地抓住绳子不放手,其实心态上还是一样的。我的问题是要在团队合作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首先,我在等着领导分配任务,自己没有全局观,没有主动全盘考虑的意识,做事比较被动,因此才渐渐脱离大家都在做的事情,行动的时候不要等着工作指定给自己,要去找现在能够做的事情去做;其次,习惯性地尽量避免争论,几乎从不卷入出谋划策的讨论去,可能有一些观念或者性格的原因。从实际效果看,这是不利于做好事情的;第三,总是想靠自己做了什么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一直是这样,这让自己的心理很脆弱,从具体的做事来说,这只会为做好事情增加阻力,从更高的层面来说,我这是作为一个应该成熟的人却没有成熟的心态。

  我相信我们在军人心理行为训练中学到的团队精神和各项能力一定会受用一生的关于合作总之,比较高空项目对于勇气的挑战,团队项目可以看到的自己的问题更多,例如自己很烂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可能是自己独立做事惯了吧。不过这更显出课程的重要意义,显出这个小小的团队对我而言的宝贵,我还有许多东西要去学习。

  二对于心理拓展我之前是没有什么概念的,通过参与了这个课程后我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在参与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心理拓展的具体内涵,同时获得了很多的心得和体会,也对事物有了新的想法和认识。

  还记得在第一堂课时,同学们都互相不认识,老师给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组队,选队长,起队名,编队号和队歌,时间是50分钟。一开始大家都很腼腆,就连选队长都花了很长时间,渐渐大家觉得不能再羞涩了,不然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于是有人开始主动起来,并顺利选好了队长,接着我们也完成了后面的任务。这节课似乎过得很快,50分钟不知不觉就过完了。其实,如果你跟一个没有参加过心理拓展的人说这个活动需要50分钟,也许他会认为时间很充足,但当你真正参与了你才会体会到,在陌生的团队中是有很多东西需要克服的,陌生感、羞涩感、不适应感等等。另外,我认为选队长是这次活动的关键,一个团队只有有了一个带头的领导者才能将活动有秩序有条理地开展下去。事实上,任何一个团队中领导者是不可或缺的,而确立领导者的威信是很艰巨的工程,需要有一定的智慧并懂得说话的技巧,以取得其他队员的信任。

  接下来的一堂课我们玩了同心鼓,以前没有接触过,当看到那个四面都有绳子的鼓时我甚至不知道是怎么玩的。经老师介绍后才知道玩法,并且老师说让我们努力用鼓颠球争取超过别人的记录60几个,当时我们惊呆了,觉得那是不能做到的,可是在队员们逐渐磨合和总结后,我们突破了自己,并收获到了成功的喜悦。之所以说同心鼓,也就是要所有成员都同心协力,相互信任和配合,并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方法和技巧,最终实现自我超越。团队精神是一股无形的动力,它激励着每一位队员默默地为团体奉献着自己,推动着每项任务的完成。这个游戏让我想到一句话“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从一开始的吃惊道突破自我,这一变化让我体会到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代表整个团队的成功,只有团队成员的群策群力、鼎力相助,才能最终完成团队的目标,同时,要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从容应对压力与挑战。我们相信温暖的团队,合作的力量,创新的魅力,开放的思维,所有的这些都将陪伴我们的每一个队员获得成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对我们打造一个更加精彩的人生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心理拓展课程已经要结束了。最后一次的活动是踩雷,这次的影响是最深刻的,在游戏快结束时我们队还一个队员都没能顺利通过雷区,结果是另一个团队先通过,诀窍就在于有一位队员突破的了惯性的传统思维,大胆地尝试走了红区,才得以通过。这个游戏既好玩又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我们在现实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生活在惯性思维和经验主义中,这样虽然能够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但是也有很多情况是需要突破原有的思维圈,去探索新的路线和方法的。而那个愿意并勇敢尝试突破的人,必定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不断挑战自我的人,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也一定能活得成功,活得精彩。这就更加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强化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培养进取心,才能在竞争中成为赢家。

  训练虽然结束了,但它给人带来的影响和思考却是深远和延伸的,通过参与该课程使我增强了自信心,磨练了战胜困境的毅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了对集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心。参与中每个人也都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活动加强了相互的交流和沟通,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让我体会到: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是可以有完美的团队;人的潜力是无尽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想这次经历一定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给我带来很大的帮助和启迪。

  三月日,有幸参加了心理行为拓展训练,感触颇多,这是一种全新的培训方式,脱俗于传统的书本灌输,它给我的收获来自于亲身的体验和启迪般的思考,使我重新审视了自已,现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一是要有团队精神。面对4米高的毕业墙,仅靠个人是无法翻跃,但经集体策划,齐心协力,我们28人终于越过了毕业墙。这个原本以为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在集体的努力下,竟然完成了,可见集体的力量之大。在现实社会中、在工作中,我们在提倡个性张扬的同时更多强调的应该是团结与合作,不管是部门内部,还是部门之间,只有精诚团结,每一个人把自己的全部身心交给自己的团队,才会创造1+12的可能,我们的工作才会一步步跃上更新的台阶。

  二是要有上进心。无论是专业技能的提高或者是各种知识的吸取,通过大量的学习去保持积极的上进心才能使团队一直保持前进的动力。

  三是要有感恩的心。实现一个目标不能只靠自己,而是学会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帮助,一定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帮助过你的人,感谢你有能力去帮助别人。

  通过这次拓展训练,感触颇多,还尚需时日仔细梳理,尚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去更加深刻地体会。拓展训练不仅拓展了我我们的体能和智力,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们的某些思维模式和理念,激发了我们早已沉睡的一些潜能。它把深奥的理论溶入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活动中,让我们自己去思考,自己去领悟,自己去提炼。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小学语文教案

红十字会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