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范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物流外包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生产国际化,企业竞争越加激烈,物流外包作为目前企业发展的一种战略模式和新的利润增长点正在迅速发展,物流外包可以使企业将有限的资源集中用于发展主业、节省费用、加速商品周转,减少库存,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企业形象及降低管理难度,提高管理效率。面对物流外包的各种好处,很多企业仍然踟蹰不前,原因是目前物流外包市场还存在较高的风险。由于企业物流外包活动的复杂性,在实行物流外包时,如没有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与管理,将会产生相当大的经营风险,造成了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

  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物流外包成为可能,并且物流服务需求方和提供方面临的巨大市场压力迫使企业实施物流外包。但企业不能盲目跟风,要从战略地位出发,看物流是否构成企业的核心能力,同时还要考虑企业自身能力和自营物流的成本,从而决策是自营物流还是选择外购物流。伴随交通运输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企业对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密切关注,促使现代物流开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标准化、社会化,从而在全球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形成多元化网络所必需的“全球物流”,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已由降低物质消耗的“第一利润源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泉”转向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统的“第三利润源泉”。自有或协作的物流方式无法满足一些企业的需求,产生新型物流需求的企业越来越多,促使企业物流外包。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研究动态

  物流外包TPL(ThirdPartyLogistics)作为企业供应合作的一种新形式,吸引众多学者的视线,从而涌现了大量专注于这一领域的研究文献,其中Bolu、Frankel和Naslund(2007)认为,对于物流外包,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认识及操作方式,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来评价企业物流决策,并对相关影响物流外包的交易费用理论和代理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以及一般系统理论和网络理论进行梳理;Murphy和Poist(1998)认为,TPL包含物流外包商和TPL服务提供商之间形成的一种长期、互惠关系,和一些基本服务相比,这种关系包含了更多的个性化服务,以及更加广泛的服务职能范围;Bask(2001)认为,TPL是处于供应链和服务提供商界面之上的一种关系,在此界面上,提供商提供从基本到个性化的物流服务,这种关系即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目的是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同时,TPL包含货物卖方、买方和TPL提供商之间的三对对偶关系。

  (1)物流外包的动因

  Richardson(1990)认为,通过物流外包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减少合同,改善服务,并可获得更多的专业服务。TroyerCooper(1995)提出,第三方物流可以促进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关系。Boyson(1999)研究发现,物流外包帮助企业快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竞争力,增加效益,改善顾客服务水平。

  (2)物流外包的策略选择

  Ella)等通过“拥有总成本”(TotalCostofO)的概念来说明外包决策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并通过成本的增减来衡量要素的重要性,而得到企业的拥有总成本,需要将各成本分为管理、配送、服务、沟通能力、价格与品质等。McGinnis和Kohn(1993)认为,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公司时,除了受到企业竞争敏感度、环境对立、环境变动的影响外,还需要考虑价格、配送能力、错误率、问题反应力、管理能力、多样附加值活动、任务达成能力、良好的计算机系统、发货中心个数等。Jenkins(1999)认为应按决策决定阶段、制定选择准则及目标阶段、淘汰阶段、判断最佳候选公司阶段、建立伙伴关系阶段五个阶段进行。博劳(Ballo)提出了一个二维决策标准,他认为自营还是外购服务决策主要是基于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和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两个因素。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程度较高,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相对较低则采用第三方物流;相反情况则外购公共物流服务;物流对企业成功的重要度教高,且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也高,则用自营的方式。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寻求物流子系统自身的战略平衡是他建立的决策标准的最大特点。

  (3)物流外包绩效方面

  Me(1998)运用相关矩阵理论提出根据与物流绩效相关的因素来进行评估,这包括价格、是否符合契约要求、是否具有创造力、财务的稳定性、是否达到品质要求与绩效水准、是否准确送达、高级主管的承诺、较少的失误率和对突发问题的反应能力等九项因素。

  2、国内研究动态

  国内学者在物流外包和物流外包风险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新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有关经济学理论,分析委托—代理关系引发的物流外包风险及其表现形式,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物流外包风险及其表现形式,社会制度不完善下引发的物流外包风险及表现形式,最后根据博弈论的有关原理,指出通过签订有效合约来防范和控制物流外包风险,并利用中介组织这一制度安排来防范和控制信息不对称引起的物流外包风险。李智彬、胡琳(2008),勾昱、白士强(2008)提出物流外包的风险可通过识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选择正确的外包合作伙伴、物流外包活动的控制、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以“双赢”为原则等防范措施来实现。刘怡君、易秀娟(2008)认为物流外包所带来的风险可通过物流外包的风险分散、物流外包的风险转移以及利用第四方物流和第五方物流整合外包管理的方法来减少。

  (1)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选择

  物流供应商应从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快速响应生产企业需求、主动帮助生产企业进行信息收集、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提供让生产企业满意的物流价格。骆勇平(2008)提出利用物元理论这种定量的考核方式来选择第三方物流公司。首先确定综合评价的物元模型,然后确定待评的物元,并确定相应的权重,再计算待评标本与各个评价等级的关联度,最后将计算的结果进行大小排序,选择综合实力最强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为本企业的外包物流服务提供商。伏小良(2008)提出利用层次分析法来选择第三方物流公司。首先构建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再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进行评价,使企业在实际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选择中定性与定量结合选择最优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2)物流外包风险

  企业物流业务外包过程中的物流活动时间性强、环节多、参与主体复杂、业务间的相互影响大,局部微小的偏差可能导致整个物流链的脱节或崩溃。因此企业对物流外包风险要有充分的意识,深入分析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所可能面临的物流外包风险对企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洪怡恬、李晓青(2008)、李智彬、胡琳(2008)、勾昱、白士强(2008)以及李诗华(2008)提出物流外包管理风险是指企业物流外包的管理决策,以及企业把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后,外包企业管理模式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企业管理模式之间存在着差异,由此造成合作上的管理风险。李桂艳(2007),洪怡恬、李晓青(2008),李诗华(2008)以及单联宏(2008)认为信息风险包括企业在实施物流外包过程中可能会涉及的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及商业机密泄漏的风险。勾昱、白士强(2008),刘怡君、易秀娟(2008),李桂艳(2007)提出物流外包决策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选择物流服务供应商问题,外包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通常是为了降低企业的运营总成本,降低库存水平,使企业能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以实现财务状况、质量、交货期、用户满意度和业务的改善和提高。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的丧失。因此,选择合适的外包服务商是企业实施物流外包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环,必须有一套有效的决策机制来支持,并要谨慎,有系统地实施外包。李智彬、胡琳(2008),刘怡君、易秀娟(2008),单联宏(2008)认为企业过于依赖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又无法控制或影响他们,使企业不能取得所需的用户需求信息,导致信息失真及“牛鞭效应”,影响企业对其核心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慢慢失去市场的占有率,由于对物流活动的失控,可能阻碍核心业务与物流活动之间的联系而降低用户满意度。李智彬、胡琳(2008),勾昱、白士强(2008)企业物流外包往往会影响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企业要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对不同的部门进行整合。这个过程很可能对所有员工都产生影响,受到企业内部员的抵制而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三、研究目标、内容、拟重点解决的问题

  1、研究目标

  企业通过物流外包强化其自身核心竞争力、加快企业重构、降低系统风险。企业物流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本文通过分析企业物流业务是否外包以及外包后双方如何正确地识别和评估物流外包过程的风险并给出相应的风险规避机制,建立完善的企业物流外包的管理策略,以达到利益最大化。

  2、研究内容

  1、企业物流外包管理的基本理论;

  2、对企业物流外包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3、企业物流业务是否实行外包;

  4、认识物流外包中可能遇到的风险;

  5、分析目前企业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

  6、研究企业物流外包的管理流程。

  3、拟重点解决的问题

  通过了解目前我国企业物流外包市场的发展现状,找出目前国物流外包存在的问题,从而设计企业物流外包的管理流程。企业通过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物流业务外包与否,在实施过程中正确地引导和规避风险,取得预期的效益。

  四、论文基本框架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企业实施物流外包的必要性

  第2章企业物流外包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2.1我国企业物流外包市场需求分析

  2.2我国企业物流外包市场供给分析

  2.3我国企业物流外包的优势

  2.4我国企业物流外包的劣势

  第3章企业实施物流外包的风险分析

  3.1企业外包风险的来源分析

  3.2企业物流外包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危害性分析

  第4章企业物流外包管理策略

  4.1企业物流业务是否需要外包

  4.2明确物流外包的目标、范围与条件

  4.3企业物流外包的准备

  4.4对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的管理

  4.5企业物流外包的风险管理

  第5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5.1本文研究结论

  5.2本文研究展望

  五、支持论文完成的条件

  (1)已经查阅了一定的相关资料,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且本人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

  (2)我的导师周老师对物流方面有比较深的研究,我会在遇到不懂得问题时向周老师请教,周老师可以给我很大的帮助。

  (3)学院里比较好的科研条件,管理学院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为我做论文,提供了便利条件。

  六、参考文献

  [1]黄淑芳、王茂春、彭敏,《现代商业》,2011年第26期

  [2]胡学庆、吉丹俊,国外物流外包理论研究述评,《价格月刊》,2008年第10期

  [3]蒋伶俐,《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年3月刊

  [4]蒋长兵、王灵峰,企业物流外包文献综述,《物流科技》,2009年11期

  [5]张爱民,物流外包的风险分析与规避策略研究,《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12期

  [6]骆勇平,基于物元理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选择分析,《科技资讯》2008年第30期

  [7]马江水,中国宏观层面的牛鞭效应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开题报告范文

《生读书习惯的养成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党的“十五大”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对学校的要求就是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来“兴国”。“知识经济”、“知识爆炸”、“信息社会”等时代特征要求学生学会学习,能通过自主读书、自主学习掌握文化知识,达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

  2.《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课内外阅读量和背诵的篇数:小学阶段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因此,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而我们的课外阅读长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没有引起教师的普遍重视,忽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呈无序状态,阅读习惯与能力较差。

  3.人生是从读书起步的,读书是精神的探险,灵魂的遨游。人需要物质的食粮,也需要精神上的“食粮”,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了哪些书,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作为培养、铸就下一代,为下一代打根基的小学教育,应让小学生从小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动。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的基本能力,这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个人成长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已经是我们教育者刻不容缓的工作重点。我们深信,在学生时代播下了种子,肯定能赢得未来的收获,有了阅读的兴趣,掌握了阅读方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在没有任何强制的因素情况下,能饶有兴趣去读书、写作、服务社会,这就是习惯,习惯的养成则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的研究。在一些发达国家,课外阅读已成为阅读教学目标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有些国家甚至由政府直接介入。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五十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年度中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英国提出“要利用班级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中的读物”,使儿童阅读内容的选择视其兴趣享有相当的自由;法国在假日中心建立课外阅读计划;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从我们国内的情况看,目前很多学校和老师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很多有益的尝试,总结出了不少可贵的经验。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先生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十分推崇,他认为童年时代的课外阅读为其一生的发展作铺垫。北京市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在

关于作文课题的开题报告范文

  被誉为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使命。作文评改,作为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的效果,从而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个性的张扬。但是长期以来,作文评改的主客体定位不清,学生主体间交往活动缺失,作文评改模式单一,缺乏开放、民主的作文评改氛围。广大教师作文评得辛苦,而学生却漠不关心。结果教师徒劳无功,苦不堪言;作文评改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本课题立足初中日常作文评改训练现状,试图优化初中日常作文评改,为作文评改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为此,本研究针对长期以来作文评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在对学生日常作文情况进行有效调查的基础上,探索作文评改创新的途径。最后,着重阐述了初中日常作文评改和网络环境下初中作文评改的具体实施办法,并通过具体的案例介绍,为现行的初中作文评改创新方法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案。

  【关键词】:

  作文评改创新途径自主合作展示交流互动

  【正文】:

  201X年XX月XX日,xx县xx中学申报的微型课题研究《初中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研究》被xx县教学研究室批准立项,我们经过研究讨论,决定开题。

  (一)课题的提出

  1.问题的由来和背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才能教好作文,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下足了功夫,可为什么依然收效甚微。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现代作家赵树理也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见写好作文,离不开“修改”过程的严格锤炼。对于作文创作有了一定基础的中学生来说,下功夫于“修改”,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忽略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早在1978年,叶圣陶先生在一次座谈会上就谈到:“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事隔近40年,这种“徒劳无功”的现象依然在不断上演。其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导致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率低下。

  那么,作文怎么评、怎么改才能提高效率,真正促使学生作文能力得到提高呢?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立足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我们认为,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作文教学的一项固有的和极重要的任务,因为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写作能力的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会自己修改文章的人,不可能学会写文章。“初中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研究”这一课题的提出,就是为了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真正授之以渔,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并乐于评价、欣赏与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增强遣词造句、语言感知的能力,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课题的界定和说明

  评改新模式。评改是写作的一个延伸。好的作文是评出来的,改出来的,评改更要舍得花时间。课题中提出的评改新模式与以往作文教学中的评改模式不一样,首先评改主体不同,由旧模式中教师为主体向新模式中学生为主体转变,由以往单一的教师的评、改到合作化、多元化的评、改,作文评改新模式的创建力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改、小组合作互评、全班多向互动式评改交流等途径,逐步培养学生自改能力,让学生由乐改到善改,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3.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国外作文教学也十分重视学生主体参与作文批改。他们认为初中作文指导最好包括的五个要素,其中有:1.让学生去解释、判断;2.让学生多写、多改;3.让学生早点接触优秀作品。这对本课题有较大的理论参考价值。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

  总结: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探究作文批改的方式方法,并试图从教学设计的层面研究学生参与习作讲评的课堂教学模式。

  4.课题试图解决的问题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以探究作文批改的新模式为研究方向,重新给作文评改的角色定位,“主角”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与能力。使作文评改臻于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范式。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如何处理好教师评改与学生评改的关系,作文评改的有效模式的探索等都是本课题关注和试图解决的问题。立足于实践,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这一研究过程本身就包容了理论知识与抽象知识的整合,包容了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本课题的研究必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独立与合作研究过程中构建知识,也必定能将教师从繁杂无功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5.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新课标对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视是对本课题研究的有力支撑。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它人的协商、交流、合作以及本人进行意义建构而获得。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课题将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学生作文修改中的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改变以往单一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并形成新的学习方式。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作文评改新模式的探究,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修改作文方法,在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学生鉴赏作文、修改作文的能力及自身的写作水平,使学生乐写乐改,并以改促写,进入到写作的良性循环。提高习作讲评课的效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习作评改模式,进而提高学生在中考中的作文成绩。

  (三)研究的内容

  1.如何在作文评改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作文及修改作文的兴趣。

  2.在作文评改的研究中如何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作文修改方法,切实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作文水平及鉴赏能力。

  3.在对作文评改新模式的探究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乐写乐改,并以改促写,使写作进入良性循环。

  4.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习作讲评课模式。

  (四)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课题研究的对象:xx县xx中学七至九年级学生。

  (五)研究的方法

  1.现状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作文批改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找出对策。

  2.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

  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充分吸取已有的宝贵经验,从而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实践,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4.个案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在课堂实践中要及时总结发现切实有效的作文批改模式,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5.经验总结法:研究者要能够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提炼、概括出与研究目标、内容相契合的信息,形成富有理性论文章。

  (六)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XX.1――20XX.2)

  (1)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对相关的作文教学理论进行搜集和整理,并组织教师认真分析当前作文批改和习作讲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

  (2)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实施问卷调查,落实课题组成员分工。

  2.实施阶段(20XX.3――20XX.5)

  (1)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的操作方案与学校相关的作文教学常规进行实践,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及时地反馈与总结,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并作详细的记录。积累课题实施中的各种典型案例、教学设计。

  (2)在20XX年5月进行一次系统地阶段性总结,为以后教学工作的改进做好准备。

  3.总结阶段(20XX.6)

  整理所收集的材料,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鉴定。

  (七)研究的组织、分工及保障

  1.课题组分工

  课题负责人:XXX

  成员:XXXXXX

  2.课题研究保障

  (1)经费保证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的研究工作,为研究经费提供了优越条件,并能够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协助课题组进行有效的管理,便于课题的开展与实施。

  (2)人员保证

  课题组各成员都是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态度认真,勤奋刻苦,乐于奉献,均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具有丰富的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经验、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课题组老师多次发表教科研论文,在各级各类的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论文评比中均有获奖。

  (八)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方案;

  2.研究论文集: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的教育教学论文汇编;

  3.教学案例与设计集萃: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研究中优秀教学片断及教学设计集萃;

  4.学生作文集: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课题研究中学生优秀作文及精彩点评汇编;

  5.课题研究报告: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6.形成习作讲评课的常规教学模式;文章来源

古代文学开题报告范文

  一、选题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苏轼是历史罕见的全才,他在绘画,诗歌,散文,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是我国词坛上的大家,是我国词学史上的一位泰斗级的人物。只要提到宋词,人们往往先想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气冲天,气势磅礴,酣畅淋漓。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他一改当时词坛香罗旖旎之气,换之以超旷清远,豪放豁达的风格,他反对“诗庄词卑”的观点,引诗入词,扩大了词的写作题材,开拓了词的写作领域,为词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词作在当时掀起一阵改革之风,对后世文人的词作有着深远的影响。词在他的手中得到了空前的解放,词的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研究苏轼的词作,能够很好地了解我国词学的发展,可以深入探讨这位历史奇人在面对苦难挫折时的心态和历经磨难后的思想,为后世的人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苏轼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无可争议的高峰,对于苏轼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苏学”。由于苏轼的词作与当时以柳永为首的婉约词作风格大相径庭,他推陈出新的风格深受大家关注,后人对其豪放风格的具体表现和成因各抒己见。因苏轼的性格直率,不外饰,他的政治道路坎坷不平,其受的政治打压也是前所未有的,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像其他的文弱书生那样自暴自弃、一蹶不振,甚至是采取自杀的方式解脱,而是坚强地挺过来了,所以对苏轼性情和人生态度的研究也是众人关注的一个焦点,自身的修养、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儒道释的影响都是他闯过难关的必不可少的因素。苏轼的性情毫无遗漏地体现在其词作中,无论是他立志报国的豪放词,还是他缅怀妻子的婉约词,整体的都透露着一种清旷超远的意蕴。他将自己真实的性情毫无遗漏,酣畅淋漓的寄寓于词作之中,苏轼的词就是一部思想发展史,其主线就是旷达。

  二、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主要问题,创新点)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苏轼对词的革新及系统地阐述旷达词风形成的原因。分别分析苏轼对词的内容、创作形式和风格进行的革新,然后介绍苏轼旷达词风形成的影响因素:性情、儒道释思想和作者的思维模式。词风是作家人格和情怀的一种外在表现,苏轼的词风就源于他旷达的情怀和乐观的性格。儒家思想引他为仕,却屡遭打压,使得他陷入迷茫,佛道思想的指引,使他在迷茫中找到了新的方向。苏轼的旷达词风还因他能把人生经验和遭遇转化为理性的总结与反思,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本文研究的另一部分内容是,过详细分析旷达词风的具体表现及其与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来研究其旷达词风的发展。结合具体的词作来详细分析旷达词风具体表现的三个方面:淡化自我,物我合一,以《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为例;充实自我,抵抗外界一切侵扰,以《定风波》为例;淡泊明志,求得超脱,以《念奴娇赤壁怀古》《蝶恋花》等作品为例。然后系统地论述了苏轼的旷达词风与辛弃疾的豪放词风之间的比较。“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苏词体现了一种超功利境界,轻快,洒脱,积极向上,显露的是一片天风海雨的才人旷世的逸怀浩气;而辛词则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功利境界,大多沉重,浑雄、粗犷、顿重,显示的是一种质朴刚雄而多苍凉悲壮的的风情。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苏轼旷达词风的形成与发展,了解我国词学的发展。苏轼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历程将为后人提供借鉴。本文的创新之处是以苏轼的旷达为切入点,详细介绍其旷达词风的表现,继而从整体上了解了苏轼的性情、人生历程和思想发展史。

  三、研究方案(研究方法,理论依据,技术路线)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阅读法,认真阅读中国古代文学史相关内容,研读苏轼的传记和词作,通过对其词作地细读,发现苏轼本人性格率真、胸襟旷达,而其词作则是通体透着一种清远旷达之气。然后结合前人在此方面的相关研究理论,对苏轼词作的旷达之气进行分析。也就是说,本论文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学史探究、词作细读、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

  理论依据:中国古代文学史及文学理论的相关内容

  四、研究计划

  20XX年1—2月:确定论文选题,并认真阅读作品。

  20XX年3月:按照老师要求,查阅有关文献资料。

  20XX年4月中旬以前:完成提纲,请老师帮助修改,提出修改意见。

  20XX年4月中旬下:撰写论文初稿

  20XX年5月中旬以前:完成论文初稿,请老师审阅、提出修改意见。

  20XX年5月下旬:修改初稿。

  20XX年6月初:完成论文二稿,请老师提出意见,并修改。

  20XX年6月上旬:定稿,打印,准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文学史》[M],郭预衡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

  [2]《中国文学史》[M],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3]《苏东坡传》[M],林语堂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4]《苏轼评传》[M],曾枣庄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

  [5]《文人的理想品格:从陶渊明到苏轼》[M],张亚新著,济南出版社,2000年6月

  [6]《苏轼传》[M],王水照著,天津人民出版,2008年1月14

  [7]《苏东坡:旷达人生》[M],范军,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

  [8]《寄悲慨于雄放飘逸之外寓旷远于清丽婉曲之中—苏轼词风之我见》[J],曲景毅,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1卷第1期,2004年2月

  [9]《论东坡词的主要风格--旷达》[J],赵仁珪,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二期

  [10]《旷达与乐观—透过苏轼词作看其人生态度》[J],赵爱梅,青海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2005年7月

  [11]《浅谈苏轼词作的旷达情怀》[J]茹剑飞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海宁学院讲师

  [12]《旷达飘逸,物我两忘—论苏轼由儒入道,由道入禅的心路历程》[J],杨建跃,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第4卷第二期,20xx年6月。

开题报告范文

  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第三次我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新的教育发展的主题。全面执行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题,把素质教育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是有层次的这里的创新”指的通过对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使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地发展。突出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怀,九五”期间我校开展的发展小学生五自能力的实验研究》通过培养学生的五自能力。正是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随后进行的子课题“自主教学的初步探索”把学生的主体性落实到课堂中,重点研究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发展,从而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主动探究,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教学进程随之得到优化。这一系列研究为创新教育的研究作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创新教育的研究还刚刚开始,眼下。目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怎样把创新教育落实到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为探究是创新的前提,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小学生的创新是从好奇开始的由好奇到探究,由探究逐步走向创新,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能力。通过总结前一阶段的研究,结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认识,把自主探究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着眼点,以课堂为主阵地,提出构建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来探讨通过自主探究,提高课堂学习效益,优化教学进程,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指的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本课题中的自主探究。通过开展积极主动的探讨和研究活动,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整个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自行探索、相互研讨、提出见解,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强化和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指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达成教学目标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结构和程式。

  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本课题研究将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形成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对象,实施教育行为,以验证假设。此基础上聘请各方面专家进行行为诊断,提出改进意见,再进行新的教育教学实践,多次反复,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向着自主探究的理想境界发展。

  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方案,课题研究最终将形成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评价方案,并将出版一本自主探究研究专著。

  课题组经过紧张的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完成课题研究的先期准备工作,制订了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计划,确定了实验班级。课题组一致认为研究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现正式向市、省申报,争取立项为市、省“十五”课题。

大气污染与人地体健康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材料范例

  以课题小组为单位填写)

  年级:08级班级:4班

  课题题目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指导教师杜筱君课题组成员孙振超、张文钊、李益玮、王超、路雯博、曲浩、杨雨露、侯凯文、郝梅燕、王璐瑛相关课程化学与生活研究方法调查课题提出背景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市的大气污染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各种相关疾病。于是我们决定调查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研究课题的意义和价值:可以认识到大气污染对人产生的危害,提高人的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任务分工:孙振超、张文钊负责活动记录、资料和整理陈述报告。李益玮、王超、路雯博负责上网及上图书楼查资料,撰写报告。曲浩、杨雨露负责访问校内外老师。侯凯文、郝梅燕、王璐瑛负责实地考察。活动步骤:第一阶段:08年10月-11月上网、图书馆查找有关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的资料第二阶段:08年12月-09年1月,访问老师,了解大气污染原因及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影响。第三阶段:09年2月-09年3月,实地考察,了解我市目前大气污染及其引发的各种健康问题第四阶段:09年4月-09年5月,整理资料,分析结果。第五阶段:09年6月,撰写结题报告。研究内容: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可行性分析:图书资料,各类学科书籍,相关报刊,实验室(设备)交通工具:公交车其他:电脑网络预期成果:调查报告呈现形式:文学、图片指导老师意见:同学们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仔细认真,态度认真,思路正确。签名:杜筱君7月1日可能存在的问题:对有关疾病患者调查可能不很顺利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从穿着打扮看我们生活的变化——中国古今服饰文化小探

  俗话说得好:“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将“衣”摆在首位。可见,“衣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际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绚丽多彩的服饰不仅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更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载体,不同的服饰打扮还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从远古时代的人类用树叶兽皮遮羞保暖,到当今社会讲究时尚、潮流、个性的流行服饰,人类的服饰演变历程怎样?它又是怎样影响、改变人们生活与观念的?当代的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我们将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追寻我国服饰文化史,领略中华服饰文化的精髓与博大。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制订出一个可行方案,宣传服饰文化,让服饰文化引起更多当代中学生的关注,使他们对穿着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认识与品味,让他们的穿着打扮展现出当代中学生动人的风采。

  体验、调查分析报告、论文

  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基础知识、能力,收集有关资料,撰写相关论文。

  任务分工:由于人数有限,所以全组全过程参与。

  活动计划:

  第一阶段(第3周):参加课题研究培训,开好开题会,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第4—10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搜集中国古今服饰文化的有关资料,并整理分析资料。

  第三阶段(第11周):对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对穿着打扮追求与认识的问卷调查,整理分析调查数据。

  第四阶段(第12—13周):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和修改课题研究报告。准备相关验收材料,完成有关结题验收的准备工作,申请课题鉴定、验收。

  由这个开题报告,我们可以很显然地看出来,做这项研究时我们的选题是来源于中学历史课本的。这说明在进行中学历史教学时,我们应该时刻想到研究性学习。看一看自己所上的内容是否能为成为研究性学习所研究的选题。《从穿着打扮看我们生活的变化

  ——中国古今服饰文化小探》这个开题报告,在课题背景中就提出了“人类的服饰演变历程怎样?它又是怎样影响、改变人们生活与观念的?当代的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这样就很好地将课本上的历史知识和当今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观点联系起来了。很好地解决了将课本知识转移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这个研究选题变得更有意义。

  从学科教学中我们找到了开题的素材,然后我们怎么将学科教学深化呢?这个任务就要交给研究性学习来完成了。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会取得什么预期效果呢?进行研究的方法有很多,在上述选题中我们可以采取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等。然后再根据这些研究方法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一步步地完成研究性学习的证题和结题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历史教师外,其他各个科目尤其是人文与社会学科的相关教师都可以做为该研究选题的指导教师。这样就使得原本让一个历史老师花很多时间和心血想深化研究的历史问题,变成了一项计划周密、步骤严谨的集体活动。很多原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里都迎刃而解了。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来,研究性学习和各学科教学不可分离和不可割裂的,它们是一个整体,有很好的互补性,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相得益彰。

  那如何将各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有意互补呢?我认为应该重点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一.人员配置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涉及范围广,融合程度高的学科,首先要设置一个专家组来保证其师资的质量。这个专家组应该由各个科目的科组长和任教该年级的备课组长担任。这样一个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可以保证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有相应的专家做指导。其次全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是研究性学习教师组的成员。除了师资以外还要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才行。所以学校各行政领导要对研究性学习予以高度重视。在各个场合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还可以担任研究性学习的名誉专家等。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成员要广,宣传的力度要大,毕竟新事物要被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二.师资培训问题

  专家组的老师要定期对普通教师进行培训,让其在各具体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要联系到研究性学习,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具体学科教学,把具体学科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提供给研究性学习做开题参考。

  三.合作与交流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是通过学科教学发现问题然后将问题提出来,让研究性学习去研究达到

  进一步深化,但是大多数时候是我们提出一个研究问题,该问题涉及到很多学科要求各科老师互相合作配合一起为研究性学习服务。这个时候各学科的老师一定要通力合作取长补短,通过互相交流和学习达到共同提高。

  · 学习总结报告 ·学习工作报告 ·公司学习报告 ·交流学习报告 ·出差学习报告

  四.评价问题

  新课程改革要求强化评价的诊断和激励功能而弱化其甄别功能。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我们要组织专家组进行集体评价。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对指导老师和学生进行评价。把一些优秀的成果推荐到相关的杂志,专刊上发表。对于发表的成果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新的学科,虽然某些学校在该课程开设之前已经进行过类似的探索和研究,但是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还是第一次被列出来。对于它的探讨和研究正始兴未艾,如何使研究性学习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如何将科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这些都是我们在前行的路途中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中学生早恋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关注中学生健康成长一直是热点话题。健康成长不仅是身体上的更重要是精神上的健康成长。而现在中学生的早恋现象越来越普遍。我们希望通过中学生早恋的现象去看清楚事情的本质,探究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正确道路,让中学生的身体、心理都能健康成长,拥有美好的未来。

  (二)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对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观人生观有一定的了解基础。帮助中学生了解早恋的利与弊,正确认识早恋问题,做出最合适理智的选择,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研究方法:

  打算采取问卷调查和收集资料。与同学、指导老师相互讨论,交换心得。了解相关信息,确定研究方法,设计问卷。

  (四)研究对象:

  各中小学的中小学生。

  (五)研究的时间安排:

  1、第一阶段:

  进行查阅资料,了解课题研究的背景,整理文献资料,制作调查问卷样本,与指导教师共同交流提出意见,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

  2、第二阶段:

  进行研究调查,走访各小学校分发问卷,收集数据。写下调过过程并请老师指导。

  3、第三阶段: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完成课题。提出建议。撰写结题报告。交由指导老师修改。

  (六)课题的成员分工:

  况佩佐:撰写报告、成果展示。对回收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李佳芯:信息查找,电脑制作。

  刘思含叶茂:活动记录、问卷和访谈提纲设计。

  田殊培皱冲:问卷调查的发放、回收及整理。

  【指导老师】提供意见,指导研究。

  (七)调查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对中学生进行采访与调查时,可能会有学生回避或回答不真实的信息.

  2.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太支持我们进行研究的声音,认为我们应该把心思放在学业上。

  上述问题可能是一时难以解决的,但解决他们无疑会使我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因此,我们将在研究过程中努力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使我们的研究取得圆满的结果。

  (八)课题研究预期效果:

  1、顺利完成课题研究调查。

  2、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认识早恋问题的利与弊。专心学习。

开题报告

  1 选题依据

  快乐教学方法已在教育部门开展了十多年了,这一思维方式基本上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但由于农村学校的条件限制和人们观念的改变不足,远远落后于实践的需要。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语言生活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不断地创新。

  然而,目前我校仍很匮乏,把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电子教学等误以为是语言生活化。有许多问题和困难,例如:教师的自身素养,学生学识的欠缺,生活范围的局限性等等。此外,加之中考的主导,教学评价的不足,造成了教改的不能深入。

  新课标的变化,要求以发展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学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个方向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使语言的生活化能完全地融人到教学改革之中。在教学中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可使课堂产生融洽,合作,互敬的气氛,为营造良好的动力机制。故而,本课题组就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作了一些实践研究,探索出新的教学风格。

  2 理论价值

  语言生活化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可作为一条教学原则,是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质的教学。因此,实践中产生新的做法和思想,可丰富教学理论的内涵。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知识的重现,重现确认,这不仅是教学的要求,也是跟随时代的必需。是教育理论思想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数学语言生活化是联系知识、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开放性,提升了人们对教学中问题的认识。作为教师要做一个好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表达出想要表达的事情,是教学主导与主体的体现。它应归交往行为的范例,可以丰富理论,起到活学活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3 实践意义

  课堂教学的要点是要用语言来交流,言谈与倾听,沟通与合作。以师生心理世界开放为特性,以互动为方式,使师生之间心灵世界得以相遇,从而引发学生智慧火花,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性,教师的专业化也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语言的生活化,不仅可以把知识引入社会实践,而且可以启发学生促进其积极思考,给学生以更广阔的思维空间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是对传统教学的深刻革命,同时也是给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

  针对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找到适合掌握知识的方法,并能熟练地,准确地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建构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

青少年肥胖的开题报告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健康也随之成为现代人追求的目标。但一些健康问题总是在考验和挑战我们的身体,越来越受到关注饮食和健康的问题已成为了困扰着现代人们一道难题。然而据了解,导致我们不健康的最重要因素就是饮食,中学生的不良饮食会出现许多健康问题,为此我们组选择了“饮食与健康”这一课题,调查了初中学生饮食与健康的有关问题。在初中生中,有10%的学生经常不吃早餐,27%的学生有时不吃;15%的学生,三餐食量不合理。这些都是严重的饮食不健康现象,透过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得出初中学生出现饮食与健康问题的原因,让广大的中学生认识到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使他(她)们懂得正确饮食才能健康。 一、首先,不吃早餐是有极大危害的。

  1、对大脑的危害。虽说脑组织的重量只占人体重的2-3%,但脑的血流量每分钟约为800毫升,耗氧量每分钟约为45毫升,耗糖量每小时约为5克。青少年的脑组织正处于发育期,血、氧、葡萄糖的需求量比成人还高。如血糖过低,脑意识活动就会出现障碍,长期如此,势必影响脑的重量和形态发育。

  2、对消化系统的危害。正常情况下,头天晚上吃的食物经过六小左右就从胃里排空进入肠道。第二天若不好吃早餐,胃酸及胃内的各种消化酶就会去“消化”胃粘膜层。长此以往,细胞分泌粘液的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很容易造成胃溃疡及十二指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3、造成动脉硬化且更易导致肥胖。有不少青少年学生是怕长胖而不吃早餐的。这种做法毫无科学道理。人体对热量的需求是有标准的,不吃早餐,势必加大中、晚餐的进食量。而晚餐后一般运动量较小,更容易造成脂肪积累而导致肥胖。另外,长期不吃早餐还会使胆固醇、脂蛋白沉积于血管内壁,导致血管硬化。

  4、让你反应迟钝:早饭是大脑活动的能量之源,如果没有进食早餐,体内无法供应足够血糖以供消耗,便会感到倦怠、疲劳、脑力无法集中、精神不振、反应迟钝。

  5、慢性病可能“上”身:不吃早餐,饥肠辘辘地开始一天的工作,身体为了取得动力,会动用甲状腺、副甲状腺、脑下垂体之类的腺体,去燃烧组织,除了造成腺体亢进之外,更会使得体质变酸,患上慢性病。

  6、肠胃可能要“造反”:不吃早餐,直到中午才进食,胃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会造成胃酸分泌过多,于是容易造成胃炎、胃溃疡。

  7、便秘“出笼”:在三餐定时情况下,人体内会自然产生胃结肠反射现象,简单说就是促进排便;若不吃早餐成习惯,长期可能造成胃结肠反射作用失调,于是产生便秘。

  8、会让你更靠近肥胖族:人体一旦意识到营养匮乏,首先消耗的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最后消耗的才是脂肪,所以不要以为不吃早饭会有助于脂肪的消耗。相反,不吃早饭,还会使午饭和晚饭吃得更多,瘦身不成反而更胖。

  营养学家们的证实,早餐是每个人一天中最不容易转变成脂肪的一餐。如果每天不吃早餐只会让午餐吃得更多。

  二、其次,早餐、午餐和晚餐的比例最好是3∶4∶3,这样子就能让你在一天内所吃的精华在体力最旺盛的时间内消耗掉。

  在饮食搭配上:

  21%的人摄入脂肪、油、甜品过量;

  20%的人摄入奶制品过量;

  13%的人摄入高蛋白食品过量;

  18%的人摄入蔬菜不足;

  36%的人摄入水果不足;

  22%的人摄入谷类不足;

  有11%的人饮食中营养不够丰富;

  而只有12%的人勉强符合健康的膳食宝塔。

  综上所述,初中生的饮食状况不容乐观,除了对他们的饮食行为进行调查,我们还细致的调查了他们的饮食意识:

  只有约1∕5的人有强烈的健康饮食观念;而超过1∕2的人不够重视;

  三、总体来看,学生的健康饮食观念较为淡薄,因此初中生必须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进一步加强正确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做到

  春天多吃酸味的食物,如含维生素C的食物和有机酸的水果,以及糖醋和酸辣类的菜肴等。科学研究发现,这些酸味食物中含有某种物质能够成倍地提高钙、铁、锌等无机盐的吸收率。

  春天多吃酸味的食物,如含维生素C的食物和有机酸的水果,以及糖醋和酸辣类的菜肴等。科学研究发现,这些酸味食物中含有某种物质能够成倍地提高钙、铁、锌等无机盐的吸收率。

  夏季天气炎热,而苦味的食物,如苦瓜油麦菜等,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适量摄取此类食物对身体有益。

  秋季气候干燥,天气转凉,是滋养肺气的时机,可在饮食中适量加入辛辣食物,如姜、蒜等,即可提高免疫力,有可增强血液循环。

  冬季天气寒冷,属水,是滋养肾的好机,因此,此时应多吃一些口味重的黑色的食物,如木耳、黑豆、芝麻等。

  早饭一定要吃,这是每天早上必不可少的。尽量不吃油腻的食物,早上吃太多油腻食品,如油条、油饼、巧克力、汉堡包等,上午容易犯困、注意力不集中,经过油炸的面粉,如油条,其中的营养还会流失。

  饭后不要马上上床睡觉。这样会使大脑的供氧量慢慢减少,容易引起心口灼热及消化不良,还会发胖,应该站立半个小时在睡觉,这个时候可以适当的做做家务活,比如:洗碗,拖地等

  坐着不跷二郎腿。因为这会使腿部血流不畅,影响身体健康。 多喝酸牛奶,它的营养成分比牛奶更多,更有助于消化吸收。具有一定的防病保健功能

  不要暴饮暴食,不偏食,多多运动,每天都坚持合理的用餐。 青春期体格发育极为迅猛,加上学习紧张、活动量大,因此需要摄入更多的热量。热量主要来自主食米、面和脂肪、蛋白质,因此中学生应首先吃好三顿正餐。中学生代谢旺盛,骨骼生长快,肌肉组织细胞数量直线上升,要特别注意钙、磷、镁和维生素A、D的供给。大量组织的形成需要铁,供给不足则可发生贫血,因此铁质的补充更为重要。要摒弃挑食、择食的习惯,合理的粮菜混食、荤素搭配,不仅可使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齐全,相互得到补充(即营养的互补作用)中学生的饮食除注意以上几点外,还应考虑此期的特点:在饮食习惯上,容易发生饮食无节制、暴饮暴食、偏食、忌食、挑食、爱吃零食以及节食怕胖等行为,因此应帮助他们改掉这类不良习性。

  家庭膳食要量够优质,菜谱应多样化,每日供应肉蛋类荤菜100-150克、牛奶或豆浆1瓶、粮食500-750克、蔬菜为300-500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因中学生用眼多,维生素A供应充足有助于保护视力,又可预防呼吸道感染;维生素B与机体能量消耗有关;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寒冷季节还应考虑维生素D制剂的补充,以提高钙的吸收。

  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得出了得到为什么出现“中学生的饮食与健康”问题的答案;知道了中学生怎么饮食才健康,我们调查得出的结果已达到了我们这个课题的目地。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化验室工作总结

防汛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