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一只蟋蟀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蟋蟀

  “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太冷。”

  “只是因为太凉么?”

  “怕它的寿命只有这几天日子罢。”

  于是我翻开面子撕烂了的旧的黄历本,去找白露的一天,几时几刻交节。我屈指计算着我的蟋蟀还可以多活几天,不能盼望它不死,只盼望它是最后死的一个。我希望我能够延长这小动物的生命。

  早秋初凉的日子,我便用棉花层层围裹着这瓦盘,沙中的草因不见天日枯黄了,我便换上了绿苔。又把米换了米仁。本来我想把它放在温暖的灶间里,转想这是不妥的,所以便只好这样了。

  我天天察看这小虫的生活。我时常见它头埋在洞里,屁股朝外,是避寒么?是畏光么?我便把这洞掏得更深一些。又在附近挖了一个较浅的洞。

  有一天它吃了自己的触须,又有一次啮断自己的一只大腿,这真便我惊异了。

就是那一只蟋蟀

蟋蟀精选作文

  夏秋之际的夜晚,人们常会听到草丛中传来“曲儿……曲儿……”的声音。那昆虫中的“歌王”——蟋蟀在“唱歌”呢!

  蟋蟀又名蛐蛐儿、促织,白天躲在草丛、土洞中,夜晚出来活动,以树苗、农作物、水果为食,是种害虫。

  蟋蟀的身体呈黑褐色;圆圆的头上顶着一对细丝般的触须;宽阔的胸部两侧长有六条长腿,其中后腿又粗又壮,使蟋蟀长跳跃;腹部的末端还有两根尾须,能起到感知四周动静的作用。

  其实,蟋蟀不会呜叫,“唱歌”全靠翅膀。它的前翅上有许多硬齿,互相摩擦时,硬齿撞击就能发出清脆悅耳的声音。而且,只有公蟋蟀才会发声,它卖力地摩擦前翅,是为了告诉勾蟋蟀:“快来和我交朋友吧!”同时警告其他公蟋蟀:“禁止闯入我的地盘!”

  蟋蟀的脾气很不好,特别是两只公蟋蟀遇到一起很容易打架,它们用嘴巴互相咬,直打到头破血流。当失败者逃走时,胜利者就会大声“唱歌”,十分得意。

  因为蟋蟀善鸣好斗,从唐代起,中国人民就开始饲养蟋蟀,把斗蟋蟀作为一项娱乐活动。斗蟋蟀和钓鱼,养鸟一样,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的标志之一。

我是一只蟋蟀优秀作文

  我是一只小蟋蟀,我如果要建造房子,就一定要慎重的的选择住址,不但要排水优良,还要有温和的阳光。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有时会看到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那便是我的住宅。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是蟋蟀家族的最佳的居住所。

  我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假如肚子饿了,我就出来吃周围的嫩草,但决不去碰这一丛草,因为它就是我住宅的一座门。那微斜的门口,本是坑坑洼洼的,凹凸不平。经过我认真又仔细的耙扫后,变得很平坦。这可以说是我的活动平台,每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我就会在这平台上弹琴、歌唱。

  屋子的内部虽然没有什么布置,但是它有一个特点,就是墙壁很光滑。我是爱干净的小蟋蟀,住所当然是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的。

  我盖房子一般是选择在十月,洞穴随着天气的变冷和我的身体增长,必须加深加阔,所以我就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从住宅里连续不断地抛出泥土。每天就是这样修建房子,累了就休息,日复一日不停歇。

  这就是我——蟋蟀,为了建筑我的住宅,为了拥有一个舒适的家,我愿不辞劳苦地工作着。

我是一只蟋蟀作文

  我叫蟋蟀,我居住在草地上,我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我的出名不光由于我的唱歌,还由于我的住宅。

  别的昆虫隐蔽的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我和它们不同,我不肯随遇而安。我非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我不利用现成的洞穴。我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看,在朝着阳光铁堤岸上,青草从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我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有一丛草,这是门。我出来吃周围的草,绝不吃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我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我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再看,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我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我的住宅就是这样很简朴的,清洁、干燥。

  我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我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我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我如果感到疲劳,就会在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再进去继续工作。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宽。你说我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吧!

蟋蟀作文

  一身黑亮的盔甲,一对长长的触角,加上又尖又细的尾巴,组成了那只可爱的黑色战将——蟋蟀。

  我十分喜爱小昆虫,特别是这些可爱的黑色战将——蟋蟀。每到秋天,便想方设法“搞”上几只,宝贝似的养起来,这都成了我公开的秘密。这不,星期天,同是昆虫迷的表哥特地给我捎来一对蟋蟀,把我给乐坏了!

  看,它们浑身上下穿着又黑又亮的盔甲,显得威风凛凛!头上一对长长的触角(比它的身子还长呢),不时进行360度全方位“搜索”。最有意思的,是它的三对腿,一对比一对长,一对比一对粗,最后面的后腿不仅又粗又长,而且还长着许多小刺,让人看了不禁有点心虚。(.)是公的,还是母的呢?我细细观察蟋蟀身体后面那几根“天线”——“一根,两根!

蟋蟀

  “这是什么?”“这是蟋蟀”。妈妈告诉我。由于不知怎么原因,它蹦到了我家里来,于是我就把它用一个透明的玻璃罐子装了起来。

  起初它还不适应这个罐子当它的临时住所。它在里面不断地跳着,好像在说:“快放我出去,我要自由!”当蟋蟀的头碰到罐盖时,会发出”磕噔,磕噔“的声音,折腾成这样子,应该很累吧,也该渴了吧,饿了吧。给它吃什么好呢?我想到了西瓜、桃子之类的水果。我打开盖子,将西瓜块放到离蟋蟀不远处的地方,然后迅速地将手伸出,小心翼翼地将盖拧上,生怕它在蹦出来。

  过了几天,我竟离奇地发现,蟋蟀身体的颜色变浅了,我记得原来是深黑色的,而现在却变成了淡黑色,有点像灰色。

  在蟋蟀呆的前几天,它变了,变得温顺了。放食物时,一点动静也没有,只是静悄悄地盯着那块又大又美味的食物,变得一点捕捉能力都没有了。以前还能蹦到盖上,现在没有劳动就能获取食物,变得一点野性也没有了

  为了把蟋蟀原有的气质找回来,我和妈妈决定将它放回大自然,重新拥有那个永远属于它的天空。

一只可怜的蟋蟀

  凉爽的秋天即将来临,勤劳的蚂蚁忙了起来,在找冬天的食物,找到了,就拼命地拉回家,蟋蟀来了,看到蚂蚁在搬食物,便说:“你们可真傻,天气这么好,为什么不玩? 蚂蚁听到蟋蟀给他说话,便停了下来说:“冬天就快到了,我在准备过冬的粮食,我看你也要准备一下。”

  蟋蟀听了说:“我才不像你们忙来忙去,我要把握好这次机会玩够。” 于是蟋蟀就走了, 蚂蚁们又忙了起来,一转眼间到了冬天,蚂蚁们在家打麻将、下象棋、下围棋吃喝玩乐……而蟋蟀呢,在家忍着饥饿在外面找吃的,但还是没找到,他到了蚂蚁家对他说:“蚂蚁弟弟借我一点粮食吧,我快受不了。

  蚂蚁见蟋蟀可怜的样子就说:“谁叫你当初不听我的劝告,现在觉的不好受了。 你们看蟋蟀可怜不

一只蟋蟀散文

  两年前的一个深秋之夜,工作之余,我独自到大操场上去散步。

  稀稀疏疏的一场秋雨过后,晚晴的天气让人明显地感到冬令徐至、寒意渐生。不过,此时此刻,也有一番别样的诗情画意:空气清新、淡烟迷离、月色朦胧、树影绰约,沿荷塘的一围垂柳下,已经有一些凌乱的枯叶了。伫立静听时,还能不时地听到扑扑簌簌的落叶声。

  是啊,整日劳形于案牍,几乎无暇留意物换星移,不知不觉间,又是红藕香残、秋意阑珊了。

  走过操场围栏旁边的时候,我听到草丛里传来断断续续的虫鸣。在如此菊香盈庭的季节,在这般静谧平和的夜晚,草间虫唱,是再也平凡不过的事了。可是,我隐隐感觉到这个晚上有些特别,侧身细听,其中一只蟋蟀的叫声格外清亮、不同凡响。我心头微微一震,立马意识到:这不是一只寻常的蟋蟀。

  夏秋之夜,我很喜欢聆听东篱蛩声。由于校园里绿地、草坪、竹园、树丛不少,又加之傍河临水,故而蟋蟀特别多。暮色四合、华灯初上时分,路面上就已经有蟋蟀们开始呼朋唤友地活动了。我每天晚上上下班都要途经的两道绿篱之中,就藏有不少蟋蟀,那叫声,真可谓是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所以说,我差不多能通过蟋蟀的叫声来识辨其种类。

  当时,我心中顿生一丝闲情逸致,想捉一只蟋蟀置于案头,便于窗间停砚之时品赏把玩。由于夜色暗淡、缺少灯照,因此未敢驻足惊扰,只是蹑手蹑脚走了过去,而把发出声响的方位,记得详详细细、真真切切,暗想:如果有缘,明天一早,你就成为我的红袖了,我秉烛夜读的时候,劳驾你为我添香吧。

  兵贵神速,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急急忙忙故地重游并按图索骥地展开拉网式排查。一番辛苦没有白费,我终于找到了这只蟋蟀。可能是酣梦未醒,也可能是不耐惊吓,抑或是雍容有加、临危不乱,但见它一动不动地匍匐在草叶下面,面对突如其来的围剿,显得漠然视之、无心回避。我小心翼翼地分开草丛,稳稳当当地将它捉住。不出所料,我先前的判断得到确凿地证实。

  这只蟋蟀通体黝黑,身长寸许,头部浑圆而硕大,触角柔韧而修长,大腿粗壮而有力;腹部丰满,牙齿刚健;双翅收拢,尾巴直挺。的确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帝裔贵胄!我心中喜不自胜,随即给它命名,曰:玄衣王子。

  随之,我找到一个透光度很好的且带有盖子的塑料水杯,在周围和底部钻了几排透气孔,然后在杯子的底部铺了一层松软的泥土,上面又撒了一层薄薄的细沙。我觉得我是既科学又谨慎地设计了王子的下榻之处,与它平素的生活环境很是接近。为了防止沙土过分干燥,每隔一段时间,我还要更换其中的一部分,让它感到隐身的沙土既熟悉,又新鲜。

  根据蟋蟀的饮食习性,我每日都要精心挑选一些白菜心,分开叶片,洗净晾干;把鲜嫩的红萝卜切成碎片;有时也从外面挖回来一些草芽草根,然后摆放在杯子内壁的四周,以便让它既能很容易地觅食,同时又能感到自己的生存环境十分幽静与安全。当然,保洁工作也是每天必有的任务。

  开初的一、两周里,王子还能蹦蹦跳跳,正常进食,兴高采烈时,还能舞弄一阵子花拳绣腿,不时地发出激昂而短促的蛐蛐声,夜间更见其活跃。屋内墙角也隐藏着夜游的蟋蟀们,它们不知何时偷偷溜进来的。当室内安静下来的时候,王子也与外来的蟋蟀们且歌且舞、遥相呼应。这种纯朴而酣畅的情致,也常常浸染着我的心绪,与我飘扬的灵感,产生奇妙的谐鸣。

  我于书韵墨香之中,营造了一种寒蛩如织的闲散而古雅的氛围。那段日子里,我时常出现的疲惫和忧郁的心情,也开始舒缓起来。

  可惜好景不长。大概过了一个来月,王子渐渐地沉默了。整天看上去懒洋洋的,无精打采;神情呆滞,兴致衰减;进餐量也日见其少。我动了恻隐之心,是该把王子送回故里的时候了。梁园虽好,终非久留之地啊。或许,它想家了吧。

  是啊,自由之于生命,正如水土之于花草,一旦失去,灵性,就会慢慢地衰败,乃至最终凋谢。何况不少时候,孤独和寂寞,也是生命最危险的杀手。

  立冬没多久的一天早晨,当我像往常一样打开水杯的盖子,前去探视王子时,我惊讶地发现:它仰面朝天,直挺挺地躺在那里。它竟然死了,而且就死在我决定让它离开牢笼的时候。

  正是由于担心寒冷的冬天对它不利,我才迟迟没有做出让它回归自然的举动。是我的优柔寡断和多余的慈悲心理,令它招致灭顶之灾!我,追悔莫及。

  在这里,幽禁于方寸之间,也许缺少阳光的和暖、空气的纯净、泥土的温润、雨水的甘美、草根的香甜;也许更缺少野居的散逸、心神的悠闲、群体的亲情、朋伴的爱抚、歌吟的自在。生命的内涵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依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生命的鲜活,离不开滋养万物的沃壤和心与心沟通的族群。万般生灵如此,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诚然,天然之美,可以引发爱慕之情,然而世间的一切美丽,只能或近或远地守望,不能随意地亲抚、依偎和拥吻;更不能肆意地攫取和占有。生活中,有一种致命的伤害,其实正是来源于深沉而自私的爱。从某种意义上讲,爱它,就应该松开你那一双紧握它的手。

  生命之花啊,只有顺应天理、无拘无束地展萼吐蕊,才能绽放出一瞬间的绝美!

  每至蛩声迢递的夏与秋,我总是忆起那只超凡脱俗却又不能安享天伦、颐养天年的蟋蟀来。

就是那一只蟋蟀

  早起,窗外是阴霾的天。昨天是小雪节气,空中却没有飞雪。开窗,院子里尽是黄叶,被雨水打湿。还不够冷,雪花变成了雨滴,凉凉的。

  打开手机,老师发来的一则消息闯入眼帘:“沉痛,沉默,沉吟!”后附一篇文章的推送——“流沙河去世”!流沙河去世了?就是歌颂“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的流沙河!就是吟唱“就是那一只蟋蟀”的流沙河!

  这首《就是那一只蟋蟀》,记得是在二十多年前的高中课本上。当时语文老师怎么讲解分析的,确实忘记了,但是老师要求我们熟背这首诗的情景,却是历历在目。当时背文,直接的目的,就是高考。高考结束,读了大学,然后工作,二十多年,生活似乎只有从家到单位的忙忙碌碌。春花秋月,夏风冬雪,何曾细心体会过?中年以后,脚步渐渐慢了下来,似乎也明白了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那句“尽吾志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然后,那些曾经为了考试背过的诗文,在某个斜月西垂的清晨,在某个薄暮欲雪的黄昏,在某个水面清圆的荷塘,在某个银妆素裹的山林……在我心中一点点复活,那些诗文背后的人和情感,一次次涤荡我的脑海。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豳风·七月》里唱歌。《七月》这首《诗经》中的长诗,叙写奴隶社会中劳动人民一年的辛苦,按照时间顺序,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用词凄切清苦,仿佛是在哭吟着一部沉重的历史。诗篇善于抓住各种物候的特征,来表现节令的演变,使全诗充满了自然风光和强烈的乡土气息。特别是第五章:“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用昆虫的鸣叫和蟋蟀的避寒迁徙,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季节变迁的过程。这几句没有一个“寒”字,但却让我们感受到天气在一天天地变冷,以至于寒气逼人了。

  两千多年过去了,生命的长河汩汩流过,历史的天空风起云涌,只有那一只蟋蟀,在田野里淡定歌唱,从春天到秋天,从歌声嘹亮到感伤凄恻。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古诗十九首》里唱歌。“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诗人独自徘徊在东城门外,想到人的生命,就如这风中的绿草一般,繁茂的春夏一过,便又步入凄凄的衰秋,不禁惊心而呼:“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眼前的凄凄秋景,正这样引发出诗人对时光速逝的震竦之感。在怅然失意的心境中,就是听那天地间的鸟啭虫鸣,似乎也多一重苦闷难申的韵调:“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鸟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生命窘急而伤心哀鸣。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会有时光流驶的迟暮之悲。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姜夔的词里唱歌。苏轼之后的艺术全才姜夔的这首《齐天乐蟋蟀》是以歌咏蟋蟀而著名的词篇。词以蟋蟀的鸣声为线索,把诗人、思妇、客子、被幽囚的皇帝和捉蟋蟀的儿童等等,巧妙地组织到这一字数有限的篇幅中来,层次鲜明地展示出较为广阔的生活画面。其中,不仅有自伤身世的喟叹,而且还曲折地揭示出北宋王朝的灭亡与南宋王朝苟且偷安、醉心于暂时安乐的可悲现实。看似咏物,实则抒情,通过写听蟋蟀鸣声,寄托家国之恨。

  时光流过千年,那一只蟋蟀,又鸣唱在海外赤子的思乡梦中。1982年,台湾诗人余光中给流沙河中信中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只。”四年后,余光中写的《蟋蟀吟》中有两句:“就是童年逃逸的那一只吗?一去四十年,又回头来叫我?”这句话让诗人流沙河很是感慨,随即写了这首《就是那一只蟋蟀》回答四年前余光中先生的来信,也被人称为与台湾诗人余光中《蟋蟀吟》的唱和之作。

  在宋代姜夔之前,如果说那一只蟋蟀的鸣唱,只是个人内心伤感凄苦的声音,那么到了姜夔的词里,那一只蟋蟀的鸣唱,境界转而扩大为赤子家国之恨的代言。而当代诗人流沙河,则赋予这个意象以更宽广的内涵。

  《就是那一只蟋蟀》中,引用化用的那些歌咏蟋蟀诗句,从诗经到宋词,表明蟋蟀这个意象的历史渊源,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给每一个中国人心灵上打下足以引起共鸣的深深烙印。这首诗以蟋蟀的鸣唱为线索,纵贯古今,抒发了乡思乡情,它不仅是思乡之曲、怀乡之歌,更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角度,显示了中国人坚不可摧的精神文化凝聚力。

  北雁南飞,故园飞黄叶;呼灯篱落,野塘剩残荷。冬天到来的时候,蟋蟀在大地上的演唱谢幕,诗人走了。但那一只蟋蟀的歌声,会永远在我们心中回响。

就是那一只蟋蟀

  “瞿、瞿、瞿”,就是那一只蟋蟀,昨天还在我家门口叫过,晚上还在我的梦里叫过,今天怎么又出现在操场的草地上呢

  今天体育课,老师让我们自由活动。我和张于成、黄宣浩一起到学校单双杠下面的草地上去捉蛐蛐。来到那里,草地已经不再茂盛,却像突了毛的公鸡,稀稀拉拉的,只有墙边还有一些特别茂盛的草。我们小心翼翼地沿着墙脚走,时不时在那些茂盛的草丛边轻轻地跺跺脚,好让躲在墙脚的蛐蛐跳出来。

  突然,一只特别大的蛐蛐跳了出来,有将近40厘米高。我们轻轻地走近它,发现它长得非常大,穿着一身灰黑色的衣服。大腿十分强壮,有力地撑着地面,随时准备弹跳。眼睛乌黑发亮,嘴巴不断咀嚼,好像非常生气,要去撕咬别人。屁股上长着三根刺,像三根尖利的钢针。两根触须在微风中摆动,威风凛凛,像一个威力无比的大将军。

  我们看得十分开心,这可是一只蟋蟀王啊!我们决定一起把它抓住。张于成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单手去抓,突然蛐蛐王用强壮有力的大腿一蹬,就闪过了敌手。我们一起包围住它,我把手指并拢,掌心向下,手像一个小罩子,悄悄地向它移近。突然我的手掌迅速罩在蛐蛐上。这下蛐蛐逃不了了。我慢慢地将手指捏拢,蛐蛐王就被我捉在了手心里。我们都非常开心,把蟋蟀关进了一个塑料瓶里。它在里面跳上跳下,撞得瓶子“扑、扑”响。我们想这真是一只厉害无比的蛐蛐。

  我们以为附近还有更多的蛐蛐,可是一只也没有了。于是又来到操场的另一端抓蛐蛐,平常那里是蛐蛐最多的地方,我们叫它“蛐蛐国”。到了那里,我们用脚轻轻地撸着草,可是一只蟋蟀都没出现。我们继续寻找着蛐蛐,突然,一只蛐蛐跳了出来,我们正要抓的时候,它后腿一蹬,跳到了草丛里,所以我们没有抓住它。找了一会儿,我们听到了一声蛐蛐的叫声,原来是一只蛐蛐在一块石头上唱歌。我们悄悄地走近,张于成伸手一抓,这一只又被我们抓住了。

  我们一共抓了四只蛐蛐,每一只都是那么可爱。它们跟我梦里的那一只一样,给我的童年生活增添了无比的快乐。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怎样提高语文成绩

大学生就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