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课件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青山不老

  在这世界上有无穷无尽的人是值得我们尊敬、学习的,如;清洁工、警察、老师们等等,他们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可最令我敬佩的并不是他们,而是一位将近一百多岁的老奶奶——外婆。

  我的外婆虽然年纪老,脸上布满皱纹,而且头发都是白茫茫一片,但她不因为老而显得身体衰弱,反而很有活力,身体很健康,还能干很多老人都不能干的事情。

  我的外婆只是一位平凡人物,但她的所作所为却一点都不平凡,反而很高贵。有一次,我同父母一起去探望外婆。去到时已近午时,外婆正在煮饭。我一进门,便有一股香飘飘的味道像一卷又一卷的波浪不断地涌向我;又像有一些我喜欢的东西在引诱我。于是,我迫不及待的跑去厨房,厨房里黑乎乎的,简直是伸手不见五指。于是,我又匆匆忙忙地跑出来。我在想:不对劲呀?明明这香味是从厨房里传出来的,可为什么没人在厨房里呀?我都快彻底迷糊了,一股好奇心又从心底快速地涌向心头。于是我决定再进去一次,这次我并没有那么着急,先开了灯,然后再进去。进去后,只见灯光四射,照得厨房里亮堂堂的,明亮多了。外婆正在煮饭,大姨妈正在切菜。看到灯光突然亮了,外婆先是一愣,后不慌不忙的走到厨房外头,按了按钮。‘扑’的一声,厨房里又恢复了原样——漆黑一片。我赶紧问外婆:“开了灯不挺好的吗?关了灯黑乎乎一片,煮饭都不好煮了,还是开灯吧!”于是我就赶紧去开灯,可被外婆给挡住了。外婆说:“开灯是好。可现在是大白天的,有光线,不用开灯,何况开灯还浪费钱呢。乖,我的宝贝孙女。”接着又忙着去煮菜了。我的心一颤,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想哭想哭似的。

  后来要离开了,我的心有点舍不得,以前我是欣喜若狂的。上了车后,虽然我的人是离开了,但我的心还在外婆家呢。

  外婆平时省吃俭用,连灯都不舍得开,试问现在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外婆她真是青山不老啊!我以后一定要以外婆为生活的榜样,来学习她的所作所为。

青山不老课件

青山不老的说课课件

  一、 教学理念与目标。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强调教育要体现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自己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青山不老》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根据以上这些,从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2)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3)能够运用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从中获得感悟。

  3.知识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

  这篇略读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首先,提出质疑,初步感悟。

  让学生第一次拿到文本时,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能捕捉并提炼课文的重要信息,对《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补充课堂中学生的反馈情况)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能产生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了学生细心读书、边读边想的好习惯。(补充学生提出的问题)今天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集中,实际只要解决了“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那么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利用导读,解决问题,升华感悟。

  我利用略读课文中的导读,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解决问题。导读的三个问题是层层深入的,同时也揭示了课文的中心。前两个问题“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通过读,学生都能找到答案。再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学生的情感也同时得到升华。对最后一个问题“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我安排了写,主要意图是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多方面的,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最后,以读代讲,体验感悟。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抓住把读书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自己认认真真地读书,应当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所以,我设计时教学时,主要想让学生靠在课堂上读通,读懂,读熟课文。 备课时,抓住备“读”。要多读,善读,每读一次有一次的要求,用什么方式读要有明确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先安排初步感知课文,根据要求来自由读课文;交流“老人创造的奇迹和什么情况下创造奇迹”时,以读代讲,讲得少,用读去体会。最后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过写感想后读一读。

青山不老课件

青山不老的说课课件

  一、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

  本课教学目标:

  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二、说教法学法

  我校倡导高效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与《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一理念不谋而合。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法,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质疑、讨论、交流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三、说教学过程

  首先,直奔主题,概括文章内容

  提出:谁,做了什么事,创造了奇迹

  指导概括文章的方法: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结合文章关键词,概括文章内容。

  让学生第一次拿到文本时,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能捕捉并提炼课文的重要信息,对《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方法。

  其次,利用导读,解决问题,

  设问导读提出两个问题,先学生自己完成,然后在小组交流,不仅培养学生自学,还能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指导,交流方法。

  第三,互动释疑,精讲点拨。

  在第一个问题中,我先示范读,指导学生怎样朗读,尤其抓关键的词语重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意思。后面的两个句子,学生用这种方法去体验。做到“授之以渔” 。第二个问题通过读也能找到答案。再以图片、课外知识的补充,使学生有更深感悟。

  在理解“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我提出:老人能与山水共同存在,与日月一起发出光辉吗?学生迅速明白另一种东西的含义。

  并引导学生带着这份感动朗读这句话,孩子们读得很用心。随着追问:青山会老吗?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老。

  第四,通过一个小练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整堂课我本着这种思想进行设计。

青山不老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本课教学主要解决三个问题:1、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这一奇迹室走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3、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教师引导、点拔、唤醒,进一步感受文本形象,品味文本内涵。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观看图像,使学生对晋西北沙化现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体会山野老人创造奇迹的艰难与不屈做好铺垫。

  然后体会老人创造的奇迹到和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找出“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经验交流材料

校长开学典礼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