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纪念馆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八怪纪念馆游记

  星期六的上午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参观了八怪纪念馆。

  一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口铁镬,我看到旁边的注解了解到,这其实就是一口铁锅,它是在南北朝时期用来镇水的宝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在我们扬州总共有九口这样的铁镬,分别存放在瘦西湖、史可法纪念馆和八怪纪念馆等名胜古迹内。我们沿着长廊向北走来到了具有七百多年历史的楠木大殿。殿内有一群清朝的人物石像正在“谈画论诗”,听导游介绍,扬州八怪其实是清代时期活跃在扬州的一批风格相近的革新派画家的总称,其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包括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这八位画家。楠木殿内的四周陈列着八怪们的手迹,其中以金农和郑燮的才气尤为出名,金农字寿门,号冬心,杭州人,人称八怪之首,他还独创了“漆书”字体,漆书体笔画粗细悬殊,横粗竖细,写出的字别有意趣,金农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墨梅图》和《月花图》等。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画的竹子很有特色,人称“郑竹”。他的个人作品是以情入画,以情写作,代表作有《竹石图》《板桥文集》等。在楠木殿的北门口悬挂着一幅《八怪神聚图》,只见八怪有的登峰觅句,有的饮酒品茶,有的醉卧在花丛中,还有的仰伏在岩石上,画得人人活灵活现,仿佛这群画坛怪人都活了过来。让人叁拜不及。穿过了楠木殿,我们来到了金农的住所,金农在七十岁后就居住在这里,这里也是他和其它志同道和的画友们的相聚之地,住所前后两进,中为客厅,左为画室,右为卧室,客厅悬挂着他的自画像,左右上下联分别有他独创的漆体题写到:“恶衣恶食诗更好,非佛非仙人出奇”,从中可以看出金农的晚年生活十分的简陋,但是他还是仍然十分酷爱写诗作画。

  接着我们还参观了饮茶亭和画壁长廊。扬州八怪不仅给世人留下了精美的诗句和绘画作品,更向世界推荐和宣传了我们扬州。扬州八怪真不愧是一张扬州对外的“文化名片”。

扬州八怪纪念馆

走进扬州八怪纪念馆作文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八怪纪念馆。刚刚来到了八怪纪念馆门前,就被那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吸引住了,那是利用西方寺的古建筑设计建成的。迈入正堂,便看见十来余尊塑像,这些塑像神态各异,有的手握毛笔,好像正要伏案疾书;有的手捧酒杯,好像正要一饮而尽;有的低头思索,好像在构思如何作画;有的面露微笑,好像见了乡音知己……我仔细端详着这些塑像,忽然我看见了一个正在低头思索的人,爸爸告诉我,那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书画家,“傲世奇才”——郑板桥,他是我们扬州人的骄傲,他最爱画竹,在他少年时,在他的茅屋的南面有一片竹林,到了秋天和冬天,他便在窗户上糊上白纸,日光月影中,竹影就会出现在纸上,郑板桥说他画竹“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郑板桥不仅画奇,书法也奇,

  自成一家,颇有造诣。爸爸指着一幅书法作品说:“这就是郑板桥著名的“六分半书”,你仔细看看”。我认真地端详这幅字,发现这是将楷、草、隶、篆各体窜合在一起,十分独特、优美。爸爸还告诉我,毛主席曾对郑板桥的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你再看郑板桥的帖,就会感到苍劲有力,这种美不仅是秀丽,把一串字连起来看有震地之威,就像要奔赴沙场的一名勇猛武将,好一派威武之姿啊!”“是呀,他的字看起来真有自己的风格,怪不得人们把他列为“八怪之一”啊!”我不仅赞叹道。妈妈又补充道:“‘八怪’这个词在当时的老百姓的眼里可不是一个褒义词,当时一批“正宗”的画家看不惯扬州画派,说他们是书画界的‘丑八怪’”。

  爸爸俏皮地说:“你看到现在,你赞同他们的看法吗?”我摇摇头说:“我不赞同,他们的画派独树一帜,不拘旧法,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非但不是“丑八怪”,应该是书画界的“精英”呢!”我们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走出八怪纪念馆,回首遥望那尊尊塑像,不禁想起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让我们永远铭记“八怪们”那种正直、顽强的品格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我的兴趣爱好

高射炮打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