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打梨花深闭门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拼音解读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明·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一、拼音解读:

  yǔ dǎ lí huā shēn bì , le qīng chūn , le qīng chūn 。shǎng xīn lè shì gng shuí lùn ?huā xià xiāo hún ,yuè xià xiāo hún 。

  chóu jù fēng jìn rì pín ,qiān diǎn tí hén , diǎn tí hén 。xiǎo kàn tiān sè kàn yún ,háng yě sī jun1 ,zu yě sī jun1 。

  唐寅 (1470~1523)中国明代画家,文学家。字子畏、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商贩家庭,少时读书发愤,青年时中应天府解元,后赴京会试,因舞弊案受牵连入狱,出狱后又投宁王朱宸濠幕下,但发现朱有谋反之意,即脱身返回苏州。从此绝意仕途,潜心书画,形迹放纵,性情狂放不羁。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雨打梨花深闭门

雨打梨花深闭门

  窗外是淅淅沥沥的雨,下的有些急促。合上窗户,拉起窗帘,昏暗的灯光下游走的是青春,一同关上的也是青春。

  正如人世世代代流传所说的一样,青春是人生最华美的季节,是灿烂千阳的春也是热情多姿的夏。

  我们在本该绚烂绽放的年华选择了日复日的宅闷,我们在本该埋头苦干的年华选择了入口即化的甜。青春这颗糖,祛除了外面包裹着的陈皮,里面剩下的是甜到失了志以至于我们没法留下任何青春迹象的巧心。

  或许在老师,在父母,在外界的引导下我们会明白青春的重要性,明白我们不能辜负最美好的时光。至于青春是什么,怕是大多数人都未曾真正考虑过得问题。

  有人说青春是寂静夜空中闪耀而过的流星,美丽却短暂。有人说青春是白皑冬日里鲜艳常绿的古树,悠久却乏味。青春它甚至可以是色卡上第28格的橙加上第101格蓝的温柔良淳……至于它到底是什么,在每个人的心中想必总会有答案。

  因为青春所以才奋勇前进;因为青春所以才拥有梦想。

  不要一觉醒来才发现青春时代是个短暂的梦,揉揉眼睛却发现它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

  “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雨打梨花深闭门爱情散文

  曾经以为,婚姻的城堡里兜兜转转久了之后,我不会再对感情有任何的奢望。

  可是,遇上你,我有幸成了那个匍匐在爱情晨光里的朝圣者,并且以等身长磕的虔诚去触摸了那份因你而存在的美丽。时常想,离别若何,只要未负岁月未负卿,我依然还是那个在墨字间为你跋山涉水的女子,我依然还是那个摇着唇间咯咯声响向你跑来的女子,纵然某些悲喜的定格已被你无辜的丢弃,我仍笑着告别曾经与你的这一路白首相伴。

  他们说用微笑作舟以祝福摇橹,就能沐浴阳光。是呢,我将曾经牵系的念愿都整齐的排在了岁月的两端,那些为你赶场的欢语都搭成了这个初春时节的戏台,只等着为“见花垂泪,望月悲怀”的过往鸣音开腔。

  聚散和离守在我们面前猎猎的撕扯,这样好吗?我忽而想,痛与不痛是不是已经不再重要?又或者我只是一粒未经佛颜染温的种子,捧着一卷尘间烟火经,被你奉信的“不得已”而碾作了平常身?依稀记得在你的纵容里有我的浅笑穿墙越梁,若你是我心中无可替代的良人,那么请问,你可愿意执手托起我们的相遇而不言离情?可是,你还是会脆生生的告诉我,离别已近,离别已近哦!

  我想我还是会去做一个如梨花般的女子吧,为全程送你断不会生了“雨打梨花深闭门”的念想。我只想让你握紧我未及苍老的心,即使你已无力兑付布衫青衣时温厚的身姿。你说,现下的玉兰花都已开了,我无言而笑,因我知道这便是花开的季节了,只是,在你的桃开杏谢里可否看过属于我的凭栏独眺

  在你离别之后我想我应该不会再去与人探讨着有关爱情的话题了,因为情深之后所剩的实在是寥寥无几。或许等到哪一天偎近禅寂的寺宇,听低缓的佛语声声时,便可以不必再去纠结何处有你,何处有殇。

以门为题写一篇作文 雨打梨花深闭门

  那一场梨花雨,从遥远的宋朝,落到了如今。

  犹忆起那位女子说:“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战马飞驰,她的郎,在那战场。

  他临行前对她:“守得住来将我守,守不住来你将我丢。”他话已言明,因他知前途未卜,生死难测。这一别也许就是一世。

  爱情从现实走向虚幻,她陷入一种无法掌握未来的盲目等待中。她日夜守在梨树下,花开了又落。周围的人都知道她痴情,于是热心地为她打听消息。有的人说:“别等了,他早已战死。”有的人说:“他就要回来了。”还有的人说:“你被欺骗,他其实一点也不想见到你。”

  她无奈,落寞叹息,再也不想听到这些令人悲伤的消息,于是重重地,闭上了院门。

  有诗云:“君看今年树上花,不是去年枝上朵。”昔日的芙蓉花也抵不住流年,光阴从来没有特别地关照过谁。年复一年,她不再风华如初。今年枝头的梨花,再不是去年的朵儿。一个女子,将最好的年华交付给等待,以后又会有多少岁月为她重来

  依然没有他的消息。她失望了,她怀疑自己的等待,怀疑当初的选择,怀疑他临行前的话语。于是重重地,闭上了屋门。她掩门,不是不再等待。这样无奈地转身,不是无情,而是情深。

  卷帘深闭重门,只是相思不敢问。

  无端负了华年呵。

  一年又一年。

  一夜间,他回来了的消息传遍全城。她自是满心欢喜,忙打开屋门、院门迎接。

  他是回来了,可他的身边,却站着一位貌美的女子。他的第一句话便是:“这是我的妻子,西凉国的公主。”这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她愣愣地望着那名女子,仿佛看见许多年前的自己。不期然,那多年前温柔真挚的少年,早已在岁月中远去。她目送着二人离开,心中竟没有一丝怨恨。

  许久,她才回过神来,接受这宛如梦境的事实。于是掩帘,和着那场梨花雨,重重地闭上了院门、屋门,还有,自己的心门。

  她苦苦等到黄昏日暮,才深闭门扉。窗外花瓣纷落,令人神伤而心痛。

  她错了么

  不,谁都没有错。

  她忘记了,漫漫路途,哪能不遇见几位倾城女子?展开一场倾城之恋?要怪,就怪自己命太薄吧。因了等待,从青丝到白头。

  那薄情的男人。她在心里嗔骂。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梨花又开了。

  那紧闭的心门,却任谁敲叩,也不打开了。

雨打梨花深闭门

雨打梨花深闭门

  我看着她干瘦的,暗红色的手,没来由的觉得心酸,她的回忆化作钝了的剑,直指我心中最柔软的角落,并且滴下血来……

  ——题记

  正月初一,新年

  “哎,不去看看三娘吗?”

  我的耳朵捕捉到敏感词汇,心不由得紧了一下。

  “哎呀,差点忘了,那去吧。”

  我走近了那个小院,跨入门槛。

  她的眼睛亮了一下,伸出手抓了个果盘递了过来,我看着果盘,轻轻摇摇头

  “我吃了好多,吃不下了呢,三奶奶。”

  她又忙着把小小的果盘递到每个人面前,仿佛逼问一般,除了姐姐象征性的拿了一个果子(花生)外,谁也没有动手。

  她仿佛明白了什么似的,急急地说:“家里还有呢,我没爱拿出来,人少。炕上还有很多果子呢。”一面用眼睛看着大家——其实她早已不认得人了。

  我看到她身后有一只小狗,忙蹲下身唤它过来,我不愿被她的目光注视,每每触到她的目光,就犹如什么在我心里狠狠的戳了一下一样。

  他们与她说了几句话,一一离开。

  她坚持要送,摸了那根木拐杖攥在手里,我忍不住去扶她,因为仿佛下一秒,她就会跌倒。

  因为步伐小且不稳,我们被落在最后,到了院口,她紧紧握住我的手,看着我,叫着我的小名:“婧婧,你看你一转眼就这么大了……可怜我也不认得人了……你还叫我和你奶奶是兔子老伙计……一转眼就这么大了……”

  我听着她断断续续的低喃和母亲姐姐的不耐烦的,大声的催促,没被握住的右手在口袋里悄悄描摹出步摇的轮廓,我犹豫了一下,轻轻拿出那只银色蝴蝶,缀着翠色珠子的步摇,递给她。

  她后来说了什么并不重要,我只记得她的话一下下划过我的心,我微笑着听她说完,放手,离开……

  我注视着她依旧漂亮温和的脸,我知道她想握住那仅有的一点温暖,想告诉我她长长的一生,却不知如何,如何开口,只能一遍遍提及那段属于我和她的时光……

  ——后记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鉴赏

  朝代:明代

  原文: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注释

  ①一剪梅:此词牌以周邦彦所作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娇”句,故取为调名。又名“玉簟秋”、“腊梅香”。重头六十字,平韵。

  ②“雨打梨花”句:用宋人李重元《忆王孙·春词》结末成句。

  ③销魂:黯然神伤。

  ④颦:皱眉。“愁聚”句意为整日眉头皱蹙如黛峰耸起。

  ⑤“晓看”句:两个“看”字实系无意义举止,乃特定心态的外现行为。

  简析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是明代词人、一代文豪唐寅,即唐伯虎的作品。这首词的佳处不只在于词句之清圆流转,其于自然明畅的吟哦中所表现的空间阻隔灼痛着痴恋女子的幽婉心态更是动人。唐寅轻捷地抒述了一种被时空折磨的痛苦,上下片交叉互补、回环往复,将一个泪痕难拭的痴心女形象灵动地显现于笔端。

  唐寅这阕《一剪梅》的佳处不只在于词句之清圆流转,其于自然明畅的吟哦中所表现的空间阻隔灼痛着痴恋女子的幽婉心态更是动人。空间,既无情地拉开着恋者的距离,而空间的阻隔又必然在一次次“雨打梨花”、春来春去中加重其往昔曾经有过的“赏心乐事”的失落感;至若青春年华也就无可挽回地在花前月下神伤徘徊之间被残酷地空耗去。时间在空间中流逝,空间的凝滞、间距的未能缩却,尤加速着时光的消失。上片的“花下销魂,月下销魂”,是无处不令 “我” 回思往时的温馨;下片的“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则写尽朝暮之间无时不在翘首企盼所恋者的归来,重续欢情。唐寅轻捷地抒述了一种被时空折磨的痛苦,上下片交叉互补、回环往复,将一个泪痕难拭的痴心女形象灵动地显现于笔端,诚无愧其“才子”之誉称。

  作者介绍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生平

  唐寅祖籍晋昌,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开始来到南京、苏州经商。唐寅就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唐寅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岁时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在她大约廿四岁的时候病逝。后来可能又娶有一室,但碰到科场弊案的牵累而离去。后娶沈氏,或名九娘, 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恶运。

  “会试泄题案”详情:当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再加上由于徐、唐两人在京师的行动惹人注目,会试中三场考试结束,顷刻便蜚语满城,盛传“江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户科给事华眿便匆匆弹劾主考程敏政鬻题。事连徐经、唐寅。明孝宗敕令程敏政毋阅题,其所录之卷,由大学士李东阳会同其他试官进行复审,结果证明徐、唐两人皆不在录取之中。鬻题之说,虽属乌有,但舆论仍喧哗不已。明廷为平息舆论,便着锦衣卫加以审讯,查无鬻题实据,最终以徐经进京晋见程敏政时曾送过见面礼;唐寅也因曾用一个金币向程敏政乞文,送乡试座主梁储,使两人均遭削除仕籍,发充县衙小吏使用。程敏政因此罢官还家。华昶因奏事不实,也遭降职处分。一场科场大狱,以各打五十大板结案。事后三个被告均不服,程敏政归家后愤郁发疽而亡。唐寅耻不就吏,归家后夫妻反目,自己消极颓废,筑室“桃花坞” 以自娱。

  徐经加梧塍后,闭门读书,并作《贲感集》以明志。至公元1505年明孝宗死,徐经一心盼望新天子的赦令,希望再返科举仕途。次年以慕司马迁的齐、鲁、燕、赵壮游为名,北上京师探听消息,但因科场失意后体质一天比一天差,不胜旅途劳顿,至京便卧病于永福禅寺,于正德丁卯(公元1507年)客死京师,归葬于江阴砂山。年止三十有五。关于这场会试泄题案,记载很多,说法不一。实际上这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结果。《明史·程敏政传》云:“或言敏政之狱,傅瀚欲夺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但毫无疑问,这一事件对唐寅来说是极其严重的。从此唐寅绝意仕途。归家后纵酒浇愁,游历名山大川, 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

  明弘治十三年(1500),唐寅离开苏州,坐船到达镇江,从镇江到扬州,游览瘦西湖、平山堂等名胜。然后又坐船沿长江过芜湖、九江,到庐山。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给唐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以后的绘画作品中被充分地反映了出来。 他又乘船溯江而上到了黄州,看到赤壁之战遗址。唐寅的《赤壁图》即依此所画。后又南行入湖南,登岳阳楼,游洞庭湖。又南行登南岳衡山。再入福建,漫游武夷诸名山和仙游县九鲤湖。唐寅由闽转浙,游雁荡山、天台山,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达安徽,上黄山与九华山。此时唐寅囊中已罄,只得返回苏州。唐寅千里壮游,历时9个多月,踏遍名山大川,为后来作画增添了不少素材。

  返回苏州,家中非常清贫,妻子大吵大闹,终于离他而去。他住在吴趋坊巷口临街的一座小楼中,以丹青自娱,靠卖文鬻画为生。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以表其淡泊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之志。唐寅三十六岁时选中城北桃花坞,建了一优雅清闲的家园,度其清狂生活。桃花坞原是宋人章庄简的别墅,但经风雨沧桑,早成一片废墟。不过这里景色宜人,环境十分幽静。一曲清溪婉蜒流过,溪边几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几分山野之趣。第二年唐寅用卖画的钱建成了桃花坞别墅。虽只几间茅屋,檐下却悬着雅致的室名“学圃堂”、“梦墨亭”、“蛱蝶斋”等匾额。唐寅一生酷爱桃花,别墅取名“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并作《桃花庵歌》:“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富贵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春日,园内花开如锦,他邀请沈周、祝允明、文征明等来此饮酒赋诗,挥毫作画,尽欢而散。。“日般饮其中,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寝。”(祝允明《唐子畏墓志铭》)此时唐寅过得清闲而超脱。

  明正德九年(1514), 他被明宗室宁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后发现身陷宁王政治阴谋之中,遂佯装疯癫,脱身回归故里,后来宁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幸而逃脱了杀身之祸,但也引起不少麻烦,从此思想渐趋消沉,转而信佛,自号“六如居士”,“六如”取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自治一方印章“逃禅仙吏”。

  从南昌回家后因常年多病,不能经常作画,加上又不会持家,生活艰难,甚至常靠向好友祝枝山、文征明俩人借钱度日。其间有著名书法家王宠常来接济,并娶了唐寅唯一的女儿为儿媳,成了唐寅晚年最快乐的一件事。

  明嘉靖二年(1523),54岁他健康状况更差,这年秋天,应好友邀请去东山王家.但见苏东坡真迹一词中有二句: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正好触动唐寅心境,他一阵悲伤,告别回家后,从此卧病不起,不久结束了他凄凉的一生。死后葬在桃花坞北。嘉靖26年迁葬到横塘镇王家村。他逝世后由其亲友王宠、祝允明、文征明等凑钱安排后事,祝允明写了千余字的墓志铭,由王宠手书,刻在石碑上。后世有关唐寅的生平事迹大多是从这墓志铭中得到的。 唐寅仕途坎坷,晚境凄凉,以致身后诗文几近散轶。明万历年间,常熟书商何君立仰慕唐伯虎的诗文和为人,不惜重金,征求片纸只字,为他搜集整理诗赋词章。将唐寅生前散轶的近百首(篇)诗文核阅后付梓,这就使唐寅有了第一个较完善的诗文集传世,一时洛阳纸贵。后来,江南著名的出版藏书家。常熟书商毛晋也十分敬重唐寅才情为人,他在编录《明诗纪事》及《海虞古今文苑》时,又特地详细收录了唐寅生前诗文和轶事,丰富和完善了唐伯虎诗文内容,为后代积累了生动的文化资料。

  毛晋,后来还独立承担了重修唐寅墓的重任。据《苏州府志》,崇祯甲申三月十六,毛晋与同郡士人游春至姑苏横塘王家村,因见一代才子唐寅之墓荆棘荒芜,牛羊放逐墓园,顿生哀悯之心。他询问附近田夫,方知唐寅亡后,后嗣中唯剩一侄孙孀妇,经济拮据,困顿城内,以致唐寅四时之祭匮乏。毛晋凄然感叹: “是朋友之罪也,千载下读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时与并乎?”于是,毛晋慷慨解囊,重修墓封,再立碑石,并且择地墓旁造三间祠堂。苏州地方官雷起剑亲作 “重修唐解元墓”碑文,“更勒石以遗千古之有心者。”

  文学成就

  唐寅诗风相当特别,据说他早年曾下苦工钻研过《昭明文选》,因此早年作品工整妍丽,很接近六朝的气息。泄题案以后的诗作,多描写自己的处境,写起来情真意挚,自然流畅,虽然在字句上推敲得不是很精炼,但可以感觉到唐寅信手拈来的才气。

  他的诗作有《百忍歌》、《上吴天官书》、《江南四季歌》、《桃花庵歌》、《一年歌》、《闲中歌》等。

  唐寅诗文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清新,对人生、社会常常怀着傲岸不平之气。

  除诗文外,唐寅也尝作曲,多采用民歌形式,由于多方面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历坎坷,见闻广博,对人生、社会的理解较深,所以作品雅俗共赏,声名远扬。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三月雨,细落阶前,回廊边,轩窗半掩,朱漆门,伊人独站,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泪眼婆娑……

  生于梨花满枝的季节,便注定了是那树下撑伞而过的女子,素裙青颜,穿过遥远的时光,踏着青石古道轻盈曼妙的走来,半城烟雨沾染梨花伴清寒,白色的花蕾零零落落洒满肩…

  小径幽远,暗香缓缓,水波涟涟,斑斑点点,心中惘然,独影翩迁。曾经,用一朵花开的时间,绽放着一生的依恋,如今,婷婷的梨花枝,花落枝单,看着一季盛放的缠绵潸然成殇,心中泛起涟漪的忧伤:花开为谁谢?花落为谁悲?一曲离殇透着淡青色的天光袅袅回荡…

  暮雨黄昏,洁白的花瓣,铺就一地凉,一幕烟雨一帘情,一片落花一愁肠,忧伤女子,掩不住哀伤几重,一声惋叹,紧闭重门……

  本身不是寒凉的女子,怎忍心看落花满地残

  雨丝绵绵,惹得帘内人儿翻开了忧伤的扉页,愁思轻浅,哀戚淡淡,闭上眼,泪水打湿了衣衫,几多深情天涯远,几多相思何时还?泪眼问花花不语,任心碎连连……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指导青年教师证明材料

独立思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