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书法作品范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题西林壁》书法作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翻译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创作背景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英语书法作品范文

优良书法作品展作文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优秀书法作品展_150字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暑假期间,结合学校特色工作“四级八段写字达标活动”,陶朱小学统一布置了书写作业。作业从内容、格式、数量上均做了统一要求。开学伊始,新任班主任及班级写字教师对各班的书写作业进行了全面检查,按班级总人数的15%筛选优秀作品,参加学校举行的暑期优秀书法作品展。

  展出的一幅幅优秀作品,既是对学生暑期作业质量的真实检验,又营造了浓厚的书写氛围,给新生以极大的熏陶和鼓舞。本次活动为“四级八段写字达标活动”这一特色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欣赏书法作品

  欣赏书法作品,常常不能脱离汉字表达的内容;但是书法是以非具象的形式表现种种意境和情趣的,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书法离不开字体,字体也受书法的影响。从书法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欣赏还是书写创作,似乎都要注意以下三点:其一,汉字字体从秦代小篆到汉代隶书的演变,是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从甲骨文到小篆,都是线条结构的形态,隶书在形体上突破了线条结构,改变了结字原则,有了不同的点画用笔。古今汉字既有历史的联系,又有结构、用笔和章法的区别。其次,汉字字体演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新字体的出现,并不以旧字体的消亡为前提,新旧可以共处。所以,越到后来,字体的品式越多,书写的不同风格也越多。新旧字体共处,又因用途不同而在每个时代分成所谓正体和俗体。其三,各种书体的形成,都有一个草创、完善到成熟的发展过程。草创时期不免稚拙,却有质朴的趣味;成熟时期显得典丽,也要有浑成的美感。后世的人,无论是欣赏或书写,各人爱好互有不同,可以各有选择,可以百家争鸣。但是切忌片面的门户之见。只要是结构、用笔和章法三者都结合得当的,都美,都有其艺术性,不过风格不同,艺术品位有所不同而已。

  楷书又称“正书”、“真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减省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特点在干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作为“楷模”通行的书体,一直延用至今。楷书盛行于六朝。到了唐代,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达到了高峰。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最为著名,加上元代的赵孟俯,被历来公认为四大楷书名家、他们的代表作品,至今还是初学书法的范本、例如颜体的《颜勤礼碑》、《大麻姑仙坛记》,其字雄壮;柳体的《玄秘塔》、《神策军碑》,其字挺拔;欧体的《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塔铭》,其字劲险;赵孟俯的《胆巴碑》、《妙严寺碑》,其字秀媚。值得一提的是,南北朝时代的北魏有许多著名的魏碑书体,厚重雄奇,是楷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作品有《龙门廿品》、《郑文公碑》、《张猛龙碑》等。

  首先,要较深入的欣赏书法,得有两把刷子──「历史的刷子」与「书法的刷子」。历史的刷子包含了书法史及中国历史(书法家的创作背景);书法的刷子则包含了文字学知识、书写技巧、鉴别碑帖的能力及艺术涵养。它们都是密不可分的。

我的书法作品

  夜晚是那样安详,宁静。月光和教室里的灯光彼此照应,异常和谐静谧。不知哪来的微风,把我的课外书吹翻了一页。

  忽然,从门外传来一阵模糊的脚步声。快了!快到了……只看见老师慢慢地走向讲台,手中好似拿着一张奖状,在强烈灯光的照耀下,发出耀眼的光芒。霎时间,教室里洒满了微弱的金光。

  当老师读到我的名字时,我满心疑惑,但又抑制不行激动和兴奋。原来是我的书法作品拿奖了。每当我看到我的书法作品时,总不会忘记那一段时间的努力……

  “当”一声,我的笔从桌子上掉了下来,清脆的声响传遍教室。同学们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响声钩住了脚,在这个被同学们称为“黄金时间”的时候,大家都拿出他们那精致的笔和练字纸,而我的桌面却一无所有。突然,同桌拍了拍我,将我的灵魂给打醒,我赶忙拿出纸和笔,在上面写着一个又一个歪歪扭扭的字。当我将那张纸交给老师时,老师现出一丝想吐的感觉。

  我的字是那样差。我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勇气对爸妈说:“我想学书法。”他们却爽快地答应了。星期六那天下午,爸爸把我交给了书法老师,从那时,我和书法就挂上了钩。

  “我们先来练坐姿。”书法老师拍拍我的背说道。他又在我的手上画了一个个标点,以示握笔姿势。渐渐地,“一”、“二”、“三”等一些最基本的笔画妙笔生花……

  “你要开始写书法作品了!”书法老师拿着一张书法作品纸说道。

  一向选择回头的我,当然是选择不写,就当我想说出口时,我一想:如果我现在回头的话,之前的努力就都要白费了。

  “试试吧!”一直憋在肚子里的话脱口而出。

  我鼓起勇气,握起笔,一想到这是我的第一张书法作品,心里就捏着一把汗,想一笔拿下。没想到,在第一张纸里,刚写两个字就写错了。再来吧,不行,再来,不行……

  终于,在第七张书法纸里,我成功了,虽然用了很多张纸,但是这样久的努力没有白费。

王昌龄出塞书法作品

  《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全诗如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注解

  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赏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一幅书法作品

  一天,我和弟弟来到河边,一起捉螃蟹。一只、两只、三只……哇!才一会儿工夫就捉了9只。我挑出一只又红又大的,其余的都给了弟弟。

  我把螃蟹放在桌上,左看看,右瞧瞧,发现螃蟹大钳的空隙部分刚好可以卡住一支笔。我立即叫弟弟拿来一支铅笔,小心翼翼地把笔插到螃蟹的大钳子里。螃蟹的眼睛伸了出来,睁得大大地瞪着我,好像在说:“你把笔插在我的手中,我一点也不习惯,我抗议,我抗议!”可在我眼中,此刻它已变成了一个“知识分子”。我和弟弟拍着手大笑起来。

  过了一会儿,螃蟹好像习惯了,夹着那只笔舞来舞去,像在写行书。这时,我忽然想到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教螃蟹写字。我先在一张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了一个字,然后握住螃蟹的“手”,慢慢地一笔一画地教它写。不过,握住它的“手”可要加上一双“防弹手套”哟,不然它的另一个钳子准不会饶过你。就这样反复了几遍后,我就不握它的“手”了,想让它自己来写。可动物就是动物,怎么可能一教就会呢?结果它一动不动地呆在那儿,只有我用手轻轻打它的背,它才在纸上动一下。我一气,就多打了它几下。终于,在我的严格督促下,一幅“书法作品”完成了。当然,那上面写的字只有螃蟹自己才认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书法作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故人西辞黄鹤楼”,黄鹤楼,天下胜景,原址在今湖北省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相传黄鹤楼是仙人乘鹤飞升之处,是当时骚人墨客流连聚会之地。崔颢著名的题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为黄鹤楼增添了情深思远的人文景色。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诗人驻足良久,不忍离去时的所见。面对悠远无尽的江水,面对水天一色的远方,诗人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这滔滔江水之中,那远去的江帆之中,满溢着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无限的眷恋,让人感到一种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悠远境界。也许他在想:老朋友今番远去,何时再能相会?他孤零零一个人,旅途中是否寂寞?但愿他一帆风顺,路上平安!这向着遥远的天边流去的滚滚江水,也正象征着他们的友情;江水是永远流不尽的,而他们之间的情意也是说不完的。

书法作品记

  只有“愚公移山”、坚持不懈,才能成功地做好一件事!——题记

  书法小组要上交四幅书法作品,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写书法作品可是困难重重!这不,一大堆麻烦就找上了门。

  麻烦一:字体

  我写的“水天浩茫”中的“茫”是繁体字,我没注意。好几张字练下来了,练到最后才记起字体,结果,所有的准备都白费了。望着一张张有着错别字的练习,只能唉声叹气,全怪我太粗心了,以后要仔细点!

  麻烦二:位置

  开始写作品了,老师在纸上折出淡淡的框架痕迹,叮嘱我要按着痕迹来写,不要超出。结果,我个500度大近视眼,没看清痕迹,把“浩”写到了左边,都不能落款了,好好的一张作品就给毁了。

  麻烦三:粗细

  因为只写四个字,所以要写得很大,大就要很粗,可是我不会写粗,加上笔太细,我写的字又细又大,十分别扭。看起来一点都不美观,要不是最后老师会照着我写的字加粗,这张字就又没救了。

  麻烦四:笔画长短

  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写作品,想想从前,写作品身边总有老师指点,以前还嫌烦,现在想想,自己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瞧瞧我写的大字,横短的短,撇长的长,跌三倒四的,一点都不美观,如此衣冠不整,想改都难。

  在我的努力下,一直写到第三张,我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写出了一幅还算整洁的书法作品——“水天浩茫”。

书法作品欣赏作文

  我喜欢写书法,写书法就要多练,多写,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

  刚开始学书法的时候,我是怎么写也写不好,是因为我没有耐心,没有把心放进去学。而且心也静不下来。

  有一次,我问我的老师,为什么我学了那么久,还是写得那么不好,还是写得那么难看。老师就对我说:“学书法最讲究的是学书法首先要有信心,其次要有决心,最后还要有耐心。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着这“三心”。写的时候不可以着急。你学书法,就是来学,心怎么样才可以静下来,不要再写的时候想着别的事情,那你就会写的好。”

  我听了老师的这番话,于是我就试着静下来,用心的去写,下了很大的功夫。渐渐的,渐渐的,我对书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好像每天不写一下,都会睡不着觉那样,因为学书法要多练。

  于是,经过了我一年多的努力,我终于有了收获。

  学校有一次要举行书法比赛,爸爸妈妈他们都叫我参加,那我自己也想拿个奖回来,证明我的努力是没有白费的,那我就没有推迟了。最后,我获得了二等奖,后来我又参加过其他的比赛,也拿过奖。我非常高兴。

  在这几次的比赛中,我的信心倍增,决心更大,更有耐心练书法了。

  我喜欢书法!在将来的学习生活里,书法会陪伴我走过漫长的生活和学习道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书法作品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

  在三秦护卫着的长安城,遥望五津的风尘烟雾。

  跟您离别的心情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

  不要在分别的道口,像普通青年男女一样,一起哭得泪水沾湿了手巾。

  写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作者简介

  王勃(649~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他和卢照邻等皆企图改变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诗风(见杨炯《王子安集序》)。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也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但有些诗篇流于华艳。其散文《滕王阁序》颇有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生日祝福话语

婚宴上绿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