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铜板豆腐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读《三个铜板的豆腐》有感

  前不久,我读了一篇题名为《三个铜板的豆腐》的文章。这是一篇短篇小说,虽然字数不多,但是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当时世道的不公。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大毛和他的弟弟小毛随着妈妈到外婆家憩夏。临行的前一天,外婆花了三个铜板买了三两块豆腐请他们吃。大毛小毛狼吞虎咽,都觉得豆腐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外婆笑了,答应他们下次去就再请他们吃一次。

  谁料,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才又碰上一个好年头。大毛和小毛携儿带女,又去看望外婆。此时妈妈死了,爸爸丢了,外婆病了,家破人亡,可是外婆遵守承诺,掏出三个铜板要去买豆腐。时隔二十多年,物价飞涨,三个铜板还能买一块豆腐吗?看上去,作者只写了豆腐的美味,写了自己和弟弟爱吃豆腐。可是真的仅仅只有这些吗?不,远不止这些。现在,一元钱买上几块豆腐下饭,简单,快捷,美味而又显得普普通通。可是作者为什么认为豆腐是世界上最美味的东西呢?在文章里就可以找到答案。外婆说过:“罪过,罪过呀,这么好的孩子,却投胎错投到穷人家里来……”倘若大毛和小毛都出生在富贵人家,吃的是山珍海味,自然不会把小小的豆腐放在眼里。但他们毕竟是穷人家的孩子,饭食不像个样子,平常的食物都成了他们的美味佳肴。

  作者他们生活的年代是战争年代,社会动荡不安,生活不好,而今天,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安逸富足,别说豆腐,就是山珍海味也不时能尝到,可是我们有没有珍惜这样的美好生活?有些身为人民公仆的政府官员,天天吃香的喝辣的,出门坐上公车,买套房子恨不得用一张张百元大钞贴在墙上才舒服,可是他们有没有想到在我们的社会中毕竟还有一些生活贫穷的人,还有住着危房,生个大病就没办法医治的百姓,还有孩子上不起学的家庭……

  想着想着,我又一次凝视着这篇文章,它里里外外都渗透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活不公的呐喊,真是神来之笔。

三个铜板豆腐

《三个铜板豆腐》读后感

  前几天,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些书,我买到了其中的一本:《岁月的书香》,它记录着建国60年来几代儿童文学作家的文学经典。

  一买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其中,《三个铜板豆腐》这篇令我深有感触。 文章叙述的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听人说过,三个铜板可买一碗豆腐。而我一直到8岁还不知道那是什么滋味,因为豆腐是用来招待远客的特殊菜,而我家从来没有远客。后来,我终于在外婆家第一次吃到了豆腐,我吃得连一点豆腐渣都不剩。走之前,外婆承诺,下回我再去她家时,还会让我吃一回豆腐。可到了第二年,日本兵就进了村,打打杀杀……外婆家终于是只剩下外婆一个人。这边,爸爸、哥哥都被抓去当了兵,不久妈妈也去世了。

  一晃20年了,我终于又和弟弟去了外婆家,外婆已经倒在了床上,手里还紧紧抓着三个铜板,那是留给我俩吃豆腐的。 看完后,我心里翻腾了好一会,喉咙哽咽了,鼻子发酸了,眼前模糊了。我被那伟大的亲情感动了,二十多年过去了,外婆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当年的承诺,临终前还记着要让“我”吃上豆腐。 我们在生活中不也被这样的爱包容着:每天早上,妈妈早早地起床。为我做饭,让我吃得饱饱的去上学。

  晚上回到家,妈妈又准备丰盛的晚饭。吃过饭,妈妈又陪我一起学习。天冷了,妈妈叮嘱我加衣服。有心事了,妈妈陪我散步,和我聊天谈心…… 平凡中有亲情,灾难中更可见亲情。在汶川大地震中,涌现了许多感人的情景,至今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年轻妈妈在房屋坍塌之际,死死地护着刚满月的宝宝。无论多重的东西砸下来,她都努力地撑护着。当救援人员救出她们时,发现母亲已没有了呼吸,而在她怀中的宝宝居然还活着。这个情景让多少人震惊:母爱居然可以化作那么巨大的力量。是啊,亲情真是伟大!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学生会的宗旨

感叹人生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