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经典篇目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中华经典诵读篇目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经典篇目

《诗经》里最美十首诗讲解学习

  《诗经》里最美十首诗孔子曰:"诗三百,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诗三百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最初称《诗》,汉武帝始称《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各地的诗歌,诗的作者已无考,传由尹吉普采集,孔子编选。《诗经》共计311首诗,内容包括了爱情、战争、风俗、祭祀、动植物等等,下面让我们看看诗经最美的十首诗歌吧。

  野有蔓草

  《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tuán]兮。有一美人,清扬婉如。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rángráng]。有一美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这是首恋歌,写在一个零露未干的清晨,男子在田野草蔓间与女子不期而遇,一见倾心。邂逅总是美好的,而邂逅美人的地点在带露的蔓草间,正合我意,让此诗浪漫而唯美。

  《唐风·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绸缪》描写新婚之夜的缠绵与喜悦。诗借了“束薪”作象征,用“三星”作背景,描写了傍晚到入夜的过程,再借助内心的独白“今夕何夕”、“如此良人何”,真有道不完的情深意长和新婚之夜的憧憬和激动。

  《郑风·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这是一首风雨怀人的名作。在一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早晨,这位苦苦怀人的女子,“既见君子”之时,那种喜出望外之情,真可谓溢于言表。难以形容,唯一唱三叹而长歌之。

  《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击鼓》全诗采用赋的手法,叙述了战争过程中士兵不得回家和对心上人的思念。诗的第四章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可以看出作者在作战期间不时想起曾许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想如今生死离别,天涯孤苦,不免流泪蒙眬,肝肠寸断!

  《国风·卫风》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木瓜》是先秦时期卫国的一首描述爱情的民歌,是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传诵极广。成语“投桃报李”便出自这里。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止友人,恋人之间也是如此。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许,两情相悦。

  《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家靡室,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是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末尾这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今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可谓绝世文情,千古常新。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是一首被古今人誉为:“情真景真,风神摇曳的绝唱”,是思心徘徊,百读而不厌之佳作。整首诗笔调含蓄委婉,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诗中所述的秋水伊人,亦给人以可望不可即之感,然而却始终使人存有希望。正因为这一份朦胧与期盼,诗人对“伊人”的那种向往、思恋和追求才更为显得强烈和执着,若说穿了,也就没有了韵味。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子衿》描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其心理描写手法开创先河,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维肖维妙,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这首诗是《诗经》众多情爱诗歌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女主人公在诗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对情人的思念。这在《诗经》以后的历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不论自古以来多少解经者就《桃夭》作过多少文章,但像小桃树那样年轻,像春日骄阳下桃花那样鲜艳、美丽的少女,却永远活在读者心里。人们衷心祝愿她:“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冠于诗三百之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位置。《关雎》描写的是一位青年对女子一见倾心,而后朝思暮想,辗转反侧,渴望得到女子芳心的心理感受。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全诗朗朗上口,韵律和谐悦耳,且刻画出朴实恋情和美丽如画的场景堪称为千古传诵名篇。

  供稿老师:李波

  2018年5月22日

圣贤的千年智慧—《诗经》

  寒假里,妈妈说,推荐我读一本好书,可以让我感受古代的真实生活,身临其境。我兴致勃勃地接过来,《诗经》?带着疑问,我踏着春秋之风,走进《诗经》的田野,感受到了别样的乐趣。

  《诗经》是由孔丘等整理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粹。诞生于先秦时期,收录了自西周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计有305篇之多,以抒情为主,有《风》、《雅》、《颂》三部分。

  读《诗经》,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走进了那个时期人们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本书有描写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如《国风·唐风》中,“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有表达对亲人、家乡的深深思念,如《国风·魏风》中,“陡彼岵兮,瞻望父兮。”有借古讽今的,如《雅·小雅》中,“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有表达对爱情的美好祝愿,如《国风·邶风》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妈妈告诉我,她曾听人说,阅读《诗经》的最高境界,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古代那种朴实而真切的意境美:春日之燕燕于飞,夏日之习习谷风,秋日之蒹葭(坚加)苍苍,冬日之杲(搞)杲出日;可以感受到十五国风轻漫过身边,可以倾听到先秦诗人的感叹之声拂过耳边。

  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骄傲,为中华五千年文化而自豪,《诗经》正是这灿烂文化中的瑰宝。我还没有那样高的意境,可是,我对《诗经》却真的迷上了。每当翻开它的时候,总会被它古朴的辞章、丰富的想象、奔放的情感所深深吸引。

  当我们身处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偶尔也可以回过头去,穿越历史长河,感受西周春秋年代的岁月往事,一起去领略圣贤的千年智慧——《诗经》的无穷魅力。

古典名著《诗经》介绍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

  《诗经》中的305篇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15个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明,现存共40篇。《诗经》的305篇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伦理、天文、地理、外交、风俗、文艺各个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我很喜欢这本书希望大家也能喜欢。

圣经里美丽的诗歌

  《圣经》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遗产之一,是古代希伯来人(包括以色列和犹太人)在漫长岁月里所创造的文化记录。它不仅仅是一本宗教读物,还融合了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文明。下面是一篇圣经里的诗歌,希望大家喜欢!

  《被掳者的哀歌》

  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

  一追想锡安就哭了。

  我们把琴挂在那里的柳树上。

  因为在那里,

  掳掠我们的要我们唱歌,

  抢夺我们的要我们作乐。

  说,给我们唱一首锡安歌吧。

  我们怎能在外邦唱耶和华的歌呢

  耶路撒冷啊,

  我若忘记你,

  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

  若不看耶路撒冷高于我所最喜乐的,

  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

  耶路撒冷遭难的日子,

  以东人说,拆毁,拆毁,

  直拆到根基。

  耶和华啊,求你记念这仇。

  将要被灭的巴比伦城啊,

  报复你像你待我们的,

  那人便为有福!

诗经读书笔记精选范文

  倾听来自三千年前的远古呼唤,如同曼珠沙华,纵然无法摘取,诗经也一直存活于心。 ——题记

  踏上文化寻根之路,淌过三千年滚滚东逝的历史长河,溯流而上,用深邃的目光洞穿所有书页,屏气凝神,你听,那一声声一唤唤,古朴无邪,透过千年的尘烟,悠扬冗长,那是来自远古的呼唤,发自中华文化的最初源头——《诗经》

  孔子编纂《诗经》时曾感叹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一语道出了它的精髓。《诗经》语言温柔敦厚、含蓄真诚堪称中华文化之祖。它见证着中华民族孩童时咿呀学语,质朴真诚、天真无邪的美好时代。寻觅《诗经》的心灵动感,聆听数千年的深情歌唱,诗中一木一草都是先古人民的友好伴侣,歌中一词一句都唱出了人们最美好的向往。

  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定律。诗经中坚贞不移的爱情凝固了守望爱情永恒的姿态——等待。它如同一朵永不凋零的奇葩,忽视了时间空间的界限,开遍了每一个芳草萋萋的角落。我清晰的记得那日你拉着我的手说“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今君子于役,不知其期。但这又怎能拆散我们,千山万水外,我候,为你归来。纵然等到白发萧然,我也不会改变翘首的姿态,期盼着你的凯旋,践行你当初的誓言。

  《诗经》以古朴的文字表达着人本初最真挚的感情。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先秦人民对爱的姿态让人震撼。爱,就一个字。原来竟然可以爱得这样决绝。反观当下爱情泛滥、欲望靡乱,分手离婚有如家常便饭。不知是否我们该适当放慢高速的生活节奏,静静感悟诗经中爱的真谛,守候人心本初的那份最无邪的感情,回到最初的美好。

  爱,就不离不弃,静静等候,你的归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打开诗经的首页,那雎鸠关关的鸣蹄就迎面扑来。让人心神荡漾,顿时陷入飘杳朦胧含蓄的情感意境。河水悠悠流动,荇菜浮动摇曳,雎鸠关关,歌声婉转,悠哉悠哉,令人转辗反侧。“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中的表白含蓄委婉,从来不做作。但绝不是怯懦,面对真爱他们哪怕是用一片沙洲,一把水草,或是一弯清泉都要传达出内心最真实的感情。字字含蓄却句句真实的感情流露感动着你我在每一个怀梦的青葱岁月,原来爱人可以如此洒脱,被人爱可以如此真切。没有珠宝万千,广厦千万,只有这悠悠河水,纤纤水草见证了我们的爱情,可是这已经足够。爱你,只是一种感觉,当我爱上这种觉的时候,一切外在的光环都已经无所谓了。我无法拒绝你伸过来的手,因为你已经越过了我的额心河。

  逝去的岁月带不走缱绻的情怀,望着河水悠悠,渐行渐远。物欲横流的今天,有多少人能面对内心的呼唤和所爱的人长相厮守,又有多少人被爱上是因为纯爱情本身的驱使,而不是对物欲的追逐。当爱情可以用物质来衡量,贴上价格标签的时候,爱情还是爱情么?同样是千年前的“桃之夭夭”,千年后却是不一样的“灼灼其华”。

  是幸福抛弃了我们,还是我们离弃了幸福。

  之所以要文化寻根,弘扬社会主义文化,我想是因为我们怀念了。或许忙碌过后的一瞬间,那份曾被遗忘的美好会倏然浮上心头。我们会怀念诗中那一片月光,那一个人,怀念那一份纯纯因感动而生的思念。先秦的人民竟然可以用简单得近乎粗陋的只言片语风雅出感人至深的情怀和那洞彻世事的哲理。“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释然;“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感伤;“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睿智。透过千年的烟尘,歌关雎,唱蒹葭,出东门,上垄丘;一切无不令人心神向往。

  古人可以用飞鸟游鱼、芦苇野花、潮涨潮落、月盈月亏吟出真切的生活,表达出最本真的感情。原来爱情也可以如此纯真无邪,生活也可以这样恬静和谐,人与自然可以这样完美的和谐共生。而今身处钢筋水的丛林,灯红酒绿的喧嚣,如同机器一样忙于朝九晚五的奔波。欲望太多的现代人,到头来却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怀念古人,不知是因为他们太真诚,还是因为我们太复杂。

  对于《诗经》,也许最重要的并不是把它奉为经典而束之高阁,阅读《诗经》最本质的意义或许还是教会人们感悟古人之于生活那份简单而真诚的向往,用孩童般清纯无邪的心灵看待周遭一切,学习古人对追逐人性本初那份美好的执着不屈的精神吧。

  毕竟,离久了,易思念。

  《诗经》的吟唱渐行渐远,带走了时光深处的期盼流连。远远回望,透过冰冷的繁华《诗经》就像一座里程碑,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灵魂,放射出永恒的美好。踏着淙淙流水,听着那一声声来自远古的呼唤,似乎又回到了那些逝去的古老岁月: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的优美诗歌

  天地迷蒙

  我掀开似无若有的帷幕

  雾没了,屋来了

  请进,这里是梦的宫殿

  一个声音

  对我说

  咦,不知我那位故人还在不在

  寻还是不寻,见还是不见

  愣怔

  那声音钓鱼般把我钓进

  门,在身后无声

  合上

  恰似合上两片

  眼皮

  就这样,我走进了梦之眼

  或者说从

  眼皮里走进了梦

  一切都没有质感

  却透出几分古色古香古朴古风

  铜镜里,一个古人峨冠博带

  眼神如钉,

  钉住

  我所有

  关于“古”的常识,乃至想象

  接下来,我是否回流梦的心脏

  完成,抑或部分完成

  关于诗经的

  穿越之旅

  哪怕,仅仅一隅

  宫殿徒有其表

  可惟其如此,我更是喜爱

  从外看,红墙碧瓦气宇轩昂

  进里面,绿草如茵林木扶疏

  良田美池桑竹间

  点缀一座座茅檐低小

  青青农舍

  袅袅炊烟,软软风儿

  俘虏了我

  以梳云,以飞花

  以发布芬芳的手段

  我想我是醉了

  没醉在酒里

  倒醉在梦里

  那边厢坎坎伐檀兮杭育杭育

  这边厢关关雎鸠

  惹我守望河之洲

  守望一首至纯至美的情诗

  彼岸,小屋柴扉咿呀一响

  诗来了

  穿着粗布裙钗扭着袅娜风情

  款款而来,向着

  那块有形的捣衣石

  向着那个隔水隔世无形的我

  我手臂伸得好长好长

  抱住了在水一方的伊人

  没呢,我只能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贸我用心如日月

  我无法吐露心曲

  我钻不进那

  含蓄委婉的杏眼柔波

  还是那素手纤纤轻轻绾住

  卫风为爱抽出的丝

  那可是我心里生的手上牵的

  不绝如缕的诗

  伊人走了,轻轻地,正如其

  轻轻地来

  不带走一片雪,一朵雨做的云

  曾经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贴上你香腮,氤氲我心空

  风中背影如字:秋以为期

  我不是氓,我不会爽约

  我却是氓,这约呀,一爽数千年

  而今我来了,沐雨雪霏霏而来

  抵达杨柳依依水之滨

  伊人,还会过来吗

《诗经》美文欣赏

  永远的蒹葭

  一茎清渺的秋歌,楚楚地飘向水之湄,任百年又百年的白露,在你的瞳仁深处开成两朵亭亭的白莲花。

  清寒的季节轻愁的你,在孤雁斜飞的水中央,寂寂拭泪。

  一抹淡蓝色的忧郁,辗转着飘在水里,一遍又一遍的漂洗你那件水袖霓裳。纯白的芦苇花在十一月的天空中飘洒,于水雾迷茫的伞中频频回顾,你憔悴的背景有些象梦了。

  风独自在上游的烟霭中静静地轻叹,千年,万年,读不懂的哀愁远在天涯,近在水一方。

  无奈的心绪无奈的你,在低回的长歌中唱不尽清秋的浸骨忧伤。

  缠绵不绝的秋雨在风中惆怅,你苍苍的来路和茫茫的归路,尽已被水阻隔。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漫漫一个秋季,你就反反复复倾听南去大雁留给你的那张旧唱片。

  一世未了的情缘是一世未了的梦,在清冷的水路中感知,泠泠的弦音不绝如缕的从上游漂来,放开注定会使你痛苦,而捞起注定会使你更痛苦。

  散去白色的霜露,散去蒹葭苍苍的你。一袭西风款款地悄然卷帘,一把竹椅,一杯淡茶静止在夕阳中,

  摊开的那本《诗经•秦风》,在窗前默然无语,凝眸远天的一片水雾迷蒙,再也不忍翻过最凄美的这一页。

  名家赏析:

  《蒹葭》浅析

  《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表现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情。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伊人正姗姗而来,且行且望,望穿秋水,苦苦追寻,伊人仿佛就在不远处的水中陆地上,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写主人公的形象,则着力写他的远望。一开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边,向对岸望去,看到他所爱慕的那个姑娘正向水边走来,心里很高兴;可不久,芦苇挡住了他的视线,看不到她了。他以为那姑娘正向上游走去,也就沿着河岸向上走;走了长长的一段艰难而又曲折的路,却依旧是什么也没有看见。他不灰心,又折回来去追寻她,最后终于看到她正站在河中的一个小洲上;这时他内心便充满了喜悦。十分明显,主人公跟那姑娘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远地望见她,便感到心满意足。这种爱是“朦胧”的,它的动人之处也正在于“朦胧”和距离感。

《诗经》—不朽的经典

  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从口头创作的民歌到贵族祭祀的乐歌,口中喃喃地念着这五百多年的人间百态,心中有然而生的敬仰与盎然,似细水,长流……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好一个痴情人!

  独立风中,仿佛自己所怀念的恋人真的就在河的那边。逆流而上,顺流而下,只要心中还保留着那份强烈的感情,道路漫长难行怎样?崎岖难攀怎样?坎坷回旋又有何妨

  大片碧绿的蒹葭和痴情人内心积攒的感情相交融,和痴情人离情别绪的感受相一致,于是,蒹葭成了离爱情最近的植物……

  芣苡

  找回洒遍山村的每一个角落,被青葱的树木掩映的山坡无处不洋溢着生气。添加妇女兴高采烈的前去采集芣苡。

  时而拾起掉落地上的芣苡,时而一把一把的从茎上捋取芣苡,时而手持衣襟兜着摘来的芣苡,时而把衣襟把衣襟掖在腰间用来装芣苡……

  怎样清丽明朗的意境!

  怎样愉快喜悦的心情!

  怎样热爱劳动的人民!

  低眸,继续浅吟这首回环复沓的小诗,哦不,是这首赞歌——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撷之……

  君子于役

  都说,黄昏最容易勾起人们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鸡儿回窝,牛羊归圈,有一次沐着夕阳的余晖远眺,服役的丈夫却依旧不知归期。山村妇女那深深切切的思念谁人知?那无可奈何的愁烦谁人懂?只一声深情的呼唤冲口而出:“曷至哉?”

  只是,战争的残酷,征伐的频繁,又怎是一个山村妇女所能左右的?满腹惆怅,满腹惦念,即使喊出,天各一方,又怎能听见

  闭目呆立,那迷离怅惘、深沉绵渺的画面在眼前徐徐展开——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呵!干吗苦苦的追寻所谓神圣、所谓深刻?看看手中的《诗经》,不正是么?听听“雎鸠”的欢快鸣叫,闻闻“东山”的战火硝烟,看看“七月”的悲惨生活,在《风》、《雅》、《颂》的每一个角落,感悟——不朽的经典!

《诗经》经典篇目

  一、教学目标1、熟练背诵并正确理解翻译句子。

  2、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重点背诵、翻译、理解句子内容。

  三、教学过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共收录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风

  《周南·关雎》:诗三百的开头第一篇便是如此富于魅力的作品。最有名的是它的第一章,有多经典用不着我再多说吧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桃夭》:寥寥几笔,桃花的神意情韵便勾勒出来。更值得一提的是接下来的联想,第一章最为有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周南·汉广》:这首诗的名气好象不是很大,不过却是单恋的最佳诠释,每章末四句“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一唱三叹,余韵袅袅。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邶风·燕燕》:出色的送别之作,情感哀婉,深沉动人。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邶风·击鼓》:这首诗一点名气也没有,但不要惊讶,被引用最多的千古名句中的经典“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是此诗的第四章。当初看到的时候我也吓了一跳。汗……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邶风·式微》:失意人欲归的心情。前两句被大量引用。式微,式微,胡不归?这句想必很多人都见过。王维的“怅然吟《式微》”就是“胡不归”的意思。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邶风·静女》:第一章的末两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实在可爱,一笔将两个人物点活,妙极。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篮球比赛简报

性格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