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教学设计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吐鲁番的葡萄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葡萄沟的美好,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

  2.感受课文比喻的新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理解葡萄沟美好在哪里,它有哪些独特之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新疆好地方》。

  学生:搜集有关新疆、吐鲁番盆地、葡萄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励

  1.播放视频《新疆好地方》。

  2.新疆有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它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水果之乡,吐鲁番独居榜首。吐鲁番盆地种植葡萄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3.你们想去吐鲁番的葡萄沟品尝美味的葡萄吗?想去,事先就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才行哟,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葡萄沟的。

  4.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二、体验

  (一)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注意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

  3.再读课文,思考每段各写了些什么,每段之间有什么联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二)品读课文,感受独特。

  1.分组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也可按课文描写顺序来自学。读后小组探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也交流学习所获。

  2.全班交流,共享资源。

  按课文描写顺序交流,抓住葡萄沟独特的地方。交流时,还可用自己搜集的资料作为佐证。(板书:独特)

  (1)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吐鲁番盆地成为中国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的原因。

  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吐鲁番有非常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板书:气候特征地理位置)

  (2)葡萄是吐鲁番的特产,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

  用“”画出作者描写葡萄藤的句子。它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谈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葡萄藤对葡萄的爱护。)玛瑙:一种玉石,“绿玛瑙”代指什么?(代指像玉石一样的绿葡萄。)(板书:绿葡萄)

  进入吐鲁番,在庄园沿途看见了许多独特的砖砌房子,估计与葡萄有联系。(板书:砖砌房子)

  (3)这一段里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呢?联系上下文理解。

  (这些省略号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当时内心的无比惊喜。)

  为什么呢?(因为作者见到了壮观的、望不到边的绿色长廊,由此可知,吐鲁番葡萄沟的葡萄之多。)

  (4)葡萄沟在人们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呢?(赫赫有名)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从“葡萄的世界,绿色的海洋”可见葡萄园之大。由此知道,葡萄沟是名副其实的葡萄王国。其间流露出作者无比的惊喜与赞美。

  (6)最后一段,作者对“特产”的看法,也很独特,耐人寻味。

  三、升华

葡萄沟教学设计

葡萄沟听课心得体会

  一、围绕“好地方”展开教学

  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葡萄沟盛产水果;葡萄沟葡萄多,景色美丽,少数民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色鲜、粒大、味甜,非常有名。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葡萄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找找课文的中心句,初步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在初步感知后,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激发了学生再次朗读的兴趣。

  二、充分朗读,感受“好地方”

  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充分朗读。如:“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少数民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通过朗读,感受葡萄沟水果之多,景色之美,老乡之好客,从而体会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三、巧妙对比,凸显“好地方”

  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时,孩子们很快感受到了葡萄很美,但是葡萄沟葡萄之多,孩子们很难体会到,怎么办?课堂上,教师通过朗读示范,有意识地将“一大串一大串”改成了“一串一串”;“五光十色”改成了“五颜六色”。通过对比,孩子们很快发现:“一大串一大串”说明葡萄沟葡萄非常之多,“一串一串”已经很多了,两个“大”字,说明每一串都长了很多。孩子们还发现了“五光十色”除了颜色多,还写出了这些葡萄很有光泽,甚至有学生联想到这些晶莹剔透的葡萄在阳光的照耀下如珍珠般闪闪发光。孩子们对葡萄的美感受更深了,朗读也更有感情了,也进一步感受到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四、遗憾之处

  在教葡萄沟的样子时教师问的问题太琐碎啦,有点说课文的感觉,没有把读课文体现出来,有点失望。应该吧问题提得明确一些,这样水到渠成,层层递进,只要体现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就可以啦。在一个在教学上要语言精练,朗读一定要到位,读的不够学生就很难理解啦。

葡萄沟课堂故事及课后点评

  一、课堂故事

  今天在二年一班上语文课《葡萄沟》。

  课文中有一段是介绍葡萄干如何制作,为了激起同学们的兴趣,我特地带去了一包新疆葡萄干给同学们尝一尝。我告诉同学们,先吃一两个,尝尝是什么味道,没吃完的等下课再吃好吗?同学们纷纷回答可以。可是,出乎意料的是教室里一下子乱了起来,除了几个女同学按照老师的要求,用牙签一个一个挑着吃以外,其他的同学都用手抓,有的还抢起来,有的因为抢不到还有意见,告起状来。

  面对着这样的场景,我感到很失望!怎么办呢

  于是,我想了想,就问: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了葡萄沟,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拿出味道鲜美的葡萄干请我们,我们该怎么样对待呢

  这时,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要双手接过盛葡萄干的盘子;有的说要有礼貌地说声,谢谢!还有的说,我们要站起来,向老乡敬个礼,说声谢谢后才能接过东西我接着又问,如果象我们刚才那样会有什么后果呢?有的同学不好意思地说:那样太丢人了;有的说,这样老乡会吓一跳,怎么华南实验小学的学生怎么这样不懂礼貌;还有的说人家还以为我们是一群从来没有吃过葡萄干的孩子;另一位同学纠正说,没有吃过也不能这样子,这样太不受欢迎了

  接着我说,那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维吾尔族的老乡喜欢我们,夸我们是个聪明的好孩子呢!

  话刚说完,同学们马上按照小组围起来,很有秩序地开始吃起了葡萄干。

  二、课后点评

  《葡萄沟》课上,让孩子们尝一尝味道鲜美的葡萄干,本是无可厚非,何况,这还有利于激起同学们的兴趣呢

  让教师出乎意料的是,教室里一下子乱了起来。看来充满活力的生命化课堂,并不是都像教师预设的那样按部就班。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往往让教师很失望,甚至措手不及。

  然而,有着新课程理念的教师,深信这种生成的课堂可能更真实,更自然。而教育者的机智却在于怎样因势利导,如何化险为夷。

  本堂课上,教师的一个启发,却让孩子们很快地自我觉醒。同学们在如何对待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的你一言,我一语中,语文课标所追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却不留痕迹地得到了达成。

  你能说,这是一堂乱课吗

《葡萄沟》说课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葡萄沟》说课文章内容由收集, 本站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葡萄沟》说课

  说教材课文主要介绍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产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葡萄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说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以及好在哪些方面。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用"五光十色"、"热情"、"有名"等词语口头说话。4、能对课文优美的句子进行摘抄。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说教法、学法:根据课文特点,设计边朗读、边理解、边体会的教学手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说教学过程:〖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一、初读课文内容,导学习目标1、自读课文,提问:课文是怎样夸葡萄沟的?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的?二、精读课文,理解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在学生明确目标,初读课文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在读中逐步悟疑,并提出学生的创新意识。1、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练就技能的。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就高,教学效果就会好。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所以一节课上应选用多种教学方法,让他们运用多种器官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来。如:在写葡萄沟的葡萄颜色多,这一段文字语言通俗易懂,于是,让学生动笔画一画,从而体会葡萄沟的葡萄很美。再如:理解葡萄沟的老乡热情好客,让学生亲自扮演一下。这些方法,完全由学生自己动手,也让他们感到了一份新奇。如:葡萄沟的老乡非常好客。⑴大家把这句话找出来,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读。⑵假如你是一位游客,同学们猜想一下,热情的老乡会对你怎么说?看看课文的插图,闭上眼睛想一想。2、以读代讲,轻松学习学生的朗读从正确到流利,直至有感情,这正是对文章内容理解的体现,所以,课堂上应给学生较多时间的读书机会。在读课文时,可采用分小组读,师生对读、轮读、男女生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选读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如:三、分层设计,巩固提高学生在学习上是有所差异的,所以在作业环节上也应有所区别。能力强的查找资料,会画画的同学画画,差一些的学生记优美句子。在这个环节中力求做到各档学生都有所提高。作业设计如下:1、这一课有许多优美的句子,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抄在本子上。2、喜欢画画的同学把你想象中的葡萄沟画出来。3、有条件的同学收集有关新疆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葡萄沟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葡萄沟》教学设计》文章由收集。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3:运用角色朗读、节目表演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一、激励1、听说新疆的吐鲁番有个好地方(板书:好地方),孩子们知道是什么地方吗?(生:齐读)知道吐鲁番吗?”出示地图(师:找出新疆、吐鲁番和葡萄沟的位置,并作相应的介绍。)2、师:“谁能把这三个词连起来说一句话?”(提示学生可以用书上的句子回答)孩子们,想去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看看吗?要想去,那事先我们得对葡萄沟作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们。3、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特别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二、体验

  1、采用引读的形式检查学生初读课文情况。新疆的吐鲁番有个地方叫----,那里出产----,五月有----,七八月有----,到了九十月份-----。既然人们最喜爱吃葡萄,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葡萄园玩一玩好不好?说去就去。

  2、出示图:瞧,葡萄沟到了。孩子们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书上又是怎么说的?(齐读第1句)

  3、出示图:孩子们,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学生可能会说枝叶,也可能会说葡萄可以按顺序学习)(1)出示句子: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生:自由读句。(2)这句话中出现了一个词----“凉棚”,谁见过?它是什么样儿的?干什么用?(师可相机结合手势动作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凉棚”一词)(3)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重点指导读好:“茂密”“四面”“一个个”“绿色”)

  4、出示图:孩子们,快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1)这一串串葡萄像什么?葡萄长得这么好,书上是怎么说的?(2)出示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生:自由读句子,想:葡萄长得好,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到的?(3)出示句子,比较: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葡萄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4)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葡萄长得好?(5)出示句子: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以前,我们学过写颜色多的词,你还记得吗?(多名生发言)(6)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不用这些词,而要用“五光十色”呢?(7)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也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瑙,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那我们怎样来读好这个句子呢?(板书:五光十色)(8)出示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9)生自由练习----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相机指导重读词语:“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美丽极了”)5、下面我们要演一个节目,老师扮演新疆老乡,谁愿意到前面表演?#p#分页标题#e#

  看,新疆老乡来了!(教师戴上新疆帽,微笑着走来)(1)小朋友你们好!欢迎你们到葡萄沟来玩儿,你们猜猜我是哪个民族的?(学生知道就让他们介绍,不知道教师就介绍)对我们新疆的葡萄沟的葡萄印象如何?(2)我们新疆老乡还要跟我们小朋友一起跳跳新疆舞,师生共舞。)(3)请送给老乡一句话,哪怕是一个词也好!(师板书:热情好客)(4)生带着感受读第2段的第4句话。

  6、放一段录象。(配乐朗诵,学生可以一边欣赏,一边跟着读第2段。)

  7、多么热情的老乡呀,非要带咱们去阴房看看。(1)出示图:(看图)热情的老乡还有个问题要考考你:“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默读课文,用“~~~~”勾画有关句子。)(2)那这儿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板书:色鲜味甜)

  三、升华

  1、看得出来,孩子们参观游览得真开心。就要离开葡萄沟了,难道你们就没有什么话要说?新疆老乡要咱们留言,哪怕写一句话也好呀。(生动动笔,把游葡萄沟的感受写下来。)

  2、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真是个)3、齐读第4段。(带着赞美之情朗读)4、自主选择:(1)画一画:可以用自己的彩笔把美丽的葡萄沟画下来。(2)讲一讲:可以把旅游见闻讲给家长听听。(3)写一写:可以把这课的好词佳句写在积累本上。(4)查一查:可以通过看、问、听、查等形式,了解自己的家乡。板书设计:葡萄五光十色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关于秋天的手抄报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