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加减法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小数乘除法的“秘密”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数学课名叫《小数乘法和除法》。

  上完这节课后,我细细端详了一阵,惊奇地叫了起来:“原来小数乘法和除法中有许多有趣的知识呢。”首先,我知道了在小数乘法计算中应该把最低位对齐,然后根据整数乘法来计算,计算完后看乘数中有几位小数,在积上从右往左数几位,然后点上小数点,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前面就用0来补位。其次,我们还知道了一个乘数乘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2位、3位……而除法中的规律和乘法正好相反。我还有一些有趣的发现,这里有4对好小伙伴,它们是125和8,25和4,相乘正好是1000,同时它们还有一些好邻居呢:例如0.125和8,1.25和0.8,0.25和4,2.5和40等等。更重要的是我还知道了“÷0.1”和“×10”是一对好朋友,“÷0.5”和“×2”是好朋友,“÷0.25”和“×4”更是一对好朋友呢。

  这节课不仅有丰富的数学知识,还有在生活中运用的实际价值呢。第一,在买东西时有些物品的价格都是小数的,买几个后要付多少钱就得知道怎么计算小数乘法。第二,学会乘或者除以10、100、1000的规律后在生活上可以快速计算一些简单的乘、除法。

  这节课我学到了许多,数学真有趣!

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作文

  一天,标点符号国争强好胜的小数点来到了数学王宫前,大喊:“皇帝老儿,你给我死出来。”数字国王“0”一听就说“八嘎,谁赶如此骂我?”

  他走出宫殿,“0”国王一看,不是数学王宫的小数点吗?于是,他一挥手,“-7422”将军冲了出来,小数点使出分身术,把“-7。422”将军变成了“-7。4。2。2。”将军,“-7。422”将军赶紧逃了出去,因为不对的数字是要被杀头的。后来,等号宰相给“0”国王出了一条妙计派:等号去迎战标点符号国争强好胜的小数点,小数点一想,等号加小数点就变成了“=.”,也就不是真的等号了.也就会被杀头了.

  后来,“0”国王亲自出马,小数点转念一想,0咋么变,都是0,就这样,小数点灰溜溜的走了.窗外传来了哭泣声……

五年级叙事作文 小数简便算法

  油连议三大建群五年级,新学期,数学方面有许多新知识。学到现在,大概有三四个月了吧,学的内容也不少了,其中,我觉得最让我头疼的一课,是“小数的简便方法”。有的人不以为然,不就是个简便方法嘛,有什么难的?其实,你想错了,很多同学就因为一道简便计算的方法不对,而使作业不能全对。这么严重!看起来并不难啊······其实,普通的简便方法并不难,难得就在于“能简便就简便”。我也经常为“能简便就简便”中的一两道题的方法用错,而使作业不能全对。

  油连议三大建群我上次写课作,一道“能简便就简便”的题难住了大家,因为当时我们没遇过这种题型。题目是2。12—(1。12+3x0。33)。听老师一讲,大家恍然大悟,很后悔自己怎么没有想到,就这一题,就可以全对的!当时,我也只错这一题,也是这种想法。怎么做呢?现在对我来说很简单。先找相同类数2。12和1。12,减下来是一,把0。33置于括号外。因此,算式变成了(2。12-1。12+3)x0。33。这下好算了,2。12-1。12=1,1+3=4,4x0。33=1。32,这样便很简单了。

  油连议三大建群我回家又问了爸爸:“‘能简便就简便’怎么这么难?”爸爸说:“这便是它的奇妙之处,有时怎么都使你摸不到头脑,但我告诉你,每个简便计算都有规律,一旦找到规律,就很简单了;有时实在找不到规律,那说明它不能简便了!”油连议三大建群

小数

  在四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我学习了小数点。我还知道: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点来表示。

  前几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有关小数点的梦。一片辽阔的森林中,突然,响起了一阵号角声。原来,是动物运动会在今天正式开幕了!运动会中,有好几样比赛项目。其中,最受人瞩目的是跑步、游泳和跳高这三个比赛项目。经过一翻激烈的竞赛,最后的结果已经“出炉了”。跑步比赛的结果是小马一分钟跑了406.31米;小羊一分钟跑了376.28米;而蜗牛一分钟则跑了129.726米。游泳比赛的结果是小鱼一分钟游了197.63米;乌龟一分钟游了184.52米;蝌蚪一分钟游了152.431米。跳高比赛的结果是袋鼠跳了2.35米;兔子跳了1.89米;青蛙跳了1.642米.

  在准备公布比赛结果的时候,狐狸对牛裁判说;“牛裁判,你看,这小数点芝麻一般大小。干脆啊,不要小数点得了。”说着说着,她就把小数点给擦了。结果,每个项目的成绩都改变了。最差的,全部变成最好的。例如:小马的跑步成绩变成了40631米;小羊的跑步成绩变成了37628米;而蜗牛的则变成了129726米。大家听到了结果,也不由的发出了疑问:蜗牛怎么成了跑步冠军呢?他平时不是慢吞吞的吗

  第二天早上起床,我明白了:小数点如果点错了地方,那就会造成很大失误。

小数的演变

  公元3世纪,也就是16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刘徽就提出了小数。

  最初人们表示小数只是用文字,直到13世纪才有人用低一格的表示方法表示小数,左边的数表示整数部分,右下方的数表示小数部分。

  在古代还有人记小数是将小数部分的各个数字用圆圈圈起来,例如,1.5记做1⑤,这么一圈就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开了,这种记法后来传到了中亚和欧洲。

  到了16世纪,欧洲人才开始注意到小数的应用。在欧洲,当时有人这样记小数,如把3.1315记作3o1①4②1③5,o可以看做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的边界标志,圈里的数字表示的是数位的顺序,这种技法虽然很有趣,但却很麻烦。

  直到公元1592年,瑞士的数学家布尔基对小数的表示方法做了较大的改进,他用一个小圆圈将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割开,如5。24,数中的小圆圈实际上就起到了小数点的作用。

  后来德国的数学家克拉维斯又用小黑点代替了小圆圈,于是,小数的写法就成了我们现在表示的方法。但是,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表示小数点的方法。现在,小数点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用“,”,一种是用小黑点“.”。在德国、法国等国家常用“,”写出的小数如3,42、7,51等。而英国和北欧一些国家则和我国一样,用“.”表示小数点,如1.3、4.5等。

小数除法

  昨天晚上,我妈妈一起去买苹果。苹果是2.6元一斤,妈妈买了4.5斤,本应该付钱9元。可是营业员粗心大意,不知道怎么算的,算成了12.2元钱。还好我利用了这个学期新教的知识,在脑子里算过一便后,马上纠正了营业员的失误。

  不仅营业员阿姨夸我聪明,这么小都会小数乘除法了,而且在回家的路上,妈妈还表扬我,给她省了0.5元,并且学过的知识能在生活中活用。是啊!要是没学好这门数学,以后损失的不只是这0.5元,或许是几百,几千,甚至上亿呀!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小数加减法》听课反思

  听课笔记没必要记录老师的每一句话,只要重点框架和一些容易忘记的数字之类的东西,老师举的例子之类的简写一下,知道大体意思就行。小学数学听课笔记内容如下。

  《小数加减法》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因此教学时选取贴近学生的现实素材,利用具体情境,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充分挖掘“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恰到好处地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揉合在一起。在课堂上,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发挥学生积累的竞赛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从而对小数加减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

小数加减法说课课件

  引导语:小学数学四年级选用的是新课程实验教材,其中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编排了"小数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

  一、 说教材

  小学数学四年级 "小数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在是枯燥乏味,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 说教学设想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盛会奥运会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兴趣。让学生提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体育用品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奖牌榜联想数学问题,带这问题观看比赛,寻找其中隐含的数学信息,然后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 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 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为达成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我记得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爱体育运动,而且老师知道我们班里有几名体育健于下星期一(5月14日)将参加平湖市的体育运动会,老师预祝他们取得可喜的成绩。

  那大家知道全世界最关注的体育运动会是什么?(奥运会)2004年第28届奥运会在雅典举行,中国的体育健儿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创造了辉煌的成绩。谁知道中国获得了多少枚金牌

  (课件出示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情境图及奖牌榜)

  师:请大家看,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比赛的全过程)

  (1) 收集信息

  (2) 交流信息

  (3)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随学生的回答将提出的问题一一列举在黑板上。(揭示课题)

  二、 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解决。

  (1) 探索尝试

  (2) 汇报交流

  小数加法

  师:说一说怎样计算的。谁有补充

  (首先要把数位对齐,再从低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得数的小数点要竖式中的小数点对齐。计算结果小数末尾有0的要利用小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

  谁还想说一说你们解决的小数加法?(进一步加深小数加法的笔算方法)

  师:选择一个小数减法的问题。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请学生直接说说是怎样做的?其他学生可作适当补充。

  (3) 总结算法

  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先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

  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4) 验算

  师:小数加减计算很容易出错,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计算的结果?生说验算的方法。

  得出: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一样。请验算一下你刚才的计算对吗

  综合应用

  解决剩下的几个问题。

  三、 设置情境,练习实践

  亮亮是个非常爱运动的孩子?星期天爸爸带亮到体育商场买东西。(课件显示情境)

  1)一双运动鞋38.5元,一根跳绳4.8元。

  师:他们买了什么?你还从图中发现了什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列竖式算一算。爸爸付了50元,要找回多少钱呢?学生独立做后,交流计算结果和方法。

  师:亮亮又和爸爸逛到了球类区。(课件显示情境图2)

  观察图:,你又有什么发现?亮亮可能会怎样买呢?需要付多少钱?同桌商量然后解决问题。

  四、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数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伙伴。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小学数学课件

  教材分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文具店购物情境,学生一般都有自己购物付钱的经历,这方面的经验和整数加减法的认知经历,对于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法和算理有比较直接的帮助。 “做一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后面学习复杂小数加减法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⑴理解并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⑵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究精神。

  情感与态度: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情境 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经常去超市购物吗?都买些什么?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数学乐园的商店逛一逛,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文具货架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每种学习用品的单价)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二、教学例3

  ㈠、1、求一共多少钱?用什么方法计算?0。8和0。6是什么数?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法”(教师板书“加法” )

  提问:怎样列式?(教师板书0。8+0。6=)

  提问:怎样计算呢

  2、学生试算: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

  (教师请一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

  ①以元为单位相加的算式(0。8+0。6) ②把元改写成角(8角+6角)

  提问:你喜欢哪种方法

  4、引导学生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小数是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思考:在小数加法中要使相同数位对齐,只要对齐什么就行了?(小数点)

  5、练习: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两种学习用品计算出一共多少钱

  引导学生小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㈡、教学减法

  师:你还能提出用不同方法计算的问题吗?(教师先选择一个十分位不够减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师: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板书算式)这是一个什么数相减的算式呢?(小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减法”(在课题“加” 和“法” 中间板书“减” ,完成课题)

  学生尝试计算: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①以元为单位相加的算式 ②把元改写成角

  教师讲评时引导学生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小数是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强调小数点对齐)

  练习:完成导学提纲(二)

  提问:①、如果老师买两本练习本一共要多少钱

  ②、如果老师每人发2元钱的购物卷,你想买什么

  三、反馈训练: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超市购物小票,你能从小票上看出什么信息

  万客来超市

  品名 单价 数量 金额

  毛笔 2。5元 1 2。5元

  书包 25。8元 1 25。8元

  橡皮 0。5元 1 0。5元

  墨水 3。5元 1 3。5元

  总额32。3元

  同学们能用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每人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把它解答下来吗

  四、生活实践:

  1、老师身高1。5米,老师站在0。6米高的凳子上能摸到2。4米高处的国旗吗

  2、老师带同学们去划船,大船限载100千克,小船限载80千克,4人租用一大一小两只船行吗?该怎样乘船

  小明: 37。2千克 小林:33。6千克

  小红: 32。7千克 老师: 57。2千克

  小组讨论:有几种不同的乘船方案。

  五、小结: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逛商店、划船大家玩的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小数加减法与以前学习的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以上就是数学网整理的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数学教案的全部内容,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希望大家喜欢!

小数加减法数学日记

  最近,我们在学小数的乘法与除法。我被眼前的小数点和数字搞的晕头转向。

  前几天,我在做数学考试的时候把2.67×8.4=224.8写成了2.67 ×8.4=224.28.结果试卷发下来,我只考了97分,这是怎么回事,在这儿,老师圈了一个醒目又刺眼的圈儿,不是对了吗?我小声嘀咕着,但还是被我同桌发现了,他说:“连这样的都会做错啊!哈哈哈哈!”经过我的验算,才知道我做错了。

  回家后,我对爸爸说了这件事,爸爸并没有骂我,他语重心长的说:“女儿,小数点也是很重要的,你不要看它小,这样一个芝麻大小的小数点也酿起一具悲剧。苏联宇航员驾驶飞船正准备返航时,发现降落伞失灵,最后飞船爆炸,宇航员牺牲这正是地面检查人员责任心不强,忽略了一个小数点!”

  是呀,以后一定要认真做作业,不再马马虎虎。

  今天是街天,我和妈妈一起上街,买了一些生活用品:勺子2.50元、牙刷1.50元、榨菜0.50元、一包盐1.50元、洗洁精3.00元、洗发露15.00元。我回到家仔细算了,还列了式子:2.50+1.50+0.50+3.00+15.00=24.00元。哇,一共花了24元钱,我明白了生活中,需要花钱的地方是很多的,才几样东西就花去几十元了,以后我们要珍惜钱,不要乱花钱呀。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秋天的怀念教学反思

工作中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