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关是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天下第一关景区

  我们一来到天下第一关大门,那里人来人往,瞧!这高大的城楼多雄伟呀!城墙造在长城上楼高四十米,宽可达到上百米呢!

  我们来到了顶楼,顶楼里有一把重83公斤的青龙刀和一张天下第一关和旁边寺庙的地图。

  站城头往下看,关内的景色一目了然。

  城边有一座围墙,只有一道门,只要敌人攻进来,门就自动关了。立刻放箭敌人就必死无疑,我们就胜利了,我看了以后知道什么叫翁中捉鳖了。

  城后还遗留了许多兵器,作战工具,使我长了不少见识。

天下第一关是

游“天下第一关”

  刚一下游览车,便望见第一关那高大雄伟的城墙楼,以及那笔体刚劲的“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牌匾是由明代著名书法家肖显书写的,看上去果然身手不凡。随着人流,我们拾级而上,没多久便登上了城墙,从城上向附近看,城下的人都可以说象矮人国的居民一样变小了,抚无摸着城墙、城垛上一块块磨去了棱角的灰砖,我不禁想到古代军士在这儿征战的事情:这儿曾经有过英勇的保卫战,也有可耻的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爸爸告诉我了当年多尔衮是从哪儿进关的。在这儿我也增长了知识。回头望见那块巨大的匾额,我又想到:山海关的地位是何等重要,怪不得称“天天下第一关”呢!我们沿着城墙上的灰砖路和石板路转了一圈,饱览了关内关外的风景。

  吃过中饭,我们便告别第一关回家了。

山海关天下第一关

  今天来到了山海关,来到了老龙头。中国古长城东边的起点山海关。山海关真是一条大龙。 老龙头就是龙探海,把龙头探到海里。绵延万里,一直到西部沙漠。

  万里长城第一关是山海关,山海关是阴阳两道关。阳关是管人的,山海关抵御外敌入侵,城墙上驻军,防备侵略。这指的是阳关。其实当年修万里长城山海关还有一道关是阴关,就是虚空界的,下方仙道孤魂野鬼等等另一个层面的,没有特殊法力是过不了山海关的。大家都知道山海关,以东北那个方向,只要一出关。尤其到大兴安岭,到长白山的老林里边。很多的大仙。附体的比较多。但是他们过山海关的时候,阳关可以过来,阴关过不来。他们的人可以过来,身上的仙过不来。不具备一定的法力是过不来的。东北仙是进不了关内的。这几乎是都知道的。山海关就是这样的一道关,阴阳两界都管。所以中华老祖宗太厉害了。说明建长城的时候,修关的时候,早已经寻龙点穴,这个龙脉,地脉早就摸清了。古人就知道只要老龙头从这个位置入海。山海关的关城处在这个位置上,就一直是管阴阳两道关。东北大仙在东北叱咤风云,一呼百应,大家都奉若神明,都知道他很厉害。只要他一进关,就什么也不会了,什么灵通都没有了,看什么什么不对。两眼一直,就傻了。原因就是他的仙被山海关扣住了,不让他过。听起来很玩笑的一句话,其实有很深的道理。

  万里长城从山海关开始一直沿着中国的北部绵延数千公里,这是一条活龙。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人类从太空看地球,除了看到水之外,另外能够看到的还有中国的万里长城。这是一条活龙,蜿蜒曲折。咱们之前讲过,直则死,蜿蜒曲折崎岖生动则为活,万里长城高低错落蜿蜒曲折,所以它是一条活龙,到现在为止仍然是活龙。尽管有所破坏,万里长城也是活龙,只不过是受点伤而已。

  万里长城只要一修上,它的龙性就大发。所以邓小平当年有一个国策,也是高人指点,爱我中华,修我长城。从那个时候开始,长城一修起来,中国的整个国情都变了,发展的非常快。摆掉了贫穷的帽子,追赶西方,科学越来越发达,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与爱我中华,修我长城有着直接的关系。

  况且这条龙正好在中国的北部,北山南水。最好的风水就是北山南水。北靠山脉,南滨海洋。这条活龙有个大靠山,中国一直腾飞了几十年。现在的中国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了,与国策有关.并不是改革开放的国策,这两个国策相比,改革开放是辅助国策,主要国策是爱我中华,修我长城。谈到风水宝地,真龙大穴,万里长城是一条活龙即有龙穴地。皇宫紫禁城是龙地。虽然是一人一命一风水。但是毕竟是龙地。是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决定三元不败,稍加改变命运或者稍加调整,在龙脉大地上就会出现很多奇迹。

天下第一关故事

  明朝万历年间,中国北方的女真为患。皇帝为了要抗御强敌,决心整修万里长城。

  当时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却早已年久失修,其中“天下第一关”的题字中的“一”字,已经脱落多时。万历皇帝募集各地书法名家,希望回复山海关的本来面貌。

  各地名士闻讯,纷纷前来挥毫,但是依旧没有一人的字能够表达天下第一关的原味。

  皇帝于是再下昭告,只要能够雀屏中选的,就能够获得最大的重赏。

  经过严格的筛选,最后中选的,竟是山海关旁一家客栈的店小二,真是跌破大家的眼镜。

  在题字当天,会场被挤的水泄不通,官家也早就备妥了笔墨纸砚,等后店小二前来挥毫。

  只见主角抬头看着山海关的牌楼,舍弃了狼豪大笔不用,拿起一块抹布往砚台里一沾,大喝一声:“一”,十分干净利落,立刻出现绝妙的一字。

  旁观者莫不给予惊叹的掌声。

  有人好奇的问他:为何能够如此成功的秘诀。他被问之后,久久无法回答。

  后来勉强答道:其实,我想不出有什么秘诀,我只是在这里当了三十多年的店小二,每当我在擦桌子时,我就望着牌楼上的“一”字,一挥一擦就这样而已。

  原来这位店小二,他的工作地点,正好面对山海关的城门,每当他弯下腰,拿起抹布清理桌上的油污之际,刚好这个视角,正对准“天下第一关”的一字。

  因此,他不由自主地天天看、天天擦,数十年如一日,久而久之,就熟能生巧、巧而精通,这就是他能够把这个“一”字,能够临摹到炉火纯青,微妙微肖的原因。

天下第一关游记作文

  长城万里一雄关,天下奇门锁海山。早就盼望着能去天下第一关山海关一览雄姿,暑假里的一天,终于实现了我的夙愿。

  还没有抵达山海关,那雄伟的轮廓已经投入眼帘,只见绵延的城楼后面环绕着绵延的苍山,前面面对的是汹涌的碧海,万里长城仿佛是它有力的臂膀,守卫着这身后的万千顷土地,我不禁感叹,真不愧为“天下第一关”。

  车子到了城下,再看,城楼更为高大,黑洞洞的城门口和两旁雄壮的两尊石狮让人不禁赞叹它们的雄伟与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向上仰视,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檐下的巨幅横匾,上面是古代的书法家肖显挥毫泼墨书写的五个大字“天下第一关”,虽经过了千百年历史的磨洗,但还是那样地熠熠生光,书韵不减。

  我们顺着城楼两侧的石阶上了城,在这几层楼高的城墙上,可以五马并驰,两侧曲曲弯弯,一直延伸到大山的背后。

  大殿门前的那个箭垛是整个城堡的中心点主城楼,翁城以及脚下的城门等,都是按照它的基准来的。站在这儿向前看去,在视野的尽头,有隐约可见的蔚蓝色的海水和银色的波光,眼前的平川,虽已建起工厂和商店,但不难想象,在久远的古代是血染黄尘的沙场,有多少中华儿女为御外侮,抗敌寇,保卫中华民族而浴血奋战,最后壮烈牺牲。然而他们的精神却是永垂青史的!

  收回视线,我们再回殿内去看看,推开沉重的大门,跨过一尺来高的门槛,迎门的桌案上摆着一口钢刀,在这阴森森的环境下,显得冷峻肃穆,寒气逼人。看了说明才知道,这钢刀是在明朝时铸造的,有166斤重。从那砍得巨齿般的刀口,从那刀身上的斑斑锈迹、完全可以想象出它当年立下的卓著战功。大殿左边的墙上摆着七支羽箭,右边墙下,摆着一副盔甲,锈迹斑斑,残缺不全,一看就知道是一位身经百战将军的遗物。在陈设大刀后面的墙上,挂着一个与城门上相同的大匾,原来这是书法家的手笔,城门上的只不过是个复制品而已。

  不知不觉已经夕阳西下,太阳斜挂在天边挂城楼,山川和万里海疆染得火红,而在这一片的浑红中,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显得更加气势磅礴,更加雄伟壮丽。

游天下第一关作文

  在今年的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天下第一关,圆了我盼望已久的心愿。

  一进景区大门,就是一个用青砖铺成的斜坡儿路,这就是古代专门供军队上长城打仗用的,分人行路和马行路。盖天下第一关的青砖好大呀!摸着青砖,我很是诧异,我看到过现在盖房子用的砖,现在我们有先进的机械建筑高楼大厦,可古时候的人们用什么呢?这要花费多少人工人力才能筑成啊。再向上走就是天下第一关的城楼了,城楼两旁各摆一门大炮,仰头上看,一幅巨大的匾额悬挂在楼顶,上面的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就是“天下第一关”,传说是古代著名的书法家肖显的手笔。

  这次游玩让我看到了天下第一关的雄伟壮观,它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见证。漫步在此,会使你感受到我们祖先的伟大和炎黄子孙的非凡智慧。举世闻名的第一关就在我的家乡,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为中国自古就有这样的宏伟建筑感到自豪。它蕴藏了中华人民的智慧结晶和不朽的民族精神。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这一代更要发奋图强,为家乡贡献一份力量,因为我爱我的家乡,更爱我的祖国!

优秀的写景的作文:天下第一关

  7月22日,我在河北游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史料记载,山海关自公元1381年建关设卫,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自古即为我国的军事重镇。

  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4公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是一座防御体系比较完整的城关,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东罗城、长城博物馆等长城建筑,向游客展示了中国古代城防建筑风格。

  天下第一关景区以山海关城为中心,它包括山海关城、东罗城以及“天下第一关”城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和长城博物馆等。山海关是一座文化古城,明代城墙建筑基本完好,主要街道和小巷,大部保留原样,特别是保存众多的仍有一批四合院民居使得古城更加典雅古朴。使古城最为增色的是关城东门,耸立长城之上,雄视四野。登上城楼二楼,可俯视山海关城全貌及关外的原野。北望,遥见角山长城的雄姿;南边的大海也朦胧可见。天下第一关城楼南北,还有靖边楼、牧营楼和临闾楼等建筑。漫步在万里长城之上,会使你感受到我们祖先的伟大和炎黄子孙的非凡智慧。

  山海关景区内名胜古迹荟萃、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和旅游避暑胜地,区内有开发和观赏价值的名胜古迹达90多处。2017年,山海关景区被评为第一批4a级旅游景区;2017年,国务院下文将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正式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海关旅游景区以长城为主线,形成了“老龙头”、“孟姜女庙”、“角山”、“天下第一关”、“长寿山”、“燕塞湖”六大风景区,全部对中外游客开放,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区。其中:山海关长城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明万里长城的东起点老龙头,长城与大海交汇,碧海金沙,天开海岳,气势磅礴,驰名中外的“天下第一关”雄关高耸,素有“京师屏翰、辽左咽喉”之称;角山长城蜿蜒,烽台险峻、风景如画,这里“榆关八景”中的“山寺雨晴,瑞莲捧日”及奇妙的“栖贤佛光”,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孟姜女庙,演绎着中国民间传说——姜女寻夫的动人故事。中国北方最大的天然花岗岩石洞——悬阳洞,奇窟异石,泉水潺潺,宛如世外桃源。塞外明珠燕塞湖,美不胜收。

  天下第一关"几个字,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相传,最后的"一"字,不是一起写上去的,而是书者将蘸满墨汁的抛向空中点上去的。

天下第一关作文

  这天,已经是中午十二点钟了,稍作休息,我们就向目的地——山海关进发。

  距城还有很远,就已经可以看到山海关的城楼了。只见这座雄伟的城楼背靠着连绵不断的苍山,面对着波涛汹涌的碧海,万里长城仿佛是它的两只臂膀,护卫着身后的万里江山,真不愧为山海之关

  车子来到城下,这城就更显得高大,黑洞洞的城门口,再配上雄狮把守,更显得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向上仰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檐下一块巨幅横匾,上面有古代著名书法家肖显题写的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天下第一关

  我们顺着城楼两侧石阶上了城,在这有几层楼高的城墙上,可以五马并驰,两侧曲曲弯弯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大山背后

  我们在城楼背后四方形瓮城的城墙上向下俯视,只见来来往往的人群熙熙攘攘,大街上车水马龙,好一派热闹非凡的城市风光。

  再往前走,才真正到了城楼上,悬着巨幅匾额的大殿外,一左一右有两尊大炮八字分列。左边的一尊向着前方,右边的一尊向着右前方,黑洞洞的炮口虎视眈眈。

  大殿门前的那个箭垛是整个城堡的中心点,主城楼、瓮城以及脚下的城门等等,都是以它为基准修建的。他们浩气长存,名垂千古。

  收回视线,我们再回到大殿里去看看。推开沉重的门扇,跨进一尺多高的门槛,殿内阴森森的,寒气逼人。迎门桌案上架着一口钢刀,更显得冷峻肃穆。看了说明才知道,这口刀是明朝铸造的,有一百六十六斤重。从那砍得锯齿般的刀口,从那刀身上暗红的斑斑锈迹,完全可以想象当年立下了多少卓著的战功。殿中左边的墙上摆着七八枝羽箭,右边的墙下摆着一幅盔甲,锈迹斑斑,残缺不全,看起来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的遗物

  在陈设大刀后面的墙上挂着一块与殿外完全相同的大匾,原来这是书法家真正的手迹,门外挂着的是复制品。

  不知不觉已经夕阳西下,太阳斜挂在天边,把城楼、山川和万里海疆染得火红。在这一片浑红之中,山海关显得更加气势磅礴,更加雄伟壮丽。

天下第一关

  古长城山海关①东门箭楼上,挂着一块横额巨匾,上面写着:“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笔法苍劲有力,庄重而不呆滞,潇洒而不轻佻。其中的“一”

  字长一丈三尺三寸;繁写的“关”字一竖长一丈四尺五寸;“一”字一笔不显单薄;“关”字多笔不显纷繁。“天下第一关”这块名匾,传说是明朝的一位书法家写的。

  在明朝成化②年间,山海关附近有个叫萧显的举子,少年时代就擅长书法。由于他的字写得好,当地人还把他写的字刻在石碑匕呢!萧显的书法虽然很出名,但他家里很穷,所以仍然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有一年,皇帝下了一道圣旨,要开科考试。消息传到萧显耳朵里,他也想到京城去赶考,可是穷得连一两银子也没有。去向别人借吧,穷人没有钱,富人又不肯借,萧显实在为难。俗话说:“穷帮穷,富帮富。”邻居中有位孤老太婆,没儿没女,大家都叫她“孤老”,听说萧显有难处,她就把家传的一块古砚拿出来,卖了十两银子,给萧显送去了。萧显非常感谢孤老,他说:“我萧显虽然很穷,但也不能轻易要您的银子。听说皇上要给山海关东门箭楼上挂块‘天下第一关’的横匾,我现在把字写好,等皇上下了圣旨,您老人家把字交给总镇大人献上去,一定有您的好处。”萧显说完,提笔一挥而就。孤老一看萧显写了“天下第关”四个大字,其中还缺个“一”字,就说:“五个字你只写了四个,这怎么行呢?”萧显听了,微微一笑,说:

  “老人家请尽管放心,您把这四个大字交给总镇大人,如果他问您,就说那个‘一’字在晾晒时,被一阵风刮走了。‘一’字很好写,大人就痢耠人补写一个吧!这个‘一’字如果补写不上,他就得向皇上奏本,皇上定会下圣旨找人补写,到那时您再来找我好了。”说完,收拾行李,带上银两,上京赶考去了。

  萧显走后不久,皇帝果真下了一道圣旨,贴出皇榜,招聘天下名士书写“第下第一关”的横匾。孤老听说,就带上“天下第关”四个大字,去见山海关总镇大人。总镇看见这苍劲有力的几个大字,非常高兴,但仔细一看,少一个字,就说:“皇上要的是‘天下第一关’五个字,你怎么只有四个呢?”

  孤老回答说:“写匾的人当初是写了‘天下第一关’五个字,没想到在晾晒的时候,被风刮走了个‘一’字。大人,这‘一’字不难写,您就痢耠人补上吧!”总镇大人一想,可不是,写个“一”还不容易?于是挥挥手,对孤老说:“这里没你的事了,回去吧!”

  孤老一想:不对呀,他还没给我赏银呢!于是就说:“大人,这赏银到哪里去领啊?”

  “什么赏银!你把‘一’字弄丢了,这事若被皇上知道,怪罪下来,还有你的命吗!快快离开这里。”总镇大人想独吞这笔赏银,就把孤老撵走了。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开心网人人网

  总镇连夜策马进京,把“天下第关”四个字亲自献给皇帝。皇帝见了,大加赞赏。可就是缺个“一”字。皇帝问总镇:“‘一’字哪里去了?”总镇照着孤老的话回奏了一番。皇帝说:“那么,你就招人来写个‘一’字吧。”

  总镇领了圣旨,招来了许许多多能书善写的名士,可是这些名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来写去,写出的“一”字,不是长了,就是短了,不是粗了,就是细了,怎么也配不上“天下第关”四个字。总镇正在着急时,有个谋士替他出主意说:“大人可给皇上奏本,只要皇上肯出重赏,‘一’字就不难写出来。”总镇听谋士说得有理,当天就向皇帝奏本。皇帝见了奏本之后,又下了一道圣旨:“谁能找到写‘天下第关’四个字的人,补上‘一’字,就赏赐他黄金百两,白银千两;有官的加两级,无官的赏给官做。”

  总镇见皇帝出的重赏,乐得心都开了花。可是,到哪里去找那个写“天下第关”的人呢?那个谋士又给他出主意,连夜把孤老传到总镇衙门,限她半月之内把那个写字的人找来,把“一”字给补上:如果找不到那个写字的人,就要重重治罪。孤老听了总镇的一番话,知道皇上又下了圣旨,她想起萧显临行时的话,就一口答应了。孤老回家收拾起包裹,拄上拐杖,上京城找萧显去了。

  孤老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京城。终于找到了萧显的府上。萧显听说孤老来了,忙叫仆人把老人家请进书房。孤老说明来意,萧显说:“好吧,您老人家先休息几天,我自有安排。”

  孤老在萧府休息了三天,吃的是山珍海味,盖的是锦缎绸被。萧显每天陪着孤老闲聊,就是不见他提起写“一”字的事。这天孤老问萧显说:“萧相公,什么时候才给我写‘一’字啊?”萧显说:“您老人家帮我磨墨吧。”

  说着,用手指了指放在书房墙角落里的一只小缸说:“您把磨好的墨汁倒进去,什么时候装满,我什么时候写。”

  从那天起,孤老天天坐在书房里磨墨,磨呀磨,一直磨了七天七夜,墨汁才装满一缸。这天清早,萧显叫仆人抬来一张两丈多长的条案,上面铺上半尺厚、一丈五尺长的宣州玉版宣纸。一切准备停当,萧显这才对孤老说:

  “现在还不能写,得吃过午饭才能写。不过,还得请您老人家帮忙。”孤老说:“只要我能办到的,萧相公只管说。”萧显说:“这顿午饭还得请您老人家像当年写‘天下第关’四个字的时候一样,给我做一顿白豆干饭,萝卜粉条汤,让我吃饱了才能写好这个‘一’字。”孤老答应了。这天中午,她真的给萧显做了一顿白豆干饭和萝卜粉条汤。萧显饱餐了一顿,这才准备写“一”字。

  萧显写字的方法很特别,一不用笔,二不用手,只见他把头发解开,用绳把头发齐根扎好,像一把“绳刷子”立在头上。这时,只见他猛地把头一低,把头上的“绳刷子”伸到墨汁缸里,用力一搅,蘸饱浓墨,又猛地一抬头,把头发一甩,叭的一声,浓墨不偏不倚,正甩在铺好的宣纸上,接着一挫、一拖、一顿,一个“一”字就写出来了。真是笔法如神,笔锋有力。这时,再看萧显,只见他浑身汗湿,筋疲力尽。他休息了一会,才把写好“一”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开心网人人网

  字的玉版宣纸卷好,双手捧着交给孤老。萧显说:“这个‘一’字够您老人家吃穿后半辈子了。”孤老叹口气说:“唉,有山海关总镇大人在,我能得到多少赏银呢!”萧显听孤老讲的也是,就说:“这佯吧,明日我领您老人家面见皇上,把‘一’字献上去。”萧显附着孤老的耳朵又如此这般他说了一番。第二天,萧显领着孤老面见皇帝。孤老把那个“一”字呈献上去,皇帝看了非常高兴,立即命令能工巧匠把字刻在匾上。皇帝赏给孤老百两黄金,千两白银,还问她能做什么样的官。孤老说:“我一个孤老婆子,哪里会做官,这字是兵科给事中萧显写的,他是一个真正有才学的人,皇上该给他升官晋级。”皇帝听了孤老的话,立即封萧显做福建按察佥事。孤老见皇帝封了萧显,又跪下磕了个头说:“皇上开恩,这赏银我老婆子不敢要。”皇帝问:“这是为什么?”孤老说:“头一回我献‘天下第关’四个字,不仅赏银领不到,总镇大人还把我赶出衙门。这回我带着这么多的赏银回山海关,总镇大人岂不要杀我的头哇!”皇帝大吃一惊:“竟有这等事?”萧显急忙跪下说:“山海关总镇瞒上欺下,理应治罪。”皇帝真的下旨撤了山海关总镇的职,孤老这才带了赏银回山海关去了。

  从那以后,“天下第一关”的横额巨匾,便高高地悬挂在山海关东门箭楼上了。

  ①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长城起点,北依角山,南临渤海,联接华北与东北地区,形势险要,自古

  为交通要冲,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现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②成化:明朝宪宗皇帝朱见深的年号(1465一1487)。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开心网人人网

长城的作文: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我去过两次山海关,每次都能听到导游对三海关的讲解,我似乎并不在意那个“天下第一关”牌匾的来历,也不在乎“天下第一关”城楼有多雄伟壮观。我更是想感受山海关无与伦比的军事要塞,它对中原政权的重要性。

  山海关距离老龙头仅4公里左右的距离,是长城山海相连的部分,形成了一个关隘。长城北侧是辽宁省,南侧就是河北省。山与海之间仅有的几公里平坦地带,是中原通往东北的咽喉要塞。登山山海关城楼,远眺北边,虽有山峦丘陵绵延,然而平坦的东北平原依然看上去是那么广袤;而南侧的山海关城区也在一个平原上。这就不难看出山海关的重要性了,俨然就是京城的东北大门。一旦山海关突破,就会长驱直入,难以阻挡。这也正是清军入关成就大业,日军1933年占领山海关直入中原,侵犯中原的重要原因。

  正是这样,山海关当然成为万里长城各道关隘中最为重要的咽喉要到了。可以看得出,山海关在修建上,是多么重视的。整个城池与长城溶于一体,仅为4公里左右的城墙,将这个重镇掩护的严严实实,层层城门,真正过关,实非易事,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然而现实总是与希望有差别,山海关每一次陷落,都会给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至今,城楼上的那些枪弹痕迹依然密密麻麻,让人触目惊心。

  山海关有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恐怕人间不是很多,自然就是“天下第一关”了,而这个第一关的几次失守,也许给予我们更多的思考。诚如孟子所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试着回味一下,凡是以此为序管理国家的,这个国家就会兴旺发达,反过来的,则就不会长久。这不仅仅是中国,世界都是这样。这个道理都知道,但是真正践行这个道理,确实不是都能做到做好的。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袋鼠妈妈有个袋袋

卡尔威特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