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西风凋碧树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落花时节

  黄昏雨断归时路,惜看落花风前舞。

  可怜江南早春景,寂寞香消风雨处。

昨夜西风凋碧树

落花

  卧入枕边闻风雨,

  如丝交加花枝落。

  拂晓莺啼又一日,

  但见昨夜残红堆。

长亭暮·苏幕遮

  伊人牵肠立残阳

  待君来时满庭芳

  对镜成双推浪花

  描眉如画抚琵琶

  奈何江月负心郎

  一席幽梦待君郎

  杯酒相思登高堂

  月上柳梢泪千行

  韶华匆忙

  是非对错又何妨

  霓裳水袖沁心塘

夕阳吟

  斜阳碧草万树辉,

  落地残红随尘飞,

  笛声悠转将秋催,

  寂静满园悲。

  昨日玫瑰绣红绸,

  长袍轻纱袖,

  戴(雨)玉珠,悄然醉,

  恍若天仙归。

  今夕却见裂瓣败叶林中堆。

  我哀寒蝉寒蝉哀,

  我唏落花落花唏。

  槐花路,槐花尽,

  清风巷,秋风吹,

  吹起阶上灰,

  吹得落花如梦,忆起旧黄昏,

  细雨微。

夜色

  秋风吹,残花催。

  桥断锐,孤独颓。

  悠悠水,漫漫醉。

  落月毁,随空归。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惆怅:伤感,愁闷,失意。

  阶:台阶。

  残:凋谢。

  明朝:明天。

  衰:枯萎,凋谢。

  红:指牡丹花。

  把火:手持火把。

  【翻译】

  惆怅地看着台阶前的红牡丹,傍晚到来的时候只有两枝残花还开着。料想明天早晨大风刮起的时候应该把所有的花都吹没了,在夜里我珍惜衰谢的牡丹如火一样越发红得浓艳迷人。

  【赏析】

  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牡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气跌宕回环,语意层层深入。首句开门见山,点出题意:“惆怅阶前红牡丹”,淡淡一笔,诗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红艳,都已历历分明。“惆怅”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立即将读者引入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第二句却将语意一转:“晚来唯有两枝残。”强调到晚来只有两枝残败,读者才知道满院牡丹花还开得正盛。“唯有”、“两枝”,语气肯定,数字确切,足见诗人赏花之细心,只有将花枝都认真数过,才能得出这样精确的结论,而唯其如此精细,才见出诗人惜花之情深。这两句自然朴质,不加雕饰,仅用跌宕起伏的语气造成一种写意的效果,通过惜花的心理描绘表现诗人黄昏时分在花下流连忘返的情景,情笃而意深。

  既然满院牡丹只有两枝残败,似乎不必如此惆怅,然而一叶知秋,何况那还是两枝。诗人从两枝残花看到了春将归去的消息,他的担心并非多余。“明朝风起应吹尽”,语气又是一转,从想象中进一步写出惜花之情。明朝或许未必起风,“应”字也说明这只是诗人的忧虑。但天有不测风云,已经开到极盛的花朵随时都会遭到风雨的摧残。一旦风起,“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那种凄凉冷落实在使诗人情不能堪。但是诗人纵有万般惜花之情,他也不能拖住春天归去的脚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来的风雨。古人说过:“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那么,趁着花儿尚未被风吹尽,夜里起来把火看花,也等于延长了花儿的生命。何况在摇曳的火光映照下,将要衰谢的牡丹越发红得浓艳迷人,那种美丽而令人伤感的情景又自有白天所领略不到的风味。全篇诗意几经转折,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已经抒发得淋漓尽致,至于花残之后诗人的心情又会如何,读者也就不难体味了。

  白居易此诗一出,引起后人争相模仿,李商隐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在残花萎红中寄托人去筵空的伤感,比白居易的诗写得更加秾丽含蓄,情调也更凄艳迷惘。而在豁达开朗的苏轼笔下,与高烛相对的花儿则像浓妆艳抹的美女一样娇懒动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惜花的惆怅已经消融在诗人优雅风趣的情致之中。这两首诗历来更为人们所称道,但后人艺术上的成功是由于撷取了前人构思的精英,因此,当读者陶醉在李商隐、苏轼所创造的优美意境之中的时候,也不应当忘记白居易以烛光照亮了后人思路的功劳。

暮暮幕

  寂阕了了为何散

  雨凉丝滋渴甘灵

  忧风墓思断情魂

  岑寂之风悠之来

  又幽之离

  藕断丝连且存故些…

  墓心倾尽一缕忧思

  为了一股断情伤

  夕下阳投墓斜影

  其茔之心已念消

  姑息苍劲无从想

  又一轮回思断肠

  墓外者思泣伤眸

  震天哀地影中泣

  双掩沐阻阳又起

  晚闭心倒埋忆飞……

  微曦散魄寂……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出自宋代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赏析】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伤感散文:昨夜西风凋碧树

  夜静窗幽,湘帘愁不展;秋灯如豆,照四壁冷清。一般的画栋朝梁,只是心字成灰,因而愈发觉得大都的天气恼人。

  一般的醉梦弦歌,只是人事迥异,再也没有了往日情怀。博山炉内,水沉香即将燃尽,轻烟缭绕,薄雾空朦,思绪也跟着缥缈起来……

  若没有这兵连祸结,此时的临安又该是桂子飘香的季节了罢!御苑内木樨花暗淡轻黄的芳姿依稀在目。蜂连蝶戏,小皇子在丛中嬉笑踏歌的情景恍如昨日。“蕙姨,蕙姨,陪我玩蹴鞠……”童稚的声音犹在耳边回响,眼下却没有了不依不挠的纠缠。

  想起这一路北上,到处残垣断壁,饿殍遍野,心下不由一阵凄然。“人说柳耆卿以一阙《望海潮》激起金主投鞭之意,何其荒谬!使主上励精图治,即便紧人有南窥之意,又岂能任其牧马中州?可恨文官爱财,武官惜死,不以苍生为念!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怎的那些达官贵人笙歌彻夜,醉生梦死,却不怕无定河边的白骨缠上他们?唉……”即便看得真真切切,又当如何?她只是一宫中昭仪……

  信手披起一件寒衣,转过回廊便闻飒飒之声。“果然是不雨也飕飕,究竟芭蕉也知愁?”可叹芭蕉知愁还添愁!苦笑,默然无语!“海沉沉,天寂寂。芭蕉雨,声何急;孤臣泪,不敢泣。”没由来又念起了文丞相蕉雨琴上的铭文。“若人皆效丞相竭力挽大厦于将倾,大宋……唉,不说也罢!商纣为君,一以贯之,恶贯已满,天毙其命。古训如此,想是朝廷不仁,失道而致寡助。大宋覆亡,实在情理之中……然,毕竟苍生何辜?只不知来年绿肥红瘦时,这天下是何光景!”

  楼高一层,月近一分。独倚危栏,寂静的夜迫使她压低了叹息.井桐无语,黄叶吹凉.月挂中天,一缕缕伤自疏洞间泻下,铺开满地的凄凉.“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蓦然间,她似乎明白了李将军万里长相思,终生望南月的无奈。也读体味了归为臣虏的李后主那一江春水愁。三千里地山河,如今却在蒙古人铁蹄下呻吟。鼙鼓揭天来,玉宇琼楼碎,繁华竟歇。“临安城破”、“崖山兵败”,一连串的消息破灭了最后一丝希望。春秋几度,毕竟东风不做繁华主!“山无长青,月无长圆,聚散无常方是人间世!我一弱质女子,何以心忧天下?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清漏悄移,惟余轻叹。叹西风吹梦,叹人事变迁,叹历史兴衰。月下西楼,袖一缕暗伤归去,心下多了一分空明,多了一分安然。

  “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援笔书毕最末一字,觑着自己草就的这阙《满江红》,无奈与忧伤一齐袭上心头,化作一条条玉筯.“可怜清蕙女儿身…

昨夜西风凋碧树

  西风凋碧树,花都开败了,满地的落英,曾经何其缤纷,如今,不过满目残败。

  ——题记

  我的世界饶是如此,不知道什么地方传来的歌声,来回的在耳边萦绕,却没有那般的动听与感人,只剩枯燥的歌词和烦闷的旋律,撞在耳膜,喧嚣,张扬。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只是心中留着的只有苍凉。窗外的天和铁一样重,天空下面的一切仿佛都失去了颜色和表情,与无处不在的苍莽化作了一体。悲莫悲兮伤离别,也许是因为在这个年龄段,是多愁善感的吧,乡愁的味道格外清晰。家乡的摸样都还模糊飘渺,就像是仿佛永远不会成真的梦境。这个世界能否简单到只有一个安静的存在,不需要坚硬的伪装来保护赤子之心,可以赤裸的走向这个世界,清澈而美好。

  我总是想着,说着要回去故乡,那是我的童年啊,小时候的世界,一切都是那么的单纯,美好。长大后,就像是发着甜蜜味道的花朵,腻,他在你的心中生根,发芽,在你心脏的最上面,然后开出瘴毒的花朵,哈,占领咯。胸腔里翻滚着的热血,如沸腾的水,却又是及其的寒冷,难以形容的这种慌缈的错觉,对,就是沸腾不息的寒冷,像是无数尖刀疯狂的在体内游窜,切割着所有的经脉和肢体,在这样的摧残下,碎成了粉末,碾成了粘稠的液体,最后化成了空气,像是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我想,我是悲观,这个世界,在我的眼里是模糊而残酷的。自己总是被那种叫悲伤的情绪笼罩着,像是杭州夏天那层厚厚的漂浮在半空中的梅雨季节,把这个城市都笼罩的发了霉。

  不过希望总是有的,像是雷雨过后的天空,天边是灿烂的云霞,难得的绚丽,似乎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像是,冬天难得的日光,照进高大的玻璃窗户,在地面上投出巨大的光斑,尘埃浮动在空气里,慢镜头一样的飘动成无数渺小的星河,像是地理课上看过幻灯片里的那些微笑的宇宙。

  昨夜西风凋碧树,或许这篇文章和题目不符,但是冥冥中总有些联系的,就像是那个时空。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

公务员初任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