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一程水一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闲走一程山高水阔,淡看一季绿肥红瘦

  指缝太宽,时光太瘦,一辈子原来真的很短。蓦然回首,惊觉岁月忽已晚。时间真是个最厉害的魔法师,在它的手里,每个人都在不声不响的改变中悄悄地成长并老去。不知不觉中,那些曾经的激情和执着,那些曾经的天真和梦幻,早已在岁月里慢慢远去。渐行渐远的回望里,那些痛过的、哭过的,都演绎成了坚强;那些不忍放手的、念念不忘的,都定格成了风景。安静中,心也渐渐沉寂下来。或许是棱角平了,或许是成熟稳重了,日子越来越平淡了,脚步越来越踏实了。

  花开一季,人活一世,只有时光安然无恙。当明天变成了今天,成为了昨天,最后成为记忆里不再重要的某一天,我们突然发现,岁月总与沧桑相关,无常才是人生的常态。在不断的成长中,我们终是错过了一些季节,错过了一些事,错过了一些人。在这世上,总会有些人有些事让我们悲伤、让我们愤恨、让我们耿耿于怀。没有人喜欢孤独,但有时我们不得不孤独;没有人喜欢受伤,但有时我们不得不受伤。原来,生命,就是一场虚妄。经年过往,谁又何尝不是在这场虚妄里跋涉

  热闹散去,都是空虚,繁华落后,尽是悲凉。有些事,终要散去;有些人,终会不见。尘归尘土归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江湖。生活,有太多的愿与不愿,要与不要,爱与不爱。与其痛苦挣扎,不如让自己变得坚强,以一颗平静的心,去接纳我们所不能改变的事物,去改变那些有可能改变的东西,学会自我救赎,如此,我们就会多些快乐,少些烦恼,多些甜蜜,少些苦涩。始终相信,虽然生活会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那些路上孤单寂寞的时光,都将使我们变得更加从容和坚强。

  人总是会随着阅历的增加而对人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的。正如奥尔珂德《小妇人》里马区夫人对女儿说的:眼因多流泪水而愈见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只有历经人生的艰辛,饱经世间坎坷的人,心灵才会清纯、真诚,温和、宽厚。也只有历经生活磨难饱经沧桑的人,才会变得愈加刚毅坚强。

  有位作家说过:人生的路,总归还是要自己安静地走完。人生之事,总有些不管你愿不愿意,它都要发生,你只能接受;总有些东西,不管你躲不躲避,它都要来临,你只能面对。这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符合逻辑,有些时候,山是水的故事,云是风的故事;也有些时候,星不是夜的故事,情不是爱的故事。人生无常,世事善变,何必为那些是非恩怨纠结?看淡了,是是非非也就无所谓了;放下了,成败得失也就那么回事了。

  要学会一个人走路,一个人思考,一个人努力,自己去理解生命的实质,知道快乐背后永久的遗憾,以安静祥和的心灵去体验生命中的孤独和痛苦。当我们战胜了悲伤、疼痛,自此,我们的人生,定会犹如盛夏的日光,透彻明亮,光芒万丈。时间可以苍老容颜,淡化记忆,改变风景,但恬淡明朗的心情,你若坚守,它定不会丢失。心平静了,世界将会变得平静,心刚毅了,磨难就不会是磨难。

  只要心足够明媚,纵然有小小的阴霾也无妨。我们一路走来,只是为了告别过往,欣赏沿途的风景。于喧嚣红尘中,固守自己心中的那一方山水田园。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不去担心季节会不会变老,不去担心日月会不会幽暗。繁芜之中,留住本真,回归自然,修得静心。

  佛说: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白落梅说:生活原本就不是乞讨,无论日子过得多么窘迫,都要从容地走下去,不辜负一世韶光。三毛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林徽因说:温柔要有,但不是妥协,我们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坚强。安然端坐在岁月的一隅,沉潜在一个没有人能够找得到的地方,把那些不堪回首的人与事,埋葬在岁月的最深处。从此,任他明月下西楼,心中也无风雨也无晴。无惧无惊,不慌不忙,让心安生,让魂安宁,让生活从此云淡风轻。静静地,静静地,享受一个人的春花秋月。闲走一程山高水阔,淡看一季绿肥红瘦,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坚强。

  若有来生,我依然会选择坚强。

山一程水一程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的 文学常识

  《长相思·山一程》原文

  山一程,水一程⑵,身向榆关那畔行⑶,夜深千帐灯⑷。

  风一更,雪一更⑸,聒⑹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⑺。

  注释

  ⑴长相思。唐教坊曲,双翅小令。又名《双红豆》。

  ⑵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⑶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⑷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千帐言军营之多。

  ⑸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⑹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⑺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长相思·山一程》诗意

  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长相思·山一程》赏析

  上片“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本应春风得意,却恰好也是因为这重身份,以及本身心思慎微,导致纳兰并不能够安稳享受那种男儿征战似的生活,他往往思及家人,眷恋故土。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经过日间长途跋涉,到了夜晚人们在旷野上搭起帐篷准备就寝;然而夜深了,“千帐”内却灯光熠熠,为什么羁旅劳顿之后深夜不寐呢

  下片开头“风一更,雪一更”描写荒寒的塞外,暴风雪彻夜不停。紧承上片,交代了“夜深千帐灯”,深夜不寐的原因。“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厌倦的心态。首先山长水阔,路途本就漫长而艰辛,再加上塞上恶劣的天气,就算在阳春三月也是风雪交加,凄寒苦楚,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境遇,让纳兰对这表面华丽招摇的生涯生出了悠长的慨叹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惫之心。“更”是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一更”二字反复出现,突出了塞外席地狂风、铺天暴雪,杂错交替扑打着帐篷的情况。这怎不使词人发出凄婉的怨言:“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还是这塞上“风一更,雪一更”的苦寒天气。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与上片“夜深千帐灯”相呼应,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寐的原因。结句的“聒”字用得很灵脱,写出了风狂雪骤的气势,表现了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从“夜深千帐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景入心的表现,满怀心事悄悄跃然纸上。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泊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王国维曾评:“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①那畔②行,夜深千帐③灯。

  风一更④,雪一更,聒⑤碎乡心梦不成,故园⑥无此声。

  【注释】

  ①榆关:山海关。

  ②那畔:那边,此外指关外。

  ③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

  ④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

  ⑤聒:声音嘈杂。

  ⑥故园:故乡,家乡。

  【译文】

  一路上登山涉水,山山水水,行行重行行,往榆关那边行进。夜深宿营,只见无数座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一阵又一阵,在耳边呼啸,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在我的故园,几曾有聒耳的风雪声?”这首词抒写羁旅思乡之情。上片写奔赴山海关中途夜宿军帐时的苦闷,下片抒思乡之情。

  【纳兰性德】

  (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赏析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他善骑射,好读书,喜结名士。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在于词,尤擅小令。他推崇李煜词,有“清代李后主”之称,兼学花间词,其词风格婉丽清新,不事雕琢,颇多伤感情调。这首小令就是一个典例。

  纳兰性德之父明珠,字端范,历任兵部、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又晋太子太师,权倾朝野、声威显赫。其母觉罗氏,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诰封一品夫人。纳兰性德的一生,正是纳兰家族最为鼎盛之时。纳兰性德22岁时,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后升为二等,再擢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他曾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屡受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纳兰性德英年早逝,康熙二十四年(1685),其身患寒疾,七日不汗而死,时年仅三十岁。康熙皇帝深为痛悼,特派使赐奠。

  康熙二十年,三潘之乱平定。竖年三月,玄烨出山海关至盛京告祭祖陵,纳兰性德扈从。本篇即作于词人由京城(北京)赴关外盛京(沈阳)途中,抒写词人羁旅关外,思念故乡的情怀,柔婉缠绵中见慷慨沉雄。整首词,无一句写思乡,却句句渗透着对家乡的思念。

  上片写行程之劳。起句突兀,既显空间之广袤,又寓时间之流逝,气象阔大。“山一程,水一程”六字,直写戍路途之曲折迢遥,侧写跋山涉水之艰险辛苦。叠用两个“一程”,突出了路途的修远和行程的艰辛。第三句“身向榆关那畔行”,交代行旅去向。此处说“身”向榆关,而非“心”向。其实就是说,躯体越来越远离了故乡,而心灵却越来越趋向京师,越来越拴紧了故园。“榆关”是指山海关,“那畔”即“那边”。当我们读到这里,仿佛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大队人马,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风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一直向山海关方向进发。而词人因为留恋家园,却是频频回首,步履蹒跚,望断白山黑水而不见故园影踪。“夜深千帐灯”一句,写的是夜晚宿营于旷野的情景:深青的天幕下,漆黑的旷野上,一座座营房,灯火熠熠,映照着永夜无眠的人。“千帐灯”是虚写,写词人这次出巡随从众多。为什么夜深了,而仍然营火闪烁呢?这就为引出下片的“乡心”蓄势。

  下片侧重游子思乡之苦,交代了深夜不眠的原因。换头写景,“风一更”“雪一更”,突出塞外风狂雪骤的荒寒景象。这是以哀景衬伤情,风雪载途,行者乡思更烈。叠用两个“一更”,突出塞外卷地狂风,铺天暴雪扑打帐篷经久息的情景;也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天寒地冻之夜,人之辗转难眠的状态。“聒碎乡心梦不成”呼应上片的“夜深千帐灯”一句,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寝的原因。着一“聒”字,突出了风雪声响之巨;且极具拟人味,仿佛这风雪也通人心似的,彻夜念叨着故园的人事,让人心潮起伏。“聒碎乡心”,用的是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愁肠百转的心态。“故园无此声”,交代了“梦不成”的原因:故乡是没有这样的连绵不绝的风雪聒噪声的,当然可以酣然入梦;而这边塞苦寒之地,怎比钟灵毓秀之京都,况且又是暴风雪肆虐的露营之夜,加之“乡心”的重重裹挟,就更难入梦了。结尾这一句直截地表达了征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意。

  总的来说,上阕写面、写外,铺陈壮观;下阕写点、写内,曲描心情。选取的都是平凡的事物,如山水风雪、灯火声音。又采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语句,轻巧排列,对应整齐。信手拈来,不显雕琢。全篇融细腻情感于雄壮景色之中,尽显非凡,作者用山,水,千帐灯,风,雪等大的物像,来寄托细腻的情感思绪。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没有一般边塞诗的大气、沉痛、悲凉、雄壮,而是风格婉约,笔调缠绵,少了抑扬顿挫的沉雄,多了小女儿的缠绵情态。

  纳兰性德的老师徐乾学说他的词“清新隽秀,自然超逸”,况周颐说他的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蕙风词话》),这都指出了纳兰词的一个鲜明的特征:真——情真景真,意境天成。这首小令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它以壮观的塞外景象来渲染柔婉的乡思意绪,情意隽永;以白描手法绘景,造语朴素,自然真切。

  这首词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整齐的对称之美。其一、上一阕,山水相迭,一程接一程,主要是写空间上的延续;下一阕,风雪交加,一更接一更,主要是写时间上的延续。其二、上一阕,强调“身”,行程之中身好累。“‘身’向榆关那畔行”,“身”在哪里呢?作者经过了崇山峻岭,大河小川,山海关外,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总之,身在旅途,军营帐篷中。这里面有多少的不得已呀!真的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留下绵绵无尽的想象与回味的空间;下一阕,强调“心”,难眠之时心好苦。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连做一个思乡梦都做不囫囵,做不安逸。心好苦,是身好累的合理延续。其三、上一阕,无论是山水还是灯火,都重在写所见,写视觉;下一阕,无论是风还是雪,都重在写所闻,写听觉。“故园无此声”,那有的是什么呢?当然是温馨,令人留恋的甜蜜和温馨。其四、上一阕,从大处着眼,铺写一路行程中的这一处,从白天到黑夜,这一处中的千万帐灯火。重在写外,表现外在的时空印象;下一阕,从小处落笔,内敛到“我”这一帐。重在写内,展示这一帐内“我”的耳闻以及“我”的内心感受。时空尽在“我”的“耳”中、“心”中。

  本词既有韵律优美、民歌风味浓郁的一面,如出水芙蓉纯真清丽;又有含蓄深沉、感情丰富的一面,如夜来风潮回荡激烈。词人以其独特的思维视角和超凡的艺术表现力,将草原游牧文化的审美观与中原传统文化的审美观相融合,集豪放婉约与一体,凝炼出中华词坛上一颗风骨神韵俱佳的灿烂明珠,深受后人喜爱。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将作者推为宋后第一真词人,是非常有道理的。

山一程水一程散文

  一.走进张家界

  青青是不喜欢出门的人,可一直在家里待久了,就想离开家一段时间。在外的日子里,思维完全是停滞状态,不用去想那些罗里啰嗦的事情;只想着吃喝玩,这样的日子过的轻松惬意。

  对于坐车不舒服的青青来说,只要一坐上车,就昏天黑地的睡,在睡梦里走过了乡村,城镇,高山,溪流;偶尔睁开惺忪的眼,看到车窗外是转瞬即逝的风景,车窗内是不变的人影,景影交叠,一些记忆便忽明忽暗时远时近地穿梭于虚实之间,一路跟随。于是,梦里梦外分不清了。

  和一群不认识的人结伴旅行也是一件很好的事,彼此间可以无话不谈,也可以敷衍了事,这时没人会理会你说的真假。然后,在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下车,背着包,四处走走停停;走进了古老的岁月,温暖的手指触摸着千年前的石柱、古树、雕花、木刻,忽然有了我从哪里来,要往何处去的疑问。

  每到一处都有讲解员来解说,不管是真实还是杜撰的可以听听,不能全信;因为很多很多年前的事物她们没有经历过,也并没有她们所说的那么神奇,是后来经过好心人的加工,成了今天我们听到的传奇,绝大部分已经成了神话。偶尔一句半句的传说听到耳朵里,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己便是故事里的人物。美丽的梦留下了美丽的故事,天上人间,代代相传。

  乘坐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盘旋而上,快捷方便,省去了不少的汗水和体力。不管是在那座山头,吃的、玩的、用的,齐全的不行了,完全是一副集市的模样,要不是站在护栏边往下看到的是陡峭的山崖和永远看不到底的林海,还以为在某个热闹的集市赶集。想想古人为了那一句“一览众山小”,他们只凭着两条腿,爬山涉溪,攀藤跳沟,当时的山路依稀,食物匮乏,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捱下来的。

  山还是千年前的山,水也是曾经的水,头顶的云彩还是一如千年前一样的飘过,只是人已经不是当年的人。世间的轮回千转百折,生生世世;或许千年前曾来过这里,一切原本有迹可循的,如同在旅馆的梨花树下小坐,清茶浅斟,花好月圆。长路且行且远,心里有着单纯而美好的意愿。

  白雾,山崖,林海,水车,蒙蒙的雨和一些很诡异的故事,记得的不多。就像有些事物,最好是封存在记忆里。只要来过就好。

  二.走进九寨沟

  这里是人间的仙境,这里是童话般的世界。

  这里居然是两种季节,山下是烂漫的春天,山顶是皑皑雪峰……

  汽车绕着盘山公路缓缓的上,我心里缠绕地翻腾着。

  越是接近山的最高处,气温越低,不由得掖紧了薄薄的外套,也不管用,冷气还是从西面八方侵来。

  在这个绿色浓郁的四月又过了一季冬天。

  松树上覆盖着层层雪花,错综的杂树枝也结满了冰凌,雪花依就不停的飞舞着,如同春天的柳絮一般,纷纷扬扬,飘飘洒洒。

  寒冷能使人清醒,可是,在这冰天雪地的雪顶上,也不能分清方向了,糊里糊涂的跟着人群到处看,到处走。

  对于我来说,选择步行要比乘车好的多,但是这样就和团队走散了;也不要紧,寂静的山林到处是人,跟着别人的脚步一路逶迤而下。

  沿途有几座藏家寨子,走进藏寨,看到洁白的喇嘛塔、随风飞舞的经幡、大小不等的玛尼堆、循环不息的转经筒。

  看到建筑物上绚丽的花纹,五色彩林、斑斓的海子,心情是自由的……

  就这样,就这样,仙境中的美景送我到了山下;气温慢慢回升,山顶的冰雪顺着溪流融化了,有的潺潺流过,有的飞流直下。

  水道两旁,新绿发芽,热闹的开满了不知名的美丽山花,桃红、绛紫、靛蓝、鹅黄,繁花似锦,烂漫一路……

  在我南方的家乡此刻已是春意浓浓,桃李花落,青翠打扮着绿水青山;

  而深山里的春天才刚刚到来,方始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山一程,水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半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程,裹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题记

  这首诗是清代著名的大诗人纳兰性德所作,描写了边疆行军途中思乡记情的佳作。写于康熙帝出山海关,纪念长白山。这首诗最令人敬佩的是缠绵而钸土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子镇守边疆的慷慨报国之心。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是千古名句。

  “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夜深千帐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这既可反映出词人对故乡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裹碎乡心梦不成”的慧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纳兰性德这首词十分精俭、优美,令人回味无穷。细细品位之后,自己仿佛也如同词中一般,爬了一座山,涉了一程水,朝着峻险的山海关进发,天逐渐黑了,军士们在专心而警觉地扎军帐,身怕敌军偷袭。天黑了,望不到边的军帐中点起了繁星的火把。

  风一阵阵乱来,雪一阵阵下着,军士们拨过了一更一更,吵得作者乡心破碎,家乡之梦难做成,在作者故乡楞伽山,几次听到过有这样聒耳的风雪声。

  这首词既有韵律优美,民歌风味浓郁的一面,如出水芙蓉纯真清丽,又有含蓄沉淀、感情丰富的一面,如来风潮回荡激烈,回味无穷。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汽车尾气污染

你一定要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