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年味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关于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已然岁末,大街小巷随处都是置办年货的人们,突然有种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感觉。春节,中国老百姓的传统节日,它象征着上一年的结束,新一年的开始,人们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季,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而每每到这个时节,就是家家户户就开始做年货的时候。说到做年货,最具代表的当属是年糕,俗语讲“吃年糕,步步高!”寓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节高升。

  年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会遗址中发现了稻种,这说明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稻谷。汉朝人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古人对米糕的制作也有一个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公元六世纪的食谱《食次》就载有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即将糯米蒸熟以后,趁热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将米磨粉制糕的方法也很早。这一点可从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得到证明。其制作方法是,将糯米粉用绢罗筛过后,加水、蜜和成硬一点的面团,将枣和栗子等贴在粉团上,用箬叶裹起蒸熟即成。这种糯米糕点颇具中原特色。年糕的种类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北方的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江南水乡的水磨年糕、台湾的红龟糕等。年糕有南北风味之别。

  北方年糕有蒸、炸两种,均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和汤煮诸法,味道甜咸皆有。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 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诗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谂。”

舌尖上的年味

舌尖上的年味七年级作文

  年味是个什么味?不同的人或许内心感觉各不相同:年味是除夕夜燃放绚丽的烟花,年味是一家人尽情地逛公园;年味是一家人团聚后的喜悦心情,年味是贴春联挂灯笼看社戏……但是,在我的心底烙下最深最浓的年味,我想应是舌尖上的年味。

  每逢春节,一年忙碌下来的爸爸妈妈,总是会千方百计制作各种富有美好象征意义的各种美食,将浓浓的年味与祝福融进美食中,让全家人在享受舌尖上的美味里,在幸福甜蜜的氛围,过一个有滋有味的春节。

  蛋饺子便是我家过年必备的一道奢侈菜肴。蛋皮和肉馅是制作蛋饺子的两大主要原材料,用薄薄的蛋皮卷包着肉馅,让两者融为一体后置于碗盘中,放入蒸锅里隔水蒸煮10分钟便可大功告成。由于制作程序复杂,平时很少准备,一般只有逢年过节才可一饱口腹。刚出炉的“蛋饺子”,不仅金灿灿地非常养眼,而且香气四溢,更是饱含着喜庆团圆、辞旧迎新的祝福意味。

  年糕也是春节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贵宾”。它多是以糯米或糯米粉为原料,添加不同的辅料制成的色彩丰富、形状各异的春节美,好看又好呷。年糕一般有黄、白两色,既寄寓家里金银财宝越堆越高的美好愿望,又取“年高”谐音表达祝富长辈健康长寿之意。

  此外,油豆腐也必不可少,油豆腐寓意“又都富”,即大家再次都很富有。妈妈把刚刚出炉的豆腐切成一个个小正方体,放进烧热的大油锅里煎炸,平静的油面立即翻起黄色的水花,不一会儿,白色的四方形豆腐就变成一个个圆滚滚的黄球浮在油面,此时夹一个放进调料碗里沾着辣椒酱油,香脆可口,回味绵长。

  春节美食多得不胜枚举。比如,象征“年年有余”的蒸全鱼,香味芬芳,肉质脆松,常常让人过嘴不忘;再比如,象征新年“机会多多”的清蒸仔鸡,不仅皮滑清爽,而且香味四溢。

  如此多彩多姿的舌尖上的年味,不仅让我们在享受生活富足的同时,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舌尖上的年味,真是越品越有味。

2017年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在我看来,年味是凝结在舌尖上的,一年又一年,我们就在这样的年味中,慢慢长大了。

  “进了腊月门,就是过年”老话虽是这么说,但在现在,过年的热闹喧腾,似乎是从小年开始的。在小年这个春节的盛大开始中,饺子第一次揭开了她的面纱。

  在我看来,年味是凝结在舌尖上的,一年又一年,我们就在这样的年味中,慢慢长大了。

  “进了腊月门,就是过年”老话虽是这么说,但在现在,过年的热闹喧腾,似乎是从小年开始的。在小年这个春节的盛大开始中,饺子第一次揭开了她的面纱。

  饺子永远是过年餐桌上最重要的角色。饺子寓意着更岁交子,无论这一年过得怎样,春节的饺子永远是一家人的年终盛宴。“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饺子美味,饺子馅更是变化多端,令人多吃不厌。

  在我的老家,饺子馅总是经典的韭菜猪肉馅。韭菜是新下的,鲜嫩多汁,刚买来摘来的韭菜更是青翠欲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地上铺着几张报纸,一起摘韭菜,年味与家的味道就在这里,慢慢升华。猪肉最好是手切的,可以一粒粒清晰地嚼到,最好有些肥肉,猪肉的肥而不腻与韭菜的鲜辣融合在一起,正是对年味的最完美诠释。

  在吃饺子时,总少不了几个翠绿色的身影,那就是腊八蒜。吃一口饺子咬一口腊八蒜,感觉那种辣味在鲜味里散开的感觉,缓解了肉饺子的油腻以及腊八蒜的辛辣,可谓是两全其美!米醋、绵白糖、大粒蒜,把它们种在玻璃瓶子里(原来是用瓷罐子以及玻璃罐子的),小年时便可收获一瓶翠绿腊八蒜。今年我家的腊八蒜是翠绿色的,可醋却成了草绿色,没达到老舍先生“色味双美”的标准啊。

  说到小年,似乎还有一种沉寂已久的习俗:祭灶、吃关东糖。在济南城区里,祭灶的习俗早已无影无踪,关东糖、糖瓜也越来越少。不过我今年有幸寻觅到了杆状的关东糖。关东糖很脆、很酥,有时咬一口还会迸溅出许多渣渣,不过那甜味是沁人心脾的,与厨房里柔弱无骨的绵白糖是没法比的,多了一层过年的香气,让人很是舒畅。

  我在福建吃过一回白年糕:味道虽不错,可口感是单一至极,好像在咬糯米团子。山东的黄米年糕就不一样了。原材料是黄糯米面,和面时直接把洗净的大枣整颗放进去,正好随着和面被绞碎一部分,进到黄米面里面,捏成窝窝头状,上锅蒸熟。吃黄米年糕时,离大枣越近,枣味越浓,还要时刻提防着,别被枣核咯了牙,多么有趣!

  说到年糕,就不能不说豆包了。豆包讲究心里美,其实也是馅料的重要性。做豆包前一天晚上要把大红枣以及红小豆放糖放水,煮沸了再焖。第二天上午馅料已焖得差不多,甜糯软香,直接吃更是美味无比,即刻用发面包了放进蒸笼里,还要一同做些馒头。蒸出来的豆包外表普通,里面却是红彤彤的,煞是好看、煞是美味。

  最后要介绍的,也是我最为喜爱的,就是酥锅了。酥锅这手艺,我的亲人里只有我姑姑有,而奇怪的是我奶奶却不会。酥锅之做法,我也不清楚,大概就是把喜欢的食物煮熟了加某种香料炖吧。最后收了汁,放凉以后,每种食物既保存了些许原味,也有一种互相联通的不可名状的香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酥锅凉了才好吃,可地冻天寒的,不免令人不太适意,也是春节美食中的特色一员了。我们小区来了个卖酥锅的,掀开锅盖,冒出的竟是阵阵热气,这算什么酥锅!他那酥锅还有哩啦的汤水,味道一般,竟然还有人买!于是我便决定再也不吃他家的了。

  过年,其实不仅是一个盛大节日,也是亿万中国人的心灵寄托。我衷心希望这些美食,凝固成舌尖上的年味,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一年又一年期盼下去。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

  “若没有体会出舌尖上的风情,年也就失去了灵魂。——题记”

  年,可以没有鞭炮,可以没有串门,但绝对不能少了那一道菜。

  煎饼果子热干面,过桥米线萝卜干,砂锅鱼头臭豆腐。难以想象,年三十的饭桌倘若上没有了这些,那年三十还有年味吗

  我的老家是在安徽的,虽然户口已迁至杭州,但我总不能忘怀九华山的回香,天柱峰的余韵。每逢春节,异地游子都不免勾起一丝丝乡愁,念起一段段年味。

  因为种种原因,我们一家人已经有好几年没回老家过年了。上了餐桌,干了几杯橙汁,吃的差不多时,忽然听见奶奶叹了口气,抱怨道:“这么多年了,也不知道再回安徽,还有没有人认识。这地方,邻里间不问冷暖,过年一点意思也没有,反而不如大山里头。”全桌人愣了一下。爸爸笑着接口道:“现在农村发展也变快咯!姐姐说,现在乡下也没有多少人串门访友,各人自扫门前雪,风俗年味也淡却了……”爷爷“唔”了一声,用嘴唇凑近玻璃盏,轻轻抿了口果汁。爷爷习惯了喝烧酒,自从医生说他不能沾酒后,便不再酿品那玩意儿了,此刻在佳节饮果汁,实在是喝不惯。却见爷爷放下盏子,眯起眼,喃喃道:“大家都不缺钱了,也不去拜访朋友了,年味自然会淡了……”妈妈轻轻“哼”了一声,道:“科技越来越先进,还谈何人情味?”我皱皱眉,听得周身有些别扭,随手从火锅里捞了一块牛肉塞入嘴中咀嚼,也许是味蕾冲击了脑神经,我猛地想起好像每年过年都会有火锅,火锅里总会有牛肉啊,丸子啊,油豆腐啊,还有鹌鹑蛋,清张,大白菜……嗯,还有泥鳅汤,耗子饼。窝窝头是有玉米味儿和高粱味儿的,可以随便选择菜肴夹在里面。想着,我顺手抓了一个窝窝头,夹了一些清张,豆腐,满满地填在里面。我张大了口,咬了口窝窝头,感到舌尖多了一份充实,嚼着嚼着,不知不觉中,竟嚼出了年味。随即,一种不知何名的幸福感涌至心头,登时便解了乡愁。

  朦朦胧胧的,像一叶小帆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颠过大浪,穿透浓雾,拨开云层,见到小岛上挺立着小小的一个灯塔,星星点点的灯光唤起记忆深处波浪中的那一帧帧画面:记得小时候在老家过年有个好大的圆桌子,吃年夜饭时,还会有好多的菜,印象最深的是粉蒸肉和酸菜鱼。粉蒸肉算得上是老家的特产吧!特制的蒸肉粉裹住了大块小块的瘦肉肥肉,然后好像还要裹酱油还是别的什么,再放进锅里蒸,入口即化,喷香喷香的。酸菜鱼是老爸的绝活,从奶奶那儿传下来的,做出来的鱼肉柔滑细腻,鲜美至极。初二是爷爷的生日。大堂里会来好多客人,摆好几张桌子。印象里,奶奶还会做一种面食,捏的像小兔,小猪一样,还有不同口味的馅哩!那自然是给我们小孩子吃的,也是我童年的最爱。

  想到这些,我又夹了块牛肉塞入口中。嗯,是正宗的年味了,很浓很浓呢。体会到了这舌尖上的风情,年,好像瞬间就有了灵魂。

  现在的人们总抱怨过年没有了年味。殊不知,那一道道怀满爱的家乡菜,不正是浓郁的年味吗?就像人们总抱怨失去了什么,却不知,我们想要的便在眼前,只不过要潜心去思索,追求罢了。

中学生新年作文:舌尖上的年味

  爆竹,

  轻轻,揉揉擦亮夜空。

  丝丝,缕缕不断感动。

  在响彻天空的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春,一个生机勃勃的字眼,春节,一个饱含诗意的的名字,但在我这个“吃货”眼中,便是舌尖上的一块肥肉。

  听说外婆外公正在做团子,我一个名副其实的大闲人,也是该露露手了,便赶过去帮忙。我摩拳擦掌,把时时刻刻不离手的手套都脱了,随手抓一个粉团,学着外公的样,转转捏捏,往里头添馅。最后像变魔术一样捏了一个尖尖的顶,馅就老老实实地“躺”在了里面。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团子上会出现“皱纹”。我开始“加工”了起来,越捏越糟,适得其反,还破了一个洞。我把团子扔给外婆,想让外婆帮忙“整容”,“不行,你的自己做,”老爸喝止了我,“刚刚某人还说…”我的脸瞬间涨的像滴出血来,一把抓过团子,道:“看好了,我会!我是清白的!”“我看你的脸色的却是青一块白一块!”哥哥调侃我道。我冷哼一声,学着外婆的样,把团子放在水里滚来滚过去,一个光滑无比的团子响当当地诞生了!我的向爸爸看去,他却站在不远处笑吟吟的看着我,顿时明白他用的是激将法,向他投一个坚定的眼神,我便继续埋头苦干。

  “撮的好我我就捏的好,捏的好我就填的好,填的好我就做的好…”带着丝丝春意的风灌入屋内,伴着小曲,在小屋里来回的回荡。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吴大师的手下,白白嫩嫩的团子花样百出,改头换面,成了小兔子的形状,爱心的形状,成了我“吴氏的创意米团组!”

  “蒸团子咯!”一声大喝,笼子来了,我们把团子一个个放进去,白嫩嫩的团子便一个挨一个挤在了笼里。

  盼着,盼着,“新出炉的团子来咯!”众所期盼的声音终于到来,一笼冒着白烟的团子出现在众人面前。我抓起一根筷,给团子“化妆”,点红。几分钟后,众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魔爪伸向笼子,狼吞虎咽。我也不例外,辛苦了这么多时辰,就坐等这一刻了,一手一个,吞了下去,两个都不够塞牙缝,便捅了捅老姐:“看!灰机!”趁姐姐的目光在天空中飘荡,我抓住机会夺过她的萝卜丝团子,迅速往嘴里一送,滑溜溜的进了我的肚子,等老姐发现手一空,我便兜着两个团子逃之夭夭。

  外婆家的蒸团沁人心脾,香香浓浓,软软粘粘,有种清香直达人心扉,淡淡的清香环绕在舌尖上,更有种年味,舌尖上的年味!

舌尖上的年味

  穿过盘旋而上的盘山公路,带着昏昏的睡意,到了外婆家。树上路旁,满是雪。

  那年那月里的上周村,冷风阵阵,大街小巷弥漫着浓浓的年味。火红的灯笼挂满街头,热闹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吉祥的春联挂满门帘……好不热闹!那是我第一年在外婆家过年。

  那时候外婆的身体还算硬朗,每逢过年她总要亲自蒸糯米,打次糍粑,寓意来年步步高升,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味道,成了我舌尖上永恒的记忆。

  腊月里,黎明总是姗姗来迟,我与外婆来到街上买糯米时,天还未亮透。但这丝毫不削减村上乡亲们采购年货的热情——络绎不绝的行人和三轮车将古老的小镇挤得水泄不通。吆喝声和鞭炮声此起彼伏,似乎要分出高低来。“金金啊,你想吃什么,外婆给你买。”外婆带着乡音,问我。我摇了摇头,“我只想吃糍粑!”“好,我马上回家给你做。“

  回到家,外婆用把糯米倒入铺好年糕叶的蒸笼里蒸煮了。这时候,外婆终于能揩揩汗,靠在沙发上稍适休息。这时候,又把太公叫了过来,准备打糍粑。当蒸熟的糯米被抬过来时,那里已经准备好了打糍粑的石窑,有一面鼓的大小。如白雪一般晶莹的糯米被倒进石窑,清香在屋中散发开来。太公抡起了特制的木棰——柄有一米多长——开始砸向窑内的糯米。山里的冬天格外寒冷,但屋内的气氛却是热火朝天。随着一声声有节奏的撞击声,糯米在木棰的起落中失去了原有的结构,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大块洁白如玉的糯米团。它巨大的黏性使得太公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提起木棰。太公就脱了棉袄,穿着单衣,仍然挥汗如雨。太公打一下,外婆翻一下,这默契的配合,定要几年才能有。

  不一会儿外婆便收拾好了,利索的把糍粑掰成几个小团,在上面撒上几颗芝麻,递给了我。热腾腾的糍粑在我口中回味无穷,暖在了我的心里。

  有人说,一种味道,便可唤醒一种记忆。我领悟了这句话的道理,为何我对这糍粑有着深深的眷念?原来这舌尖上的美味背后,隐藏着外婆对习俗的传承,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爱的延续呢

舌尖上年味作文

  腊月二十六,母亲用自家收的黄豆,托别人加工了豆腐,清早就打电话给我,要我回家去炸豆腐。欣欣然,喜滋滋,一路狂骑,八点刚出头,就赶回了老屋。

  母亲早已将白白胖胖的豆腐切成三角形,存放在盆里。我放下行装,赶忙来到厨屋,洗好锅子,点燃柴灶,倒进自家菜籽榨的油。随着灶膛里烈焰的升腾,锅内的油开始冒着油烟,滋滋作响,香气顿时弥漫了整个厨屋。母亲说:“放豆腐吧。”我连忙将母亲切好的三角形豆腐沿着锅沿滑入锅中,一霎时锅内热油翻滚,豆腐在锅中上下沉浮,没多长时间,豆腐全浮上油面,锅里顿时金黄黄的一片。稍息片刻,金灿灿,黄澄澄的一锅油炸豆腐出锅了。母亲转身离去,不曾想,她竟端来了一只小碗,里面放了些酱油、辣酱,一边搅拌,一边催我息一息,趁热吃油炸豆腐。我虽推辞,但经不住诱惑,也忍不住食欲,连忙放下手中的活,用筷子夹起一块刚出锅的油炸豆腐,蘸了点辣酱、酱油,放到嘴里,狠狠地咬下一口。正应了那句俗话,心急吃不得热豆腐。香香脆脆的油炸豆腐,里面竟那么的热。我嚼也不是,吐也不是,只好在口中吹着气。母亲说:“别慌,别烫着,慢慢吃。”我细细地咀嚼着,慢慢地品味着,一霎时,浓浓的油炸豆腐香气,唇齿留香,盈满心胸。这熟悉的味道,绵远悠长,不知不觉,久远的记忆像只执著的风铃在我的脑海中轻轻地摇响。

  记忆中的小时候,每年的腊月二十四的晚上,母总会从自家的小木柜子里将收成时积攒的黄豆一点一点地倒入簸箕里把灰尘簸干净,再把黄豆浸泡在清水中过夜。第二天一早,母亲就起床和邻居合伙磨豆腐了。那时都是用石磨来磨豆浆的,一人拉磨,一人添磨。我们小孩子总喜欢扶着推磨的木柄,跟着石磨不停地前后走动。眼睛注视着两盘石磨间,注视着奶白色的豆浆源源不断地从四周流出。豆浆磨好后,母亲用一块帐子布将用开水泡好的豆浆包好,然后用力地挤压,滤出的豆汁,滤出豆渣。接着母亲开始用柴火在灶膛里烧火煮豆浆了,数九寒天,我则坐在旁边的柴堆上取暖。最令我感兴趣的是,母亲把煮开的豆浆一勺一勺地舀进一口半人高的大缸里,再在碗里调好石膏水,左手往缸里慢慢地、细丝般地倒,右手用瓢搅动缸里的豆浆,然后用锅盖盖好。不出半个小时,就生出一大缸豆腐花,又白又嫩。这时,母亲总要给我盛上一大碗,放一点红糖。心急的我还没有来得及品味,嫩嫩滑滑的豆腐花已经滑下肚,含都含不住,直到今天,我依然忘不了那时豆腐花味道。趁着热劲,母亲在家门口,放一张小桌子,在上面用四条扁担支起支架,然后在上面摊开纱布,再把白花花、嫩生生的豆腐花,一勺一勺地舀入四四方方的豆腐格子里,用纱布包好,压上木板,在木板上压一块石头,豆腐格子里的水不停地往地下流淌。不多久,水豆腐就压好了,然后切成小块。长大后,读到:“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罐浸来蟾有影,舍刀剖破玉无瑕。个中滋味谁知得,多在僧家与道家。”时,总会想到母亲做豆腐的情景。

  经过半天的时间,豆腐沥干水分。晚上,母亲总要炸豆腐。童年的我们最喜欢此时此刻了,因为香喷喷的油炸豆腐总让我们难舍难分,因为只有过年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尽兴地吃上一回。蘸上酱油、辣酱的外脆里嫩的油炸豆腐,在那物质相对匮乏的时代已成了我们难得的佳肴。

  如今早已不用如此复杂的陈旧工艺去做豆腐了,但炸豆腐,吃豆腐的味道,永远没有变。这年尾舌尖上的美味,像一抹乡愁,永远萦绕在我的心中。无论如何地变化沧桑,物质盈亏,那脆脆的,香香的炸豆腐的滋味,一定会永远存在,亘古未变。

舌尖上的年味小学优秀作文

  今年的这个年我是在家乡过的。这个年是我感受到了舌尖上的年味,是那么甜美,那么柔滑,那么浓厚。

  ”啪啪,啪!“鞭炮声已经想起来了。预示着新年的到来。村民们也开始忙活起来。我和哥哥已经把买来的年画贴在了门上。虽然这门已经好几年没装修了,但贴上了这年画,我觉得它格外漂亮!家家户户也贴起了年画,为家乡增添了几分色彩。在我们这里,常常流传着一个关于年兽的故事。所以每家每户都会在村子里放鞭炮。假如你来过这里,你就可以发现,大路上并不热闹,热闹的地方则是小村庄。

  开始剪窗花了,我们都准备好了材料,动手开始做了起来。说实话:窗花其实并不难剪。仔细来看就是一个简单的对称图形,只是中间的图形有点难剪。因为今年是鼠年,所以我就剪了一只猴子。窗花做好了,我们把它贴在了玻璃窗上。预示着鼠年大吉,显得格外好看!

  美丽的烟火映入眼帘,五彩缤纷的火花在蔚蓝的天空中绽放,看上去特别明亮,仿佛照亮了真个小村庄。火花在天空中绽开了那五颜六色的花朵。看看这边的烟火,那边响起了;看看那边的的烟火,这边又响起了。左看右看,怎么也看不够。这真是太美了!

  最开心的还是吃团圆饭了。大家围在一起,喝酒干杯。一边赏景一边吃饭,你说舒服不?我看着那美丽的烟火,祝福大家平平安安,团团圆圆。将自己的心愿流向远方,愿心愿早日实现。吃着年饭,看着烟火。多么幸福呀!

  我们这儿还有一个习俗,称为”守夜".我还是挺喜欢这个习俗的,因为夜里我都睡不太着。半夜,我坐在小溪旁,看着那微波粼粼的溪水,那烟花的倒影。使我想起了与同学们在一起美好的时光,我想:她们应该很开心吧!

  一年又过去了,时间匆匆流逝,似流星穿过星空,似烟火绽放的一刻,似白云飞过蓝天。我们即将有一个新的开始。我又长大了一岁,为生命喝彩,为生活而努力!

  今夜我感受到了舌尖上的年味,是那么甜美,那么柔滑,那么浓厚!

舌尖上的年味

  大年初一庆春节,家家户户庆团圆。那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的新年气息,在春节的钟声中越来越浓,到处都洋溢着春节的热闹气氛。

  当一道道热气腾腾的饭菜一盆接一盆陆续端上桌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年的那祥和温暖的氛围。浓郁的香气钻进了鼻子,渗透到了全身,令我感受到的不仅是那股饭香,更是亲人团圆的那种难以言表的亲切温暖。

  菜都上齐了,各种美味应有尽有!酱汁鲍鱼、火锅、烤乳鸽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有说有笑,好不祥和!终于开饭了,按我们家的习俗:好吃的要先让长辈吃。等长辈们吃完以后,我便像一只饥饿的大灰狼,向那些美味扑上去。我夹了一只酱汁鲍鱼,一咬下去,那柔软鲜嫩的鲍鱼在嘴中翻腾着,那甜甜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而那美味的酱汁在我的身体里流淌,使我全身都温暖了。

  接着,我盯上了下一个“猎物”烤乳鸽,可惜只剩下最后一条腿了,而且还同时被两条狼盯上了,我看弟弟那副垂涎欲滴的样子,我让给了他。所谓孔融让梨,尊老爱幼,看着弟弟心满意足的模样,我心里也乐开了花。

  吃完主菜以后,妈妈又上了一盘吃了会学学业有成、步步高升的年糕!香喷喷、热乎乎,馋得我直流口水。白嫩柔软、香甜可口的年糕甜蜜了我的心。此时,天空上恰巧有五彩缤纷的烟花腾空而上,爷爷看了便感叹道:“中华民族正在腾飞啊!”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接着,全家人举杯同庆,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窗外“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似乎也预示着这将是个好年份。

  舌尖上的年味,洋溢着一家人团圆的幸福,不舍的年味,不忘的温暖,这股团团乐乐的暖流在我心中欢乐地流淌!

舌尖上的年味初三作文

  饺子,是过年必不可少的常胜将军,也是代表年味的花旦。

  北方人和南方人同样对饺子情有独钟。可是,南方的饺子区别与北方饺子的是——饺子馅儿。北方的饺子馅儿重口味儿,酸菜馅儿,茴香馅儿等等,他们比较重视味道。而南方人就比较重视饺子馅儿的寓意和营养,一般都会比较清淡。南方人不像北方人那样会和面,大多是从市场买来现成的饺子皮,所以他们把所有的情感都投入到饺子馅儿中了。

  在安吉,挨家挨户有着不同的口味。各种各样的饺子馅儿也有着不一样的寓意。我们家的香菇馅儿代表着鼓财;你们家的芹菜馅儿,有着勤财的寓意;还有白菜馅儿的,寓意百财。过年时节,天寒地冻,当时的时令蔬菜非荠菜莫属。冒着寒冬腊月,荠菜早已吐露出绿色的小芽儿,叶片有毛,上头呈十字花冠。从根部剪下,洗净。挑几颗冬笋,切碎,和荠菜肉末一同进入南方人冬季最爱——芥菜冬笋饺里。

  荠菜冬笋饺有着集财的寓意,寓意来年财运滚滚到我家。大年三十,十一点到凌晨一点是被老杭州人称作“子时”也叫“好、交子”所以饺子就演变而来。

  煮饺子也是个技术活。生火,煮水。直到水咕噜咕噜冒泡泡时才能请我们的主角——荠菜冬笋饺下锅。饺子以婀娜的姿势进入这个大舞台。旋转,悦动,翻腾,舞动。饺子的“纱裙”变得透明清亮。饺子,也开始她的魅力人生……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承担责任英语

你xx我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