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子崖保卫战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五子炮渊子崖保卫战动画片观后感

  8月21日,湖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湖南广播电视台、临沂市文广新局领导及专家审看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重点动画项目《五子炮—渊子崖保卫战》第一集,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该动画整体叙事较流畅,主题突出,人物刻画有特色,整体色彩感好。

  该片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重点动画项目,由湖南广播电视台金鹰卡通频道承制,将于2015年8月31日18:30在金鹰卡通频道首播,并在全国动画、少儿频道、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和有关视频网站进行多轮展播,为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开展营造浓厚氛围。

渊子崖保卫战

五子炮之渊子崖保卫战观后感

  动画片《五子炮-渊子崖保卫战》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带领抗日题材创作团队采风时发现的新题材。该片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山东沂蒙渊子崖村一个村庄的抗日自卫反击战争,村民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杀敌,顽强抗战,用自制的土枪、土炮、大刀、长矛作为武器,击毙日军一百余人,谱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村民抗日规模最大、最悲壮、最具民族不屈精神的浴血保卫战,渊子崖被誉为“中华抗日第一村”。

  该片深度挖掘当地群众智慧的结晶——五子炮,用它贯穿全剧,成为渊子崖人民保卫家园的代表,它是一件武器,更是一种勇气、一种智慧、一种精神的象征。五子炮是老百姓自制的攻击力强、威力大的抗日武器。在战斗过程中,五子炮分布在城墙上各个最重要的战略位置,有力销毁敌人的武器装备,能够给敌人重创。没有炮弹了,老百姓们就将家里的锅碗瓢盆砸碎,甚至连栗子树上的栗子等村子里一切能够使用的东西都用作炮弹,大家团结一致,运用智慧将五子炮打造成为能与敌军相抗衡的重要武器。

五子炮渊子崖保卫战动画片观后感

  人民群众是基础,是靠山;党的指挥是核心,是方向。军民鱼水情的优良传统在《五子炮-渊子崖保卫战》中有着很好的体现,以冯区长及其区小分队为代表的革命队伍,以点带面深刻体现出党的革命群众路线。

  在该片中,冯区长既是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又同百姓们有着最深厚的情感。冯区长在战场上受伤后医治时把麻药主动让给也正在救治的老百姓;平日里他帮村民组织自救队加强自我防御训练;当日军到村里搜共产党人时,为不伤害白姓挺身而出,被日军抓捕;在激励的保卫战中,帮助自救队排兵布阵;最后为保护村民在与敌激战中英勇牺牲!

  从冯区长的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我们看到了革命者身上的优秀品质和大义情怀。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位“引路人”,林义这样一个十九岁的年轻村长,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带领村民们取得保卫战的胜利;渊子崖的村民才敢于与日军殊死搏斗,才愿意拼死为八路军藏粮,送粮。最终,抗日小分队与村民一道抗击日军,取得胜利。军为百姓,百姓爱军,这样的一种军民鱼水情是整个战斗中最有利的武器。

  面对强敌,渊子崖人民以钢铁一般的意志和战无不胜的斗志,置生死于度外,塑造了让敌军胆寒的血性!在《五子炮-渊子崖保卫战》中,十九岁的村长林义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一方面,他有着个人卓越的才能和胆识。正如他的年龄一样,充满了朝气与血性,有着不服输的个性。他和村里伙伴比赛捉鱼,射箭技术一流,面对凶恶的狼犬,用他敏捷的身手,几下就制服住了。面对鬼子们的征粮,他对老父亲忍气吞声的态度表示很不满,嚷着“与其饿死,还不如跟鬼子痛快打一场。”另一方面,他认识到百姓需要共产党,要依靠共产党的力量,要相信党、紧跟党、依靠党。因此,面对伪军和日军,他尽全力将从共产党冯区长那学习掌握到的兵法知识用上,调动一切可以运用的力量。在冯区长的指导下把渊子崖村的土墙作为防御体系,对土枪土炮进行改进,战斗时有条不紊地进行部署。从林义身上看到了以他为代表的渊子崖人民铁心向党的忠贞气节,牺牲奉献的赤诚情怀。

  在《五子炮-渊子崖保卫战》中,人民群像的刻画,无疑是最打动人心的描写。通过人物群像的描绘,既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情感的激荡,又看到了小我让位于大我,个人与国家同命运的悲壮。在历史的残酷中,我们看到一个个流血牺牲的人民群众。他们本是在自家土地安居乐业的百姓,但在战争中,却被逼得不得不斗。凤岚最爱听“八大军团”演的戏,她一直在努力学习,也希望成为一名能上台的演员,但当战争来临,她把个人的性趣爱好放到一边,勇敢地投入战斗中,全然不顾个人安危;林铁是村里的一名铁匠,积极响应冯区长和小村长林义抗敌的号召,并在五子炮的改进上做出了重大贡献;林秀是村里一名知情达理的秀才,不幸在一次偷袭中被捕,保卫战那天日军拿他劝降村民,林秀勇敢以死相拼激励村民战斗;妞妞作为一个小女孩,却冒着生命危险去做“领路人”;还有更多的村里的男女老少一起扛起大刀、土枪去应对入侵的敌人……《五子炮-渊子崖保卫战》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十九岁的村长带领下,在村民们积极响应、毫不退让、毫不畏惧的战斗下,英勇杀敌,壮烈牺牲,最终取得保卫战的胜利,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渊子崖保卫战

五子炮之渊子崖保卫战观后感

  为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革命传统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青少年学生牢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爱国主义情操,6月1日下午,中心小学分批次组织学生观看本土故事题材爱国主义动漫影片《五子炮·渊子崖保卫战》。

  《五子炮·渊子崖保卫战》讲述的是1941年12月20日,在山东省莒南县渊子崖村,在年仅19岁的村长带领下,英勇的村民用土枪、土炮、大刀、长矛、铁叉和铡刀,与1000多名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了整整一天的殊死搏斗,以牺牲147人的代价,歼敌121名。这是抗日战争史上,中国农民自发组织的一次激烈悲壮的浴血保卫战。

  看电影的过程中,同学们热情非常高,大家深深地被感人的剧情吸引住了。观看得十分认真,并被影片所营造的氛围感染,同时也感受到了电影中人物的机智、牺牲自我的精神。学生们的民族情结、爱国心更是被激发出来。高潮之处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鼓掌欢呼起来。在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后,各班级将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组织学生积极撰写观后感;对优秀的观后感进行交流观后心得,来加深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意识。

  通过此次观影活动,同学们既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又从影片主人公身上懂得了在学习和生活中,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能退缩,都应顽强的去克服、解决。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五子炮渊子崖保卫战观后感

  自上世纪30年代日军的铁蹄踏进中华大地的那一天起,无数英勇不屈的中华儿女纷纷拿起自卫的武器,同穷凶极恶的侵略者展开了生死搏斗。山东渊子崖村,就堪称中国农民抗战的杰出代表:面对1000多名武装到牙齿的敌人的疯狂进攻,全村男女老少凭着简陋的枪、炮和原始的砖头棍棒奋起反抗,虽然伤亡惨重,但也让侵略者付出了沉重代价,谱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农民自发组织的规模最大、最悲壮、最具民族不屈精神的浴血保卫战。此战,被毛泽东赞誉为“村自卫战的典范”,渊子崖也因此被后人誉为“中华抗日第一村”。

  首战告捷:用炮回应汉奸的敲诈

  在今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板泉镇的沭河东岸,坐落着一个名叫渊子崖的大村庄。抗战初期,渊子崖属沭水县板泉区,有200多户人家,1000多口人,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宗族社会,共有9族,全村人大多姓林,他们淳朴善良、顽强勇敢。

  1938年春,日军的铁蹄踏进了鲁东南,在沭河西岸的小梁家等村安上了据点。渊子崖西临沭河敌占区,东靠莒南抗日根据地,大部属山地丘陵,处于敌我交错的“拉锯”地带。日伪军经常到河东“扫荡”,残杀百姓,抢掠财物;一些恶霸地主、土匪武装则打着抗日的旗号,到处横行霸道。渊子崖全村老少过着“白天怕见人跑,夜间怕听狗咬”的日子,整天提心吊胆。

  1940年1月,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独立营进驻渊子崖村,营长纪尊平和指战员们对待老百姓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对待日军汉奸,英勇抗击,不怕流血牺牲。村民逐渐意识到“只有八路军,才是真正抗日的队伍”。1940年10月,“抗大”工作团来该村宣传抗日。1940年底,村里建立了民主政权,选举林凡义为村长,并成立了“农救会”“青抗先”“妇救会”等群众抗日组织,不久还建立了村民抗日自卫队。1941年5月中下旬,八路军一一五师战士剧社等8大剧团在渊子崖村公演10日,对于教育和团结人民、打击敌人、增强村民的抗战胜利信心起了很大的作用。

  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日军加紧了对山东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中共板泉区委号召群众开展抗粮抗捐,区长冯干三作了动员部署。渊子崖群众个个摩拳擦掌,一致表示:“不交一粒粮,不出一分钱,饿死汉奸,困死日本鬼子!”

  渊子崖村这么有“底气”,除了有党的坚强领导,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底儿厚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为躲避匪盗祸乱,渊子崖村就围绕村边筑起了5米多高、1米多厚的土夯围墙,一般的枪弹根本穿不透;墙上有垛口、枪眼,四个角还各建有一座炮台;自卫队手里不仅有从敌人手里夺来和从社会上买来的少量钢枪,还有几十支枪和9门威力不小的炮(也叫生铁牛、五子炮)。炮长约1米左右,重达30公斤,炮口约1寸。子弹是由土灰药和似黄豆大小的铁豆合成,弹道约70厘米,射程达250米,威力极猛。发射时,把土药先装上,再压上小铁豆,点燃炮底下的火眼,“轰隆”一声,数不清的子弹就打出去了。沭河边的人民原是用这种炮来打野禽和野兽的,现在这些炮有了新用途。另外,该村还有着数百年的尚武传统,多半村民都会几路拳脚,抗日自卫队的成员不仅个个武艺精湛,人人还都配有一把大刀,如果是徒手格斗,三五个人都不是他们一个人的对手。

  1941年12月中旬的一天,驻小梁家据点的伪军队长梁化轩派人给渊子崖村送来一张纸条,索要鸡、肉、酒、白面等食品,还要大洋1000元,并说如果不答应,就要血洗渊子崖。村长林凡义给梁化轩回信道:“酒、肉、鸡、面、钱都准备好了,请来拿吧!你们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就杀一双。”然后,他马上布置全村做好迎击敌人的一切准备。

  梁化轩接到回信后恼羞成怒,于12月18日带领150多名伪军包围了渊子崖村。伪军喊话劝降,被林凡义厉声驳回。梁化轩气急败坏,命令爬墙攻寨。渊子崖自卫队员不慌不忙,沉着应战,等敌人靠近围墙时,“生铁牛”一阵吼叫,烟雾起处,敌人人仰马翻,抱头鼠窜。自卫队员挥舞大刀杀出围墙,乘胜追击,伪军大败而逃。

  首战获胜,渊子崖村士气大振。区长冯干三来到渊子崖村表扬了这里的干部群众,并鼓励他们总结战斗经验,研究备战措施,以防敌人卷土重来。全村男女老少齐动手,有的修补围墙,有的擦拭武器,有的制造弹。自卫队进行了整顿,每个组配备一名有战斗经验的队员负责领导工作。全村群众也作了分工,男青壮年守围墙,女青壮年运送弹、石头,老年、儿童送水送饭,救护伤员。

  伪军“品尝”到了渊子崖炮和大刀的“滋味”,再不敢靠近渊子崖。他们对渊子崖人民恨之入骨,预谋“借刀杀人”血洗渊子崖。12月20日凌晨,梁化轩得知有一批日军从沭河东“扫荡”回来要西渡沭河,他就指使伪军在渊子崖村附近故意打枪放炮扔手榴弹,吸引日军的注意力。这批日军有步骑兵1300多人,大小炮各数门,他们害怕渡河受袭,就循声来到渊子崖,梁化轩则乘机向日军密告渊子崖村内藏有八路军。日军正愁找不到八路军的正规部队决战,立马就摆开阵势向渊子崖村扑来。当日上午9时许,日军和伪军合兵一处,总共1500余人的重兵把渊子崖村包围了起来。

  20日一大早,渊子崖村的村民就被村外的一阵枪炮声惊醒,起初都以为是梁化轩的伪军前来报复,在村长林凡义的带领下,大家很快拥上围墙,做好了迎击的准备。过了一会,大家见伪军只是漫无目标地乱放枪炮,并不前来进攻,心中都十分纳闷,等到发现大队日军后,林凡义等人才明白,伪军的枪炮声原来是在给日军“报信”呢!

  眼见敌人从四面八方压了过来,林凡义对乡亲们说:“现在跑是跑不掉了,退也没有后路,一命换一命,值!一人杀两个鬼子,赚!土围子后面就是我们的家,家里有老人、妇女和小孩,一旦敌人进来,后果不堪设想,只有拼了!”村民们异口同声:“宁可站着死,绝不躺着活。大伙儿听你的!”“好!我们就拼了!”林凡义说罢,甩掉棉袄,抡起大刀片,沉着冷静地指挥自卫队和村民迅速占据有利地形,准备迎击敌人

  上午10时左右,敌人首先从东北角发起了进攻,炮弹像流星似的飞向围墙,一些墙被摧毁了,林凡义就带领自卫队拿铁锨镢头抓紧修补。炮击过后,敌人没有听到村内的动静,就端着枪以散兵阵形向村庄摸来。等敌人进入炮射程后,林凡义大喊一声“打”!几门炮和其他枪一起开火,一时间浓烟滚滚,前边的日军纷纷倒下,后面的掉头就跑。敌人的第一轮进攻就这样被打退了。为了准备迎击敌人的再次进攻,村民趁着空隙抓紧装药上炮。刚装上火药,还没等大家喘口气,敌人的第二轮进攻又开始了。炮弹雨点般飞来,不少村民被炸死炸伤。但渊子崖人民没有被吓倒,这反而激起了他们对敌人更大的仇恨。村民林崇周被炮弹炸伤了肚子,肠子都流了出来,但他用破布一扎,坚持参加战斗。大家以围墙为依托,与敌继续展开搏斗。

  日军这次是在密集的炮火掩护下进攻的。村民们本想等敌人炮火停了之后再放炮,可是狡猾的敌人利用密集的炮火构成的掩护网已经快冲到墙下了,村民赶紧放炮射击,日军又伤亡一片,但敌人这次没有后退,继续玩命猛攻。

  对敌人威胁最大的就是炮,但由于填火药时间长,日军就利用这个间隙,派人冲上去试图抢炮,村民则与冲上来的敌人展开肉搏战。敌军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后爬到墙上,村里的勇士猛吼一声,将爬到墙上的敌人的脑袋一劈两半;聚集在墙下的敌人被石头砖块砸的骨断腰折,惨叫声一片。

  许多村民冒着弹雨,用门板、石块把缺口堵上。等日军靠近就用枪打,没有枪的就用大刀砍,没有大刀的就用石块砸,甚至连锨、铲、钩等农具都成了打击敌人的武器。有的村民把烧饭锅砸碎,把铁耙钉砸下来,用来做炮的砂子,向敌人猛轰。

  接近中午时,村中弹已经基本用尽。负责后勤保障供应的老人、妇女、儿童送来了石块砖头、铡刀菜刀、铁叉大刀片,全村男女老少一起上阵,同仇敌忾,英勇的村民们面对如蝗的枪弹,毫不畏惧,一个人倒下去了,另外一个人再补上……激战了一个上午,敌人也没有突破围墙。

  午后,日军休整后又一次发起强攻,刚垒起的围墙缺口又被摧毁,围墙上的炮楼被轰倒,围墙的缺口越来越大,守墙的勇士也被炮火掀到墙下。日军乘虚蜂拥而入,勇士们大喊着:“鬼子要进庄了,杀呀!”

  身材高大的自卫队员林九兰抡着一把雪亮的铡刀坚守在缺口旁,他嫌大刀片不过瘾,就用上了铡刀。日军钻进来一个,他抡起铡刀砍下了敌人的头,又进来一个,又是一刀铡下去,劈开了日军的面门……就这样,他一连砍死了7个日军后英勇就义。

  敌人继续朝着围墙缺口冲来,年轻的自卫队员林端五手握铡刀迎上去,一颗子弹飞来,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林端五的父亲林九宣看到儿子倒在血泊里,两眼冒火,转身向缺口冲去,他举起长矛,狠狠地刺死了一个日军。林九宣拔出长矛,又向一群敌人扑了上去,与他们展开白刃战。在这生死搏斗的时刻,林九宣老人身受两处重伤,支持不住,倒在墙下。他吃力地说:“拼到底,要报仇!死了也不能当孬种!”老人的话,给自卫队员们增添了力量和勇气。勇士们把死者移到一边,伤者抬下去交给运送弹的群众,继续战斗,整个围墙内响彻着喊杀声和敌人的惨叫声。

  一伙日军在围墙边贴着墙根搜索着。突然,一位头发苍白的老大娘跳了出来,举起菜刀把离她最近的一个敌人的脑袋劈了个血口子。这位老大娘的儿子已经被敌人的炮火炸死了,复仇的力量使她变得毫无畏惧。她正要继续砍向这个日军,被后面的敌人一枪刺中倒在了血泊里。自卫队员林九臣的妻子,用大镢头砸在敌人的身上,在敌人的刺刀也刺进了她的腹部时也依然没有放手,和敌人同归于尽。

渊子崖保卫战观后感

  由湖南金鹰卡通卫视出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扶持的“抗日三部曲”电视动画项目之一的动画片《五子炮-渊子崖保卫战》,近期在湖南卫视和金鹰卡通同时播出,首次实现“双卫联播”,获得了观众的好评,收视率位居全国省级卫视第一。

  《五子炮-渊子崖保卫战》取材于抗战时期发生在山东沂蒙渊子崖村的故事,该村村民用自制的大刀、长矛,击毙日军一百余人,渊子崖因此被誉为“中华抗日第一村”。该片采用75分钟动画电视电影的创新模式,通过动画特效技术,采用蒙太奇手法降低战争场面的血腥残酷,并通过穿插动物的画面,增加故事的生动性。

《五子炮-渊子崖保卫战》观后感

  今天是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日子我今天去看金鹰卡通卫士,发现有个叫《五子炮-渊子崖保卫战》电视,刚刚看里面提到了兵法“关门打狗”。

  一个小姑娘故意被鬼子抓住(应该是故意的吧……),给鬼子带路,小姑娘把鬼子带到陷阱里去就跑了,但有可能逃跑失败,这小姑娘真勇敢。现在瞬移到大佐攻城的画面。乡亲们没有屈服于可恶的鬼子,而是死守城墙,大家都努力的干活,小孩也主动出来帮忙。

  有一个胆小鬼也大胆冲了出去,结果被射杀了,死前还说渊子崖必胜。最后由于弹药不足,乡亲们转变为劣势状态,看到可恨的鬼子杀乡亲们的时候我脑子想着:你们有病啊干嘛打我们中国?看我们不爽?我还TM看你傻货很不爽呢!而乡亲们没有放弃,用弓箭射死他们,长矛丢死他们,刀砍死他们。这个时候我想到了鸣人的一句话:“我如果手断了就把他踢死,脚断了我就把他咬死,嘴挂了就把他撞死,头坏了就把他瞪死,眼睛看不见了就把他咒死。”有一个为了妻子逃跑了,跑了以后发现鬼子,鬼子把敲警钟的人杀死了,他把妻子藏起来,自己冒死去敲警钟。

  再后来八路军迟迟未到,乡亲们要不行了!躲在一个房屋里,鬼子发现了但是不敢攻进来,有个伤员还嘻嘻哈哈的说:“哈哈,鬼子被我们打怕了,现在不敢直接冲进来了!”时刻保持乐观给你一个冷静聪明的天才头脑。剩下完好无损的人几乎没有了,就连伤员也调动出击了,他们想出了个良好的对策:先背后偷袭,然后大喊:“冲啊!杀啊!”搞得八路来了一样,用来虚张声势吓跑敌人。可是那个大佐也不是傻帽,没上当,于是只好打架,打架前还说了一句高能的台词:“打一个够本,打两个赚了。”在最后关头八路军来了剿灭了所有的鬼子。

渊子崖保卫战观后感

  《渊子崖保卫战》是一部由温豪杰编剧根据历史真实事件经行改编的电影作品。

  该片人物群像的描绘,通过对史实的尊重,重现当年悲壮勇武的抗日场面,体现老百姓勇于抵抗外敌侵略的民族气节。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片中的主角19岁小村长林义,他并不是那种“天生的英雄”,在战斗过程中,也会犯下错误,继而吸取经验教训,逐渐成长。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村民们积极响应、毫不退让、毫不畏惧的战斗下,英勇杀敌,壮烈牺牲,最终取得保卫战的胜利,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最终带领村民们机智勇敢地抗敌。

  渊子崖保卫战谱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村民抗日规模最大、最悲壮、最具民族不屈精神的浴血保卫战,渊子崖被誉为“中华抗日第一村”。

渊子崖保卫战

五子炮之渊子崖保卫战观后感

  《五子炮之渊子崖保卫战》讲述1941年12月20日,在山东省莒南县渊子崖村,在年仅19岁的村长带领下,英勇的村民用土枪、土炮、大刀、长矛、铁叉和铡刀,与1000多名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了整整一天的殊死搏斗,以牺牲147人的代价,歼敌121名。这是抗日战争史上,中国农民自发组织的一次激烈悲壮.

  《五子炮之渊子崖保卫战》导演黄毅说,“正是这种浓烈的情感,支撑了顽强、不屈的抗争。我们希望打造的故事,能把这种情感传递到每个观众内心深处。有专家认为这种“小动画”表达“大历史”的方法是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创新途径,也是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益尝试。“作为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文艺形式,动漫产业肩负重任——为了让孩子们脑海中的‘抗日战争’,不再只是课本上几行文字;也为了他们能够记住那段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竞选团支书发言稿

推广普通话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