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鹜与落霞齐飞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沉醉东风·秋景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①。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②,载我在潇湘画里③。

  ①“落残霞”句:落霞。鹜,野鸭。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用其语意。

  ②云帆:一片白云似的船帆。

  ③潇湘画里:宋代画家宋迪曾画过八幅潇湘山水图,世称潇湘八景。历代题咏者不少。潇、湘,湖南境内的两大水名。湘水流至零陵县和潇水合流,世称潇湘。这里极言潇湘两岸的风景如画。[2]

  【译文】

  弯曲的枯松倒挂在悬崖绝壁上,残留的片片晚霞和孤零的野鸭在天上一齐飘飞。四周围是数不尽的青山,一无际的碧水,西风箫箫,天地间一派浓浓的秋意。静静的夜里皎洁的月影映照着高挂云帆的船儿,载着我行舟在湘江上,恍如置身在画图之中。

  【鉴赏】

  这是元散曲大家卢挚的一首写景曲。前五句写黄昏之景,后两句写静夜之景,二者又有机地构成一幅反映时空推移的动态画面,传达出诗人悠闲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情思。

  此曲的特点在于,通过时空的转换,对景物作动态的描写,使画面有所移动,使黄昏与清夜两个时间范畴同时出现,诗情融于画意而又多于画幅。全曲虽仅有45字,其所蕴涵的“意”与“景”却是十分丰富的。

  整首小令写的是潇湘行舟所见,按时间顺序道来。作者的态度感想,更多的是寓于冷静的观照之中。视野所及,潇湘两岸的山水风物,都使他心旷神怡;虽然西风轻拂带来了满天的秋意,传统的季节感受,加之身在旅途,不能不心生微微的萧瑟之感;但其时卢挚是在湖南宪使任上,或许是外出公干,或许正是在赴任途中,所以心境是平静的。由是,我们欣赏到了一幅气象阔大、意境飞动的秋光图。

  曲中有三处明显的用典:“挂绝壁枯松倒倚”一句套用了诗人李白《蜀道难》中“枯松倒挂倚绝壁”;“落残霞孤鹜齐飞”句,套用了王勃《滕王阁序》里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载我在潇湘画里”一句中,“潇湘画”指宋代画家宋迪的《潇湘八景图》,是著名的一组平远山水画。

孤鹜与落霞齐飞

日落即景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诗人眼中的日落,不知今天我所见的落霞是否一样呢

  学校,天台。正是五点十分。

  日即落。

  此时,蓝得一丝不苟的天已经泛上了微微的红晕,天边也飘着红紫色的彩云。一轮白日的两颊也浮现着两片红,醉了。日,醉了。

  天边下的树林,带着红帽子,喜洋洋的笑着——可不吗,那点点归鸦的叫声有急切,更有归家的喜悦。它们在这红树林中袅袅,不像林地笑吗

  一阵风吹来,太阳下方的两片云被吹开,露出了红红的脑袋,如害羞的小姑娘。

  此时,五点三十分。

  日渐落。

  留那一半太阳在外,一半消失,难免会让人想到白居易的《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此时太阳正如此般,半遮半露,容易让人浮想联翩。

  大半圆在云中探头,身边的云成了暖人的橘红色。天空由朱红变为淡粉,高楼大厦如蚂蚁般——矮,但顶端却泛着桃红。远处看,电视塔上那不断变化的广告图案配上这五彩的晚霞,让人觉得,自己已远离了红尘往事,俗世喧嚣。又感觉,一切是那么空灵,那么假,仿佛一眨眼就全没了。如一场梦,又如所有的红尘琐事,到头来还是落得一场空。

  太阳上,隐约有暗影,成桂树状。哦,是相思树——连着凡与仙的相思。太阳边有红云,成鸟状,这是神话中的太阳鸟,凤凰。它在努力高飞,是想远离什么?太阳下,也有云,一层层,成云梯状。哦,是太阳路——通向那个不同世界的路。

  六点十分了。

  是的,日落了。太阳落下去了。只留得如彩锦又如太阳般的云在天上飘。

  只留得一片空空的天,一份满足的心。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出自北宋诗人寇准的《书河上亭壁》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绝句,题写在黄河边一座亭子的壁上。既然以秋天的景色为主,自然而然也就染上些“愁”色。

  第一句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黄河上的景象,一是“阔”,王湾的“潮平两岸阔”,被诗人浓缩为“岸阔”,江水浩渺,放眼望去,黄河恢宏阔大;二是“渺茫”,因为河阔,一眼望不到边,加上太阳快要下山,自然是“烟波微茫信难求”,看不到对岸;三是“樯稀”,河上没有几条船,虽然看不见“百舸争流”的热闹场面,却使人觉得河似乎更阔了,烟波似乎更渺茫了,河上的烟波又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第二句的“思”字就回答了前面提出的问题,独自靠在亭边的栏杆上,诗人究竟在想些什么?也许想到了“耐可乘流直到天”,也许想到“欲渡黄河冰塞川”,也许想到“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性格刚毅的诗人此时也许荡上了一丝忧愁,但面对着“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岂能“恨到归时方始休”呢

  第四句是这首诗最棒的一句,富有意境,它一下就让人联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来。这一半沐着柔和斜阳的秋山,虽然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艳丽,却给人以安闲、亲切,也让人陶醉。至于那一半见不到阳光的秋山,诗人却不愿意提起,而心中那一份怅惘,在这壮丽的黄河落日图前又算得了什么?到此嘎然而止,还有多少余味,就让读者自己去品尝。

孤鹜与落霞齐飞

日落即景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每当我看见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这两句诗时,便会想起那一刻……

  这天,我吃过晚饭,懒洋洋地躺在椅子上,眯着眼,透过玻璃往外看,啊,日落在眼,岂能错过!

  此刻,太阳已经靠近西山,天边泛着红霞,被夕阳染红的云影是那样的灿烂,好像初生的明日。被夕阳照的云河,波光粼粼,真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被船荡起的水花,像一条条锦鲤鱼在跳跃,跳完,水花便向石头打去,“啪啪”地拍打着,又像盛开的金菊花,花儿奔向四处。

  慢慢地,太阳已经到了天际。它仿佛是将一杯葡萄酒一饮而尽,脸变得通红。把那微弱的光芒,不余遗力地向四周射去,旁边菜园里的青菜被染红了,便成了“花菜”;青柿被染红了便成了苹果;草被染红了,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好像在说“我是最美的”。远处的山峰,兴致勃勃地披上了夕阳送来的彩衣……啊!大地的一切,在夕阳的渲染下,真是太美了!

  再过了一会儿,太阳笑红了圆脸,亲着山峦的头,用双眼凝视着大地。夕阳西下,村庄沐浴在日落的余晖中,显得格外的恬静。路上的行人,三三两两地在马路上漫步。晚风徐徐,送来一阵阵花香,使人心旷神怡,更觉夕阳无限好。

  再一看,太阳只剩下小半张脸了。随即,它又趁我不备,又向下溜了一大截。当它奉献完一切后,便如一位跳水运动员,“扑通”一下,沉下了地平线……

  不知不觉夜晚已至,我也该洗澡夜读了。可我的心,还停留在美丽的景色里,随风飘荡……

孤鹜与我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江河湖海,有瑰丽,有险要,有时候天上人间,有时候地动山摇。我看着对面山中腾起仙气的壮观,亦有感,故有了抒发的冲动。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王勃的诗句,我现在所看到的似乎和这有些许出入。就着玻璃窗坐下,面对的是一群白色静止的山间雾团,隐约可以望见层层高低起伏的山脉。霎时,还真有只孤鹜在雾团上盘旋呢,不愿离开,也许他是在陪我吧。你看他,片片的白色羽毛已失去光泽,变得有点脏乱。时不时的还叫两声。我敢断定,他不是王大诗人心中的孤鹜。终于,他对着我叫了两声,仿佛还想叫,终究还是扭过了头去,他想走,因为他从未停息过。这时,来了一辆大卡车,鸣着“的”声,他打断了我的沉静,也打断了我与山和此鹜的对话。恰身后的同事在说话,我才猛然想起来我这是在上班……

  今天是我工作的第二天,之前折腾了些日子,终于还是狠心的选择了这里,这里没有来来往往逛街的人,有的只是“刷”的一下对立行驶的车子,下着雨,车轮与马路摩擦声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我的心也时常随之而有远近。之所以说狠心,其一,不顾我的小乌龟的感受,断然离开她,实有不舍。(小乌龟是我平时宠着、爱着的宝贝)。其二,我爱城市的热闹,可是我还是撇开了他,其三,小乌龟在我走了之后,小头一直缩在龟壳中,什么也不食,时常想起与我在一起时候的能歌善舞,我反问自己:“我是不是把他灵魂带走了?”就像刚刚那只孤鹜?我抬起头咪着眼睛寻找它,原来他还在,我很高兴,对着他我笑了。但是,它好像飞的时候很费力,我好奇怪,纳闷了几秒,一看,原来是这样-----雨下的更大了。感动之余我有点心疼,我想带着雨衣去给他披上,于是我打着伞带着雨衣,向他打着手势,叫他来,可是他看到我这样,反而不但没有来,走了,飞走了……

  少了他的雾团和山,失去了所有的景致,雾团开始无规则的运动了,山上的树也摇头了,他们跟我一样,因为鹜的飞走他们也都跟我一样,心也跟着烦躁起来。我开始责怪起自己来。

  可是,旁边的两位同事,在不停的工作着,路边的车辆也在不断的奔驰着,远处的山依然还在,雾团也还在,雾团依稀包围着延绵的山脉,其动与不动又有何干系呢?《赤壁赋》中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那么,对于此,又奈何乎

  喝口水,抬头一看,他回来了,他又回来……

落日红霞

  “日落西山红霞飞,孤鹜独影越天追。秋水连天波光照,长天红晕落日帷。” 读着唐诗三百首,我的眼里又浮现了这落日红霞的景象:橙红色的天空,成片的云朵,满天的美丽。我沉醉了,渴望早日看到红霞。

  已是傍晚五点,我的脑海里又想起了王勃写的《滕王阁序》,“日落西山红霞飞……”,“落日!”我连忙搬了一把椅子在屋外,想看红霞的美丽。

  太阳刚刚落下,天空中泛着一些红润,就像害羞的小姑娘一样,红红的脸蛋,惹人喜爱。空中的云朵一片接着一片,就像海浮在沙滩上的样子,曲折不平。一会儿像龙卷风,一会儿又变成了一只可爱的松鼠;一会儿在东边,不知何时又飘到了西边。

  我喜欢看红霞,红色的霞光象征着热情、乐观,赤色的云朵总是我喜欢欣赏的对象,它热情似火,它勇于拼搏,它一直是我看好的色彩。

  天空中的云,不知何时变了颜色,不知何时移动了位置。颜色变得暗淡了些,霞光没有那么耀眼了,是微弱的那种,不过感觉暖暖的,却没有了之前的热情。

  云依旧在天空中飘着,变化莫测着。像一位舞者,从这里跳到那里,从那头跳到这头,永远在跳个不停,殊不知自己正在化成沫影。太阳快消失不见了,红光也快退去了,这一天的傍晚结束了。

  霞光彻底消失了,只剩下天空中飘来飘去的几片橙红色的云朵,在空中漂浮不定,一会儿成个狮子,一会儿又变成一只老鼠,它就是这么自由,想变什么就可以变成什么。

秋水·落霞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一句“千古名句”究竟能影响一个人多长时间?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一生?很久以前我不知道这个答案。接触的古文多,千古名句也多。要在浩瀚的古文化典籍中摘取一句对自己有影响的,无异于海底捞针——尽管,这针可能是定海神针。

  直到我遇到它。

  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好似齐飞。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我被这短短的十四个字所勾勒出的美景深深吸引,陶醉其中。原觉得李白“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已是绘景之佳句,然而相较之下,王勃的“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比太白的“两岸青山”“孤帆一片”美上不只一分半点。

  知道“秋水落霞”这四个字,其实远比知道这句千古名句要早得多。

  六年级的时候喜欢上的一个网游中,便有一件灵武名叫“秋水落霞”。那是一条深蓝色散发着璀璨光芒的飘带,游戏中两个仙女角色专属的顶级武器。我没有到过能佩戴它的等级,但是在官网上看过效果。湛蓝湛蓝,闪闪发光,只是在人物身上看起来就很美。后来在那游戏的论坛上写过很多背景小说,几乎每次都要给女主角佩戴秋水落霞。那时没有学《滕王阁序》,便自作主张地给它设了咒语——“秋水连波,落霞满天”。现在想来,只觉好笑。

  从未想过,会被影响这么久。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写穿越,写同人,给女主角设计武器时,总是设为“一条泛着幽幽蓝光的飘带”,甚至有一次,将女主角的名字直接定为了“秋落霞”。这种感情,直到去年才有所转变。

  倒不是说不再喜欢了,而是学到了《滕王阁序》,了解了文章的背景。王勃当初的想法很纯粹,只是将所见美景用骈体文优美的语言写出来。而在我这里,便只是为了美而追寻美——因为这句话很优美所以我使用它。总觉得,再照我理解的那样写下去,是种亵渎,亵渎了王勃纯粹的本意。

  这样一算,从刚接触到去年,怎么着也有三四年了。想想就觉得其妙,那些曾经的“千古名句”,我能背但很少用,仅停留在看一句能写出另外一句。而这十四个字,却影响了我这么久,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秋水,落霞。

落霞·孤鹜

  人生弹指芳菲暮

  生命太短促

  长天间短暂的相遇

  之后是浩浩余生的孤独

  请勿悲伤好景空负

  总会有一只又一只的孤鹜

  伴你从衡阳之浦

  洒落到明日之隅

  看尽铅华落幕

  沉浮

  你不是我停泊的池塘

  我亦不是你最后的归航

  莫道前路苍茫

  久别离,莫相忘

  那年我们

  路过古道长亭的离殇

  大漠飞沙的苍凉

  和那被默默传唱的

  落霞孤鹜的

  雾一样的忧伤

  彷徨

落霞与孤鹜齐飞

  我们在这里看着夕阳西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直都感慨着时光悠长,原来这些都是不慌不忙的在进行着生活。

  可是我记得那一次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背诵了一段《腾王阁序》还是把全文都背诵了下来,我已经记不清楚啦,但是从那以后我一直都很喜欢他。

  其实他是教我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而这个是属于高等数学支的一个分支,它没有必要跟我们普及文学的知识,也没有必要向我们炫耀什么。

  不过是因为在此之前他曾经像我们许下一个承诺,最好像是在讲故事一样随口说出来的,但后来大家一直都增值不休,

  我知道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每个人的信用都非常重要,包括那些也许都只是笑话之中的谈论,可是到最后他还是记在了心里。我想这样的人非常的可值得敬重。

  虽然他的年纪很小,比我们大不了几岁,但是他的研究生是在北大毕业的。

  他经常会给我们讲一些很有趣的事情。

2018高考满分作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无己、无功、无名,所以拥有了三秋。"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阳光敞开胸怀,拥有了全世界;人打开门窗,才会永远行走在至真、至善、至美的阳光里。这就是中华儿女传扬和践行的"眼界格局说"--眼界无穷世界宽!

  花木因眼界不同而境界各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眼中充满自我的孤芳自赏,桀骜中透着孤寒,所以它只能绚烂一隅。"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是满眼功名的你争我抢,积极进取中透着自我,所以它们只能哀叹春之归去。"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渡人渡己的物我合一,平和淡然中洋溢着高尚与豁达,所以桂花与秋永恒。它不将群芳争艳视为进取,也不将自我封闭视为高洁,而是将全部精神用于酝酿:每一粒花都凝聚了秋之精华,每一次呼吸都散发着灵魂的芳香!为什么柳永热情地歌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为什么人们殷切地期望"蟾宫折桂"?因为桂花是深深体味秋之真谛的哲人,是深沉、浓郁、成熟的象征。它彰显了秋天,也彰显了自己。

  人在理解宇宙的运行中提升境界。"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窗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原来阳光与人都在成长。当阳光的眼界与身影由窗棂间、窗户、庭户扩大至天下时,它拥有的世界也由一床、室央、一堂扩大至四方。魏源正是在太阳的运行中领悟了眼界和境界提升的关键:所受者小,所见者浅;所受者大,则所见者博。满足于一米阳光的人怎能体味真正的光明与温暖;睁开双眼看世界才能拥抱时代,拥抱世界。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安石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庄子笔下望洋向若而叹的河伯,用巨钩巨饵、踞会稽、投竿东海的任公子,井底之蛙与东海之鳖,还有"抟扶摇羊角而上"的大鹏.汪洋恣肆的笔端分明流淌着两个词:眼界与格局。哲人的话言犹在耳,社会上却早已喧嚣着浮躁、自我、狭隘与浅薄。君不见,"秀"成了"规定动作":秀颜值,秀财富;秀孩子,秀爱人;秀仁善,秀孝顺!到底是要彰显对方,还是虚荣自卑自私自利地彰显自己?君不闻,"保护自己"成了"必修课":不与陌生人说话是保护自己的法宝;思想和内心是不敢被阳光触碰的堡垒;"世界那么大"的诱惑敌不过"社会充满陷阱"的恫吓!到底是阴霾太多还是我们自我封闭太小家子气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落霞成就了孤鹜,还是秋水彰显了长天?"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成就了赤壁与黄州,还是命运与历史成就了大师?我想,成熟的人一定能给出正确的答案:拥有大眼界和大格局才能趋向真善美的境界。是为"眼界无穷世界宽"。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文明礼仪班会

党员发展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