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存高远的诗句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志存高远的诗句

志存高远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

  ——题记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经千辛万苦,走上了繁荣富强之路,雄狮觉醒了!但同时,中国面临的危机也不容觑:水源缺乏、环境恶劣、道德沦丧……而这一切,都应由我们来解决!虽然我们的双肩依然稚嫩,不足以成大事,但是人生的志向早已在心中根深蒂固;目光短浅,只能碌碌无为;志在高远,才能引领中国走上巅峰!

  犹记得那年盛夏,我和父亲正在漫无目的地走着,蝉在树上声声啼叫,微风吹拂过我的脸颊,却并没有带来期望的清爽,而是热丝丝的。这种天气,会让人徒增许多烦闷,比如——刚从便利店走出来的那个青年。

  也许是因心中烦燥,也许是因家境富裕——他,毫不犹豫地将手中的五角钱抛出去,硬币在空中形成一道优美的抛物线,“咚”的一声,硬币打了个滚,随后稳稳当当地落在了地上。而周围的人却熟若无睹,好似一件再平凡不过的事了。可父亲却偏偏走了过支,把那枚硬币如视珍宝地拾起,小心翼翼地放在口袋里。在众目睽睽之下,父亲竟弯下了腰,放下了尊严,而去捡那区区五角钱?此时,熙熙攘攘的人群对着父亲评头论足,我气愤极了,可父亲却拉着我的手,平静无波的说:“别管他们,走自己的路!”最后一句话铿锵有力,可我却把这种无上的智慧当成懦弱,我朝父亲吼道:“不就是五角钱吗?我们家缺这五角钱吗?”犹记得那时,父亲的话语中还是无一丝波澜,但却多了分意味深长:“孩子,这枚五角钱上有中国的标记,是中国的尊严,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尊严!”

  有时候啊,弯下的是腰,但拾起来的,却是你无价的尊严……

  改革开放虽富裕了生活,却没有洗刷人们思想上的灰尘,除掉人们灵魂上的污垢。少年志,则国志!志存高远,才清楚挫折困难,只是沧海一粟。志存高远,才能产生奋斗的动力;志存高远,才能实现那心中不灭的家国志向!

志存高远的诗句

志存高远

  鸟巢中嗷嗷待哺的雏鹰没有焦虑,它相信待到羽翼丰满的那一天定能翱翔苍穹;山石间流淌的小溪没有慌张,它明白勇往直前终会拥抱海岸;寒风中独自挺立的梅花没有害怕,它深知经历酷寒之后才能喷薄出醉人的芬芳。

  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有自己的志向,它们都在为此而脚踏实地地努力着、奋斗着。正如有着雄心壮志的拿破仑和为自己的梦想脚踏实地努力着的马玉祥一样,我们也应该有着自己的梦想,并不断地积攒力量,最终实现梦想,走上人生巅峰。

  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途径滕王。时正巧滕王阁修缮一新,太守“邀人作词”,不懂得太守“苦心安排”的王勃“应邀”作出《滕王阁序》,使得满座皆惊,连原本有些愠怒的主人也不由为之连声喝彩。王勃能信手挥就一篇如此令人倾倒的千古奇文,不得不归功于他平日脚踏实地的努力,没有博览群书的基础,没有勤耕不辍的积累,哪有这令人惊叹的成就?哪能留下这美丽的神话

  钢琴王子郎朗在成名

志当存高远

  悉由我执生,留彼何所为。世间诸灾难,怖畏及众生。志当存高远,随波慎逐流。君子志高远,尽展凌云志。

  人生苦短,故需惜时如金,及早立志,有道是“有志不在年高”,却也不如少年志容易实现。人生在世,当有一番作为,方对得起辛苦来世一遭,百学需先立志,立志当存高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古之圣人之所成,其皆出于立志矣!文王立志,拘而演《周易》;仲尼立志,厄尔作《春秋》;屈原立志,流放赋《离骚》;左丘立志,失明厥《国语》;孙子立志,膑脚修《兵法》;不韦立志,迁蜀传《吕览》;韩非立志,囚秦著《孤愤》;大抵圣贤之所成,高远志向指迷津。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志向如清泉养人于肢体,志向如舞姿动人于心魄,志向如乐曲感人于肺腑,人之苍苍,惟有志之士演绎精彩人生!

  庄子的心是空灵与澄净的,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他甘愿做一颗守护月亮的树,甘愿曳尾于涂中,因为他的志向是守护那纯净的心灵之树。

  李白的心是潇洒与不羁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铸就了他的豪迈与飘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激荡着他的自信与博大;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亮,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因为他的志向是快意泯恩仇。

  司马迁的心是刚直与坚韧的,面对众人的嘲笑,他没有屈服,依然屹立在历史的峰巅上,“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刚正不阿,留作正气满乾坤,忧愁忧愤,著成信史照尘寰,他站在高峰上呼啸“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因为他的志向是编写不朽之作。

  有志之士并非没有烦恼,只不过其善于把烦恼当作一阵清风一刮而过。 有志之士并非没有忧伤,只不过其善于把忧伤化为希望的力量。 有志之士并非没有 痛苦,只不过其善于把痛苦的痕迹演变成前进的轨道。

志存高远,勤学苦练

  汉光武帝刘秀曾说过:“有志者事竟成也。”是的,世上因有志而成功的人不胜枚举.

  王冕在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他刻苦练习,成了当时着名的绘画家;J·K·罗琳在艰苦条件下立志要写一部风靡全球的作品,她日夜思考,写出了轰动科幻作品界的《哈利·波特》;越王勾践在被俘的情况下,立志要为国家复仇,他卧薪尝胆,打败了吴国实现了抱负.

  可我认为,光有“志”还不够,从上面的事例,我发现还要“勤奋”、“适合自己的能力”和“机遇”,才能成功。王冕若不勤奋,他就无法成功;J·K·罗琳如果不写科幻小说而成武侠小说或其他小说,也不能成功;吴王如果没有放了勾践,给勾践机会,他也无法成功。

  爱迪生说过:“天才=1%的灵感 99%的汗水。”方仲永在小时候便可“指物作诗立就”,但因他父亲贪图名利,“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最后“泯然众人矣”;南北朝时期的江淹,少年时期笃志好学,其诗幽丽精工,得到人们赞赏。后来因满足于安逸的生活,不再勤奋刻苦,以至于无法写出好文章。他们两人都是神童,也都胸怀大志,但没有勤奋,“志”就成了黄粱美梦。

  所以,有志者,若无勤,事不成。

  拥有志向的人且很勤奋,但如果志向并不适合他,那么无论他再怎么努力,到头来做的尽是无用功。李白、杜甫都有治国安邦的大志,他们的最大目标并不是做诗人,而是做建功立业的政治家。但他们都郁郁不得志,在追寻、投靠、漂泊中度过一生;诸葛孔明为了兴复汉室,在刘备死后立志要一心扶助刘阿斗统一中原,可在街亭错用马谡,已至转攻为守,最后连蜀国江山也没能保住。李白、杜甫在陈桥兵变后兵荒马乱的时节,明明更适合做诗人,却要作政治家,不符合自身的条件,而诸葛亮立志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导致最后失败了。他们都很勤奋,可仍无法避免沦落。

  所以,有志者,虽有勤,不适其,事不成。

  那么,如果有志者具备了勤奋,且志向适合他,那他也不一定能成功。季羡林曾说过:“成功=勤奋 天资 机遇。”此时的有志者还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机遇”。诸多成功者的成功都离不开机遇二字。如果柴可夫斯基没遇到那位着名音乐家,他会成功吗?如果凡尔诺没有遇见赫哲尔,他的科幻创作之路会延续下去吗?如果列夫?托尔斯泰没有遇见他的夫人,《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会成为传世之作吗?金子虽会发光,倘若没有淘金者,它始终得埋于土中;好马虽能至千里,如果没有伯乐,它也只能如庸马般活着。

  所以,有志者,虽有勤,适于其,可无伯乐,事不成。

  总之,有志者想要成功,必须得定下适合自己的目标志向,加上勤奋,且还要有机遇。若缺少一样,就会变成:有志者,事未必成。

  事虽如此,但我们并不能对此全盘否定。诸葛孔明虽没有保住蜀国江山,但他为“兴复汉室”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白、杜甫在唐玄宗的昏庸统治下仍怀着报效祖国的梦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大都怀着“爱国”的志向,屈原为了能使楚怀王回心转意,不惜以死相鉴;陆游怀着爱国的情怀,临死也不忘恢复中原,创作了绝笔诗《示儿》;岳飞年轻时抱着“精忠报国”的决心,出征讨伐金兵,但在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下,退出战场;还有王安石的改革变法……虽然他们都未能成功,但从更长远的历史眼光来看,仍属“失败的成功者——虽败犹荣也”。

  然而,我们正处求知阶段,立什么志对于我们来说格外重要。此时的我们立下“爱国”之志并不太现实。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机遇不喜欢懒汉,也不欣赏投机,机遇总伴随着勤奋努力的人,不断开拓的人,持之以恒的人,力求创新的人,厚德方能载物。这些都说明了没有平日的积累,纵然有最好的命运降临到他头上,他也只能手足无措地眼望它擦肩而过,那将是多么遗憾的事啊!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应时刻谨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必须先会“扫屋”,分清楚应先扫地还是先洒水,抑或是先拖地板;这样,在“扫天下”时,你才会知道哪些是应该马上解决的,哪些事可以暂缓,甚至放弃。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堪称欲扫天下而先扫一屋的代表,他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目标。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学习成绩是一流的,社会活动是广泛的。他办过报纸,写过文章,做过洋洋万言的演讲,有过人的口才与机敏,这些对于他日后出任总理时的雄才大略不能不说有相当大的影响。假若他没有当年脚踏实地的“扫地”工作,那么,当他面对一个6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局势,面对那些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他能够当好日理万机的国家总理吗?这说明周总理“扫天下”的光辉革命业绩与他早年的“扫屋”工作是分不开的。

  正所谓“不及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志”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立起;“志”要垫起脚尖能得以实现;“志”要当存高远,不要好高婺远。古人有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可燕雀在每次的飞行中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鸿鹄却只能苦苦等待志成的那一天。

志存高远的诗句

志存高远

  有这样一句谚语:“鸟贵有翅,人贵有志”,这句话说出了一个道理,就是人要有志气、有理想。是啊,多少人是因为从小立志,有了上进心,才克服了种种困难,登上了成功的高峰。

  我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她是一个黑人,因为早产而险些丧命,又因为在4岁时患了重病而导致左腿瘫痪,在她13岁时才可以勉强行走。但她立志要当跑步运动员!在随后的几年里,她参加的每次比赛都是倒数第一,每个人都劝她放弃,但她还是坚持跑着,直到在一场比赛中取胜。她就是“黑色羚羊”威尔玛.鲁道夫,3枚金牌的获得者。这就是上进心激励她的结果。

  还有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鲁迅小时候在课桌上刻“早”、愚公移山。无不显示着有上进心和有抱负心的强大力量。

  我身上也有这样的例子。在我学英语SuperKids—5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她叫张颖。我们经常考出一样的成绩,并且都是老师最喜爱的学生。但是我很好强,不甘心和别人平起平坐。并且,我还想当英语节目的主持人,我想:如果我现在都被比下去了,还当什么主持人?在这种力量的激励下,我不仅努力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并且还看英文电影、学唱英文歌曲、背诵英语短文。最终,不仅占据了第一名的位置,还在参加学校举行的英语风采大赛时,以绝对的优势,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获得了免费旅游的机会!

  所有的事例的都告诉我们,要志存高远,有了上进心,就向成功踏出了第一步,就可以激励着你克服种种困难!让我们一起唱起我们的班歌:“我们充满自信,人人志存高远,决心从今天做起,勤奋学习。”

志存高远 务实进取

  明代大学者王守仁曾说:“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这就是说人若无“高远志向”这一引力的牵导,就可能随波逐流,无依无附,枉费生命。

  志存高远,生命才彰显其存在的价值。正如冯梦龙诗云:“男儿不展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远大的志向,崇高的理想,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释放人的潜能,成就一番伟业。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青年毛泽东怀抱“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凌云壮志;鲁迅弃医从文,旨在唤醒国民麻木的灵魂;袁隆平高中毕业,就确立了“我唯一的选择就是成为一个农业科学家”的理想。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无不因其宏伟的抱负、执着的理想,而指引着自己的人生航船向着壮丽的彼岸勇往直前,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辉煌篇章。

  当一个生命个体把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作为毕生努力奋斗的目标,他生命的意义将重于泰山。而如果一个人活着,只是为一己私利而蝇营狗苟、见利忘义,那么他活着的价值就比鸿毛还轻,他们的劣行恶迹,将永远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封建王朝历代的暴君虐臣们,他们身居高位,醉生梦死,鱼肉百姓,为所欲为,以此作为人生的唯一追求和乐趣。在这种志向的牵引下,结果是“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可以想见这些自高自大、自私自利者,会有怎样的可悲下场

  高尔基说得好:“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人是社会的人,只有当他把自己的志向定位在正确的坐标点上,他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社会,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

  谢觉哉曾说:“神圣的工作在每个人的日常事务里,理想的前途在于一点一滴做起。”高远志向的成功实现,必须靠脚踏实地的进取。光有美丽的梦想,而不能付出辛勤的汗水,畏惧拼搏中的种种挫折,那么志向终将成为镜花水月。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历经几万次的提炼,处理了几十吨沥青矿散渣,才得到0.1克的镭盐,测定出它的原子量,证实镭元素的存在。气象学家竺可桢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野外实地观测、调查,才终于写成《物候学》等重要著作,成为中国现代物候学的开创者和推动者。任何发明、创造的远大志向的最终实现,无不奠基于涓滴细流般的身体力行的实践。

  青年人往往都是激情洋溢的理想主义者,有豪迈的誓言,有高尚的追求,但是也常常缺乏实干的态度、持之以恒的意志,而难免流于心高气傲的浮躁,陷入志大才疏的怨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只有点燃梦想的火炬,并以沉稳、坚忍的意志,扎根于辛劳的实践,才能抵达那奇丽的巅峰。

博见而思,志存高远

  刚拿到《生活与哲学》时,我有种不知名的高寒感,“哲学”,这个似乎与高中生这一身份极为不相配的词从我手握这本书开始,不再遥远。不知那高寒是否东坡先生所叹的“高处不胜寒”,还是意识到从此我将登高博见而不再是跂而望之的那种参杂良多的兴奋。

  作为一门站在“宇宙”的角度来研究世界的科学,哲学的中心必然是关于何为世界本源的问题,而这也正是许多哲学家发动言论战火的目标。对于意识和存在,对于唯心和唯物,更令我沉思的是在深层思想中被导航着的现实。我是一个背包族,每个假期,我的一大计划就是背起背包、架起相机,名山大河、伟人故里、文化遗迹,行走在旅途上就如同在人生道路上一般,而在感受生活的过程中,最令我看不透的就是宗教。我曾去过青海,领略了藏传佛教的虔诚;我曾去过普陀,体验了中原佛土的悠远;我曾去过新疆,感受了伊斯兰教徒的敬重;我曾去过日本,见识了大和民族的矜持;我曾去过新加坡,目睹了基督教堂里神圣的婚礼。宗教,或许在以前的我看来,是一个既令我敬而远之又肃然起敬的神秘世界;但是,哲学武装过后,我对宗教的看法也截然不同。

  扪心自问,我不是一个信徒,但是,当我看到那些香客捧着一个个金灿灿的佛像像虔诚地唱着佛歌、口中念念有词,面对着那个他们心中最崇拜、最神圣的神朝拜的时候,我想,那是一种比敬仰更加深层的信念,是他们每日如是、丝毫不会怠慢的朝圣。他们朝拜,可能为了各种心愿,但更为了追求和顿悟心中的真理、从而成为自己生活中的精神支柱,无论多么艰难或辉煌,永远不要忘记以平常心对待世间这一切,自己心中的信条始终是要坚守的。而这些,就是从我的哲学观里迸发出来的喷涌的思绪,或许以前,我只是个孩子,可能更应该说是一个没有思想力的人,因此对于这种需要庞大思考的东西,我避而远之;但是现在,哲学给了我台阶,能让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哲学给我了钥匙,能让我打开更多未知的大门、认识更广阔的世界;哲学更给了我一把剑,能让我消除阻碍我前进的荆棘。“高处不胜寒”,那不是因为害怕高处的孤独,而是缺乏思想的充实;“更上一层楼”,那不是靠别人的扶持,而是自己不断开拓的道路。

  从本源到状态,从唯物史观到社会前进的方向,从矛盾走向发展,同样,90后的我们也迎来了站在社会风头浪尖的时代。

  以前,我埋在学校、家、羽毛球场的三点一线的生活里,不懂“火星文”;不是“哈哈族”“草莓族”,更不是“腐女”;没有一柜子的新潮衣服和装扮一身的Ipod和PSP,对于常常被标上鲜明特征符号的90后,常常被认为是“入学装备几万”“没有责任感”“天天喊着要自由”的懵懂小孩,幼稚的我经常认为我与他们是有着完全不同想法和生活的人,那时的我,真的是一个懵懂的、只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小朋友。慢慢我发现自己的生活空间狭隘得可怜,完全割裂了与外界的联系,一个人的世界很机械、很孤立。翻开书,才知道自己多么可笑,一个对理想滔滔不绝的人却是一个独行侠,真的很苦闷。但是,那已是历史,巨大的转变、焕然一新的形象、充实的生活、享受的人生,现在已成为我的主旋律。现在的我,出门不再只有练球,而是与同学、朋友多姿多彩的节目;上网不再只有听歌,而是与朋友聊天、看小说、写博客……而这,也是赖于哲学带给我的思考令我反思自己的生活,世界是联系的,因此我也要关心周围的事和人;世界是发展的,因此我也要去改变、去创新;发展是需要否定的,因此我也要抛弃以往的高傲;前路是光明的,因此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学哲学,其实并没有原本认为的那么遥不可及、那么难以掌控,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就是一份哲学的点心,只需我们细细品味、慢慢斟酌,而这点点滴滴,经过思想的沉淀和升华,便成为了我们高远的志向和追逐的明天。

志存高远,方能远航

  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翻滚,就会失去雄浑;

  大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狂舞,就会失去壮观;

  人生如果失去了高远的目标,生命就失去了意义……

  拥有高远的目标会带给我们无尽动力,让我们为之拼搏,为之奋斗。因为拥有了目标,一切都拥有了动力;因为高远的目标,小溪得以汇成大海;因为高远的目标,枯枝得意盼到春的绿叶;因为高远的目标,人类登上了世界之巅。同样,因为高远的目标,我们会为之拼搏,或许我们就会成为那片大海,那片绿叶或是站在峰巅,笑对苍穹……

  高远目标的美丽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激励我们扬起风帆,迎向成功。在高考中,来自河南省鄢陵县的刘羽凭借总分667分,许昌市第二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作为家乡、母校的第一位清华学子,在其优异成绩背后,有谁知道刘羽的艰辛,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但更雪上加霜的是,出生时他便双手残疾,双手只有3根手指正常。正当别人的目光感叹其生命的悲哀时,刘羽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暗暗发誓:先天的不足要靠后天的勤奋来弥补,一定要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把暂时的成功当做追逐梦想的起点。他坚守着从儿时立下的目标,闯进清华!面对学习的困惑,他反复钻研;面对生活的窘迫,他乐观对待。他直面苦难,身处逆境仍不放弃,这就是目标的作用。刘羽就如一支离弦的羽箭,直冲云霄,那天空中的点点掠影,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目标之于人,犹如翅膀之于鸟,信守目标方能搏击苍穹,目标是成功的双翼。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谢远航的座右铭是“心存梦想,方能远航。”在其刚刚踏入高中校门时,他的成绩只能排在几百名,然而他却定下了考入名校的目标,目标从开始时起,奋斗从未停息。他的人生正如他的座右铭一样,在高远的目标的引领下,驶向成功的彼岸。

  有了高远的目标,人生旅程上我们不再寂寞,不再彷徨,拥有高远的目标,我们才会品味追求的美丽,拥有光辉灿烂的人生。

  因为目标,才有启程,方会到达目的地;

  因为目标,才有拼搏,方会获得辉煌的成功;

  因为目标,才会播种,方有收获。

  因为目标,才会体会人生的美丽,让我们一起树立高远的目标,迎向辉煌!

靓丽人生,志存高远

  志,意也,为志向,为心之所向。

  回眸历史的画卷亘古延绵,一朝天子豪迈,嬴政统一百川;一朝世纪惊觉,辛亥革命敲响了封建的丧钟。博览烟波浩渺的人类画卷,若无坚定的志向,怎会有愚公移山那涤荡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若无坚定的信念,何来星火燎原、中华开新篇的壮举?停泊荡漾在历史长河中的记忆航船,放眼于华夏文明绚丽多彩的影片,历史明镜早已映射出无数志存高远者一匡世宇的光辉典范: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这些无可辩驳的历史无不提醒着我们:唯有胸怀志向方可成就一番恢宏磅礴的业绩,谱写振策宇内的壮丽诗篇。

  以史为镜,历览群雄,仲永才华横溢确实让人望尘莫及,但由于没有理想志向,安于现状,以致时光空逝,最终落得“泯然众人矣”的悲惨境地。“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西楚霸王其才能可谓卓越超群,但在垓下兵败后,便以“无颜见江东父老”拔剑自刎,以致大志未酬身先死,于是有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遗撼。虽然项羽的骊歌是原因颇多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但试问,倘若项王志存高远,忍一时败辱,愈挫愈坚,历史是否会改写?鉴往事之兴衰,我们便不难得出“成大事者当志存高远,毁其身者必目光短浅”的道理了。

  诚然,今日已然是国泰民安、民康物阜的社会主义新时代。自然无需我们视勾践为榜样“三千铁甲吞强吴”,也无需我们以苏秦为目标

  “苦游书海身挂六印统千军”。目及改革开放的今天,早已是神州春起,永泰花开,碧波涌动,硕果累累……

  因此,真正树立理想的最佳时候正是我们现在的中学阶段。在中学阶段树立高远的目标意味着我们在人生中最靓丽的青春时刻领悟了走向成功的真谛。理想是力量的源泉、斩棘的利剑。无志之人,绝不可能激起生活的浪花,也终将没于时代大浪。

  然而,志存高远不一定就是与现实脱节。相反,它不必很崇高,不必很伟大,不必遥不可及。只要是你为自己树立和制定的一个信念,让你为之奋斗不惜,指引着你前进,这就是志存高远了。努力追梦的过程中坚持是实现理想的基石。在古希腊时期学院开学第一天,苏格拉底为学生们安排了一项看似简单的任务。他让学生们每天向前、向后甩动手臂300下。一个月之后有90%的学生做到,两个月之后仍有八成的学生坚持。一年之后,当苏格拉底再次提问时,教室里只有一人举起了手,而他就是古希腊另一位远赴盛名的哲学家——柏拉图。由此,我们应该明白当目标确立后无论如何都要克服一切困难,排除干扰,处变不惊,集中精力,坚持不懈。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无愧于青春韶华。

  南风送寒声,故人倚新装。愿诸君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决骤不停,追梦不止。愿每一个高远之志都能得偿所愿。

志当存高远

  鲁迅曾经这样说过:“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两句诠释了一种精神的力量,作为一名有为的君子,要追求远大的理想和事业上的抱负,就要像天穹一样,运行不息,即便生命之路上颠沛流离,也要顽强不屈,自强不息,勇敢面对。

  有了理想,有了奋斗目标,人生路上才不会浑浑噩噩。漫长的岁月里,人生如黑暗里的夜航船,随时会有触礁的风险。倘若没有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随时会被风浪吞没。如若有了奋斗目标,那就如一座远方的灯塔,给了我们乘风破浪、直挂云帆的力量和勇气。

  所以我们应“志当存高远”。生命中,一定要给自己树立一个远大的志向,并为此努力拼搏,人生才会更有价值。

  曾国藩给好友的一封信中曾这样写道:“故凡仆之所志,其大者盖欲行仁义于天下,使凡物各得其分;其小者则欲寡过于身.行道于妻子,立不悖之言以垂教于宗族乡党。”大意是说,细细分析人们的志向就会发现,志存高远之人希望能够在天下推行仁义,让万物各得其所,目光短浅的人只会顾及自己,只会考虑自己的妻儿及宗族乡党。

  作为一名中学生,虽然没有曾国藩所说的那种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但是我们也要从此刻起树立远大的理想,为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要做鸿鹄,不做燕雀,我们要“一览众山小”,而不是胸无大志。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幼儿园垃圾分类

珍惜时间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