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人物关系图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围城小说方鸿渐人物解析

  性格决定人生的态度,态度决定生活的风格。而人生的态度和风格会直接影响生活的效果。所谓“命运”就是对生活效果的总结和概括。所以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指出:“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所以说,方鸿渐人生悲剧的根源就在于他的性格,他的悲剧性格就是他悲剧命运的直接根源。《围城》一个重要的思想主题就是揭示方鸿渐

  的性格与他悲剧命运的因果关系。从而给读者一定的人生启迪。下面将从四个方面对方鸿渐的主要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消极被动,逃避退却的处世态度

  心理学家指出,人格由三种常规力量构成,即智慧力量、道德力量、意志力量。智慧力量属于思维意识范畴,是人格的表征力量;道德力量属于人的行为规范的范畴,是人格的外在力量;意志力量属于心理、性格范畴,是人格的内在力量。智慧力量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媒介;道德力量规定人的价值取向;意志力量是实现人生价值目标的支撑点。由此可见,意志对于人的事业成功往往比智慧更重要,意志是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

  方鸿渐是个智商很高的人,他玩起聪明的花招丝毫不亚于他的对手们。例如他拿鲍小姐的未婚夫出气,灵机一动巧舌如簧地提出“信基督教的人不能做医生”的歪理邪说。为了讨好唐小姐他看侃侃而谈,大讲“女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段即兴的“口才表演”表现出他的惊人的思辩能力。这些事情足以说明他完全具有应付世事人生的足够机巧和智谋,完全有能力与他的对手进行各种较量。只可惜他只有思想没有胆量,只有智慧没有意志,是个智商很高却办事无力;口才雄健而心理脆弱的“泥娃娃”。所以他在生活中总处于被动局面,毫无对抗能力。

  方鸿渐自从留学归来,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经历了“从外地到上海——

  从上海到三闾大学——从三闾大学再到上海——再从上海去外地”,这个封闭的人生轨迹。他每一次更换环境都不是自己主动做出的积极选择,而是因为陷入了困境,求得暂时的解脱。著名诗人里尔克说得好:“有何胜利可言?挺住就意味着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的态度比事实更重要,意志和勇气就意味着成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对那些敢于坚持,从不退缩的人的最好赏赐。比如,韩学愈玩弄诡计妄图制造他与刘东方之间的矛盾。方鸿渐冒险使用“恶人先告状”的手段以“先声夺人”的气势成功的避免了他与刘东方之间的矛盾。假如他不采取这一大胆的冒险行动,就只能坐以待毙。可惜方鸿渐实在缺乏斗争精神,极少采取斗争手段,所以他总是不加抵抗的遭受打击和屈辱地承受失败。

  二)软弱无能、优柔寡断的本性 丘吉尔说得好:“当危险逼近时,绝对不能回头逃避,否则危险将会被增。相反的,立即果断地面对危险,则危险将会减半。”所以世界是由那些强者主宰的,弱者永远都是被驱使,受欺凌和遭受失败的悲剧人物。方鸿渐就是一个缺乏斗争精神,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特别怯懦的典型人物。恰恰是他的这种懦弱性格使他成为处处受欺、事事不成,屡屡退却的失败者。

  《围城》中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情节,方鸿渐受到唐小姐的斥责之后,痛苦地站在雨里,绝望地承受苦雨的冲刷,然而就在唐小姐叫人请他回来的时候,他却像狗抖毛似的把雨抖掉,走开了。这个

  戏剧性的情节似乎是命运在捉弄他,表面上看有点阴差阳错的偶然性,但是这个偶然现象背后却存在着必然性。假如方鸿渐有那么一股韧劲儿和恒心,他就不会轻易放弃对唐小姐的追求,也绝不会以几秒钟之差错失良机。然而软弱、自卑、轻易放弃的本性是他缺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任性和毅力。失败是对韧性和意志的最后考验,它或者把一个人的生命击得粉碎,或者使他更加坚固。如果你是一个强者,失败只会唤醒你的雄心,让你变得更强大。假如你是一个弱者,一次小小的失败也可能让你从此一蹶不振。与唐小姐关系破裂之后,他一下子陷入了绝望境地。一边无奈的忍受着痛苦的折磨,一边却在“心理偷偷希望”意外的就碰见唐小姐。他只会在幻境中想象着与她言归于好,可就是没有勇气在现实中切实行动,把破裂的关系“起死回生”。与丝毫没有因为失恋而变得失意、悲观、消沉,而是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抱着“开发民智”和“精神动员”的远大理想去三闾大学教书的赵辛楣相比,方鸿渐实在没有男子汉的刚强与大度。

  (三)盲目懵懂,虚无主义的人生态度

  方鸿渐的消极颓废,皆出于他的所谓“不过尔尔”的“围城”心理。书中对他的这种思想和心理作过描述。即在方鸿渐看来,理想的实现与心理期待往往有一段距离,因此,人生追求多为虚枉,为此付出许多代价大可不必。这正是作者通过方鸿渐这个艺术形象所揭示的“围城”心理。所谓“围城”心理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到了那山也矮了”,这样一种人类普遍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有一

  定的积极意义,用它来遏制人们无尽的贪欲倒很可取。但是,人们只有对未来充满希冀才有生活的动力,只有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才能不断前进。如果因为目标的实现不能完全称心如意,就对生活、对人生失去信心,放弃一切追求和理想。那么这种“看破红尘”的“围城”心理就是十分有害的虚无主义的人生态度。可以说方鸿渐的懒惰、软弱、逃避、退却、盲目、被动的人生态度皆出于这种“围城”心理。正是这种消极颓废的“围城”心理使他成了一个没有追求,没有理想的“空心人”。

  (四)不知人、不自知、缺乏自省意识

  方鸿渐不但软弱无能,一味地逃避退却,而且有时还自作聪明,自以为是,盲目轻信,缺乏自知之明和自我反省意识。他们本是研究哲学的留学生,哲学是探索宇宙之奥妙和社会的规律的学问;又是培养人的观察、思维能力以及探究真理洞察世事人生的学问。方鸿渐虽然时而能发表一些颇富哲学意味的高谈阔论,但是在为人处世方面完全没有哲学家的慎思明辨。他往往既无洞悉他人的睿智又无自省、自知的理性。

  世间万物人最复杂,人心最为难测,真正做到“知人”是很不容易的。如果不能全面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去观察分析,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可能一叶障目以偏盖全。如果盲目轻信就会受骗上当。例如,方鸿渐在回国的船上与鲍小姐发生了“肉体恋爱”,他满以为鲍小姐是真的喜欢他,没想到是被她耍了还自作多情。后来他之所以迷恋唐小姐和陷入孙小姐的爱情陷阱,无非是觉得他们

  单纯、幼稚、天真、烂漫、小鸟依人,自以为能够驾驭对方。订婚以后孙小姐立刻露出了真面目,令他大感意外。她对唐小姐的迷恋更是建立在对唐小姐的一知半解,甚至完全“误读”的基础之上。唐小姐表面上显得十分天真、率直、活泼可爱,实际上她过人的机敏和辩才绝不在方鸿渐之下;她的坚强的意志,叛逆的性格和不可违逆的我行我素的个性比孙小姐有过之而无不及。她怒斥方鸿渐时显露出来的专制、任性,对爱情绝对化和对男人绝对占有的苛刻要求更令男人望而生畏。

  知人不易,自知更难。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孔子云:“内省不久,夫何忧何惧?”,可见认识自己,解剖自己,正视自身的缺陷和战胜自己的弱点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只有善于此道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方鸿渐作为一个具有较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却愚顽懵懂得不可思议。他在短短一段人生经历中一次次遭到失败,又一次次重蹈覆辙,却从来没有进行过认真的自我反思,理性的自我剖析和自我批判,实在是个愚顽麻木之人。

  正如上文提到的,意识力是一个人性格特征中的核心力量,丧失了意志就失去了生命的支撑点。然而方鸿渐的人格发展很不健全,他最缺乏的就是勇气、意志和毅力。可以说他的所有性格弱点都由此滋生而来。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人生的支撑点,就必然坍塌下去,因此方鸿渐的懦弱性格就是他的人生悲剧的真正根源。方鸿渐的人生悲剧也蕴涵着深刻而丰富的人生启迪。

围城人物关系图

《围城》中苏文纨人物分析

  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苏文纨在当时属于生活在女性群体的顶端,再加上她显赫的家庭背景,众多男人都对她仰视有加。在她受到膜拜的同时,她又有着自己的心事:在与沈太太等所谓“高级知识分子”的聚会中隐藏着虚伪,在与孙太太等人的谈话中透露着虚荣,与方鸿渐的爱情失败后气急败坏又暗放冷箭,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实在是既丰富又生动。

  作者常常是从方鸿渐的视角来叙述苏文纨和方鸿渐之间的感情纠葛。这样,作为读者,就更能身临其境的感受与苏文纨交往的真实。我们从全书的行文来看,苏文纨的性格是真实而符合逻辑的。

  (一)

  苏文纨虽是留学归来的女博士,但是从她的交友和那篇难逃剽窃之名的“为文纨小姐录旧作”我们不难看出,她也是个不学无术之徒。

  甲板上只看得见两个中国女人……那个戴太阳眼镜、身上摊本小说的女人,衣服极斯文讲究。皮肤在东方人里,要算得白,可惜这白色不顶新鲜,带些干滞。她去掉了黑眼镜,眉清目秀,只是嘴唇嫌薄,擦了口红还不够丰厚。假使她从帆布躺椅上站起来,会见得身段瘦削,也许轮廓的线条太硬,像方头钢笔划成的。

  苏文纨一出场便受到作者的奚落。外貌描写一般是中性描写,但作者偏偏在这里加上了个人情感。说苏小姐的皮肤“不顶新鲜,带些干滞”,身段僵硬得“像方头钢笔划成的”,这些调侃式的描写让人隐约觉得这个人物在这部作品中不是那么光彩。苏文纨的相貌特点是皮肤白得干滞,虽然“眉清目秀”,但“嘴唇嫌薄”,“身段瘦削,也许轮廓的线条太硬,像方头钢笔划成的。”这些也暗示了苏文纨这种女性是乏味的、没有魅力的。文本还安排她最终选择曹元朗这样一个写歪诗的诗人做丈夫,从而说明她既没有鉴赏诗歌的能力,也没有品鉴人物的能力,智商不高。

  “……苏小姐,你记得么?咱们在欧洲文学史班上就听见先生讲起这首诗。这是德国十五六世纪的民歌,我到德国去以前,跟人补习德文,在初级读本里又念过它,开头说:‘我是你的,你是我的,’后面大意说:‘你已关闭,在我心里;钥匙遗失,永不能出。’原文字句记不得了,可是意思决不会开错。天下断没有那样暗合的事。”

  苏小姐道:“我就不记得欧洲文字史班上讲过这首诗。”

  看到这里,大多数读者恐怕都要会心一笑了:笑方鸿渐的直言不讳,笑苏文纨剽窃的拙劣手段以及被无意揭穿后的窘态。但是笑过之后我们会不会感伤?为了我们女博士的大作,为了自命不凡的诗人的别有用心的夸赞,为了说真话的人不幸的遭遇。我们不得不佩服苏文纨的不学无术和厚脸皮。被人揭穿后依然理直气壮。

  更妙的还在后面,当方鸿渐得知那诗是苏文纨名下的作品时,返回来道歉,更见得苏文纨的丑态。

  “……我问你,你真觉得那首诗好么?”

  方鸿渐竭力不让脸上的笑漏进说话的声音里道:“我只恨这样好诗偏是王尔恺做的,太不公平了!”

  “我告诉你,这首诗并不是王尔恺做的。”

  “那么,谁做的?”

  “是我做着玩儿的。”

  “呀!是你做的?我真该死!”方鸿渐这时亏得通的是电话而不是电视,否则他脸上的快乐跟他声音的惶怕相映成趣,准会使苏小姐猜疑。

  “你说这首诗有蓝本也不冤枉。我在一本谛尔索(Tirsot)收集的法国古跳舞歌里,看见这个意思,觉得新鲜有趣,也仿做一首。据你讲,德文里也有这个意思。可见这是很平常的话。”

  在收到方鸿渐变通了的道歉后,苏文纨终于承认自己的诗是“有蓝本”的,但并不承认自己知道德文里面也有这样的意思,一个“据你讲”,证明了自己的确不知道德文的这首诗,也就再次声明自己的诗并非剽窃这首德文诗,而是看到谛尔索的诗后“觉得新鲜有趣,也仿做一首”,这谎圆的是那么的顺理成章,那么的毫无顾忌,实在是让我们佩服不已啊!

  (二)

  这里不仅使我们知道了苏文纨的不学无术,也窥见了她的虚伪。但下面的一些文字把这虚伪揭示得更加透晰,我们不妨看看。

  在回国的船上,苏文纨和带着一个小孩子的家庭妇女孙太太同在甲板上坐。

  苏小姐一向瞧不起这们寒碜的孙太太,而且最不喜欢小孩子,可是听了这些话,心上高兴,倒和气地笑道:“让他来,我最喜欢小孩子。”她脱下太阳眼镜,合上对着出神的书,小心翼翼地握住小孩子的手腕,免得在自己衣服上乱擦。

  苏小姐自诩为知识分子、新女性、有身份的人物,不屑与这位怕丈夫、打扮落伍、只知议论鸡毛蒜皮的旧式家庭主妇为伍。可是当她听到“这些话”…

  苏小姐,你真用功!学问那么好,还成天看书。孙先生常跟我说,女学生像苏小姐才算替中国争面子,人又美,又是博士,这样的人哪里去找呢

  听到别人对她的夸奖以后,态度立即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不仅和气地笑了起来,而且违心地说自己喜欢小孩子。话说得虽假,可是孙太太偏就相信自己的耳朵胜过眼睛,真就把孩子放出手了。这下忙坏了毫无防备的苏小姐。她脱下太阳眼镜,合上对着“出神”而非“入神”的书,“小心翼翼地握住小孩子的手腕,免得在自己衣服上乱擦”。这里最妙的就是苏文纨握住的是小孩子的手腕,而不是其他的什么部位。正所谓“打蛇打七寸”,受过高等教育的苏小姐深知这个道理,于是握住了小孩子的手腕,这样既可以控制他的手不乱抓,又不会让自己的手因为抓他的手而弄脏。作者用一个“握”字,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苏小姐这个动作是个纯防守动作,并不是真正想亲近这个小孩子,更是轻而易举地揭露了苏文纨的虚伪。读到这里不禁想人为什么要有自知之明?防的就是苏文纨这样的人。她说一句违背自己本意的谎话,我们就傻乎乎地信以为真,结果招致对方怀恨在心,日后不免要有狠毒的报复行为。自知之明原是老实人的盾牌,专防心口不一的小人的。

  (三)

  苏文纨的嬗变也是我们所没有预想得到的。

  回国后方鸿渐拜访苏文纨,却忘了自己“岳父”在报上登的消息,险些吃了闭门羹。

  苏小姐才出来。她冷淡的笑容,像阴寒欲雪天的淡日,拉拉手,说:“方先生好久不见,今天怎么会来?”鸿渐想去年分别时拉手,何等亲热;今天握她的手像捏着冷血的鱼翅。

  苏文纨误会方鸿渐已经结婚,对方鸿渐的态度也由亲热变得冷淡。不仅出来的晚,而且神情冷淡得理直气壮。一个“才”,写出了苏文纨对方鸿渐来访的不看重,不要说喜出望外了,恐怕是避之不及。而她的笑容,“像阴寒欲雪天的淡日”,虽然像往常一样挂在原处,却让人感受不到丁点的温暖和舒适,只由心底生出一丝寒意。寥寥数语,把苏文纨对鸿渐的淡漠和疏远描绘得淋漓尽致,可谓传神!读到此处,既让人明白误会的可怕,又知道了主人不期待的拜访是多么尴尬。当然,苏小姐的变脸本领也是领教的足够了。为什么要把苏文纨的手比作“冷血的鱼翅”呢?我想大概有两个原因。其一,鱼翅是身价高昂的食品,这和苏小姐的社会地位有些类似。其二,鱼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这正和苏小姐嬗变的性格如出一辙。所以我认为把苏小姐的手比作“冷血的鱼翅”包含了作者的一番良苦用心。

围城小说赵辛楣人物剖析

  赵辛楣是《围城》的二号男主人公。赵辛楣在小说中算是颇为可爱的角色。他活得挺潇洒,“进可以做官,退可以办报”,再不济还能教书,而且是个系主任。他留洋学的是政治,颇有政治家的见地和风度。

  他为人热情大方,对朋友真心帮助。缺点在于有时故意拿腔作调,摆弄政治家派头。比如他说:“办报是开发民智,教书是开发民智……论影响的范围,是办报来的广;不过,论影响的程度是教育来得深。” 与方鸿渐比较,从小说的角色配置的角度来看,赵辛楣也只能算是一个配角了。但就是这样一个配角却与方鸿渐的几次出走都有莫大的关系,最后竟然还成为了方鸿渐的“生活顾问”建议方鸿渐与孙柔嘉在香港登记结婚。这种配角对主角的影响皆从“人之常情”出发,这在小说创作上可称得上自然流畅。

  可以说,赵辛楣作为方鸿渐身边的一个“影子人物”,促使方鸿渐的性格在不同的环境中延伸并变化着。这样一个配角,既为小说情节结构服务,又是推动着主人公的性格和心灵世界的不断变化,这样一个配角就已经超越了西方叙事学对配角的定义,而是一个融化在小说结构和小说人物情感世界中的“有机配角”。

  和书中的方、赵两位男性相比较,书中的几位女性她们似乎被有意无意地蒙蔽了,扭曲了,失去了本来的面目,她们或多或少被不合理压抑了。

  记得有一次被问及,最欣赏什么样的男人,我一时难以概括,竟脱口而出:赵辛楣。后来想想,赵辛楣仿佛真是我心目中完美男人的典范。

  这个人物在书中出现的篇幅并不是很多,在鸿渐留学回来初期和漫长的(其实不过三个月,但对于他来说,心理空间是漫长的)婚姻生活中,都没有正面出现,但是作为故事中的“男二号”,赵辛楣无疑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设计了这样一个人物,仿佛就是为了反衬方鸿渐的。

  首先,他富有。男人是千万穷不得的(当然并不是必须有多少财富,而是他至少在心里从未认为自己穷,就可以了),人穷志短,底气如果不足的话,性情上总会有欠缺,隐藏得再深,也会有暴露的时刻。据说,三代才能培养出贵族,赵辛楣应该是一户有文化的官宦大家的第三代(至少是第三代),所以,他的富没有暴发户的浅陋,也没有商人的算计,他的富有在书中从未刻意交待过,但是让人觉得出来,财富是他与生俱来且相生相伴的,应该说,赵辛楣有贵族的风范。

  其次,赵辛楣有才,也有本领,在任何时候都是意气风发,事业通达,即使在三闾大学败走麦城,狼狈一时,也是很快就翻得身来,让书中人物和读者再也不会想起他当初闹的笑话。他是个头脑清醒、目光敏锐、意志坚定而且颇有行动力的人,高智商、高情商,任何时候都不会让人轻视,也难以击败。

  第三,赵辛楣为人豪爽豁达,幽默风趣,颇重朋友情谊,是个可交的朋友。

  第四,赵辛楣还痴情。他不象方鸿渐那么有“异性缘”,也不象方鸿渐那么能“将就”(文中与方有关系的四个女性可是性格迥异),用孙柔嘉(听鸿渐说赵辛楣新结婚后)的话来说:“辛楣看中的女人,汪太太、苏小姐,我全瞻仰过了。想来也是那一派。”他喜欢的就是一个类型的女性,苦苦追求苏文纨不成,能够令他再次心动的女人,都是有些似苏小姐的。

  第五,赵辛楣的外形也不错啊,书中是这么说他的:“这时候进来一个近三十岁,身材高大、神气轩昂的人”、“他父亲信算命相面,他十三四岁时带他去见一个有名的女相士,那女相士赞他:火星方,土形厚,牛眼,狮鼻,棋子耳,四字口,正合《麻衣相法》所说南方贵宦之相,将来名位非凡,远在老子之上”。虽然这“牛眼,狮鼻,棋子耳,四字口”组合起来不是很英俊,但是“身材高大、神气轩昂”自是他给人的感官印象。

  总之,赵辛楣是一个有智慧、有本领、有情义、有情趣的魅力十足的成熟男人。

围城小说方鸿渐人物解析

  方鸿渐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小说《围城》的主人公,对于他这个人是怎样的呢。让我们看看下面的解析吧。

  人物介绍:方鸿渐出生于江南水乡的一个乡绅家庭,父亲是个前清举人。他是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有点小聪明,口才好,富有正义感,对于人生、事业和爱情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触,他善于讨女孩子欢心。但同时又爱面子、懒惰、软弱、遇事犹豫不决。电影《围城》里,陈道明把这个人物表演的非常好。

  家庭:方鸿渐出身乡绅家庭,父亲是个前清举人,因此身上有着中国士大夫的清高品性,对于市侩心理的小市民有着极强的抵制心理。但身边却永远围绕着类似的任务。从自己父母亲、周家夫妇、身边的亲戚到学校同事李梅亭,再到自己的老婆孙柔佳,或多或少都有着小市民的习气和作风。方鸿渐被动地和这些人打交道,并具有讽刺意味地被自己所抵触的人和事控制掌握着命运,最终被家庭琐事折磨致死。

  师门:方鸿渐是个海归,在欧洲学习的几年兴趣颇广,但心得全无,没有读成学位。回国之前怕对长辈无法交代,设法弄了个假文凭,谎称自己获得“克莱登大学”博士学位。也正因为这个假文凭,使得他总是不够自信,总是不敢直接面对,而是一味的回避。也正因为他是海归,所以他总是瞧不起小市民,总以为自己喝了那么多的墨水,讲面子,自视很高,是一个十足的眼高手低的家伙。

  大众舆论:“任何悲剧冲突,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现实的社会矛盾的反映“方鸿渐也不例外。他生存的环境,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社会、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侵略与反侵略、、、中国被卷进了时代的漩涡。他是不由自主的走进了这个漩涡,但也只是漩涡中毫不起眼的一个小角色而已,由此可见,钱钟书先生眼光毒辣。

  在此,我再套用一句老话结尾:婚姻是一座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方鸿渐是个其有复杂性格的人,他上复杂的思想性格情感生活.一方面他在 追求纯真的朴实的爱,讨厌爱情生活中的世俗气.一方面他胆小怯弱.他的矛盾状态中为爱情几经追求,失爱.再追求爱.最后成为情场上的失败者.方鸿渐复杂的思想性格其次表现在家庭生活上.

  一方面,他希望过真诚愉快自由的家庭生活,

  一方面,他又软弱无能,摆脱不开旧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压力.

  致使刚成立的小家庭陷于破裂的危机.方鸿渐的思想复杂的思想性格其次表现在事业生活上.在事业上,方鸿渐虽然有一定的主义感,对生活中的坏现象有着不平的愤怒,也进行挣扎,但有时抱有幻想,常常屈于环境的压迫总是处于尴尬的境地.在他身上有着封建次序的绝望.也有着古老生活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有着20世纪资本主义文明的熏陶,也有着对西洋文化的鄙夷.他当然说不上是英雄.但也不是个坏人

  他身上有些善良正直的品行和民族灵魂.但那样的社会不仅造成了他的矛盾思想性格也注定了他不会有焕发光彩的生活道路

  性格决定人生的态度,态度决定生活的风格。而人生的态度和风格会直接影响生活的效果。所谓“命运”就是对生活效果的总结和概括。所以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指出:“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所以说,方鸿渐人生悲剧的根源就在于他的性格,他的悲剧性格就是他悲剧命运的直接根源。《围城》一个重要的思想主题就是揭示方鸿渐

  的性格与他悲剧命运的因果关系。从而给读者一定的人生启迪。下面将从四个方面对方鸿渐的主要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消极被动,逃避退却的处世态度

  心理学家指出,人格由三种常规力量构成,即智慧力量、道德力量、意志力量。智慧力量属于思维意识范畴,是人格的表征力量;道德力量属于人的行为规范的范畴,是人格的外在力量;意志力量属于心理、性格范畴,是人格的内在力量。智慧力量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媒介;道德力量规定人的价值取向;意志力量是实现人生价值目标的支撑点。由此可见,意志对于人的事业成功往往比智慧更重要,意志是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

  方鸿渐是个智商很高的人,他玩起聪明的花招丝毫不亚于他的对手们。例如他拿鲍小姐的未婚夫出气,灵机一动巧舌如簧地提出“信基督教的人不能做医生”的歪理邪说。为了讨好唐小姐他看侃侃而谈,大讲“女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段即兴的“口才表演”表现出他的惊人的思辩能力。这些事情足以说明他完全具有应付世事人生的足够机巧和智谋,完全有能力与他的对手进行各种较量。只可惜他只有思想没有胆量,只有智慧没有意志,是个智商很高却办事无力;口才雄健而心理脆弱的“泥娃娃”。所以他在生活中总处于被动局面,毫无对抗能力。

  方鸿渐自从留学归来,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经历了“从外地到上海——

  从上海到三闾大学——从三闾大学再到上海——再从上海去外地”,这个封闭的人生轨迹。他每一次更换环境都不是自己主动做出的积极选择,而是因为陷入了困境,求得暂时的解脱。著名诗人里尔克说得好:“有何胜利可言?挺住就意味着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的态度比事实更重要,意志和勇气就意味着成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对那些敢于坚持,从不退缩的人的最好赏赐。比如,韩学愈玩弄诡计妄图制造他与刘东方之间的矛盾。方鸿渐冒险使用“恶人先告状”的手段以“先声夺人”的气势成功的避免了他与刘东方之间的矛盾。假如他不采取这一大胆的冒险行动,就只能坐以待毙。可惜方鸿渐实在缺乏斗争精神,极少采取斗争手段,所以他总是不加抵抗的遭受打击和屈辱地承受失败。

  二)软弱无能、优柔寡断的本性 丘吉尔说得好:“当危险逼近时,绝对不能回头逃避,否则危险将会被增。相反的,立即果断地面对危险,则危险将会减半。”所以世界是由那些强者主宰的,弱者永远都是被驱使,受欺凌和遭受失败的悲剧人物。方鸿渐就是一个缺乏斗争精神,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特别怯懦的典型人物。恰恰是他的这种懦弱性格使他成为处处受欺、事事不成,屡屡退却的失败者。

  《围城》中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情节,方鸿渐受到唐小姐的斥责之后,痛苦地站在雨里,绝望地承受苦雨的冲刷,然而就在唐小姐叫人请他回来的时候,他却像狗抖毛似的把雨抖掉,走开了。这个

  戏剧性的情节似乎是命运在捉弄他,表面上看有点阴差阳错的偶然性,但是这个偶然现象背后却存在着必然性。假如方鸿渐有那么一股韧劲儿和恒心,他就不会轻易放弃对唐小姐的追求,也绝不会以几秒钟之差错失良机。然而软弱、自卑、轻易放弃的本性是他缺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任性和毅力。失败是对韧性和意志的最后考验,它或者把一个人的生命击得粉碎,或者使他更加坚固。如果你是一个强者,失败只会唤醒你的雄心,让你变得更强大。假如你是一个弱者,一次小小的失败也可能让你从此一蹶不振。与唐小姐关系破裂之后,他一下子陷入了绝望境地。一边无奈的忍受着痛苦的折磨,一边却在“心理偷偷希望”意外的就碰见唐小姐。他只会在幻境中想象着与她言归于好,可就是没有勇气在现实中切实行动,把破裂的关系“起死回生”。与丝毫没有因为失恋而变得失意、悲观、消沉,而是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抱着“开发民智”和“精神动员”的远大理想去三闾大学教书的赵辛楣相比,方鸿渐实在没有男子汉的刚强与大度。

  (三)盲目懵懂,虚无主义的人生态度

  方鸿渐的消极颓废,皆出于他的所谓“不过尔尔”的“围城”心理。书中对他的这种思想和心理作过描述。即在方鸿渐看来,理想的实现与心理期待往往有一段距离,因此,人生追求多为虚枉,为此付出许多代价大可不必。这正是作者通过方鸿渐这个艺术形象所揭示的“围城”心理。所谓“围城”心理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到了那山也矮了”,这样一种人类普遍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有一

  定的积极意义,用它来遏制人们无尽的贪欲倒很可取。但是,人们只有对未来充满希冀才有生活的动力,只有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才能不断前进。如果因为目标的实现不能完全称心如意,就对生活、对人生失去信心,放弃一切追求和理想。那么这种“看破红尘”的“围城”心理就是十分有害的虚无主义的人生态度。可以说方鸿渐的懒惰、软弱、逃避、退却、盲目、被动的人生态度皆出于这种“围城”心理。正是这种消极颓废的“围城”心理使他成了一个没有追求,没有理想的“空心人”。

  (四)不知人、不自知、缺乏自省意识

  方鸿渐不但软弱无能,一味地逃避退却,而且有时还自作聪明,自以为是,盲目轻信,缺乏自知之明和自我反省意识。他们本是研究哲学的留学生,哲学是探索宇宙之奥妙和社会的规律的学问;又是培养人的观察、思维能力以及探究真理洞察世事人生的学问。方鸿渐虽然时而能发表一些颇富哲学意味的高谈阔论,但是在为人处世方面完全没有哲学家的慎思明辨。他往往既无洞悉他人的睿智又无自省、自知的理性。

  世间万物人最复杂,人心最为难测,真正做到“知人”是很不容易的。如果不能全面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去观察分析,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可能一叶障目以偏盖全。如果盲目轻信就会受骗上当。例如,方鸿渐在回国的船上与鲍小姐发生了“肉体恋爱”,他满以为鲍小姐是真的喜欢他,没想到是被她耍了还自作多情。后来他之所以迷恋唐小姐和陷入孙小姐的爱情陷阱,无非是觉得他们

  单纯、幼稚、天真、烂漫、小鸟依人,自以为能够驾驭对方。订婚以后孙小姐立刻露出了真面目,令他大感意外。她对唐小姐的迷恋更是建立在对唐小姐的一知半解,甚至完全“误读”的基础之上。唐小姐表面上显得十分天真、率直、活泼可爱,实际上她过人的机敏和辩才绝不在方鸿渐之下;她的坚强的意志,叛逆的性格和不可违逆的我行我素的个性比孙小姐有过之而无不及。她怒斥方鸿渐时显露出来的专制、任性,对爱情绝对化和对男人绝对占有的苛刻要求更令男人望而生畏。

  知人不易,自知更难。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孔子云:“内省不久,夫何忧何惧?”,可见认识自己,解剖自己,正视自身的缺陷和战胜自己的弱点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只有善于此道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方鸿渐作为一个具有较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却愚顽懵懂得不可思议。他在短短一段人生经历中一次次遭到失败,又一次次重蹈覆辙,却从来没有进行过认真的自我反思,理性的自我剖析和自我批判,实在是个愚顽麻木之人。

  正如上文提到的,意识力是一个人性格特征中的核心力量,丧失了意志就失去了生命的支撑点。然而方鸿渐的人格发展很不健全,他最缺乏的就是勇气、意志和毅力。可以说他的所有性格弱点都由此滋生而来。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人生的支撑点,就必然坍塌下去,因此方鸿渐的懦弱性格就是他的人生悲剧的真正根源。方鸿渐的人生悲剧也蕴涵着深刻而丰富的人生启迪。

围城人物关系图

《围城》中苏文纨人物分析

  苏文纨的嬗变也是我们所没有预想得到的。

  回国后方鸿渐拜访苏文纨,却忘了自己“岳父”在报上登的消息,险些吃了闭门羹。

  苏小姐才出来。她冷淡的笑容,像阴寒欲雪天的淡日,拉拉手,说:“方先生好久不见,今天怎么会来?”鸿渐想去年分别时拉手,何等亲热;今天握她的手像捏着冷血的鱼翅。

  苏文纨误会方鸿渐已经结婚,对方鸿渐的态度也由亲热变得冷淡。不仅出来的晚,而且神情冷淡得理直气壮。一个“才”,写出了苏文纨对方鸿渐来访的不看重,不要说喜出望外了,恐怕是避之不及。而她的笑容,“像阴寒欲雪天的淡日”,虽然像往常一样挂在原处,却让人感受不到丁点的温暖和舒适,只由心底生出一丝寒意。寥寥数语,把苏文纨对鸿渐的淡漠和疏远描绘得淋漓尽致,可谓传神!读到此处,既让人明白误会的可怕,又知道了主人不期待的拜访是多么尴尬。当然,苏小姐的变脸本领也是领教的足够了。为什么要把苏文纨的手比作“冷血的鱼翅”呢?我想大概有两个原因。其一,鱼翅是身价高昂的食品,这和苏小姐的社会地位有些类似。其二,鱼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这正和苏小姐嬗变的性格如出一辙。所以我认为把苏小姐的手比作“冷血的鱼翅”包含了作者的一番良苦用心。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广东少数民族

消防员救火图片